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启示

欧美日韩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启示
欧美日韩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启示

欧美日韩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启示

我国汽车业从产生到发展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了。在这近六十年里,我国汽车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但是,我国汽车企业规模小、投资分散。据统计,我国汽车整车企业有130多家,前十大汽车企业2006年的销量占到总量的84%以上。其余的120多家总销量不到120万辆,绝大多数汽车整车企业年销量不到万辆,最少的只有几十辆。中国的国产汽车品牌已经超过了80个,而在汽车业最发达的美国市场,只有47个本土汽车品牌。新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实际价值。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代表汽车工业水平的轿车产品开发能力。与国外高水平汽车开发技术相比,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开发的组织体系和人员、产品开发的组织治理工作、产品开发技术等方面。2001年11月13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汽车业早过“不惑之年”,然而在十四年的入世艰难谈判中,竟以“幼稚产业”争取到5年的“保护期”。因此,讨论欧美日韩的汽车业发展对我国汽车业的做大做强有着莫大的意义!

欧美日韩的汽车业的发展经验,可以用“勤朴勇毅”四字真言来概括:

欧洲——勤,美国——朴,日本——勇,韩国——毅。

欧洲——勤劳的欧洲人从17世纪到19世纪,由蒸汽机到汽油引擎,终于发明了汽车。

美国——19世纪美国福特制造了朴实的汽车,脚踏实地,制造了被人重视和珍惜的产品。日本——二战败国的日本勇于尝试,勇于接受失败,20世纪5、60年代便开始汽车工业。韩国——意志坚定,勤力向上,汽车工业在二三十年内便达至辉煌的成功。

美国的汽车工业从20世纪初开始,一直代表着世界汽车行业的主流,这种趋势甚至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它不仅拥有全球规模最大、傲居“世界500强”前列的最强有力的民间企业——通用汽车公司,更拥有以发明福特生产方式而蜚声全球的亨利·福特创立的福特汽车公司,还拥有以生产大众化车、微型货车和吉普车为主,名列美国汽车行业第三位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1998年5月,它与德国最大企业集团戴姆勒·本茨公司的合并,标志着世界汽车产业大规模重组的大变革时代的来临。这三大汽车集团占据着全美汽车市场95%的销售份额,并对世界汽车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是全球头号经济强国,在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得到利益,为其日后的资本积累和快速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先决条件。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更是倚此为条件而成长起来,“大量生产方式”出笼于1913年,然而“1929~1933”经济大萧条,当时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及单件生产方式传统的强大惰性阻碍了大量生产方式的传播,由于战争等原因,受大量生产方式理念熏陶的各欧洲汽车公司直到二战结束后的50年代,也就是福特倡导大量生产方式之后的30多年,才将这一生产经营新理念在欧洲大陆付诸行动,而此时正是大量生产方式在美国的鼎盛时期,也是大量生产方式给美国汽车工业带来革命性变化体现得最充分、最完美的时期。福特"T"型车的设计思想和移动式的组装线让当时的同行们惊叹!极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极低的生产成本迅速将福特汽车公司推向世界汽车工业的前沿。大量生产方式的关键不仅在于连续移动的组装线,而是零件具备全部的、连贯的互换性,且相互连接非常方便。在劳动力、组织结构、生产工具、产品等方面也具有鲜明的特点。用福特自己的话说“我们的政策就是降低价格,改进工艺,完善产品”。斯隆在福特的经营理念基础上,以“组织学习”为核心概念,独创了分散管理和多事业部制组织的管理体制,实施“联邦式分散管理”政策,同时,健全了岗位责任制,从而使福特创导的大量生产方式体系趋于完善。1955年,美国汽车销售量历史性地突破700万辆。标志着这一生产经营体制最终走向成熟。然而,从《1955~1989年世界各地区汽车产量份额表》中可以发现,自1955年以后起,美国在世界汽车市场中所占份额逐渐开始下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50年代中期以后,大量生产方式已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国普及,美国汽车以往具有的竞争优势已不复存在,表明大量生产方式已不再支撑美国在

世界汽车工业中的领先地位。

欧洲也是汽车工业的发祥地,欧洲汽车工业以其精细的做工、典雅而新潮的独特造型、大胆采用最新世界先进技术而著称。与美国和日本车不同,由于欧洲国家较多,并且各个国家的地域与文化的差异很大,因此尽管这些国家同处欧洲大陆,却造就了各国汽车设计风格的迥然不同。无论是法国,还是德国、意大利,其汽车都在产品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从造型设计,到工艺设计,欧洲汽车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多元化也是未来各国汽车发展的走向。欧洲汽车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至今仍不改世界霸主地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永远领先世界的设计理念。西欧汽车工业属德国、法国、意大利最为发达。较之中东、亚太地区,欧洲的汽车工业成本要高很多。德国、法国一些世界知名企业都为生产成本所累。加上近年来油价攀升,原材料价格暴涨,欧洲的许多汽车制造企业和配件企业处在危机边缘。

欧美在汽车业的立法经验也很值得我们借鉴。正是由于这些法规,让欧美汽车业的各种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其实,日韩汽车业的发展历程对我们有着莫大的借鉴意义。中国汽车缺乏了最重要的品质——自主研发。中国汽车一直都在走“引进国外先进科技-科技国产化-引进国外先进科技-科技国产化”的老路子。这就注定与欧美日韩等国汽车业存在着一段不可忽略的距离。因此,日韩的汽车自主研发机制对我国汽车行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日本政府对汽车工业自主发展的扶植。二战后的日本政府以“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为根据,对汽车产业实施了有关保护政策,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汽车工业发展扶持法规政策,把汽车产业仅限定于民族资本,不允许外国投资,隔断了国内企业同外国企业的竞争,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日本对汽车产业实施了多方面的大力扶持。一是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国内汽车企业发展,抵制外资企业进入本国市场。二是给予企业贷款和税收方面优惠政策,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三是利用关税手段限制汽车进口,培育汽车自主品牌。四是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出口创汇,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五是支持企业坚持自主创新方针,多创国产自主品牌。在对汽车产业进行保护和扶持过程中,初期以直接扶持为主,增加设备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赶超国外企业,并在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扶而不包,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活动,而是通过政策和法规去扶持和引导企业完善国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日本汽车企业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战后初期,日本汽车生产技术同欧美主要生产国相比,相当落后,要在短期内消除这一差距,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是一条捷径。1951至1969年,日本先后从美、英及意大利等国引进了405项先进技术。这对加速汽车工业发展和促进汽车工业技术研究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日本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仅仅靠大量引进先进技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先进技术与本国技术革新相结合,使日本汽车工业无论在生产手段和汽车性能上均得到迅速提高,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如东洋工业于1961年从西德汪克尔公司购买了转子发动机专利后,首先进行研究、试验,在进行200小时连续运转实验后,发现缸体与活塞接触产生了震纹。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于1964年研制成功新型材料,克服了震纹,使转子发动机功能进一步提高,并在1961年使转子发动机走向市场。这项研究先后经过了六年时间,花费1400万美元。目前,日本这种转子发动机产量和质量均超过德国。由此可见,日本汽车企业及时把引进技术与改造相结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其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为企业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样,韩国政府对汽车工业自主发展大力扶植。在韩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对本国市场和企业给予多方面保护。政府通过各种补贴和优惠措施,降低本国汽车生产成本,鼓励本国汽车出口。从1962—1990年,韩国对汽车工业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扶植法规政策。与此同时,设置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国外汽车进口,使本国汽车企业免受国外的企业

