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归指的是在函数的定义中使用函数自身的方法

递归指的是在函数的定义中使用函数自身的方法

递归指的是在函数的定义中使用函数自身的方法

递归指的是在函数的定义中使用函数自身的方法。

举个例子: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呢!故事是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呢!故事是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呢!故事是什么呢?……"

语法格式如下:

voidrecursion()

{ statements; ... ... ... recursion(); /* 函数调用自身*/ ... ... ...

}

intmain()

{ recursion();

}

流程图:

C语言支持递归,即一个函数可以调用其自身。但在使用递归时,程序员需要注意定义一个从函数退出的条件,否则会进入死循环。

递归函数在解决许多数学问题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计算一个数的阶乘、生成斐波那契数列,等等。

数的阶乘

下面的实例使用递归函数计算一个给定的数的阶乘:

#includedoublefactorial(unsignedinti)

{ if(i intfibonaci(inti)

{ if(i == 0) { return0;

} if(i == 1) { return1;

} returnfibonaci(i-1) + fibonaci(i-2);

}intmain()

{ inti;

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姓名性别年级高一 教学 内容 函数与映射的概念及其函数的表示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区间”、“无穷大”的概念,定义域的求法,映射的概念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无穷大”的概念,定义域的求法,映射的概念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明确决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个要素; 2.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区间”、“无穷大”等记号;掌握分式函数、根式函数定义域的求法,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思想方法 3.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4.了解象与原象的概念,会判断一些简单的对应是否是映射,会求象或原象. 5.会结合简单的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 教学过程课前检 查与交 流 作业完成情况: 交流与沟通 针 对 性 授 课 一、函数的概念 一、复习引入: 初中(传统)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初中学过哪些函数?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 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并将自变量x取值的集合叫做 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的值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 的值域.这种用变量叙述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传统定义. 初中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问题1:()是函数吗? 问题2:与是同一函数吗? 观察对应: 30 45 60 90 2 1 2 2 2 3 9 4 1 1 -1 2 -2 3 -3 3 -3 2 -2 1 -1 1 4 9 1 2 3 1 2 3 4 5 6 (1)(2) (3)(4) 开平方求正弦 求平方乘以2 A A A A B B B B 1 二、讲解新课:

函数的概念与定义域

函数的概念与定义域

————————————————————————————————作者:————————————————————————————————日期:

一、函数的概念 一、映射 1.映射:设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B A f →:; 2.象与原象:如果B A f →:是一个A 到B 的映射,那么和A 中的元素a 对应的元素叫做象, a 叫做原象; 3.映射的性质: ①方向性: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与集合B 到集合A 的映射是不同的; ②任意性: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要有象,但不要求B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A 中都要有原象; ③惟一性:集合A 中元素的象是惟一的,即“一对一”、“多对一”是允许的,但“一对多”是不允许的. 二、函数 1.定义:设A 、B 是两个非空数集..,B A f →:是从A 到B 的一个映射,则映射B A f →:就叫做A 到B 的函数,记作:()x f y =; 2.函数的三要素为: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两个函数当且仅当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二者才能称为同一函数; 3.函数的表示法有:解析式、列表法、图像法. 例1、(1)给出下列四个对应,是映射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②④ B.①② C. ②③ D.①④ (2)设{}{}|02,|12,A x x B y y =≤≤=≤≤在下图中,能表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是 a m b c n A B a m b c p A B n a m b p A B n a m b A B c . A y 1 2 x O 1 2 . B y 1 2 x O 2 1 . D y 1 2 1 2 x O . C y 1 2 1 2 O x

