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公平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合集下载

西方国家维护社会公平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维护社会公平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会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 因素 。
第 四,罗尔斯的理论 对处理公平与效
西 国维 社 公 的 方家 护 会 平
理 和 践 我 的 示 论 实 对 国 启
■ 李 淼 博 士生 ( 南京航 空航 天 大学人文与社会科 学 学院 南京
20 1 1 06)
率关系有指导价值。我国现阶段存在着社 会分配不公的现象 ,正确处理 公平 与效率 的关系是一个值 得探讨 的现实 问题。按照 罗尔斯要求 ,政府应保证每个人 的机会均 等 ,让每个人 能够享有平等择业 、平等经 营 、平等竞争 的权利 。政府的调节只能是 对人们 最终形成 的社会 经济 差距 的调节 ,
由的优先性。只有在保证基本 自由平等的
基础上 , 才能考虑社会经济利益分配问题 。 罗尔斯通过描述一种满足两个正义原
则 的社会基本结构和阐述两个正义原则所
规定 的义务 、职责来展示两个正义原则的 内容。他指出 ,两个正义原则要经过四个 阶段 , 才能逐步落实到社会基本结构 中。 第

罗 尔 斯 正 义 理 论 对 我 国社 会 公 平 的 借 鉴 意 义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认为 ,必须确定一 个全社会都认可 ,并且通过订立契约来达 成一致 、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严格遵守的正 义理论。这个理论应 包含 :一是所 有人都 享有和其他人 同样 的与基本 自由体 系相类 似的权利和 自由。二是社会 和经济 的不平 等必须做到 :使处于最不利地位 的人获得 最大利益 。在机会平等 的情况下 ,公共职 务和地位 向所有人开放 ,并且坚持基本 自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参照正义原则 的要求,
立 和 完 善 各 种 规 范 而 公 开 的 制 度 ,加 强 公
阶段 ,在原初状态中选 择正义原则 ;第

公共管理中的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

公共管理中的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

公共管理中的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管理旨在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升社会的运转效率和公平正义。

公共管理不能仅仅关注个体的利益,更应该重视社会的整体利益,以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的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的概念、实践和挑战。

一、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之一,意味着人人在社会中享有同等的机会和权利,不受种族、性别、年龄、财富等因素的限制。

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公共管理中实现社会公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教育公平是保障社会公平的基石。

政府应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其次,就业机会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条件。

政府应制定公正合理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机会的均等分配。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也是保障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只有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福利保障,才能摆脱贫困和不公平的局面。

然而,实现社会公平并非易事,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社会公平的难题。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成为国家和政府的难题。

其次,文化差异和歧视现象也是社会公平的障碍。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容易导致社会不公平。

最后,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

腐败现象导致资源向有背景、有关系的人流动,使得社会资源的分配失去公平性。

二、社会正义社会正义是公共管理的目标和使命,旨在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社会正义是建立在法治、公平和人权基础之上的,保障每个人的权益和尊严。

在实现社会正义的过程中,公共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法治建设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基石。

公共管理应强化对法律的执行力度,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其次,社会福利政策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手段之一。

政府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福利权益,缩小贫富差距。

此外,完善人权保障机制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环节。

“新公共行政”之社会公平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新公共行政”之社会公平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 中图分类号】 D 3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1 78(060 一 O4 0 6 — 2720 )2 O4 — 5 7
贫富差距也在 日 益扩大 , 而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却 尚未建立和完善 , 社会动荡不安。面对新的情况 , 传 统的公共行政学说陷入了困境, 由此以乔治・ 弗雷得 里克森为首领 导 的新公 共 行政 学 运动 呼 之 而 出 , 新 公共行政学派突破了传统公共行政将重点放在建立
经济 与政治危 机 , 政府改 革的呼声 此起彼 伏 . 一方 面 是工业化 取得 了迅 猛 的发展 , 另一 方 面是社 会 的 但
i .B sd o r c l s rt n o r io a f ce c t n a e n c t a b op o fte t dt n le i in y— e o o y—o ine u l d n s a o ,i p t r o i i a i h a i cnm r td p i a mi t t n t us f — e b c i ri o wad te s ca i t e r .ma ig te lt r ec f au f o e p l d ns a o .C ia n w i i e p r— r o il a r oy h f h k n at 0e v l eo d m u i a mi i r t n h n o t e h e t h m b c ti s nh i
d ep o t n o i t rmo o ? nh i
Ke r s: e p lc a mi sr to y wo d n w u i d n tain;s ca ar o e n n ;is i to b i o i fi;g v r me t n p ri n l a