竞争压力。

韩国汽车企业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韩国汽车企业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过程经了三个阶段。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初期主要是技术的引进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SKD组装方式生产,后来随过与丰田公司合作,开始了CKD独立生产。在20世纪70年代,对技术主要是进行吸收改进。国家进行战略规划,要求每个公司选定一个车型开始开发完全国产化的汽车。到1976年,韩国主要汽车国产率达85%以上,汽车生产能力(特别是汽车零部件生产能力)随之扩大,同时各汽车企业均不遗余力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比较成功的是现代汽车公司,其主导产品为轿车和商用车,1974年开始引进日本三菱的发动机总成、变速箱和后桥生产技术,同时请意大利设计公司设计造型和车身,这为现代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韩国汽车进入自主开发阶段。在这一阶段,韩国各汽车公司都把产品开发置于最重要的地位,强调要开发出韩国自己的轿车,并为之培训开发人员,大力开展与国外合作,投入大量开发资金,进而建立起强大的产品开发机构。1986年“现代”和“大宇”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都在4%左右,已达到先进国家(3%—5%)的水平,“现代”约有2000多研发人员,“大字”约有500多研发人员。在生产装备和科研技术领域的高投入,促使现代、大字、起亚三大汽车公司先后自主开发出多种车型,包括车身、底盘、发动机等各系统及各类零部件,这表明韩国的汽车工业已进入自主开发轿车阶段。在韩国实现自主创新期间,企业依靠政府强有力的保护和支持,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通过兼并和快速扩张实现规模经济,通过技术引进和坚持不懈的国产化,发展独立、完整的民族汽车产业体系,实现了产业的技术跨越。

从日韩的汽车发展经验我们得到:

1、必须借助政府力量进行自主创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符合WTO规则情况下,政府要研究制定支持本国企业的法规政策,直接或间接的对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进行扶植。在鼓励自主创新方面,国家应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等杠杆去引导。对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的企业,应在融资、税费征收等政策上予以倾斜,支持自主品牌的研发。对那些不属于自主开发的企业和项目,可取消政策优惠;对那些重复合资的企业和项目,可在政策上予以限制;对那些长期依赖国外的企业和项目,要予以限制。政策空间还体现在对风险投资的鼓励和发展上。开发自主品牌是要承担巨大风险的,这种风险肯定不能由政府来承担,企业也难以承担。可引入风险投资解决这一问题。国外很多新技术的开发都是靠风险投资完成的。政府可发展风险投资,支持企业的自主开发。中国的汽车工业政策必须调整。一是在进一步加大利用外资力度的条件下,坚持发展汽车制造业、发展中资企业集团、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和规模效益。二是制定相关政策,有针对性的引导企业进行自主开发,培育自主品牌。三是制定中国汽车工业长期发展规划,对不同发展阶段应推出适宜的扶植政策。

2、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现在中国汽车产量已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但核心技术却始终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核心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大发展。因此,中国应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充分利用合资和技术支持的大好时机,努力实现自主创新。要提高企业的自组织能力,尤其要重视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如韩国20多年前就领悟到CKD方式只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条道路,日本引进欧美技术后能尽快消化吸收,及时改进并不断创新,最终走自主发展之路,以独具特色的产品打回欧美市场,他们能实现仿中有改,仿中有创,从而创造了本国汽车业的辉煌。我国的汽车企业要积极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就必须加大科研开发费用,提高R&D 在企业销售收入中的比重。此外,从“现代”和“大宇”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经验看,它们的自主创新借助了“海归派”和外国专业机构的力量。所以,我国企业可利用各大高校和专业科研院所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才在高校建立科研点,针对汽车开发的需要提出研究课题,

3、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中国的汽车品牌很多是“有产权,无知识”。这就需

要我们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把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长期发展结合起来。

美国学者詹姆斯·沃麦克、丹尼尔·鲁斯和英国学者丹尼尔·琼斯在其合著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对中国目前的汽车工业状况有所描述,他们将在中国最具卡车生产规模的长春一汽和湖北二汽实行的大量生产方式与其他上百个汽车生产厂实行的低质低效的单件生产方式的同时并存称之为“灾难性的并存”。美国率先将世界汽车工业带到规模化生产时代,为汽车这一奢侈商品在人类的普及奠定了基础,日本的汽车工业除战前有一定基础外,战后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摹仿、消化当时先进国家的汽车设计和生产技术,为日后的崛起打下根基,今天,它又将世界汽车工业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开辟了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经营的新天地。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开发能力差,产品结构不合理,规模经济效益低,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等已成为阻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桎梏。改革开放后,中国已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且,中国汽车尚有潜在的优势: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具备有一定基础、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劳动力资源丰富三大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艰难跋涉,依然是步履蹒跚。蓦然回首,慨叹不止我们与世界的差距,当今世界汽车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更让国人震颤。面对加入WTO的挑战,面对落后的中国汽车工业,我们只有两条路可走,①集中资源、放开政策,让真正有识之士参与汽车工业的生产、销售,使汽车工业市场化,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②完全放开,让先进的产品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在零起点上重新探索汽车的高起点发展。认真地从日本、韩国汽车关税保护造就了他们汽车工业的辉煌中涉取经验教训。这样,才能深刻地分析和清醒地把握中国汽车工业的现在和未来。

