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的空间结构和生活方式

城市社区的空间结构和生活方式
城市社区的空间结构和生活方式

第二节、城市社区

一、城市空间结构

前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与乡村社会结构差别不大。

工业革命导致了大量农民向城市迁移,城市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城市空间结构的三种经典模型:

1、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20世纪20年代,城市社会学的著名派别——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家伯吉斯根据对芝加哥市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假设,即现代城市空间的扩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他把自己的这一发现称为“同心圆”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城市可以划分为5个环或区,每个环或着区都有某些明显的特征:(1)中心商业区。(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为零售商业、轻工制造业及商业娱乐场所集中的地区。如南京的新街口。

(2)过渡区。这是围绕在中心商业区周围的一个区域,由中心区的商业和工业的扩展而形成,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3)工人住宅区。其居民大多数为工人,集中着一些年久失修、较便宜的住宅或公寓。(4)中产阶级住宅区。居民大多数为自由职业者、小商人、经理人员等。(5)郊区。在城市外围,其居民多为中产阶级以上成员,他们白天到城市工作,晚上才回到家中休息,故该区也称为“卧城”。一般来说,居民的地位随他们离市中心的距离的增加而提高,而犯罪率从市中心向外围递减。(扩充:这和我们国家城市的情况是非常不一样的)。(图略)

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提出后,赞成者和反对者均有,也引起一些学者从事其他城市的研究,以证明、否认或者修正这一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又有两种新的空间结构模型提出,这便是“扇形”模型和“多核心”模型。

2、霍默.霍伊特的“扇形”模型。

1939年,美国学者霍伊特提出了“扇形”模型。该模型认为,人们从城市中心向外移动是沿着像切开的馅饼状的扇形而不是同心圆的方式展开的。主要的市中心被化成不同的地区,如商业区、工业区、下层阶级住宅区、中产阶级住宅区等,每个这样的区都以“V”形的扇状从市中心向外扩展,通常是沿着主要的交通线延伸。如图所示。霍伊特在旧金山、弗吉尼亚、里士满都观察到这种模型。

3、哈里斯等的“多核心”模型

1945年美国学者哈里斯和爱德华.乌尔曼提出了“多核心”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要形成许多商业、产业和住宅区的次中心,而这些次中心都可能、但也未必按照“同心圆”或者“扇形”模型提出的方式向外扩展。这个模型不承认城市的发展是从单一中心向外辐射,相反,它指出应有许多小型商业区或核心。例如,上海便是一个典型,徐家汇、南京路和淮海路等都是商业中心。(图略)

有关城市空间结构的上述三个古典模型分别是以某些美国城市为样板建立起来的,虽然一个比一个进步,但总的来说,都不具有普遍意义。实际上,任何城市的空间结构都各有特点,试图提出某种普遍适用的理想模型是难以做到的。不过也应承认,这些古典模型在分析现实的城市空间结构时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现代城市的空间结构具有这些古典模型的某些特征。

二、城市生活性质和城市生活方式

1、社会学家的有关研究

(1)滕尼斯:社区与社会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是最早主张城市生活具有自身特点和研究价值的社会学家。在1887年发表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他把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以乡村为特征的(他叫“社区”)和以城市为特征的(他叫“社会”),并从社会关系的角度作了对比分析。在他看来,农村社会具有强烈的内聚性,人们彼此关心,团结一致,亲密无间。这种关系为共同的语言和传统所维系,其基础是共同的利益、目标、价值和规范,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和朋友关系是它的基本形式。而在城市社会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和朋友关系日渐势微,人们很少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事情,个人自私自利和强烈的个人主义。

(2)、齐美尔:大城市的精神生活

在他的名著《大城市的精神生活》中,齐美尔将“大城市特性”描述为个人主义、个性、自由、理性和非情感化,并把这种独特的城市个性看成是城市居民适应和接受工业化城市新环境的结果。

他认为,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万花筒,各种刺激急剧增加。个人生存于城市中,必定要发展出应付这些刺激的能力。个人必须分别出重要与不重要的刺激,对不重要且与个人无关的刺激,不予关注,而集中精力应付那些重要及对个人利益攸关的刺激。这种分隔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其结果是使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的个人特点逐渐相异。城市居民具有复杂和老于世故的人格,工于心计,而整个城市社会也就变得较理性,重视效率。

他认为城市人为什么都很理性呢?是源于金钱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他说:“大城市始终是金钱经济的地盘。”金钱在城市生活中之所以如此重要,其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发达的劳动分工要求有普遍化的交换手段,金钱就是交换手段。

所以,城市对陌生人相当的冷淡,对整个社会的看法也相当的冷静,人与人之间也保持相当的距离,城市人多用理智而不是情感来处理日常事物。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感,经过一段时间又会变成一种对社会的疏离感,于是个人变得渺小而无关紧要,在社会中显得微不足道。为了显示个人在社会中的存在,城市人几乎都有一种从事怪异行为的冲动,喜欢标新立异,变成城市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3)沃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

“芝加哥”学派的著名学者沃思1938年发表论文《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在该文中,他认为城市具有3个典型的特征:人口多、人口密度高与人口异质性高。

这导致城市人与人之间关系不是像农村那样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是一种理性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是非常远的。

2、城市社会的特征

(1)人口集中,异质性强。例如,苏州的狮山街道,人口众多,而且异质性强。有外国友人、还有农村的农民工,还有苏州当地的居民。人口来源复杂。

俗话说“人过一百,形形色色”,异质性表现在职业、收入、教育程度、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

