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势流

第六章 势流
第六章 势流

4-16 强度为24m 2/s 的源位于坐标原点,与速度为10m/s 且平行于x 轴,方向自左向右的均匀流动叠合。求:(1)叠加后驻点的位置;(2)通过驻点的流线方程;(3)此流线在θ=2π和θ=0时距x 轴的距离;(4)θ=2

π时,该流线上的流速。 已已知知::Q =24m 2/s ,u 0=10m/s 。

解析:已知平行于x 轴的均匀流的流函数为

θψs i n

001r u y u == 位于坐标原点的源流的流函数为

θπ

πψ2tg 212Q x y Q ==- 则两者叠加后的流函数为 θπθπψψψ2s i n tg 201021Q r u x y Q y u +=+

=+=- 令ψ=常数,得流线方程为

C x y Q y u =+-10tg 2π 或 C Q r u =+θπ

θ2s i n 0 流场的速度分布为

???????+=??-=++=??=22y 220x 22y x y Q

x u y x x Q u y u πψπψ 或 ???

????-=??-=+=??=θψπθθψs i n 2c o s 0θ0r u r u r Q u r u (1) 令00y x ==u u ,,或00θr ==u u ,,得驻点位置为

020

=-=y u Q x ,π 或 πθπ==,02u Q r 将Q =24m 3/s·m ,u 0=10m/s ,代入上式,得驻点位置为(-0.382,0)或(0.382,π)。

(2) 将驻点坐标(

ππ,0

2u Q )代入流线方程,得2Q C =,于是,通过驻点的流线方程为 2tg 210Q x y Q y u =+

-π 或 2

2sin 0Q Q r u =+θπθ 即 12tg 82.3101=+-x y y 或 1282.3sin 10=+θθr (3) 根据通过驻点的流线方程,可得 )(2sin 0

θππθ-==u Q r y ,则 当2π

θ=时,m 6.010

42440=?==u Q y ; 当0=θ时,m 2.110

22420=?==u Q y (4) 由通过驻点的流线方程可知,当2π

θ=时,0

40u Q r y x ===,,代入速度分布式,

m /s 201022m/s 100y 0x π=?==

==ππu u u u , 或 m /s 10m/s 201022θ0r -==?==u ππu u ,π

则 m /s

86.1114

1022θ2r 2y 2x =+?=+=+=πu u u u u 4-17 一源和汇均在x 轴上,源在坐标原点左边1m 处,汇在坐标原点右边1m 处,源和汇的强度均为20m 2/s 。求坐标原点处的速度。计算通过点(0,4)的流线的ψ值和该点的速度。

已已知知::Q =20m 2/s 。

解析:对于点源 1

tg 101tg 2111+=+=

--x y x y Q ππψ 对于点汇 1tg 101tg 2112--=--=--x y x y Q ππψ 于是,组合流场的流函数为

)1

tg 1(tg 101121--+=

+=--x y x y πψψψ 组合流动的速度分量为 ???????+--++=??-=+---+++=??=

])1()1([10])1(1)1(1[102222y 2222x y x y y x y x u y x x y x x y u πψπψ (1) 将x =y =0代入上式,得坐标原点处的速度为

0m /s 37.620

y1x1===u u ,π

(2) 将x =0,y =4代入上式,得(0,4)点处的速度为

0m /s 37.01720y2x2===u u ,π

(3) 将x =0,y =4代入组合流场的流函数式,得(0,4)点处的流函数值为

/s m 8.483)1

tg 1(tg 10

211=--+=--x y x y πψ 4-18 一平面势流由点源和点汇合成,点源位于(-1,0),强度为20m 2/s ,点汇位于(2,0),强度为40m 2/s ,流体密度为1.8kg/m 3,设(0,0)点的压力为零,求(0,1)和(1,1)点的流速和压力。

已已知知::Q 1=20m 2/s ,Q 2=40m 2/s ,ρ=1.8kg/m 3,p 0,0=0。

解析:对于点源 1

tg 101tg 21111+=+=--x y x y Q ππψ 对于点汇 2tg 202tg 21122--=--=--x y x y Q ππψ

于是,组合流场的流函数为

)2

tg 21(tg 101121--+=

+=--x y x y πψψψ 组合流动的速度分量为 ???????+--++=??-=+---+++=??=

])2(2)1([10])2()2(2)1(1[102222y 2222x y x y y x y x u y x x y x x y u πψπψ (1) 将x =0,y =1代入上式,得(0,1)点处的速度为

m /s 32.010

110m/s 14.4101310y1x1=?==?=ππu u , 则 m /s 15.432.014.4222y12x110=+=+=u u u ,

(2) 将x =1,y =1代入上式,得(1,1)点处的速度为

m /s 55.2)10

8(10m/s 46.4101410y2x2-=-?==?=ππu u , 则 m/s 14.555.246.4222y22x211=+=+=u u u ,

(3) 将x =0,y =0代入上式,得(0,0)点处的速度为

0m /s 37.6210

y0x0==?=u u ,π

则 m/s 37.62y02x000=+=u u u ,

因为流场为有势流动,利用伯努利方程,得

21010200002

121,,,,u p u p ρρ+=+

21111200002

121,,,,u p u p ρρ+=+ 所以 22221,020,00,01,0N /m 02.21)15.437.6(8.12

1)(21=-??=-+=u u p p ρ 22221,120,00,01,1N /m 74.12)14.537.6(8.121)(21=-??=-+=u u p p ρ 4-19 强度为2π m 3/s·m 的点源和点汇分别位于(-2,0)点和(2,0)点处,与速度为4.0m/s 沿x 轴正向的均匀直线流叠加成一个新的流动。试求:(1)两个驻点的位置及其之间的距离;