2016-2025年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016-2025年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在未来10年中,汽车行业将经历深刻的变革,汽车制造、汽车公司以及消费者看起来都将完全不同。 技术将引领汽车行业的变化,而技术又将受到四大关键因素影响。 1、环保:消费者和监管机构都担心气候变化将对汽车制造商产生巨大压力,迫使其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交通行业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为22%。从1999年到2035年,二氧化碳排量将增长1.75倍。 2、便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环境越来越差。汽车保有成本在持续上升,而汽车95%时间处于空闲状态。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更高效地将汽车与需要它们的人匹配起来将创造出巨大商机。从2010年到2025年,全球城市人口将增长50%。日本民众每年因交通堵塞浪费的平均时间多达30小时。 3、安全:长期以来,减少交通事故始终是汽车行业的优先议程,但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对安全交通的需求正日益增加。到2025年,全球10%人口将是65岁以上老年人。交通意外造成全球每年50万人死亡,700万人受伤。 4、廉价:随着全球人均收入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保有率也将随之上升。这些新的汽车消费者更喜欢购买小而便宜的汽车。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3500万辆,印度为740万辆,全球超过1.2亿辆。 2025年的汽车将与今天的看起来完全不同,交通领域即将迎来的变革将驱动七大关键趋势发展,它们将在未来10年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 趋势一:汽车引擎效率更高对温室气体和污染的担忧正推动整个汽车行业改变汽车驱动方式,对燃料燃烧效率和二氧化碳排量的监管正迫使汽车制造商研发效率更高的汽车发动机。到2025年,售出的汽车中,25%将配置电动马达,而今天这个比例仅为5%。这意味着,汽车制造商需要研发效率更高的内燃机,以便满足新的标准。开发替代汽车动力源(比如燃料电池)也将提高整体效率,但那只有当人们买得起的时候才会实现。日本政府已经为燃料电池汽车设定目标价格,2025年这种汽车售价为1.8万美元。尽管从全球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汽车依然属于小众商品,但较低的目标价格将促使它们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强劲对手。电源系统对比: 1、内燃机:动力传动系统技术的整合将增加使用内燃机的汽车的燃料燃烧效率,这些技术包括汽油直喷、涡轮增压以及高速自动变速器等。 2、动力混合:动力混合汽车依赖汽油或柴油发动机与电力组合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它们利用再生制动和汽车发动机为汽车电池充电。 3、插电式混合动力:与传统混合动力汽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电动续航里

汽车发展史论文

汽车发展史论文

————————————————————————————————作者:————————————————————————————————日期:

汽车发展史论文 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年级 2014级 学号 20145044036 姓名王慧 论文题目汽车发展史论文

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驶过了100多年风雨路程。从卡尔·本茨造出第一辆三轮汽车到现在的100多年间,汽车发展速度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让我们一起来回望这段历史,品味其中的辛酸与喜悦,体会汽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 汽车发展史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总的说来,可分为蒸汽机发明前、蒸汽汽车问世、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三个阶段。 蒸汽机发明前人类最初的劳动完全由人本身来完成,根本没有什么汽车和发动机,如果说有的话,在未使用牛和马之前,使用的也是“人体”这台发动机。奴隶就是一种“生物发动机”。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人们不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风力。 蒸汽汽车问世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便车海钮互)眸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1769年,法国人N.J.古诺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到了1804年,托威迪克设计并制造出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10吨重的货物行驶了15.7公里。1831年,美国的哥德史沃奇·勒将一辆蒸汽汽车投人运营,相距巧公里的格斯特夏和切罗腾哈姆之间便出现了有规律的运输服务,这辆运输车走完全程约需45分钟。此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分析(doc 5页)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分析(doc 5页)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 北美以美国为代表;南美以巴西为代表;欧洲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亚洲以韩国为代表;日本单独分析。 一、日本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汽车工业是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10%,占整个制造业从业人员的7.1%,汽车及与之相关部门从业人员总数约655万人,约占日本从业人员总数的11%。 日本汽车工业从确立到居世界首位大体经历了30年时间,即从50年代通过政府保护和扶持及企业界大量投资引进技术、改造设备和扩大生产能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到六七十年代日本汽车工业的腾飞。 1980年,首次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1980年汽车产量比1970年增长1倍以上,为1104万辆)。80年代以后,日本汽车产量一直约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1 / 4以上,出口汽车每年都在600万辆左右,汽车出口额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0%左右。

二、日本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 在日本汽车工业生产体系初步形成以后,为了提高汽车工业的集中度,日本政府于1961年5月提出了“少数企业、少数车种和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工业集团化设想”。按照这一设想,日本汽车工业希望改组为大批量生产集团、高级特殊车生产集团和微型车生产集团等三大集团,每个集团下属2-3家公司。这一设想强烈地反映出日本政府希望汽车工业迅速建立起经济规模生产体制和成长为出口产业的政策目标。虽然这一设想由于各企业的抵制和当时在保护政策下汽车工业存在的超额利润而未能实现,但却能根据国情,通过扩大投资,以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系列化,最终解决了经济规模和批量生产体制的问题。其主要特点是零部件企业可以从整车企业得到稳定的订货,得到技术、资金、人才和信息方面的帮助,并事先了解整车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方向和向外订货的方针,从而放心地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形成大批量的专业化生产,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而整车企业通过与零部件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节约了投资,分散

世界汽车发展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持续增长。进入21世纪后,全球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趋缓。由于亚洲汽车市场的全面扩容,加上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兴起,亚洲正在形成与北美、欧洲鼎足而立的汽车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当前世界汽车产业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特点。汽车产业仍有发展空间,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格局2006年全球约生产6582万辆汽车,主要是集中在西欧、北美以及日本,三者累计所占比重已达50%,但是重要地位正逐渐下降。而中国正处在迅速崛起中,中国汽车产量2006年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9%,到2013年将占15%,世界未来汽车生产的重心将逐渐移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 汽车产业链日益全球性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也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阅读会员限时特惠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 2. 产业链中低端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聚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总体上形成两大特征:一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汽车生产和消费量均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他们现在与今后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如何来提高性能,包括汽车的整体性能,如轻量化、节能、安全舒适和多功能,以及从低污染到无污染的环保质量这两方面。因此,发达国家的汽车已进入了一个品质换代升级的新时代。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这两大特征表明了全球汽车生产和开发的两个不同层次,发达国家对国内汽车开发生产进行结构调整,压缩一般汽车的产量,研发生产新一代汽车产品,向高档次汽车发展。他们将一般汽车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并不断扩大产量,以适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中低档汽车的层次。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疑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二、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特征分析随着调整步伐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结构呈现出了新的特征:1.全球范围内汽车集团兼并与重组趋势加剧1964年,全世界独立的较大规模的汽车公司有52家,到1980年减少为30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年过剩约1000万辆),加之各国对安全、排放、节能法规日趋严格,促使汽车产业全球性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通过扩张、合并、兼并等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产业链的全球化和大规模的跨国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企业的组织结构。汽车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和参股等联合和重组等手段,已形成10大汽车集团,其产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80%以上。2.零部件制造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加强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改革供应体制,实行全球生产、全球采购策略。整车企业改变了只局限于采用本集团公司零部件产品的做法,由向多个汽车零部件厂商采购转变为向少数系统供应商采购;由单个汽车零件采购转变为模块采购;由实行国内采购转变为全球采购;而零部件企业也将其产品面向全球销售,不再局限于仅仅供给