(2)经济和其他活动频繁。

(3)具有结构复杂的各种群体和组织。如律师协会、教师协会、医师协会等

(4)家庭的规模和职能缩小,血缘关系淡化,人际关系松散。

(5)思想、政治、文化相对发达。

(6)城市社会关系具有匿名性和非人情性。从理论上讲,城市人口多,人与人之间相识和建立联系的机会也多。而实际上,由于人民时间、精力有限,除极小的范围外,无法与更多

的人建立联系和关系。况且由于城市大,城市中的人绝大多数是陌生人,第二次相遇的机会实在很小,所以一般都采取较冷淡的态度。从农村初到城市的人往往都很难适应。

理解空间_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_方英

第37卷第2期2013年3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37No.2 Mar.,2013 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 方英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00,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理论界出现了“空间转向”,与此契合的是,文学叙事的空间维度日益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如何理解空间是开展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也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问题。理解空间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了解历史上空间意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脉络,这是理解空间的起点。第二,在“空间转向”的视阈下理解空间———空间的凸显、空间意义的多维性与复杂性、对二元对立的超越,这是理解空间的重点。第三,在文学叙事的层面把握空间的意义,这是理解空间的落脚点。文学叙事空间是由作者、读者、文本共同建构的想象性、艺术化空间,既是表达层面的空间形式,又是内容层面的具象空间。 关键词:空间;“空间转向”;文学叙事 中图分类号:I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81(2013)02-0102-04 20世纪后半期以来,由于认识到历史决定论对空间的遮蔽[1]31,西方理论界“通过对空间的强调、对时间意识的批判性反思以及对一种新的空间思维的呼唤”[2]15,出现了哲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整体性“空间转向”(spatial turn)。与此“空间热”相契合的是,文学叙事的空间维度日益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甚至某些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认为,“无视空间向度紧迫性的任何当代叙事,都是不完整的”[1]37。西方不仅出现了相关专著与论文集,而且权威的《劳特里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中也收录了与空间叙事相关的词条:叙事空间、空间表现形态、空间形式。国内的文学空间叙事研究主要兴起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并迅速升温,在理论研究与文本批评方面不断有所突破。 在空间叙事研究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其中,如何理解空间是开展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也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问题。但“作为一个概念和物理的事实,空间这一术语还没有普遍公认的唯一的定义。”[3]164空间的意义是多维的、复杂的、动态的、辩证的,我们无法对其做出本质主义的定义,只能试图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对空间的意义加以理解和把握。 一、西方历史上空间意义的基本内涵和大致发展脉络 西方历史上对空间概念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古希腊、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古希腊哲学关注的是本体论的问题,始终在存在的层面思考空间。近代哲学关注的是认识论的问题,主要将空间作为客体的认识对象。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兴起,空间成为实证性的问题。20世纪,时间与空间成为哲学、美学、政治学、物理学等学科的核心概念。20世纪上半期“多数学科聚焦于时间性范畴”,后半期“哲学社会科学则呈现出整体性的‘空间转向’”。[4]导言1空间成为理论界的核心概念,空间的意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古希腊时期主要探究了“虚空”和“处所”这两个空间概念,并已触及近代笛卡尔提出的“广延”概念。当然,作为经验的虚空、处所和广延,古希腊人已经具有,只不过这三种经验未能综合成一个统一的空间概念,这种统一是近代的事情。[5]57-61虚空、处所、广延这三个概念涵盖了空间的基本内涵:容纳性、范围性、方位性、参照性、秩序、层级、关系、三维等。这是我们把握空间的起点,也是理解文学空间的基础。 以笛卡尔、牛顿、康德为代表的近代空间观开始将空间背景化和几何化,视空间为静态永恒的背景、框架和容器[5]3-4。近代空间观要么是理智主义的,要么是经验主义的,却都受到形而上学的束缚,对于空间的理解也始终限于实在与属性、实体与虚空、精神与物质、绝对与相对、主体与客体、超验与经验等问题的二元分裂。[6]76-77黑格尔之后的哲学研究开始转向身体,并对形而上学展开清算。但20世纪前半期主要重视时间概念,空间曾一度淡出哲学的视野。即使是柏格森关于空间的心理学观照也未能脱离二元对立的割裂,更因其对时间的偏好而贬低空间,令空间的意义遭 201*收稿日期:2012-09-10 作者简介:方英(1977-),女,江西乐平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英美文 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宁波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G12—ZX21)的最终成果。

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

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视觉传达设计(Visucl Communication Design)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术语流行于196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其内容包括:报刊杂志、招贴海报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的设计,还有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它们把有关内容传达给眼睛从而进行造型的表现性设计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电影海报,简而言之,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日本《ザィン辞典》)。 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进程来看,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兴起于19世纪中叶欧美的印刷美术设计(Graphic Design,又译为“平面设计”、“图形设计”等)的扩展与延伸。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电波和网络为媒体的各种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革命性的视觉体验。而且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这些传媒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设计表现的内容已无法涵盖一些新的信息传达媒体,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便应运而生。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 体现着设计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其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其内容包括:印刷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影像设计、视觉环境设计、(即公共生活空间的标志及公共环境的色彩设计)等。 视觉传达设计多是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 又称装潢设计。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视觉传达设计是科学、严谨的概念名称,蕴含着未来设计的趋向。就现阶段的设计状况分析,其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内容依然是Graphic Design 一般专业人士习惯称之为“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两者所包含的设计范畴

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姓名:马椿栋李伟锋郭颖 指导教师姓名:杨晓红 单位: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10园林一班 论文完成日期:2011年9月30日

