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分分析 橡胶成分分析

塑料成分分析 橡胶成分分析
塑料成分分析 橡胶成分分析

塑料成分分析橡胶成分分析

同科橡塑所部分分析测定方法

1.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2.GB1574-1979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3.SD323-1989煤灰成分分析方

4./T1574-1995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5./T25494-2010吸气剂成分分析测试方法

6.T1574-2007(英文版)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7.ISO16869-2008塑料.塑料配方设计中抑制真菌成分的功效评估

8.16840.3-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3部分成分分析法

9.T22279-2008煤炭成分分析和物理特性测量标准物质研制导则

10/T25050-2010镍铁锭或块成分分析用样品的采取

11.T25051-2010镍铁颗粒成分分析用样品的采取

12.6143-2001气体分析测定并检查标定用混合气体成分的比较方法

13.T21834-2008中低合金钢多元素成分分布的测定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法

14.9184-7-1994纸、纸板和纸浆.纤维成分分析.第6部分重量系数测定

15.3826-1-2003人类血液及血液成分用塑料折叠容器.第1部分:常规容器

16.3826-3-2006人类血液及血液成分用塑料可折叠容器.第3部分:带综合特征采血袋系统

17.T11998-1989塑料玻璃化温度测定方法热机械分析法

18.11358-1997塑料.高聚物的热重分析法(TG).一般原理

19.11359-1-1999塑料热力学分析(TMA)第1部分一般原则

20.9924-3-2009橡胶和橡胶制品.用热重量分析法测定硫化和未硫化化合物的成分.第3部分:烃类橡胶、卤化橡胶和萃取后聚硅醚橡胶

21.12833-2006橡胶和塑料撕裂强度和粘合强度测定中的多峰曲线分析

22.T12833-1991橡胶和塑料撕裂强度及粘合强度多峰曲线的分析方法

23.11359-2-1999塑料.热力学分析(TMA).第2部分线性热膨胀系数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24.14852-1999水介质中塑料材料富氧菌生物降解性的测定二氧化碳增量分析法

25.15033-2007塑料.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己内酰胺及其周期和线性齐聚物

25.5471-2008塑料热固性塑料试样的压塑

26.SO14852Technical Corrigendum1-2005水介质中塑料材料富氧菌生物降解性的测定.二氧化碳增量分析法.技术勘误1

2.7.O14852Technical Corrigendum1-2005水介质中塑料材料富氧菌生物降解性的测定.二氧化碳增量分析法.技术勘误1

28.SO15985Technical Corrigendum1-2007塑料.高固相厌氧消化条件下厌氧生物最终降解和分解能力的测定.释放的沼气分析法.技术勘误1

29.ISO3915-1981塑料;导电塑料的电阻系数测量

30.ISO294-1995塑料-注塑模塑热塑性塑料试样

31.GBT8946、GBT8947-1998塑料编织袋、复合塑料编织袋

32.8946-1988塑料编织袋

33.SO/TS29041-2008气体混合物.重量分析准备.控制成分的相关性

英国标准

1.BS ISO14912-2003气体分析.气体混合成分数据的转换

2.BS ISO6143-2001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成分的测定和检验.比较方法

3..BS EN ISO3126-2005塑料管材塑料管成分测量与尺寸的测定

4..BS3502-3-1993塑料和橡胶材料符号.第3部分:配料成分符号一览表

5..BS ISO3826-3-2006人类血液和血液成分用塑料可折叠容器.带综合特征采血袋系统

6.BS ISO9924-2-2000橡胶和橡胶制品.利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化和未硫化化合物的成分.丙烯晴丁二烯和丁基卤橡胶

7.BS ISO15033-2000塑料.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己内酰胺及其周期和线性集聚物

8.BS ISO9924-2-2000橡胶和橡胶制品.利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化和未硫化化合物的成分.丙烯晴丁二烯和丁基卤橡胶

9.BS EN ISO3826-2-2008人类血液及血液成分用塑料可折叠容器.用于标签和说明手册上的图形符号

10.BS ISO11358-2-2005塑料.高聚物的热重分析法(TG).活化能测定

11.BS ISO13741-1-1998塑料制品/橡胶.聚合物弥散体和橡胶乳液(天然的和合成的).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残余单基物和其他有机成分.第1部分:液体直接注射法

12.BS ISO13741-2-1998塑料制品/橡胶.聚合物弥散体和橡胶乳液(天然的和合成的).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法对残余单基物和其他有机成分的测定.第2部分:液面上空间法

13.BS ISO9924-1-2001橡胶和橡胶制品.用热解重量分析法测定硫化和未硫化化合物的成分.丁二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和三元共聚物、异丁烯-异戊二烯、异戊二烯和丁二烯橡胶14.BS ISO14855-1999在控制复合条件下塑料材料最大需氧生物降解能力和非集合性的测定.离析二氧化碳的分析方法

15.BS ISO15033-2007塑料.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测定己内酰胺及其环状和线性齐聚物

16.BS ISO15985-2004塑料.在高固相厌氧消化条件下测定最终厌氧生物降解和分解作用.释放的沼气分析法

17.BS EN15492-2008乙醇作为汽油的混合成分之一无机氯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分析法

18.BS EN ISO11358-1997塑料.高聚物的热重分析法(tg).一般原理

19.BS ISO11359-3-2002塑料.热力学分析(tma).温度渗透力的测定

20.BS EN ISO14855-2-2009塑料材料在受控堆肥条件下最终需氧生物降解性的测定.演化二氧化碳分析法.实验室规模试验中演化二氧化碳的重

21.BS EN ISO14855-1-2007塑料材料在受控堆肥环境下最终需氧生物降解能力的测定.释放二氧化碳的分析方法.第1部分:通用方法

22.BS EN15347-2007塑料.再生塑料.塑料废弃物的特性

23.BS EN ISO14852-1999水介质中塑料材料的富氧菌生物降解性的测定.二氧化碳增量分析方法

24.BS ISO11359-2-1999塑料.热力学分析(TMA).线性热膨胀系数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德国标准

1.DIN51896-1-1991气体分析.成分含量.气体压缩系数.原理

2.DIN51896-2-1994气体分析.成分含量.气体压缩系数.第2部分使用

3.DIN ISO6143-1985气体分析.标定用混合气体成分的测定.比较方法

4.DIN51872-5-1996气体燃料和其它气体试验.成分测定.第5部分:毛细气体色谱分析法

5.DIN EN ISO6143-2006气体分析.测定并检查标定用混合气体成分的比较方法(ISO 6143:2001)

