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自然地理概况

巴基斯坦自然地理概况
巴基斯坦自然地理概况

巴基斯坦

第一节国家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区位

1.地理位置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国土面积803,940平方公里;毗邻国家有印度、中国、阿富汗和伊朗。巴处在北纬23度30分至36度45分,东经61度至75度31分之间,南北长1,600多公里[1],主要山脉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苏莱曼山脉;最长河流印度河自北向南几乎穿贯巴全境,和其四条主要支流杰卢姆河、奇纳布河、拉维河和萨特勒季河一起被称为“五水”;西部边境的开伯尔山口和波伦山口是传统上连接中亚和南亚的必经要道。印度河平原为巴最富庶的农业区,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灌溉网络。接近海平面的喀奇湿地为陆地最低点,位于中、巴边界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为至高点;由于地势高低差异,造成气候的多样化。受欧亚与印度二大板块撞击的影响,使得巴基斯坦成为地震多发区。

巴基斯坦地图

就具体地理区位而言,巴基斯坦西和伊朗交界,西北和阿富汗接邻,东北和中国接壤,东和印度相连,南滨临阿拉伯海。由于位处地理要冲,因此与周边邻国有许多领土及边界争议,其中印巴边界问题最为突出。

1)巴控克什米尔

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原查谟克什米尔土邦84,159平方公里的面积,包括阿扎德克什米尔和北部地区。阿扎德克什米尔面积11,639平方公里;北部地区包括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两地,总面积72,520平方公里。北部地区具有极大的特点,世界上14座8千米以上的山峰在该地区有4座,同时因其拥有众多的冰川而被誉为“地球第三极”(北极和南极之外的第三

极)。1947年印巴分治以后,这一地区的边界纠纷也是印、巴两国纠纷源头。自1984年以来,锡亚琴冰川一带成为印、巴两国解决边界纠纷的竞技场,冲突双方有很多军人就长眠于此。

2)巴印边境线

巴印停火线自锡亚琴冰川附近开始向西再转向西南延伸至拉合尔东北约130公里处,全长770公里,于1947年至1948年印巴战争结束期间由联合国主持划定。该停火协议于1949年1月1日正式生效,之后又经历长达18个月的交战,于1972年7月再签署《西姆拉条约》,因此停火线有所调整。自此以后,印巴停火线也被称为人们熟知的两国“实际控制线”。

巴印边界总共长1,280公里。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时,旁遮普与孟加拉地区边界由英国边界委员会(Boundary Commission)主席西里尔·拉德克利夫于1947年主持划定,最终方案以其名字冠称,为“拉德克利夫裁决”。尽管边界划分没有遭到原则上的争议,但边界两边群情亢奋。印度人一直期望原有的边界进一步西移,因此放弃了拉合尔;巴基斯坦则希望边界进一步朝东移动,进而得到原莫卧儿帝国首都德里的控制权。

南部边界不像北部边界有许多争议。位于信德省的塔尔沙漠与喀奇湿地南侧交界处的边界问题在1923年至1924年间首度厘清。印巴分治以后,巴基斯坦对信德省南部边界有所争议并向东取得较大的领土。和1965年爆发于克什米尔的印巴战争相比,这一带边界争议不多,涉及的范围不广。因为南部边界导致的敌意问题在英国的斡旋下,由联合国主持于1968年2月19日签署条约。涉及的边界线总长度为403公里,最终由印、巴两国共同勘探。巴基斯坦开始申明的领土争议面积9100平方公里,最终获得780平方公里。边界南端长80公里,呈东至西南走向,至阿拉伯海的爵士湾(Sir Creek)入海口,具体位置双方至今仍在争议之中。

2.区位

1)同美国的关系:

冷战期间,巴美关系密切。此后,巴基斯坦因核试验和政变招致美国制裁。9·11事件后,巴基斯坦参加国际反恐战争,助美打恐,并采取措施打击国内极端主义势力。

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出台对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加大对巴基斯坦军事和经济投入。2009年10月,美出台5年内向巴基斯坦提供75亿美元援助的“克里-卢格法案”。两国建立了战略对话机制。

同时,两国间信任赤字严重。巴基斯坦对美无人机频频进入巴北瓦济里斯坦部落区打恐十分不满。2011年,受本·拉登在巴基斯坦境内被击毙、美北约越境空袭巴基斯坦边境哨所事件等影响,巴基斯坦关闭境内北约后勤补给线,一度中断同美高层互访。美暂停部分对巴基斯坦军事援助。两国关系降至低点。

2012年以来,两国高层逐渐恢复接触。4月,巴基斯坦议会通过关于调整对美关系和整体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要求美尊重巴基斯坦主权,就越境空袭事件无条件道歉,停止无人机越境打击等。7月,美方就越境空袭事件正式道歉,巴基斯坦随后重开北约后勤补给线。两国关系逐步得到改善。2013年6月谢里夫总理执政后,主张改善与美关系,同时反对美对巴进行无人机袭击。7月底,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巴,双方同意重启巴美战略对话。10月,谢里夫总理访美,会见美总统奥巴马,双方同意建立持久合作伙伴关系,美方宣布恢复向巴提供16亿美元经济和军事援助。11月,美无人机在巴境内击毙巴塔利班头号人物马赫苏德,导致巴政府同巴塔和谈进程停滞。巴方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两国关系受到冲击。随后,巴美政府仍坚持改善双边关系政策,并于2014年3月重启巴美战略对话。

2)同印度的关系

巴印于1947年、1965年和1971年三次爆发战争。1971年巴印断交,1976年复交。2004年以来,巴印启动全面对话进程,双边关系持续缓和。2008年7月,两国启动第五轮全面

对话,并首次开通跨克什米尔控制线贸易。11月,印度孟买发生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印指责巴境内组织有染,巴印关系骤然紧张。在国际社会斡旋下,两国间紧张形势有所缓和。

2013年初,印、巴双方在克区控制线附近多次发生越境交火事件,印、巴各有多名军人死伤,对双边关系改善造成一定干扰。2013年6月,谢里夫当选总理后,表示致力于改善巴印关系。2014年5月,谢里夫总理应邀参加印度总理莫迪就职仪式,这是1947年印巴分治后巴总理首次赴印参加印总理就职仪式。8月,由于巴驻印高专会见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泛党自由大会”领导人,印方宣布取消两国外秘级对话。10月以来,巴印在控制线附近连续发生交火,造成双方至少17人死亡。双方相互指责对方挑起事端。2015年3月,印度外秘苏杰生访问巴基斯坦。

3)同阿富汗的关系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在地理、历史、文化、宗教、种族等方面关系密切。9.11事件后,巴基斯坦参与国际反恐战争,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努力发展与卡尔扎伊政府的关系,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

2009年11月,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出席卡尔扎伊总统第二任期就职典礼。2010年3月,卡尔扎伊总统访巴,两国签署《关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全面合作未来步骤的联合宣言》。9月,卡尔扎伊总统再次访巴。12月,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访阿。2011年4月,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访阿。6月,卡尔扎伊总统访巴,双方举行联合和平委员会会议。7月,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访阿。受阿富汗高级和平委员会主席拉巴尼2011年9月遇刺的影响,巴阿关系受挫。2012年2月,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赴伊斯兰堡出席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峰会期间,与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会晤。

2013年4月,巴阿两军在“杜兰线”(英国殖民者划定的阿巴边界,阿方一直不予承认)附近发生交火。7月,巴总理国家安全和外交事务顾问阿齐兹访阿。8月,阿总统卡尔扎伊访巴,同谢里夫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就阿巴关系、阿和解进程、地区局势等交换意见。11月,谢里夫总理访阿。

2014年9月,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出席阿富汗总统加尼就职典礼。11月,加尼总统访巴。加尼多次表示愿在任内推动巴阿关系改善。

二社会经济概况

1. 经济概况:

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属于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8%,产值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5%,主要作物有棉花、小麦、大米、甘蔗等,其中棉花是巴主要经济作物,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排世界第五大产棉国。被誉为粮仓的印度河平原和北部山谷建有庞大的灌溉系统,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粮食基本自给自足,大米、棉花还有出口。由于地处亚热带,巴水果资源非常丰富,平原洼地盛产香蕉、桔子、芒果、番石榴和各种瓜类,山地高原则盛产桃子、葡萄、柿子等。

巴基斯坦煤炭资源丰富。根据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GSP)的估算,巴基斯坦的煤炭资源量在1850亿吨左右,其中1840亿吨在信德省,占全国总量的99.5%。其他主要矿藏储备有:天然气4920亿立方米、石油1.84亿桶、铁4.3亿吨、铝土7400万吨,还有大量铬矿、大理石和宝石。森林覆盖率4.8%。

巴工业基础薄弱,体现在一是总体规模、行业规模和企业规模不大,二是门类不够齐全。目前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24%,主要有纺织业、冶金与金属加工业、燃料和电力工业、机械制造业、化肥工业、水泥工业、化学工业、制糖业、烟草业、造纸业、采矿业、IT 业、小型工业和手工业等。其中,以农业为基础的棉纺织业是巴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能源、IT业和中小型工业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部门。巴主要进口石油及石油制品、机械和