递归调用详解,分析递归调用的详细过程

递归调用详解,分析递归调用的详细过程 2009年05月23日星期六 22:52 一、栈 在说函数递归的时候,顺便说一下栈的概念。 栈是一个后进先出的压入(push)和弹出(pop)式数据结构。在程序运行时,系统每次向栈中压入一个对象,然后栈指针向下移动一个位置。当系统从栈中弹出一个对象时,最近进栈的对象将被弹出。然后栈指针向上移动一个位置。程序员经常利用栈这种数据结构来处理那些最适合用后进先出逻辑来描述的编程问题。这里讨论的程序中的栈在每个程序中都是存在的,它不需要程序员编写代码去维护,而是由运行是系统自动处理。所谓的系统自动维护,实际上就是编译器所产生的程序代码。尽管在源代码中看不到它们,但程序员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再来看看程序中的栈是如何工作的。当一个函数(调用者)调用另一个函数(被调用者)时,运行时系统将把调用者的所有实参和返回地址压入到栈中,栈指针将移到合适的位置来容纳这些数据。最后进栈的是调用者的返回地址。当被调用者开始执行时,系统把被调用者的自变量压入到栈中,并把栈指针再向下移,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存储被调用者声明的所有自变量。当调用者把实参压入栈后,被调用者就在栈中以自变量的形式建立了形参。被调用者内部的其他自变量也是存放在栈中的。由于这些进栈操作,栈指针已经移动所有这些局部变量之下。但是被调用者记录了它刚开始执行时的初始栈指针,以他为参考,用正或负的偏移值来访问栈中的变量。当被调用者准备返回时,系统弹出栈中所有的自变量,这时栈指针移动了被调用者刚开始执行时的位置。接着被调用者返回,系统从栈中弹出返回地址,调用者就可以继续执行了。当调用者继续执行时,系统还将从栈中弹出调用者的实参,于是栈指针回到了调用发生前的位置。 可能刚开始学的人看不太懂上面的讲解,栈涉及到指针问题,具体可以看看一些数据结构的书。要想学好编程语言,数据结构是一定要学的。 二、递归 递归,是函数实现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很多程序中都或多或少的使用了递归函数。递归的意思就是函数自己调用自己本身,或者在自己函数调用的下级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

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表示法 考点一:由函数的概念判断是否构成函数 函数概念: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 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 例1. 下列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关系中,能确定y 是x 的函数的是( ) ① A={x x ∈Z},B={y y ∈Z},对应法则f :x →y= 3 x ; ② A={x x>0,x ∈R}, B={y y ∈R},对应法则f :x →2y =3x; ③ A=R,B=R, 对应法则f :x →y=2 x ; 变式1. 下列图像中,是函数图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变式2. 下列式子能确定y 是x 的函数的有( ) ①22x y +=2 1= ③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变式3. 已知函数y=f (x ),则对于直线x=a (a 为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y=f (x )图像与直线x=a 必有一个交点 B.y=f (x )图像与直线x=a 没有交点 C.y=f (x )图像与直线x=a 最少有一个交点 D.y=f (x )图像与直线x=a 最多有一个交点 变式4.对于函数y =f(x),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y 是x 的函数 ②对于不同的x ,y 的值也不同 ③f(a)表示当x =a 时函数f(x)的值,是一个常量 ④f(x)一定可以用一个具体的式子表示出来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变式5.设集合M ={x|0≤x ≤2},N ={y|0≤y ≤2},那么下面的4个图形中,能表示集合M 到集合N 的函数关系的有(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 考点二:同一函数的判定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我们就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例2. 下列哪个函数与y=x 相同( ) ①. y=x ②.y = ③. 2 y = ④.y=t ⑤.3 3x y = ;⑥.2x y =

函数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法

题一:定义集合{1,2,…,n }到{1,2,…,n }上的函数f :k →i k ,k =1,2,…,n .记作:121,2,,,,,n n i i i ?? ??? . 设121,2,,,,,n n f i i i ??= ??? ,12 1,2,,,,,n n g j j j ??= ??? (这里的j 1,j 2,…,j n n j j j ,,,21 也是1,2,…,n 这n 个整数的一个排列).定义g f 12 1,2,,,,,n n i i i ??= ??? 121,2,,,,,n n j j j ?? ??? ,其中)]([)(k g f k g f = ,k =1,2,…,n ..则? ?? ? ?????? ??4,5,1,2,35,4,3,2,13,1,2,4,55,4,3,2,1= 题二:在加工爆米花的过程中,爆开且不糊的粒数占加工总数的比率称为可食用率p .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加工时间t (单位:分钟). 做了三次实验,数据记录如图所示.已知图中三个点都在函数p =-0.2t 2+bt +c 上,则由此得到的理论最佳加工时间为 分钟. 题三:3,10 ()((5)),10x x f x f f x x -≥?=?+