关于学习《行政组织学》体会(7篇)

关于学习《行政组织学》体会(7篇)

关于学习《行政组织学》体会(7篇)关键词篇一新公共行政社会公平政府启示社会公平理论对改善中国现状的启示篇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法治提到前所未有的。

高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采取了许多新举措,取得了法治建设新成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必将促进社会公平的全面实现。

然而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中各级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具有公共行政职能,公共行政占有且支配各类社会资源,代表社会公正,公平和正义,主导社会发展的方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政府的行政改革应该以法治为契机,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现面向社会公平的公共行政改革。

具体说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首先,政府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时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人民主人观和权力服务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实现“阳光”行政。

其次,建立和健全服务型政府的职能体系。

树立服务理念,充实和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加强诸如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险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完善。

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再次,逐步完善以社会公平为取向的公共政策。

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要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保证,否则,社会公平的实现将没有现实的依托,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最后,政府部门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根本上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给与制度上的保障,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也才是真正的社会公平。

总之,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是各国政府公共行政中都应重视和坚持的加值标准。

通过对新公共行政中关于社会公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公共行政的精神以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行政管理的社会公正与平等

行政管理的社会公正与平等

行政管理的社会公正与平等在现代社会中,行政管理被视为维护社会公正与平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行政管理涉及政府机构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及公民权益的保护等方面。

行政管理旨在确保社会各个利益相关方在资源分配和政策决策中得到公正对待,消除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

本文将就行政管理对社会公正与平等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改进进路。

一、行政管理与社会公正行政管理作为政府机构的核心职能之一,对社会公正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行政管理通过公正的制度设计和程序规定,确保政策和决策的公正性。

行政程序正义要求行政机关在制定政策和实施决策时,依据法律和规章,遵循事前公开、听证程序、合法合规等原则,保证民众对政府决策的监督和参与权益。

其次,行政管理通过公正的资源配置,确保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公平分配。

在资源紧缺的条件下,政府应当遵循公共利益优先原则,通过规范的程序和公开透明的决策,使各方合理分享社会资源。

最后,行政管理通过执法和维权机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防止滥用职权、权威主义和腐败现象,确保人民享有平等的法律保护和司法救济。

二、行政管理与社会平等行政管理不仅关乎社会公正,也与社会平等密不可分。

在一个公正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当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行政管理在实现社会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行政管理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消除歧视和偏见,促进社会平等。

政府应当制定公平的就业政策,保障公民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平等权益。

其次,行政管理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缩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

政府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享受社会资源和福利。

最后,行政管理通过法律和制度的保护,保障每个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的平等。

政府应当坚决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民生保障,使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中获得平等的待遇和尊重。

政府治理对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影响与评估

政府治理对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影响与评估

政府治理对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影响与评估政府治理对于社会公平和稳定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个强大、高效的政府治理体系可以为社会创造公平的环境,并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本文中,将讨论政府治理对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影响,并评估其效果。

一、政府治理对社会公平的影响政府治理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平的政策,对社会公平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纳税制度来调节财富分配。

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政府可以收取富人更高的税率,以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实现财富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公平的教育政策来实现社会公平。

教育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方面,政府应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政府可以提供免费教育、奖学金和贷款等政策,以确保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平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从而增加个人向上流动的机会,为社会公平创造条件。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执行公平的就业和劳动法律来促进社会公平。

政府应确保所有人受到平等的就业和待遇机会。

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禁止性别、种族、年龄以及其他歧视性标准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政府可以保障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就业和待遇。

二、政府治理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政府治理对社会的稳定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能够通过稳定法律和秩序来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通过设立警察和法院系统,政府可以确保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秩序,还能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从而提升社会稳定性。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促进社会稳定。

例如,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健、社会福利等服务,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经济政策来促进社会稳定。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面发展。