6.DIN EN12118-1997塑料管道系统.电量分析法测定热塑性塑料含水量

7.DIN EN12118-1997塑料管道系统.电量分析法测定热塑性塑料含水量

8.DIN V ENV1250-1-1995木材防腐剂.测定经处理的木制效用剂和其他防护剂成分释放的方法.第1部分经过蒸发测定释放用分析试样获取的试验室法

9.DIN ISO13741-2-2003塑料/橡胶.聚合物分散体和橡胶胶乳(天然的和合成的).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残留单体和其他有机成分.第2部分:顶空法

10.DIN CEN/TS14807-2005塑料管道系统.基于不饱和聚酯树脂(UP)的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GRP).地下GRP-UP管道的结构分析指南

11.DIN ISO6133-2004橡胶和塑料.测定撕裂强度和粘合强度所获得的多峰图形的分析

12.DIN EN15492-2009乙醇作为汽油混合成分之一.无机氯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分析法

13.DIN EN15492-2008乙醇作为汽油混合成分之一.无机氯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分析法

14.DIN EN14647-2006铝酸钙水泥.成分、规范和一致性标准

15.DIN EN ISO14852-2004水介质中塑料材料的富氧菌生物降解性的测定.二氧化碳增量分析法

16.DIN V ENV1250-2-1995木材防腐剂.测定经处理的木制效用剂和其他防护剂成分释放的方法.第2部分经过在水或人造海水中洗净测定释放用分析试样获取的试验室法

17.DIN EN ISO14855-1-2008塑料材料在受控堆肥环境下最终需氧生物降解能力的测定.二氧化碳增量分析法.第1部分:通用方法

18.DIN EN15348-2008塑料.再生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再生塑料的特性

19.DIN EN15347-2008塑料.再生塑料.塑料废弃物的特性

20.DIN-Fachbericht CEN/TR15353-2007塑料.再生塑料.与再生塑料相关标准研发指南

21.637-1994塑料管道系统玻璃增强塑料部件用重量分析法测定成分含量

22NF X20-207-1982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成分的测定.比较法

23.X43-023-1991空气质量.周围的空气.悬浮特殊成分浓度的测定.重量分析方法

24.T51-140-1974塑料.低密度聚乙烯混合物.碳黑成分的热解测定

25.T53-020-1977塑料.承压流体管用低密度聚乙烯基成分.规范

26.X41-513-1961塑料防护.第1部分:成分耐微生物侵蚀的能力的试验方法

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报告

篇一: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报告 篇二:材料分析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磁控溅射c/w多层膜成分及微观分析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材料化学 班级材化082 学生王维娜 学号 3080101296 指导教师陈迪春 起止时间 2010.12.27-2011.1.1 年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内容要求: 掌握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方法,学习并了解真空镀膜 技术-磁控溅射技术,多层膜制备过程,以及其微观结构分析,成分 分析所用仪器和原理。 学生(签名) 月日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课程设计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日 目录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 .. (1) 1.1 磁控溅射 ............................................................................. (5) 1.2 x射线衍射仪 ............................................................................. . (5) 1.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6) 1.4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 (7) 第二章实验方法 ............................................................................. .. (9) 2.1 tem样品的制备方法 .............................................................................

橡胶配方与各性能的关系

橡胶性能与配方的关系 不同的橡胶产品对胶料的物性都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对生产这些产品时胶料的工艺性能(加工性能)也需要不同的要求。所谓的工艺性也就是生产这些橡胶产品的过程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做出来的橡胶产品也就很难做到性能理想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一句话,无论你要求橡胶产品有什么样的物性要求,也不管你的要求是高还是低,如果工艺性能无法满足要求(实现要求的过程无法满足),那么你就很难顺利的去生产。 不多赘述,该贴将和大家一起谈论各橡胶工艺性能受配方的影响及关系。 一、混炼性能 1.各种成分对混炼效果的影响 主要分析配方中各种填料、化学药品、操作油等配合成分混入橡胶中的难易性、分散性。它主要由这些配合成分与橡胶之间的互溶性的高低、浸润性的大小来决定。 胶料混炼工艺设计的好坏评价方法之一就是各种成分是否可以在橡胶中能够迅速的分散;混炼效果的好坏,则可以通过各种成分在橡胶中能否均匀分散其中来衡量。这两个指标都主要取决于配合成分与橡胶之间的互溶性、浸润性。 “互溶性”这个词大家可能会认为橡胶那么大的分子怎么可能溶解在各种配合成分里很多配方里,应该是配合成分溶解在橡胶里才对。其实,所谓的溶质、溶剂也是相对的,量少的惯称为溶质,量多的则为溶剂,习惯性的认为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如果“溶质”的量比“溶剂”的量大很多的话,那就是“溶剂”溶解在“溶质”中。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为互溶性了。为了能让胶料达到多种综合性能都很优异的效果,很多配方用到的橡胶都不止一种,可能2、3、4、5种橡胶并用,这就涉及到这些橡胶之间的互溶性(也许橡胶之间的互溶性大家更好理解一些)。混炼后的胶料如果电镜图片里显示各相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离、橡胶之间、橡胶与各配合成分之间分散的非常均匀那就表明互溶性好,否则互溶性就差。互溶性差的配方体系所对应的胶料的各种物性也就不能得到好的体现。 其实,橡胶配合体系是不能像盐溶于水那样做到分子级的互溶性,一是因为橡胶是由不同分子量的高分子复杂体系组成,二是各种配合成分也不是简单的小分子化合物,三它们是固相之间的溶解性。橡胶对配合剂的浸润性也许更能清楚的解释混炼工艺及效果的好坏。 橡胶对配合成分的浸润性高低主要决定于配合成分自身的特性,当然与橡胶的性质也有关系。有机的、非极性的大多数化学样品(塑解剂、分散剂、操作油等软化剂、防老剂、