(2)经过驻点的流线方程;(3)上游无限远处与(-1,1)点之间的压头差。

已已知知::Q =2π m 3/s·m ,u ∞=4.0m/s 。

解析:(1) 求两个驻点的位置及其之间的距离

对于点源 2

tg 2tg 22111+=+==--x y x y Q Q πθπψ 对于点汇 2tg 2tg 22112--=--=-=--x y x y Q Q πθπψ

对于均匀直线流 y y u 43==∞ψ

于是,组合流场的流函数为

y x y x y 42tg 2tg

11321+--+=++=--ψψψψ 组合流动的速度分量为

4)2(2)2(22

222x ++---+++=??=y x x y x x y u ψ 2222y )2()2(y x y y x y x u +--++=??-

=ψ 由已知条件可知,两驻点均在x 轴上,即y =0,这时u y =0,由u x =0得

042

121=+--+x x 解此方程得 5±=x

即 m 236.251==x ; m 236.252-=-=x

故两驻点的位置分别为(-2.236,0)和(2.236,0)。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m 472.4236.22||||21=?=+=x x L

(2) 求经过驻点的流线方程

令 C y x y x y =+--+=--42

tg 2tg 11ψ 将驻点坐标代入上述流线表达式,得C =0,则经过驻点的流线方程为

042

tg 2tg 11=+--+--y x y x y (3) 求上游无穷远处到(-1,1)点间水流的压头差

点(-1,1)处流体的速度为

m /s 8.4410321x =++=u ; m /s 4.010

121y =-=u m /s 817.44.08.4222y 2x =+=+=u u u

因为是有势流动,利用伯努利方程,得

222

121u p u p ρρ+=+∞∞ 上游无限远处与(-1,1)点之间的压头差为

m 367.0)0.4817.4(81

.921)(212222=-??=-=-∞∞u u g p

p γ 4-20 为了在(0,5)点产生数值为10m/s 的流速,问位于坐标原点的偶极强度M 应为多大?并求通过(0,5)点的流函数值。

已已知知::u(0,5)=10m/s 。

解析:该偶极流为同强度的点源与点汇叠加而成,其流函数及速度分布式分别为 2

22y x y M +-=πψ )

(2222y 2x y x M u u u +=+=π 将(0,5)点坐标代入上述速度分布式,可得

/s m 500)50(102)(23222πππ=+??=+=y x u M

将(0,5)点坐标代入上述流函数式,可得

/s m 505

052500)50(22-=+?-=ππψ, 4-21 均匀直线流的流速为u 0,位于坐标原点的偶极强度为M ,这两种流动叠加后,流速值与u 0相等的点位于哪一条曲线上?

已已知知:: u 0,M 。

解析:该流场为均匀直线流与偶极流叠加而成,叠加后的流函数及速度分布式分别为

θψs i n )1()1(220022200r r

r u y x r y u -=+-= ???

????+-=??-=-=??=θψθθψs i n )1(c o s )1(1220

0θ2200r r r u r u r r u r u θθθ2c o s )(2)(1s i n ])(1[c o s ])(1[20402220222002θ2r r

r r r r

r r r u u u u -+=++-=+= 为了简化计算,以上各式中令002u M r π=

。 将0u u =代入上述速度分布式,简化后得

θ2c o s 20=r r 或写成 θ

2c o s 20r r = 将002u M r π=代入上式,得流速值与u 0相等的点所在的条曲线为

θπ2c o s 210u M r =

4-22 一长圆柱体的直径为1.0m ,位于u 0=10m/s 的正交于柱轴的直线流中,流体的密度为1000kg/m 3,未扰动流体的压力为0,求在圆柱面上θ=π/2、5π/8、6π/8、7π/8和π处的流速值和压力值。

已已知知::d 0=1.0m ,u 0=10m/s ,ρ=1000kg/m 3,p 0=0。

解析:该绕流流场可由均匀直线流与偶极流叠加而成,叠加后圆柱面上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由式(4-70)和式(4-71)表述,即

θs i n 200θr u u u -==,

)s i n 41(212200θρ-+

=u p p 当2π

θ=时, m/s 0.202sin 102sin 2)2(0-=?-=-=π

θπu u

kPa 0.150)2

sin 41(101021)2(223-=-???=

ππp 当85πθ=时,m/s 48.188

5sin 102sin 2)85(0-=?-=-=πθπu u kPa 71.120)8

5sin 41(101021)85(223-=-???=ππp 当86πθ=时,m/s 14.148

6sin 102sin 2)86(0-=?-=-=πθπu u kPa 0.50)8

6sin 41(101021)86(223-=-???=ππp 当87πθ=时,m/s 65.78

7sin 102sin 2)87(0-=?-=-=πθπu u kPa 71.20)87sin 41(101021)87(223=-???=ππp 当πθ=时, 0sin 102sin 2)(0=?-=-=πθπu u

kPa 0.50)sin 41(10102

1)(223=-???=ππp 4-24 已知水平直线流的流速为5.0m/s ,位于y 轴上(0,2)和(0,-2)点的点源强度均为20π m 3/s·m ,求叠加流动的驻点位置、轮廓线方程,并描述其大致流动情景。