函数的定义和表示

函数定义域与值域 1.函数的概念 本节我们将学习一种特殊的对应—映射。 看下面的例子:设A ,B 分别是两个集合,为简明起见,设A ,B 分别是两个有限集 求平方 B B 说明:(2)(3)(4)这三个对应的共同特点是: 映射: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 记作:B A f : 映射与函数的区别: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1)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 (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3)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求函数解析式的题型有: (1)已知函数类型,求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2)已知()f x 求[()]f g x 或已知[()]f g x 求()f x :换元法、配凑法; (3)已知函数图像,求函数解析式; (4)()f x 满足某个等式,这个等式除()f x 外还有其他未知量,需构造另个等式解方程组法; (5)应用题求函数解析式常用方法有待定系数法等 5 区间的表示: ],[}|{b a b x a x =≤≤ ),[}|{b a b x a x =<≤ ],(}|{b a b x a x =≤< ),(}|{b a b x a x =<< ],(}|{b b x x -∞=≤ ),[}|{+∞=≤a x a x 6 如果A ,B 都是非空的数集,那么A 到B 的映射f :A →B 就叫做A 到B 的函数,记作y=f(x),其中x ∈A ,y ∈B.原象的集合A 叫做函数y=f(x)的定义域,象的集合C (C ?B )叫做函数y=f(x)的值域.函数符号y=f(x)表示“y 是x 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f(x). 明确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解析式 二 典型例题 例1.若函数y =f(x)的定义域为M ={x|-2≤x≤2},值域为N ={y|0≤y≤2},则函数y =f(x)的图象可能是 ( ) 变式:设集合M={x |0≤x ≤2},N={y |0≤y ≤2},从M 到N 有4种对应如下图所示:

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7.2函数定义 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 类型标识符函数名(形式参数表列) 函数定义函数首部不要以分号结尾 { 说明部分 执行部分 } 例: int max(int a,int b)/*函数首部*/ ○1类型标识符○2函数名○3形式参数表列 { /*函数体开始*/○4 int z;/*说明部分*/ if(a>b)z=a; /*执行部分*/ else z=b; return(z); } 说明:函数定义包括函数首部和函数体两部分。 ○1类型标识将是指函数返回值的类型,简称函数值类型。函数的返回值由函数中的return 语句获得,即return后的表达式的值,可以是简单类型、void类型或构造类型等,注意一般函数返回什么类型的数据,函数的类型就定义成相应的类型。void类型为空类型,表示函数没有返回值。如希望不返回值,可以定义函数类型为void类型,当函数值类型为int时,可省略函数类型的说明。关于return:函数的值只能通过return语句返回主调函数,返回函数值的类型和函数定义中函数的类型应保持一致,如果函数值为int型可以省略函数类型说明,不返回函数值的函数,明确定义成空类型。 ○2函数名是函数的标识符。函数名取名遵循c语言标识符的命名规则,区分大小写。函数名后的形式参数表列给出函数的形式参数及其类型说明。 ○3形式参数简称形参,形式参数及其类型说明放在函数名后的一对圆括号中.无论函数是否有形式参数,函数名后的圆括号不可省;圆括号内没有形式参数的函数我们称之为无参函数,有形式参数的函数我们称为有参函数。强调:没有形式参数圆括号也不能省。形式参数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变量,形式为:形参1类型形参1,形参2类型形参2 各参数之间用逗号间隔。在进行函数调用时,主调函数将赋予这些形式参数实际的值。 ○4函数体:函数说明之后的花括号“{}”括起来的部分,包括声明部分和执行部分: 1)声明部分:用来对函数中使用的变量和函数作说明。 2)执行部分由基本语句组成.函数的功能由函数体内的各个语句的执行来实现。 解释函数 函数的调用 一个函数被定义后,程序中的其他函数就可以使用这个函数,这个过程称为函数调用。 1。函数调用的一般形式 函数名(实参表列);实际参数表中的参数可以是常数、变量或构造类型数据,各实参之间也是用逗号分隔。对无参函数调用时无实际参数表。 函数有以下三种调用方式: (1) 函数表达式:函数调用出现在一个表达式中、这种表达式称为函数表达式。例如w =max(x,y);此时要求函数返回一个确定的值.参加表达式的计算。这里把max的返回值

实验7-2-函数调用

实验7-2 函数(二) 1 【实验目的】 (1)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的方法 (2)掌握函数的递归调用的方法 (3)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概念和用法 【实验要求】 (1)熟练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的方法 (2)熟练掌握函数的递归调用的方法 【实验环境】 (1) Microsoft XP操作系统 (2) Microsoft VC++ 6.0 【实验内容】 1、素数https://www.360docs.net/doc/be16482272.html,/acmhome/problemdetail.do?&method=showdetail&id=1098描述:输出100->200之间的素数的个数,以及所有的素数。 输入:无 输出:100->200之间的素数的个数,以及所有的素数。 样例输入:无 样例输出:

21 101 103 ... 197 199 2、字符串逆序https://www.360docs.net/doc/be16482272.html,/JudgeOnline/problem.php?id=1499 题目描述:写一函数,使输入的一个字符串按反序存放,在主函数中输入输出反序后的字符串。 输入:一行字符 输出:逆序后的字符串 样例输入:123456abcdef 样例输出:fedcba654321 3、字符串拼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e16482272.html,/JudgeOnline/problem.php?id=1500 题目描述:写一函数,将两个字符串连接 输入:两行字符串 输出:链接后的字符串 样例输入: 123 abc 样例输出 123abc 4、输出元音https://www.360docs.net/doc/be16482272.html,/JudgeOnline/problem.php?id=150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一、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和工具。 函数的共同特征: (1)都包含两个非空数集,用A 、B 来表示; (2)都有一个对应关系; (3)尽管对应关系的表示方法不同,但它们都有如下特性:对于数级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和它对应。 事实上,除了解析式、图象、表格外,还有其他表示对应关系的方法。为了表示方便,我们引进符号f 统一表示对应关系。 一般地,设A 、B 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A x x f y ∈=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叫做函数的值域。 我们所熟悉的一次函数y=kx+b ,k ≠0的定义域是R ,值域也是R 。对应关系f 把r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对应到R 中唯一确定的数kx+b 。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B 。当A>0时,B=??????-≥a b ac y y 44|2;当A<0时,B=? ?????-≤a b ac y y 44|2。对应关系f 把R 中任意一个数x,对应到B 中唯一确定的数)0(2≠++a c bx ax 。 由函数的定义可知,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

和值域。因为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相同的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也相同,那么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两个函数如果仅有对应关系相同,但定义域不相同,那么它们不是同一个函数。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 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象法,的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三种方法是常用的函数表示法。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复习讲义与习题.doc

第四讲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一.知识归纳: 1.映射 ( 1)映射:设 A 、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 A 中的任一个 元素,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 A到 B 的对应法则 f )叫做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映射,记作 f : A→B。 ( 2)象与原象:如果给定一个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映射,那么集合 A 中的元素 a 对应的 B 中的元素 b 叫做 a 的象, a 叫做 b 的原象。 注意:( 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 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 2.函数 ( 1)函数的定义 ①原始定义: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 x 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y 是 x 的函数, x 叫作自变量。 ②近代定义:设 A 、 B 都是非空的数的集合,f: x→y是从 A 到 B 的一个对应法则,那么从 A 到 B 的映射 f : A→B就叫做函数,记作y=f(x) ,其中 x∈ A,y ∈ B,原象集合 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象集合 C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①C B; ② A,B,C 均非空 ( 2)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 3.函数的表示方法: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图象法 注意:强调分段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表示形式。 二.例题讲解: 【例 1】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相同函数的是() (A) f(x)=lnx 2,g(x)=2lnx (B)f(x)= a log a x (a>0 且 a≠1),g(x)=x (C) f(x)= 1 x 2 , g(x)=1 - |x| (x ∈[ - 1,1]) (D) f(x)= log a a x (a>0 且 a≠1),g(x)= 3 x3 解答:选D 点评: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主要是从定义域、对应法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变式:下列各对函数中,相同的是( D ) (A) f(x)= x 2, g(x)=x (B)f(x)=lgx 2 ,g(x)=2lgx (C)f(x)= lg x 1 , g(x)=lg(x - 1)- lg(x+1) (D) f(x)= 1 u 1 v 1 , g(x)= v x 1 u 1 【例 2】( 1)集合 A={3,4},B={5,6,7} ,那么可以建立从 A 到 B 的映射的个数是;从B 到 A 的映射的个数是。 ( 2)设集合 A 和 B 都是自然数集合N,映射 f:A→B把集合 A 中的元素 n 映射到集 合 B 中的元素2n+n,则在映射 f 下,像20 的原象是。 解答:( 1)从 A 到 B 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 A 中的元素 3 可有 3 种对应方法( 5 或 6 精选