塑料全成分分析

塑料全成分分析 塑料全成分分析是将送检塑料样品中的树脂种类、填料、助剂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塑料树脂种类,填料种类、粒径,助剂种类都能影响对产品的性能、寿命,通常是同一种树脂、同一种填料,因为助剂种类的不同,造成产品性能大不相同。同科研究所的塑料全成分分析业务主要帮助企业改进生产配方、为科研院所提供数据参考。 塑料全成分分析一般分为树脂种类鉴定、填料种类鉴定、助剂种类鉴定、全成分定量等步骤: 树脂种类鉴定主要应用红外-热裂解方法 填料种类主要采用元素分析-衍射分析方法 助剂种类分析应用分离-色谱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主要采用经典化学方法与现代热分析方法相结合方法。 相关分析产品: 塑料母粒、塑料管材、塑料板材、塑料薄膜、车船结构件、工程设备用件、人造革、泡沫材料、包装材料、门窗型材、建筑管材、防水卷材、电线电缆密封件、医疗器械、电子电器结构件、塑料粒子、加工母粒、塑料丝、塑料绳、塑料带、软管、波纹管、硬管、塑料板材、塑料薄膜、塑料轴承、塑料开关、加工母粒、塑料门窗、塑料棒、塑料粉末、光盘、人造革电缆、泡沫材料等所有塑料产品 可对塑料产品进行全成分剖析,分析精度可达0.01%。本中心实验室设备齐全,经国家计量部门计量认证,可出具切实可靠的数据,并且中心实验师经验丰富、工作态度严谨,分析工程师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可为委托方提供准确、高效、便捷的服务。与21个国内著名学府、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拥有长期客户152家,生产加工型企业96家,贸易型企业56家。 塑料定性分析一般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质谱仪(MS)、核磁共振仪(NMR)、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中心首创以红外为主,热分析为辅的塑料鉴定方法,分析准确度达99.86%。拥有109家长期合作企业,其中生产加工型企业82家、进出口贸易型27家。

常见塑料制品开裂的原因浅析及检测方法简述

常见塑料制品开裂的原因浅析及检测方法简述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常见塑料制品开裂的原因浅析及检测方法简述 引言 工程塑料因为其优异的特性——高强度、耐热、耐冲击、抗老化等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零件及各种外壳制造上。但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塑料制品很有可能被钉螺丝或涂胶水,这样的处理常常会诱发塑料制品的应力开裂,致使次品率很高。而开裂是塑料制品经常出现的致命缺陷,包括制作表面丝状裂纹、微裂、顶白、开裂及因制件粘模、流道粘模而造成的创伤。引起开裂的原因涉及模具、成型工艺、塑料材料、环境应力等方面。 开裂原因浅析及改进建议 不同的开裂原因会导致不同的开裂类型,如果按照开裂的时间分类,塑料制品开裂现象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脱模开裂,塑料制品从模具脱出或在机器加工过程中出现开裂,这种开裂原因和后果比较容易预估; (二)应用开裂,塑料制品在放置一段时间后或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这种开裂往往难以预测,且产生的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以下主要从塑料材料的选择和环境应力的角度出发,结合以上两种开裂类型简单阐述开裂原因及改进建议。

1. 材料类型所致开裂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 下面通过两个案例,从选材背景及加工后出现的问题来分析材料选择对产品开裂可能造成的影响。 圆孔性连接器(代表成型中空制品) 一直以来,客户在生产成型小型圆孔时,选择的都是聚苯硫醚PPS GF30/GF40这种材料,器件没有出现任何开裂现象。在开发大圆孔径系列连接器时,客户再次选用全球多家知名厂家的PPS GF30/GF40材料。加工的结果是制品开裂非常严重,有些属于脱模开裂,有些属于应用开裂,而且不同厂家同类型含量的PPS均存在制品开裂问题。客户和材料厂商起初怀疑是塑料冲击强度不够,但同时发现冲击强度比PPS GF30/GF40低的PA6和PC材料却反而不开裂。在选用一些知名厂家提供的高抗冲击性PPS GF40材料后,开裂问题依然存在(图1)。 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我们分析,很可能是由于成型塑料圆孔的模具型芯采用的是硬质合金材料。金属材料导热和散热能力较强,而一般塑料材料散热能力较弱,金属材料和塑料挤出时不可避免会产生收缩相差较大的情况,塑料产品不同部位温度也有较大差别,对于延展性不好(断裂伸长率偏小)的塑料,无疑会发生断裂的现象。

塑料制成品行业SWOT分析[1]

塑料制成品行业SWOT分析 一、优势 全国塑料行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塑料制品业为核心的“朝阳工业”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塑料行业的神圣使命由大变强,塑料加工机械位居世界第一,由设计制造大国发展成为先进的自主开发强国;塑料合成树脂生产位居世界第一,由大量依靠进口逐步转为立足国内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塑料制品加工也位居世界第一,由低附加值产品加工提升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中国塑料加工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数量不断增多,已构建成若干个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群;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产业集约度逐步升级;塑料工业的整体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加强,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某些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入从大国向先进强国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中国塑料工业是以塑料加工为核心,包括塑料合成树脂、助剂及添加剂、塑料加工机械与模具在内的一个整体。“十二五”期间,面向全球的中国塑料工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全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在向逐步实现塑料工业由大国到强国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挺进。 二、劣势 (一)产品结构不合理供求不平衡 塑料制品行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导致的供求不平衡,表现为简单、初级产品多,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少。通用技术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以农业薄膜行业为例,“十一五”期间,我国农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布局趋于合理。2012年我国高、中、低档农膜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2%、38%和60%,但高档农膜所占比例依然只有2%,高中档农膜比例偏低的现状依然存在,距离发达国家高档农膜20%、中档农膜50%的结构还有较大差距。 (二)总体装备水平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多年来我国塑料加制品行业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不断更新先进设备,用国产先进设备武装企业的同时,还从国外引进大量先进设备,大大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水平,产业规模已经上升到世界先进水平。但较之发达国家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仍然存在装备水平偏低、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不能满足高层次消费与高技术领域的特种需求,也导致了在这些领域内

