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靶控制药物灌注系统
新增疼痛诊疗项目及试行价格1(来源于国家卫生部)

360100016 360100017
经皮深部神经肌肉节点 阻滞 经皮椎间盘激光(射频 、臭氧)减压术 经皮椎间盘成型术 神经电刺激器引导下神 经阻滞 神经电刺激器引导下神 经丛阻滞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神经丛阻滞 自控镇痛
定位,定位用专用耗材 影像定位,射频电极、 含激光、射频和臭氧机器 一次性套管(穿刺针) 使用 、负极板 影像定位,射频电极、 含专用于成型术的射频机 一次性套管(穿刺针) 器使用 、负极板 含电刺激仪使用 含电刺激仪使用 含超声引导 含超声引导 含PCA泵的调节、随访、换 药 含①鞘内注药测试,疗效 观察②鞘内置管、固定及 皮下隧道③皮囊袋成形及 灌注泵植入④首次药物灌 注 含消毒材料 特殊穿刺针 特殊穿刺针
含电极植入+术中测试(电 极调整,疗效观察) 含电极植入+术中测试(电 极调整,疗效观察)
植入式穿刺电极或外科 电极及电极固定材料 植入式穿刺电极或外科 电极及电极固定材料
侧/次 侧/次
5000 5000
360100025-c 360100025-d 360100025-e 360100025-f
每椎间盘 支 丛 支 丛
1500 100 200 200 500 50
镇痛泵、一次性药袋 植入式灌注泵、鞘内导 管以及固定材料、皮下 隧道组件和导管检测组 件 重灌注组件
天
360100024
鞘内靶控(程控)药物 灌注系统植入术 鞘内靶控(程控)药物 灌注泵重灌注 鞘内靶控(程控)药物 灌注泵调控 鞘内靶控(程控)药物 灌注系统取出术 鞘内靶控(程控)药物 灌注泵更换术 脊髓(外周)神经电刺 激系统植入术 脊髓神经电刺激电极植 入术 外周神经电刺激电极植 入术
360100004
麻醉靶控输注

02
TCI系统的基本原理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
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效动力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信号转导和药物作用靶器 官。
静脉麻醉和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实现全身麻醉。
靶控输注
通过计算机控制药物输注,使血浆或效应部位药物浓度达到预设值并维持恒 定。
2
TCI系统能够减少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等不 良反应的发生率。
3
TCI系统能够实现个体化麻醉,提高麻醉药物的 代谢和排泄效率。
TCI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增加TCI系统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
进一步研究TCI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 高其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开发更加智能化的TCI 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开发更加 智能化的TCI系统,提高其使用效率和安全 性。
减轻术后苏醒期的不适感
TCI系统能够精确控制老年人术后苏醒期的麻醉深度,有效减轻老年人术后苏 醒期的不适感和疼痛感,提高老年人的康复质量。
TCI系统在心脏病人麻醉中的应用
精确控制麻醉深度
TCI系统能够根据心脏病人的生理参数精确控制麻醉药物的输注速度和剂量,使 病人迅速进入麻醉状态并保持稳定的麻醉深度,有效减少心脏病人因麻醉而引起 的风险。
TCI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麻醉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实现对 麻醉状态的精确调控,以适应手术需求和患者个体差异。
TCI系统的基本概念
TCI系统由药物输注泵、浓度控制器和临床医生操作界面组 成。
TCI系统通过与患者血液进行接触,实时监测麻醉药物在 血液中的浓度,并将浓度信息反馈给浓度控制器,由浓度 控制器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浓度计算输注速率,从而实现 对麻醉药物输注的精确控制。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用于癌痛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癌痛现状及挑战
癌痛发生率高
癌症患者中,约有30%-5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 者生活质量。
疼痛控制不足
尽管有多种镇痛药物和方法可供选择,但仍有部分患者疼痛控制不 佳,需要寻求更有效的镇痛手段。
个体化差异大
不同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和耐受度存在很大差异,使得癌痛治疗更 加复杂。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原理与优势
PART 05
专家共识总结与展望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在癌痛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重要性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作为癌痛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直接、 快速、高效的特点,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适应症
该技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癌症疼痛,如骨转移癌痛、神经 病理性癌痛等,对于传统治疗方法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具 有重要意义。
安全性
镇痛效果
