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的设计,余映潮板块:《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走心的设计,余映潮板块:《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走心的设计,余映潮板块:《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在细节上注意稳妥。

用第一人称讲故事就很牵强。

张岱也没有遇到什么知音。

查一查“知音”的定义。

余映潮2013/12/8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潮阳实验学校吴贤姿

【课文品读】

奇景雅趣

张岱,明末清初人,他的《湖心亭看雪》却一直在讲述着一个明朝故事,“崇祯”,“金陵”,这两个简单的字眼烙下的却是作者对故国的一份执着,一片痴心。但故国终究已成为了一个梦,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他选择了避世。在这里,有奇景,更有雅趣。在这篇简短的小品文中,他孑然一身,留给世人、读者一个孤独坚定的背影。

一、欣赏奇景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在下了三天雪的大背景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在读者面前宏伟展开,但一“绝”字将人的感官也冻结了。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冰花一片弥漫,给人以晶莹剔透的感觉,天空白云群山流水都融为一体了,三个“与”字将大自然的这四种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眼望去,满目尽是白色。此句从大处着笔,天地之辽阔尽显于此。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湖中人两三粒而已。”与惯用量词截然不同的是,此句以“痕”、“点”、“芥”和“粒”分别来修饰长堤、湖心亭、舟和湖中人。作者用了放小镜,将所有的景物放小了很多倍,使之变成了沧海一粟。承接前句的“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在这衬托之下,更让人顿有天地之广阔,而万物之渺小之感。

这几句写景句使用白描的手法,未着浓妆,只着淡抹,未用任何修辞,只用简单的词语组合,勾勒出一幅画面,如画中的素描,简单清新。

张岱笔下如此奇景,奇在极寒,奇在极广,奇在极微。

二、品味雅趣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如此奇景之下,作者张岱却反世人之行之心,有着雅致的情趣,独行寒雪中,痴迷自然景,未忘故国情。

(一)“独”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以“毳衣炉火”这样的御寒之物衬托出了此时是多么的严寒。但在这冰天雪地中,张岱却选择了“独往湖心亭看雪”,避开世俗的喧扰,独自欣赏眼前这冰天雪景,这情趣更多的是包含着其内心的孤傲。

(二)“痴”

一个“痴”字生动形象地概括出了张岱的内心世界,更直接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他痴心于大自然,痴醉于活在他故国的梦中,“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他借着如此的冰天雪地,痴迷地执着地赏析自我的世界,可谓是孤芳自赏。

(三)“强”

在这茫茫世界中,巧遇知音,实是人生之乐事。“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张岱与两人都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但酒过三杯,终须一别。还是只剩张岱一人了,“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答非所问,却还是尽言深沉的故国之思。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以冬雪之景,给人以寒冷不凄冷的感觉。寒冷的是景,不凄冷的是人。一人独行一寒雪,一人痴走一天地。纵然在这样浩淼的冰天雪地中,万物是如此的渺小,张岱又是如此的孤傲。但是,他的内心终有自己的坚持,这份坚持,有着故国之思的沧桑,有着难言的孤寂,但总让人在淡淡的笔墨之间还闻到一种独行天地,痴迷自然,傲视世俗的雅趣之味。

【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

本课教学旨在品奇景,赏雅趣。以读,以抓关键字法、换减法来引导学生领会写景句的精妙所在。对于作者张岱的雅趣,则以背景资料为辅,改编故事,抓关键字结合文本进行赏析研读。

教学目标

1. 欣赏雪后奇景,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

2.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欣赏雪后奇景,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分为两个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欣赏奇景

第二板块:品味雅趣

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铺垫

1.导入:张岱一生不愿做官而留恋于山水之间,到过很多地方,在杭州时间最长,对那里的湖光山色了如指掌。一般人游西湖都喜欢选择“春夏”“花朝”“晴明”时节,张岱却认为“秋冬”“月夕”“雨雪”三时最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关于杭州雨雪的文章——《湖心亭看雪》。

2.初读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动情。读准字音,一学生读文,全班同学正音,全班同学齐读。

崇祯更定挐毳衣雾凇沆砀长堤一芥铺毡

活动一欣赏奇景

(过渡)现代散文家黄裳说:“描写西湖风景的人也可谓多矣,可是谁又曾用精炼至极的笔墨如此凸现地勾画出山水的精英?”那么张岱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奇景呢?

1.找一找: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雪景的句子。

学生活动。

老师总结展示: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湖中人两三粒而已。

2. 译一译:学生翻译三个写景句子。

学生活动,老师点拨:

(1)西湖连下三天的大雪,湖中连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这里冰花一片弥漫,天空和白云和群山和流水,上上下下全白了。

(3)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一点,和我的一叶小船,船上的两三个人罢了。

3.读一读:全班齐读这三个写景句,整体感知。

4.比一比:赏析品读三句写雪景句。

(1)抓字法:我们同学之前学过的描写雪的句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将这句与之对比,找出其共同之处。

共同之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和“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运用类比,给人以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感觉。在下了三天雪的大背景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在读者面前宏伟展开,一“绝”字将人的感官也冻结了,从听觉上给人以肃杀冷寂的感觉。

(2)删减法:天云山水,将三个“与”去掉进行比较。

不同之处:冰花一片弥漫,给人以晶莹剔透的感觉,天空白云群山溪水都融为一体了,三个“与”字将大自然的这四种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眼望去,满目尽是白色,给人以苍茫浩大之感。此句从大处着笔,天地之辽阔尽显于此。

(3)替换法: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条,湖中人两三个而已。将量词改成我们常见的正常量词进行比较。

不同之处:作者用了放小镜,将所有的景物放小了很多倍,使之变成了沧海一粟。承接前句的“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在这衬托之下,更让人顿有天地之广阔,而万物之渺小之感。