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能够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三、政府治理对社会公平与稳定的评估政府治理对社会公平与稳定的评估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应通过对贫富差距的测量和分析,评估政府的财富再分配政策的效果。

支持社会公平、公正及公开机制,促进整体社会发展心得体会500字

支持社会公平、公正及公开机制,促进整体社会发展心得体会500字

支持社会公平、公正及公开机制,促进整体社会发展心得体会
500字
我认为,支持社会公平、公正及公开机制,是促进整体社会发展的关键。

社会公平可以改善公众的生活质量,使他们享有
平等的机会,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社会公正可以使人民感受到社会的公正与正义,使他们知道在法律面前,谁是高低贱贵,从而促进他们的社会安宁。

而公开机制,可以使政府的工作真正公开透明,避免腐败和减少监督成本,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不断的社会进步,我们已经意识到,社会公平、公正及公开机制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健全的社会体系。

合理的政策,要充分考虑和照顾所有社会各界的利益,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公平、公正及公开机制的基础之上。

正是由于公平、公正及公开机制的存在,社会稳定的基础才能得以确立,使每个个体都能指望着安全的生活,或者有机会进步、实现更大的理想。

另外,支持公平、公正及公开机制,还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把公平、公正及公开机制深植到人们的思想中,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社会,让各个群体彼此尊重,互相协作,使社会运行更加有序,也可以使社会发展得更加均衡,使政府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使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更加协调高效。

总的来说,支持社会公平、公正及公开机制,对于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及人民幸福生活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们文明社会应
当将公平、公正、公正及公开机制作为构建整个社会秩序的重要原则,并努力将其贯彻落实。

行政管理与社会公平与公正

行政管理与社会公平与公正

行政管理与社会公平与公正行政管理是一种针对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的组织和协调的过程。

而在现代社会,社会公平与公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行政管理和社会公平与公正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因为行政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公正的政策和程序来促进社会公平。

行政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公平的规则和程序来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

在一个公正的行政管理体系中,政府机构在制定政策和实施决策时应该遵循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这意味着政府机构应该基于客观、中立和公正的标准来制定政策,而不应该受到特定利益集团的影响。

行政管理还需要确保决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以便公众可以了解政府机构的工作和决策过程。

通过制定公平的规则和程序,行政管理可以保障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来参与公共事务,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公正的行为。

行政管理可以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

公共服务是政府机构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例如教育、医疗、住房和交通等。

一个公平和公正的行政管理体系应该确保公共服务在各个社会群体之间得到公平地分配和提供。

这意味着政府机构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资源分配合理来决定公共服务的分配和提供方式。

行政管理可以通过建立监管机制和评估体系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公平性。

行政管理还可以通过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注和支持,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

再次,行政管理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包容性政策来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

包容性政策是指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措施,旨在减轻社会不平等和歧视现象。

行政管理应该倾听和理解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和利益,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提供经济援助和福利、改善教育机会和医疗条件、推行平等就业机会和薪酬制度等。

通过制定包容性政策,行政管理可以为社会弱势群体创造更平等和公正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

最后,行政管理可以通过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来提高社会公平与公正。

一个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应该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和问责机制,来监督政府机构的工作和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社会公平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班级行升141
学号4141204143
作者潘虹丽
摘要:20世纪70年代,国际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在西方企业家政府盛行的大背景下,弗雷德里克森坚持新公共行政的基本精神,关注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始终强调“公共性”与“社会公平”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而强调“社会公平”,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公共行政;社会公平;政府管理
一、新公共行政学中“社会公平”的内涵
效率与经济是美国公共行政的两大支柱。

在《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弗雷德里克森认为,效率与经济固然是公共行政中不可缺少的支柱,但仅仅有效率与经济仍然是不够的,社会公平应该成为公共行政的第三根支柱。

新公共行政的最大理论特征就是强调了社会公平在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地位。

新公共行政认为,公共行政过程中的公平只有通过公民的参与才能确定,公共管理者也需要努力使社会弱势群体参与有关公共行政的对话。

将公平作为公共行政的第三个支柱,这要求公共行政人员致力于更为合理地配置公共物品与服务,做那些缺少参与公共政策渠道的人的代表,追求公共利益,尊重个人的尊严并致力于维护其的权利。