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椿栋李伟锋郭颖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市环境每况愈下。创造生态的城市公共空间、享受高质量的以人为本的城市生活,已成为城市不同阶层居民的共同愿望.本文主要探讨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生态以人为本作用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s improved quickly,but the urban environment goes bad.creating ecological city public space and enjoying high quality humanist urban lives has become a common desire for different class of city residents.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urban public space's position and function in the city. [Key Words]city public space,ecological,humanist,function [引言]近些年,重庆市的经济迅速发展,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西南地区中心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张。但是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渴望绿色、自然、和谐的宜居环境。因此,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享受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已成为城市不同阶层居民的共同愿望,这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分析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文]城市公共空间是森林重庆建设的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在重庆生态城市构建中,城市公共空间是为数不多的

2021人教版美术初二下册第四单元《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word教案2

2021人教版美术初二下册第四单元《和谐温馨的 生活空间》word教案2 教材解读: 本课是居室设计的观赏与实践课,由于色彩在家居设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要紧安排学生从色彩搭配的多种手法上进行赏析,同时感受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法表达出的不同的居室风格。在设计课上作业时,让学生把握住色彩的整体对比成效,并尽量表现个性。 教学目标: 通过家居设计的图片观赏,使学生把握居室色彩搭配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和驾驭色彩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观赏、交流与实践,让他们关注生活中居室色彩的和谐搭配,从而引发学生认真观看生活、热爱生活,制造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居室色彩搭配的要紧手法和利用色块进行色彩速配。 教学难点: 如何把握居室色彩搭配中各类色彩搭配规律及它们的面积比。 教学预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各色彩纸、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固学生情绪,板书课题。 二、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罗大佑的歌《家》:“给我一个温顺的家庭,让我这出门的背影有个回到了家的心情……” 提问: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家是每个人温顺的依靠,我们都爱自己的家,大伙儿预备了自己或亲友的家的图片了吗?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 学生展现自己预备的家居图片。 教师: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拿和每个人息息

相关的住房来讲,我们不仅需要更大的住房面积、更高的房屋质量、更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还期望按照自己的个性和爱好进行房屋的装饰,因此今天我们的话题确实是围绕着和谐温馨的居室空间来展开。 三、讲述新课: 1、居室设计中的色彩面积。 教师结合课件内容讲解:背景色、主体色、点缀色的色彩面积关系,使学生确立一种居室色彩设计的整体观念。 2、居室设计的色彩搭配手法。 (1)、从色相入手: 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观赏“红色调”“粉色调”“蓝色调”的居室色彩设计。 对比色调: 结合课件中的图片感受“红绿对比”中由于红、绿的色彩面积的不同与红、绿纯度的变化产生的既浓厚又和谐的中国传统的色彩风格;“黄蓝对比”中简洁、轻快的现代色彩风格。 邻近色调:柔和清新。 提问:你认为邻近色调适合布置什么功能的房间?什么缘故? 冷色调和暖色调: 提问:由于色彩具有阻碍人的心理的作用,冷色调的装饰适合在什么季节运用?暖色调呢? 中性色调: 提问:温婉典雅的中性色调适合哪些职业或年龄的人使用呢?什么缘故? (2)、从明度入手: 低明度空间: 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请谈谈低明度空间居室的特点,分析优点和缺点。 高超度空间: 明亮、整洁,但明度过高、面积过大会显得耀眼,使视觉疲乏。 (3)、从纯度入手: 高纯度空间: 色彩绚烂,视觉刺激强烈,往往用于比较有个性的空间。 提问:你情愿把卧房用高纯度色彩来装饰吗?什么缘故? 低纯度空间:

论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

论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 摘要:公共空间是城市必不可少的空间类型,同时也是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空间是城市在政治.经济.公共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现代这个经济至上的时代,以及汽车的剧增,使公共空间面临的是正在收缩,而不是扩大。最具公共性,使用频率最高的街道空间被汽车霸占。而这种科技时代的变化也使我们的生活慢慢私人化,公共生活越来越少。 关键词:公共空间,公共生活,社会,城市 一、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的基本概念以及联系 1.1公共空间 在城市规划中,公共空间历来被描述为“开放空间”,是指街道.公园.娱乐场所.广场以及其他公众所有和管理的室外空间,对应于私人领域的住房和工作场所。在政治哲学中,公共的概念从希腊的集市和罗马的论坛中获得了重要灵感。作为公共舞台的理想模型.公共空间是平等的公民集合起来讨论城市公共事务的地方。而在社会学中公共空间是根据其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可进入性进行判定.而不仅仅是为了进行辩论或交谈。这个概念显著地扩大了公共空间的范畴.即:不需要凭借某种会员身份,个人可进入的任何空间都可被认定为公共空间。因此.除了街道.公园这类传统的公共空间以外,各种各样的流动空间,如交通设施(火车站.地铁站.机场,高速公路,停车场

等)或大众消费的空间(多数商业中心)都可以用社会学标准进行界定。 1.2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公共性较强,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群体的,它是人们在公共空间里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与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比较,公共生活的领域更加广阔,内容更加丰富、表现更加精彩纷呈。 1.3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的关系 所谓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就是取决于其发生的地点的不同,公共生活所存在的容器是公共空间。在公共空间里,我们的言行举止都被大家看到、听到。在这里,没有私密性可言。没有背景差异,大家都可以利用这些空间里的设施,并且可以在这些空间之中进行活动。良好的公共空间可以保障我们拥有良好的公共生活。然而,公共空间是要因人的活动而获得意义,这种意义不仅是人与场所的功能有效地发生关系,而且是人的情感释放、交流与认同的需要。因此,公共生活对公共空间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中,一方面,人与外部空间本身和对空间中的公共活动进行着交流作用;另一方面,不同的个体之间又相互呼换、回应、承结、沟通,从而各自实现自我意识。人的公共生活与公共空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1理想的公共生活就是在一个符合人们进行活动的条件的地方,按照人本身的意愿和一定的原则,与他人进行的社交和公共活动,在进行公共活动, 1《社会生活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黄天安徽建筑—2003—6