同学们交流及老师的小结:这几句写景句使用白描的手法,未着浓妆,只着淡抹,未用任何修辞,只用简单的词语组合,勾勒出一幅画面,如画中的素描,简单清新。

5.背一背:学生背诵三句写景句。

活动二品味雅趣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张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岱的精神世界。

1.讲故事:

从前的我是富家子弟,享受着土豪般的生活。可是现在,我无处可去,我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一个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也不愿意与他们接触,我宁愿在深山老林中孤独终老。为什么呢?我已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我的祖国明朝灭亡了,被清朝取代了。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我宁愿活在自己的梦中,起码梦里,有我的故国,有我的坚持,我在这山水天地之间悠游自在。我是张岱。

2.概人物:从张岱的故事自白中,我看到一个的张岱。

学生活动,老师总结:孤傲清高、超凡脱俗,沉浸在故国之思、山水之乐当中。

3.得印证:我从文中看出来张岱是这样的一个人。

学生活动:找文本句子,翻译句子,在此基础上抓重点字词进行品味。

老师引导总结:

(1)“独”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以“毳衣炉火”这样的御寒之物衬托出了此时是多么的严寒。但在这冰天雪地中,张岱却选择了“独往湖心亭看雪”,避开世俗的喧扰,独自欣赏眼前这冰天雪景,这情趣更多的是包含着其内心的孤傲。另,张岱为何选择“独往”?在这里,有一个大背景支撑着,那就是“崇祯”。作为一个明末清初人,他活在清代,却选择用明朝年号来叙写,可见其浓浓的故国之思。

(2)“痴”

一个“痴”字生动形象地概括出了张岱的内心世界,更直接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他痴心于大自然,痴醉于活在他故国的梦中,“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他借着如此的冰天雪地,痴迷地执着地赏析自我的世界,可谓是孤芳自赏。

(3)“强”

在这茫茫世界中,巧遇知音,实是人生之乐事。“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张岱与两人都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但酒过三杯,终须一别。还是只剩张岱一人了,“问其姓氏,金陵人,可此”,答非所问,却还是尽言深沉的故国之思。

4. 读雅趣:全班同学分工朗读,领会张岱内心世界。

(男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女读)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全班读)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教师小结: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以冬雪之景,给人以寒冷不凄冷的感觉。寒冷的是景,

不凄冷的是人。一人独行一寒雪,一人痴走一天地。纵然在这样浩淼的冰天雪地中,万物是如此的渺小,张岱又是如此的孤傲。但是,他的内心终有自己的坚持,这份坚持,有着故国之思的沧桑,有着难言的孤寂,但总让人在淡淡的笔墨之间还闻到一种独行天地,痴迷自然,傲视世俗的雅趣。

余映潮语文教案25篇

余映潮语文教案25篇 《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小橘灯》——《春》——《皇帝得新装》——《狼》——《桃花源记》——《口技》——《故乡》——《爱莲说》——《陋室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谁就是最可爱得人》——《孔乙已》——《愚公移山》——《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竞选州长》——《我得叔叔于勤》——《曹刿论战》——《捕蛇者说》——《小石潭记》 1、异彩纷呈教《背影》 ——《背影》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例一(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王松泉文)。 一、课内交流段落提纲: 回家奔丧一丧事毕,赴南京,父子同行 事虽忙,不放心,亲自送行 南京送别瞧行李,拣座位,再三叮咛 穿铁道,见背影,几度落泪 北京思父——持父信,见背影,泪光晶莹 二、讨论 1、本文人物描写得手段有哪些?2、本文怎样描写父亲?3、这些描写各安排在什么场景?4、为什么要这样穿插安排? 三、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真挚、深切得感情。 例二(见《教学月刊》1987年第8期张兆龙文)。 一、将第六段作为讲析得切口,板书: 外貌——落泊潦倒 动作——一片深情两次 背影分离时:走几步、回头、说: 落泪 混入、再找不着 二、父亲送行得地方、动作、言谈。板书: 终于自己送——爱子心切我自责 瞧讲拣嘱——无微不至内疚 三、当时得家境、原因。板书: 祖母死,父亲差使交卸——祸不单行 还亏空,办丧事,赋闲——家境惨淡 四、读首段,引起学生心灵得共鸣。 读末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得真挚得父子之情。 例三(见《语文教学通讯》1992提第3期徐绍仲文) 朱自清得《背影》就是一篇语言十分相素自然得散文。她对动词得重复使用(如两次使用“踌躇”)同义动词(如“嘱咐”、“嘱”、“嘱托”)、动词同其它动词或助词得联合使用(如“瞧了瞧”、“须穿过”、“须跳下去”、“爬上去”)、动词得照应使用(后边得“走过去同前边得”“穿过”、后边得“探身下去”同前边得“跳下