法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法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中广网 2005-12-05 在汽车发展史上,法国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早在1769年,法国陆军技术军官居尼奥就在政府的支持下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汽车,从而引发了世界性的研究和制造汽车的热潮。但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却让法国的汽车研究中断了几十年,直到1828年,巴黎技工学校校长配夸尔制造了一辆蒸汽牵引汽车,其独创的差速器及独立悬挂技术至今仍在汽车上广泛应用着。 法国出现第一辆汽油汽车是在1890年,由阿尔芒·标致创立的标致公司生产,一战前,标致的年产量达到1.2万辆,到1939年时年产量达4.8万辆.而1915年创办的雪铁龙汽车公司发展更快,在二十年代初年产量就突破10万辆,1928年日产达汽车400辆,占全法汽车产量三分之一。另一创办于1898年的大型汽车厂雷诺汽车公司发展也很快,1914年便形成了大规模生产,一战期间更是因军火生产而筹集了大量资金用于汽车生产。 二战期间,雷诺公司为德国法西斯效劳,为德国军队提供大量坦克、飞机发动机和其他武器,因而战争结束后,雷诺公司被法国政府接管,路易·雷诺也被逮捕。在政府支持下,雷诺兼并了许多小汽车公司,1975年汽车年产量超过了150万辆,成为法国第一大汽车厂商,而标致汽车公司的产量也在战后20年内猛增十几倍,一跃成为法国第二大汽车公司,80年代更是超过雷诺而登上榜首。雪铁龙汽车公司则因经营不善而被标致汽车公司于1976年收购。 进入8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法国汽车工业受到了一定的挫折,雷诺公司更是连年亏损,1984年产量急剧下降到30万辆,但几年后雷诺公司便恢复了元气,1999年3月还收购了日产汽车公司36.8%的股份,去年的产量达229万辆。 法国汽车的总体特点就是车体较小而设计新颖,符合大众化的方向,因此在西欧成为家庭轿车的热门,雷诺的“丽人行”微型车在欧洲曾多次获销量第一。但是在豪华车、跑车领域,法国汽车公司就不如美、德、日等国汽车公司出色,这成为法国汽车业的遗憾。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 趋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汽车是最重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也是数量最多、最普及、活动范围最广泛、运输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哪种交通工具可与汽车的作用相媲美,因为汽车是在“面”上发挥作用,并且可以实现“门对门”的便利。正因为如此,汽车在过去数十年中已迅速发展成为最主要、最受青睐的交通工具。本文旨在通过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得出其发展趋势,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世界以及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从19世纪末卡尔·奔驰发明汽车至今,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按生产方式可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1、手工生产方式。19世纪末,法国巴黎P&L机床公司开始制造汽车,当时是实行手工单件生产。其生产效率极低,制作成本高,质量保证全凭技术工人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2、大批量生产方式。它是由美国企业,主要是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所创造的一种生产方式,它为世界汽车,不仅仅是汽车业,而且是为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十分深刻和深远。到20世纪后半期这一生产组织方式的缺点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来自于市场的变化。20世纪后半期时不仅在美国,不只在整个汽车市场,顾客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状况给制造业提出的新课题是,一方面必须找出办法来使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显着缩短,另一方面还必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这两方面的课题促使汽车制造企业改变原有的大规模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探索新的模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比较早地进行了探索和转变。