已已知知::Q =20π m 3/s·m ,u ∞=5.0m/s 。

解析:(1) 求驻点的位置

对于点(0,2)处的点源 x

y x y Q 2tg 102tg 2111-=-=--πψ 对于点(0,-2)处的点源 x y x y Q 2tg 102tg 2111+=+=--πψ

对于均匀直线流 y y u 53==∞ψ

于是,组合流场的流函数为

y x y x y 5)2tg 2(tg

1011321+++-=++=--ψψψψ 组合流动的速度分量为

5])2()2([102

222x ++++-+=??=y x x y x x y u ψ ])2(2)2(2[102222y ++++-+-=??-

=y x y y x y x u ψ 由上式可知,当y =0时,u y =0,说明驻点在x 轴上,由u x =0,得

054

202=++x x 或写成 0442=++x x 解此方程得 m 2-=x 。即驻点的位置为(-2,0)。

(2) 求轮廓线方程

令 0=ψ,得流线方程为

C y x y x y =+++---2

2tg 2tg 11 将驻点坐标代入上述流线方程式,得C =0,则轮廓线方程(即经过驻点的流线方程)为 022tg 2tg 11

=+++---y x y x y 或改写为 4

22tg 22+--=y x xy y 由上述流线方程描点作图,即可得出流场图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期末试题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要保证数据库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模式 B.模式与内模式的映射 C.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 D.内模式 2.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特点的是( ) A.数据共享 B.数据完整性 C.数据冗余很高 D.数据独立性高 3.学生社团可以接纳多名学生参加,但每个学生只能参加一个社团,从社团到学生之间的联系类型是( ) A.多对多 B.一对一 C.多对一 D.一对多 4.反映现实世界中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信息模型( ) A.关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 E-R模型 5.对数据库并发操作有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 ) A.读出“脏数据” B.带来数据的冗余 C.未被授权的用户非法存取数据 D.破坏数据独立性 6.关系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不包括( ) A.完整性规则 B.数据结构 C.数据操作 D.并发控制 7.SQL语言的REVOKE语句实现下列哪一种数据控制能 A.可靠性控制 B.并发性控制C安全性控制D完整性控制 8.事务有多个性质,其中不包括( ) A.一致性 B.唯一性 C.原子性 D.隔离性 9.SQL语言通常称为( ) A.结构化查询语言 B.结构化控制语言 C.结构化定义语言 D.结构化操纵语言 10.如何构造出一个合适的数据逻辑结构是( )主要解 决的问题。A.关系数据库优化 B.数据字典C.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D.关系数据库查询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____阶段。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对关系模型叙述错误的是____。 A.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之上B.微机DBMS绝大部分采取关系数据模型C.用二维表表示关系模型是其一大特点D.不具有连接操作的DBMS也可以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3.关系运算中花费时间可能最长的运算是____。A.投影 B.选择 C.笛卡尔积 D.除 4.假定学生关系是S(S#,SNAME,SEX,AGE),课程关系是C(C#,CNAME,TEACHER),学生选课关系是SC(S#,C#,GRADE)。要查找选修“COMPUTER”课程的“女”学生姓名,将涉及到关系____。 A.S B.SC,C C.S,SC D.S,C,SC

数据库基本概念

数据库基本概念 引言 本章的目标是讲解数据库研究人员常常要使用到的一些理论和术语。我所在的工作组集中了一批以开发性能优异的数据库系统为谋生手段的精英,数据库理论乍看起来与我们的具体工作相距甚远。 是否很有必要学习有关数据库理论方面的知识可能是留给你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说,理解一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好比把你的汽车交给一个不懂火花塞工作原理的机械师,或是坐在一架由不懂飞行理论的驾驶员的飞机上。如果你不懂数据库设计的相关理论,又怎能指望用户登陆门请你设计系统呢? 研究人员所用的某些术语和概念令我们感到困惑,部分原因是数学基础的问题。有一些术语,大多数程序员理解为一种含义,而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含义。为了能设计合理的系统,了解关系数据库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搞清楚研究人员的专业术语,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关系数据库理论中较浅显的内容,并且同我们所熟知的SQL概念进行比较。许多书中都讲解了这些内容,所以并不打算过于深入地探讨理论。我们只提供一些基本且实用的数据库概念。 本章将主要从面向SQL的角度介绍关系理论。我们将常常涉及相关理论的具体实现,尽管这超出了本书的范围,但却是难以避免的。然而我们不会陷入实现的细节,仅仅给出一个概述。更进一步的内容,参看第一章提到的参考书目。 在本章中,我们将会看到下列内容: ?关系模型——考察相关的技术术语: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构造它们 ?其他数据库概念的定义 关系模型 正像第1章中提到的,E.F.Codd早在1970年就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从SQL Server 的角度出发,考察一些在关系模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正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SQL Server 与关系模型有很多共性的东西,但

工程流体力学课件

流体力学 绪论 第一章流体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 第三章流体动力学 第四章粘性流体运动及其阻力计算 第五章有压管路的水力计算 第六章明渠定常均匀流 第九章泵与风机 绪论 一、流体力学概念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独立分支,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 1738年伯努利出版他的专著时,首先采用了水动力学这个名词并作为书名;1880年前后出现了空气动力学这个名词;1935年以后,人们概括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建立了统一的体系,统称为流体力学。 研究内容: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 1、流体静力学:关于流体平衡的规律,研究流体处于静止(或相对平衡)状态时,作用于流体上的各种力之间的关系; 2、流体动力学:关于流体运动的规律,研究流体在运动状态时,作用于流体上的力与运动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流体的运动特征与能量转换等。 基础知识: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反映物质宏观性质的数学模型)和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二、流体力学的发展历史