根据疼痛评分的变化,评价鞘内药物 输注技术对癌痛的镇痛效果,如疼痛 减轻、疼痛消失等。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评价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如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C30)等,评估患者生活质 量改善情况。
功能状态改善
观察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睡眠、食欲等方面的改善情况,以评估鞘内药物输注技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前提下,鞘内药物输注技术 相对安全,但仍需关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应对策略
1 2 3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鞘内药物输注技术将 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疼痛特点和基因 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癌痛管理的需求,未来将有更多新型药物被 研发并应用于鞘内输注,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北京,广东等臭氧收费标准

北京,广东等臭氧收费标准附件2: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库修改及增补内容(七)一、诊疗项目个别定点医疗机构调整内容计量编号诊疗项目名称收费标准限用医疗机构调整内容单位1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术例 1000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取消该项目基本手术费收费标准变更为基本手2 子宫肌瘤电切术例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140元术费240-500元10 耳显微镜检查次 20元甲类1080元,一级,11 髓核化学溶解疗法例 1296元,二级, C型臂另收甲类1404元,三级,888元,一级,12 异体肾移植术例甲类1066元,二级,1154元,三级,注释:1、“报销限制内容”一栏中标有[适]字的~指该诊疗项目的使用必须符合所列病种、适应症或其他限制条件方可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标有[限]字的~指该诊疗项目的支付办法必须按照[限]字所列限用医疗机构、科室或限报金额执行。
2、凡在“报销限制内容”一栏中标有[适]、[限]字的诊疗项目~必须同时符合[适]、[限]字后所列各条限制内容方可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疼痛科治疗收费标准-腰椎间盘微创消融术广东省物价局:粤价[2008]127号2008-3-25发布序号:160编码:331501058项目名称:椎间盘微创消融术(包括椎间盘摘除、减压术)计价单位:每间盘(颈椎间盘加收20%;每增加一间盘加收50%);331501058,1:腰椎间盘微创消融术(等离子)价格(元):1310;331501058,2:腰椎间盘微创消融术(臭氧) 价格(元):1480;331501058,3:腰椎间盘微创消融术(电热疗) 价格(元):1500;331501058,4:腰椎间盘微创消融术(酶溶) 价格(元):1210;331501058,5:腰椎间盘微创消融术(射频) 价格(元):1500;序号:161编码:331501059经皮椎体成形术价格(元):1800;疼痛科治疗收费标准-腰椎间盘微创消融术广西省物价局2010-6-23补发编码:331501058项目名称:椎间盘微创消融术(包括椎间盘摘除、减压术)计价单位:每间盘(颈椎间盘加收20%;每增加一间盘加收50%);331501058:腰椎间盘微创消融术(臭氧)价格(元):1480;附件二:部分地市收费标准1、江苏省附件1: 新增疼痛诊疗项目及试行价格表编码项目名称项目内涵除外内容计价单价说明位格36 (一)疼痛诊疗类不含影像定位、监护费仅限取得资质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
靶控输注

药效动力学:
生物相biophase(也称为效应室effect site):药 物发挥效应的部位。 Keo :指药物从效应室的消除速率常数, keo 大, 药物在血浆和效应室间达平衡速度越快。意 义:预测药物在效应部位的作用、起效及恢 复时间。 T1/2keo :指恒速给药时,血浆和效应室浓度达 平衡的时间(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到血浆浓度 50% 所需的时间)。意义:决定起效快慢。 T1/2keo=0.693/keo 如果持续输注或停止输注 5 个 t1/2keo ,可以认为效应室的药物浓度达到 稳态或时药物基本消除。
表5.阿片类药的常用浓度范围(ng/ml)
Ã Í Ó ¾ Õ » Ó µ Í ¹ ² å ¸ Ü í ê Á Ú ¬ Í Æ Ä N2O  ¬ é ì Î ¬ ³ Ö ´ ¹ · Ï N2O+Î ü ë È ´ ¹ · Ï N2O ´ ¹ · Ï O2 Ë Ð Õ Ñ Ç Ò ¹ ô Î ü Õ ù ³ £ í Í Õ ´ Ò Ì « « Ä ® 3-5 8-10 1.5-4 1.5-10 15-60 1.5 1-2 ¢ « © Ò Ì « Ä ® 250-400 400-750 100-300 100-750 1000-4000 200-250 50-150 æ « Ê Ò Ì « Ä ® 0.4-0.6 0.8-1.2 0.25-0.5 0.25-1.0 37660 0.25 0.2-0.4 <1-3 1-2 ð « È Ò Ì « Ä ®
表观分布容积(Vd):理论上药物应占有的体 液容积。 Vd=A(mg)/C(mg/L) 。 5L- 血浆、 1020L- 细胞外液、40L- 全身、 >100L- 集中分布 于某一器官。
稳态血药浓度:(Css)以恒速恒量(静滴) 给药经4-6个半衰期,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 的水平,称为稳态(st3· Vd,稳态浓度与静滴速度 (R)及半衰期(t1/2)成正比。
麻醉靶控输注

