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册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册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册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册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能源工程学院石油工程实验中心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册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实验一岩石的孔隙度测定实验......1b5E2RGbCAP 一、实验目的1

二、实验原理1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1

四、实验步骤1

五、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1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2

实验二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测定实验 (2)

一、实验目的2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2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2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2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4

实验三岩石比表面积的测定实验9

一、实验目的4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4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4

四、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4

五、思考题5

实验四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5

一、实验目的5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5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5

四、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5

五、思考题6

实验五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实验6

一、实验目的6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6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6

四、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6

五、思考题7

实验六岩石润湿性的测定实验8

一、实验目的8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8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8

四、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8

实验七自主设计性实验20

附页 (21)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册

一、实验室的纪律要求

1.进入实验室后,须认真听从指导老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排。

2.所有仪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如有缺损或失灵应立即报告,由教师修理或调换,不得私自拆卸。

3.认真填写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仪器设备使用前要检查其是否正常完好,如有损坏,及时向实验老师报告。

4.熟悉、了解实验室各项规则,保持实验室卫生。

5.实验操作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

6.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设备,整齐摆回原位置,经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二、实验与实验报告的要求

1.实验过程中要严肃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确认所记录的数据无误后,认真填写在有关表格中。

2.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3.在实验过程中,对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图示说明并加以分析。

4.对实验结果应进行分析,对出现的误差应扼要地说明原因。

5.实验报告应及时完成,并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上交。

三、实验工程

实验一岩石的孔隙度测定实验

实验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实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

四、实验步骤

五、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

1.岩心数据记录

表1-1 岩心数据记录表

表1-2 实验数据记录表

2.数据处理

根据表1-1中的数据绘制钢块体积与系统压力的关系曲线,从曲线上读出岩样的骨架体积。

岩样孔隙度: <1-3)式中:Vs—岩样的骨架体积,cm3;

Vb—岩样的视体积,cm3;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

1.测定孔隙度常用哪几种方法,各自优缺点?

2.用气体孔隙度测定仪测定岩石孔隙度时对岩样有什么要求?

3.实验过程中标准室中气体压力是否一致?为什么?

实验二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测定实验

实验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实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渗透率的大小表示多孔介质(岩心>传输流体能力的大小,其单位是μm2(或mD>。粘度为1mPa.s的流体在0.1MPa(1绝对大气压>压力作用下,通过截面积为lcm2,长度为lcm的岩心时,液体的流量为1cm3/s 时,其渗透率为1μm2。p1EanqFDPw

基本原理是根据达西方程,测量气体通过岩心两端的压力P1、P2及

通过岩心气体在平均压力下的气体体积流量,直接代入达西公式便可计算出岩心的渗透率。DXDiTa9E3d

单相流体通过岩心的渗流规律,只有在压力梯度小,流速较低时才符合达西定律,压力梯度超过极限时,就不再服从达西定律,而是服从

非线性渗流规律。因此,首先应做-△p/L关系曲线,判断流体的流动是否是线性渗流。只有-△p/L关系为通过原点的直线,测得的结果才适用。RTCrpUDGiT

1.取-△p/L直线段上的数据,按下面的达西公式计算气体渗透率kg。

<2-2)

式中:kg——气体渗透率,μm 2;

Q2——岩心出口端的气体流量,ml/s;

L——岩心长度,cm;

A——岩心的横截面积,cm2;

P0——大气压<绝对),MPa;

P1——岩心入口端的绝对压力,MPa;

P2——岩心出口端的绝对压力,MPa;

μ——实验温度和大气压下的气体粘度,mPa·s。

2.计算值。

3.利用测试点得到的kg—曲线,并根据直线外推在纵坐标上的截踞,得到岩心的克氏渗透率<又称等值液体渗透率)。5PCzVD7HxA 岩心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记录: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

1.为什么要加环压?

2.为什么对气测渗透率值要进行克氏校正?

3.为什么要进行压力和流量校正?

实验三岩石比表面积的测定实验

实验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实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四、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

1.数据记录

表3-1 岩心数据记录表

表3-2 实验数据记录表

2.数据处理

计算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量Q,将Q和相应的H代入公式<3-2),计算出岩心的比面。三次实验结果求算术平均值,得到岩心的比面。jLBHrnAILg

五、思考题

1、说明本仪器适用范围。

实验四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实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四、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

1.数据记录

初始压力:;实际样品重量:;

2.数据处理

1)压力法

绘制纯碳酸钙压力与样品重量关系曲线,然后根据实际样品反应压力在曲线上查出实际样品中所含碳酸钙的重量,再计算碳酸钙含量。xHAQX74J0X

2)体积法

根据公式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五、思考题

1、该实验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实验五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实验

实验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实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四、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