交通设备、钢铁产品、化肥和电器产品。主要出口棉花、纺织品、大米、水果、渔产品、皮革制品、体育用品、医疗器械和地毯。巴基斯坦的手工艺品,以技术精湛,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巴手工艺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它的骆驼皮和鹿皮制品、地毯、缟玛瑙制品等历经几千年匠人们的琢磨,已日臻完善。

自1947年建国起,在经历了鼓励私人投资和优先发展轻工业(1947-59年)、实行工业企业国有化(1972-76年)和工业非国有化自由发展(1977至今)共3个阶段后的今天,巴已经建立了本国的工业基础,但其构成主要还是非耐用消费品工业和轻工业,可代表现代化工业实力的基础工业、高新科技工业等微乎其微。巴基斯坦工业化进程仍任重道远。

由于历届政府一直把发展社会经济放在首位,巴基斯坦经济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其增长速度在南亚地区算是较可观的。但曾由于1998年的核试验,巴受到国际制裁,经济濒临崩溃边缘。自穆沙拉夫总统执政以来,巴政府坚持、持续推行积极而稳健的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政策,除了控制财政预算、减少国家开支外,致力于加速工业化建设,大力推行自由化经济,加快私有化进程,努力吸引外资,积极扩大出口,缩小外贸逆差,进行债务重组,改善国际收支。通过几年努力,巴基斯坦经济重又从低谷和困境中走出,恢复到良性发展轨道,近两、三年又进入快速稳定增长时期。

巴基斯坦有耕地215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25.8%,被誉为粮仓的印度河平原和北部山谷建有庞大的灌溉系统,为水稻、小麦、棉花、甘蔗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由于地处亚热带,水果资源非常丰富,巴基斯坦素有东方“水果篮”之称。在平原洼地盛产香蕉、桔子、芒果、番石榴和各种瓜类,在山地高原则盛产桃子、葡萄、柿子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棉花、甘蔗等。

按照地理分布,巴基斯坦农业可分为4个区域,一是平原农业区,主要位于印度河平原,有较好的灌溉条件,属于灌溉农业区。该地区气温较高,雨量充沛,主要生产小麦、棉花、水稻、豆类、甘蔗及蔬菜等。二是高原农业区,位于印度河以西的西部地区,这里地势崎岖不平,寒暑变化剧烈,降水量较少,土壤贫瘠,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只有河谷以及山间的小块平原种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棉花、高粱、玉米、豆类、薯类等,多半靠降雨和雨季河水漫灌,井灌面积很少,旱年经常歉收。三是山地农业区,位于北部及西北部丘陵起伏的多山地区。该地区除印度河的3个平原外,其余均为边区山脉和丘陵谷地,这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雨量稀少,常有积雪。山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并广泛种植苹果机亚热带果树。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棉花、水稻、谷子等,大多采用井灌。四是丘陵农业区,位于印度河上游东部以拉瓦尔品第为中心的丘陵地区。这里气候炎热,降水量较少,主要农作物为小麦、棉花、谷子、高粱、豆类等,主要采用井灌。

2. 民族概况

巴基斯坦是个多民族国家。追溯历史,最早居住在巴地区内的土著为达罗毗荼人,自东北和西南来到南亚定居的移民有雅利安人、希腊人、土耳其人、波斯人、阿富汗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这些居民通过长期的融合繁衍成为今天巴境内的四个主要民族,其主要情况如下:

(1)旁遮普族(Punjabi):居住在最富庶的旁遮普省,属于雅利安人种,在巴上层社会中占有统治地位,控制军政要职。务农、从军为旁遮普人的主要职业。巴军队主要是旁遮普人。

(2)信德族(Sindi):主要居住在信德省,属雅利安人种。鉴于信德省被誉为巴伊斯兰教的门户,信德人的工作方式更直接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信德人崇尚农业,祖辈务农。近年来,不少信德人开始经商和搞实业。

(3)普什图族(Pathan):多居住在西北边境省,亦称普什图族。该族属伊朗人和土耳其人的混血种,主要从事游牧业。

(4)俾路支族(Baluch):多居住在俾路支省,也有一些居住在信德省。俾路支人也是伊朗人和土耳其人的混血种,主要从事畜牧业。

根据巴基斯坦国父真纳的“两个民族理论”,巴基斯坦只有一个民族,即穆斯林民族,非穆斯林和其他巴基斯坦人,如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等,称为“少数教派”。

3. 语言:

巴宪法规定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在未被乌尔都语取代之前仍作为官方语言。其他主要语言有:旁遮普语、信德语、普什图语、俾路支语。宪法规定,各省可有自己的语言,同国

语一起使用和发展。

乌尔都语先通行于各大城市,逐渐通行全国。乌语以印地语为基础,大量吸收波斯语、阿拉伯语和土耳其语的语汇混合而成,基本上采用波斯语的书写字母。作为国语,巴目前主要出版物、广播和电影都用乌语。但巴以乌语为母语的人很少,仅占巴人口的7.6%。主要来自印度的移民。

旁遮普语为梵文俗语的一种方言,近似乌尔都语。巴以旁遮语为母语的人数最多,占总人口的48.7%。

信德语词汇大多源于梵文俗语,其余来自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信德人操信德语,占巴人口的11.7%。

普什图语,属伊朗语系,书法与文法规则类似波斯语。西北边省帕坦人操此语,占巴人口的13.14%。

俾路支语为波斯语的一种方言,文字为波斯文,俾路支族使用此语,占巴人口的5.01%。

英语广泛用于高等教育、科技、商业、司法、外交等领域。

4. 人口概况

巴基斯坦人口约1.97亿(2013年数据),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3%左右,女性占总人口的48.5%。巴人口增长较快,年增长率为1.55%,世界排名第75位。最大城市卡拉奇有人口2100万人,第二大城市拉合尔有人口1000万人,首都伊斯兰堡有150万人。

巴基斯坦人口密度图

巴基斯坦人口预估2020年达2.1013亿人,并于2045年翻倍。1947年时,巴基斯坦人口为3,250万人;1990至2009年间增长了57.2%。至2030年可望超越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国家。预计巴的人口会迅速增加,超过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并

且将在下世纪中叶继中国和印度之后,名列第三。巴基斯坦是个相当“年轻”的国家,于2010年统计年龄中位数为20岁,且30岁以下的人口有1.04亿人。

巴基斯坦南部大多数人口居于印度河周边地区,卡拉奇为人口最多的城市;而北部人口则分布于由拉合尔、费萨拉巴德、拉瓦尔品第、伊斯兰堡、古吉兰瓦拉、锡亚尔科特、吉杰拉特、杰赫勒姆、萨戈达、谢胡布尔、瑙谢拉、马尔丹、白沙瓦等城市所居的弧状地带。于1990年至2008年间,约有36%的居民居住于城市中,为南亚都市化比率最高的国家,且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于五千人以上的城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86人(2001年)。

巴基斯坦是个宗教气氛极为浓重的国家,伊斯兰教占绝对主导地位,97%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多数为逊尼派,少数为什叶派,还有艾哈迈迪亚教派(Ahmadiyya)。另外1.5%信奉印度教,1.3%信奉基督教,0.2%信奉琐罗亚斯德教等其他宗教。实际上,宗教少数派在巴基斯坦常常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三地质、地貌

巴基斯坦大致分为三大地理区:北部高地、印度河平原(包括旁遮普省和信德省)、俾路支高原。另外有些地理学家指出还有另外的地区,如与阿富汗交界的西部山区不属于俾路支高原;与印度的交界地区,诸如萨特累季河以南有个塔尔沙漠将印度河平原分隔开来。不过用一条自开伯尔山口向东延伸的线、一条从伊斯兰堡朝西南沿该国中部走向的线可以简单勾勒出三大地理区。

北部高地:北部高地属于兴都库什山、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地区。这一带有世界第二大山峰——8,611米的乔戈里峰、世界第九大峰——8,215米的南迦帕尔巴特峰,超过半数的山峰标高海拔4,500米以上,50座山峰海拔超过6,500米。在这一带旅游和探险困难重重且充满危险,当局一直企图将部分地方开辟为旅游区却徒劳无功。由于地形崎岖和气候恶劣,作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使巴基斯坦免于北部的动荡和入侵。

俾路支高原:北部高地以南和印度河平原以西,是沿阿富汗边境的沙非德山脉(SafedKoh)、苏来曼山脉和凯撒尔山脉(Kirthar Mountains),这些山脉构成信德省的西边界,而且几乎向南一直延伸到阿拉伯海。海拔较低的地区和北部相比天气多旱,其山脉大体上向西南延伸横跨俾路支省。信德省、俾路支省的南部到北部山谷构成了天然屏障,阻碍了来自阿拉伯海以西的民族经莫克兰(Makran)海岸向印度河平原迁徙的过程。

沿阿富汗边境有数个山口将山脊切断。科加山口(Khojak)位于俾路支省基达西北约80公里处;开伯尔山口位于白沙瓦以西40公里,是通往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要道;更北一些的布罗葛尔山口(Broghol)是通向瓦罕走廊的必经之路。