危重病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靶控输注系统可以根据病人情 况调整药物输注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麻醉靶控输注系统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急诊医疗
在急诊医疗中,靶控输注系统可以帮助医生精确控制麻醉药物剂量,提高急 诊病人的治疗效果。
重症监护
在重症监护中,靶控输注系统可以精确控制镇静药物剂量,帮助病人更好地 度过治疗期。
麻醉药物的给药途径
吸入给药
通过吸入麻醉机将麻醉药物输 送至患者体内。
静脉给药
通过静脉注射将麻醉药物输送至 患者体内。
肌肉给药
通过肌肉注射将麻醉药物输送至患 者体内,如全身麻醉前给予的肌注 药。
03
靶控输注系统
靶控输注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靶控输注系统定义
靶控输注系统(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一种 先进的麻醉给药系统,通过计算机模型控制麻醉药物的输注 ,以达到维持麻醉深度稳定的目的。
整靶控浓度或给予拮抗药。
靶控输注麻醉的意外事件及处理方法
气胸
对于气胸患者应立即停止靶控输注麻醉,行胸腔 闭式引流术,同时给予吸氧、抗感染等治疗。
恶性高热
如发生恶性高热,应立即停止麻醉,吸氧,给予 降温、肌松、纠正酸中毒等治疗。
药物过敏
如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靶控输注麻醉 ,给予抗过敏治疗。
靶控输注麻醉的护理和管理
05
靶控输注麻醉的管理与安全
靶控输注麻醉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低血压
01
靶控输注麻醉过程中,如出现低血压,应及时静脉输注胶体液
或晶体液,调节血管收缩药物,以维持血压稳定。
呼吸抑制
02
针对呼吸抑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严重者可考虑
老鼠鞘内注射操作流程

老鼠鞘内注射操作流程引言老鼠鞘内注射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将药物或其他物质直接注入老鼠的脊髓腰段。
该方法可用于药物研究、疼痛模型建立以及神经科学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老鼠鞘内注射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
操作流程实验前准备1.准备所需设备和材料:老鼠、手套、无菌注射器、注射针头、无菌生理盐水等。
2.按照实验室规定的操作流程,穿戴好实验服、手套和口罩,确保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无菌。
3.将实验设备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麻醉1.使用适当的麻醉方法使老鼠进入麻醉状态,常用的方法包括乙醚麻醉、异氟醚麻醉等。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并确保老鼠完全麻醉。
定位1.将老鼠固定在定位架上,保持头部和脊柱处于良好的位置。
2.使用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的毛发,以保持清洁。
3.使用手指和眼可见部位作为标志,定位到老鼠的腰段。
注射准备1.提前准备好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将无菌生理盐水注入注射器中,并通过针头排出气泡。
2.选择合适的针头规格,使其长度足以穿透老鼠腰段的皮肤和肌肉。
注射操作1.用手指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暴露出皮肤和肌肉。
2.用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以保持无菌。
3.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将药物或其他物质缓慢注入老鼠的脊髓腰段。
4.注意注射时的注射速度和注射压力,尽量避免过快或过慢的注射。
5.注射完成后,慢慢拔出针头,并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使其止血。
6.将老鼠放回其舒适的居住环境中,并进行必要的观察和记录。
注意事项1.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给予老鼠充分的麻醉,以减少其不适和疼痛感。
2.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规格,以确保注射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操作前确保无菌环境,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操作时要轻柔、稳定,避免对老鼠造成额外的伤害。
5.操作完成后,要及时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交叉污染和伤害。
常见问题解答1. 如何确定老鼠的腰段位置?老鼠的腰段位置通常位于背部脊柱的中部,靠近尾部。
中枢靶控系统药物再灌注操作流程

中枢靶控系统药物再灌注操作流程英文回答:Central Nerve Target Control System Reperfusion Operation Procedure.1.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1.1. Confirm the patient's identity, allergies, and informed consent.1.2. Establish intravenous (IV) access and administer appropriate medications.1.3. Position the patient supine on the operating table, with the head slightly elevated.1.4. Induce general anesthesia and monitor vital signs.1.5. Prepare the surgical field by shaving the scalpand draping it.2. Surgical Approach.2.1. Make a midline incision