余映潮散步教学设计

篇一:余映潮散步教学实录 余映潮《散步》教学实录 师:我们开始上课 生齐:起立,敬礼,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学习莫怀戚的美文《散步》。现在一起来进入课文。这节课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赏析,教你怎么分析课文。第二,在这里面进行我们阅读能力的训练。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该怎么说呢,有什么呢? 生1:这里有一家人。 师:有散步的三代人。 生2:这里有美丽的田园风景。 师: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 生3:这里有浓浓的亲情。 师:你告诉了我情感。 生4:这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还有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师:那样美好,那样光明啊!这样,一起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读。 生齐读:这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更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 生齐读:——春意,亲情,孝敬,关爱,呵护,温馨瞬间,还有中年人的责任感?? 师:读得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课文赏析。品情,品味字里行间的情感。怎么做呢,老师告诉你。(品析能力训练之一)话题,深情渗透在这一句。拿起笔,根据全文的内容,欣赏文中的一个句子。好,开始各自的认真思考。 生在书中勾画,思考。 师:刚才我观察到了两个聪明的动作:第一个动作,划下来;第二个动作,写旁批。好,现在谁来说说。好,你是第一个举手的,谢谢你。 生1:我找到的是第六自然段的倒数第二句和倒数第一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间还长,我说‘走大路’。这句话的情感是:我对母亲的孝敬。 师:申请渗透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选择之上。好! 生2:我觉得深情渗透在第七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上。我觉得这里不仅写出了儿子觉得这里的环境很有意思,还写出了散步时祥和的气氛以及浓浓的情义,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亲情。师:作者带着欣赏的眼光观察景物,写得那样得美好啊! 生3:请同学们看到第五自然段。深情渗透在这句话:“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我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到了家庭的温馨,幸福还有和睦感。 师:好像让我们听见了那个小家伙的可爱的,快乐的,幼稚的叫喊声。 生4:我从第三自然段的“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一句话体会到了深深的真情。我从“熬”这个字体会到,作者对于母亲在冬天这么寒冷的天气里作者十分担心母亲的身体,我体会到作者对于母亲的担忧,但同时又庆幸母亲熬过了这个严冬。 师:“熬”字用得好啊!妈妈在过严冬,而我们的心,也在伴着妈妈的健康而跳动。这个“熬”字为什么用得好啊?这要联系到我们的南方。南方冬天又没有什么取暖的设备,所以“熬”字用得恰当。 生5:我从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说:‘还是走小路吧’”,我从这句体会到,母亲疼爱孙儿,虽然自己不愿意走小路,但还是依着孩子,说明亲情的力量是无限的。可以看出母亲对孙儿的疼爱。

余映潮-“语言学用”教学的基本方法

“语言学用”教学的基本方法 余映潮 第一部分最基本的道理 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教材 安排实践活动 重视课中读写 实现语言学用 注重知识积累 关注集体训练 “教学设计”的目标 语言学用 技能训练 知识积累 集体训练 气质养成 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非常讲究“课文研读” 十分重视“教学思路” 关键在于“课堂活动” 精心考虑“积累丰富” 时时关注“能力训练” 教师要克服的重要弱点 碎问碎读碎说 -老师的碎问碎说可形成知识碎片,但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有力度有深入的课堂训练 单个对话频繁 -老师和几十个学生对话,因此对话显得肤浅,凌乱,零碎。时间消失在对话中,学生没有沉淀和收获。

没有选点深入 -不到知识点,文章的精彩中去,所谓点,一个是知识点,比如探究文章线索,欣赏这篇文章的照应 活动时间不多 -不肯安排时间,每个学生都要把握自己学习时间。 积累意识很差 课堂阅读教学的训练性 多读 多析 多写 *多背 多记 阅读课堂教学两个永远的点:语言学用,能力训练和知识积累 课标说: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而不是把教学放到解读上去。 第二部分阅读训练最基本的指标 1、难读难写的字300个 2、两字书面语汇4000个 -雅致,离口语较远的词汇,如清新、清雅。朗读,背诵都是重要的途径。 3、成语、短语1000个 4、背诵积累60000字 -初中学生到高中一帆风顺,能读会写 5、精读训练100篇 -短文一定要让学生精细地赏析 6、知识术语200个 文体知识、修辞知识、 章法知识、手法知识 7、自学方法10种 8、阅读技能训练20种

余映潮教学设计板块式思路

余映潮教学设计板块式思路 周崇典XX年4月2日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和突破。 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的“板块”显现得比较鲜明。 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 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 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

“板块”的“任务”表现在两个方面。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目的,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内容。 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如果用“板块式思路”来安排教学,一般由三至六个“板块”进行结构;超过六个“板块”则会显得力不从心,匆匆带过。 另外,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板块式思路”还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含义。,课堂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此类教学设计,不管是三步、四层,还是五块、六点,都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都显得步履扎实,思路清晰。 下面请看两个教学设计实例。 例一:《论求知》教学简案。 课的总起:朗读课文,用一句话表述阅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分层推进:有如下四个教学板块。 识词实践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字词,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听写下面的词语:

《狼》 教学反思

《狼》教学反思 1、整节课的设计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指导,具体来说,是阅读故事类文言文的三种境界,即 初读——读通文意,再读——读出情景,三读——读懂特色 所以说,本课是比较有高度的。 2、本课试图以一则《狼》的学习来让学生领略《聊斋志异》的特色:内容上“奇异”,情节上曲折,文笔上简练。应该说,本课是比较有深度的。 3、对朗读的指导是比较有成效的。四步走:读出形势的急缓,读出屠户的动作,读出屠户的心理,读出作者的态度。几遍朗读下来,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读出《狼》的惊险与曲折。 并且四步的指导尽可能的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形势之

急(第二段)是老师分析引导示范,学生齐读;形势之缓(久之……意暇甚),是学生找出原句,老师朗读,学生听出拖音,然后齐读;屠户的动作是老师问如何读?快还是慢?学生自由读,单个展示;屠户的心理是老师告知心理:吃惊与放松,加入“啊”与“呼”,问应该加在哪?自由趣味朗读,同桌交流,然后学生说理由,单个展示朗读;最后是老师问什么态度?齐读。 以朗读带动分析理解,从而以朗读达到体味情节曲折的效果,手法比较新颖。 本课的朗读学生是趣味盎然的,尤其是“读出屠户的心理”。 不足及启示: 1、有些课必须提前预习。公开课、评优课课前让学生拼命预习、拼命准备确实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是,绝对的不预习,有时反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无论是常规授课还是