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陆地适合农业开发,几乎所有的可耕地都用于耕作,但是其产能却低于世界平均。北方高寒山区、南部沙漠和西部高原农业耕种稀少;在旁遮普和信德北部,其肥沃的土地几乎养活了巴基斯坦全国庞大的人口。

“印度河”(Indus)之名源自梵语“sindhu”,“sindhu”梵语即“海洋”之意,由“sindhu”派生的词语有Sindh(信德地区,信德省)、Hindu(印度教,印度教徒)和India(印度)等。作为世界主要大河和巴基斯坦的重要河流,印度河的源自于中国西藏,另一条同样源自于西藏流入巴基斯坦的河为萨特累季河,萨特累季河于旁遮普地区汇入印度河。印度河在巴基斯坦境内的主要支流有喀布尔河、杰赫勒姆河(Jhelum)、奇纳布河(Chenab)、拉维河(Ravi)与萨特累季河(Sutlej)。印度河集水区超过1百万平方公里,由淤泥形成的冲积平原——印度河盆地因而土壤肥沃,据此发展的农业文明至少超过五千年。

板块运动与地震

巴地处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结合部。受二大板块撞击的影响,地震频繁。东南部的旁遮普省和信德省位于印度板块的西北角;西部俾路支省和西北边境省地处欧亚板块,即位于地跨中东与中亚的伊朗高原东缘;东北部的北部地区和阿扎德克什米尔处在印度板块边缘,

地理上属于中亚,这一带因两大板块的碰撞和挤压成为地震多发区。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撞击使喜马拉雅山脉抬升,并因此造成巴国境内地震频发,基达为地震多发区。1931年爆发了强烈地震,随后于1935年发生的地震震级更高,小城基达几乎全毁,邻近的军事驻地伤亡惨重,至少有2万人遇难。另外,1965年一次震中位于西北边境省科伊斯坦县(Kohistan)的地震也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发生于1991年的地震,尽管位于西北边境省内的村庄几乎毁损殆尽,但这次地震伤亡人数却比1935年地震少得多。最近的一次地震即发生于2005年10月8日的克什米尔大地震,巴控区内死亡人数达73,000人。四气候

添加气温、降水图

巴基斯坦属于热带气候,气温普遍较高,降水比较稀少,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河径流季节变化大,为了调节水量,满足灌溉之需,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巴基斯坦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年平均气温27℃。

由于北有高山屏障,巴基斯坦全国总的气温比亚洲东部同纬度地区高。根据地形差异所带来的气温变化,巴基斯坦可分为四个气温区:印度河三角洲地区、印度河平原、西部俾路支高原地区、北部高山区。

印度河三角洲地区,因受阿拉伯海的影响,空气湿度大。4~6月天气闷热,平均气温达29°C,12月至来年3月,天空晴朗,阳光充足,气候宜人,1月份平均气温为20°C.

印度河平原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4~6月与12月至来年3月的温差较大,4~6月为热季,平均气温在25°C以上,5~6月平均最高气温达40°C以上,雅各布阿巴德有记载的最高气温达53°C。

西部俾路支高原冬季和夏季、昼夜温差大。7月份白天气温可达35°C以上,早晨则只有15°C。11月至来年2月早晨最低气温在0°C以下。

北部高山区是巴基斯坦气温最低的地区。12月至来年3月,气温较低,常有霜冻和暴风雪。最低气温1月份平均在零下7°C,整个1月份平均气温为2.8°C;4~6月气候凉爽,6月平均气温21.2°C,最高气温为27°C。

根据巴基斯坦一年中的气候变化,可分为四个季节。每年4~6月为热季或夏季,通常气候干燥,5月和6月的相对湿度早晨为50%,午后为25%左右。气温可达40°C,沿海为25°C~35°C,而湿度却在70%~80%。7~9月为季风季,7月初西南季风开始到底巴基斯坦,7月中旬后加强,一直持续到8月底,这个季节雨水多。10~11月为短暂的转换季,又称为季风后季。10月份全国最高气温可达34°C~37°C,而夜间却相当凉爽,最低气温约为16°C。11月气温下降至6°C左右。10~11月,平原地区相当干燥。12月至来年3月为冬季。此时节,天气好,阳光充足,空气湿度低,温差大,平均最高气温为18°C,最低气温为4°C。

巴基斯坦降水稀少,全国3/5的地区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西部俾路支高原和西北部分山区以冬春降雨为主,降水量自北而南递减,北部为250~400毫米,南部为100~200毫米,哈兰沙漠仅为50毫米。北部高山区以春夏雨为主,是全国多雨区,年降雨量可达1000~1500毫米。东南部平原以夏雨为主,多是暴雨,雨量集中在6~9月的西南季风其,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全年降雨天数仅为10~20天。旁遮普平原山麓地带为350~500毫米;信德平原为100~200毫米。塔尔沙漠地区在100毫米以下。沿海地区因受阿拉伯海影响,雨量可达150~250毫米。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因此,巴基斯坦农业属于灌溉农业。五水文

巴基斯坦主要河流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河名出自梵文Sindhu (信度)之拉丁语式拼法Indu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仅次于恒河,为该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地带。河流总长度2900~3200公里。印度河文明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和定居社会主要文明之一。

印度河干流源于中国西藏境内喜马拉雅山系凯拉斯峰的东北部,山峰平均海拔约5500米,终年冰雪覆盖。印度河上游为狮泉河,河流在印度境内基本上向西北流。河流穿过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之间,接纳众多冰川,进入巴基斯坦境内后,在布恩吉(Bungi)附近与吉尔吉特(Gilgit)河相汇,然后转向西南流,转向西南贯穿巴基斯坦全境,在卡拉奇附近注入阿拉伯海。左侧支流的上游部分大部分在印度境内,少部分在中国境内,右侧的一些支流源于阿富汗。印度河总流域面积为103.4万平方公里,干流长约2900公里,平均年径流2070亿立方米,年输沙量约为5.4亿~6.3亿吨,平均含沙量3千克/立方米。

印度河干流从源头至卡拉巴格(Kalabagh)为上游,长约1368公里。河流穿行于峡谷中,河道狭窄,比降大,多急滩,流速大。其中有两个大峡谷段,一个是从斯卡杜(Skardu)至本吉(Bunji),一个是从阿托克(Attock)至卡拉巴格。从卡拉巴格至海得拉巴德(Hy-derabad)为下游段,河床比降小,河道宽阔,河流分支汊,流速缓慢,具有平原河流的特征。但在苏库尔(Sukkur)和罗里山(Rohri)之间,河道狭窄,在塞危(Sehwan)镇附近出现高约182米的拉希山陡壁。从海德拉巴以下为河口段,亦即印度河三角洲。由于上游多为冰川雪山,融雪带来大量泥沙,淤积于河床,致使三角洲面积逐年扩大,河口每年向外延伸约11.8米。在三角洲上河流分支间有三角洲泻湖和牛轭湖。

1947年“印、巴分治”,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河水归两国共同使用。为了避免纠纷,两国在1960年签订了“印度河用水条约”,规定印度使用河水系总水量的1/5,其余归巴基斯坦使用。

印度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以融雪为源。流量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期迥然有异∶冬季(12~2月)流量最低,春季和初夏(3~6月)水位上升,雨季(7~9月)洪水出现,偶有蹂躏性暴洪。印度河及其支流所有的水都是在其流域上游山区获得的。所以,它们在流出山麓时流量最大,在平原上几乎没有地表水流汇入,倒是由于蒸发和渗漏而大量失水。另一方面,在雨季之后时期,渗漏也可增加一些水。在印度河主流中,水位从12月中旬至2月中旬最低。此后河水开始上涨,最初缓慢,而在3月底较为迅速。高水位通常出如今7月中旬至8月中旬。此后河水急遽下降,直至10月初,水位开始较为平缓地减退。印度河年水量约1,440亿立方码--略多于印度河水系总水量的一半。杰赫勒姆河与杰纳布河合计水量约为1/4;拉维河、贝阿斯河与苏特莱杰河合计水量构成水系总水量的其馀部分。大量的地理与历史证据表明,自文明发端以来--至少从4,000年以前的摩亨约-达罗(Mohenjo-daro)时代以来--印度河从南旁遮普至海滨一段一直在改道。

印度河地表径流一部分来自高山融雪,一部分来自季风降雨,前者变化较少,后者随气候而变化,但年径流量的变化也不大,据1940-1975年的统计,印度河(不包括萨特莱杰河)的年衽流量,以1959-1960年最大,达2297.20亿立方米,以1974-1975年最小,为1184,64亿立方米。径流的年内变化较大,4~9月的雨季平均水量占全年的84%。