推荐——穿越带空间文

017、2012年05月「晋江vip」完结文〔穿越时空、异能、种田宠文〕作者:七夜忘情《古代的舒心日子》推荐指数:4星 文案:芷晴是一个普通的从农村出去的现代女孩,父母早亡爷爷去世让她失去了生活目标。瑾娘是个没有什么追求,内心有些怯弱的古代农家女孩,对于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自己的意见。两个完全不同的灵魂因为一颗神秘的水滴结合在一起,新的家人环境新的性格,她将会走向新的人生。一个男人突然出现在她的生命中,在这个女人毫无地位的世界里她是否能过上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命运无法改变的时候,她是否能让生活更加的多彩。 简评:算是纯种田的甜文,没有宅斗、没有宫斗、没阴谋阳谋神马的。男主的经历有点类似《猎户家的小娘子》的男主一样,是个当兵的,皇帝身边的暗卫,因为受伤而回家了。男主四兄弟、弟媳亲戚之间相处起来还算不错,没别人书中那般极品。如果不喜欢纠结的妹纸或是喜欢宠文的卤煮们可以看看,我个人就比较喜欢,因为比较温馨。 028、2013年04月「起点vip」完结文〔穿越时空、种田、江湖文〕作者:弄雪天子《门楣》推荐指数:4星 文案:顾婉带着一个简陋的随身商店回魂重生,这一次,她不会在厌倦名门贵女的身份,她会认认真真地读书习文,当好名门千金,绝不嫁那个金絮其外败絮其中的公子哥儿,惟愿兄长康健,合家团圆,惟愿生活安逸,相公有情…… 简评:女主顾婉,历经两世,第一世生在古代,嫁给了一个心有所属的侯爷,第二世穿越现代,成为了学医的孤儿,这一世重回古代,她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目前和哥哥相依为命乱世中如浮萍的处境。 金手指是随身超市,用古代的东西或是女主亲手写的书画或者刺绣去换积星,就可以兑换随身空间里的东西。凡事现代大商场里的东西,这里几乎都有。 这个朝代大厦将倾,各地起义不断,外族趁机侵入,女主和哥哥所在的地方又是边陲小镇,一旦开仗,那就是炮灰,所以在星析了未来会发生的事件之后,女主果断劝服哥哥和一些愿意离开祖产的村人移民到涯州。涯州的沐家是最终取代了水家登上皇位的世家,又因为沐家向来仁善,注重民生,即使再怎么战火纷飞、饿殍满地,在涯州至少能混的有一席之地,相对安宁。 男女主的交集很早,在边陲小镇就遇上了,然后楠竹表示出了对萝莉的极大兴趣,三年里还不断派人送她东西,不过这个时候女主才7、8岁的样子,楠竹也没禽兽的想那么多,等女主到了涯州,基本就是羊入虎口,没多久就在大舅子的眼皮子底下把人叼走了。 说来那个时候的民风也蛮开放的,男人女人可以私下交往,女人可以抛头露面,貌似魏晋又不到唐宋的样子。 楠竹性格属于温润型,忧国忧民,是沐家七公子,专门负责沐家的后勤保障,这样的人很好,但在他的心中,国家百姓才是第一位,是可以牺牲自己乃至于牺牲女主的,所以吧,楠竹是有些圣父的赶脚。咳咳,男女主好像都是处。 032、2012年06月「起点VIP」完结文〔女主穿越到前世重生的炮灰女配身上、重权谋、轻种田、带空间〕作者:秦日蓝《权后记》推荐指数:4星(腹黑女主、忠犬男主) 文案:随身带着空间灵宝青雀墟,现代豪门千金重生古代门阀旁支娇弱闺秀,未来夫婿居然是个远近闻名家徒四壁的小民无赖男,是奇耻大辱,还是绝世良缘? 简评:女主随着青雀墟穿越到前世炮灰的重生女配生上。 153、〔穿越时空、空间、种田文〕作者:清风微醉《村里有个小富婆》推荐指数:3-3.5星 文案:穿越成只有寡妇幼弟之家的李慧娘必须握紧拳头保护亲人,打倒一群强悍极品亲戚,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做一个悠闲自在的小富婆。 评论:很一般的种田文。女主车祸后穿越到一个丧父的小女孩儿身上,靠胆小懦弱的寡母领着她和弟弟过活。谁料父亲留下的两亩田惹了祸端,二叔隔三差五来找茬,甚至还怂恿村里的流氓来骚扰寡母,无奈之下寡母领着女主和弟弟回娘家,却又被娘家弟媳三番两次虐待,要把女主卖到青楼,谋杀女主的弟弟。女主有空间,可是一直担心被人发现,所以只能靠添油加醋来与舅母战斗。前半部分主要写娘家那点破事,尤其是她舅舅家娶了个小妾之后过日子的事。后半部分就是一家三口回到家,女主的金手指也开始发挥效用,很快发家致富了。男主大神也光芒四射地出现了,然后就各种觉得小女孩不一般,被轻而易举地攻克了,然后就he了。总之全文基本就是家常里短,鸡毛蒜皮的流水帐,人物刻画较弱,情节不怎么吸引人,只能说一般般吧,虽然是种田文,但也不能记流水帐呀~ 180、〔穿越时空、空间、种田文〕作者:峨光《农妇灵泉有点田》推荐指数:3.5星 简介:苏芷穿越到一个刚过门的农妇身上,又病又丑,婆家娘家全是极品,好在相公很疼人,上天还送来灵泉一潭仙莲七朵,就让她把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吧! 评论:女主穿越成了农夫娘子,家里有爹,有平妻的娘,有三哥三嫂一家子,还有五妹,娘家个个都是极品。穿越后女主有一个灵泉,泉水很好喝,食物加了它很美味,泉中有莲花,荷花花粉可以治病。女主刚开始穿越过去有皮肤病,三哥一家子陷害她,说她是扫把星,结果还好女主星家。后来啊,就是女主一连串的金手指,其中夹杂着极品跳梁小丑的啦。后面就是女主身份揭晓,原来是一个侯爵的女儿,被家里的姨娘陷害,所以当初失忆。当初收养的被拐子拐走三个小孩,一个是相爷的儿子,一个是皇上的儿子,一个女儿待揭晓。其实男主还是很维护女主,但是不太给力,算是个忠犬吧。总之,感觉一般。 182、2013年11月完结文〔穿越时空、宫斗文〕作者:朱女《系统之宠妃【宠文】》推荐指数:3星 文案:身为宠妃一定要身娇体柔琉璃嗓。身为宠妃一定要防阴防谋抗打击。身为宠妃一定要嚣张跋扈睡皇帝。如果一旦有人招惹了宠妃,那么,呵呵—— 【叮!皇帝与您首次共度巫山云雨,魅力点、30。友情评价:亲,你不纯洁了哦~[哔——]】 “滚!”少女揉着腰,咬牙切齿。 Ps:这就是一个悲催少女被拐上魅惑君主之路的故事。 简评:这文标题概括了全书内容,系统、宠妃。女主莫名其妙穿越,然后莫名其妙发现有个随身【系统】。这个【系统】类似游戏那种,【系统】提示如果女主不听它的话、不按它的照流程走,成为宠妃,那么就会被挂掉,女主不会就地复活,也不会穿越回现代,于是女主就开始宠妃之路,当然啦这里的金手指是满满的,【系统】给的加点,可加【肤若凝脂】、可加【小腰盈盈】、可加【声音绕梁三日】、可加【貌美如花】、可加【琴棋书画】之类的,类似游戏那种,只要得到点数,就可以自己手动加满点各项指示,再加上各种系统奖励神马,唉呀,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玩个游戏应该知道这个吧~当然啦宠妃嘛,自然就少不了那些弱智的宫斗,这文里更有神马龙凤胎的存在,最后神一样的存在就是女主救了整个皇朝,皇帝更加喜欢女主,把女主升级为皇后之类的,然后儿子成为储君之类的。我是看的很无语,当时我只当是宠文看的,因为我很萌这个宠字,整个文章是毫无逻辑可言哈。 185、〔穿越时空、空间、种田、女扮男装〕作者:倾咔《福慧双全》推荐指数:3.5星【主角:宋天慧、顾扬】 文案:重生为古代乡村第一“美少年”,前要面对重男轻女的老太太,后要躲避勇猛表白的小萝莉。左要改良她那思想落后的爹,右要解救她那受人欺负的娘。还要保证自己女扮男装不被人拆穿。宋天慧表示鸭梨很大!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农事更是一窍不通。幸好有神奇空间加工坊,看她如何带着小家做生意、奔小康,再为自己谋个锦绣良缘! 简评:标准的种田配置:偏心奶奶、愚孝爹爹、软弱娘亲、好吃懒做叔叔和婶婶、读书读到吃喝嫖赌样样在行的小叔叔,又有金手指,还有灵泉空间。