丁腈橡胶配方分析_分析检测

丁腈橡胶配方分析|分析检测 背景 丁腈橡胶体系 常用配方 一.背景 丁腈橡胶是由丁二烯和丙烯腈经乳液聚合法制得的,丁腈橡胶主要采用低温乳液聚合法生产,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丁腈橡胶具有优良的耐油性,其耐油性仅次于聚硫橡胶和氟橡胶,并且具有的耐磨性和气密性; 耐热性优于丁苯橡胶、氯丁橡胶,可在120℃长期工作。气密性仅次于丁基橡胶。丁腈橡胶的性能受丙烯腈含量影响,随着丙烯腈含量增加拉伸强度、耐热性、耐油性、气密性、硬度提高,但弹性、耐寒性降低。其缺点是耐低温性差、耐臭氧性差,电性能低劣,弹性稍低;并且不耐臭氧及芳香族、卤代烃、酮及酯类溶剂,不宜做绝缘材料; 禾川化学专业从事丁腈橡胶配方分析、成分分析、配方检测、成分检测,禾川化学是丁腈橡胶企业产品技术革新的风向标;禾川化学通过多年沉积,运用精细化工的复配技术, 做了小试和应用试验, 研制了一种新型丁腈橡胶配方技术;丁腈橡胶主要用于制作耐油制品,如耐油管、胶带、橡胶隔膜和大型油囊等,常用于制作各类耐油模压制品,如O形圈、油封、皮碗、膜片、活门、波纹管等,也用于制作胶板和耐磨零件. 二.丁腈橡胶 2.1丁腈橡胶常见体系 2.1.1硫化体系 丁腈橡胶主要采用硫黄和含硫化合物作为硫化剂,也可用过氧化物或树脂等进行硫化。由于丁腈橡胶制品多数要求压缩永久变形小,因此多采用低硫和含硫化合物并用,单用含硫化合物(无硫硫化体系)或过氧化物作硫化剂。硫黄-促进剂体系是丁腈橡胶应用最广泛的硫化体系。硫黄可使用硫黄粉,也可使用不溶性硫黄。由于硫黄在丁腈橡胶中的溶解度比天然橡胶低,所以应注意控制用量。硫黄用量增加,定伸应力、硬度增大,耐热性降低,但耐油性稍有提高,耐寒性变化不大。一般软质橡胶由于丁腈橡胶不饱和度低于天然橡胶,所需硫的用量可少些,一般用量1.5 ~2份,硫化促进剂用量可略多于天然橡胶,常用量1 ~3.5份。丁腈橡胶的软质硫化胶最宜硫黄用量为1.5份左右。不同丙烯腈含量的丁腈橡胶所需硫黄用量也不同,当丙烯腈含量高,而丁二烯相对含量低时,由于减少了不饱和度,所需硫黄用量可酌量减少。如丁腈-18,硫用量1.75~2份;丁腊-26,硫用量1.5 ~1.75份,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低硫配合可提高硫化胶的耐热性,降低压缩永久变形及改善其他性能,因此丁腈橡胶常采用低硫(硫黄用量0.5份以一下)高促硫化体系。丁睛橡胶使用的促进剂主要是秋兰姆类和噻唑类,其中秋兰姆类促进剂的硫化胶特性较好,特别是压缩永久变形性良好,而且加工安全,故应用更为普遍。此外还使用次磺酰胺类促进剂。胺类和胍类促进剂常作为助促进剂使用。硫黄与不同促进剂并用具有不同的性能,例如用二硫化秋兰姆(如促进剂TMTD , TRA, TRT用量.025~0.5份)与硫黄并用,采取低硫或无硫配合,耐热性优异;硫黄与促进剂DM或CZ并用,胶料强伸性能好,是一种常用的硫化体系;硫黄与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如TS)并用,胶料具有较低的压缩永久变形和最小的焦烧倾向。高量秋兰姆类与次磺酰胺类并用或秋兰姆类与噻唑类并用的低硫配方,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优异,耐热性良好,压缩永久变形小,并且不易焦烧和喷霜。 为减小永久变形,采用少量硫黄与秋兰姆并用是极其有效的。该配方的特点是永久变形小,但焦烧时间稍短。 硫化活性剂常采用氧化锌和硬脂酸。氧化锌在硫黄硫化和无硫硫化体系中的用量常在1.0~5.0份之间,氧化锌习惯用量5份。硬脂酸用量一般为1.0份。

塑料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塑料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塑料制品行业概况..................................................................................................................... - 1 - 二、塑料制品行业出口市场分析 ..................................................................................................... - 1 - (1)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历年出口额及主要出口对象 (1) (2)塑料制品行业主要产品介绍 (3) (3)塑料制品行业海外市场需求分析 (4) 三、阿里巴巴塑料制品行业买家特征分析 ..................................................................................... - 4 - (1)近一年买家洲区来源分布 (5) (2)近一年买家询盘来源分布 (5) (3)买家数量和询盘数量变化对比 (5) (4)询盘TOP20国家09年1-11月相比08年1-11月变化情况 (5) (5)近半年买家活跃度 (6) (6)"塑料制品"行业买家反馈数量TOP5国家/地区 (6) (7)"塑料制品"行业"行业TOP关键词 (8) (8)关搜推广排名与自然排名效果对比 (9) (9)阿里巴巴"塑料制品"行业买家代表(部分) (9) (10)阿里巴巴买家数、海外访问量持续增长 (10)

黄胶成分分析与检测(科标化工分析)

黄胶成分分析与检测 木工黄胶本品是一种水溶性胶粘剂,是由醋酸乙烯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经聚合反应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粘合剂。通常称为白乳胶或简称PV AC乳液,化学名称聚醋酸乙烯胶粘剂,是由醋酸与乙烯合成醋酸乙烯,添加钛白粉(低档的就加轻钙,滑石粉,等粉料).再经乳液聚合而成的乳白色稠厚液体。 黄胶可常温固化、固化较快、粘接强度较高,粘接层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耐久性且不易老化。可广泛应用于粘接纸制品(墙纸),也可作防水涂料和木材的胶粘剂。木质材料粘接。它是以水为分散剂,使用安全、无毒、不燃、清洗利便,常温固化,对木材、纸张和织物有很好的黏着力,胶接强度高,固化后的胶层无色透明,韧性好,不污染被粘接物;乳液不乱性好,储存期可达半年以上。因此,广泛地用于印刷装订和家具制造,用作纸张、木材、布、皮革、陶瓷等的黏合剂,还可作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等黏合剂的改性剂,用于制造聚醋酸乙烯乳胶漆等。 黄胶的使用方法 1、在使用前腰搅拌平均; 2、把要涂胶的材质表面清理干净,不可以有油污; 3、涂胶后的的材质要对症压合,压力越大强度越高,24小时强度最高; 4、湿的板材也可以粘结,含水率最好控制在20%,水份太高会影响强度; 黄胶的保留留意事项 1、由于胶水属于湿气固化,所以应密封保留 2、在使用的时候不可以向胶桶里加水,用不完的胶应马上密封; 3、放在阴凉干燥处,阔别明火 黄胶属于木质工艺中的一种常用胶水,合用于中纤板加厚,实木加厚,冷压贴木皮、防火板、夹板等,是木制品出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压板胶水。 富深压板专用黄胶GW-2528 富深压板专用黄胶是一种单组份氯丁乙烯橡胶为主要成分、耐热、耐气候的水剂型粘合剂,最大的特点是表面不易结膜,具有较长的陈放时间、较短的加压时间、干强度高、环保等特点。 技术参数: 类型:水基型 外观:淡黄色液体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简介:塑料制品及原料成分配方对比分析