据1924-1978年实测资料统计,印度河干支流发生了多次洪水,其最大洪峰流量为:1955年萨特莱杰河洪峰流量16891立方米/秒,其支流比阿斯河最大洪峰流量14160立方米/秒。1955年拉维河,洪峰流量19244立方米/秒;1957年杰纳布河玛沙拉站洪峰流量31120立方米/秒;1929年杰赫勒姆河曼格拉站洪峰流量31120立方米/秒;1942年印度河上游洪峰流量23122立方米/秒;1973年杰纳布河洪峰流量28300立方米/秒,印度河下游洪峰流量30500立方米/秒,巴基斯坦淹地360万公顷,受灾人口800万。1976年印度河下游,苏库尔站洪峰流量33988立方米/秒,相当于50年一遇洪水。1976年洪水淹没了809万公顷土地,

冲毁房屋1000万间以上,死亡425人。

六植被

添加植被覆盖图

巴基斯坦森林面积为422.4万hm2,森林覆盖率为4.8%。针叶林的立木蓄积量为2.316亿m3 (不包括俾路支省),农田林的立木蓄积量为7 029.2万m3。旁遮普省农田林占全国立木蓄积量(农田林+针叶林)的86%,为全国最高省份。针叶林主要树种为乔松、雪松、喜马拉雅长叶松、印度冷杉和长叶云杉等。农田林主要树种为印度黄檀、阿拉伯胶金合欢、喜马拉雅长叶松、桑树、杨树和桉树等。

巴基斯坦地理、气候和土壤的差异导致了森林类型的多样化(表31 29),其主要森林类型有以下9种:

表巴基斯坦森林类型的面积分布

(1)海岸沼泽林:分布于俾路支省的阿拉伯海岸,主要树种为海榄雌。面积约为20.7 万hm2。

(2)热带干旱落叶林:局限分布在拉瓦尔品第山麓地带,主要树种为厚皮树属、木棉属、苹婆属、刺篱木属、野桐属和金合欢属植物,常见灌木为鸭嘴花属、美登木属和木蓝属植物。

(3)热带旱生林:为一种顶极植被,除极干旱区外,遍布整个印度河平原。主要树种为牧豆树、 Capparis decidua 、滇刺枣、无叶柽柳和Salvadoraoleoides。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喜马拉雅山麓和低坡、盐岭、Kalachitta和苏莱曼山脉。特征种为尖叶木樨榄和 Acaciamodesta, 在严重退化地区,车桑子属灌木特别丰富。面积约为119.1万hm2。

(5)亚热带松林: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西部海拔900~1 700m地带,由喜马拉雅长叶松组成。

(6)喜马拉雅湿润温带林: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西部海拔1 500~3 000m地带。在海拔较低地带,雪松、乔松、长叶云杉和印度冷杉为优势种,混生栎树;在高海拔区,印度冷杉和高山栎为优势种。

(7)喜马拉雅干旱温带林:分布于内陆山脉,主要是西北部。主要树种为雪松、喜马拉雅白皮松和圣栎,海拔升高,出现了乔松群落。

(8)亚高山林:分布于喜马拉雅山海拔3 350m到森林生长限。特征种为喜马拉雅冷杉和糙皮桦。

(9)高山灌丛:分布于亚高山林以上150m或更高的区域,特征种为柳属、忍冬属、小檗属和子属的灌木。

英国国家概况及英国文化

英国国家概况及英国文化 、教育简介国名: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NorthernIreland)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 为“米”字旗,由深蓝底色和红、白色“米”字组成。 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 此旗产生于1801年,是由原英格兰的白地红色正十旗、苏格兰的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爱尔兰的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 国徽: 即英王徽。 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地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金地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地上金黄色竖琴,象征爱尔兰。 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一只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支扶着。 盾徽周围用法文写着一句格言,意为“恶有恶报”;下端悬挂着嘉德勋章,饰带上写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 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

国歌: 《上帝保佑女王》杜摯猠癡?桴?畱敥屮(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杜摯猠癡?桴步湩屧)国花: 1 / 10 玫瑰花国鸟: 红胸鸽国石: 钻石科学节: 1831年开始,一年举办一次科学周: 1994年开始,在每年的3月举办自然地理: 24.41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41万平方公里。 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 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周围一些小岛组成。 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 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 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 全境分为四部分: 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主要河流有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

巴基斯坦电力发展状况+简析

巴基斯坦电力行业发展状况 目前巴基斯坦总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66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4%,热电装机占64%,核电2%(图一)。 近几年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较快,电力预期需求年度增长7.4%,电力供应短缺是制约巴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截至2010年,巴电力缺口预计将达到550万千瓦。 巴基斯坦电力行业由水电部和原子能委员会进行政府行业管理,由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监督,地方政府也发挥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巴基斯坦水电部主要下设四个有较大自主权的独立机构(图三)。其中,WAPDA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主要为水、财务和电力三个系统。水系统负责巴全国水资源规划、开发;财务系统负责WAPDA财务管理和大众服务;电力系统掌管全国水电的规划、开发、发电和经营。WAPDA原有的包括火力发电、输送电、配电等在内的所有其它经营已全部公司化。根据改革计划,已组建了巴基斯坦电力公司(Pakistan Electric Power Company,简称:PEPCO),作为替代WAPDA电力系统经营管理的接班人。 目前,巴电力行业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电力增长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成为巴政府关注热点问题和社会发展瓶颈领域。 (一)建设资金缺乏 截至2010年6月,巴内外债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巨大的债务负担迫使巴政府不得不大量削减公共项目发展预算。许多大型水利项目由于缺乏建设资金而迟迟不能启动。 (二)建设能力薄弱 巴经济较为落后,工业化程度低,电力设备制造业尚未真正起步。几乎所有大中型电力项目,从设计、采购、施工到安装调试、检修维护、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依赖外国进口。

(三)电价确定不合理,政府负担过重。 火电在巴电力供应中占主导地位,且以油气为主要燃料。近年来膨胀水平不断攀升,但巴目前平均电价却维持在4卢比/度(折合6.7美分)左右。为此,巴政府每年被迫进行巨额财政补贴,仅2006-07财年,巴政府对电力部门的补贴达10亿美元。 (四)“三角债”问题严重 截至2009年,巴炼油企业、石油公司和电力及其它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已攀升至810亿卢比(约合9.4亿美元)。由于欠费严重,炼油企业一度中断向发电公司提供燃料油,迫使巴政府不得不多次出面协调。该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五)输电损失严重 巴绝大多数水电站位于北部地区,而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的大中城市。由于送电距离较远,加上设备陈旧老化、盗电严重等原因,输电损失严重。 巴基斯坦待开发的水电资源约有4000万千瓦以上。印度河从北部山地至南部平原纵贯巴全境,沿途杰勒姆河、奇钠伯河、拉维河等支流汇入,发展水电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其次,巴煤炭储量丰富,估计储量可达1850亿吨,虽然含硫量偏高,但仍可作为替代油气的火电燃料。此外,巴南部临海,广阔的沙漠地带蕴涵着取之不尽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为应对电力供应短缺、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巴基斯坦政府制定了电力领域的中期(2005-2010年)和远期(2030年)发展规划。重点开发大型水电和煤电项目,积极寻求外国资金和技术支持;积极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扩大同有关国家在核电领域的合作等。主要内容如下: (1)鼓励采取PPP或BOT的方式,在各主要河流(特别是印度河)上建设大中型水电站,力争2030年前使水电装机容量由660万千瓦提高到3266万千瓦。

巴基斯坦近期经济走势分析

摘要:进入2013—2014年度,巴基斯坦的财政赤字率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对外贸易逆差情况改善,汇率趋于稳定,因而宏观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巴的经济增长已经连年稳步回升。但是,由于储蓄率和投资率低,经济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开发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债务负担重,政治制度不完善,国内不太安全等因素限制,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如果巴国内政治稳定及安全形势不恶化,世界经济形势也不再恶化,今后几年,巴的经济增长率年均可达5%左右。 关键词:巴基斯坦,经济发展,走势,分析 巴基斯坦长期是中国的友好邻邦,目前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国,是连接东亚和中亚及西亚的必经之地,也是连接南亚和中亚及西亚的陆上必经通道,还是有的中亚国家出海的最近通道。在中巴两国政府已经提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中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的当下,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巴基斯坦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将对近期巴的经济发展走势做出分析,并对巴今后几年的经济发展做出简要展望。 一、宏观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1.在政府财政赤字方面。自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巴基斯坦联邦政府的财政状况便陷入恶化状态,主要表现是财政赤字率居高不下。但是,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调整和改革,巴政府的财政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财政赤字率从1990—1991年度的8.8%,下降到2003—2004年度的 2.4%。①然而,进入2007—2008年度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经济危机,以及此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外部影响,加上巴自身原因,巴经济增速放慢,政府税收目标没能完成,各种财政补贴却大量增加,结果财政赤字率大幅提高,连续几年保持在较高水平上,2007—2008年度为7.3%,2009—2010年度为6.2%,2010—2011年度为6.5%,2011—2012年度为6.8%,2012—2013年度进一步升至8.2%。2013—2014年度,巴政府主要采取了增加税收收入,减少经常性支出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财政赤字率。2013—2014年度,预计巴联邦政府的税收收入明显增加,从上年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 3.3%,提高到占1 4.0%。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经常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从16.3%降为1 5.2%,政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1.4%,降为20.4%。因此,2013—2014年度前三季度(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巴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率由上年度同期的4.7%,下降为3.2%,预计2013—2014年度全年的财政赤字率为 6.3%,比上一年度下降1.9个百分点,也低于2010—2011年度及2011—2012年度的水平。②2014—2015年度,巴政府预算确定的财政赤字率目标为4.7%,第一季度(2014年7-9月)赤字3570亿卢比,占GDP的1.2%。照此计算,一季度财政赤字尚在可控范围之内。③ 2.在通货膨胀方面。2008—2009年度后的4年,巴基斯坦的通货膨胀率都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2008—2009年度,批发价格指数上涨18.9%,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17.0%;2009—2010年度,两种价格指数分别上涨1 3.8%和10.1%,2010—2011年度分别上涨21.2%和13.7%,2011—2012年度分别上涨10.4%和11.0%。④不过,2013—2014年度以来情况已经出现好转。2013—2014年度前3个季度,批发价格指数上涨率已经降到8.28%,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率降为8.7%。⑤2013年8月—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上涨率在7.4%-10.9%之间变动,2014年1月—8月在7.0%-9.2%之间起伏,2014年8月已经降低到7.0%的水平。⑥