0100

2003000.0

1.02.03.04.05.06.0

7.0

8.0温度,o C

蒸出水量,m l

10

86420

246810

岩心中干馏出的油量,cm 3

岩心中的含油量,c m

3

计算油、水饱和度

<5-1)

<5-2)

式中:So — 含油饱和度,小数;

Sw — 含水饱和度,小数; Vw —蒸馏出的水的体积,cm3; WT —含油水岩心重量,g ; Wr —干岩样重量,g ; Ф— 孔隙度,小数; γo —油的密度,g/cm3; γw —水的密度,g/cm3; γr —干岩样密度,g/cm3。

五、思考题

1.常压干馏法测定岩石流体饱和度时,对岩心有何影响? 2.与其他测定流体饱和度方法相比,该方法有哪些优缺点?

实验六岩石润湿性的测定实验

实验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实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四、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

实验七自主设计性实验<任选其一)

一、串联组合岩样渗透率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准备及仪器设备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分析

(六)实验小结

二、不同润湿性储层岩石的驱油效率对比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准备及仪器设备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分析

(六)实验小结

附页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目录 实验一岩石孔隙度的测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岩石比面的测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岩石气体渗透率的测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压汞毛管力曲线测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0/10/20 成绩: 班级:石工08-X班学号:0802XXX 姓名:XX 教师:XXX 同组者: 实验一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 2.掌握测量岩石孔隙度的流程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根据玻义尔-马略特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体积一定,放入岩心室岩样的固相(颗粒)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连通后,平衡压力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内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固相体积。按下式计算岩样孔隙度: 式中,Φ-孔隙度,%;Vs-岩样固相体积,cm3;Vf-岩样外表体积,cm3。 三.实验流程与设备 (a)流程图

(b)控制面板 图1 QKY-Ⅱ型气体孔隙度仪 仪器由下列不见组成: ①气源阀:供给孔隙度仪调节低于10kpa的气体,当供气阀开启时,调节器通过常泄,使压力保持恒定。 ②调节阀:将10kpa的气体压力准确的调节到指定压力(小于10kpa)。 ③供气阀:连接经调节阀调压后的气体到标准室和压力传感器。 ④压力传感器:测量体系中气体压力,用来指示准确标准室的压力,并指示体系的平衡压力。 ⑤样品阀:能使标准室内的气体连接到岩心室。 ⑥放空阀:使岩心室中的初始压力为大气压,也可使平衡后岩心室与标准室的气体放入大气。四.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为了便于区分,将钢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2.将2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形转柄,使之密封。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 3.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和供气阀。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气体压力调至某一值,如560kPa。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气体压力; 4.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录平衡压力; 5.打开放空阀,逆时针转动T形转柄,将岩心杯向外推出,取出钢圆盘; 6.用同样方法将3号、4号及全部(1~4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中,重复步骤2~5,记录平衡压力; 7.将待测岩样装入岩心杯,按上述方法测定装岩样后的平衡压力。 8.将上述数据填入原始记录表。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1.计算各个钢圆盘体积和岩样外表体积; 2.绘制标准曲线:以钢圆盘体积为横坐标,相应的平衡压力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所示(用坐标纸绘制); 3.据待测岩样测得的平衡压力,在标准曲线上反查出岩样固相体积; 4.计算岩样外表体积 L d V f2 4 1 π = ,求岩样的孔隙度; 5.符号说明:P—平衡压力,KPa; V s —岩样固相体积,cm3; V f—岩样外表体积,cm3;d—岩样直径,cm; L—岩样长度,cm;Φ—孔隙度,%。表一原始数据记录表

油层物理(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 W Wi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 孔隙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 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岩石孔隙度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成绩: 班级:石工11-1班 学号: 姓名:李悦静 教师: 同组者: 徐睿智 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气测孔隙度的流程和操作步骤。 2. 巩固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 二、实验原理 根据玻义尔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一定,放入岩心杯岩样的固相(颗粒)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连通后,平衡压力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内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根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固相体积。按下式计算岩样孔隙度: 100%f s f V V V ?-= ? 测定岩石骨架体积可以用①气体膨胀法 11221()()Po Vo Vs PV P Vo V V -+=-+ ②气体孔隙度仪 三.实验流程

图1 实验流程图 图2 QKY-Ⅱ型气体孔隙度仪 四、实验操作步骤 1. 将钢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 2. 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3. 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 4. 将2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形转柄,使之密封。 5. 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供气阀,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压力调至某一值,如560kPa。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气体压力。 6. 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下此平衡压力。 7. 开放空阀至大气压,关样品阀,逆时针转动T形转柄一周,将岩心室向外推出,取出钢圆盘。 8. 用同样方法将3号、4号、全部(1号-4号)及两两组合的三组钢圆盘装入