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

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 一、选择题(共16小题;共80分) 1. 设集合 M ={x ∣0≤x ≤2},N ={y ∣0≤y ≤2},给出如下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从集合 M 到集合 N 的函数关系的是 ( ) A. B. C. D. 2. 设函数 f (x )={x 2+1,x ≤1 2x ,x >1,则 f(f (3))= ( ) A. 1 5 B. 3 C. 2 3 D. 13 9 3. 设集合 M ={x ∣(x +3)(x ?2)<0},N ={x ∣1≤x ≤3},则 M ∩N = ( ) A. [1,2) B. [1,2] C. (2,3] D. [2,3] 4. 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f (x ) 满足 f (x +y )=f (x )+f (y )+2xy (x,y ∈R ),f (1)=2,则 f (?3) 等 于 ( ) A. 2 B. 3 C. 6 D. 9 5. 已知函数 f (x )={2x +1,x <1 x 2+ax,x ≥1 ,若 f(f (0))=4a ,则实数 a 等于 ( ) A. 1 2 B. 4 5 C. 2 D. 9 6. 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 A. y =x +1 与 y = x 2+x x B. f (x )= 2(√x) 2 与 g (x )=x C. f (x )=∣x ∣ 与 g (x )=√x n n D. f (x )=x 与 g (t )=log a a t 7. 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 A. y = x 2?1x?1 与 y =x +1 B. y =x 与 y =∣x∣ C. y =∣x∣ 与 y =2 D. y =2?1 与 y =x ?1 8. 已知函数 f (x )={2x +1,x <1 x 2+ax,x ≥1 ,若 f(f (0))=4a ,则实数 a 等于 ( ) A. 1 2 B. 4 5 C. 2 D. 9 9. 若 f (x )=ax(a >0且a ≠1) 对于任意实数 x ,y 都有 ( )

递归算法详解

递归算法详解 C通过运行时堆栈支持递归函数的实现。递归函数就是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的函数。 许多教科书都把计算机阶乘和菲波那契数列用来说明递归,非常不幸我们可爱的著名的老潭老师的《C语言程序设计》一书中就是从阶乘的计算开始的函数递归。导致读过这本经书的同学们,看到阶乘计算第一个想法就是递归。但是在阶乘的计算里,递归并没有提供任何优越之处。在菲波那契数列中,它的效率更是低的非常恐怖。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程序,可用于说明递归。程序的目的是把一个整数从二进制形式转换为可打印的字符形式。例如:给出一个值4267,我们需要依次产生字符‘4’,‘2’,‘6’,和‘7’。就如在printf函数中使用了%d格式码,它就会执行类似处理。 我们采用的策略是把这个值反复除以10,并打印各个余数。例如,4267除10的余数是7,但是我们不能直接打印这个余数。我们需要打印的是机器字符集中表示数字‘7’的值。在ASCII码中,字符‘7’的值是55,所以我们需要在余数上加上48来获得正确的字符,但是,使用字符常量而不是整型常量可以提高程序的可移植性。‘0’的ASCII码是48,所以我们用余数加上‘0’,所以有下面的关系: ‘0’+ 0 =‘0’ ‘0’+ 1 =‘1’ ‘0’+ 2 =‘2’ ... 从这些关系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在余数上加上‘0’就可以产生对应字符的代码。接着就打印出余数。下一步再取商的值,4267/10等于426。然后用这个值重复上述步骤。 这种处理方法存在的唯一问题是它产生的数字次序正好相反,它们是逆向打印的。所以在我们的程序中使用递归来修正这个问题。 我们这个程序中的函数是递归性质的,因为它包含了一个对自身的调用。乍一看,函数似乎永远不会终止。当函数调用时,它将调用自身,第2次调用还将调用自身,以此类推,似乎永远调用下去。这也是我们在刚接触递归时最想不明白的事情。但是,事实上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个程序的递归实现了某种类型的螺旋状while循环。while循环在循环体每次执行时必须取得某种进展,逐步迫近循环终止条件。递归函数也是如此,它在每次递归调用后必须越来越接近某种限制条件。当递归函数符合这个限制条件时,它便不在调用自身。 在程序中,递归函数的限制条件就是变量quotient为零。在每次递归调用之前,我们都把quotient除以10,所以每递归调用一次,它的值就越来越接近零。当它最终变成零时,递归便告终止。 /*接受一个整型值(无符号0,把它转换为字符并打印它,前导零被删除*/

