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药物输注治疗

合集下载

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在慢性顽固性疼痛的应用前景

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在慢性顽固性疼痛的应用前景

W HO n l e i a d r a a g scl d e ,wh c mp a t d d u ei e y s s e I ih i i ln e r g d l r y t m( DDS .S i a ei e y o r g o s v ) p n l l r fd u sf r d v t e t e t n f h o i p i y I h r a me to r n c an b DDS b g n i h 9 0 .F o t e n,t i tc n l g sg n r l c e a t e1 8 s r m h n o n h s e h o o y i e e al y a c p e sa p r a tme h d f rt e ma a e n fc r n c r fa t r a n Th s a tce r v e c e t d a n i o t n t o o h n g me to h o i e r c o y p i . m i ri l e iws
续 上行 传人 高级 中枢 。许 多受 体 与神 经调质 参 与 了 对 伤 害 性 刺 激 的 调 节 过 程 ,包 括 激 活 、放 大 和 抑 制 。鞘 内药 物输 注 系统 可 以将 阿 片类 药物持 续 泵入 蛛 网膜 下腔 ,药物 在蛛 网膜 下腔 弥 散并 与脊髓 后 角 和脑 组 织 的阿 片受 体 结 合 ,产 生 良好 的镇 痛 作 用 , 而 不 影 响 感 觉 、 运 动 功 能 和 交 感 反 射 。 S n y—
背 角后 ,经下行 控 制和节 段 内控 制的 处理 ,最 终继
I s 是主 流 。鞘 内药 物 输 注 治 疗 各 类 顽 固 性 疼 DD ) 痛在 国 外 早 已开 展 ,并 取 得 了很 好 的 临 床 效 果 。

万古霉素微量泵控制持续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

万古霉素微量泵控制持续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

万古霉素微量泵控制持续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严建泉;钱东翔;罗鹏;王智坚【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微量泵控制下持续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颅内相关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观察2009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各类颅内感染病例50例,其中22例行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并分次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作为对照组,28例在上述基础上改用微量泵控制下持续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为实验组,观察2组间的疗效差异。

结果实验组对体温、血象、脑脊液等的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改善迅速,而腰腿痛、抽搐、头痛等副反应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并微量泵控制下持续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是治疗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ontinuous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 controlled by microinjection pump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s from January 2009 to October 2012 were includ-edin the research.22 patients treated with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 from lumbar cistern and discontinuous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 were in control group,and another 28 patients with continuous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 by micropump we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rapeutic effect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mproved more rapidly than tho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temperature,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and other observation 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pain of lower back and leg,convulsions,headache and other side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Conclusions Continuousdrain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in lumbar cistern and mi-croinjection pump control continuous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intracranial infection.【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91-93)【关键词】万古霉素;颅内感染;鞘内注射【作者】严建泉;钱东翔;罗鹏;王智坚【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150;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150;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150;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颅内感染是一类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广义的颅内感染是指颅腔内发生的各类感染,可波及脑、脊髓及其邻近的解剖组织,由于感染部位深及血脑屏障阻隔等因素,治疗十分困难。