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和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古时中国有大禹治水疏通 江河的传说;秦朝李冰父子带领劳动人民修建的 马人建成了大规模的供水管道系统等等。 流体力学的萌芽:距今约2200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写的“论浮体”一文,他对静止时的液体力学性质作了第一次科学总结。建立了包括物理浮力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此后千余年间,流体力学没有重大发展。 15世纪,意大利达·芬奇的著作才谈到水波、管流、水力机械、鸟的飞翔原理等问题;17世纪,帕斯卡阐明了静止流体中压力的概念。但流体力学尤其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门严密的科学,却是随着经典力学建立了速度、加速度,力、流场等概念,以及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守恒定律的奠定之后才逐步形成的。 流体力学的主要发展: 17世纪,力学奠基人牛顿(英)在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中讨论了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阻力,得到阻力与流体密度、物体迎流截面积以及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他针对粘性流体运动时的内摩擦力也提出了牛顿粘性定律。使流体力学开始成为力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但是,牛顿还没有建立起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他提出的许多力学模型和结论同实际情形还有较大的差别。 之后,皮托(法)发明了测量流速的皮托管;达朗贝尔(法)对运动中船只的阻力进行了许多实验工作,证实了阻力同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平方关系;瑞士的欧拉采用了连续介质的概念,把静力学中压力的概念推广到运动流体中,建立了欧拉方程,正确地用微分方程组描述了无粘流体的运动;伯努利(瑞士)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研究供水管道中水的流动,精心地安排了实验并加以分析,得到了流体定常运动下的流速、压力、管道高程之间的关系——伯努利方程。 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建立的标志,从此开始了用微分方程和实验测量进行流体运动定量研究的阶段。从18世纪起,位势流理论有了很大进展,在水波、潮汐、涡旋运动、声学等方面都阐明了很多规律。法国拉格朗日对于无旋运动,德国赫尔姆霍兹对于涡旋运动作了不少研究……。在上述的研究中,流体的粘性并不起重要作用,即所考虑的是无粘性流体。这种理论当然阐明不了流体中粘性的效应。 19世纪,工程师们为了解决许多工程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带有粘性影响的问题。于是他们部分地运用流体力学,部分地采用归纳实验结果的半经验公式进行研究,这就形成了水力学,至今它仍与流体力学并行地发展。1822年,纳维(法)建立了粘性流体的基本运动方程;1845年,斯托克斯

第六章 势流理论

第六章势流理论 课堂提问: 为什么上弧旋与下弧旋乒乓球的应对方法不同? 本章内容: 1.势流问题求解的思路 2.库塔----儒可夫斯基条件 3. 势流的迭加法 绕圆柱的无环绕流,绕圆柱的有环绕流 4.布拉休斯公式 5.库塔----儒可夫斯基定理 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有二: 其一,获得解决势流问题的入门知识,即关键问题是求解速度势。求出速度势之后,可按一定的步骤解出速度分布、压力分布,以及流体和固体之间的作用力。 其二,明确两点重要结论: 1)园柱体在理想流体中作等速直线运动时,阻力为零(达朗贝尔疑题);升力也为零。 2)园柱本身转动同时作等速直线运动时,则受到升力作用(麦格鲁斯效应)。 本章重点: 1、平面势流问题求解的基本思想。 2、势流迭加法 3、物面条件,无穷远处条件 4、绕圆柱有环流,无环流流动的结论,即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压力系数分布,驻点位 置,流线图谱,升力,阻力,环流方向等。 5、四个简单势流的速度势函数,流函数及其流线图谱。 6、麦马格鲁斯效应的概念 7、计算任意形状柱体受流体作用力的卜拉修斯定理 8、附加惯性力,附加质量的概念 本章难点: 1.绕圆柱有环流,无环流流动的结论,即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压力系数分布,驻点位置,流线图谱,升力,阻力,环流方向等。 2.任意形状柱体受流体作用力的卜拉修斯定理 3.附加惯性力,附加质量的概念

§6-1 几种简单的平面势流 平面流动:平面上任何一点的速度、加速度都平行于所在平面,无垂直于该平面的 分量;与该平面相平行的所有其它平面上的流动情况完全一样。 例如: 1)绕一个无穷长机翼的流动, 2)船舶在水面上的垂直振荡问题,由于船长比宽度及吃水大得多,且船型纵向变化比较缓慢,可以近似认为流体只在垂直于船长方向的平面内流动。如果我们在船长方向将船分割成许多薄片,并且假定绕各薄片的流动互不影响的话,则这一问题就可以按平面问题处理。这一近似方法在船舶流体力学领域内称为切片理论。 一、均匀流 流体质点沿x轴平行的均匀速度Vo , V x=V o , V y =0 平面流动速度势的全微分为 dx V dy V dx V dy y dx x d y x 0=+=??+??= ??? 积分: φ=Vox (6-4) 流函数的全微分为, dy V dy V dx V dy y dx x d o x y =+-=??+??= ψψψ 积分: ψ=Vo y (6-5) 由(6-4)和(6-5)可得: 流线:y=const ,一组平行于x轴的直线。 等势线:x=const ,一组平行于y轴的直线。 均匀流的速度势还可用来表示平行平壁间的 流动或薄平板的均匀纵向绕流,如图6-4所示。 图6-4 二、源或汇 平面源:流体由坐标原点出发沿射线流出,反之,流体从各个方向流过来汇聚于一点,谓之平面汇:与源的流动方向相反。 设源的体积流量为Q,速度以源为中心,沿矢径方向向外,沿圆周切线方向速度分量为零。现以原点为中心,任一半径r作一圆,则根据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体积流量Q 2πrvr=Q ∴vr=Q/2πr (6-6) 在直角坐标中,有 x y V y x V y x ??- =??=??=??= ψ?ψ?