巴基斯坦人眼中的中国

记者在巴基斯坦工作了近3年,切身感受到,巴基斯坦人虽然普遍对中国极富好感,但除了那些曾有机会访问中国的人之外,大多数人并不十分了解中国。 大多数巴基斯坦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还算客观、友好,但明显少于对美国和欧洲的报道。几乎所有的巴基斯坦人都知道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但今天的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许多巴基斯坦人并没有多少印象。相当多的人过高地估计了中国的实力,甚至认为中国在未来10年到20年内肯定能超过美国,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中国仍然比较落后。 有一次,记者请一个电脑工程师到记者站来修理宽带网络。办公室墙上挂着一本中国挂历,图案是上海浦东的电视塔和高楼大厦。这个工程师盯着挂历看了好半天,后来终于忍不住问道:“这是中国的照片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时,他十分惊讶地说:“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原来中国也有纽约!” 其实,就算是一些到过中国的人,也不是都对中国很了解。记得有一次,记者曾遇到过一个十分倔强的老大爷,非要说大多数中国人是穆斯林,而且还是他的“亲眼所见”。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当过卡车司机的他曾经去过一次中国的喀什,便把自己在新疆看到的当成了中国的全貌。记者告诉他,坐飞机从伊斯兰堡到喀什只需1个小时,但从喀什到北京还得再飞5个多小时,老大爷惊得目瞪口呆。 以前曾听人说,许多西方人看了李小龙主演的电影后,误以为中国人全都会功夫,当时记者还不相信西方人真会这么天真,但在巴基斯坦确实有一些人把银幕上的中国当成了现实。有人看了中国的古装电影,便以为中国人现在还是宽袍大袖,驾着马车在街上奔

跑。一个加油站工人对记者说:“你们中国人真厉害,能在树叶上飞来飞去!”记者哭笑不得地问道:“你刚看完电影《卧虎藏龙》吧?”他一本正经地说:“是呀!是呀!” 许多巴基斯坦人对中国充满兴趣,并希望从与中国人的接触中,尽量揭去一些蒙在中国身上的“神秘面纱”。在巴基斯坦,记者经常遭遇各种各样好笑的问题:“是不是各个阶层的中国人都使用筷子?”“中国年轻人自由恋爱的多不多?”“中国人吃不吃猫肉?”“听说中国文字有3000多个字母,你是怎么记下来的?”“巴基斯坦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中国是从哪个国家的统治下获得独立的?” 任职于伊斯兰堡某中国公司的哈布希曾在中国生活、学习了10多年,说着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他说:“与任何一个文明古国一样,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但外国人不可能从经史中去了解中国,而现阶段的中国又变化得实在太快,常常让外国人摸不准中国的节拍。看起来,中国应该试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诠释自己,”哈布希对记者说,“比如,印度的电影和歌舞享誉世界,让许多对印度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在提到印度时,自然想起那独特的旋律。” 哈布希对中国在世界多个国家开办孔子学院的做法赞不绝口。“…孔子学院?这个名字富有迷人的中国魅力,现在伊斯兰堡已经有了一所孔子学院,希望像这样的…中国魅力?在巴基斯坦越来越多!”他还建议说,在巴做生意的中国人往往只在名片上印英文,可能觉得即使印上了中文巴基斯坦朋友也看不懂,“其实中国文字就像艺术品一样美妙,名片印上中文可以让对方自然而然地心生崇敬之情,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又是对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宣传。”

第十二章 巴基斯坦环境司法简介

第十二章巴基斯坦 帕维兹·哈山及贾瓦德·哈山 1引言 本章主要探讨的是巴基斯坦的环境问题,以及司法机关在加强国内环境治理中的所起到的作用。为了减轻和控制环境污染,政府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在一些案件的审理中,法院也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过解释和运用。尽管如此,政府的政策和立法目的距真正落实仍有很大一段距离。下文讨论了当前巴基斯坦面临的环境问题,对主要环境法规、治理结构和法庭设置也有简略介绍。另外,本章对在落实环境法规、总体加强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司法机关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思考,并由此探讨了环境问题方面标志性的司法判例。 2环境问题 巴基斯坦是联邦制共和国,行政区划包括:首都地区伊斯兰堡,俾路支省、西北边境省、旁遮普省、信德省四省,以及联邦管辖部落地区。全国人口总数为1.6亿。 现行宪法于1973年制定,并经过了军事政府的多次修改。 1983年,巴基斯坦颁布了首个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框架,是亚太地区最早进行环保立法的国家之一。然而,由于人口压力过大、资源配置失当以及法律执行不力,全国的绝大部分人口却长期处于生活在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洁净的水和清洁空气——都无法得到满足的境况中。农村地区居民纷纷外迁,城市难担重负、拥挤不堪,在满足居民住房、公共交通、卫生保健以及废物处理的需求方面都面临着挑战。森林是保持气候和土壤的关键,而巴基斯坦森林覆盖率只有4%,几乎是世界最低。印度河流域是英属印度农业的核心地区,却不断受到土地盐碱化和洪涝灾害的威胁。大量化学物质、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即排入河流和其他公共水域,给食物链造成威胁。这里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也面临着土地开发和污染的威胁。不断加剧的土地荒漠化也威胁着这个国家。尽管一些地方社区推行的以狩猎换取战利品的计划收到了一定成效,野生动植物等自然遗产仍面临着严重威胁。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得不到满足,文化遗产也深受忽视之害。 3主要的环境法律 3.1一般法律 1973年颁布的巴基斯坦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环境保护是基本权利或公共政策的原则。实际上,宪法只是在24条的“共同条款”中对环境问题有过规定,把“环境污染和生态”设定为联邦和省级政府的一项立法权能。 联邦和各省制定的含有关于环境保护条款的一般法律包括:巴基斯坦刑法典,1860;刑事诉讼法,1868;运河及排水系统法案,1873;爆炸物法案,1884;森林法案,1927;工厂法案,1934;西巴基斯坦渔场条例,1961;西巴基斯坦喇叭河扩音器管理和控制条例,1965;农业害虫控制条例,1971;领水和海区法案,1976;机动车

巴基斯坦经济概况

广州汤尼乌尔都语学校学习资料 巴基斯坦经济概况 巴基斯坦拥有多元化的经济体系,是世界第25大经济体。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截止2007年,巴基斯坦的年平均经济增长连续4年达到7%。尽管 1947年独立时很穷,巴基斯坦在随后40年中取得了高于世界平均的经济增长,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不明智的政策却导致经济减速。最近几年来,大规模经济改革改善了经济前景,加快了增长,尤其是制造业和金融服务部门。近年来巴基斯坦在外汇兑换市场的地位和硬通货的储备都有显着提高。2005年估计有400亿美圆外债。但是,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和美国的巨额债务减免,外债数额最近几年显着减少了。巴基斯坦的国内生产总值(由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估计有 4754亿美圆,人均收入2542美圆。贫困率据估算有23%到28%。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率过去5年间稳步增加。不过,通涨压力和低储蓄率可能使这种高增长率无法持续。以年增长率4.9%计算,巴基斯坦还需159年才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巴基斯坦的经济结构由主要是农业为基础转变为服务业为基础。如今农业只贡献国内生产总值的20%;而服务业占53%,批发和零售贸易占这个产业的30%。过去几年,Karachi Stock Exchange 和世界其他新兴市场的一样增值。大笔外资被投入到电讯、房地产和能源等领域。其他主要产业包括软件、机动车辆、纺织、水泥、化肥、钢铁、造船、航空航天工业和军火生产。 货币采用巴基斯坦卢比,1卢比等如100派沙(Paisa)。硬币计有:1 卢比、2卢比、5卢比;纸币有:5卢比,10卢比、20卢比、50卢比、100 卢比、500卢比、1000卢比及5000卢比共7种。现时(2012年4月)巴基斯坦卢比兑美元的汇率约为1对0.0110;即一美元大约等于90卢比。 巴基斯坦煤炭资源丰富。根据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GSP)的估算,巴基斯坦的煤炭资源量在1850亿吨左右,其中1840亿吨在信德省,占全国总量的99.5%。 在2006年11月中国与巴基斯坦签定了自由贸易协定,希望把当时42亿美圆的双边贸易额在五年之内增长到150亿美圆。巴基斯坦在2007年的出口额达到了205亿8千万美圆。