注射用万古霉素药物简介

注射用万古霉素药物简介
注射用万古霉素药物简介 ——鞘内注射的临床应用
万古霉素的说明书回顾
适应症:MRSA以及其他细菌引发的感染,败血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灼伤,手术创伤 等浅表既发感染,肺炎,肺脓肿,脓胸,腹膜炎,脑 膜炎。
用法用量:每日2g, Q6h,每次0.5g, 或者Q12h, 每次1g , 静脉滴注,根据年龄,体重,症状适当增减剂量。老 年人用一半剂量,Q12h, 0.5g,或者QD,1g
不同肾功能状态,给药剂量 调整
肾功能不全 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间歇血液透析 血液滤过
肌酐清除率
万古霉素给药间歇
>=50%
1g Q12h 或者 0.5g,Q6h
20-50%
0.5g Q12-24h
10-19%
0.5g Q24-Q48h
<10%
0.5g Q48-Q96h
一般4-7天给药1g, 并结合血药浓度调整给药方案
儿童,婴儿按照体重走,总剂量是40mg/kg, 分2-4次 静脉滴注。
新生儿每次给药量是10-15mg/kg , 出生一周内的新生 儿Q12h , 出生1周到1个月的新生儿Q8h 给药1次。
临床使用的配制方法
(1)在含有本品0.5g的小瓶中,先加10ml 注射用水溶 解,再用至少100ml的盐水或者5%的葡萄糖注射液稀 释,每次静脉滴注时间在60分钟以上。
而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的实验显示万古霉素对常见葡 萄球菌的MIC90为2-4mg/l , 所以推算,万古霉素的最 杀菌浓度为10-40mg/l, 并且应该以此浓度延长药物与受 感染组织的接触时间。
万古霉素难以通过血脑屏障
理论上,万古霉素在血脑屏障受破坏如脑膜炎时可部分 透过,透过率是无法预测的。有学者使用万古霉素治疗 成人肺炎球菌脑膜炎时发现2例病例在静脉给药48 h后仍 然在CSF无法检测出谷浓度。另有学者发现,重型颅脑损 伤患者静脉使用万古霉素后,其CSF中药物浓度仍与正常 人相似,最高浓度仅为1.2 mg/L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肺癌骨转移难治性疼痛1例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肺癌骨转移难治性疼痛1例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 捌 3年4月
第6 卷第 2期 C h i n J hⅡ D i s ( H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 , A p 捌3 , V o l 6 , N o . 2

7 9・

病 例报 告 ・
鞘 内药 物输 注 系统 植 入术 治疗 肺 癌 骨转 移
药 物出 口端。固定泵体 , 将2 0 0 mg吗啡注射液 注入泵 内 , 关 2 m g / d , 激活吗啡泵 , 系统 开始 工作 , 口服盐酸羟考 酮缓释 片
MR I 平扫 “ 胸5 、 7椎体信号异 常伴 胸 7椎体 压缩 性骨折 ” ; 核
素骨扫描示“ 右侧第 5肋 骨 、 第6 、 7胸椎骨代谢 异常 , 倾 向于 肿瘤骨 转 移 ” ; 经过肺 穿刺活检 为“ 原 发 性 肺 泡 细胞 癌 , T 2 N 2 M1 I V 期” ; 未进行放疗 、 化疗和手术 等进 一步治 疗而 出 院。5月后 因“ 背痛加 重 1个月 ” 入 疼痛 科 , 夜 间疼 痛剧 烈 ,
讨 论
a n a l o g u e s c a l e ,V A S ) 8分 ; 经过胸 6 、 7脊 神 经后支 射频 热凝 及无 水乙醇毁损治疗后疼痛 V A S 评 分 3分 , 好转 出院 。因为
口服 吗啡 后 头 晕 , 出 院后 一 直 口服 “ 盐酸羟考酮 缓释片 、 氨 酚
肺癌是 常见 多发 的易向骨转移 的肿瘤 疾病 , 8 0 % 的骨转 移发生在脊椎骨 , 导致骨痛 。核素全身骨显像 比 x线 、 C T能
更早及 全 面 发 现 骨 转 移 , 对 骨 转 移 癌 的 早 期 诊 断 最 有 价