数据库原理基本概念英文解释

数据库原理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s of database theory 一、数据---Data Data is everything. Data can exist in a variety of forms -- as digital numbers, text, image, sound, video and etc. 二、数据库---Database A database is a repository for a collection of computerized data files. A database is an organized collection of data for one or more purposes, usually in digital form. The data are typically organized to model relevant aspects of reality (for example, the availability of rooms in hotels), in a way that supports processes requiring this information (for example, finding a hotel with vacancies). The term "database" refers both to the way its users view it, and to the logical and physical materialization of its data, content, in files, computer memory, and computer data storage. 三、数据库系统---DBS(Database System) A database system is a term that is typically used to encapsulate the constructs of a data mode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 and database.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 is a software package with computer programs that control the creation, maintenance, and the use of a database. It allows organizations to conveniently develop database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by database administrators (DBAs) and other specialists. A collection of programs that enables you to store, modify, and extract information from a database.

《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中文: 本课程是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类核心课程,以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为前导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包括流体的平衡、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不可压缩无粘流动、涡旋运动、平面势流等,强调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及定律分析与流体力学相关的工程问题,学生需了解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理解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定律,掌握流体力学的实验、分析与数值计算的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及定律分析与流体力学相关的工程问题。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学会流体力学基本理论,获得解决流体工程问题的基本技能,锻炼和提升对复杂的流体工程问题进行简化,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的能力。 英文: This is a bas ic course for majors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iming at students’ physical concepts and basic principles commonly used to analyze engineering problems related to fluid mechanics, thus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research and design in aerospace, mechanical, civil, chemical, environmental and ocean.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dimensional and order analysis method in engineering are emphasized in this course.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develops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simplify the complex problems, prese nt and solve the mathematic model of related engineering problem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are the basic equations of fluid mechanics, incompressible in-viscid flow, the motion of vortex, dimensional analysis, incompressible viscid flow. Prerequisites: Advanced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Physics Equation, Field Theory,Theoretical Mechanics,Mechanics of Materials.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教学目标 设置本课程是为了让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对工程力学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板块之一的流体力学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并深度掌握与理解,具备应用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解决生产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对学生达到毕业要求有如下贡献: 1.知晓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应用流体力学及其软件在机械、土木、航空航天和材料 等工程领域解决与流体相关的技术问题; 2.具备对复杂的流体工程问题进行简化、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的能力; 3.具有针对复杂工程问题中的流体系统进行流体力学计算和技术设计的能力; 4.具有针对复杂流体工程问题开展实验研究的能力; 5.了解和初步掌握流体力学现代计算技术,进行流体力学问题的仿真计算。 (二)基本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流体力学中常用的数学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流体的三大研究方法:实验方法、分析方法、数值计算;数学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三大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数学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三大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及学习方法、流体力学常用的数学知识。学时分配:2课时。 第一章、流体的物理性质和物理运动物理量的描述

(完整版)郑州大学数据库原理终极总结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一个有结构的、集成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用来管理数据库的一种商品化软件。 ●所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都由DBMS来完成的。 ●DBMS提供了操作数据库的许多命令(语言),即SQL语言。 DBMS 的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的功能。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通过DDL, 可以方便地定义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如定义Students表结构。 ●数据操纵的功能。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通过 DML,实现数据库中数据的基本操作。如向Students表中插入一行数据。 ●安全控制和并发控制的功能。如控制非法用户访问数据库。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功能。对数据库进行定义备份,以便数据库遭遇意外时,能恢复。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由若干张相互关联的表格组成。 数据库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 ●用户与数据库应用(即应用程序)交互; ●应用程序与DBMS交互; ●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返回给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按用户的习惯显示得到的数据。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特点: ●数据是集成的、共享的。--数据库系统中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 ●数据重复小。 ●数据独立性好。--应用程序不依赖任何数据的结构与访问技术。 ●数据结构化,易于按用户的视图表示。 模式:就是数据的一种抽象描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 1.内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储结构、存储方法、存取策略等的描述,也称物理模式、存 储模式。 2.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的描述,也称模式、概念结构。 3.外模式是单个用户用到的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通常也称视图、子模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一个概念模式,但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实际的物理数据库与内模式对应,用户使用外模式。

作业一:数据库理论基础知识

作业一:数据库理论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 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__C____。 A. 数据库语言,数据库 B. 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程序 C. 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2. 实体是信息世界中的术语,与之对应的数据库术语为___B_____。 A. 文件 B. 数据库 C. 字段 D. 记录 3.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_A___阶段。 A. 数据库系统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 数据项管理 4. __B___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 数据库系统 B. 数据库 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结构 5.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_B___。 A. 数据库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数据模型 D. 软件工具 6. ____D___可以减少相同数据重复存储的现象。 A. 记录 B. 字段 C. 文件 D. 数据库 7. 关系数据模型___D____。 A. 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1联系 B. 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N联系 C. 只能表示实体间的M∶N联系 D. 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上述三种联系 8.DBS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DBS是一个集合体,包含数据库、计算机硬件、软件和__C___。 A.系统分析员 B.程序员 C.数据库管理员 D.操作员 9.在一个关系中如果有这样一个属性存在,它的值能唯一标识关系中的每一个元组,称这个属性为( C )。A关键字B数据项C主属性D主属性值 10.数据库是______A________。