油层物理复习题答案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相对渗透率:同一岩石中,当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2、润湿反转: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而造成的岩石润湿性改变的现象。 3、泡点: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4. 流度比:驱替液流度与被驱替液流度之比。 5、有效孔隙度:岩石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的比值。 6、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7、气体滑动效应:在岩石孔道中,气体的流动不同于液体。对液体来讲,在孔道中心的液体分子比靠近孔道壁表面的分子流速要高;而且,越靠近孔道壁表面,分子流速越低;气体则不同,靠近孔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的分子流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Klinbenberg把气体在岩石中的这种渗流特性称之为滑动效应,亦称Klinkenberg效应。 8、毛管力:毛细管中弯液面两侧两相流体的压力差。 9、润湿:指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10、洗油效率:在波及范围内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工作剂的波及体积之比。 11、束缚水饱和度: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处角隅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的不可能流动水的体积占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束缚水饱和度。 12、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油藏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油和其释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13、吸附:溶质在相界面浓度和相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 二、填空题 1、1、润湿的实质是_固体界面能的减小。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定义为: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的密度与干燥空气的密度之比。 3、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随轻组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压力小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加而不变。 4、常用的岩石的粒度组成的分析方法有:筛析法和沉降法。 5、地层水依照苏林分类法可分为氯化钙、氯化镁、碳酸氢钠和硫酸钠四种类型。 6、砂岩粒度组成的累计分布曲线越陡,频率分布曲线尖峰越高,表示粒度组成越均匀; 7、灰质胶结物的特点是遇酸反应;泥质胶结物的特点是遇水膨胀,分散或絮凝;硫酸盐胶结物的特点是_高温脱水。 8、天然气的体积系数远远小于1。 9、同一岩石中各相流体的饱和度之和总是等于1。 10、对于常规油气藏,一般,地层流体的B o>1,B w≈1,B g<< 1 11、地层油与地面油的最大区别是高温、高压、溶解了大量的天然气。 12、油气分离从分离原理上通常分为接触分离和微分分离两种方式。 13、吸附活性物质引起的固体表面润湿反转的程度与固体表面性质、活性物质的性质、活性物质的浓度等因素有关。

油层物理岩石比面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1.10.13 成绩: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张丽丽 同组者: 无 岩石比面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巩固岩石比面的概念。 2.了解岩石比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比面是指单位体积岩石体积内颗粒的总表面积,或单位岩石体积内总空隙度 得表面积.比面通常可以分为以岩石外表体积估计体积和空隙体积为基数的比面,根据毛管模型,以岩石表面体积为基数的比面计算公式为: μ φφ 1 )1(14 2 3 Q H L A S v -= 式中 v S —以岩石骨架为基础的比面,32/cm cm ; φ-孔隙度,小数; A-截面积,小数; L-长度,cm ; H-岩石两端的压差,cm ; Q-通过岩心的空气流量,s cm 3 ;μ空气的粘度,mP a ·S 。 当孔隙度已知,A 和L 可以用游标卡尺直接测出,μ由查表得到后,只要通过 压力计测得空气通过岩样的压差H 和相应的流量 Q ,便可求出岩样的比面。 三、实验流程图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打开水罐进液阀放空阀,向水罐中注水,大约灌2/3体积时停止,关闭水罐进液阀及放空阀; 2.用游标卡尺测出岩样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岩样的截面积; 3.将岩样放入岩石夹持器,关闭环压放空阀,打开换压阀加压,确保岩样与夹持器之间无气体窜流; 4.准备好秒表,打开流量控制阀,并控制流出的水量,待压力计的压力稳定在某一H 值后,测量一定时间内流出得水量,用同样地方法至少测定三个水流量和与之相应的H 值。(如果岩石渗透率较低,关闭水柱阀,用汞柱差计读取岩石心上游压力,并将汞柱压力转换成水柱高度。); 5.关闭流量控制阀,关闭环压阀,缓慢打开环压放空阀,结束实验。 五、实验数据处理 空气粘度u(mP.s)=0.01819mP.s 孔隙度φ(%)=27.8% 表1、岩石比面测定原始记录 分别计算三组数据的v S 值,取平均值如下: 3 2 2 3 2 3 1/3.9400001819 .010919 .08.1706 .4784.4) 278.01(278 .0141 )1(14 cm cm Q H L A S v =? ? ? -? =-=μ φφ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 W Wi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Φa 、Φe 、Φf 的关系怎样?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 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 φ、有效孔隙度e φ及流动孔隙度ff φ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 φ>e φ>ff φ。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课后题问题详解