卡塔尔国家概况

卡塔尔国家概况 2003年2月14日12:57 自然概况 卡塔尔国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南北长160公里,东西宽55-58公里。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接壤。全境地势平坦,是半沙漠地带稀有的绿洲,最高点海拔100米。地势西部略高。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沿岸潮湿。4-10月为夏季,是一年中最长的季节。7-9月气温最高,可达45℃,冬季凉爽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仅125毫米。地下水资源贫乏,境内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与湖泊。 简史 公元7世纪,卡塔尔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17年葡萄牙人入侵。1555年被并入奥斯曼帝国版图。1846年萨尼·本·穆罕默德建立了卡塔尔酋长国。1882年英国入侵,并宣布该地区为英国"保护地"。1971年9月3日卡塔尔宣布独立。 政治制度 卡塔尔系君主立宪制的酋长国,埃米尔为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由阿勒萨尼家庭世袭。禁止正常活动。1974年4月埃米尔颁布临时宪法。宪法规定,卡塔尔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埃米尔在内阁和咨询委员会的协助下行使权力。宪法承认法官的独立性。议会称咨询委员会,职能是协助埃米尔行使统治权力。委员会有权审议立法和向内阁提出政策建议。卡塔尔是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执行统一的防御政策。 行政区划及人口 卡塔尔国总面积是111437平方公里,分为4大行政区:多哈、瑞延、多妞撒勒和瓦卡拉赫。首都是多哈。该国总人口56万(1994年),土著居民约占人口总数的40%,其他为外籍人,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诸国。 卡塔尔国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多数学尼派中的瓦哈比教派,什叶派占人国人口的16%。

巴基斯坦保险发展状况

巴基斯坦保险业发展情况及中巴合作建议 2008-06-20 09:22 文章来源:驻巴基斯坦使馆经商处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 独立之初,巴基斯坦保险业的基础较差,险种单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整体实力日渐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扩大。 一、巴基斯坦保险业发展历程 (一)初级阶段(1947-1972年)。巴基斯坦保险业起点较低,为推动保险业发展,政府建国初期即着手构建保险市场体系,于1952年成立了巴基斯坦再保险公司,同时鼓励私人投资保险业。上述措施使本土保险公司的数量从独立之初的2家增加到1972年24家,保费收入从1949年的1.3亿卢比上升至1972年的51.7亿卢比。 (二)垄断经营阶段(1973-1991)。1973年,佐克菲勒?布托政府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人寿保险公司收归国有,业务由国家人寿保险公司独家经营;1976年成立了国民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全国非寿险类业务,同时出台许多措施限制其他非寿险企业的发展。政府后来虽取消了国有化政策,但一直没有开放保险市场,行业处于垄断经营状态。但这一时期巴政府将保费整体下调了33%,吸引了大批民众投保,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行业的发展,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 (三)起伏跌宕阶段(1992-1999)。1992年巴政府重新开放保险市场,巴保险业一度迅速增长,1992年当年增长了24%。随后几年由于贝?布托和谢里夫轮流执政期间国内政局动荡不安、1998年巴进行核试验后西方国家对其实行经济制裁等原因,巴经济遭

受沉重打击,加之巴政府对外资进入保险业一直实行严格限制,保险业发展步伐明显放缓,1999年的增速仅为6%。 (四)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穆沙拉夫军政府接管政权后,通过立法推动和规范保险业的发展,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台的《保险条例》和《保险业新规定》,大大促进了该行业的发展,2001-2006年保险业年均增速达22%。但由于传统保险业经营理念与伊斯兰教义冲突,许多民众仍不愿投保。2005年9月,巴政府为此批准成立了伊斯兰性质的大家福(TAKAFUL)保险公司,普通穆斯林民众开始参保。 二、巴基斯坦保险业现状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巴保险业市场体系逐步健全。截至2007年底,巴共有52家保险公司,从业人员逾5000人,其中34家在卡拉奇证券交易所上市。按企业性质分,国营3家,约占市场份额的35%,私营49家;按业务性质分,寿险5家,非寿险42家,再保险1家,大家福4家。 据巴证券委员会统计,截至2007年底,巴全国保费收入达663.7亿卢比(合11.1亿美元),同比增长20%;保险业总资产为3157.9亿卢比(合52.6亿美元),同比增长51%。保险在经济生活中的补偿功能逐步得到发挥,巴保险公司2007年共赔付378.3亿卢比(合6.3亿美元),其中寿险赔付135.4亿卢比,非寿险赔付242.9亿卢比,对迅速恢复生产、保持经济稳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各保险公司针对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需要,纷纷推出商业险、责任险、健康险和医疗险等险种,业务范围逐步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参保意识也随之增强。 但相对于其人口及经济发展速度而言,巴保险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到2007年底,巴国内保险深度仅占GDP的0.8%,保险密度仅为4.6美元,远低于印度(3.1%和22.7美元)

巴基斯坦经济概况

巴基斯坦经济概况 广州汤尼乌尔都语学校学习资料 巴基斯坦经济概况 巴基斯坦拥有多元化的经济体系,是世界第25大经济体。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截止2007年,巴基斯坦的年平均经济增长连续4年达到7%。尽管1947年独立时很穷,巴基斯坦在随后40年中取得了高于世界平均的经济增长,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不明智的政策却导致经济减速。最近几年来,大规模经济改革改善了经济前景,加快了增长,尤其是制造业和金融服务部门。近年来巴基斯坦在外汇兑换市场的地位和硬通货的储备都有显着提高。2005年估计有400亿美圆外债。但是,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和美国的巨额债务减免,外债数额最近几年显着减少了。巴基斯坦的国内生产总值(由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估计有 4754亿美圆,人均收入2542美圆。贫困率据估算有23%到28%。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率过去5年间稳步增加。不过,通涨压力和低储蓄率可能使这种高增长率无法持续。以年增长率4.9%计算,巴基斯坦还需159年才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巴基斯坦的经济结构由主要是农业为基础转变为服务业为基础。如今农业只贡献国内生产总值的20%;而服务业占53%,批发和零售贸易占这个产业的过去几年,Karachi Stock Exchange 和世界其他新兴市场的一样增值。30%。 大笔外资被投入到电讯、房地产和能源等领域。其他主要产业包括软件、机动车辆、纺织、水泥、化肥、钢铁、造船、航空航天工业和军火生产。 货币采用巴基斯坦卢比,1卢比等如100派沙(Paisa)。硬币计有:1卢比、2卢比、5卢比;纸币有:5卢比,10卢比、20卢比、50卢比、100 卢比、500卢比、1000卢比及5000卢比共7种。现时(2012年4月)巴基斯坦卢比兑美元的汇率约为1对0.0110;即一美元大约等于90卢比。

