魏晋南北朝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授课PPT之二:魏晋及隋代、唐代的美术

2 人物画
捣练图 张萱 唐
隋唐五代美术
2 人物画
中晚唐 仕女画
周昉,社会环境影响其作品多反映贵族妇女奢侈生活后的不幸和苦闷
簪花仕女图 周昉 唐
隋唐五代美术 中晚唐 仕女画
2 人物画
簪花仕女图(局部) 周昉 唐
隋唐五代美术
2 人物画
五代人物画
五代时期,画家笔下呈现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身边琐事;顾闳中、 周文矩等人物画作品不仅善于把握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而且十 分注意对在特定的环境和情节中的人物心理的表现,从而较为深刻地 揭示出社会的本质。
雪溪图
王维 江山雪霁图 局部
王维 江山雪霁图 局部
三 五代山水画
北方山水画派:荆浩、关仝
创作、理论
荆浩 匡庐图
理论创作:
《笔法记》 六要: 气:心灵主宰 韵:格调问题 思:构图立意 景:观察自然 笔:用笔节奏 墨:用墨浓淡
关 仝
关 仝
关 山 行 旅 图
山 溪 待 渡 图
南方山水画派:董源、巨然
魏晋南北朝美术
2 佛教美术
佛教美术的兴起
社会动荡、战乱不息的乱世为 佛教的广泛传布提供了社会环境。 在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希望在 精神上得到解脱,佛教宣扬的灵魂 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让他 们从中得到虚幻的慰藉。
佛教在西汉传入中国,佛教美 术是为了传播佛教思想而兴起的。 佛教美术大致包括三个部分:建筑、 雕塑和壁画。
隋唐五代美术 隋唐五代概况
1 概述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9年—公元960年),是中国古代绘画 全面发展的时期。由于隋唐两代的相继大一统,政治昌盛,国力强大, 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促进了封建文化步入鼎盛,是中国 绘画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
魏晋南北朝绘画及理论

47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8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9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50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51
a
Chinese art history
《竹林七贤》全图共分两面,一面画嵇康、阮籍、山涛、王戎, 另一面画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共为八人。
24
a
张僧繇,生卒年不详,主要艺术活动在南梁时期。他与顾恺之、陆探 微并称为“六朝三大家”,和吴道子并称为古代的四大画家。
张僧繇绘画主要内容都是宗教人物,也能画山水、禽兽,还会塑像。 张僧繇的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风格,创造了中国佛教绘画第一种样式“张家样”,是吴道子出现以前最 为广泛流行的中国风格。他的绘画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 善于吸收传统艺术的优点。在卫夫人的“笔阵图”中受到启发,把 书法艺术创造性地运用于绘画中,形成“点、曳、斫、拂”四个基本技 法。 ② 吸收外来宗教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的影响,运用明暗晕染显现体面 关系的“凹凸法” ,塑造的人物和花纹较为丰满而有立体感。 ③一反顾陆以来“骨秀清象”传统人物画样式,“面短而艳”、形象
6
a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1、魏晋之际绘画名家 东吴曹不兴、西晋张墨和卫协。 其时作品题材,一部分明显因袭汉代美术,如荆轲、西王母、穆天子、 诗经、列女等;一部分是汉代题材的扩大,如洛神赋、金谷园图、三都赋 等。大多是历史传说和风俗题材,也有部分名士和神仙像。
7
中国美术史----朝代分析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1、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
2、以线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
3、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4、山水画萌芽。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
5、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王微《叙画》、谢赫《画品》和,宗炳《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第一批画家出现”士大夫”三国: 曹不兴(佛画)西晋: 卫协、张墨(人、佛)东晋: 戴逵父子顾恺之三绝1、画出人的内在2、传神(眼神)3、高古游丝描4、“春蚕吐丝”般的线描5、画法画理:体现了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烈女仁智图>“顾陆” 密体”张僧繇(南朝) ——吴道子(唐)” 疏体陆探微”秀骨清像”“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书法“二王”:王羲之《兰亭序帖》王献之《中秋帖》唐代绘画方面: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后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后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盛都有新的发展.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人物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的传统,而还不断地吸收了边区各族和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发展.盛唐,是人物画最光辉的时期.宗教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世俗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反映贵族生活.晚唐仕女画发展,周妨《簪化仕女图》.山水画展子虔《游春图》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画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青绿山水”尝试由2D 转向3D 构图金碧山水王维创破墨“泼墨山水”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花鸟画薜稷(鹤)、韩幹(马)、韩滉(牛)书法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P148五代十国1、各小王朝的贵族地主阶级,自知其权势不保、用“及时行乐”来求精神的解脱.绘画上山水花鸟画的兴盛2、山水方面画家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3、花鸟方面,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宗教画相应衰落.人物画继承唐遗风,细润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能反映揭示社会本质.院体画和风俗画出现.宫廷画院■始于五代,盛于两宋。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心得体会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心得体会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体现了当时社会背景、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的变化。