世界汽车工业百年发展史启示录

世界汽车工业百年发展史启示录 2004-4-1 10:50:00 来源:责编:车天下 1886年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德国人卡尔·奔驰研制的0.9马力的三轮汽车取得了帝国专利证书,同年,另一名德国人戴姆勒也试驾了他发明的四轮汽油汽车,从此,汽车开始改变这个世界。从卡尔·奔驰制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到现在加速到时速100公里只需要三秒钟的超级跑车,一百年来,汽车业经历了三次变革: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安装汽车装配流水线,带来了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次变革;50年代战后的经济繁荣使汽车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给汽车带来了第二次变革;到60年代末,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物美价廉的汽车使汽车工业发生了第三次变革。那么值此中国汽车工业50周年之际,中国汽车是否能从百年汽车的三次变革寻找到一些值借鉴的“法宝”呢? [B]大众化之路[/B] 1908年,亨利·福特开始出售著名的“T”型车,这种车产量增长惊人,最重要的是,这种车简单实用,材料出众,用钒合金钢制造,轻巧结实,脚踏变速器操作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汽车驾驶者的舒适度。与汽车本身同样不同凡响的是它的生产方式。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首次推出了流水装配线的大量作业方式,使汽车成本大跌,汽车价格比当时欧洲所产的汽车便宜了1/2到1/3,不再仅仅是贵族和有钱人的豪华奢侈品了,它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当时,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V-8型汽车每辆售价仅为465美元,而一名教师的年薪是800美元以上。亨利·福特的宗旨是:“薄利多销总会比少买多赚好得多,这能够使更多的人找到工作。”他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都能拥有汽车。 [B]设计推陈出新[/B]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欧美各国的民用汽车业几乎完全停顿下来。直到50年代,汽车业才终于又活跃起来了。最早的变化出现在汽车外形设计上,50年代的汽车变矮了、变宽了,似乎是紧紧地趴在了地面上。给后人印象更为深刻甚至引为笑谈的还有那种50年代特有的尾翼。尽管只是微微地隆起,并不十分引入注目,但在用户或设计师的眼里,它似乎给人以高速的感觉,爱赶时髦的克菜斯勒还对此大力发挥,竟把喷气战斗机的三角形垂直尾翼移植到车尾。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加入这场尾巴之战,比赛谁的尾巴翘得更高,结果弄得后翼几乎延伸到车顶之上。这些夸张的车体设计尽管在技术上毫无意义,但却性格鲜明,成为50年代的经典之作。比外形变化更深刻的是体制的变化。1945年9月21日,亨利·福特二世正式接替祖父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的董事长,随即便对旧体制进行大清洗,有千余人被辞退。面对每月1000万美元的巨额亏损,亨利·福特二世大胆地引进了以查尔斯·桑顿为首的10位青年军官。这批不懂汽车的高级职员整天在公司各部门东游西荡地到处发问颇有点令人讨厌,然而正是这些人给公司带来了成本核算、市场统计以及计划编制等一系列财务制度。此外,他又从通用挖来了欧内斯特·布里奇等“血管里流着汽油”的老手,直接取竞争对手所长。[B]丰田汽车模式[/B] 1933年,丰田纺织厂设立汽车分部,并决定在三年后开始制造汽车。在汽车制造方面,丰田实在没有多少经验。但聪明的丰田坚守一个信条:模仿比创造更简单。如果能在模仿的同时给予改进,那就更好。丰田认为,首先必须生产安全、牢固、经济、传统的汽车,而不是创新性的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有的丰田车都具有这样的特点。1955年,丰田推出一款设计精巧、排量1.5升的小轿车。命名为皇冠(报价参数图片论坛)RS,两年后又以Toyopet的名称将其出口到美国。其实该车极为传统,没有使用任何现代技术,但是做得十分精巧而已,价格也不贵。价廉物美的丰田车就此风行(报价参数图片论坛)全球市场,1961年,丰田的汽车产量还只有20万辆,10年后便猛增至200万辆,翻了10倍。 "丰田"成长的故事 2004-4-1 10:50:00 来源:责编:车天下 丰田佐吉可以说是丰田汽车的开山鼻祖,1876年出生于远江国敷知郡山口村(现静岗县湖西市)的一个木匠之家。他年轻时代就酷爱发明创造,1896年发明了日本国内第一台动力织机。1910年5月,佐吉对欧美进行了考察。回国后,佐吉开始了对自动织机更高水准的工作。通过此次的旅行,欧美各国日益普及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分析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 北美以美国为代表;南美以巴西为代表;欧洲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亚洲以韩国为代表;日本单独分析。 一、日本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汽车工业是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10%,占整个制造业从业人员的7.1%,汽车及与之相关部门从业人员总数约655万人,约占日本从业人员总数的11%。 日本汽车工业从确立到居世界首位大体经历了30年时间,即从50年代通过政府保护和扶持及企业界大量投资引进技术、改造设备和扩大生产能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到六七十年代日本汽车工业的腾飞。 1980年,首次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1980年汽车产量比1970年增长1倍以上,为1104万辆)。80年代以后,日本汽车产量一直约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1 / 4以上,出口汽车每年都在600万辆左右,汽车出口额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0%左右。 二、日本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 在日本汽车工业生产体系初步形成以后,为了提高汽车工业的集中度,日本政府于1961年5月提出了“少数企业、少数车种和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工业集团化设想”。按照这一设想,日本汽车工业希望改组为大批量生产集团、高级特殊车生产集团和微型车生产集团等三大集团,每个集团下属2-3家公司。这一设想强烈地反映出日本政府希望汽车工业迅速建立起经济规模生产体制和成长为出口产业的政策目标。虽然这一设想由于各企业的抵制和当时在保护政策下汽车工业存在的超额利润而未能实现,但却能根据国情,通过扩大投资,以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系列化,最终解决了经济规模和批量生产体制的问题。其主要特点是零部件企业可以从整车企业得到稳定的订货,得到技术、资金、人才和信息方面的帮助,并事先了解整车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方向和向外订货的方针,从而放心地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形成大批量的专业化生产,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而整车企业通过与零部件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节约了投资,分散了风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独特的产业组织结构,使汽车整车企业的自制率低于30%,外协率超过70%,其相对稳定的集团内交易部分地取代了市场调节,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市场的不稳定因素,避免了大企业同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形成了一种大企业之间激烈竞争、中小企业则以参加大企业组织的系列集团展开间接竞争的分层次竞争体制。在政府政策的保护和汽车企业的培养扶植下,通过技术引进、自行开发、合资经营和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经过30年的努力,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在轿车、轻型车用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及产品技术的应用上已经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由此也确立了日本在产业竞争方面的优势地位。 如日元升值期间,受汇率变动影响,韩国的汽车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韩国汽车零部件需大量从日本进口)。 最后,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开发体制和生产体制也是日本汽车工业保持长久旺盛的重要因素。 三、日本发展汽车工业的道路 1、日本汽车普及化历史轨迹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先后成立,推进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二战前,日产汽车产量达5万辆。二战期间,日本汽车工业服务于战时体制,汽车年产量下降到几千辆。二战后,日本经济呈现混乱状态,粮食严重不足,国民生活十分困难,到处是一片饥饿的凄凉景象。

世界汽车发展史

世界汽车发展史 ●从轮到车——人类交通的第一次革命 ●自走车辆的探索——人类奔驰的梦想与追求 ●现代汽车的形成与发展——汽车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融合推动了汽车工业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现代汽车的发展——和谐、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主体 马车时代 自从人类发明了车轮并制造出车后,就用驯化了的马、牛拉车。马车是运输、代步和打仗最主要的工具。 由于没有其他合适的动力取代马,马车时代一直延续了约3000~4000年。 第一台实用蒸汽机 1757年,木匠出身的技工詹姆斯·瓦特被英国格拉斯戈大学聘为实验技师,有机会接触纽科门蒸汽机,并对纽科门蒸汽机产生了兴趣。 1769年,瓦特与博尔顿合作,发明了装有冷凝器的蒸汽机。 1774年11月,他俩又合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发明的高效率蒸汽机一出现立即用到采矿、纺织、冶金、机械加工、运输业,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掀起了18世纪轰轰烈烈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诞生,无疑是人类利用动力机械的一大突破。从此,人们靠燃料的燃烧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 蒸汽汽车的盛衰内燃机的诞生 古诺的尝试给后来者以极大的启发和激励,在欧洲各国和美国出现了研究和制造蒸汽汽车的热潮。各种用途的蒸汽汽车相继问世,到了19世纪中叶,出现了一个蒸汽汽车的全盛时期。

内燃机的先驱 蒸汽机的燃料在锅炉中燃烧把水烧开,将蒸汽送进气缸,推动活塞和曲柄连杆机构工作,所以蒸汽机也称为外燃机。它的热量损失大,热效率低,仅10%左右,能源浪费严重。 如果让燃料在气缸里直接燃烧产生的气体膨胀力推动活塞作功,就可大大提高气缸压力和热效率,这就是所谓的内燃机。1862年,法国铁路工程师罗彻斯,发表了等容燃烧的四冲程发动机理论,即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并指出压缩混合气是提高热效率的重要措施。1862年1月16日他的发明获得法国专利,他并没有造出实物来说明他的理论。 内燃机的诞生 奥托内燃机 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22岁时弃商,开始从事煤气发动机的试验工作。 1866年,奥托研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立式活塞式四冲程奥托内燃机。翌年,此物荣获巴黎博览会金质奖章。 1876年,奥托对四冲程内燃机又作了改进,试制出第一台实用活塞式四冲程内燃机。 1877年8月4日取得专利,并成批投入生产。 戴姆勒的小型内燃机 1881年,戴姆勒辞去道依茨公司的一切职务,同他的同事威廉·迈巴赫合作开办了当时第一家汽车工厂,开始研究一种“轻便快速”发动机的设计方案。 1883年8月15日,戴姆勒和迈巴赫在奥托四冲程发动机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开发出了第一台卧式汽油机。 内燃机的诞生 戴姆勒的小型内燃机 他们再接再厉,把发动机的体积尽可能缩小,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轻便小巧的化油器式、电点火的小型汽油机,转速达到了当时创记录的750r/min。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立式发动机,取名为“立钟”。他们在1885年4月3日取得德国专利。