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1、概念:是将要所表达的信息语言通过视觉形象借助媒介 来表现,并传递给行为个人的视觉感之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源于平面设计。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欧美等国家在19世纪中叶出现了为平面印刷服务的平面设计师群体(印刷美术设计、图形设计)这就是现代平面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先导设计群体。爱德华·鲍斯·克里保、丹尼尔·巴罗尼。1960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纪设计大会,提出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拓展到很多领域(互联网、IT 行业、会展事业、环境空间、影视广告、三维动画、商业广告等),形成相关产业链(电脑、电脑设计软件、数码喷绘的硬件及耗材、视频设备与技术、互联网和IT 行业的传送技术等。 2、构成要素。 (1)色彩:色彩非常容易易带有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情感等表达的意念。 在视觉传达过程中,色彩是第一信息刺激,视觉 传达信息接受者对色彩的感知和反射时最敏感和 最强烈的。色彩第一人烟刺激的最佳时间时0.7 秒。人眼对色彩的感知时强—弱—强的变化。人

眼对色彩喜厌反应时由满足—不满足—满足,这 是视觉心理因素的反应。要认识和掌握色彩的理 念,充分发挥的的作用。色彩构成是视觉传达设 计成败的关键。 (2)图形。 视觉传达设计时一个把概念(理念)视觉化、形 象化、信息化的表达过程,通过视觉形象(图形 语言)设计,传达、刺激视觉传达信息接受者, 使视觉传达信息接受者能迅速解读或产生联想来 认知视觉形象(图形语言)所表达的语言信息。 图形就具有语言信息的表达特性:三角形时锐角 ——具有好斗、顽强的感觉。六角形——给人平 静和灵活的感觉。圆形——给人平静的感觉。正 方形——表现出庄重、静止的特征。 图形在视觉传达中的特性: 1、表现性:视觉传达设计所应用的图形或符号应有明确的意思,使视觉传 达信息接受者,能够快速、准确地认知或解读图形信息。 2、功能性: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所表现的图形语言应充分刺激视觉传达信息 接受者的联想能力和视觉经验。图形语言的创作过程就是视觉形象再思 维的过程。要接受者完全理解所传达的语言信息。 3、象征性:在视觉传达设计时,采用或创作图形语言,应将图形的象征性 作为设计要素进行思考。象征性能使接受者理解和感知信息语言的目的 和效应。 (3)字符。 字符语言的视觉传达更为直接和明确。 中国汉字的基础时象形符号,古代中国人在社会