塑料制品及原料成分配方分析--青岛科标分析中心 塑料概述: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es),俗称塑料(plastics)或树脂(resin)。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 主要分析项目: 成分分析:利用定性、定量分析手段,可以精确分析材料的组成成分、元素含量和填料含量。配方分析:是指对产品或样品的组成成分、元素或原料等成分进行分析,又称配方还原。失效分析:综合运用各类常量、微量和痕量分析技术,对产品质量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诊断。图谱分析:指通过谱图对未知成分进行分析的技术方法。 技术研发:指新品种、新技术从创新构思的产生直至品种、技术审核确定的环节。 主成分分析:是把综合变量来代替原变量,使这些综合变量尽可能地代表原来变量的信息量。全成分分析:是将送检样品中的原材料、填料、助剂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关产品分析: 通用塑料:PE塑料、PS塑料、PP塑料、PP片材、PVC材料、EVA塑料、ABS塑料、PVA 塑料、PMMA塑料 工程塑料:PA尼龙、PC塑料、聚氨酯、PET塑料、PVC木塑、PLA塑料、POM塑料、PPO塑料、PBT塑料、热固塑料、化学纤维、塑料合金 塑料助剂:成核剂、发泡剂、开口剂、抗菌剂、稳定剂、增韧剂、阻燃剂、增塑剂、抗静电剂、加工改性剂 塑料制品:PVC管、刹车片、塑料袋、保温管、PVC型材、PVC管件、吸塑PE板、塑料管材、塑料薄膜、汽车塑料、医用塑料、塑胶玩具、PVC电缆料、塑料零部件、PVC发泡

板、电子电器 相关仪器设备: 热重分析仪:是一种利用热重法检测物质温度-质量变化关系的仪器。 热机械分析仪:在温度和非震动载荷作用下,测量物质的形变与温度等函数关系的一种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使用电子来展示物件的内部或表面的显微镜。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测量物质在周期交变作用下,测量物质力学性能、频率等关系的一种技术。

塑料制品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塑料制品在各行业中地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近年来,塑料加工工业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发展潜力较大.2008年以来,受原料持续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限塑令”、劳动法实施以及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等影响,沿海塑料加工业发达地区地增长放缓.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塑料制品行业总体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从各项经济指标看,总体发展态势令人乐观. 塑料在家电行业中地应用和发展趋势 塑料大体上可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盒热固性塑料三种.通用塑料包括聚丙烯

塑料制品表面前处理工艺

塑料制品表面前处理工艺 塑料制品的表面处理主要包括涂层被覆处理和镀层被覆处理。一般塑料的结晶度较大,极性较小或无极性,表面能低,这会影响涂层被覆的附着力。由于塑料是一种不导电的绝缘体,因此不能按一股电镀工艺规范直接在塑料表面进行镀层被覆,所以在表面处理之前,应进行必要的前处理,以提高涂层被覆的结合力和 为镀层被覆提供具有良好结合力的导电底层。 1.涂层被覆的前处理前处理包括塑料表面的除油处理,即清洗表面的油污和脱模剂,以及塑料表面 的活化处理,目的是提高涂层被覆的附着力。 (1)塑料制品的除油。与金属制品表面除油类似,塑料制品除油可用有机溶剂清洗或用含表面活性剂的碱性水溶液除油。有机溶剂除油适用于从塑料表面清洗石蜡、蜂蜡、脂肪和其他有机性污垢,所用的有机溶剂应对塑料不溶解、不溶胀、不龟裂,其本身沸点低,易挥发,无毒且不燃。 碱性水溶液适用于耐碱塑料的除油。该溶液中含有苛性钠、碱性盐以及各种表面活性物质。最常用的表面活性物质为OP系列,即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它不会形成泡沫,也不残留在塑料表面上。 (2)塑料制品表面的活化。这种活化是为了提高塑料的表面能,也即在塑料表面生成一些极性基或加以粗化,以使涂料更易润湿和吸附于制件表面。表面活化处理的方法很多,如化学品氧化法、火焰氧化法、溶剂蒸气浸蚀法和电晕放电氧化法等。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是化学晶氧化处理法,此法常用的是铬酸处理液,其典型配方为重铬酸钾4.5%,水8.0%,浓硫酸(96%以上)87.5%。 有的塑料制品,如聚苯乙烯及ABS塑料等,未进行化学品氧化处理时也可直接进行涂层被覆。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涂层被覆,也有用化学品氧化处理的,如ABS塑料在脱脂后,可采用较稀的铬酸处理液浸蚀,其典型的处理配方为铬酸420g/L,硫酸(比重1.83)200ml/L。典型的处理工艺为65℃70℃/5min10min, 水洗净,干燥。 用铬酸处理液浸蚀的优点是无论塑料制品的形状多复杂,都能处理均匀,其缺点是操作有危险,并有污 染问题。 2.镀层被覆的前处理 镀层被覆前处理的目的是提高镀层与塑料表面的附着力和使塑料表面形成导电的金属底层。前处理的工序主要包括有:机械粗化、化学除油、化学粗化、敏化处理、活化处理、还原处理和化学镀。其中前三项是为了提高镀层的附着力,后四项是为了形成导电的金属底层。 (1)机械粗化和化学粗化。机械粗化和化学粗化处理是分别用机械的方法和化学的方法使塑料表面变粗, 以增加镀层与基体的接触面积。一般认为,机械粗化所能达到的结合力仅为化学粗化的10%左右。 (2)化学除油。塑料表面镀层被覆前处理除油的方法与涂层被覆前处理除油方法相同。 (3)敏化。敏化是使具有一定吸附能力的塑料表面上吸附一些易氧化的物质,如二氯化锡、三氯化钛等。这些被吸附的易氧化物质,在活化处理时被氧化,而活化剂被还原成催化晶核,留在制品表面上。敏化的 作用是为后续的化学镀覆金属层打基础。 (4)活化。活化是借助于用催化活性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对经过敏化的表面进行处理。其实质是将吸附有还原剂的制品浸入含有贵金属盐的氧化剂的水溶液中,于是贵金属离子作为氧化剂就被S2+n还原,还原了的贵金属呈胶体状微粒沉积在制品表面上,它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当将此种表面浸入化学镀溶液中时,这些微粒就成为催化中心,使化学镀覆的反应速度加快。 (5)还原处理。经活化处理和用清水洗净后的制品在进行化学镀之前,用一定浓度的化学镀时用的还原剂溶液将制品浸渍,以便将未洗净的活化剂还原除净,这称为还原处理。化学镀铜时,用甲醛溶液还原处理,