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1若函数()f x 满足(21)1f x x -=+,则(1)f = . 2函数()f x 对于任意实数x 满足条件1(2)() f x f x += ,若(1)5f =-,则((5))f f = . 3若函数2(21)2f x x x +=-,则(3)f = . 4已知函数2 2 (),1x f x x R x =∈+. (1)求1()()f x f x +的值; (2)计算:111 (1)(2)(3)(4)()()()234 f f f f f f f ++++++. 5已知,a b 为常数,若22()43,()1024,f x x x f ax b x x =+++=++求5a b -的值 6设函数3 (100)(),(89).[(5)](100)x x f x f f f x x -≥?=? +

c语言函数的定义和调用解读

本节介绍C程序的基本单元--函数。函数中包含了程序的可执行代码。每个C 程序的入口和出口都位于函数main(之中。main(函数可以调用其他函数,这些函数执行完毕后程序的控制又返回到main(函数中,main(函数不能被别的函数所调用。通常我们把这些被调用的函数称为下层(lower-level函数。函数调用发生时,立即执行被调用的函数,而调用者则进入等待状态,直到被调用函数执行完毕。函数可以有参数和返回值。程序员一般把函数当作“黑箱”处理,并不关心它内部的实现细节。当然程序员也可以自己开发函数库。说明一点,函数这一节很重要,可以说一个程序的优劣集中体现在函数上。如果函数使用的恰当,可以让程序看起来有条理,容易看懂。如果函数使用的乱七八糟,或者是没有使用函数,程序就会显得很乱,不仅让别人无法查看,就连自己也容易晕头转向。可以这样说,如果超过100行的程序中没有使用函数,那么这个程序一定很罗嗦(有些绝对,但也是事实。一、函数的定义一个函数包括函数头和语句体两部分。函数头由下列三不分组成:函数返回值类型函数名参数表一个完整的函数应该是这样的:函数返回值类型函数名(参数表 { 语句体; } 函数返回值类型可以是前面说到的某个数据类型、或者是某个数据类型的指针、指向结构的指针、指向数组的指针。指针概念到以后再介绍。函数名在程序中必须是唯一的,它也遵循标识符命名规则。参数表可以没有也可以有多个,在函数调用的时候,实际参数将被拷贝到这些变量中。语句体包括局部变量的声明和可执行代码。我们在前面其实已经接触过函数了,如abs(,sqrt(,我们并不知道它的内部是什么,我们只要会使用它即可。这一节主要讲解无参数无返回值的函数调用。二、函数的声明和调用为了调用一个函数,必须事先声明该函数的返回值类型和参数类型,这和使用变量的道理是一样的(有一种可以例外,就是函数的定义在调用之前,下面再讲述。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void a(; /*函数声明*/ main( { a(; /*函数调用*/ } void a( /*函数定义*/ { int num; scanf(%d,# printf(%d\n,num; } 在main(的前面声明了一个函数,函数类型是void型,函数名为a,无参数。然后在main(函数里面调用这个函数,该函数的作用很简单,就是输入一个整数然后再显示它。在调用函数之前声明了该函数其实它和下面这个程序的功能是一样的: main( { int num; scanf(%d,#

八年级数学-函数概念及表示方法

第四章一次函数 一、函数相关概念及表示方式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例1: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注: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两点,第一是要使含有自变量的式子有意义,第二是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例2: 例3: 例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设底边长为y,腰长为x,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例5: 的取值范围是()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式法/关系式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例6: 用解析式表示下列函数关系. (1)某种苹果的单价是1.6元/kg,当购买x(kg)苹果时,花费y(元),y(元)与x (kg)之间的函数关系.______; (2)汽车的速度为20km/h,汽车所走的路程s(km)和时间t(h)之间的关系.______. 例7: 均匀的向如图的容器中注满水,能反映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像是() 例8:

小明400米/分的速度匀速汽车5分钟,在原地休息了6分钟,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骑回出发地,下列函数图像能表达这一过程的是() 例9: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的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课,加快汽车速度,下面是小明离家后他到学校剩下的路程s 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像,那么符合小明行驶情况的图像大致是() 例10: 甲、乙两人在操场上赛跑,他们赛跑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数)(x y ?=的图象与直线a x =的交点个数为( ) A 、必有1个 B 、1个或2个 C 、至多1个 D 、可能2个以上 2、 下列四组中的函数 )(x f 与)(x g ,表示相同函数的一组是( ) A 、2)()(,)(x x g x x f == B 、1)(,11)(2-=-+=x x g x x x f C 、 x x x g x x f ==)(,)(0 D 、2)(,)(x x g x x f == 3、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1)x x y -+-= 12可以表示函数 (2)521=-+-y x 可以表示函数(3)122=+y x 可以表示函数 (4)12=+y x 可以表示函数 A 、 (2)(4) B 、(1)(3) C 、(1)(2) D 、(3)(4) 4、下列关于分段函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2)分段函数尽管在定义域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但它们是同一个函数 (3)若21,D D 分别是分段函数的两个不同对应法则的值域,则Φ=21D D I A 、 (1) B 、(2)、(3) C 、(1)、(2) D 、(1)、(3) 5、设2:x x f →是集合A 到B 的映射,如果{}2,1=B ,那么B A I =( ) A 、 Φ B 、 {}1 C 、Φ 或{}2 D 、Φ或{}1 6、若函数)(x f 满足),)(()()(R y x y f x f y x f ∈+=+,则下列各项不恒成立 的是( ) A 、0)0(=f B 、)1(3)3(f f = C 、)1(2 1)21(f f = D 、0)()(<-x f x f 7、将x y 1=的图像变换至函数23++=x x y 的图像,需先向 平移 个单位,再向 平移 个单位( ) A 、左,2,上,1 B 、左,2,下,1 C 、右,2,上,1 D 、右,2,上,1 8、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b a ,其中b>a+2,则)13()13()(+--=x f x f x f 的定义域是( )

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实验项目函数的定义与使用实验仪器计算机 系别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大类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定义函数的方法。 (2)熟悉声明函数的方法。 (3)熟悉调用函数时实参与虚参的对应关系,以及“值传递”的方式。 (4)学习对多文件的程序的编译和运行。 (5)进一步熟悉怎样利用函数实现指定的任务。 (6)熟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7)熟悉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概念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写一个判别素数的函数,在主函数输入一个整数,输出是否素数的信息。 本程序应当准备以下测试数据:17,34,2,1,0。分别运行并检查结果是否正确。要求所编写的程序,主函数的位置在其他函数之前,在主函数中对其所调用函数作声明。进行以下工作: ①输入自己编写的程序,编译和运行程序,分析结果。 ②将主函数的函数声明删掉,再进行编译,分析编译结果。 ③把主函数的位置改为在其他函数之后,在主函数中不含函数声明。 ④保留判别素数的函数,修改主函数,要求实现输出100~200之间的素数。

#include int main() { int a,b,i; printf("请输入一个整数:\n"); scanf("%d",&a); for(b=0,i=2;i<=a-1;i++) { if(a%i==0)b++; } if(b==0) printf("您输入的数是素数"); else printf("您输入的数不是一个素数"); return 0; }

(2)写一个函数,将字符串中的元音字母复制到另一字符串,然后输出。 ①输入程序,编译和运行程序,分析结果。 ②分析函数声明中参数的写法。先后用以下两种形式。 (a)函数声明中参数的写法与定义函数时的形式完全相同,如: void cpy(char s[],char c[]); (b)函数声明中参数的写法与定义函数时的形式基本相同,但省略写数组名。如: void cpy(char[],char[]); 分别编译和运行,分析结果。

函数定义及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

1.1函数定义及表示方法 1.给出四个命题:①f(x)=3-x +x -2是函数;②函数f(x)=2x(x ∈N)的图像是一条直线;③f(x)=1与g(x)=(x-1)0表示同一函数;④f ﹝x)=2x 2-1(3<x <5﹚,f(a)=7,则a=2,其中正确的有( )个。 A.1 B.2 C.3 D.4 2.若函数y=f(3x-1)的定义域是[0,1],则y=f(x+1)的定义域是( ) A.﹙﹣2,0﹚ B. [﹣1,0] C. [﹣2,1] D. [﹣3,2] 3. ⑴已知函数f(x)=x 2,求f(x -1). ⑵已知函数f(x -1)=x 2,求f(x) 4.若f(x)=ax 2-2,a 是一个正常数,f[f(2)]=﹣2,那么a 的值是( ) A.22 B.2-2 C.22-2 D.22 2+ 5.若函数f(x)=x 2-3x+1 ,则f(a) -f(﹣a)=_________ 6.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⑴y=-1x ·1+x ⑵y=142 --x x ⑶y=32-x +25x - 7.已知函数f (x+1)=3x+2,则f(x)=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f(x)=???+-<2)(,3﹣x 2) ≥(,122x x x x ,则f(﹣1)+f(4)的值为__________ 9.已知y=f(x)是一次函数且有f[f ﹙x ﹚]=9x+8,求f(x)

