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18秋在线作业31

德育原理18秋在线作业3-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 )。
A.德育个别问题
B.德育一般问题
C.德育规律
D.德育原理
正确答案:C


2.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
A.自觉纪律教育
B.道德教育
C.宗教教育
D.民主和法制教育
正确答案:C


3.我们国内和国外关于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安排大多采用的模式是( )。
A.结构迁移说
B.螺旋循环说
C.阶段连续说
D.社会适应说
正确答案:B


4.强调各种德育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不是说在德育中主张各种方 法( )。
A.平均罗列
B.分清主次
C.优劣评判
D.因时制宜
正确答案:A


5.德育获得自己的概念始于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
正确答案:B


6.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一门学科,德育原理也有它特殊的研究领域,它是以学校德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德育现象、德育问题,以理论和实践的理性来阐明德育工作的()。
A.一般原理
B.特殊原理
C.本质原理
D.宏观原理
正确答案:A


7.历史上许多教育家、思想家所倡导的“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全面发展式”的教学、“全人式”的教学、“通才式”的教学等,都是( )的体现。
A.狭义的教育性
B.广义的教育性
C.教育性
D.教学性
正确答案:B


8.心理咨询法是指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的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 ),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A.思想障碍
B.心理障碍
C.意义障碍
D.理论障碍
正确答案:B


9.人的品德发展的动力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C.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D.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正确答案:D


10.从中国文化对德的释说来看,“德”即得也,说的是“行道(遵循做人的意义、履行做人的规范)”有所得(内在性的),即使为人处事的善行规范和意义纳入了我们自身本性之中,成为一种真正持久稳定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德或德性、品德被称为人的
A.“第一性格”
B.“第二性格”
C.“第一本性”
D.“第二本性”
正确答案:B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980年16个国家国际道德教育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各国道德教育共同强调的内容是
A.社会价值标准
B.有关个人的价值标准
C.有关国家或社会的价值标准
D.关于认识过程的标准
正确答案:ABCD


2.德育内容是构成德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A.价值和规范要求的蕴含性
B.价值及

规范因素的广泛性
C.德育内容的寓它性
D.思想性和知识性
正确答案:ABCD


3.德育是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应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教育史上也存在不同看法,代表性的派别有( )。
A.根本性的德育地位观
B.智德论的德育地位观
C.平等性的德育地位观
D.差别性的德育地位观
正确答案:ABC


4.下列选项中属于德育管理内容的是( ) 。
A.德育队伍管理
B.德育规章管理
C.德育途径管理
D.德育环境管理。
正确答案:ABCD


5.教育爱的纯洁性要求 教师对待学生的爱要()。
A.正直
B.公正
C.坦荡
D.无私
正确答案:ABCD


6.品德的内涵很丰富,具体表现在
A.是人对自我的一种规定性
B.是心理与价值内容的“合金”
C.是带有一定结构性的存在
D.它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
正确答案:ABCD


7.德育内容的环境化体现主要表现在
A.人际环境
B.物质环境
C.文化环境
D.自然环境
正确答案:ABCD


8.德育管理对搞好学校德育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
A.有利于加强学校德育,把德育落到实处
B.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增强德育工作效果
C.有利于教育对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D.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内化
正确答案:ABC


9.爱的理智性要求教师对待 学 生 的 爱要有( )。
A.明确的目的性
B.正确的是非标准
C.富有冷静的判断
D.要有耐心的期待
E.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正确答案:ABCDE


10.实现德育目标,应注重采用哪些基本策略?
A.重视德育目标的具体化
B.争取各方面对德育目标的认同感
C.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
D.保证人、财、物的必要投入
正确答案:ABCD


三、 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没有管理,学校教育的整体性、秩序性、统一性就不能得到有力的保证,教育和激励也难以在稳定有序的基础上更有效的进行,各种直接或间接不利于教育和激励的因素往往不能得到有利的排除或遏止。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人在社会生活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发展的多变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在客观上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做指导。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班主任在注意集体教育的同时,不可忽视个别教育,要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 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4.非性格化了的意识、情感或行为,不是在为人处世方面操守的东西不能说它是已有的品德。品德是一种自主化了的表现,是一种不假思索,但却自然而然体现某种意义、义务和言行规范的生活方

式和行为习惯。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5.“一元化”的德育是历史上一切先进、开放、民主式社会的主要特征。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6.品德,是指称人社会存在和生活品质的一个概念。指人在为人处事的言行规则和意义方面的内在获得和自我操守。其表现具有稳定性。在伦理中,品德与“德”或“德性”常被视为同义语。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7.班主任是班级的特殊老师,在全班学生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为此,班主任不仅掌握较多的知识,还必须具有符合教育要求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有较高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8.良好的学习气氛离不开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这其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形成良好学习气氛的关键因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9.在个体品德的生成和生长过程中,自我教育的活动是比不可少的,所谓的自我教育活动就意味着封闭性,即它是纯粹的“内在活动”,并不伴有开放性。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0.教育性在教学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予以重视,必须予以认真落实和体现的根本使命。没有了教育性,教学也就失去了育人的实质或根本。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1.古今中外的各种教育目的,在其表述上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把对人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作为主体部分来加以突出,总是构成教育目的的主体部分。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2.说理也要生动有情,富有感染力。“理”是对客观事实和实践的抽象概括,但绝不意味着说理即可完全照本宣科。语言干瘪,呆板严肃、公式化的说教,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3.人类古代,包括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教育,都有鲜明的德育性质或德育主义倾向。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4.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都是通过共同活动实现的,也只有在共同的集体活动中才能体现出集体的精神。各种健康有益的共同活动,不仅是组织建设班集体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5.心灵是德性成长的基础,德性反映着人的心灵,德性是心灵的“绿洲”。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6.我们强调教育理论学习对教育能力的增长的作用,并不是说,学习德育理论,读了几本教育理论方面的书,教育能力就能马上随之增长。而是说,良好的教育能力离不开长期的理论学习 和研究。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7.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是实现民

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8.人的品德生成和生长是与一定生活氛围、人际交往氛围和精神文化氛围分不开的,思想品德是人与已有生活、现实人际和精神文化相互作用中生成和生长的,而不是只依知识学习来实现的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9.教育爱的理智性,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理性和明智的,而不应是盲目冲动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20.在理论上认识教育爱的广泛性是比较难的,在实践上要真正做到爱的广泛性对教师来说,则是比较容易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