材料分析(SEM)实验报告

材料专业实验报告 题目:扫描电镜(SEM)物相分析实验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姓名: 学号:1514122986 2016年6月30日

扫描电镜(SEM)物相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2.掌握扫描电镜样品的准备与制备方法 3.掌握扫描电镜的基本操作并上机操作拍摄二次电子像 4.了解扫描电镜图片的分析与描述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SEM)是用聚焦电子束在试样表面逐点扫描成像。试样为块状或粉末颗粒,成像信号可以是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或吸收电子。其中二次电子是最主要的成像信号。由电子枪发射的电子,以其交叉斑作为电子源,经二级聚光镜及物镜的缩小形成具有一定能量、一定束流强度和束斑直径的微细电子束,在扫描线圈驱动下,于试样表面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作栅网式扫描。聚焦电子束与试样相互作用,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以及背散射电子等物理信号,二次电子发射量随试样表面形貌而变化。二次电子信号被探测器收集转换成电讯号,经视频放大后输入到显像管栅极,调制与入射电子束同步扫描的显像管亮度,得到反映试样表面形貌的二次电子像。 本次实验中主要通过观察背散射电子像及二次电子像对样品进行分析表征。 1)背散射电子 背散射电子是指被固体样品原子反射回来的一部分入射电子,其中包括弹性背反射电子和非弹性背反射电子。弹性背反射电子是指被样品中原子和反弹回来的,散射角大于90度的那些入射电子,其能量基本上没有变化(能量为数千到数万电子伏)。非弹性背反射电子是入射电子和核外电子撞击后产生非弹性散射,不仅能量变化,而且方向也发生变化。非弹性背反射电子的能量范围很宽,从数十电子伏到数千电子伏。背反射电子的产生范围在100nm-1mm深度。背反射电子产额和二次电子产额与原子序数的关系背反射电子束成像分辨率一般为50-200nm(与电子束斑直径相当)。背反射电子的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利用背反射电子作为成像信号不仅能分析形貌特征,也可以用来显示原子序数衬

胶黏剂配方成分分析—科标分析

胶黏剂配方成分分析—科标分析 产品概述 胶黏剂是指能将同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同质或异质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固化后 具有足够强度的有机或无机的、天然或合成的一类物质,统称为胶黏剂或粘接剂、粘合剂、 习惯上简称为胶。 胶黏剂常见问题 丙烯酸胶黏剂生产过程中出现小胶团怎么解决? 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胶黏剂的固化度? 如何提高胶黏剂的强度和最悻力学性能? 胶黏剂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有哪些? 解决以上各类胶黏剂问题,到科标分析做胶黏剂配方分析,科标分析帮您提供完美的解决 方案。 各种分析检测胶黏剂的作用 产品出现问题,分析成分,了解问题根源,便于改进。 分析新产品成分,还原配方,便于模仿生产。 对比先进产品和自身成分,便于寻求研发或产品改进。 能够验证产品中是否含有某种物质。 胶黏剂热门分析产品 EVA热熔胶成分剖析环氧胶成分剖析灌封胶剖析压敏胶成分剖析丙烯酸酯胶成分剖析胶黏剂成分种类剖析万能胶案例剖析厌氧胶剖析脲醛树脂胶案例剖析导热胶成分剖析渗透胶剖析防水胶剖析聚酰胺胶剖析硅酮胶案例剖析光敏胶剖析更多 胶黏剂检测分析服务范围 PVC胶:可解除各种难粘的透明或白色塑料制品,对塑料与金属、非金属材料的互粘、交叉

粘接更具有超强的粘接强度。 丙烯酸酯胶:具有干燥成型迅速,透明性好,对多种材料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且耐候性、耐水性、耐化学药品性亦佳。 导电胶:导电胶粘剂可用于微电子装配,可用于取代焊接温度超过因焊接形成氧化膜时耐受能力的点焊。在铁电体装置中用于电极片与磁体晶体的粘接。 防火胶:适用于电力、电信、邮政、化工、工矿、企业、建筑及地下工程封堵各种贯穿物,具有防火功能。 封口胶:胶膜坚韧,对上光面、薄膜等渗透性好、粘接强度大,涂刷性好。 灌封胶:灌封胶在未固化前属于液体状时具有流动性,固化后可以起到防水防潮、防尘、绝缘、导热、保密、防腐蚀、耐温、防震的作用。 环氧树脂胶:可粘接各种金属及合金,陶瓷、玻璃、木材、纸板、塑料、混凝土、石材、竹材等非金属材料。 胶带:热封胶带广泛应用于防寒服、滑雪衣、羽绒服等防水相关系列用品和太空服、升空气球、防化服等防气系产品。 胶粉:胶粉越细,其性能越好。广泛用于体育塑胶运动场、游乐场、橡胶地砖、防水涂料、公路改性沥青、橡胶制品等领域。 胶浆印花:遮盖力、成膜性好,牢度强,耐光、耐热、耐老化,不泛黄不变色,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 结构胶:结构胶强度高、抗剥离、耐冲击、施工工艺简便。用于金属、橡胶、木材等同种材料或者不同种材料之间的粘接。 聚酯氨胶粘剂:汽车用聚氨酯胶粘剂、木材用聚氨酯胶粘剂、鞋用聚氨酯胶粘剂、包装用聚氨酯胶粘剂、建筑用聚氨酯胶粘剂、油墨用聚氨酯粘接剂、书籍装订用聚氨酯胶粘剂、铁路建设上的应用 密封胶:可分为弹性密封胶、液体密封垫料和密封腻子,用于建筑、交通运输、电子仪器仪表及零部件的密封。 热熔胶:是一种可塑性的粘合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物理状态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而化学特性不变,其无毒无味,属环保型化学产品。 压敏胶:压敏胶主要是丙烯酸系和橡胶系的溶剂型或胶乳型胶粘剂。 压氧胶:厌氧胶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以不饱和单体为主要组成成分,还会有芳香胺、酚类、芳香肼、过氧化物等。