A. 以—定的组织结构保存在辅助存储器中的数据的集合 B. 一些数据的集合 C. 辅助存储器上的一个文件 D. 磁盘上的一个数据文件 11.关系数据库是以_____B_______为基本结构而形成的数据集合。 A. 数据表 B.关系模型 C. 数据模型 D. 关系代数 12.以下软件中,_____C_________属于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A. FoxPro B. Paradox C. SQLServer D. Access 13.以下软件中,_____B_________属于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A. Oracle B. Access C. SQLServer D. Word97 14.按照传统的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___B________。 A大型、中型和小型B层次、网状和关系 C数据、图形和多媒体D西文、中文和兼容 15.二维表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表示关系的一个____D_______。 A. 属性 B. 字段 C. 集合 D. 记录 二、填空题 1.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文件系统》、《人工管理》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2.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组成 3. 数据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有组织》的,可《共享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4. DBMS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位于《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一层管理软件。 5. 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全面负责控制和管理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管理理论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差不多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治理技术进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靠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确实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确实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治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

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数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纳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纳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进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进展,为数据治理进入一个革命性时期提供有力的支持。依照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靠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治理的进展能够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即人工治理时期、文件治理时期和数据库治理时期。 【1】人工治理时期 这一时期发生于六十年代往常,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进展才刚刚起步,数据治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治理差不多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差不多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治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如此就给数据治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同时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

数据库基础理论知识复习资料

数据:数据是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就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抽象化的表现形式。分为(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网络模型) 数据库: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数据库优点: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能为多个用户所共享。 为什么要使用数据库?(1)数据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在文件系统中独立的文件的记录内部是有结构的。传统文件的最简单形式是等长同格式的记录集合。在数据库系统中,实现了整体资料的结构化,把文件系统中简单的记录结构变成了记录和记录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结构化资料。在描述资料的时候,不仅要描述资料本身,还要描述资料之间的联系,把相关的资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2)资料共享性好,冗余度低,易扩充。(3)数据独立性好:数据库系统有三层结构:用户(局部)资料的逻辑结构、整体资料的逻辑结构和资料的物理结构。在这三层结构之间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两层映象功能。首先是用户资料逻辑结构和整体资料逻辑结构之间的映象,这一映象保证了资料的逻辑独立性;当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发生变化时,通过修改这层映象可使局部的逻辑结构不受影响,因此不必修改应用程序。另外一层映象是整体资料逻辑结构和资料物理结构之间的映象,它保证了资料的物理独立性:当资料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通过修改这层映象可使资料的逻辑结构不受影响,因此应用程序同样不必修改。(4)资料存取粒度小:文件系统中,资料存取的最小单位是记录;而在数据库系统中,资料存取的粒度可以小到记录中的一个数据项。因此数据库中资料存取的方式非常灵活,便于对资料的管理。(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DBMS不仅要有基本的数据管理功能,还要有如下的控制功能:①资料的完整性:保证资料的正确性,要求资料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或相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②资料的安全性:让每个用户只能按指定的权限访问资料,防止不合法地使用资料,造成资料的破坏和丢失。比如学生对于课程的成绩只能进行查询,不能修改。③并发控制:对多用户的并发操作加以协调和控制,防止多个进程同时存取、修改数据库中的资料时发生冲突、造成错误。④数据库的恢复:当数据库系统出现硬件软件的故障或者遇上误操作时,DBMS应该有能力把数据库恢复到最近某个时刻的正确状态上来。(6)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接口:用户可以使用交互式的命令语言。第 2 章 关系数据库 一、关系模型的组成:关系模型是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础模型。

液压课后答案第六章

6-1 如图6-1所示的进油节流调速回路,已知液压泵的供油流量q p min L/6=,溢流阀调定压力p p MPa 0.3=,液压缸无杆腔面积241m 1020-?=A ,负载N 4000=F ,节流阀为薄壁孔口,开口面积为24T m 1001.0-?=A ,C d 62.0=,3m /kg 900=ρ。试求: (1)活塞的运动速度v 。 (2)溢流阀的溢流量和回路的效率。 (3)当节流阀开口面积增大到A T124m 1003.0-?=和A T22 4m 1005.0-?=时,分别计算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和溢流阀的溢流量。 解:(1)由11P A F ?= 得4114000020102P F A MPa -=/=/?= 1321p P P P MPa ?=-=-= 1464320.620.01102100.29210d T q C A P m s --=??/ρ =????/900=?/ 44110.2910100.0146v q A m s --=/=?/20?=/ (2) 4414 3 1100.292100.70810p q q q m s ---?=-=?-?=?/ 64 400000.0146 19.5310110 c p p F v p q -??η= ==%???? (3)1 1 4330.87610T T q q m s -==?/ 1 330.01460.0438s T v v m ==?=/ 14443 1100.876100.12410p T q q q m s ---?=-=?-?=?/ 因为2 2 5T T p q q q => 所以2 43110T p q q m s -==?/ 244111020100.05T p v q A m s --=/=?/?=/ 6-2 如图6-2所示的回油节流调速回路,已知液压泵的供油流 a ) b ) 图6-1 进油节流调速回路

数据库技术复习(基本理论答案)

《数据库技术》可以分为四部分内容: 第1--2章关系数据库模型和关系运算 第3--4章关系数据库理论 第5--6章关系数据库设计和数据管理系统 第7--9章数据库新技术 第1--2章关系数据库模型和关系运算 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试述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库: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2. 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 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独立性差,纪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 3. 解释下列术语 (1)关系、元组、属性、域、笛卡儿积 (2)候选键、主键、外键 (3)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关系模型 (4)关系常见的更新 (1)关系、元组、属性、域、笛卡儿积 关系:在关系模型中唯一的数据结构是关系,一个关系对应一张二维表。关系的每一列称为关系的属性,用属性名表示。关系的每一行称为关系的元组。 域: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笛卡尔积:D1,D2,...,Dn的笛卡尔积为:D1×D2×...×Dn ={ (d1,d2,...,dn)|d ∈Di, i i=1,2,...,n }。 其中每一个元素(d1,d2,...,dn)叫做一个n元组(n-tuple),元素中第i个值d i叫做第