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史,我对这个时期的艺术表现形式、内容和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时代氛围和审美情趣。
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传统礼制和儒家经典的信仰逐渐疏远,而在隋唐之前的古老艺术传统也开始发生变化。
艺术家们表现出了对于物质世界和人性的关注,追求自由、率真和真实。
他们的作品文雅而不拘束,富有个性和情感,舒展自如,表现出一种宁静、自然和恬淡的审美意境。
其次,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多样丰富。
绘画、雕塑和陶瓷等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有着各自的表现特点。
绘画方面,以山水画为主流,通过笔墨和线条勾勒出山水的壮丽和奇特,表现出艺术家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雕塑方面,以佛像和墓室壁画为代表,富有神秘、宏伟和厚重的气息。
陶瓷方面,以青瓷和白瓷为主,色彩明亮纯净,形制简约而雅致。
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的艺术风貌。
再次,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
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于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和思考。
他们主张自由和独立的个性,追求人格的完善和内心的宁静。
同时,他们也关注社会的变革和民众的疾苦,通过艺术作品传递思想和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这种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使得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时代背景下的思想和文化的折射。
最后,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史,我对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艺术不仅是审美享受和视觉的愉悦,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自己的审美观和创作理念。
通过观赏和研究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变化,了解人类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从而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考角度。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方式,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与人们产生共鸣,引发共同的思考和探索。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壹
传世画作与史论著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观念在沿袭前代强调社 会功用的基础上,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
魏晋时期的传世画作
以《列女传》中的仁智部类为对象, 列女仁 塑造历史上聪明智慧有远见卓识的 智图
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曹不兴擅画人物与佛像; 以画龙水题材著称画坛。
曹不兴
现存存画卷为唐代摹本,是顾恺之根据西晋文
END
结束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南郊。
敦煌莫高窟的北朝洞窟大 致分三种。
肆
书法
东晋南朝时草书和楷书都有重大的发展 呢,书坛上可谓名家辈出,其突出代表
人物是王羲之一家。
随堂测验:
1.简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以及重要传世绘画 作品的艺术成就和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 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中有何意义?
4
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主要创作活动在萧梁时期,是 具有很高地位的御用画家。
张僧繇
王微
南朝刘宋时期的王微是最早以 画山水知名的画家,著有《论 画》。
他的画曾被谢赫评为“穷理尽 其,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 今独立”,是公元5世纪后半 期最有影响的画家。
陆探微
绘画
宗炳
南朝晋宋时期的王微是最早以 画山水知名的画家,著有《画 山水序》。
北齐著名画家,在当时被尊为“画圣”。
杨子华
曹仲达
被誉为“北齐最精工‘的画家。 因其画以细劲的线描表现紧贴 在身躯之衣纹,故称为”曹衣 出水“。
史论著述
01
谢赫《画品》
02 顾恺之《论画》、《画云台,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论画》通过对汉末魏晋以 来的画家和作品的评论阐述 了他的艺术主张。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牛橛造像记》(龙门二十品之一)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35
2、石窟与寺观中的宗教雕塑 云冈石窟造像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2
○ 绘画艺术
一、卷轴画: 1、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2、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风格: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笔法:春蚕吐丝、紧劲连绵 造型样式:曹衣出水 表现技法上:1、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2、张僧繇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18
壁画 一、壁画: 佛教壁画、墓室壁画 1、佛教壁画---- 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 2、墓室壁画---- 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19
○ 绘画艺术 壁画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 寺院的兴建和石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