公开课。像本课文言文,不短,想40分钟让学生有收获、有突破,不预习,难。像《社戏》,那么长,不预习,上课变成了自读课文了。 预习与否,都应该依课文长度、难度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收获最大化来定。 2、朗读的指导如何更生本一些?我们看即便是余映潮老师的朗读指导,也往往是师本的痕迹非常明显,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直接示范,朗读能否也走向生本、高效的道路? 3、《狼》这篇文章有什么让人感到奇“异”的地方呢?这个问题太难了,初一的学生,基本上也就能理解到故事的奇异。 4、文笔的简约是《聊斋志异》的一大特色,但我却没有好的办法进行突破。原因是我的水平有限,而绝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文言文都简练,不必讲。我想,不是的,不是不必讲,是我们不会。文言文为什么都简练?《聊斋志异》的

余映潮《孔乙己》的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余映潮《孔乙己》的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1. 在课文教学的初读阶段,设计安排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说说孔乙己与“酒”。 要求:同学们围绕“孔乙己与‘酒’”自读课文,从课文的人物、场景、情节、结构等等 方面读一读,写一写,并说说自己的阅读所得。 这是一个巧妙的问题设计。这个问题及学习要求的出现,打破了那种让学生泛读课文、抄写字词、标明段落、理解层次的习惯性讲读思路。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情绪,把学生引入了课文,也把学生引入到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的阅读心理境界。学生会立即被这个问题所吸引,目光深深地进入课文,开始对课文进行整体性感知阅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可以感知到如下的内容: ①孔乙己是一个酒客,是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②作者设置了孔乙己活动的特定场所——表封建社会一角的咸亨酒店。 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着重描写了孔乙己喝酒时,酒客对他的两次无情嘲弄。 ④在酒店里,他在周围的人们包括孩子们的眼中,都只是一种笑料,得不到一丝一 毫的同情和温暖。 ⑤他最后出场是在咸亨酒店里,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 去了”…… 2. 在课文教学的进行阶段,设计安排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谈谈孔乙己的“偷” 要求:同学们围绕“孔乙己与‘偷”’自读课文,从课文中任选一个点进行品析,写出自 己的简短发言稿,以准备参加课堂讨论。 “孔乙己与‘偷’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教学问题,视点集中,内蕴深厚。这个问题及课堂 教学要求的出现,改变了那种逐段串讲、多讲多问、处处落实、面面俱到的陈旧教法。教师此时不是着眼于自己的讲解而是着眼于学生自己确有必得的“谈谈”,同学们就能在深刻 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继续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继续保持着长久的注意,对课文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进行着整体性理解阅读。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在课堂上进行的讨论之中,同学们能够从如下侧面对课文进行理解: 1) 由“偷”引出“酒”。偷——孔乙己喝酒的经济来源之一。 孔乙己替人抄书,只能混口饭吃,但他好喝,便免不了做些偷窃的事。由于“偷”,他 那双有特有的形状和极富个性特征的动作的手便别有用途。小说中不论写孔乙己“排出九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散步》课堂教学实录全面版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散步》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可以上课了吗?(得到回应)课文打开,看一看屏幕。 这节课我们来看一篇美文,一篇很美的、精致的散文。(读屏幕上的文字)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我们将通过这样三个环节来学习(投影): 我们的阅读活动: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二、理解文意 师:(读屏幕投影的文字) 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学生思考,完成活动。 师:可以交流了吗?(得到回应)你的标题是什么?说明理由。 生1:我拟的标题是:整个世界的分量。课文第八小节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分量指的是我背上的母亲和妻子背上的儿子,一家四口,虽然很小,但在作者和妻子的心里,却是整个世界,可见浓浓的亲情。 师:拟得很好,你扣住了结尾,很有哲理的结尾。 生2:我拟的标题是:生活之美。本文通过一家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家庭之间的亲情和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师:是呀,家庭生活的瞬间之美。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出亲情,他们的生活是和睦的、美好的。 生3:我拟的标题是:小路亲情。一家人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作者尊重母亲,母亲疼爱孙子,体现了尊老爱幼,表现了一家人的和睦、互相体谅、互相关爱。师:你抓住了小路,抓住祖母对孙子的呵护,可见作者也是有感而发,很有意味。 生4:我的题目是:亲情。整篇文章就在写亲情,写互相关爱、体贴的亲情之美,我这个题目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师:写亲情、家庭生活、中年人的责任,亲情拟得很好,你读出了那种意味。 生5:我拟的标题是:情满小路。本文有质朴的语言、有浓浓的情意,有一家人的协作,小路上洒下了浓浓的情意。 师:多有情味的标题,慈祥的母亲,乖巧的儿子,一起走向阳光,走向池塘。 生6:我拟的标题是:春天的步伐。文章充满了温馨,写出了家庭如春天般的温暖,而且作者也希望母亲如春天的步伐一样,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师:你读出了另外的一层意味,很好。 生7:我拟的标题:延续生命。一家四口三代人在小路上散步,在小路上可以走很远很远,有延续的感觉。 师:生命是传承的,于作者而言,有很重的责任,呵护老人,善待小孩,这是生命的感受,就如作者看到新绿的铺展时想到了生命,很好。 下面来看看老师拟的标题。(屏幕投影) 如:三代同行: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如:幸福的家庭亲情无边