巴基斯坦经济文化

从经济上分析: 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被誉为粮仓的印度河平原和北部山谷建有庞大的灌溉系统,为水稻、小麦、棉花、甘蔗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粮食基本自给自足,大米、棉花还有出口。 由于地处亚热带,水果资源非常丰富,巴基斯坦素有东方“水果篮”之称。在平原洼地盛产香蕉、桔子、芒果、番石榴和各种瓜类,在山地高原则盛产桃子、葡萄、柿子等。 主要矿藏储备有天然气、石油、煤、铁、铜、铝土等,还有大量的铬矿、大理石和宝石。 工业落后,最主要的工业是棉纺织业,此外还有毛纺织、制糖、造纸、烟草、制革、机器制造、化肥、水泥、电力、天然气、石油等工业。主要进口石油及石油制品、机械和交通设备、钢铁产品、化肥和电器产品,主要出口棉花、大米、纺织品、皮革制品和地毯。 巴基斯坦的手工艺品,以技术精湛,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巴手工艺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它的骆驼皮和鹿皮制品、地毯、缟玛瑙制品等历经几千年匠人们的琢磨,已日臻完善。 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华尔街日报》日前联合发布的2010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显示,在涵盖179个经济体的经济自由度排行榜中,巴基斯坦居第117位,比去年排名下滑15位。在南亚国家中,巴基斯坦排名第2位,仅落后于不丹(第103位),而领先于斯里兰卡(第120位)、印度(第124位)、尼泊尔(第130位)、孟加拉(第137位)和马尔代夫(第148位),阿富汗未参与排名。另外,巴在亚太地区41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2位。 报告说,尽管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来改善商业环境和促进私营领域发展,但巴总体经济自由度仍然偏低,尤其是在2008年11月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贷款后,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这虽然对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影响了经济自由度。从各项指标来看,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偏高,导致贸易自由度较低;税收体制一直在改革,税率有所降低,税基在不断扩大,但税收系统仍然复杂而低效;投资限制较少,但整体投资环境恶化,外汇限制趋严;近一两年巴金融领域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冲击严重,巴政府不得不对股市和银行业采取紧急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此外,巴各级政府管理能力较弱,政府和司法界腐败较为严重,治安和安全形势持续恶化,再加上政局不稳定等因素,都给经济自由度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从文化上看:巴基斯坦的衣食文化深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从直观的角度来看,巴基斯坦的衣食习惯和许多伊斯兰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男性穿着长衫,女性戴头巾,饮食要遵循伊斯兰教有关食物的戒律,不食猪肉和猪肉制品等。但是,受到当地土著居民文化的影响,巴基斯坦的衣食习惯也呈现出很多别具一格的南亚特点。 服饰文化巴基斯坦的服饰特色集合地域传统、宗教习俗和民族风格于一身。“格米兹”和“谢尔瓦尔”是巴基斯坦男性最普遍的服装,甚至有“国服”之称。格米兹是一种过膝的长衫,胸前开半襟,两侧开衩。谢尔瓦尔则是一种宽大的长裤,腰部打褶裥。巴基斯坦天气炎热,男士的服装多以宽大的样式和白色或浅色透气的布料为主。即使在酷暑难耐的夏季,巴基斯坦的男人也绝对不会穿背心短裤,更不会打赤膊,但是穿凉鞋,甚至赤脚却很常见。参加庆典和宴会等正式场合时,男士们则会选择一种叫“西尔伐尼”的礼服,这是一种长过膝盖、中间有7个或更多纽扣的正装。穿这种礼服时,下面也要配上白色的“谢尔瓦尔”或“巴贾玛”裤。天冷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身披一条名为“贾德尔”的毯子御寒,却不喜欢穿棉衣或毛衣。 另外,男士的头顶还会用长头巾缠起来,高高耸起,极具民族特色,被称为“伯格里”。以前这是贵族阶级的象征,现在一些家族的首领去世后还会为其继承人举行戴伯格里的仪式,象征着权力的移交。 依照伊斯兰教教规,妇女除手、脚之外,身体的其他部位不得暴露在外。因此,巴基斯坦妇女的日常穿着,主要是一件不露胳膊、不露腿部的宽大的长袍。出门在外时,她们还必须以面纱遮盖自己的面容。但是,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巴基斯坦妇女们便在衣着的色彩和装饰上大做文章。因而巴基斯坦妇女的衣着又以华丽鲜艳著称。 女性常见的装束也是格米兹和谢尔瓦尔,有的会在服装上搭配亮片、珠子等做以点缀。较为传统的女性出门时会穿一件罩袍,只露出眼睛。“杜伯达”和“贾德尔”是两种头巾,女性外出或见客时必须配戴,现

津巴布韦国家介绍

Qq:22837-26544,Mobile:139-172-36197 Ampere Y an,Zimbabwe CBCA,津巴布韦CBCA项目 津巴布韦国家介绍 津巴布韦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Zimbabwe, 中国大陆、马新译作津巴布韦,台湾译作辛巴威),是 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面积 39万余平方公里,首都哈拉雷(Harare)。津巴布韦人 口约1300万(2008年),黑人占总人口的99%,主要有 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两大民族。 津巴布韦58%的人口信奉基督教,40%信奉地方宗教, 1%信奉伊斯兰教。英语是津巴布韦的官方语言,主要 语言还有修纳语和恩德贝莱语。国庆日:1980年4月18 日。国歌:神圣的津巴布韦土地。货币:津巴布韦元。 官方语言:英语。与中国建交日期:1980年4月18日。 一、地理 津巴布韦国土面积39万余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一个内陆国家。津巴布韦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与博茨瓦纳、赞比亚相连。津巴布韦大部分地区是高原地形,平均海拔1000余米。地形分高草原、中草原和低草原3种。津巴布韦东部伊尼扬加尼山海拔2,592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别是与邻国赞比亚和南非的界河。维多利亚瀑布、三比西河、三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坝与大坝拦阻河水积蓄而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围成津巴布韦北边的疆界,与赞比亚相邻。津巴布韦的东边国界全部与莫桑比克相邻,西南为博茨瓦纳,南境则有一部分与南非相连,以林波波河为界。津巴布韦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摄氏22度,10月份温度最高,达32度,7月份温度最低,约13~17度。 二、历史 1.南部非洲的文明 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发源地,在中世纪时代,该地曾存在一个修纳人(Shona,属于班图(Bantu)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并且遗留下不少文化遗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津巴布韦古城(也是津巴布韦的命名由来),以此城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国(Munhumutapa Empire)透过与来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队贸易,在11世纪时渐渐强盛,利用当地生产的黄金、象牙与铜矿等重要物资,交换来自波斯湾地区的布料与玻璃等生产品,15世纪时,已经成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国。修纳文明的强盛在19世纪时迈入尾声,1837年时,修纳人被属于祖鲁族的恩德贝勒人(Ndebele)征服,而来自英国与来自南边的波尔人(荷裔南非人)开始逐渐蚕食这个地区。 2.殖民地时期(1888年─1965年) 1888年,英国殖民者赛西尔·罗兹从恩德贝勒国王手上取得他们领土内的采

世界各国概况(二)

世界各国概况(二)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人口、首都(或首府)一览表 国家或地区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千人) 首都或首府 亚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约9600000 1370536 北京蒙古国156**** **** 乌兰巴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22762 22000 平壤大韩民国99237 44850 首尔 日本国377800 125940 东京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236800 4605 万象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329556 75900 河内柬埔寨王国181035 10400 金边缅甸联邦共和国676581 57000 内比都泰王国513115 60400 曼谷 马来西亚329758 21169 吉隆坡新加坡共和国641 3100 新加坡 文莱达鲁萨兰国5765 296 斯里巴加湾市菲律宾共和国299700 70267 马尼拉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04443 199000 雅加达东帝汶14874 748 帝力尼泊尔王国147181 18491 加德满都 不丹王国46000 700 廷布孟加拉人民共和国143998 120000 达卡印度共和国2974700 938000 新德里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65610 17890 科伦坡马尔代夫共和国298 238 马累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796095 128010 伊斯兰堡阿富汗伊斯兰国652300 17690 喀布尔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645000 66727 德黑兰科威特国17818 2090 科威特城沙特阿拉伯王国2240000 17400 利雅得巴林国706.5 586 麦纳麦 卡塔尔国11437 641 多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83600 2377 阿布扎比阿曼苏丹国312000 2018 马斯喀特 也门共和国531869 15800 萨那 伊拉克共和国438217 20370 巴格达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185180 16000 大马士革

南亚主要国家概况

南亚主要国家概况: 南亚版图里面所含有的国家:南亚共有7个国家,其中尼泊尔、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 (1)尼泊尔 ①、自然禀赋概况: 矿藏资源丰富。其中,铁矿储藏约2305万吨,铜矿储量约1618万吨,铅矿储量约300万吨,锌矿储量约266万吨,菱镁矿储量约2亿吨,石灰石储量 9.85亿吨,云母储量32万吨。 (生物资源)截至2012年,尼泊尔境内共有6500多种植物,1000多种野生动物和鸟类。 (水力资源)截至2013年,尼泊尔水能蕴藏量达830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电蕴藏量2.3%。其中2700万千瓦可发展水力发电。 ②、经济贸易概况 主要贸易伙伴有印度、美国、中国、欧盟等。主要进口商品是煤、石油制品、羊毛、药品、机械、电器、化肥等,主要出口商品是蔬菜油、铜线、羊绒制品、地毯、成衣、皮革、农产品、手工艺品等。 ③、社会人文概况 宽容、善良又老实的民族性格 无奈又安稳、理性的社会态度 (2)不丹 ①、自然禀赋概况: 不丹冰川主要位于不丹北部的高山地区,占不丹总面积的10%。这些冰川是

不丹河流重要的可再生水资源的源头,每年都可以给不丹的人民带去大量的清新的水资源。 不丹境内多山,北高南低;南部山区属亚热带气候,湿润多雨,年降水5000~6000毫米;中部河谷区,气候温和,年降水760~2000毫米;海拔180~7550米。 不丹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白云石、石灰石、大理石、石墨、石膏、煤铅、铜、锌等矿藏。不丹水电资源丰富,蕴藏量约为2万兆瓦(MW),仅约2%得到开发利用。森林覆盖率约占国土面积的72%。1995年,不丹国民议会规定,不丹森林覆盖率至少应保留到60%。 蓝绵羊、兰花、野罂粟和罕见的雪豹就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生长,南亚虎通常出没于低海拔的森林地带,但在不丹,它的踪迹却可能出海拔三四千米的雪线之上。 ②、经济贸易概况 不丹对外贸易主要在南盟成员间进行。印度是最大贸易伙伴,与不丹签有自由贸易协定。2010年,不丹进口额390.84亿努,出口额为293.24亿努。不丹对印进、出口额分别占总进、出口额的75%和89%。其他主要贸易伙伴有韩国、泰国、新加坡、日本、中国等。其中,不丹与孟加拉国之间签有优惠贸易协定。 ③、社会人文概况 不丹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宗教国家,户户都供有神龛。不丹的宗教主要有三种,佛教(国教)、印度教,不丹原始宗教。 (3)印度