“六法”:
①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 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②骨法用笔;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③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④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⑤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⑥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47
○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美术,中国美术史。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美术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领域的重要发展变化 06年山大硕考(1)艺术的自身功能被人们认识,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2。
)山水画开始萌芽(3。
)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的画家(4。
)专门的绘画理论著作出现(5。
)佛教绘画和佛教雕塑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
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画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
《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解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
“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游丝描。
《洛神赋图》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
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
南朝人物画:陆探微的“秀骨清象”、“密体”,张家样(僧繇凹凸法疏体)。
谢赫“六法”谢赫的“六法”有什么意义?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六法”。
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
a、气韵生动:原指表现出对象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具有生动的感染力。
骨法用笔:指物象的结构和表现这种结构的线条笔法;应物象形:应对描绘对象的外形再现形象;随类赋彩:依据不同的对象色彩类别表现色彩;经营位置:构思和构图的谋篇布局;传移模写:临摹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
b、谢的“六法”是在总结前人及当时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将之前散乱、模糊的思想系统化、明确化,确定为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著。
c、“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宗炳的《画山水序》有何意义?宗炳《画山水序》出现于公元440年之前的南朝刘宋。
[试题]魏晋南北朝美术史
![[试题]魏晋南北朝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e99d03f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8.png)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00魏晋南北朝,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起,到公元589年隋灭陈止,前后369年。
这是我国历史上的动乱时代。
这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代。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兴起,出现一批艺术石窟。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绘画题材扩大,绘画创作趋于成熟。
专业画家开始有了详细的记载。
山水画逐步从人物画背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画种。
出现了在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00人物画的新发展001、艺术风格的演变同时代的更替未必是同步的,汉代艺术传统仍似滚动的车轮以巨大的惯性向前延续。
宣扬如家思想在三国、西晋仍占重要地位。
艺术被当做“成教化、助人化”的重要手段。
002、以世俗生活为绘画题材。
003、体现老庄思想与清淡玄学的佛教思想的绘画开始出现。
004、安徽鞍马山朱然墓的漆器彩绘描写贵族生活,狩猎、杂技等场景的表现,构图以平衡求变化,色彩华丽而鲜明,显示由汉朝向魏晋南北朝风范过度的特征。
00南朝谢赫千古“六论”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
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
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
谢赫六论法为中国书画确立了千古不变的评判准则,我们学书画的都要仔细体会一下:一曰:气韵生动;00二曰:骨法用笔;00三曰:经营位置(即构图);00四曰:因物相形;五曰:随类赋彩(即设色);00六曰:传移模写(临摹)从排列顺序上看,书画最重要的是”气韵生动“,但气韵生动“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后五条。
其实谢赫的绘画六法,说到底,气韵生动并非作画的方法,而是指作品的总体艺术准则和境界。
所以作为视觉艺术的摄影,在创作和美学理论的探讨上都要正确地理解"气韵生动"这个传统的审美准则,切勿生搬硬套国画的艺术样式。
气韵生动最初是针对人物画的,而后又发展到鉴赏山水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朝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顾恺之 :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张僧繇:ຫໍສະໝຸດ 《十八宿神形图卷》
陆探微 人物造型:“秀骨清像”
魏晋南北朝绘画作品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局部
《斫琴图》
南朝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顾恺之 :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张僧繇:
《十八宿神形图卷》
陆探微 人物造型:“秀骨清像”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 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 意义。