浅谈余映潮的阅读教学艺术

浅谈余映潮的阅读教学艺术 ——拜师余映潮先生 摘要: 余映潮先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他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他全新的阅读教学艺术体系特别突出,充分展示了其教学艺术的魅力,对促进语文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教学设计很好地做到了创新,是值得我们反复探究与学习的。 关键词: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教学设计创新 随着我国的语文教育迅速发展,随之出现了一大批的语文名师,比如小学的窦桂梅、李白坚等,中学的余映潮、程红兵、赵谦翔等人。每个名师都在教学或研究中进行了相当大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具备一套教学模式。本人在此选择了余映潮老师进行某些讨论与探究。 既然本文是谈余映潮先生的教学艺术,那么首先对余映潮先生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余映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著述丰富,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300余篇,出版了七本专著。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 余映潮老师有几个很重要的特色,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主问题”提问设计以及诗意手法。下面本人将从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三方面进行解读。 (一)板块式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在此针对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进行一些案例分析。在余映潮老师的著作《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里针对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有这样一个教学思路:1.美美地听读;2..美美地朗读;3.美美地欣赏;4.美美地议论。这里的设计思路明晰,线条简洁,创意鲜明,把教学划分成了听读、朗读、欣赏、 姓名:王翼班级: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学号:222011308011010

《狼》教学设计4_关雎教学设计余映潮

《狼》教学设计4_关雎教学设计余映潮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文言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二、大体安排 一课时 三、课型结构

板块式。 四、预习要求 自读、熟读、正音读懂注释。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由有关狼字的一些成语说起(让学生说),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析书课题后,让学生简介作者。师稍作补充。

2、板块一:正读。 学生先读课文,要求:动口、动手。 自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师注意纠正读音中的误处。老师纠正后,学生读第二遍。 课文中有下列字音需要读准、掌握: 担缀窘薪苫眈瞑暇隧寐黠 学生再读,老师强调语调与节奏。 3、板块二:点读。

老师指出课文中下列这些字义要认读、掌握: 止缀从并驱故敌顾犬暇方洞意股盖黠几何学生再读这些字、词的注释。 学生再自读课文。 4、板块三:译读。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再读得顺畅。 学生自读自译。

老师读课文,学生说译文。 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学生再大声读课文。 老师顺势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板书:第1--4段是叙述故事,第5段是作者的议论。每1--4段又分别写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5、板块四:理读。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快而流利。读书时思考用课文中有两个词是同义词、课文中有两个词是多义词的句子说话。要求每个学生都能从课文中有所发展。

学生可能涉及到以下的词: 止以之敌意其前而等等。 6、板块五:品读。 请学生以写(用)得妙,我们可以看出读了此文后,我认识到这样的句式说话,对课文内容进行品析。 学生发言,老师和其他学生点评。 课文的主题主要从如何学习屠户面对恶势力时做法去理解。 7、板块六:背读。

余映潮课堂实录2《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余映潮 [教例简述] 这是一节教读课。 第一个环节:自读。(8分钟) 读课文,读注释,再读课文,自讲课文。 第二个环节:诵读。(12分钟) 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 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 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 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 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 第三个环节:品析。(15分钟) 1.教师:我们可抓住课文的哪一点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 同学们发言:①抓“苦”:烧炭苦,卖炭苦,炭被抢更苦。②抓“炭”:烧炭,送炭,失炭。③抓对比描写:对卖炭翁的刻画,对宫市使者的刻画。④抓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外貌,心情,遭遇,。⑤抓卖炭翁周围的的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 卖炭(经营)环境,社会环境。⑥…… 教师:我们就抓住诗中的两组对应性的艺术描写诗句来理解课文吧。 ①分析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 ②分析对卖炭翁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③对比分析对宫市使者的描写。 形成如下板书: 卖炭翁:面、发、指、衣、心辛劳、穷困、挣扎、痛苦 对比 使者:把、称、回、叱,系专横跋扈,肆意掠夺 第四个环节:练习(10分钟左右) 1.写出含下列字词的四字词语。 ①伐②薪③面④鬓⑤辙⑥苍苍 2.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或诗句。 ①状其劳动环境之脏(尘灰) ②写其长期烧炭之劳(烟火) ③绘其饱经风霜之衰(苍苍) ④诉其生活无着之苦(心忧炭贱愿天寒) 3.说说卖炭翁被抢之后的心情。 (痛苦中酝藏着愤怒。) [评析] 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评析这个教例的美点。 教路严谨,目的明确。 自读,意在训练学生自学自悟,疏通文意。 诵读,意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技能。 品析,意在点拨学生品读课文的基本思路。 练习,意在教给学生检验所学知识的方法。 整个教例的主旋律是:让学生学会读书。

余映潮《散步》教学设计

余映潮:《散步》 设计角度:学生的语言学用活动。 课型设计:自读课。 课中活动:一读,二背,三写。 教学过程: l 、学习内容之一:整体理解课文(理解一篇) ①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现家庭生活、表现亲情的美文。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 由朗读课文,然后用一个句子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②学生用不同的语言介绍课中的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老年人,中年 人,少年;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 子,天真可爱的孙子。 ③教师指出: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④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然后用一个句子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女口: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 ⑤教师完成板书:成熟的生命爱护幼小的生命善待衰老的生命责任… 2.学习内容之二:品读记诵文段(记诵一节) ①导入:刚才我们说课文中写了景,写了情,写了事,写了意。在写事之外,有两段文字十分重要,它们是…… ②教师指导从不同角度品读下面两段文字: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 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 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学生自由背读这两段文字,老师对这两段文字"由实到虚"的结构略作讲析。 3 .学习内容之三:学用文中句式(突破一点) ①导入:文章的情感,文章的情意,要靠作者的语言来表达。这篇课文之所以人们觉得它"美",就在于语言文字中渗透着"情",在表"情"上,作者注意选用了精美的句式。②讲析:如比较句式: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如反复句式: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 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③请同学们重点学习对称句式,如: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上面这些句子的特点有: 第一,每个句了中都有一个分号,将句子分为明显的前后对称的两个部分,显得特别精练、精神,形式美观,是句式中的精品。 第二,这种句式讲究对称。前后两个分句的音节和字数基本相等,不仅有一种格式之美,读起来传达出一种音乐美。 第三,它们除了用于记叙之外,还可以用于议论,用于写出精辟的警句、格言。 ④请同学们学用" 对称句" ,以"亲情"为话题,每人写几个这种形式的句子。教案二:

余映潮 教学思想

余映潮——善于创新的语文教研员 张定远 -------------------------------------------------------------------------------- 荆州市教研室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研员余映潮同志是湖北省中语界继洪镇涛先生、胡明道老师之后又一成果丰富、教艺精湛的优秀语文教师,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 近十年来,在多次学术活动中,我对映潮同志的了解逐步加深。我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方面,在自身成长奋斗方面,映潮同志有很多经验、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他是一位语文教学研究的能人,他在三个方面可以堪称一流,即一流的教研工作,一流的论文写作,一流的教学艺术。他是一位善于创新的中学语文教研员。 一、立意高远的教研工作 荆州市的初中语文教研工作有非常显著的重要特征,那就是下大功夫对优秀青年语文教师的培养,长期、立体、多侧面地开展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多年来,映潮同志从五个方面进行着这方面的工作。第一,组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活动,着眼于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大量的课堂教学能手。第二,组织优秀青年教师“教改课题”研究活动,进行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教学的专题研究,形成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的层次。第三,组织教学论文写作研究活动,激发教师写作教学论文的热情,培养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写作能手。第四,创立荆州市中学生文联,开展校园文学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培养优秀辅导教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发表学生习作。第五,组织中学语文试题研究活动,对试题进行研究和评价,对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和复习序列进行深入的探究,力求从大面积上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用映潮同志的话来讲,这五个方面的活动,让他“带出了五支队伍”。在带“队伍”方面,他是很有方法的,同样地表现出了他工作指导方面的高超水平。 1.坚持有规律地开展活动。 如论文写作研究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校园文学研讨活动每两年进行一次,课题研究每两年进行一次,试题研究每年进行一次。如此长抓不懈,如此有规律地、多角度地展开学术研究活动,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既是循序渐进的指导,又是脚踏实地的积累。 2.很讲究突出活动的主题。 如荆州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每次研究一个方面的内容。近年来共研究了整体阅读教学的艺术、提问设计的艺术、教材处理的艺术、教学活动的艺术、朗读教学的艺术、课中活动的艺术、语言教学的艺术、课型创新的艺术、文学作品教学的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3.讲求活动的学术品位。 拿文学社团的社刊来讲,大家一般认为这就是学生的习作集,就是文学社社员的作品集,但他却在探索中用高于“语文”的眼光总结出中学生文学社刊社报的十种功能,要求本地的文学社团把社报社刊办成学校工作的窗口、友谊交流的桥梁、习作发表的园地、写作指导的津梁、文学熏陶的殿堂、拔尖文学少年的摇篮、特长学生(绘画、电脑、编辑)的基地、指导教师编辑创意的天地、教学实验的田野以及理想、情操、情感教育的青春快车。 4.在活动中注重方法的指导。

余映潮《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书稿(Word版,111页,全集)

余映潮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 目录 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 ——《羚羊木雕》教例评析 2.《背影》教学设计三例 ——《背影》教例评析 3.板块碰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例评析 4.一线以串珠 ——《最后一课》教例评析 5.分类式课堂笔记 ——《〈论语〉六则》教例评析 6.教学设计要弦外有音 ——《小橘灯》教例评析 7. 不落俗套 ——《枣核》教例评析 8.课中活动充分 ——《过故人庄》教例评析 9.诵读品析积累 ——《卖炭翁》教例评析 10.在课型设计上进行技术创新 ——《卖炭翁》教例评析 11.抓住“难”字讲文章 ——《老山界》教例评析 12.面对十二三岁的少年 ——《纪念白求恩》教例评析 13.思路明晰单纯 ——《生命的意义》教例评析 14.《春》教学设计集评 ——《春》教例评析 15.只取一瓢饮 ——《济南的冬天》教例评析 16.开发学习潜能 ——《松鼠》教例评析 17.穿插几次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教例评析 18.引进一点参读材料 ——《皇帝的新装》教例评析 19.教读 ——《天上的街市》教例评析 20.美读