简要说明为什么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 宽? 答:过渡带的高度取决于最细的毛细管中的油(或水)柱的上升高度。由于 油藏中的油气界面张力受温度、压力和油中溶解气的影响,油气界面张力很 小,故毛管力很小,油气过渡带高度就很小。因为油水界面张力大于油气界 面张力,故油水过渡带的毛管力比油气过渡带的大,而且水油的密度差小于 油的密度,所以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且油越稠,水油密度差越小, 油水过渡带越宽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油水过渡带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并说明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由于地层中孔隙毛管的直径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油水界面不是平面,而是一个过渡带。从地层底层到顶层,油水的分布一般为:纯水区——油水过渡区——纯油区。由下而上,含水饱和度逐渐降低。 由式:,在PcR 一定时,油水的密度差越小,油水的过渡带将越宽。油越稠,油水密度 差越小,所以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来源于骄者拽鹏 习题1 1.将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 %404-CH ,%1062-H C ,%1583-H C ,%25104-H C ,%10105-H C 。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 2.已知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55%,35%,1012510483---H C H C H C 将此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解: 3.已知地面条件下天然气各组分的体积组成:%23.964-CH ,%85.162-H C , %83.083-H C ,%41.0104-H C , %50.02-CO ,%18.02-S H 。若地层压力为15MPa , 地层温度为50C O 。求该天然气的以下参数:(1)视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密度;(3)压缩因子;(4)地下密度;(5)体积系数;(6)等温压缩系数;(7)粘度;(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解: (1)视相对分子质量 836.16)(==∑i i g M y M (2)相对密度 580552029 836 16..M M a g g == = γ (3)压缩因子

油层物理流体饱和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4.9.22 成绩: 班级: 石工1209 学号: 12021409 姓名: 陈相君 教师: 同组者: 魏晓彤,王光彬等 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和加深油、水饱和度的概念; 2.掌握干馏仪测定岩心中油、水饱和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把含有油、水的岩样放入钢制的岩心筒内加热,通过电炉的高温将岩心中的油,水变为油、水蒸汽蒸出,通过冷凝后变为液体收集于量筒中,读出油、水体积,查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得到校正后的油体积,求出岩样孔隙体积,计算油、水饱和度: %100?= p o o V V S %100?= p w w V V S 式中:S o —含油饱和度,%; S w —含水饱和度,%; V o —校正后的油量,m l ; Vp —岩心外表体积。 三.实验流程

图1流程图 (a)控制面板(b)筒式电炉 1—温度传感器插孔; 2—岩心筒盖; 3—测温管;4—岩心筒; 5—岩心筒加 热炉; 6—管式加热炉托架; 7—冷凝水出水孔;8—冷凝水进水孔;9- 冷凝器

图 2 BD-Ⅰ型饱和度干馏仪 四、实验操作步骤 1.精确称量饱和油水岩样的质量(100-175克),将其放入干净的岩心筒内,上紧上盖; 2.将岩心筒放入管状立式电炉中,使冷水循环,将温度传感器插杆装入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把干净的量筒放在仪器出液口的下面 3.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设定初始温度为120℃,; 4.当量筒中水的体积不再增加时(约20分钟),记录下水的体积;把温度设定为300℃,继续加热20~30分钟,直至量筒中油的体积不再增加,关上电源开关,5分钟后关掉循环水,记录量筒中油的体积读值。 5.从电炉中取出温度传感器及岩心筒,用水冲洗降温后打开上盖,倒出其中的干岩样称重并记录。 为了补偿在干馏中因蒸发、结焦或裂解所导致的原油体积读值的减少,应通过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对蒸发的原油体积进行校正。根据蒸出的水量—时间关系,对水的体积进行校正(曲线初始平缓段对应水量)。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油层物理习题 有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油层物理选择题 2-1石油是()。 A.单质物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不能确定 答案为C。 2-2 对于单组分烃,在相同温度下,若C原子数愈少,则其饱和蒸汽压愈(),其挥发性愈()。 A.大,强 B.大,弱 C.小,强 D.小,弱 答案为A 2-3 对于双组分烃体系,若较重组分含量愈高,则相图位置愈();临界点位置愈偏()。 A.高左; B.低,左; C.高,左; D.低,右 答案为D 2-4 多级脱气过程,各相组成将()发生变化,体系组成将()发生变化。 A.要,要; B.要,不 C.不,要; D.不,不。 答案为A 2-5 一次脱气与多级脱气相比,前者的分离气密度较(),前者的脱气油密度较()。 A.大,大; B.大,小; C.小,大; D.小,小 答案为A 2-6 单组分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力(),其溶解系数与压力()。 A.有关,有关; B.有关,无关; C.无关,有关; D.无关,无关。 答案为B 2-7 就其在相同条件下的溶解能力而言,CO 2、N 2 、CH 4 三者的强弱顺序为: >N 2>CH 4 ; >CH 4 >CO 2 >CO 2 >N 2 >CH 4 >N 2 答案为D 2-8 若在某平衡条件下,乙烷的平衡常数为2,此时其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为20%,则其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为()。