on the scalp, extending from the forehead to the nape of the neck.2.2. Dissect the incision carefully to expose the underlying bone.2.3. Use a burr hole or trephine to create a circular opening in the skull.2.4. Remove the bone flap and gently retract the dura mater.3. Vascular Access.3.1. Identify the target artery (e.g.,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d its branches.3.2. Perform a proximal control of the artery byplacing a temporary vascular clip or suture.3.3. Isolate the distal segment of the artery byplacing a distal control.3.4. Flush the artery with heparinized saline to remove any debris.4. Embolization.4.1. Insert a microcatheter into the distal segment of the artery.4.2. Advance the microcatheter to the target site (e.g., aneurysm, malformation).4.3. Embolize the target site with liquid embolic agents, coils, or other devices.4.4. Remove the microcatheter and distal control.5. Thrombectomy.5.1. Insert a thrombectomy device (e.g., stentriever, aspiration catheter) into the distal segment of the artery.5.2. Advance the thrombectomy device to the target site and retrieve the clot.5.3. Remove the thrombectomy device and proximal control.6. Reperfusion.6.1. Release the distal control first to allow reperfusion of the distal segment of the artery.6.2. Release the proximal control last to restore full blood flow to the brain.6.3. Monitor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closely for any changes.7. Closure.7.1. Replace the bone flap and secure it with screws or sutures.7.2. Close the incision in the scalp with sutures or staples.7.3. Apply a sterile dressing to the incision.8. Postoperative Care.8.1. Monitor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neurological status, and wound healing closely.8.2. Administer appropriate medications for pain management, anti-seizure prophylaxis, and other supportive care.8.3. Follow up on the patient regularly to assess their recovery and address any complications.中文回答:中枢靶控系统药物再灌注操作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疼痛领域的新进展 ——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
学习目的:1、了解疼痛治疗领域最新进展,促进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
2、了解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的特点、作用机理并掌握其护理。
癌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且其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加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控制癌痛成为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重要需求。临床上采用WHO三阶梯镇痛方案可使70%~90%的癌痛患者充分镇痛。但仍有一部分顽固性癌痛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应用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IDDS)进行阿片类药物的鞘内经蛛网膜下腔给药镇痛是三阶梯镇痛方案无效之后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该技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不但可以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而且还可避免因大量口服止痛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它适用于所有经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及药物疗法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各种晚期转移性癌痛和慢性顽同性疼痛患者。