巴基斯坦汽车工业发展情况

巴基斯坦汽车工业发展情况 随着巴基斯坦经济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巴汽车工业增长率大大超过GDP增长率。但由于缺乏先进技术和经济规模,巴汽车生产一直主要立足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目前,世界上各大汽车制造商正在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规划和投资兴建汽车厂,以降低汽车成本,巴认为有机会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供应链的一部分。为此,巴经济协调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了汽车工业五年发展规划,并把其描绘为持续创新和有竞争力的汽车工业路线图,其宗旨是通过技术获取、人力资源开发、生产能力拓展来促进投资和鼓励技术创新,提高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创汇能力,增强汽车产品竞争力。 一、巴汽车工业现状 巴汽车工业始于1953年在卡拉奇国家汽车公司组装“贝德福德牌”卡车,可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日野、丰田等汽车公司相继在巴建组装厂。巴汽车工业经历了1985-2005年的准备阶段,此阶段强制实施国产化计划,具有了初步的零部件生产能力,目前巴汽车工业进入了2005-2012年的发展阶段,即在新的产业政策与竞争环境下提升汽车工业水平。 (一)巴主要汽车公司 目前巴有32家汽车公司,主要是组装轿车、轻型车、中重型卡车和客车,2007年上半年前4家公司的销量占全部市场份额的99%,这4家公司是帕克-铃木、印度斯、本田-阿特拉斯和迪温·法汝克。巴唯一的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是亚当汽车公司的瑞佛(Revo)牌轿车。在巴组装卡车的公司包括日野、大宇、五十铃和卡马斯。 (二)汽车零部件体系及供应商 巴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约有200家左右,多数是在巴汽车工业1985-2005年的准备阶段建立的中小企业。这些供应商不具备研发能力。巴供应商产品主要是汽车冲压件、线束、内饰件、座椅、橡胶件、塑料件、电瓶、轮胎、轮缘和车灯等零部件。 (三)汽车相关法规与标准化体系 巴汽车法规主要注重驾驶人员对车辆的安全使用和一般的环境标准。巴标准与质量管理局正在为汽车工业发展制订新的标准、质量及法律框架。2008年7月1日和2009年7月1日巴政府将对汽油车和柴油车实施EURO 2排放标准,为此政府计划建立汽车排放认证试验室。 (四)巴汽车工业增长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巴汽车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巴平均每1000人拥有10台轿车,是在新兴经济体中比例最低的。近几年,人们购买力的增强,汽车贷款的普及和政策的连续性,刺激了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此外,国家贸易走廊计划中卡车被列为第二重点支持项目。随着巴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由于与阿富汗和中国陆路贸易的增长,巴对卡车需求量很大。天然气汽车在巴很受欢迎,巴在亚洲是拥有天然气汽车最多的国家。 2001-2006财年巴轿车、轻型车、中重型卡车增长率分别为41%、37%和41%,2008年4月轿车同比

巴基斯坦介绍

巴基斯坦介绍 Pakistan)简称巴基斯坦,意为“圣洁的土地”、“清真之国”。是一个多民族伊斯兰国家,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语为乌尔都语。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接印度,东北邻中国,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邻伊朗。海岸线长980公里。南部属热带气候,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前首都是最大城市卡拉奇,现在首都是伊斯兰堡。 巴基斯坦原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8月14日英国实行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 巴基斯坦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是伊斯兰会议组织(OIC)、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所属洲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Pakistan 亚洲 Republic of 人口密度主要民族国土面积 226.6人/平方公里(2012年估计) 旁遮普族,信德族,普什图族,俾路支族88.094万平方千米(实际控制)首都主要城市国庆日国歌官方语言时区国家领袖 伊斯兰堡

卡拉奇,拉合尔,白沙瓦 GDP总计人均GDP 2438.44亿美元(2014年)国际汇率(全球排第45位)1309.03美元(2014年)国际汇率(全球排第141位)+92 Pk 英美法系 乔戈里峰(K2峰)8611米素馨花 0.514 (2013年) 1956年(丙申年)3月23日 国际电话区号 独立日:8月14日《保佑神圣的土地》乌尔都语,英语UTC+5 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总理:纳瓦兹·谢里夫 国际域名缩写 法律体系地理最高点国花人类发展指数 总人口数量1.97亿(2013年)汇率(美元)0.009834 汇率(人民币)0.06033 二、地理 1、地形 实际控制的领土为880940平方公里。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印度、中国、阿富汗和伊朗为邻。海岸线长980公里。全境五分之三为山区和丘陵地,南部沿海一带为沙漠,向北伸展则是连绵的高原牧场和肥田沃土。全国最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这三条世界上有名的大山脉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汇聚,形成

巴基斯坦简介

巴基斯坦国情、外交及灾后重建 目录 1. 基本信息 (3) 2. 基本国情 (4) 3. 对外政策 (7) 4. 灾后重建 (8)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英文名称: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简称:巴基斯坦所属 洲: 亚洲 首都:伊斯兰堡 主要城市:卡拉奇伊斯兰堡拉合尔 国庆 日: 1956年3月23日 国歌:《保佑神圣的土地》国家代 码: PAK 官方语言:乌尔都语、英语 国家领袖: 国家元首(总统):扎尔达里;政府 首脑(总理):优素福·吉拉尼 人口数量:1.64亿(2009年) 人口密度:206人/平方公里(2007年) 主要民族:旁遮普族;信德族;巴丹族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79.6万平方公里(不计克什米尔)水域率: 3.1% GDP总计:5040.3亿美元(2008年) 人均GDP:3320.12美元(2008年) 国际电话 区号: 92 国际域名 缩写: .pk 道路通行:靠左行驶

货币:巴基斯坦卢比 时区:UTC+5 政治体 半总统共和制 制: 二,基本国情 1,卫生:巴基斯坦的医疗状况较差,没有完整的医疗体系和医保制度。医院分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医院收费很低,主要面向普通市民,但环境较差,设备简陋,医疗水平低下;私立医院设备先进,医疗水平较高,但收费相对于当地人的平均收入来说比较昂贵。 2,总人口:约1.7亿。巴基斯坦人口居世界第六位。人口密度旁遮普省最高,次为西北边疆省,俾路支省密度最低。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占人口总数的近30%。拥有移民420万(2000年)。3,民族:巴基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旁遮普族占63%,信德族占18%,帕坦族占11%,俾路支族占4%等。97%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主要民族语言有旁遮普语、信德语、普什图语和俾路支语等。 4,就业:与巴基斯坦就业问题与生俱来的一些问题始终是该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比如,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和缺乏职业技能。该国劳动力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一年以下的占46%。而近年来经济增长的提速、工作流程和技术进步的变化对工人的技能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巴基斯坦受过较好教育和培训的人力资源的供给远远难以满足需求。而且,以就业情况而

巴基斯坦介绍

巴基斯坦介绍 Pakistan)简称巴基斯坦,意为“圣洁得土地”、“清真之国”。就是一个多民族伊斯兰国家,95%以上得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语为乌尔都语。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接印度,东北邻中国,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邻伊朗.海岸线长980公里。南部属热带气候,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前首都就是最大城市卡拉奇,现在首都就是伊斯兰堡。 巴基斯坦原就是英属印度得一部分.1947年8月14日英国实行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成为英联邦得一个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与国成立。 巴基斯坦就是经济快速增长得发展中国家,就是伊斯兰会议组织(OIC)、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不结盟运动与77国集团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所属洲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与国the Islamic Pakistan亚洲 Republic of 人口密度主要民族国土面积 226、6人/平方公里(2012年估计) 旁遮普族,信德族,普什图族,俾路支族88、094万平方千米(实际控制)首都主要城市国庆日国歌官方语言时区国家领袖 伊斯兰堡

卡拉奇,拉合尔,白沙瓦 GDP总计人均GDP 2438、44亿美元(2014年)国际汇率(全球排第45位)1309、03美元(2014年)国际汇率(全球排第141位)+92Pk英美法系 乔戈里峰(K2峰)8611米素馨花 0、514 (2013年) 1956年(丙申年)3月23日 国际电话区号 独立日:8月14日《保佑神圣得土地》乌尔都语,英语UTC+5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总理:纳瓦兹·谢里夫 国际域名缩写 法律体系地理最高点国花人类发展指数 总人口数量1、97亿(2013年)汇率(美元)0、009834 汇率(人民币)0、06033 二、地理 1、地形 实际控制得领土为880940平方公里.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印度、中国、阿富汗与伊朗为邻。海岸线长980公里。全境五分之三为山区与丘陵地,南部沿海一带为沙漠,向北伸展则就是连绵得高原牧场与肥田沃土。全国最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与兴都库什山这三条世界上有名得大山脉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汇聚,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