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读书报告

《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读书报告 近30年来,各种类型的大跨空间结构在美、日、欧、澳等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建筑物的跨度和规模越来越大,采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创造了丰富的空间结构形式。许多宏伟而富有特色的大跨度建筑已成为当地的象征性标志和著名人文景观。目前,大跨度和超大跨度建筑物及作为其核心的空间结构技术已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对大跨空间结构设计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这种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术著作让我产生了浓重的学习兴趣,结合自身所学知识,我对杜新喜先生的《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进行了阅读和学习。《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系统地介绍了大跨空间结构的设计要点和难点,全书共分为7章,前4章介绍空间结构设计,后3章介绍网格结构性能研究,由于时间的制约,本次我只对该书的前四章进行了阅读,但只是前四章就已经让我对大跨空间结构设计有了新的认识。 《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与分析》第一章为空间结构类型及建模,在这一章里面,杜新喜先生系统的将空间结构分为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等等,这种系统的分类更加清晰的明确了不同大跨空间结构的性质和特点,在第一章的理论支持下,结合其他学者的理论著作,我将大跨空间结构的部分类别和优缺点进行了统计,具体如下: 1 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 薄壳结构主要是依靠膜内力来支承自重及外荷载。它的这一特点,使其得以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强度。 薄壳结构的主要优点有:(1)可覆盖大跨度的空间而中间不设柱,造型美观,活泼新颖;(2)节约材料,经济效果好,即用一种材料同时起到承重和维护功能;(3)自重轻,刚度大,整体性好,有良好的抗震和动力性能。 相应的,薄壳结构的缺点有:(1)现浇薄壳需耗费大量模板,施工费时、

PSPL调研法_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质量_省略__盖尔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

34 城市公共空间与市民之间存在着“人造空间,空间塑人”的互动关系。城市公共空间不仅为社会生活和各种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成为活动产生的“催生器”和“发生器”,也对丰富市民生活和改善城市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研究和评价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是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质量,改善市民公共生活的重要前提与途径。 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评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其中,“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下文简称POE)就是比较典型和成熟的一种方法,即一种对投入使用的建筑进行评估的方法。其内容不仅包括室内的设施和建筑结构,还涉及影响人们使用的许多定量和定性因素。其中定量因素包括光线、温度、湿度、声音、材料的耐久性及空间分布等,定性因素则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动态感知和色彩感知等因素。1988年经由美国学者Preiser 等人的总结与定义,该方法得以成型[1],并被广泛运用到相关的领域且得到完善。 与POE评价法以建筑为对象、以人的使用为核心有所不同,PSPL 调研法(Public space & public life Survey,即“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法”)是一种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质量和市民公共生活状况的评估方法。 PSPL调研法: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 ——扬·盖尔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探析(3) PSPL Survey: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Quality of Public Space and Public Life —The Study on Jan Gehl's Theory and Method for Public Space Design (Part 3) 摘 要:“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法(即PSPL调研法)是扬·盖尔开展“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关系”研究并用以指导设计的主要方法。该法旨在通过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和行为特点,以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成果,为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改造提供依据,从而达到创造高品质公共空间、满足市民开展公共生活的需要。通过对扬·盖尔的访谈及对其理论的研究,并结合其所完成的设计项目,将PSPL调研法的实施目的、内容及具体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介绍,以期为改善我国公共空间的设计,提升城市公共生活的质量提供借鉴。 关 键 词:风景园林;扬·盖尔;PSPL调研法;以人为本;公共空间;公共生活文章编号:1000-6664(2012)09-0034-05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10-18; 修回日期:2012-02-29 Abstract: Public Space & Public Life (PSPL) Survey is the main method for Jan Gehl's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space and public life as well as usage. It aims to find and understand people's activities and behavior patterns in the public domain, its results presented by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to provide supports for urban public spaces construction and remodel that lead to creating high quality of public space for citizens' use. This paper has systematically researched and summarized the PSPL Survey's goals, context and detailed method and introduced it based on the interviewing with Jan Gehl and analyzing his theory and projects. The author expects it could be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urban public space design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citizen's public life in China.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an Gehl; PSPL survey; human-oriented; public space; public life 赵春丽 / ZHAO Chun-li 杨滨章*/ YANG Bin-zhang 刘岱宗 / LIU Dai-zong 其对象是城市内各种类型和尺度的公共空间,而核心则是空间中的人及其活动。其目标是通过对市民在公共空间中活动状况的研究,探究空间环境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该方法由扬·盖尔(Jan Gehl)于1966—1971年间,依托丹麦皇家建筑学院建筑系所开展的一项专项研究,并经其后不断完善而形成。目前,它已成为盖尔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的组成部分,成为盖尔及其团队开展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工具。本文仅对“PSPL 调研法”的实施目的、内容及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旨在为推动我国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升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水平,改善市民社会生活质量提供一些借鉴。 1 PSPL调研法的实施目的 对于“PSPL调研法”的应用意义,盖尔曾解释道:“就像一位医生在给病人做诊断一样,医生首先要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找出病因,然后再确定对病人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式。PSPL调研就相当于医生为病人做检查的过程。只有在充分了解项目区域范围内存在的,影响人们使用公共空间的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的解决方法。只有对症 *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yangbzh@https://www.360docs.net/doc/be2903565.html,