% % % % 答案为C 2-9 理想气体的压缩系数仅与()有关。 A.压力; B.温度; C.体积 D.组成 答案为A 2-10 在相同温度下,随压力增加,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在低压区间将(),在高压区间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答案为C 2-11 天然气的体积系数恒()1,地层油的体积系数恒()1。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 D.小于,小于。 答案为C 2-12 天然气的压缩系数将随压力增加而(),随温度增加而()。 A.上升,下降; B.下降;上升 C.上升,上升 D.下降,下降答案为B 2-13 形成天然气水化物的有利条件是()。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答案为D 2-14 若地面原油中重质组分含量愈高,则其相对密度愈(),其API度愈()。 A.大,大; B.大,小; C.小,大; D.小,小 答案为B 2-15在饱和压力下,地层油的单相体积系数最(),地层油的粘度最()。A.大,大; B.大,小; C.小,大; D.小,小 答案为B 2-16地层油的压缩系数将随压力增加而(),随温度增加而()。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油层物理》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第1题下列关于油层物理学发展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油层物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2题研究地层流体物化性质的意义在于——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地层流体物化性质研究的意义 第3题石油与天然气从化学组成上讲为同一类物质,两者只是分子量不同而已。现已确定石油中烃类主要是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这三种饱和烃类构成;天然气是以——为主的烷烃。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天然气组成 第4题 .烷烃由于其分子量大小不同,存在形态也不同,在常温常压(20℃,0.1MPa)下,——为固态,即所谓石蜡,以溶解或者结晶状态存在于石油中。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烷烃常温常压存在形态 第5题下列不属于石油中烃类化合物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什么是烃类化合物 第6题国际石油市场评价石油商品性质的主要指标不包括下列——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评价石油好坏的标准 第7题表示石油物理性质的参数不包括下列——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石油物性参数有哪些 第8题已知60℉(15.6℃)原油相对密度为1,那么该原油的API度为——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API度定义 第9题地面原油通常按照石油商品性质分类和评价,下列不属于地面原油分类依据的有——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地面原油分类 第10题粘度是地层油的主要物性之一,它决定着油井产能的大小、油田开发的难易程度及油藏的最终采收率。下列不属于地层油按粘度分类的有——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地层原油分类 第11题下列对地层流体类别划分正确的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地层流体指什么 第12题下列油气藏类型中不属于按照流体特征分类的有——

油层物理最新习题 有答案 第二章

4.6 第二章油层物理选择题 2-1石油是()。 A.单质物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不能确定 答案为C。 2-2 对于单组分烃,在相同温度下,若C原子数愈少,则其饱和蒸汽压愈(),其挥发性愈()。 A.大,强 B.大,弱 C.小,强 D.小,弱 答案为A 2-3 对于双组分烃体系,若较重组分含量愈高,则相图位置愈();临界点位置愈偏()。 A.高左; B.低,左; C.高,左; D.低,右 答案为D 2-4 多级脱气过程,各相组成将()发生变化,体系组成将()发生变化。 A.要,要; B.要,不 C.不,要; D.不,不。 答案为A 2-5 一次脱气与多级脱气相比,前者的分离气密度较(),前者的脱气油密度较()。 A.大,大; B.大,小; C.小,大; D.小,小 答案为A 2-6 单组分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力(),其溶解系数与压力()。 A.有关,有关; B.有关,无关; C.无关,有关; D.无关,无关。 答案为B 2-7 就其在相同条件下的溶解能力而言,CO2、N2、CH4三者的强弱顺序为:A.CO2>N2>CH4; B.N2>CH4>CO2 C.CH4>CO2>N2 D.CO2>CH4>N2 答案为D 2-8 若在某平衡条件下,乙烷的平衡常数为2,此时其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为20%,则其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为()。 A.10% B.80% C.40% D.20% 答案为C 2-9 理想气体的压缩系数仅与()有关。 A.压力; B.温度; C.体积 D.组成 答案为A 2-10 在相同温度下,随压力增加,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在低压区间将(),在高压区间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答案为C 2-11 天然气的体积系数恒()1,地层油的体积系数恒()1。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 D.小于,小于。 答案为C 2-12 天然气的压缩系数将随压力增加而(),随温度增加而()。 A.上升,下降; B.下降;上升 C.上升,上升 D.下降,下降答案为B 2-13 形成天然气水化物的有利条件是()。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岩石孔隙度测定 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0年11月22日成绩: 班级:资源(中石化)07-1班学号:07131419姓名:武鑫彪教师:张丽丽同组者:无 实验内容:岩石孔隙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悉知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膨胀法测定孔隙度)。 2.掌握气测孔隙度的流程与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根据波义耳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体积一定,放入岩心室样品的固相(颗粒)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连通后,平衡压力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内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固相体积。按下式计算岩样孔隙度: % 100×?=f s f V V V φ三、实验流程与设备 图1.流程图 图2.控制面板

