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指那些地方

合集下载

中原城市群包括哪几个城市

中原城市群包括哪几个城市

中原城市群包括哪几个城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6年12月29日印发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将中原城市群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南阳、安阳、商丘、新乡、平顶山、许昌、焦作、周口、信阳、驻马店、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济源,山西省的长治、晋城、运城,河北省的邢台、邯郸,山东省的聊城、菏泽,安徽省的淮北、蚌埠、济源。

辐射五省30个地级市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而且对推动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打造中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首先,中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发挥中原地区的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从而培育和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次,有利于优化中原地区城镇布局和人口空间,保障农业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人口密集的传统农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经验;从对外发展来看,有利于提高内陆地区的开放水平,为内陆腹地提供战略支持。

在巨量算数发布的《2021美好城市指数白皮书:短视频与城市群繁荣关系》中,通过对比2020年全年抖音的线上繁荣度指数与GDP的情况,观察城市群在线上的表现是否与线下的发展阶段相符,并分析其在线上品牌传播呈现怎样的特征,尚且存在哪些短板。

数据显示:中原城市群线上繁荣度排在第7位,GDP排第10位,线上繁荣度稍高于其城市群GDP排名,线上线下整体呈现出较为协调的状态,线上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力。

而在2021年1月-2021年5月全国美好城市群排名中,中原城市群线上繁荣度达到32032,位居第二位,仅仅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在线上发展具有很高潜力。

为观察城市群内部“数字孪生”发展水平,判断各个城市的线下经济繁荣是否能够匹配线上热度,或哪些城市线下发展水平一般在线上却收获了更多的繁荣度,白皮书也对中原城市群各个城市的2020年全年的GDP排名与SIRFA线上繁荣度排名进行比较。

中国中原地区有几个省

中国中原地区有几个省

中国中原地区有几个省
中原地区包括江西省的南昌市、安徽省的合肥市、湖南省的长沙市、湖北省的武汉市、河南省的郑州市等。

1、江西省:简称赣,省会是南昌市。

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于华东地区,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

2、安徽省:简称皖,省会是合肥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3、湖南省:简称湘,省会是长沙市,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

4、湖北省: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是武汉市。

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

5、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省会是郑州市,位于中国中部,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中原中心论 名词解释

中原中心论 名词解释

中原中心论是指中原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中原,即指中国华夏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其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南、陕西、山西等省份。

中原地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国文明的核心区域。

中原中心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宗周之盛,自郑常被于中原”一句。

这句话指的是周代王朝由郑国执掌政权之后,周王室一直掌握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地位。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原中心论逐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普遍共识。

在政治方面,中原地区是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的政治中心。

自西周建立以来,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国王朝的政治中心,包括周、汉、唐、宋等朝代。

各个朝代的中央政权都以中原地区作为政治中心,其统治范围延伸至边疆地区。

经济方面,中原地区作为中国历史上农业发展最早、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一直是中国的粮仓地区。

在种植业方面,中原地区的黄河流域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商业方面,中原地区不仅具有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还是历史上重要的商业交通咽喉地带,通过黄河和运河与其他地区相连,与北方和南方的经济联系紧密。

这使得中原地区成为了中国的商业中心之一。

文化方面,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域。

在古代,中原地区形成了众多的文化中心,诸如河南的洛阳、西安的长安、山西的太原等城市。

这些地区涌现出了大量的文化名人、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

中原地区的文化影响力非常广泛,不仅辐射到各个省份,还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中原中心论是指中原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中心地位,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中原地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原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人文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地位,使得中原中心论成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章历史时期的中原地区

第十章历史时期的中原地区

第十章历史时期的中原地区古代的中原就是古籍上所记载的“中土”、“中州”,是相对边疆地区而言的。

中原这个地理概念,也有一个变化过程。

在殷商以前,中原主要指今河南的北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范围逐渐扩大,大体上包括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以及安徽、江苏的部分地区。

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原地理概念大体上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范围相近,大致北起太行山南麓,南至大别山和淮阳山地,西起崤关、函谷关,东到大海。

第一节古代中原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一、地理环境华北平原的面积大约为26.2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的三大平原之一。

这片广阔的肥田沃土,为我国古代的原始农业、牧业,提供了无比优良的场所。

因此,在这里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华夏文明。

关于华北平原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

大约距今1.3亿年以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即燕山运动。

西部的太行山、吕梁山等隆起上升,而东部的地壳陷落下降,被海水浸没。

当时海水直浸到太行山麓。

大约距今7000万年左右,地壳又发生了一次造山运动,即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

西藏自治区部的山地再度上升,东部的地壳继续下沉。

这样,山东丘陵便成为名符其实的海上孤岛。

后来,由于黄河、淮河、海河等水系带来的大量泥沙在现在华北平原一带沉积,经过几千万年的“填海造陆”,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广阔的华北平原。