塑料袋分析 塑料袋测试 成分分析

塑料袋分析塑料袋测试成分分析 塑料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常被用来装其他物品。因其廉价、重量极轻、容量大、便于收纳的优点被广泛使用,但又因为塑料袋降解周期极长、处理困难的缺点而被部分国家禁止使用和生产。自2008年6月1日起,中国实行限塑令:"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并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检测项目 1、阻隔性能:有机气体透过率、包装膜高低温气体透过率、氧气透过率、二氧化碳气体透过率、氮气透过率、空气透过率等; 2、机械性能:拉伸强度与伸长率、剥离强度、热合强度、冲击强度、撕裂强度、摩擦系数、耐蒸煮测试、包装密封性能; 3、卫生性能:溶剂残留、邻苯类增塑剂、重金属含量、相容性、高锰酸钾消耗量等; 4、缓冲材料的缓冲性能:静压力、动态冲击、振动传递率、永久变形 部分标准 DB53/T 412-2012 氧化生物降解聚烯烃塑料袋 GB/T 24984-2010 日用塑料袋 JB/T 53216-1999 塑料袋热压式封口机产品质量分等 JB/T 9086-1999 塑料袋热压式封口机 JB/T 9086-2007 塑料袋热压式封口机 SN/T 4156-2015 进出口聚苯乙烯塑料袋中二乙烯基苯的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ZB A 84003-1989 塑料袋热压式封口机 GB 6544-1999 包装材料瓦楞纸板 GB 7464-1987 搪瓷面盆包装 GB 7743-1987 工业用碳酸钠包装 GB 8167-1987 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试验方法 GB 8168-1987 包装用缓冲材料静态压缩试验方法 GB 8169-1987 包装用缓冲材料振动传递特性试验方法 GB 8171-1987 使用缓冲包装材料进行的产品机械冲击脆值试验方法 GB/T 8171-2008 使用缓冲包装材料进行的产品机械冲击脆值试验方法

合金材料分析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所需钢原材料准备、熔炼、及对所炼钢坯进行锻造、取样、热处理后观察测试其晶相组织,测定试样硬度,了解中频炉炼钢的方法及步骤,熟悉试样的成分分析方法,掌握金相显微镜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对实验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而掌握相关各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综合应用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1、真空感应炉的加热原理 10kg真空感应电炉是利用中频感应加热的真空熔炼设备,炉体内部设有一只螺旋型管事线圈,当线圈通过中频电流时,产生交变磁场,金属炉料在交变磁场作用下,感应出电势,产生环形电流,这种电流在本身的磁场作用下集中在金属炉料的表面(即所谓的集肤效应),使外层金属料具有很高的电流密度,从而产生集中而强大的热效应,以致把金属炉料加热或融化。 2、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 由比尔定律得知: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溶液时,其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A=Log Io/I=KCL A—吸光度 Io—入射光的强度 I—透过光的强度 C—溶液的浓度 L—溶液厚度 Io/I—透过率的倒数 K—吸光系数 化学反应原理: (1)用硝酸作溶样酸,加入过硫酸铵氧化,使磷转化为正磷酸。

(2)锰Mn 硝酸银—过硫酸铵光度法。 锰在钢中存在的形式,主要是以MnS 、MnC 、MnSi 或FeMnSi 等状态存在,在试样以酸溶解后,以硝酸银作催化剂,以过硫酸铵将二价锰氧化成七价锰,在530nm 出进行比色。 (3)磷P 抗坏血酸—铋盐光度法。 磷在钢中以磷化物(F e 2P 、Fe 3P )形态存在,试样以酸溶后,砷的干扰用抗坏血酸掩蔽。加入磷显色试剂,形成稳定的磷蓝在700nm 处进行比色。 (4)硅Si 草酸—硫酸亚铁铵光度法。 硅在钢中主要以固溶体形式存在,还可以形成硅化物。其形式有MnSi 或FeMnSi 等。试样以酸溶解后,使硅转化为可溶性酸。在PH=1左右的溶液中,正硅酸与钼酸铵形成硅钼杂多酸(硅钼黄),在草酸存在下,硫酸亚铁铵将硅钼黄还原成硅钼兰,在700nm 处进行比色。 3、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金相显微镜是依靠光学系统实现放大作用的,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及一些辅助光学零件。对着被观察物体A B 的一组透镜叫物镜O1;对着眼睛的一组透镜叫目镜O2。现代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复杂的透镜系统所组成。 图1 金相显微镜的光学放大原理示意图 (1)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物镜放大倍数M 物和目镜放大倍数子M 目的乘积,即: 目 物目物f D f L M M M ?= ?=

橡胶主成分分析

橡胶主成分分析 橡胶主成分分析主要是鉴定橡胶胶种、配合剂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 胶种定性分析一般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质谱仪(MS )、核磁共振仪(NMR)等仪器。 橡胶的定量分析主要使用化学分析、差热分析、热失重分析等手段 橡胶的主要成分由生胶(塑炼胶、母炼胶、再生胶)、固化软化剂、小药(促进剂、活化剂、防老剂、防焦剂等)、填料(炭黑、陶土、碳酸钙等)、液体石油(石蜡油、环烷油、芳烃油等)、硫化体系组成,其中生胶含量是橡胶制品的主要性能影响因素,加之固化软化剂、小药、填料、硫化体系直接的配合才完成橡胶的成分,他们的比例含量直接影响着橡胶的性能,从而对用途造成影响。同科研究所提供橡胶成分分析、成分检测。 主要检测范围: 轮胎、橡胶鞋材、橡胶电缆、工程橡胶等、胶管(胶管、橡胶管、高压钢丝编织胶管、编织胶管、钢丝编织胶管、高压胶管、缠绕胶管)、胶带(三角带、输送带、盘根系列、传送带、V带、同步带、PVC胶带、特氟龙胶带、海绵胶带、沥青胶带)、橡胶密封件(橡胶密封圈、密封带、密封条、密封胶料、管道密封圈) 相关测试项目: 物理机械性能:密度硬度表面电阻率介电性能拉伸性能冲击性能撕裂性能压缩性能粘合强度耐磨性能低温性能回弹性能 老化性能:热老化臭氧老化紫外灯老化盐雾老化氙灯老化碳弧灯老化卤素灯老化 耐液体性能:润滑油汽油机油酸碱有机溶剂耐水 燃烧性能:垂直燃烧酒精喷灯燃烧巷道丙烷燃烧烟密度燃烧速率有效燃烧热值总烟释放量 适用性能:耐液压脉冲试验导电性能水密性气密性 同科研究所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分析检测试验仪器,包括德国布鲁克公司的VERTEX70