(完整版)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8-04-05 ?浏览: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持续增长。进入21世纪后,全球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趋缓。由于亚洲汽车市场的全面扩容,加上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兴起,亚洲正在形成与北美、欧洲鼎足而立的汽车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当前世界汽车产业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特点。汽车产业仍有发展空间,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格局 2006年全球约生产6582万辆汽车,主要是集中在西欧、北美以及日本,三者累计所占比重已达50%,但是重要地位正逐渐下降。而中国正处在迅速崛起中,中国汽车产量2006年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9%,到2013年将占15%,世界未来汽车生产的重心将逐渐移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 汽车产业链日益全球性配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也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

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 2. 产业链中低端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聚 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总体上形成两大特征:一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汽车生产和消费量均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他们现在与今后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如何来提高性能,包括汽车的整体性能,如轻量化、节能、安全舒适和多功能,以及从低污染到无污染的环保质量这两方面。因此,发达国家的汽车已进入了一个品质换代升级的新时代。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这两大特征表明了全球汽车生产和开发的两个不同层次,发达国家对国内汽车开发生产进行结构调整,压缩一般汽车的产量,研发生产新一代汽车产品,向高档次汽车发展。他们将一般汽车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并不断扩大产量,以适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中低档汽车的层次。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疑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 二、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特征分析 随着调整步伐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结构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1.全球范围内汽车集团兼并与重组趋势加剧 1964年,全世界独立的较大规模的汽车公司有52家,到1980年减少为30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年过剩约1000万辆),加之各国对安全、排放、节能法规日趋严格,促使汽车产业全球性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通过扩张、合并、兼并等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产业链的全球化和大规模的跨国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企业的组织结构。

汽车发展历史

汽车发展史 汽车历史 1.汽车的远祖 2.汽车发明家时代 3.汽车发展史——未来汽车4.法国汽车发展史 5.德国汽车发展史 6.美国汽车工业史 7.韩国汽车发展史 8.日本汽车发展史 汽车企业的辉煌 1.昨日奔驰 2.今日奔驰 3.奔驰“星光”灿烂 4.菲亚特百年史 5.丰田的发展史 6.雪铁龙自传 7.雷诺的发展历程 8.大众汽车发展史 9.奥迪的曲折发展史

10.福特汽车发展史 11.绅宝汽车之世纪梦回 12.宝马历史 13.劳斯莱斯天使的传奇 14.通用--庞蒂亚克发展史 15.捷豹传奇 16.越小越精神——“mini”的迷人故事 17.狂野不羁林宝坚尼 18.克莱斯勒家族史 19.法拉利之历史 20.甲壳虫的传奇神话 21.通用--奥兹莫比尔的历史 22.通用--卡迪拉克的百年传奇 23.保时捷的发展历史 24.开启“车器”时代的日产 25.东方车坛的菱钻―三菱汽车 26.朝鲜半岛的黑马―现代汽车 汽车发展历程拾零 1.汽车:对20世纪人类影响最大的产业2.越野车的历史 3.吉普车的诞生 4.消防汽车的发展史 5.楔形汽车

6.船型汽车 7.鱼型汽车 8.箱型汽车 9.子弹头型汽车 10.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11.汽车灯的发展史12.汽车轮胎发展史13.汽车牌照趣史 汽车百年历程 历程回顾1886——1896 1897——1907 1908——1918 1919——1929 1930——1940 1941——1951 1952——1962 1963——1973 1974——1984 1985——1990 汽车行业精英轶事 1.卡尔·本茨

(汽车行业)中外汽车发展简史

(汽车行业)中外汽车发展 简史

中外汽车发展简史 1.国外汽车发展简史 1886年,果特利布·戴姆勒和卡尔·奔驰发明的世界第壹辆车,揭开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序幕;从此汽车开始正式进入人们的生活。1908年,亨利·福特开创大量生产方式制造T型汽车,使汽车这壹产品得以在社会上大量普及;上世纪60年代,以丰田英二为代表的日本人,依靠东方人特有的勤奋和智慧创造了精益生产方式,使日本汽车工业后来居上,对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入90年代,受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影响,世界汽车工业在产业结构上加快国际化进程,在技术上大量运用电子技术,使汽车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短短100多年的历史,汽车工业以使人类社会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史上不可缺少的灿烂篇章。 纵观世界汽车百年历史,不难见出,汽车工业作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但从另壹个角度去见汽车的百年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成功汽车企业都有着壹个共同的特点:生产的汽车都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国情,都是生产的针对于当时广大民众和老百姓的汽车。 1.1.1“医生的车”—欧宝“4/8hp”型汽车 1909年,欧宝X公司在原有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他们生产的“4/8hp”型汽车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不过这些人却都是医生。当他们接到出诊的通知,需要赶往乡间的别墅时,欧宝的这辆性能可靠的车能克服土路上的坑坑洼洼。为他们提供壹个稳定而快捷的行程。当病人的家属出门迎接的时候见到医生驾驶的是壹辆车身雪白造型娇小的车,壹定倍感安全,被叫做“Doctor′scar”—“医生的车”。 这个情况连欧宝兄弟也没有想到,不过它却提供了壹条重要的信息,汽车且不壹定要是贵族的奢侈品,它壹定会的到大众的喜欢。于是欧宝坚定了建厂初期就提出的“动力大众化”(motorizationofthepeople)的方针,决定开始批量生产。 1924年,欧宝投资100万马克引进了5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在随后的六年中,由于流水线的功劳。它的价格从4500马克讲到了1990马克。汽车年产量也大幅增加。 1928年,欧宝X公司市场占有率为37.5%,总产量42000辆成为德国规模最大的汽车生产商。 1.1.2T型车的传奇 1908年,福特X公司研发T型车,别决定开始投入生产。 1910年,T型车产量是22727辆,售价为780美元。 1911年,价格降为690美元,次年降至600美元。 1916年,降到360美元,年产量585388辆,超过了当时任何壹家汽车X公司。 1920年2月7日,亨利·福特成功实现每分钟生产出壹辆汽车的目标。 1925年10月30日,福特X公司的工厂每十秒生产壹辆T型车,车价也降到300美元。20世纪20年代,全世界壹半之上的汽车都是福特牌,所以使“福特”成了当时汽车的代名词。从1908年至1927年,福特X公司生产了1500万辆T型车,这款令全世界人都着迷的车已不仅是壹部车,更是壹种召唤,它把汽车工业带入有希望、有前途、有效率、有使用价值的领域。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T型车被人们称之为“运载整个世界的工具”被评为“世纪之车”福特本人也获得了“汽车大王”的称号。 1.1.3“甲壳虫的”的“世界” 1937年2月,保时捷和维林组建了“德国国民轿车促销X公司”具体着手国民轿车的生产、销售的准备工作。从此接下来的20年却成了“甲壳虫”独领风骚的20年。 1962年“甲壳虫”的产量是500万,1967年是1000万,1972年2月17日,“甲壳虫”以15007034的总产量打破了福特T型车的产生记录,1981年达到2000万,2003年7月30最后壹辆“甲壳虫”驶出生产线“甲壳虫”的的总产量达到了惊人的21529464辆。也成为了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 摘要:汽车自1886年诞生以来,经历115年进入21世纪。汽车的不断改进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汽车工业和汽车技术得以发展。从一个简单的小部件到单件小批生产再到大批量生产再到现代化汽车,一部汽车发展史可用115年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来表达。而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然而中国汽车工业与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一样,在过去的110年里也同样历经了几番起伏。 关键词:诞生改进发展现代化中国汽车史 德国人发明内燃机和汽车 19世纪末,自行车工业和马车工业已很发达了,它们为汽车的发明做好了前期准备。自行车所用的钢管构架、滚珠轴承、链条传动、变速齿轮、充气轮胎、专用机床等等都可用于汽车,马车的车身技术和车身造型也可用于汽车。1886,一位叫奔驰的德国人用他研制的内燃机在曼德镇造出第一辆三轮汽车。同年,另一位叫戴姆勒的德国人用他研制的内燃机在斯图加特装出世界第一辆四轮车。奔驰公司和戴姆勒公司在1926年合并起来,组成后来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又于1998年组成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 法国的单件小批生产