鞘内输注盐酸氢吗啡酮对癌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临床分析

鞘内输注盐酸氢吗啡酮对癌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临床分析

鞘内输注盐酸氢吗啡酮对癌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临床分析张平;张轩搏;李仁淑【期刊名称】《延边大学医学学报》【年(卷),期】2024(47)1【摘要】[目的 ]观察鞘内输注盐酸氢吗啡酮对癌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口服给予吗啡缓释片治疗改为鞘内植入盐酸氢吗啡酮泵术治疗的50例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改变镇痛方式前后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用药量、24 h 内爆发痛次数及阿片类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戒断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鞘内植入盐酸氢吗啡酮泵的50例癌性疼痛患者术后24 h的NRS评分明显降低(P <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症状明显缓解.3例发生戒断反应;癌症发生骨转移与否与药物无相关性(P> 0.05),癌症骨转移患者术后用药量明显降低(P <0.05);癌症发生骨转移与否与爆发痛次数无相关性(P> 0.05),但术前癌症骨转移患者爆发痛次数呈增多趋势,术后爆发痛次数明显减少(P <0.05).[结论 ]鞘内植入盐酸氢吗啡酮泵可降低癌性疼痛患者的疼痛评分,减少用药量及24 h内爆发痛次数,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戒断反应发生率亦降低.【总页数】4页(P44-47)【作者】张平;张轩搏;李仁淑【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相关文献】1.经鞘内输注系统输注小剂量吗啡对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2.鞘内持续泵注氢吗啡酮对老年顽固性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及安全性分析3.难治性癌痛患者行吗啡鞘内输注镇痛治疗的效果分析4.氢吗啡酮与吗啡鞘内输注对顽固性癌痛患者疼痛的影响5.鞘内输注氢吗啡酮与其联合氯胺酮和加巴喷丁治疗难治性癌痛的效果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顽固性癌痛患者的护理

一例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顽固性癌痛患者的护理

一例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顽固性癌痛患者的护理张俊荣;王艳【期刊名称】《天津护理》【年(卷),期】2012(020)006【总页数】2页(P410-411)【关键词】顽固性癌痛;镇痛;护理【作者】张俊荣;王艳【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 30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临床上采用WHO三阶梯镇痛方案可使70%~90%的癌痛患者充分镇痛。

但仍有一部分顽固性癌痛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应用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DDS)进行阿片类药物的鞘内给药镇痛是三阶梯镇痛方案无效之后的一种治疗手段[1]。

不但可以获得满意镇痛效果,而且还可避免因大量口服止痛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我科于2011年7月采用IDDS 系统治疗1例结肠癌术后顽固性疼痛患者取得较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8岁,2010年2月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给予6周期化疗。

患者术后1年因排便不畅,复查提示直肠癌术后复发,肠梗阻。

行横结肠造瘘术,术后出现肛门会阴部胀痛并逐渐加重,影响睡眠,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

口服羟考酮140 mg q8h,加巴喷丁500 mg tid,米氮平7.5 mg qn,替扎尼定2 mg tid,疼痛有所缓解,但出现了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副反应。

出现疼痛后1个月至3个月期间多次入院行C型臂引导下神经射频热凝术,神经损毁术,疼痛未见明显缓解。

拟行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分别于术前第21天、第17天、第14天行蛛网膜下腔单次以3 mg/mL剂量注入吗啡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术后半小时疼痛逐渐减轻,疼痛完全缓解约持续6 h。

VAS评分由7分降至0分,无呼吸抑制、皮肤瘙痒、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夜间睡眠质量提高。

测试成功后于2011年7月行C型臂引导局麻下行鞘内输注系统植入术,手术顺利。

术后设定鞘内吗啡3.5mg/24 h,继续口服羟考酮20 mg q8h,加巴喷丁500 mg tid,米氮平 7.5 mg qn,替扎尼定2 mg tid。

鞘内给药镇痛的近况 - 中华麻醉在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

鞘内给药镇痛的近况 - 中华麻醉在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

中华麻醉在线 http://www.csaol.cn 2007年9月鞘内给药镇痛的近况王国林王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在1979年,Wang等报道了鞘内注射阿片类药物成功地解除了癌痛患者的疼痛。

从那时起,鞘内注射阿片类药物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癌性或非癌性疼痛。

但与口服或胃肠外给药一样,长期鞘内注射阿片类药物也会逐渐产生耐药性。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一直致力研究鞘内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联合用药问题。