设备:QKY-II型气体孔隙度仪 仪器部件组成: 1气源阀:供给孔隙度仪调节器低于1000KPa的气体。当供气阀开启时,调节器通过常泄,使压力保持稳定。 2调节阀:将1000KPa的气体准确地调节到指定压力(小于1000KPa)。 3供气阀:连接经调节阀后的气体到标准室和压力传感器。 4压力传感器:测量体系中气体压力,用来指示准确标准室的压力,并指示体系的平衡压力。 5样品阀:能使标准室的气体连接到岩心室。 6放空阀:使岩心室中的初始压力为大气压,也可使平衡后的岩心室与标准室的气体放入大气。 四、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为了便于区分,将钢圆 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2.将2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形 转柄,使之密封。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 3.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和供气阀。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气体压 力调至某一值(如560KPa)。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 室气体压力。 4.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录平衡压力。 5.打开放空阀,逆时针转动T形转柄,将岩心杯向外推出,取出钢圆盘。 6.用同样的方法将3号、4号及全部(1-4)钢圆盘装入岩心杯中,重复步 骤2~5,记录平衡压力。 7.将待测岩样装入岩心杯,按上述方法测定装岩样后的平衡压力。 8.将上述数据填入原始记录表。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1.计算各个钢圆盘体积和岩样外表体积。 2.绘制标准曲线:以钢圆盘体积为横坐标,相应的平衡压力为纵坐标绘制 标准曲线。 P——平衡压力,KPa; V ——岩样固相体积,cm3; s V ——岩样外表体积,cm3; f d——岩样直径,cm; L——岩样长度,cm; Ф——孔隙度,%。

油层物理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第一章 1.将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 %404-CH ,%1062-H C ,%1583-H C ,%25104-H C ,%10105-H C 。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 2.已知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55%,35%,1012510483---H C H C H C 将此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解: 3.已知地面条件下天然气各组分的体积组成:%23.964-CH ,%85.162-H C , %83.083-H C ,%41.0104-H C , %50.02-CO ,%18.02-S H 。若地层压力为15MPa , 地层温度为50C O 。求该天然气的以下参数:(1)视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密度;(3)压缩因子;(4)地下密度;(5)体积系数;(6)等温压缩系数;(7)粘度;(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解:

(1)视相对分子质量 836.16)(==∑i i g M y M (2)相对密度 580552029 836 16..M M a g g == = γ (3)压缩因子 244.3624.415=== c r p p p 648.102 .19627350=+==c r T T T (4)地下密度 )(=) (3/95.11127350008314.084.0836.1615m kg ZRT pM V m g g +???=== ρ

(5)体积系数 )/(10255.6202735027315101325.084.0333m m T T p p Z p nRT p ZnRT V V B sc sc sc sc gsc gf g 标-?=++??=??=== (6)等温压缩系数 3.244 1.648 0.52 []) (== 1068.0648 .1624.452 .0-???= MPa T P T C C r c r gr g (7)粘度 16.836 50 0.0117

高压物性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1-11-2 成绩: 班级: 中石化0903—26 学号: 09133206 姓名: 冯延苹 教师: 张俨彬 同组者: 金超林 、胡星杰、吕超 实验七 地层油高压物性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地层油高压物性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地层油的饱和压力、单次脱气的测定方法; 3.掌握地层油溶解汽油比、体积系数、密度等参数的确定方法; 4.掌握落球法测量地层油粘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绘制地层油的体积随压力的关系、在泡点压力前后,曲线的斜率不同,拐点处对应的应力即为泡点压力。 2.使PVT 筒内的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保持压力不变将PVT 筒内一定量的地层油放入分离瓶中,记录放出的地下体积,记录分离瓶中分出的油、气的体积,便可计算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等数据。 3.在地层条件下,钢球在光滑的盛有地层油的标准管中自由下落,通过记录钢球的下落时间,由下式计算原油的粘度: t k )(21ρρμ-= 其中 μ—原油动力粘度,mPa ·s ; t —钢球下落时间,s ; 1ρ、2ρ—钢球和原油的密度,3/cm g ; k —粘度计常数,与标准管的倾角、钢球的尺寸及密度有关。 三、实验流程 四、实验步骤 1.泡点压力测定 (1)粗测泡点压力 从地层压力起点以恒定的速度退泵,压力以恒定速度降低,当压力下降速度减慢或不下降甚至回升时,停止退泵。稳定后的压力即为粗测的泡点压力。 (2)细测泡点压力 A .升压至地层压力,让析出的气体完全溶解到油中。从地层压力开始降压,每降低一定压力(如2.0MPa )记录压力稳定后的泵体积读数; B .当压力降至泡点压力以下时,油气混合物体积每次增大一定值(如5cm 3),