——《天上的街市》教例评析 21.把“球”抛给学生 ——《蚊子和狮子》教例评析 22.一次多篇 ——《寓言三则》教例评析 23.讲求教学生动的艺术 ——《山的那一边》教例评析24.设计精妙的朗读练习 ——《刘胡兰慷慨就义》教例评析25.无提问式教学设计 ——《一面》教例评析 26.弄清楚课文好在哪里 ——《一件珍贵的衬衫》教例评析27.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厚度 ——《第二次考试》教例评析28.上出文学作品的文学味 ——《鞋》教例评析 29.赛读赛讲,分层互促 ——《狼》教例评析 30.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 ——《狼》教例评析 31.抓住“高尚”一词进行突破 ——《荔枝蜜》教例评析 32.巧妙化解教学难点 ——《小麻雀》教例评析 33.根据课后练习安排自读课文教学 ——《海滨仲夏夜》教例评析34.联系归纳比较辨析 ——《桃花源记》教例评析 35.多角度利用课文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教例评析36.变序式教学 ——《谈骨气》教例评析 37.酝酿教学高潮 ——《新诗三首》教例评析 38.巧用教学挂图 ——《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 39.破解语言密码 ——《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 40.探求因果,一线串珠 ——《死海不死》教例评析 41.高效背诵 ——《口技》教例评析 42.提倡课堂智能练习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教案25篇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教案2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余映潮版) 作者:余映潮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读过了,那么我们现在做两个练习,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说说《战国策》“策”字的意思。 (屏显1: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说说《战国策》“策”字的意思)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标题的意思,简单解释一下就行。 生:这篇文章标题的意思是邹忌运用委婉的方式规劝齐王接受他的建议。 师:嗯,很好。简言之就是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策”字的意思,课文没有注释。 生1:策略。 生2:在战国时期记录的一些国家的事情。 师:还有新的解释吗?在战国时代,包括到秦朝,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是没有纸的,秦始皇办公的时候,每天都要读竹简。一片一片的竹简,然后用细牛皮把一片片的竹简穿起来,就成了这样一个字(板书“册”)。这个字“策”就是它,就是记录战国时代故事的文章。你看这个“策”字很有意思,什么头? 生:竹字头。 师:这和当时的书写用具有关系,当时的人都是用竹简来记录事情的。“册”“策”这两字是相通的。 [点评]入题简洁,切入巧妙。解说标题,让学生明白故事情节,不经意间突出了重点;解说“策”字,既使学生理解了“战国策”的含义,同时又丰富了文化常识的积累,巧妙。没有刻意设计的导入语,师生对话,营造了平和轻松的教学氛围。 师:现在进入课文的学习。学习文言文没有更多巧妙的方法,首先是把它读好,读好之后才可以做其他的事。现在来朗读课文,放开喉咙,开始了。 (生齐读课文2分钟) 师:咱们今天读的,实际上是一篇故事,因此读书的时候呢,尽管是一篇文言文,也要读出它的故事味。刚才的朗读,语速快了点,人物的语气还没有读出来。再来,各自体会,不要齐读,就体会它的故事味,读出人物语气、神态、动作。好,开始了。 (生自读2分钟) 师:我觉得刚才读的非常好,我听到了,你们用自己的语调表现人物中不同角色的动作、神态、语言。下面再把注释读一读,开始了。 (生读注释1分40秒) [点评]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不催促、不打扰,真正落实了“读”。 师:好,看屏幕。 (屏显2:学习活动之一,简说故事。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讲成语故事。) 师:我们现在开始讲成语故事。齐威王这个人呢,跟两个成语故事有关,一个成语故事叫“一鸣惊人”,一个叫“门庭若市”。齐威王即位以后,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齐国处于崩溃的边缘,有一个叫淳于髡kūn的谋士,心里着急,他知道齐威王这个人喜欢隐语,什么叫隐语呢,就是用 打比方的方式来说话,于是见到了威王,他说,大王,王宫里飞来了一只大鸟,这只大鸟在庭院里既不飞也不叫,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啊?齐威王一听就明白了,他说,你知道吗,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他就开始整理朝政,齐国就逐步强大起来。这就是“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下面你们就用非常简洁的文字,根据课文内容,来说“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开始准备。 (学生准备3分钟) 师:好,哪位同学能够试一下?我建议,讲这个故事,第一不要用复述的方式从头讲到尾,可 以切入到故事的正中,比如说邹忌是个很美的人,他怎么样怎么样,很快地到故事当中来了,千 万不要复述;第二,结尾的时候要点一下题,这就是“门庭若市”这个成语故事的来源,这样表示你说话的层次。

马说教学设计 余映潮

篇一:《马说》余映潮课堂实录 《马说》课堂实录余映潮 别出心裁读课文。师:这节课学习《马说》。《马说》的学习要求是四个字:(大屏幕显示)" 诵读,积累"。我想先请同学们把课文读给我听一下,让我来感受感受同学们是怎样读课文的,开始了。(生齐读课文) 师:《马说》表现的是深沉的感叹。你们看作者笔下的马,它的遭遇是不幸的,因此我们要将对千里马的那种同情读出来。那么如何读出那种情感呢?抓住两个字"语气"(大屏幕显示)。我们第一 步学习用句子内部的停顿来表达语气(大屏幕显示)。拿起笔,听老师读,做上记号。(师范读课文)师:体会到老师读的句中停顿没有?生:体会到了。 师:现在我们就来试一下,同学们自己朗读,大声点。(生齐读)师:读快了,再来一遍。(生 再齐读) 师:刚开始还可以,越往下就越快了。特别是"呜呼" 的前面,要停顿一下,食马者的那一种嘴脸和作者的愤慨不能连读,这些地方要注意。"食(sì)马者" 不是"食(shí)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也读"食(sì)",不卷舌。还有停顿的地方,"才---美---不外见",才能和优劣显不出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况且想和一般的马相同都不可能。我们第二步 学习通过句中关键的词语来表达语气(大屏幕显示)。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马说》里有一个很关键的词语,叫做"不",你们数一下有多少个? 生:?个。 师:朗读《马说》,就要把这?个"不" 字读好,它表现了作者的不平,表现了千里马的遭遇,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下面就在掌握停顿的基础上,通过读好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来表达文章的语气。读 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慢一点读,各读各的,要旁若无人地朗读。好,开始。(生朗读) 师:有没有同学愿意把第一段读给我听一下?(一名学生读第一段) 师:读得好!那么第三步咱们学习什么呢?通过句末的叹词──三个"也"字来体会文章的语气(大 屏幕显示)。听老师读。(老师示读"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 师:这里要读出惋惜的意味。再看第二个"也"。(老师示读"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这个"也" 表现出不平的语气。(老师示读"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这个"也" 字要读出作者愤慨的语气。好, 把上面三步结合起来:注意停顿,注意句中关键词的语气,注意句末虚词的语气,(大屏幕显示) 再自己试着按这三种要求来朗读。(生按要求朗读) 师:好,女生读第一段,要注意全段的语气(包括惋惜的语气)。男生读第二段, 第三段全班一起读。要大声地朗读,要把握节奏,不要往前赶。(生再按要求朗读) 师: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次学习,要学会表现精段里的语气。第三段写得非常好,它里面包含了多种语气。你们看,前面有虚词的句子,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特点呢;"策之??"、"食之??"、"鸣之??",这里是排比的语气;"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这是对食马者嘴脸的勾画,要很好地表现食马者"天下无马" 的语气;然后停顿一下,表达作者的愤慨,到后来"其真不知马也!" 好