1 疼痛的病生理机制脊髓是痛觉信号处理的初级中枢,是疼痛向高级中枢传递的第一个中继站。

初级传入伤害性感受器在脊髓背角形成突触联系,伤害性信息传入脊髓背角后,经下行控制和节段内控制的处理,最终继续上行传入高级中枢。

许多受体与神经调质参与了对伤害性刺激的调节过程,包括激活、放大和抑制。

鞘内给药是通过与这些调质作用来缓解疼痛的。

一些药物作用在初级传入纤维的突触前受体或伤害性感受器上,一些药物作用在脊髓背角的突触后受体上,还有的在两个位点都作用。

每个脊髓节段的背角神经元除接受外周感觉传入外,还受到脊髓本身的中间神经元冲动及脊髓以上中枢的下行调制作用的影响,在每个位点都可以改变痛觉。

2 鞘内镇痛药物的作用2.1 阿片类药物鞘内给予的阿片类药物主要作用在突触前水平,以减少伤害信息的传递。

吗啡:长期以来是鞘内使用的主要药物,大多数医生也把它作为鞘内镇痛泵中的首选药物,鞘内吗啡用量和胃肠外吗啡用量之比为1:100。

鞘内使用小剂量吗啡便可达到充分的镇痛,也避免了其副作用如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甚至呼吸抑制等。

研究发现,将吗啡与新斯的明混合使用[1],可降低副作用发生率,提高镇痛效果。

鞘内注入吗啡对大多数伤害性疼痛患者有效,对许多神经源性疼痛也有一定作用。

Winkelmuller[2对120个慢性非顽固性痛病人包括神经病理痛病人长期鞘内注入吗啡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治疗时间从6个月到5.7年,发现鞘内注入阿片类药物后,74.2%病人疼痛明显减轻,67.4%病人用药6月后有所减轻,81%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初步疗效观察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初步疗效观察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初步疗效观察杨阳;杨克勤;樊碧发【摘要】目的观察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3例典型神经病理性疼痛且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共随访6~ 14个月,观察疼痛缓解率、睡眠改善程度、镇痛药物服用剂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下降,由术前的中至重度疼痛改善至术后轻度疼痛,爆发痛次数减少;镇痛药物服用剂量约降至术前的10%;睡眠质量明显改善.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手术相关性并发症和吗啡不良反应.结论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对经鞘内吗啡试验镇痛效果满意的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具有较为肯定的近期疗效.【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3(013)009【总页数】5页(P778-782)【关键词】疼痛,顽固性;输注泵,植入型;吗啡【作者】杨阳;杨克勤;樊碧发【作者单位】100029北京,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100029北京,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100029北京,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P)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害或疾病而直接引起的疼痛”[1]。

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原因十分复杂,包括从物理损伤到代谢性神经病变,如机械损伤(脊髓受压及脑出血后)、代谢性或营养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酒精性神经病]、病毒感染[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神经毒性(肿瘤药物化疗后)、缺血(缺血性卒中后疼痛)、神经递质功能障碍[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

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症状的治疗方法尚十分有限。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IDDS)为目前较为常用且有效的镇痛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鞘内药物输注治疗
鞘内药物输注治疗简介:
鞘内药物输注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顽固性疼痛的先进疗法。

它的出现使无数顽固性疼痛患者摆脱了疼痛的困扰,良性疼痛患者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而晚期肿瘤患者平静地走过了最后一段有意义的人生。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植入患者脊髓蛛网膜下腔的导管,以及植入患者腹部皮下的药物输注泵。

鞘内药物输注治疗是通过埋藏在患者体内的药物输注泵将泵内的药物输注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髓相应的位点,阻断疼痛信号通过脊髓向大脑传递,使疼痛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是一个微创手术。

医生在术前先通过药物测试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疼痛的缓解情况。

如果测试情况良好,则植入整个系统。

医生会在影像学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穿刺,将导管放置到脊髓的蛛网膜下腔内,然后导管通过皮下隧道与泵相连,最后关闭切口,完成整个系统的植入。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后,医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会用体外程控仪对系统进行无创性的设置和调整,使患者的疼痛能获得最佳的控制。