势流理论

势流理论 思考题及练习题 1.简述无旋流动速度势满足拉普拉斯方程的必要条件。 2.势流迭加法求解速度势的关键是什么? 3.简述采用势流理论求解流体力学问题的前提。 4.简述采用势流理论求解流体力学问题时,边界条件的提法。 5.对于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无旋流动,流函数满足拉普拉斯方程的必要条件是( )。 a) 流动定常 b) 流动无旋 c) 流体正压 d) 不计流体粘性 6.对于无旋流动,速度势满足拉普拉斯方程的必要条件是( )。 a) 流体不可压缩 b) 流动定常 c) 二维不可压缩流体 d) 不计流体粘性 7.无穷远均匀来流绕一确定形状的圆柱体有环量流动,升力的大小与( )有关。 a) 圆柱体的旋转角速度 b) 圆柱体的旋转角速度方向 c) 圆柱体长度 d) 圆柱体的直径 8. 理想流体流体绕任意物体的平面无旋流动,物体受到流体的作用力可能有( )。 a) 升力 b) 升力和阻力 c) 升力和附加惯性力 d) 附加惯性力 9.简述绕圆柱无环流流动的运动学边界条件如何。 10.简述机翼产生升力的原因。 11.绕圆柱的有环统流流动,简述驻点位置与哪些参数的关系。 12. 简述库塔—儒可夫斯基定理的前提和结论。 13. 当机翼从静止起飞后,简述绕机翼剖面产生环量的原理。 14. 简述升力与浮力的概念,升力与浮力属于哪一类力? 15. 以船舶为例说明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的概念。 16. 简述附加惯性力,附加质量的概念。 17. 附加质量的大小取决于哪些量? 18. 船舶不同运动状态下的附加质量与哪些量有关? 19. 一无限大平壁法向距离1 没处有一强度为10m 3/s 的点源,试证该流场的流函数和速度势函数由如下形式: {}22225ln [(1)][(1)]2x y x y ?π =+-++

第六章 有压管流

第六章有压管道、孔口与管嘴出流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有压管流的基本特点,掌握管流分为长管流动和短管流动的条件。 2、掌握简单管道的水力计算和测压管水头线、总水头线的绘制,并能确定管道内的压强分布。 3、掌握复杂管道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4、理解有压管道中的水击现象和水击传播过程,能进行水击分类和直接水击压强计算。 【学习重点】 1、掌握长管、短管以及有压流的计算及其应用,了解管道的串、并联; 2、理解有压管道总的水击现象和水击传播过程。 【内容提要和学习指导】 前面几章我们讨论了液体运动的基本理论,从这一章开始将进入工程水力学部分,就是运用水力学的基本方程(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和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水力学问题。本章理论部分内容不多,主要掌握方程的简化和解题的方法,重点掌握简单管道的水力计算。 有压管流水力计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管路中通过的流量Q;设计管道通过的流量Q所需的作用水头H和管径d;通过绘制沿管线的测压管水头线,确定压强p沿管线的分布。

有压管流:水流充满管断面,管内不存在自由水面;管壁上各点承受的压强不等于大气压。 有压管流可据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的相对大小分为短管和长管。 短管:凡局部水头损失和流速水头与沿程水头损失相比不能忽略,必须同时考虑的管道。 长管:凡沿程水头损失起主要作用,局部水头损失和流速水头可以忽略不计的管道,称为长管。 自由出流:水经管路流入大气、水股四周受大气压作用的情况称为自由出流。 淹没出流:如果管道出口位于液面下称为淹没出流。 习惯上将局部水头损失和流速水头占沿程水头损失5%以下的管道按长管计算,否则按短管计算,可见区分长管和短管并不是管道的绝对长度而是从水力学角度来区分的。 §6-1 简单短管中的恒定有压流 一、自由出流 图6-1 如图6-1所示,短管由三段管径不变的管道组成,以出口断面中心的水平面0-0为基准面,对渐变流断面1和2列出能量方程: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程课后答案

第一章 1.2.从程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 文件系统用文件将数据长期保存在外存上,数据库系统则用数据库统一存储数据;文件系统中程序和数据有一定的联系,二数据库系统中程序和数据分离;文件系统用操作系统中的存取方法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库系统则用DBMS 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文件系统实现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二数据库系统实现以记录和字段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2)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联系 均为数据组织的管理技术;均由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程序与数据之间用存取方法进行转换;数据库系统是在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8.什么是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物理独立性? 所谓数据的独立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应用程序间相互独立,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存取方式的改变不影响应用程序。 数据独立性分两级: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物理结构改变时,通过修改映射,使数据库整体逻辑结构不受影响,进而用户的逻辑结构以及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逻辑独立性是指当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发生改变时,通过修改映射,使用户的逻辑结构以及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1.11.解释实体、属性、实体键、实体集、实体型、实体联系类型、记录、数据项、字段、记录型、文件、实体模型、数据模型的含义。 实体: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实体键:在实体型中,能唯一标识一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称为实体的键。 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所以,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来抽象和描述同类实体,称为实体 型。 实体联系类型: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 记录:(record)字段的有序集合称为记录。 数据项: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也称为数据项。 字段: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也称为数据项。 文件:同一类记录的集合称为文件。文件是用来描述实体集的。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的框架,该框架描述了数据及其联系的组织方式、表达方式和存储路径,它是数据库