雕塑及工艺美术
陵墓石刻:宋武帝刘裕初宁陵麒麟、梁南康简王萧绩 辟邪、石麒麟 丝织工艺:三晕配色法,增强形象的质感,效果接近
绘画,达到新的境界,为织绣工艺增添了新的意趣。
瓷器与漆器:青瓷和白瓷。漆器的发展:夹纻造像的
绘画题材范围扩大,对绘画功能的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 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上贯穿始 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 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登上画坛。 工艺美术和雕塑在民族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吸收了外 来艺术形式,呈现出一种承上启下具有融合性特征的新气 象。 由于社会动乱和陶瓷业的勃兴,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 发展略有停滞。
瓷器与漆器:青瓷和白瓷。漆器的发展:夹纻造像的
兴起、新发展出绿沉色漆、金玉镶嵌漆器进一步发展。
梁南康简王萧绩辟邪 梁,石 质,通高333厘米,身长375厘 米,现在江苏省句容县石狮乡 石狮村
雕塑及工艺美术
陵墓石刻:宋武帝刘裕初宁陵麒麟、梁南康简王萧绩 辟邪、石麒麟 丝织工艺:三晕配色法,增强形象的质感,效果接近
thanks
兴起、新发展出绿沉色漆、金玉镶嵌漆器进一步发展。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麒麟 宋、石质, 身长318厘米, 残高256厘米, 现在江苏省南京市麒麟门外麒麟铺
雕塑及工艺美术
陵墓石刻:宋武帝刘裕初宁陵麒麟、梁南康简王萧绩 辟邪、石麒麟 丝织工艺:三晕配色法,增强形象的质感,效果接近
绘画,达到新的境界,为织绣工艺增添了新的意趣。
中国美术史之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思想
1、 中外文化交流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尤其是国内 南北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影响。
2、 佛教在这个时候广泛流传,对建筑,器皿,服 饰等产生影响。宗教艺术得到发展,影响和带动 整个社会的工艺水平。 3、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全面自觉的时期,在以前, 工艺美术大多反映神秘的神鬼世界,而这个时期, 人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在工艺美术 出展现人类世界的清新可爱。
得。
二、谢赫: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六法”
一、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
精神 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二、骨法用笔: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
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三、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四、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五、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六、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陵墓石刻:宋武帝刘裕初宁陵麒麟、梁南康简王萧绩 辟邪、石麒麟 丝织工艺:三晕配色法,增强形象的质感,效果接近
绘画,达到新的境界,为织绣工艺增添了新的意趣。
瓷器与漆器:青瓷和白瓷。漆器的发展:夹纻造像的
兴起、新发展出绿沉色漆、金玉镶嵌漆器进一步发展。
总结
南北交融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东西并汇
The end
魏晋南北朝绘画发展
1.随着印度佛教美术的东渐,新疆、甘肃等地出现了许多 石窟壁画,他们在风格上经历了逐渐汉化的过程,同时一 些外来绘画因素,也影响着本土艺术的发展。 2.墓室壁画在汉代墓室壁画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描绘社 会生活的场面相对增多。绘画更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 3.战乱频繁、杀戮不止的社会背景使许多王室贵族藉绘画 为寄兴的工具,参加美术活动的人增多,促进并推动了绘 画的发展。 4.这个时期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卷轴人物画以及 一些宗教壁画中作为背景的山水形象有了重大改观,为隋 唐山水画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5.由于文人的加入,绘画理论由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洛 神 赋 图 局 部
南朝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顾恺之 :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张僧繇:
《十八宿神形图卷》
陆探微 人物造型:“秀骨清像”
[南 朝· 梁] 张僧繇 十八宿 神形图 卷(局 部)
[南 朝· 梁] 张僧繇 《十八 宿神形 图卷》 (局部)
绘画理论
一、顾恺之:传神论、强调以行写神、迁想妙
魏晋南北朝壁画
克孜尔石窟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九色鹿本生》北魏
《尸毗王割肉贸鸽》北魏
莫高窟的北朝绘画内容,主要是讲述佛组出世前经历的佛本生故事, 与佛出世成道后的说法场景。佛本生故事内容丰富,有鹿王本生、萨 垂那本生、须达那本生等故事,宣扬佛家忍让、善良与因果报应思想, 故事以连续的场面展开,从左右向中心发展,构思完整。画面厚重朴 拙,线条粗放,有大片颜色的平涂,可看出受到汉墓壁画及印度阿旃 陀壁画的双重影响。
[魏晋南北 朝] 嘉峪关墓 室壁画 《进食图》
︽ 仪 卫 出 行 图 ︾
山西太原的搂睿墓是迄今发现的最完美的北齐壁画。这幅《出行图》 画有导骑二人,为首者白袍长脸,眉清目秀,右手勒缰,扭转马头 向后望。骑枣红马者仪态端庄,恬静肃穆。从者数人勒马回望。有 的策马杨鞭有的坐骑受惊后马头高昂、眼睛上翻作惊骇状。壁画用 单线勾画,平涂艳色,明暗映衬,富有立体感。特别是马的眼睛惟 妙惟肖。
绘画,达到新的境界,为织绣工艺增添了新的意趣。
瓷器与漆器:青瓷和白瓷。漆器的发展:夹纻造像的
兴起、新发展出绿沉色漆、金玉镶嵌漆器进一步发展。
《石麒 麟》
南朝齐 武帝陵 墓石雕, 创作于 南北朝 时期南 朝的齐 永明十 一年 (公元 493 年), 位于现 江苏省 丹阳市 境内。
雕塑及工艺美术
魏晋南北朝美术概述
佛教的发展和魏晋玄学的兴起,对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和 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随着佛教的兴盛,佛教造像和绘画迅速发展,出现了新疆 的克孜尔,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山西云 冈,洛阳的龙门等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 家,对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