术后患者会定期回到医院重新加药并接受医生的随访,加药过程非常简单而易于操作,只需用配套的注射装置通过皮下穿刺将药物注入即可。

鞘内药物输注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有:
1.癌痛
2.背部手术后顽固性疼痛
3.骨质疏松性疼痛
4.复杂性局灶性疼痛综合症
5.轴性躯干性疼痛
6.其他,如蛛网膜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鞘内药物输注治疗的发展过程:
鞘内药物输注治疗在国际上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顽固性疼痛的先进疗法。

1.1982年,临床上第一次应用植入式的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即后来的Medtronic SynchroMed药物输注系统)进行鞘内吗啡输注治疗
2.1988年,用于肿瘤患者血管内化疗的SynchroMed植入式可程控泵上市
3.1991年,用于癌性和非癌性疼痛鞘内吗啡输注治疗的SynchroMed植入式可程控泵上市
4.目前已有近六万左右的患者接受了Medtronic SynchroMed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
5.2000年,鞘内药物输注系统获得了SFDA的批准,并于2003 年底在国内开展,目前已有二十五例侧左右的疼痛患者接受了植入,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鞘内药物输注治疗与其他慢性疼痛治疗:
1.药物的三阶梯治疗
第一阶梯:非阿片类镇痛药,主要是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奇曼丁等
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等
药物治疗尤其是口服药物治疗是疼痛治疗中的重要方法,其他还包括透皮贴剂以及静脉给药。

合理和综合的药物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的疼痛获得缓解。

但仍有10%-20%的顽固性疼痛患者对以上的给药方式反应不佳,需要采用介入治疗。

并且大剂量的使用镇痛药物会产生严重而难以耐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肾脏毒性,神经精神毒性如嗜睡、谵妄等,阻碍了传统途径药物的应用。

2.神经破坏性治疗
神经破坏性治疗对肿瘤侵犯神经所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癌痛并不是单纯的侵犯神经所引起的疼痛,并且由于肿瘤转移所引起的疼痛一般都比较弥散,因此单用神经破坏疗法效果不佳,往往需要配合药物使用。

3.硬膜外给药治疗
硬膜外给药治疗减少了药物的用量,并且对于部位比较局限的疼痛效果较好。

但由于硬膜外药物弥散比较局限,故对范围较广的疼痛可能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并且硬膜外导管容易堵塞,也限制了硬膜外给药的进一步应用。

4.鞘内药物输注治疗
鞘内药物输注治疗将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髓相应的位点,因此大大减少了药物的用量。

以吗啡为例,如果患者每天口服300mg 的吗啡,那么鞘内只需1mg即可。

由于药物用量大大减少,副作用相应就少而轻微,即使出现了,经过短时间的适应也很快就消失了,同时整个系统完全植入患者体内,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SynchroMed鞘内输注系统流速非常精确,目前国内使用的泵最低流速可达0.048ml/天,并且有多种可调模式,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与不同的输注模式,达到以最小的药量获得最大的疼痛缓解。

并且它以程控仪在体外调节即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植入式可程控电脑输注泵。

鞘内药物输注治疗的不足之处是价格比较昂贵,使用约6-7年后需更换皮下植入的药泵。

鞘内药物输注治疗中心: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
樊碧发主任
电话:010-********
地址:朝阳区樱花园东街(100029)
网址:
北京宣武医院疼痛中心
倪家骧主任
电话:010-********-2884
地址:北京宣武区长椿街45号(100053)
网址: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王任直主任
电话:010- 65296114-493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100730)网址: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
杜冬萍主任
电话:021-********--8896
地址:上海市宜山路600号(200233)
网址:
南京市军区总医院疼痛科
李伟彦主任
电话:025-********,51513901
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600号(200233)
网址:
广州医学院附属二院疼痛科
卢振和主任
电话:020-********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0号(510260)
深圳市南山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
蒋劲主任
电话:0755-********-31790
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路1号(518052)
网址: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神经外科
杨辉主任
电话:023-******** ,023---68774210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400037)
网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
刘惠主任
电话:028--85423226
地址:成都市国学巷37号(610041)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麻醉科
熊利泽主任
电话: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5号(7100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