为了界定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弗雷德里克森提出了“社会公平的复合理论”。

该理论区分了不同层次的公平问题,即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团体公平、公平的领域、机会公平。

它还涉及代际公平的问题,认为考虑后代的利益是公共行政的责任之一。

二、当前我国社会公平的主要问题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经历着转型期的阵痛,产生了各种矛盾与问题。

社会公平问题,在物质条件较为充足的当下显得更为突出。

(一)收入分配不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增幅惊人,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但我国人均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十分显著,非但体现在城乡之间,城
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不仅影响我国的经济结构,更是对社会公平的冲击,对社会稳定的威胁。

(二)政治参与不公平
实现社会公平,体现社会进步,要靠公民参与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政治参与制度的设计也在不断完善,但实践中仍然存在公民参与度不高、参与渠道不畅等诸多问题。

在社会阶层方面,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参与度较高,文化程度较低、流动性较大的群体参与积极性就相对较低,政治素养、参与平台、参与秩序等因素导致了这一不公平现象。

(三)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不公平现象仍表现十分突出。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区域配置不均衡,教育机会公平难以保证等问题困扰着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

(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首先表现为不同群体社会保障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是现实可见的问题之一,农民群体始终没有完全纳入社保体系之中。

其次,不同社会群体间社会保障享受程度不公平,如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之间的差距。

中国公民享受社会保障的水平还很低,甚至中国卫生资源分配公平性在世界上排名位列倒数,生不起病仍是普遍现象。

三、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社会公平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

公共行政追求社会公平,具有实现人类社会的价值目标,维护稳定的社会环境,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保障政府对效率的追求等意义。

为了维护国家的和谐稳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我国必须加快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

(一)推进政民主制度改革与建设
现代政府职能是调整利益关系,解决社会不公的矛盾,发展经济则是市场各利益主体的事。

调整利益关系的政府应是中立的,不求自身利益的。

实现社会公平关键是加快制度建设,主要是政府职能制度化。

制度要由法律确立和保证,而我国目前的立法状况是政府的权力大、责任小。

公共行政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存在于制度公平之中,制度是否能够赋予公民平等权力是社会公平实现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司法公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才能完善民主权力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
主的政治地位。

(二)改进社会分配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初期,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东部地区先富带动中西部后富的思想,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

但目前国内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人为设置障碍,条块分割、地方保护、行业垄断、钱权交易等现象,阻碍市场流通,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公平竞争。

政府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实现市场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平等,进而形成全国统一、有序的市场,实现应有的公平。

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使人民群众享受基本的经济公平。

(三)完善以社会公平为取向的公共政策
新公共行政追求政策公平,认为公共政策应当以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为价值导向,应当遵循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要求,保证最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能够进入政策议程。

从理论上来说,只有公民广泛参与的制度设计才能真正体现公平,但结合我国国情,这种单纯的个人公平是不可能实现的,政府必须把握好这个相对公平的尺度,制定出真正满足绝大多数人需求的公共政策,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此基础上,兼顾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做出一定的政策倾斜,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种方式。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就必须要创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制度,稳步推进城镇化,逐步建立各行各业、城乡一体的保险制度,使全社会不再因身份不同、地域不同而享受不同的待遇。

再者需要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流程与结构。

从体制、机制上促进全社会公平正义制度的建立,让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地享受到更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平,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五)关注代际公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公共行政中的代际公平问题是《公共行政的精神》关注的议题之一。

这种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团体公平指的是社会群体或次级群体之间的公平,在处理代际公平问题时,团体公平是最合乎逻辑的一种方法。

因此,在政策制定时,我们要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原则,从而为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自然环境。

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持并发展已经建立的、较为成功的制度,为子孙后代延续合理的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沈荣华,魏刚.公共行政学世界百年经典原著导读.[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145-149
[2]齐明山.公共行政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265-269
[3]何伟.社会公平的理论认识和现实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报,2013-10,5.83-87
[4]金鑫.社会公平:新公共行政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J].社会心理科学,2009,2.24-25
[5]李淼.西方国家维护社会公平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时代,2010,34.91-92
[6]韩星.我国社会现阶段公平正义问题凸显的原因及对策.[N].山西党校报,2014,L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