橡胶红外成分分析方法

硫化胶溶解制膜的方法测定其橡胶成分 试剂和材料 丙酮 邻二氯苯 甲苯 各种橡胶所用溶剂,见下表 注:1.含沥青类的硫化胶式样必须使用混合溶剂 2.硫酸铝钾凝聚的生胶除外 仪器

红外光谱仪 索氏抽提器(见图一) 原理:利用水柱压力差,使水上升后再流到低处,由于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气压力,水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低的一边,直到两边的大气压力相等。 用丙酮抽提滤纸3小时,使溶于溶剂的杂质除掉以备用滤纸。 称取剪成截面积约为1mm2的条形试样约2g(精确至0.001g),将称好的试样用丙酮抽提过的滤纸包好,置于索氏抽提器内,加入约虹吸杯体积1.5倍丙酮溶剂与恒重的接受瓶内,在加热器上回流抽提16±0.5h。 硫化胶溶解 取1g制备号的胶样和50ml 1,2-二氯苯放入烧瓶中油溶加热至120℃左右直至胶样溶解或部分溶解。溶解所需时间,随胶种而异,天然胶2h - - 4h , 氯丁胶需12h以上,而有些橡胶则根本不溶解。12 h 后停止加热,若胶样仍没有完全溶解,已溶解的橡胶通常情况下也足以作出优质红外光谱图。溶解液冷却至室温后,移人装有50ml甲

苯的烧杯中。 取溶解的胶样液体浓缩液做红外光谱,如下图所示, 与标准图谱相比,发现硫化胶溶解的方法效果不好,原因可能是对于橡胶这种高度交联的高聚物,只溶胀不溶融的。 (没试验)改进方法:先高温,是胶样先裂解成低分子的高聚物,然后在用溶剂溶解。 裂解法红外光谱测橡胶的成分 试样制备 有机助剂的提取取剪碎的胶样约1g,用滤纸包好,用丙酮作为溶剂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4-6个小时,胶料烘干备用,抽提液用旋转蒸发器浓缩至约2ml备用 取0.1-0.2g抽提好的试样(能覆盖住试管底部),放在小玻璃试管底部,横放试管,并将装有试样的试管底部置于火焰的高温区(酒精灯的外焰)以使试样迅速的热解,尽可能减少炭化,当有热解物出现后,逐渐倾斜试管以使热解物流出,在试管口处用玻璃棒蘸取一滴均匀涂到已压好的KBr盐片上。

国内塑料制品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国内塑料制品行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2013年中国塑料制品行业数据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塑料制品规模以上企业13699个,塑料制品产量6188.66万吨,同比增长8.02%,比2012年8.99%的增长回落了0.97个百分点。其中,塑料薄膜产量为1089.3万吨;日用塑料制品产量为471.6万吨;塑料人造革、合成革产量为347万吨;纤维增强塑料制品产量259.86万吨;泡沫塑料产量为146.5万吨。据海关数据统计:2013年中国塑料制品出口共计896.4万吨,同比增长5.3%,出口金额352.9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出口平均单价为3937美元/吨,同比增长6.2%。 2013年塑料制品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8686.44亿元,同比增长14.26%,增长幅度提高了2.4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676.75亿元,同比增长17.10%,增幅回落了0.02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为1123.18亿元,同比增长16.45%,增幅比2012年提高了0.51个百分点。行业资产总计11701.68亿元,同比增长11.46%,增幅下降1.57%。 图表1 2013年中国塑料制品产量分省市统计 数据来源:依据公开资料整理

广东和浙江历来都是中国的塑料制造大省,2013年这两个省全年的塑料制品产量约占全国塑料制品产量的30%。山东年产量接近500万吨,占全国总量比重的8.1%,进入塑料制造大省行列。 2013年我国塑料薄膜产量1089.3万吨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17.6%,是塑料制品中产量增长较快的类别之一。2013年前5大塑料薄膜生产省份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和河南总产量占全国塑料薄膜产量的68.8%,其中排名首位的浙江省占占全国总产量的31.3%。这几年塑膜行业发展迅猛,2011年国内塑料薄膜总产量在843万吨,2012年总产量达到970万吨,增幅超过15%,2013年塑料薄膜总产量达1089万吨。快速扩产,令供求失衡的弊端日益显现。目前农膜行业年产量超过500万吨,而实际需求量仅为产量的一半;再如包装行业产能最大的双向拉伸膜,BOPP及BOPET近几年产能均已翻番,扩张步伐仍在继续,导致膜厂普遍亏损,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塑膜行业将逐渐进行优胜劣汰,高端化、规模化及差异化将是未来膜厂发展方向。 图2 塑料薄膜产量排名前十的省份 数据来源:依据公开资料整理 2013年,我国纤维增强塑料制品行业处于前几年高速增长后的相对需求平缓的阶段。160家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总产量为259.9万吨,累计增长率-9.8%。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产量排名第一的河南省增幅仅为1.91%,而排名第二、第三的河北省和内蒙古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山东省、贵州、四川省虽然呈现了大幅度的同比上升,原因在于其基数偏低。 据国家统计局对392家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生产企业2013年的经济效益统计数据显示:主营业务收入721.6亿元,与去年同期716.5亿元相比增长0.7%;利润60.4亿元,同期增长4.6%;企业亏损面为12.0%,与去年12.7%减小了0.7%。 图3 纤维增强塑料制品产量排名前十的省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