自从1981年美国开展鞘内吗啡持续输注泵植入术以来,该方法在国外已经广泛用于各种顽固性疼痛的治疗,而国内由于价格昂贵(约15万元左右),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该治疗是一新技术新方法,故既往的有关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方面的报道不多,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患者,实施了该治疗方案,现将其实践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概述: 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植入术是医生在术前先通过药物测试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对疼痛的缓解情况。如果测试情况好,医生会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操作植入整个系统。中枢靶控药物灌注治疗是通过埋藏在患者体内的药物输注泵将泵内药物输注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髓相应的位点,阻断疼痛信号通过脊髓向大脑传递,使疼痛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一般在其它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选择该项目进行治疗。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的药囊内常用吗啡,因为吗啡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具有较好镇痛效果,且无封顶效应及明显脏器功能损害,临床应用较广,故此泵又叫吗啡泵。目前国内外有条件的医院均将其作为晚期癌症及顽固性疼痛的常规治疗方法。 二、适应症
1、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2、常规的疼痛治疗手术不能取得好的镇痛效果。 3、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能耐受的药物副作用。 4、混合性疼痛。 三、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吗啡给药途径: 吗啡→体内电脑输注泵→导管→蛛网膜下腔(吗啡直接与脊髓后角的阿片类结合,产生类似内源性内啡肽和脑啡肽的作用,抑制P物质的释放,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吗啡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具有较好镇痛效果,且无封顶效应及明显脏器功能损害,临床应用较广) 四、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 1.使用目的: a提高吗啡的镇痛效果 b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 c降低药物的副反应(吗啡用量小,相当于口服剂量1/300) d改善生活质量e增加独立生活能力。 2.吗啡泵特点: a突破性的疼痛患者管理新模式: ①规格:40ml的贮药囊(最长可达180天换药)②电池使用寿命:7—10年③ 可体外程控④ 个性化的给药模式:(可根据每个病人的疼痛情况,针对性地给予不同的 模式。如:连续给药、分时段不同剂量给药、单次给药、周期性给药等) b灵活的给药模式: ①提供了一天多达13个时间段的不同剂量药物输注模式,最大程度的满足了患者的不同需求② 提供周一至周日的系列编程模式③ 简化了复杂的编程模式④ 提供每日输注量的计算。 c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 所有重要的程控数据都存储在SynchroMed II 泵及体外程控仪的存储器中,以便于跟踪随访.如:药物浓度、每日剂量、给药模式、换药时间、患者个人信息及泵植入信息等资料。 3.手术步骤: ⑴鞘内吗啡测试⑵测试合格后植入吗啡泵①定位②穿刺至蛛网膜下腔后,流出脑积液③植入导管④将配好的吗啡注入吗啡泵⑤植入皮下隧道⑥编程:输入相关给药参数
4.定期进行药物再注: ①消毒穿刺部位②放置模板、找到灌注口位置③放置模板、找到灌注口位置④抽出泵内残留药液⑤重新注入药物
五、护理: 1、一般情况观察 由于输注泵系统植入部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吗啡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术后可能影响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出现呼吸暂停、血压低等不良反应。护士应密切观察并详实记录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血氧饱和度,脉搏保持在60次/分上,收缩压不低于90 mmHg。 2、局部观察 密切观察输注泵埋置处有无肿胀及波动感,有无出血、渗液及开裂。如出现皮温升高、局部皮肤颜色改变、手术区域肿胀,触及波动感.考虑有积血或积液情况,甚至存在排斥反应及感染;观察手术切口处有无渗出液.避免脑脊液外漏。 3、头痛观察 由于脑脊液漏出.导致颅内压下降和颅内血管扩张而引起血管性头痛,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头晕、头痛等情况。 4、疼痛的评估 根据患者的主诉,评估患者疼痛发生及治疗相关情况,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评估方法,同时注意吗啡相关毒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镇痛效果评分:采用NRS评估患者镇痛效果。由患者在10分制的疼痛标尺上根据疼痛自评: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注意客观评价患者的疼痛感觉。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发现有些患者为引起亲属的关注,过分夸大疼痛的感觉。