第六章 有压管中流动及能量损失

第六章 有压管中流动及能量损失 一、学习导引 1、流态与管流速度分布 (1)流态与雷诺数 流体的运动有两种状态:层流和紊流。流体质点在运动过程中互不混杂,有条不紊地呈层流运动,这种流动状态称为层流。如果流体质点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相互混杂,在流体质点之间发生剧烈的能量传递,流动参数(速度、压强等)发生不规则的脉动现象,则这种流动状态称为紊流。 流态用雷诺数来描述。对于管流,雷诺数Re 的定义是 ν vd =Re 临界雷诺数2000Re =c (2) 圆管中层流的速度分布 半径为0r 的无限长的圆管的层流速度分布式为 )(4122 0r r dx dp u --=μ 式中,dx dp 是压强梯度;在管轴线上,r=0处速度最大,记作m u ,而管流的平均速度可按定 义求出,经过计算,平均速度V 等于最大速度m u 的一半,即 μ 420r dx dp u m - = μ 821 20r dx dp u V m -== 这样,圆管层流的速度分布可以写成 )1(2)1(2 022 02r r V r r u u m - =- = (3) 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 圆管紊流的速度分布为对数型,即 C y k u u +=ln 1 * 式中,*u 称为摩擦速度,它与壁面粘性切应力的关系为2 *0u ρτ=,k=0.4是卡门系数。 2、粘性管流的伯努利方程 流体从截面1运动到下游的截面2时,能量水头发生损失,即 w h g V p z g V p z ++ + =+ + 222 222 22 111 1αγ αγ 式中,w h 称为水头损失,它等于上下游总水头的差值。 水头损失分为两类: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分别以f h ,j h 表示。总的水头损失等于沿程水头损失及局部水头损失用速度水头表示,即 g V h g V d l h j f 2,22 2ζλ==

流体力学势流理论

第六章势流理论 本章内容: 1.势流问题求解的思路 2.库塔----儒可夫斯基条件 3. 势流的迭加法 绕圆柱的无环绕流,绕圆柱的有环绕流 4.布拉休斯公式 5.库塔----儒可夫斯基定理 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有二: 其一,获得解决势流问题的入门知识,即关键问题是求解速度势。求出速度势之后,可按一定的步骤解出速度分布、压力分布,以及流体和固体之间的作用力。 其二,明确两点重要结论: 1)园柱体在理想流体中作等速直线运动时,阻力为零(达朗贝尔疑题);升力也为零。 2)园柱本身转动同时作等速直线运动时,则受到升力作用(麦格鲁斯效应)。 本章重点: 1、平面势流问题求解的基本思想。 2、势流迭加法 3、物面条件,无穷远处条件 4、绕圆柱有环流,无环流流动的结论,即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压力系数分布,驻点位 置,流线图谱,升力,阻力,环流方向等。 5、四个简单势流的速度势函数,流函数及其流线图谱。 6、麦马格鲁斯效应的概念 7、计算任意形状柱体受流体作用力的卜拉修斯定理 8、附加惯性力,附加质量的概念 本章难点: 1.绕圆柱有环流,无环流流动的结论,即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压力系数分布,驻点位置,流线图谱,升力,阻力,环流方向等。 2.任意形状柱体受流体作用力的卜拉修斯定理 3.附加惯性力,附加质量的概念 §6-1 几种简单的平面势流 平面流动:平面上任何一点的速度、加速度都平行于所在平面,无垂直于该平面的分量;与该平面相平行的所有其它平面上的流动情况完全一样。

例如: 1)绕一个无穷长机翼的流动, 2)船舶在水面上的垂直振荡问题,由于船长比宽度及吃水大得多,且船型纵向变化比较缓慢,可以近似认为流体只在垂直于船长方向的平面内流动,如图6-2所示。如果我们在船长方向将船分割成许多薄片,并且假定绕各薄片的流动互不影响的话, 则这一问题就可以按 一、均匀流 流体质点沿x轴平行的均匀速度Vo ,如图6-5所示, V x=V o , V y =0 dx V dy V dx V dy y dx x d y x 0=+=??+??= ?? ? 积分:φ=V ox (6-4) 如图6-3 流函数的全微分为, dy V dy V dx V dy y dx x d o x y =+-=??+??= ψψψ 积分:ψ=V o y (6 -5 如图6-4 由(6-4)和(6 -5 流线:y=const ,一组平行于x轴的直线,如图6 -3 等势线:x=const ,一组平行于y轴的直线,如图6-3中的虚线。 均匀流的速度势还可用来表示平行平壁间的流动或薄平板的均匀纵向绕流,如图6-4所示。 平面源:流体由坐标原点出发沿射线流出,反之,流体从各个方向流过来汇聚于一点,谓之平面汇:与源的流动方向相反。 设源的体积流量为Q,速度以源为中心,沿矢径方向向外,沿圆周切线方向速度分量为零。现以原点为中心,任一半径r作一圆,则根据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体积流量Q πrvr=Q ∴vr=Q/2πr (6-6) 在直角坐标中,有 x y V y x V y x ??- =??=??=??= ψ?ψ? 在极坐标中有: r r s V r s r V s r ??- =??=??=??=??=??= ψθ??θψψ?11 (6-7) 图6-6 点源和点汇 极坐标中φ和ψ 的全微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