10.y=﹣x 2-4x+1,x ∈[﹣3,3]的值域为( ) A. ﹙﹣∞,5] B. [5,+∞ ﹚ C. [﹣20,5] D. [4,5] 11.A=﹛1,2,3,4,5﹜,B=﹛1,3,7,15,,31,33﹜下列对应法则f 能构成从A 到B 的映射的是( ) A.f:x →x 2-x+1 B.f:x →x+(x -1)2 C.f: x →2-1x -1 D.f: x →2x -1 12.设A=R,B=R,f:x → 2 12+x 是A →B 的映射,若t+1∈A,t+1在映射f 下的象为5,则t 是( ) A.27 B. ﹣27 C.25 D. ﹣25 13.若M=﹛x|﹣1≤x ≤1﹜,N=﹛y|﹣1≤y ≤1﹜则从M 到N 不是映射的是( ) 14在下列函数中,定义域和值域不同的是( ) A. y=x 31 B.y=x 21 C.y=x 35 D.y=x 32 15.若函数f(x)= -34x mx (x ≠4 3)在定义域内恒有f[f(x) ]=x,则m 等于﹙ ﹚ A.3 B.23 C. ﹣23 D. ﹣3 16.已知f(x)=ax 2+bx+c,若f(0)=0且f(x+1)=f(x)+x+1,则f(x)=_______________ 17.设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1对称,在x ≤1时,f (x )=(x+1)2 -1,则x>1时 f (x )等于( ) A.f(x)=(x+3)2 -1 B.f(x)=(x -3)2 -1 C.f(x)=(x -3)2+1 D.f(x)=(x -1)2 -1

C语言函数的定义及使用(精)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验报告 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班级:09软件成绩:姓名:林楚金学号:2009034743005 组别:组员: 实验地点:工业中心203 实验日期:2010.6.22 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2项目名称:函数的定义及使用 1、实验目的 理解函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能够根据要求熟练地定义和调用函数。 2、实验内容 题目1:编写程序,计算 5.2 ) 50 (sin?= y #include #include main() { double a,y; a=sin(3.14*50/180); y=pow (a,2.5); printf("%f\n",y); } 题目2:编写程序,输入x的值,计算e|ln2x|的值。#include #include main() { double x,a,b,c; scanf("%lf",&x); b=log(2*x);

a=exp(c); printf("%lf\n",a); } 题目3:输入一个字符,如果是大写字母,则转换成小写字母后输出,如果是其他字符,则原样输出。 #include main() { char a; scanf("%c",&a); if(a>='A' && a<='Z') printf("%c\n",a+32); else printf("%c\n",a); } 题目4:定义一个函数,该函数的功能是计算圆周长,参数为圆的半径。注意需给出验证实例证明程序的正确性。#include

实验6 函数的定义和调用1

实验六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一、实验实训目的及要求 1、掌握C语言函数的定义方法、函数的声明及函数的调用方法。 2、了解主调函数和被调函数之间的参数传递方式。 二、实验实训内容 1、写一个判断素数的函数,在主函数输入一个整数,输出是否素数的信息。 2、写两个函数,分别求两个正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用主函数调用这两个函数并输出结果。两个正数由键盘输入。 三、实验实训指导 1、程序清单: mian() { int number; printf(“请输入一个正整数:\n”); scanf(“%d”,&number); if (prime(number)) printf(“\n %d是素数.”,number); else printf(“\n %d不是素数.”,number); } int prime(int number) /*此函数用于判别素数*/ { int flag=1,n; for(n=2;n

2 hcf(int u,int v) { int a,b,t,r; if(u>v) { t=u; u=v; v=t; } a=u; b=v; while((r=b%a)!=0) { b=a; a=r; } return(a); } lcd(int u,int v,int h) { return(u*v/h); } main() { int u,v,h,l; scanf("%d,%d",&u,&v); h=hcf(u,v); printf("H.C.F=%d\n",h); l=lcd(u,v,h); printf("L.C.D=%d\n",l); } 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算法,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学习。 四、实训思考题 1编写函数,求1!+2!+…+n!的和。N的值有键盘输入。 实验指导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