油层物理杨胜来主编习题集答案电子版.doc

第一章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二. 计算题 1.(1)该天然气的视分子量M=18.39 该天然气的比重γg=0.634 (2)1mol该天然气在此温度压力下所占体积: V≈2.76×10-4(m3) 2.(1)m≈69.73×103(g) (2)ρ≈0.0180×106(g/m3)=0.0180(g/cm3) 3. Z=0.86 4. Bg=0.00523 5. Ng=21048.85×104(m3) 6. (1)Cg=0.125(1/Mpa) (2)Cg=0.0335(1/Mpa) 7. Z=0.84 8. Vg地面=26.273(标准米3) 9. ρg=0.2333(g/cm3) 10. ρg=0.249(g/cm3) 11. Ppc=3.87344(MPa) Pc1﹥Ppc﹥Pc2 12. (1)Z≈0.82 (2)Bg=0.0103 (3)Vg =103(m3) 地下 (4)Cg=0.1364(1/Mpa) (5)μg=0.0138(mpa﹒s) 13. Rs CO2=65(标准米3/米3) Rs CH4=19(标准米3/米3) Rs N2=4.4(标准米3/米3) 14.Rs=106.86(标准米3/米3) 15.(1)Rsi=100(标准米3/米3) (2)Pb=20(MPa) (3)Rs=60(标准米3/米3)

析出气ΔRs=40(标准米3/米3) 16. V/Vb=0.9762 17. γo=0.704(g/cm 3) 18. γo=0.675(g/cm 3) 19. Bo=1.295 20. Bt=1.283 21. Rs=71.3(Nm 3/m 3) Bo=1.317 Bg=0.00785 Bt=1.457 Z=0.854 22. P=20.684Mpa 下: Co=1.422×10—3 (1/Mpa) Bo=1.383 P=17.237Mpa 下: Bo=1.390 Bt=1.390 Rs=89.068(Nm 3/m 3) P=13.790Mpa 下: Bo=1.315 Bt=1.458 Rs=71.186(Nm 3/m 3) Bg=7.962×10—3 Z=0.878 23. 可采出油的地面体积 No=32400(m 3) 24. )/1(10034.32C 4Mpa -?= 若只有气体及束缚水 )/1(10603.169Cg 4Mpa -?= 26. Pb=23.324(Mpa )

试卷(油层物理)

★编号:重科院()考字第()号 科技学院 考试试卷 20 /20 学年第学期 ( A 卷,共页) 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年级:学生人数:人 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机试()其它() 考试日期:考试时间:分钟卷面总分:分 试题来源:试题库()试卷库()命题() 抽(命)题:(签名)年月日 审核: 课程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装 订 线

A.曲线的尖峰越高,表明岩石的粒度组成越均匀 B.曲线的尖峰越高,表明岩石的粒度组成越不均匀 C.曲线的尖峰越靠左,表明岩石中的细颗粒越多 D.曲线的尖峰越靠右,表明岩石中的粗颗粒越多 4.岩样的颗粒分布越均匀,则其不均匀系数越____,其分选系数越____。() A、大、小 B、大、小 C、小、大 D、小、小 5.气体滑动效应随平均孔径增加而_____,随平均流动压力增加而____。() A、增强、增强 B、增强、减弱 C、减弱、增强 D、减弱、减弱 6.在高压条件下,天然气粘度随温度增加而_____,随压力增加而____,随 分子量增加而增加。() A、增加、增加 B、增加、下降 C、下降、增加 D、下降、下降 7.砂岩储集岩的渗滤能力主要受____的形状和大小控制。() A.孔隙 B.裂隙 C.喉道 D.孔隙空间 8.液测渗透率通常___绝对渗透率,而气测渗透率通常___绝对渗透率。()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 D.小于、小于 9.亲水岩石中水驱油毛管力是___,亲油岩石中油驱水时毛管力是___。() A、动力、动力 B、动力、阻力 C、阻力、动力 D、阻力、阻力 10.关于毛管压力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岩石孔道的大小分布越集中,毛管压力曲线的中间平缓段越长,越接近水平线 B 孔道半径越大,中间平缓段越接近横轴 C 岩石的渗透性越好,则排驱压力越大 D 大孔道越多,则毛管压力曲线越靠近左下方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常用的岩石的粒度组成的分析方法有:和。 2. 砂岩粒度组成的累计分布曲线,频率分布曲线, 表示粒度组成越均匀。 3. 同一岩石中各相流体的饱和度之和总是。