在地形上,除山西高原和山东丘陵外,是一望无际的广大平原,即华北平原。

在华北平原的东部有山东丘陵,又称鲁中南山地。

我国古代的五岳之一——东岳泰山,它位于山东丘陵的西北部,主峰在泰安城北,海拔1324米,其周围的平原海拔高度多数都低于100米,其中二分之一以上不到50米。

泰山平地崛起,山峰挺拔,高出四周达1200米以上,显得格外高大雄伟。

孔子当年登泰山时就产生过慨叹: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登泰山时也曾发出慨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气候上,据考古学、古生物学和古代的典籍记载,华北平原的古代气候也比现在温暖湿润。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龙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龙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龙山文化)中原地区,泛指陕西、河南、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及安徽西北部一带,亦称黄河中游地区。

在这一地区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其年代经碳14测定一般在公元前2600-前2000年之间。

一共可以区分成几个大的部落集团。

(1)泾渭区(包括汾水下游)以潼关为中心的晋、豫、陕三省交界地区,生活着仰韶文化半坡氏族部落的后裔,经过发掘的典型遗址有陕县庙底沟、平陆盘南村、芮城西王村、华县泉护村、华阴横阵村、蓝田泄湖村、西安客省庄、武功赵家来等等。

他们的主要生产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

生产工具有了改进,磨制的石器增加了,还出现了挖土用的木耒(lěi)和收获谷物用的半月形石刀、石镰。

家畜饲养业也比仰韶文化时期发达,饲养的品种增多了,不仅有猪和狗,一些遗址还常发现牛和羊的骨头,个别遗址还发现了鸡骨。

在饲养的家畜中,以猪的饲养为最多,同时多种家畜饲养的数量也比过去明显增加。

在庙底沟遗址废弃的灰坑中,经清理的26个龙山文化时期灰坑内家畜骨骼的数量,远远超过当地仰韶文化168个灰坑中出土的家畜骨骼的数量。

家畜饲养业的发展,必须以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基础,显然,庙底沟龙山文化氏族家畜饲养业的发展是以比较发达的农业生产为前提的。

家畜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说明了农业经济已具备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条件。

潼关一带各氏族部落的生产活动中,渔猎和采集经济仍占一定的比重。

遗址中普遍发现了用石、骨和蚌壳制作的箭镞、网坠等渔猎工具,还有一些捕获的鹿、狐狸乃至老虎的骨头。

这些氏族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使用比较厚重的陶器,灰黑的筒形或鼓腹陶罐经常装饰着篮纹,并贴塑着旨在加固和起装饰作用的泥条、泥饼。

陶窑在庙底沟遗址附近发现一座,由火口、火膛、火道及窑室组成。

火口较小,火膛较深,紧靠窑室。

由火膛中分出两股火道,每股主火道再分出三股支火道。

窑室呈圆形,径约1米,底有窑箅,箅上有25个火眼与火道相通。

窑壁残高约80厘米,微向内弯。

中原地区包括哪些省

中原地区包括哪些省

中原地区包括哪些省中原地区,是指中国境内的一个地理、历史和文化地区,位于中国华夏大地的中部。

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中原地区包括了以下几个省份:1. 河南省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原地区最大的省份,位于中国大陆中部。

它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河南省是中国历史上的九个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景观,如洛阳的龙门石窟、郑州的嵩山少林寺等。

2. 湖北省湖北省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被誉为“荆楚大地”。

它是中原地区的一部分,毗邻河南省,东南临江苏省,西邻重庆市和湖南省。

湖北省是中国的军事、经济和文化重镇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武汉的东湖和黄鹤楼等。

3. 河北省河北省位于中国大陆的北部,是中原地区的一部分。

它是中国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工业基地,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河北省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北京的故宫和长城、石家庄的赵州桥等。

4. 山西省山西省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北部,是中原地区的一部分。

它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工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

山西省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而闻名,也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太原的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等。

5. 江苏省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的东部,毗邻河南省和山东省,是中原地区的一部分。

它是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之一。

江苏省拥有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南京的中山陵和苏州的拙政园等。

以上就是中原地区包括的几个省份。

每个省份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了解。

中原地区的丰富多样性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对于旅游、研究和文化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信息可能会受到地理、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使用时请以官方数据为准。