部分患者过于寄希望于药物镇痛,认为治疗后应该完全无痛,当发现实际上不是他想像的那样就认为治疗没有作用,这时强调向病人详细解释注射泵止痛治疗的作用范围及所能解决疼痛的程度,使其对该治疗有正确的认识。还有少数患者怕给家人添加麻烦而不愿表达,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说话语气、面部表情、语言反应、体位、姿势等表现,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客观评估。 5、护理要点: 1)避免盆浴,因局部温度>40℃,即可影响泵的转速。 2)放疗时,局部应遮挡铅板,以保护泵不受干扰。 3)不建议局部进行按摩,防止内置管路移位、滑脱。 4)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家用电器,通常都不会影响吗啡泵的正常运转,但带有磁体的设备如:立体扬声器、冷藏箱、冷冻箱、感应炉、高压输电线等可能引起吗啡泵的打开或关闭。 5)不能做MRI核磁共振检查,不能坐飞机。 6、心理护理 鞘内吗啡输注系统植入术是一项新技术,患者缺乏了解,且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身心痛苦,顾虑重重。因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沟通,向患者讲解行鞘内吗啡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具有方便、创伤小、能长时间镇痛及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使其了解该项治疗在国内、外开
展取得的良好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 7、吗啡相关毒副反应的护理 ①便秘。 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大便的次数、形状。协助患者多饮水,增加液体摄入,并指
导患者食用富含纤维的饮食,帮助患者建立规律排便习惯。②恶心呕吐。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有无
恶心呕吐症状及发生时的严重程度,给其创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及自身的卫生整洁,同时还可以采取与患者交谈、放音乐等方式分散其对疼痛的过度关注,从而减轻恶心、呕吐的程度,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吐药,以及补充静脉营养。③尿潴留。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预防
方法。如避免膀胱过度充盈,教会患者使用听流水声、按摩膀胱等诱导方法促使排尿,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④嗜睡属于过度镇静的表现,程度较轻者不用立即处理,但应观察症状的变化,如果出现症状加重的现象应当告知医生,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同时注意因此引发的呼吸抑制的发生。⑤呼吸抑制是吗啡的严重毒副反应,这可能与吗啡能够降低延髓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抑制脑桥的呼吸调节中枢,进而减缓呼吸频率,抑制呼吸有关。呼吸抑制虽然发病率极低,但是由于其较严重,护士应当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出现唤醒不易、瞳孔缩小、呼吸次数明显减少,则应当告知医生,注意呼吸抑制的可能,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症状严重者可以考虑暂停泵的应用。⑥精神症状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因其后续影响严重,应当引起注意,常见的精神症状有认知障碍、幻觉、谵妄等。皮肤瘙痒是吗啡的常见的毒副反应,但大多较轻,可以考虑给予苯海拉明及地塞米松,效果不好时可以家属给予患者瘙痒部位按摩。 六、总结: 鞘内靶控制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是一个微创的手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顽固性疼痛的先进方法,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它的出现使无数顽固性疼痛患者摆脱了疼痛的困扰,良性疼痛患者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而晚期肿瘤的患者平静的走过了最后一段有意义的人生,完成手术后,应严格执行定时的回访制度,重视患者主观感受的描述,对疼痛治疗进行评估和反复评估,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缓解疼痛,争取达到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对使用自控镇痛泵病人的宣教与护理,苏惠仙,钟小芳,现代医院2004年2月第4卷第2期 2、吗啡持续皮下泵入治疗晚期癌痛患者的护理,刘雪连,1672-5085(2012)23-0023-02 3、吗啡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治疗晚期癌痛的观察及护理,秦晶1673-5412.2013.05.030 4、鞘内吗啡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晚期癌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魏建梅,张华秀,曾春娥,09—8194(2012)12—0123~02
5、陶蔚,龚志毅,王任直.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顽固性疼痛[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11):1183—1185.
6、一例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顽固性癌痛患者的护理,张俊荣王艳,006—9143(2012)06—0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