空间理论与文学空间

一、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 陆扬 1、索亚与第三空间:《第三空间:》 20世纪后半叶对空间的思考大体呈两种向度。空间既被视为具体的物质形式,可以被标示、被分析、被解释,同时又是精神的建构,是关于空间及其生活意义表征的观念形态。索雅提出的第三空间正是重新估价这一二元论的产物,据索雅自己的解释,这一理论把空间的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均包括在内的同时,又超越了前两种空间,而呈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向一切新的空间思考模式敞开了大门。31 第一空间认识论偏重于客观性和物质性,力求建立关于空间的形式科学,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环境的地理学,因此作为一种经验文本在两个层面上被人阅读:一是空间分析的 原始方法,就对象进行集中的准确的描绘,一是移师外围,主要在社会、心理和生物物理过程 中来阐释空间。 第二空间认识论”要晚近得多,可视为第一空间认识论的封闭和强制客观性质的反动。简言之是用艺术对抗科学,用精神对抗物质,用主体对抗客体。……第二空间形式从构想的或者说想象的地理学中获取观念,进而将观念投射向经验世界。……近年实证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存在主义、现象学、阐释学等等思想和方法的融合,则是推波助澜,促使两种空间融合。第一空间分析家更多地求诸观念,反之第二空间的分析家们,也非常乐于倘佯在物质空间的形式之间。 “第三空间认识论”由是观之,它既是对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认识论的解构又是对它们的重构。……索雅强调在第三空间里,一切都汇聚在一起:主体性与客体性、抽象与具象、真实与想象、可知与不可知、重复与差异、精神与肉体、意识与无意识,学科与跨学科等等,不一而足。32 2、第三空间与《阿莱夫》: 第三空间的彻底开放性:一切皆见于第三空间,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它,其间 万象无一不是清清楚楚,然第三空间又神秘莫测,从来没有人彻底看清它、理解它,它是一个“无以想象的宇宙”。……社会空间的社会生产,这就是列斐伏尔,也是博尔赫斯,给予“第三空间”的最大启示。34 3、重读文学空间: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 文学景观最好是看作文学和景观的两相结合,而不是视文学为孤立的镜子,反映或者歪曲外部世界。……文学提供观照世界的方式,显示一系列趣味的、经验的和知识的景观。34……文学是一种社会产品———它的观念流通过程,委实也是一种社会指意过程。35 文学故此同样是一种社会媒介,一个特定时代不同人众的意识形态和信仰,由此组构了文本同时也为文本所组构。文本组构了作者想说、能说,甚而感到不得不说的言语,同时又组构了言说的方式。所以文本是环环相扣,交织在它们或者是认肯或者是有意颠覆的文化惯例之中。……克朗因此强调文学不是举起一面镜子来观照世界,而是一张纷繁复杂的意义之网。任何一种个别的叙述,都难分难解牵擎到其他的叙述空间。这些空间未必一定要是文学空间, 像官方文牍、学术著作,甚至宣传广告,都可罗列其中。文本就这样组成了一张观念和观念 之间的大网,就在这大网之中,它确立了自己观照世界的方式。……文学对于地理学的意义不在于作家就一个地点作何描述,而在于文学本身的肌理显示社会如何为空间所结构。……在文学文本的内部来探究特定的空间分野,这些分野可以同时见于情节、人物以及作家自传等等多种方面。克朗称进而可在文本里构建一种家园感(sense of home),由此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帝国主义和现代社会的地理知识。35……文学描写可以揭示空间如何组构,以及空间如何为社会行为所界定。文学中空间的意义,由是观之,较之地点和场景的意义远要微妙复杂得多。36

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

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 我对“视觉传达”这个词开始的时候很陌生,查了一些资料以后还是一知半解,不知道到底是做什么的,从一些透漏出来的作品来看,还是很喜欢这些东西的。所以从一开始就对这个专业抱有很大的兴趣。学校组织的专业认知讲座,彻彻底底的让我了解了这个专业,回来以后,结合着网上的资料,我彻头彻尾的把“视觉传达”这四个字给解释了一遍。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术语流行于1960年在曰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其内容包括:报刊杂志、招贴海报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的设计,还有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它们把有关内容传达给眼睛从而进行造型的表现性设计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电影海报,简而言之,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经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几大阶段的演变,最终成为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所具有的含义是:以某种目的为先导的,通过可视的艺术形式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到被传达对象,并且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过程。例1:外观设计:建筑,工业产品。例2:宣传:机构形象的推广,商业广告等。在中国与世界上很多国家,视觉传达设计一词被等同于平面设计,在大学专业划分里,这也是平面设计方向的学科而广于图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师一般也称为平面设计师,并且与工业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网页设计者,IT工作者,有区别。 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简称为视觉设计。视觉传达包括:“视觉符号”和“传达”这两个基本概念。所谓“视觉符号”,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如摄影、电视、电影、造型艺术、建筑物、各类设计、城市建筑以及各种科学、文字,也包括舞台设计、音乐、纹章学、古钱币等都是用眼睛能看到的,它们都属于视觉符号。所谓“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如所有的生物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体内的信息传达等。它包括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四个程序。) 顾名思义,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就是通过用视觉来向人们传达各种信息,所以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要素就是文字、插图以及标志,这三个,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这也就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这三个要素,把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这些要素传递给每一个接受到这个信息的接受者,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起到传播的作用。关于视觉传达设计所涉及到的领域有很多很多,像电视上的各种广告、马路边上的指示牌等等,都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但在设计学中,还是对视觉传达设计作出了一个划分,主要有: 1、字体设计像现在流行的把一些个性签名弄得很漂亮,这个就属于是字体设计的范围; 2、展示设计像展览会上每个物品的摆设以及位置等等;