河南省被定义为中原不应该有争议啊范围多大持续多久

河南省被定义为中原不应该有争议啊范围多大持续多久

河南省被定义为中原不应该有争议啊范围多大持续多久
河南省被定义为中原,这一定义源于古代,至今仍被广泛接受。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东临洋海,西接黄河,南濒长江,北接渤海,是中国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河南省被定义为中原,其范围和持续时间都有一定的认定。

河南省的中原范围主要包括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焦作、新乡、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平顶山、信阳、济源等地,共计十六个地级市。

河南省的中原持续时间可以追溯到
公元前2100年,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河南省被定义为中原,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理位置重要,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河南省的中原地区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历史上许多伟大文化
的发祥地,如商朝、周朝、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

河南省被定义为中原,其范围和持续时间都有一定的认定,其范围主要包括洛阳、郑州、
开封、安阳、焦作、新乡、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平顶山、信阳、济源等地,持续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河南省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历史上许多伟大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狭义上的中原是哪里?

古代狭义上的中原是哪里?

古代狭义上的中原是哪里?关于“中原”词条的定义,《辞海》中的第二条解释说:地区名。

即中土、中州,以别于边疆地区而言。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

先秦时代已有雒邑(今河南洛阳市)和陶(今山东定陶)是天下之中的说法,其后华夏族活动范围扩大,古豫州仍被视为九州之中,故称此地为中原。

《明实录·永乐十四年》:“伏维北京,南俯中原。

”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宋史·李纲传》:“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

”或指整个黄河流域而言。

诸葛亮《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在南北分裂时期,常以此和江东等词相对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中原范围较大,包括了黄河中下游地区,那么就涵盖了今天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一大部分地区。

而狭义的中原则仅仅指今天的河南一带。

“中原”一词,最早是出现在《诗经》当中,比如《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郑玄笺云:「中原,原中也。

」这里的“中原”,指的是原野之中,并非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的名称。

中原作为特定的地域概念,大概是春秋战国时候出现的。

比如《左传》和《国语》中的“中原”,都已经是代表河南一带这个特定的核心区域了。

西周的核心统治区域在关中平原,虽在东都洛阳营建了洛邑,但是对于当时分内外服的统治区域划分模式来说,关中仍是周人心理上的中心地带。

西周灭亡后,平王东迁洛阳。

东周的王畿之地便以洛阳为中心。

这时候发展起来的地域概念,便以周王所在的河南洛阳一带作为天下的中心。

在这一带,有郑、陈、宋、蔡等国,西北面是晋国,西面是秦国,南面是楚国,东面则是鲁、齐等国。

这个格局的核心地区,被称为“天下之中”的中原,而稍微边远一点的,距离核心区域较远,比如楚国和秦国,就被视为边陲蛮夷了。

所以中原这个地理概念,即有地理因素在里面,同时也有文化心理的因素在里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地区指那些地方
专指河南省河南又名“中原”“中州”“中土”“华夏”“神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学界普遍
认为中原河南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起到最主要决定性作用。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

上下5000年来,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

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东周、西汉(初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

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

不过河南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和灾难最集中的一个地区,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部分的河南人为了逃避战乱而迁往异域他乡,这极大地促进了祖国很多地方的开发和中华文明的传播。

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

2.广义
黄河中下游流域以大中原河南为中心与重心向河南临近省份渗透形成的自古以来主导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域。

是当前中国“中部崛起战略”的主导地域和未来中国发展的看好地带。

目前,河南省的中原城市群以河南郑州为中心,以河南洛阳为副中心,包括开封、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巩义、新密、禹州、新郑、偃师、荥阳、登封、舞钢、汝州、辉县、卫辉、沁阳、孟州、长葛等23个河南城市,34个县城,374个建制镇。

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950万,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和总人口的35.3%和40.3%。

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81.56亿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9.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470.3元,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544.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31.19亿元。

位列中国中西部第一位。

而河南全省GDP已经占到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成为全国最发达5省之一。

其中轻工业居全国第一位,产粮占全国的1/10,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天下粮仓。

全国每10根火腿肠中,有5根出自河南,每10个速冻水饺中,有5个来自河南;每3.5袋方便面中,有1袋来自河南;每10袋味精中,有4.5袋来自河南。

中原自古重视交通和能源发展目前河南的高速通车总里程居全国第一位电力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全国仅有的同时拥有5座民用机场的省份是目前中国航空铁路以及陆路交通最重要的神经中枢,同时新近建设的南阳核电站将使河南成为全国第三个核电省份同时也是也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核电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