《狼》-余映潮课堂实录

《狼》教学实录 著名语文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蒲松龄的《狼》,现在,请你们们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什么,但是不要重复刚才老师的话,谁先说? 生:这节课上的是《狼》,是蒲松龄写的。 师:这是重复老师的,只是把字颠倒倒了。 生:今天我们学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较劲的故事。 师:还有,文体的角度呢?或者是其他的角度,都可以说。 生:今天我们上的是蒲松龄写的文言文《狼》。 师:文言文,这是一个角度。还有什么? 生:今天我们上的是选自《聊斋志异》中的课文《狼》。 师:从故事情节或者从另外的角度来看 生:今天我们阅读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搏斗的精彩情景。 师:欣赏这样一个情景;还有,这是一篇短篇小说,你们说对不对?《聊斋志异》是小说故事集,再从文章结构来看,我们学的是一一 生:我们学习的是一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言文。 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老师听一听。 (同学们读课文) 师:看看文章的结构,它实际分两块,你们看着练习题来思考。现在大家看课文,并大声地读起来。 (全班学生朗读)

师:好,有两个地方要注意一下,第2段这个“之”要读得很轻,(范读)“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个“之”不要读太重。还有一个地方:“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不要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刚才,大家读得很流畅,但故事的味道没有读出来,速度比较平缓。再读一次,请自读,不要齐读。“一屠晚归,担中肉尽…”读。 (生朗读) 师:好,请大家读课文注释,读起来 (生自读) 师:这节课,我们完成四个学习任务。第一个学习任务是一一 (屏显) 课堂智能作业 (师下发练习材料,《狼》课堂智能作业 1.请同学们进行联想,写出含“狼”的成语。 2.理解下面四四组字词。 ①标出拼音:窘()倚倚() 瞑()隧 ②指出含义:丘()犬() 洞()隧() ③区别词义:去()股() 盖()耳() ④解释意思:少时()顷刻() 变许()几何()

【K12学习】余映潮教学设计板块式思路

余映潮教学设计板块式思路 周崇典 XX年4月2日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1.教学过程中的“板块”显现得比较鲜明。 2.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 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 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 5.“板块”的“任务”表现在两个方面。有时它们明确地表

现出教学活动的目的,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内容。 6.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如果用“板块式思路”来安排教学,一般由三至六个“板块”进行结构;超过六个“板块”则会显得力不从心,匆匆带过。 另外,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板块式思路”还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课堂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此类教学设计,不管是三步、四层,还是五块、六点,都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都显得步履扎实,思路清晰。 下面请看两个教学设计实例。 例一:《论求知》教学简案。 课的总起:朗读课文,用一句话表述阅读课文之后的感受。分层推进:有如下四个教学板块。 1.识词实践(约8分钟)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字词,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听写下面的词语: 消遣装潢运筹偏执愚鲁挑剔吹嘘炫耀揣摩梗概蒸馏博学狡黠掩饰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余映潮执教)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指教:余映潮 评点:于福义 授课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北京19中 案例导读 美文是语文教材的基础,美文是阅读教学的基地,美文必须美教!莫怀戚的《散步》就像是春风中摇荡的小荷,展现出婀娜的身姿,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以此文为依托,余映潮老师执教的《散步》则是美教的典型范例。以美读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核心,品情、赏景、析意,层层深入,板块清晰,诗意盎然。余老师在此课例中,以明晰的目标为导引,以恰当的语言来激励,以如诗的语言来小结,在娓娓道来的教学艺术中,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美文《散步》。 [屏幕显示] 散步 师: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散步》,并且对大家进行阅读能力训练。 [屏幕显示] 阅读赏析能力训练 评点:直接导入,语言简洁,明确学习目标。 师:好,课本请打开。 [屏幕显示]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请看书,思考:有什么? (学生默读,思考问题。) 师:好吧,一句话简说。 生1:那里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还有菜花、桑树和鱼塘。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说了课文中有我们一家人。还说了背景,有美好的春天的景色。人和景他一下子就概括出来了。

生2:有我们一家人,有南方初春的田野,还有我们一家人温暖的爱。 师:还有亲情!也就是这位同学所说的暖暖的爱意。 生3:有我们一家人,有美美的春天,有我们一家人在美美春天里的活动。 师:还有美美的散步。 生4:(迟疑地)还有诗意? 师:还有诗意!这个诗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文章本身的表述有诗意,一个是文中的故事有诗意。 生5:它里面写了一种很微妙的母子关系。比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种母子关系是很微妙的细节。 师:很细腻的母子之情,还有祖孙之情等等。 师:谢谢同学们。这个环节我们就大致地了解了一下课文的意思。好我们一起来读。 [屏幕依次显示总结内容,老师分别指引学生齐读] 1.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更有相亲相爱家人的情感涟漪…… 2.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有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儿媳和天真可爱的孙子,有三代人之间深挚的爱…… 3.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春意,亲情,孝敬,关爱,呵护,温馨瞬间,还有中年人的责任感…… 评点:这是文意把握能力训练,快速阅读后,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这是全文学习的基础。 师:是啊,《散步》表现的就是生活中的温馨瞬间。让我们走进《散步》,感受它的美好,感受它的诗意,感受它的亲情。 [屏幕显示] 品情 师:第一次训练活动:品情。 [屏幕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