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

(叶志明上海大学副校长,上海200436)

摘要阐述了研究生教育与培养中的若干问题,包括:招生与选拔、分类培养与学制、课程教学与教材、社会资源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利用、研究生的学术活动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学术论文、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等。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国家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当代科技和人才竞争的重要阵地。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研究生教育如何改革创新以适应现代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与二十多年前刚刚恢复的研究生教育处于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及经济环境。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重新审视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和内涵,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以适应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关于研究生的选拔

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目的是选拔优秀生源,最终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输送高层次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因此,科学、合理、公平地选拔优秀学生是整个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基础和准则。通过何种方式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又是招生与选拔工作的关键。

研究生选拔要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是研究生招生区别于本科生招生的特点。作为招生的学校,尤其是导师应该注重研究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一般很难在所谓的全国统考中体现出采。英美等国家的一些高校已经非常清楚,在美国的GRE、TOEFL考试和英联邦国家的雅思考试中,尽管中国学生的课程考分很高,但并不意味着其具有相应的英语能力。有位加拿大教授曾经对我说过,有的学生能考很高分数来留学,但其英语能力却很差,在其几年的研究生科研工作中,没有自己的“Idea”。我想这可能是“应试教育”的结果。

另外,在国外,研究生在选择学校或导师时,一般比较注重所选择的科学领域是否具有稳定的奖学金,以支撑其在较长时间里,能集中精力进行某学科的研究。也注重提供奖学金的学校、院系等是否在学术上享有声望。因为这对研究生是否能取得成功关系重大。

我国目前实施的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制度,仅仅能够解决研究生的部分生活费用,并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因此为了吸引优秀生源,在研究生中形成激励竞争机制,必须改革原先单纯性全员发放普通奖学金的做法,让研究生在人校前和在校期间都有申请奖学金的机会,同时适当提高奖学金标准,使品学兼优的学生能够成为奖学金获得者,获得减免学费等待遇,可以基本安心从事科研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吸引大量的优秀生源报考研究生,并使研究生在入学后的学习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

二、关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

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如何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还在于改革现有培养制度中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革培养模式,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

1.关于研究生的分类培养和学制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二是科研工作能力的养成。除了专业学位以外,全日制研究生一般都采用学术型的培养模式。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第一个目标的实现一般通过课程教学来进行。因此课程教学依然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实对于课程教学,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做法,我国与俄罗斯研究生培养模式相似,欧洲的一些国家,如英国和德国则不强调以课程教学来获取知识,而美国与加拿大则通过一定数量的课程学习使得研究生掌握基础知识。关键是研究生求学期间要学多少课程?是否都要按照一个学术型学位模式来实施培养?

不同类型的学位具有不同的性质,必须在培养计划和手段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攻读不同类型学位的研究生所接受的训练方式也不同,应该提倡分类培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培养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式,遵循各学科各自的特点和要求。用同一把尺子来规定所有学校或者所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不合适的。

另外,不是所有的研究生的学科、专业都可以授予博士学位。例如某些完全是技能型、实务型或职业型的学科,就很难设置博士学位。但是,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专业目录中,几乎所有学科均设置了博士学位授予目录,应该实事求是地对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进行一次清理,重新评价学科点的设置。

关于研究生的学制问题,各国有其不同做法,即使在一个国家里,也有不同的做法。这样就体现了各校不同的办学模式与特色。如有1年的硕士生培养,也有2~3年的;有3年的博士生培养,也有4~8年的。如果以一个固定的时间或模式来培养研究生,在某种程度上会扼杀年轻研究生们的创造力。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投人体制限制了对研究生教育学制的改革。随着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推行,投人体制和机制的变化,研究生教育学制改革应该是必然的。

2.关于研究生课程教学和教材

首先谈谈研究生的课程问题。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主要还是打基础,若能按照一级学科设置其基础课程是可取的。而与研究生的研究课题相关的课程,一般通过其自学或者Seminar的方式来掌握,则是一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路。边学边用,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应该是研究生的学习方法之一;如果研究生学习期间一门课程都不设,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种。应该给各类学校进行实践、创新各自模式的机会。而不应该再以规定的课程门数来对学校进行所谓的评价,来检验培养过程的质量。

再者是关于研究生课程的教材问题,我个人认为研究生课程不一定要有系统的教材。为研究生专门编写教材并不可取。因为研究生若能从零散的论文与专著等文献中获取和整理出系统的知识,那么研究生的综合与归纳能力必将得到极大的提高。那种编写非常系统、面面俱到的教材不适合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设立学术专著基金来鼓励导师、甚至研究生撰写出高水平的学术专著。

同时,应该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与考试方式也成为培养研究生好的学习风气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手段。有这么一种说法——“教一、学二、考三”。即教师在课堂上仅讲授一些主要原理与方法,让研究生自己再去学习一些课堂以外的知识,而考试时让研究生能创造性地发挥想像力来解决一些问题。这不失为一种好的互动学习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