1886年的德国技术发展很快, 但德国那时刚成为独立、统一的 国家不久,经济实力不如法国。 法国政府为了军事需要修建了公 路网,为汽车工业创造了良好的 发展条件。戴姆勒发明汽车的第 二年,法国P&L公司就买下了他 的许可证,1887年就组织生产,在19世纪90年代里,P&L就生产几万辆汽车。到1904年,法国有汽车厂350这有,年产量达17000辆。英国的阿斯顿·马丁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在该公司的车身车间里,仍然是技术高超的钣金工用木槌敲打铝板的方式来制造铝质车身钣金件。到了20世纪80年代,汽车工业进步的步伐加快了。 福特公司的大批量生产 美国第一辆汽车比欧洲的第一 辆汽车晚了7年。但和法国、德国相 比,美国是个人口众多、土地辽阔、 物产丰富的大国。汽车一出现,6年 内美国有300家公司和个人在试验性 地生产汽车,没有银行投资,他们在 技术上和组织上都存在大量问题。福特先从军工系统引进零件通用制,用专用机床加工出标准化的零件;继而将屠宰场中的牛羊肉分块肢解的流水线反其道而行之,成为流水装配线。大量生产方式提高了汽车质量,降低了成本,使汽车流入寻常百姓家。 通用汽车公司建成现代化公司

世界汽车业发展历程

一.世界汽车业发展历程 世界汽车业起步于19世纪末期的德国。20世纪初(1913年)在美国由福特公司实现现代化批量生产,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行业。 世界汽车行业自兴起后,发展一直较为迅速。到20世纪初达200万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640万辆(1937年)。战后进入迅猛发展时期,1950年达1000万辆,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更快,1977年超过4000万辆,20年间产量翻了两番。进入20世纪80年代,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汽车业产量一度有所减少,但从1983年开始回升,1985年达4515万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近15年间。全球汽车整车总产量上升了近40%,从2005—2014年,总产量上升了约28%(见表1-1)。

表1-1 2005~2014年全球汽车产量 二.汽车业100强上榜企业分析 (一)2005-2014年世界100强中汽车业的规模 进入21世纪,世界100强中汽车企业销售收入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从100强中汽车企业收入总和看(见图6-1),除开2009年和2010年收入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Array都呈稳 定增 长。从 100强 中汽车 企业收 入占 100强 所有企 业收入 之和的 比例来 看,呈 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