论网络虚拟空间对文学空间意识的开拓3

第30卷 第1期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30 No.1 2010年2月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Humanities&S ocial Sciences)Feb.2010 论网络虚拟空间对文学空间意识的开拓3 贺天忠 (孝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 要】空间意识和意识空间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往信息传播媒体的变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网络媒体实际上是把宇宙自然物理空间意识和人类心理时空以虚拟存在的方式再现、生产并无限扩展。网 络虚拟空间极大地开拓了人类的空间意识,其中包括文学的空间意识;网络虚拟空间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能 动创造性,也广泛地激发了人们的文学创造欲。 【关键词】空间意识;网络空间;文学空间;虚拟性 【中图分类号】I0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73(2010)01-0004-05 网络媒体所造就的虚拟空间,已经形成了可以涵盖一切领域的巨大信息资源宝库。它可以把每个物质与精神创造者的既有信息、经验、知识、理论、成果等转化为电子资源,也可以把全球人类关于宇宙、自然和社会以及精神心理世界等一切成果转化成为可供参考的信息资源,似乎已经把全人类的头脑共同虚拟化而凝聚成为一个硕大无比的动态变化增生的心理时空场域。网络虚拟空间极大地开拓了人类的空间意识,其中包括文学的空间意识;网络虚拟空间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能动创造性,也广泛地激发了人们的文学创造欲。 网络空间与文学空间都具有人类精神创造的虚拟性真实特性。但文学空间仅仅是借助语言文字而创造的艺术真实,其给人的身临其境性与网络空间相比,还显得很有限。网络空间可以融合文学空间的优点,克服文学空间的缺点。不过文学即使是借助于网络而形成的网络文学仍然属于语言艺术,读者在网络中只有通过语言文字才能复现或再创造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外文学文本所产生的独特的文学空间。网络空间和文学空间之间也存在一种互动的趋势,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对人类空间意识的延展,又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学想象创造空间,从而可以加强文学对空间意识的表现力,并借助于网络新型的传播媒体使文学文本转变为当代科技文化形态。文学描写的独特空间,通过网络传播又可以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感受和空间体验,从而又给人们拓展创造新的网络空间增添新的灵感和信息资源。因此,这两者之间对人们的空间意识的丰富与拓展是一种互动提升的关系。 一、网络整合无数个体头脑成为“全球脑”,不断地创造新的生活空间和文学空间 早期互联网的智者克拉克曾认为网络并不是把电脑联系在一起,而是把人联在了一起。网络超文本所链接的绝不仅仅是文本自身,而是整个人类。因此,网络空间不应被简单地视为知识的容器,而应视为无数个体之间在精神层面相互交往、共同建构的总和。万维网的发明人蒂姆?伯纳斯2李当年在构想万维网时,就把它设想为通过把全世界的个人知识联结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不断成长的超人“头脑”,他认为这个集中了人类所有知识和直觉的东西就是“全球脑”(蒂姆?伯纳斯2李:《编织万维网》第十四章,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1]。全球脑极大地延伸了每一个个体的认知能力,在“全球脑”的辅助下,个体的认知发展彻底突破了原有的空间地理的、民族国家的局限。无数思维的个体可以从汇聚了无数智慧的大脑里吸收自我发展的信息资源。人们可以及时找到相关性的参考,进行再创造。所以,动态存在性的全球脑是个人大脑的有益补充,个人大脑又以个性化的创造汇入全球脑。网络造就的“全球脑”对于文学而言,其意义也是非凡的。 3[收稿日期]2009-10-09 [作者简介]贺天忠(1964—),男,湖北谷城人,孝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教案1

《调和温馨的生活空间》教案 教材解析: 本课教学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通过欣赏与分析,设计与制作,合作与交流等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美的规律,提高学生对家居环境设计的认识和综合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色彩知识设计调和温馨的居室空间。 教学难点: 在居室色彩设计中体现调和温馨。 教学目标: 1、学习居室设计的相关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于生活实践。 2、认识色彩在居室空间装饰和产生调和温馨效果所起的作用。 3、认识美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创造调和温馨的生活空间中的作用。 4、通过合作学习感受团队精神和集体设计的特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具:彩色铅笔、作业纸、图片资料、相关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鼓励交流。 2、阐述“家”,导入新课。

二、发展阶段: 1、师生互动“我爱我家”,组织学生开展“我爱我家”交流活动。 你家的居室有哪几个房间? 你最熟悉哪个房间? 这个房间的内部结构和色彩设计是怎样的? 2、居室设计欣赏,师生交流,整体感知。展示优异的居室图片资料。 引导欣赏交流: (1)、这些居室设计有什么特点? (2)、居室的布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3)、分析感受例外年龄、性格、职业人的居室设计特点。 3、分析交流: (1)、居室设计的色调: 冷色调居室,暖色调居室,中性色调居室,对比色调居室。 以冷色调居室设计为例分析。 居室色调的构成要素:背景色、主体色、点缀色。 (2)、图片分析: 找出居室设计中不调和的因素。 欣赏图片,师生交流: 例外年龄、例外职业、例外性格的人对居室设计的要求各不相同,整体上感知居室设计的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