油层物理部分练习题(附带答案)

第一章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 一.名词解释 1.自由表面能(free surface energy):表面层分子力场的不平衡使得这些表面分子储存了多余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自由表面能 2.吸附(adsorption):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减低该界面的表面张力的现象称为吸附 3.界面张力(interfacial tension):也叫液体的表面张力,就是液体与空气间的界面张力。在数值上与比界面能相等。固体表面与空气的界面之间的界面张力,就是固体表面的自由能。 4.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 1.表面层溶质的浓度较相内大时称正吸附。(√) 2.随界面两侧物质密度差增大,表面张力随之下降。(×) 3.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愈高,则表面张力愈大。(√) 4.油藏条件下的油气表面张力一定小于地面条件。(√) 5.从严格定义上讲,界面并不一定是表面。(√) 6. 界面两侧物质的极性差越大,界面张力越小。(×) 三.选择题 1.若水中无机盐含量增加,则油水表面张力将,若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增加,则油水界面张力将。 A.增加,增加 B.增加,减小 C.减小,增加 D.减小,减小( B )

2.随体系压力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油水表面张力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D ) 3.随表面活性物质浓度增加,表面张力,比吸附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C ) 4.在吉布斯吸附现象中,当表面活度 0,比吸附G 0,该吸附现象称 为正吸附。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 D.小于,小于( C ) 4、溶解气:气体溶解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 2.何为表面张力?油藏流体的表面张力随地层压力,温度及天然气在原油(或水)中的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如何?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意二相邻部分之间垂直于它们的单位长度分界线相互作用的拉力。 变化规律:油藏流体表面张力随地层压力增大,温度升高而减小。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度越大,油藏流体表面张力越小。 3.就你所知,测定液面表面张力的方法有哪些? 1、悬滴法 2、吊片法(又称悬片法、吊板法) 3、旋转液滴法

长江大学油层物理习题解答

长江大学油层物理习题 解答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篇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章 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1.天然气视分子量(gas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g (gas relative density ) : 3.天然气的压缩因子Z(gas compressibility factor) : 4.对应状态原理(correlation state principle) : 5.天然气压缩系数Cg (gas compressive coefficient ): 6.天然气体积系数Bg (gas formation volume factor): 二.判断题。√×× ×√√×× 1.体系压力愈高,则天然气体积系数愈小。 (√ ) 2.烃类体系温度愈高,则天然气压缩因子愈小。 (× ) 3.体系压力越大,天然气等温压缩率越大。 (× ) 4.当二者组分相似,分子量相近时,天然气的粘度增加。 ( ) 5.压力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增加,天然气的粘度增加。 (× ) 6.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有利条件是低温低压。 (√ ) 7.温度不变时,压力增加,天然气体积系数减小。 (√ ) 8.温度不变时,压力增加,天然气分子量变大。 (× ) 9. 当压缩因子为1时,实际气体则成为理想气体。 (× ) 三.选择题。ACACBDB 1.理想气体的压缩系数与下列因素有关 1.理想气体的压缩系数与下列因素有关 A.压力 B.温度 C.体积 D.组成 ( A ) 2.在相同温度下,随着压力的增加,天然气压缩因子在低压区间将 在高压区间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 C ) 3.对于单组分烃,在相同温度下,若C 原子数愈少,则其饱和蒸气压愈 其挥发性愈 A.大,强 B.小,弱 C.小,强 D.大,弱 ( A ) 4.地层中天然气的密度 地面天然气的密度。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视情况定 ( C ) 5.通常用来计算天然气体积系数的公式为 =Cg(273+t)/293P =V 地下/ V 地面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后习题作业部分答案Word版

1-24. 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答: 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Log d i W Wi 重量 % d

1-30.岩石孔隙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 a 、 e 、 f 的关系怎样?常用 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 φ、有效孔隙度e φ及流动孔隙度ff φ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 φ>e φ>ff φ。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即埋深)就成为影响这类岩石孔隙度的主要因素。 1-44、试推导含有束缚水的油藏的综合弹性系效计算式 ) (w w o o f C S C S C C ++=*φ 其中: *C ——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f C ——岩石的压缩系效;o C ——原油压缩系效; w C ——地层水压缩系效; o S 、 wi S ——分别表示含油饱和度和束缚水 饱和度。 推到: 1)压力下降p ?时,弹性采油量0V ?为:L V V V ???+=p 0 2)由岩石和流体的压缩系数定义有: p C p b L b f 0???φV V C V +=)C p f b φL C V +(=? 3)定义岩石综合压缩系数为: p 10 b *??= V V C 若流体为油水三相则: ) (w w o o f C S C S C C ++=*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