国家年份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美国5424.37 5559.20 5576.66 日本3329.02 3565.89 3890.39 德国2155.50 2285.57 1937.99 意大利588.72 578.33 650.31 法国506.39 513.65 710.05 韩国563.58 574,34 666.66 (三)2005-2014年汽车企业在100强的企业中排名情况分析 由表6-3可以看出,进入世界100强的汽车企业名次在5到10之间,2007年通用汽车 公司在100强汽车企业排名中第一位,但在2007年后位次虽然不大,但每年与100强 首位企业营业收入的差额却不断扩大。反映出汽车业对全球经济发展作用正逐步降低。2005-2014年,汽车企业在100强排序位次的中位数总体上是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0 (四)2014年世界100强中汽车企业分析 1.规模分析 由表6-4和图6-3可以看出,汽车企业收入规模几乎都在不断增加,上升最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一、旧中国的汽车 1901年,一个叫李恩思的匈牙利人将两辆美国生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从香港运到上海从此中国开始出现汽车。 我国现在保存最早的汽车——存放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的座驾(图1),被人冠以“中国第一车”的美名。这是袁世凯1902年从香港购买赠给慈禧的厚礼。 图1 袁世凯送给慈禧的奔驰第二代汽车 其时,慈禧经历了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之乱,偕同光绪皇帝微服逃窜至西安避乱,直至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才回到北京。此次,慈禧对袁世凯护驾有功甚为欣赏,晋升他为直吏总督。袁世凯更是感恩戴德,为取悦慈禧,就进贡了这辆时髦的名牌洋车。 该车是德国本茨公司1898年的产品,设有4个座位,发动机在前排底座下方,通过链条驱动后轮。汽车的造型还算气派,但谈不上豪华,采用开式车身,6根垂直的杆子支起一个精美的顶棚,车头还挂着两盏精美的黄铜煤油灯,更为出色的是钢板弹簧悬架和4只充满气体的轮胎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 尽管袁世凯为这件供品费尽心思,但慈禧并不喜欢这件供品,黑色的车身在西方人眼里威严庄重,但比不上她心目中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金黄色,汽车座位的式样和侧面的线条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当时在中国已逐渐盛行的黄包车,汽车后面的座位较高。慈禧穿着3寸高底的旗鞋实在无法爬上去,侍从好不容易才把他抬上去,在宫廷内到处是高大的门槛使汽车无法行驶,而在宫廷外这辆车也远不如前呼后拥的十六抬大轿显得威风凛凛。更令“老佛爷”不能容忍的是驾驶员竟然大模大样的坐在她前面,感到有失体面,于是她下令驾驶员孙长富跪着给她开车……这辆车虽然是文物,但也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一面镜子。 1903年以后,上海已陆续出现了从事汽车或零部件销售、汽车出租的洋行。1929年汽车进口量已达8781辆,世界各国汽车蜂拥而入,19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38484辆,却没有一辆国产汽车,不少有知之士都想制造中国的汽车,可是限于当时的情况,都没能实现。 孙中山先生1912年在江阴视察江防工作时,曾作了“关于道路与自动车建设”的专题报告,阐明了修筑公路、开办长途客货汽车运输对货物流畅、便利交通、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 在孙中山先生1920年发表的《建国方略》一书中讲到:“……最初用小规模,而后用大规模,以供四万万人需要。所造之车当用于各种用途,为农用车、商用车、旅行用车、运输用车等。一切车以大规模制造,实可较今更廉,欲用者皆可得之。” 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要化兵为工,在辽宁迫击炮厂成立了民用工业制造处,后改称为辽宁民生工厂,试制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格局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格局及中国汽车工业 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人卡尔·奔驰研制的四轮汽油汽车试驾成功,从此,汽车开始改变这个世界。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当中,渐渐形成了美国、日本、欧洲三大体系左右下的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晚,发展慢,近几年来虽然在快速发展,但也仅仅在生产规模、销售规模上取得了一些进步,况且,这只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大背景下取得的结果。 但是我们要看到,随着新能源动力的发展和,汽车生产正在从传统的、成熟的汽车市场转向新兴的汽车市场。这些新兴的汽车市场不仅是汽车生产的重要基地,并且是汽车市场未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正是新兴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正重演汽车发展史 汽车工业的历史并不长,只有100多年。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是世界汽车发展历史的缩影,很有代表性,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的汽车市场很有借鉴意义。 在汽车工业的早期,即20世纪初,汽车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刚刚出现,当时的市场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汽车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人们的交通方式,立即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当时众多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有限,制约了市场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以福特为代表的新型流水线生产方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时间,从而使得汽车的生产大规模化,汽车产品开始迅速普及。当汽车技术和生产问题解决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必须有一个区域覆盖面广、产品选择范围多,并且非常有效的分销网络。在20世纪的40和50年代,通用通过并购整合建立起一个产品链较完善的庞大分销体系,也由此崛起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商。 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的竞争是集中在供方要素方面(技术、生产、分销网络)的竞争,那么20世纪下半叶的竞争则是集中在需方要素上的竞争。 毋庸置疑,便宜的价格是消费者的第一需求要素。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品牌利用价格的优势进入美国市场。然而,日本品牌在美国市场的迅速成长并壮大,依赖的不仅仅是价格优势,还有产品质量和性能的优势。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丰田和本田为代表的日本车的产品质量、可靠性在美国市场得到广泛认同,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20世纪末,当不同品牌间的质量差距在迅速缩小时,市场的竞争开始由产品满意度转向经销商的服务满意度,由产品的竞争转向服务的竞争。雷克萨斯是这种趋势的代表之一。现在品牌的竞争是

汽车发展史简介

第一章世界汽车的发展 国外的汽车引领着世界的汽车潮流,只有认识到不足才能更好地前进。本章将从汽车的诞生,汽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以及日本等亲爱车大国的发展介绍汽车工业的进程。 1.1 前汽车时代 人类使用汽车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车辆一直是由人力或畜力驱动,直至18世纪发明了动力机械后,才出现了机动车。 1765年英国的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迅速推广,揭开了工业革命的篇章。1769年法国炮兵工程师尼古拉蒂·古诺把蒸汽机装在一辆木质的三轮车上,制成了最早的机动车。这也是最早的机动交通工具,成为古代交通运输与近代交通运输的分水岭 蒸汽机是外燃机,燃料在汽缸之外燃烧,热效率很低,并且蒸汽车辆庞大笨重,操纵不灵,安全性差。1809年,法国人菲利普·勒本提出了以煤气为燃料的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原理。1860埃蒂内·列诺尔制成了煤气机并成批量生产,是内燃机商品化。 1866年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制造出往复活塞四冲程内燃机,并为现代汽车内燃机发展奠定了四冲程工作循环的理论基础。当时热效率大12%-14%,之后人们放弃了热效率只有3%左右的煤气机而使用奥托内燃机。 1.2 汽车登上历史舞台 18世纪真正的汽车诞生了。1885年卡尔·奔驰设计制造了一个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和一辆三轮汽车,并在1886年获得了专利。1886年德国工程师哥特里布·戴维斯将自制的单缸四冲程内燃机装在一辆改装的马车上,也制成了汽车。奔驰和戴维斯随后共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开始小规模的批量生产内燃机和汽车。他们二人首先把汽车与工业生产联系在一起,并把汽车推向了历史舞台,这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功绩。 从那时起,汽车迅速跃升为道路的主角,很快便淘汰了马车。 1.3 西方的汽车发展 汽油内燃机以其功率的不断升高,轻巧等优点脱颖而出,很快成为了汽车的主要动力。随后一大批汽车生产厂在欧洲崛起,标致、欧宝、雪铁龙等品牌先后涌现。汽车的春天到来了。 汽车虽然诞生在欧洲,但在美国依靠自然条件以及宽松的政策,又利用欧洲在当一次世界大战遭受破坏的时机,迅速崛起并超过了欧洲。此后数十年,美国的汽车工业一直遥遥领先,雄踞榜首。 亨利·福特于1903年创立了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福特推出了著名的T 型车,并于1913年在汽车行业率先采用流水生产线大批生产,是这种车型产量迅速上升和成本大幅下降,促使汽车这种只是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变为普及到千家万户的经济实惠的产品。20年间T型车工生产了1500万辆,具有极大地社会影响力,福特亦被称为“汽车大王”。 1908年,威廉·杜兰特以戴维·别克的公司为基础,组建了通用汽车公司,合伙人包括兰森·奥兹、亨利·雷兰德以及后来的路易斯·雪佛兰等先驱者。通用汽车公司还在1925年和1929年先后兼并了英国的沃克斯科尔汽车公司和德国的欧宝公司。1923-1956年,杰出的企业家销阿尔弗雷德·斯隆长期担任通用汽车公司的最高领导,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使该公司迅速上升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他提出了“分期付款、动态报废、年度车型更新、闭式车身”等促销措施,对美国汽车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沃尔特·克劳斯特原是通用汽车公司的高级职员,1920年接任了濒临破产的麦克斯韦尔汽车公司的领导大权,励精图治,使该公司起死回生。1925年,克劳斯勒汽车公司正式成立,合并了道奇、普利茅斯、地索多等汽车公司,发展成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 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于1937年。当时定的德国政府为了使人民都买得起轿车,下达了生产一种大众化轿车并建立工厂的指令,由费迪南德·保时捷博士主持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