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的设计原则、线路路由、线路敷设方式、线路平纵断面、辅助线等,提出较为完整的线路方案比选内容,为城市轨道交通选线设计特别是地铁线路选线设计提供较为清晰的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线路;平面;纵断面;敷设方式;方案比选

1 线路选线的目的和意义

现阶段,必须重视城市交通线路选线问题,从而真正建设出惠民的轨道交通线路,更好地满足人民平时出行的需要,做到安全可靠的同時兼顾经济实用、绿色环保。做好轨道交通的选线工作对城市外围组团发展和城市内部总体规划的推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

2 线路走向选择需考虑的因素分析

2.1 线路的作用

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提供交通服务、提供便利。线路经由走向就体现这一服务目的。

2.2 城市道路网分布状况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分为支路、次干道、主干道、快速路等。其中,快速路、主干道道路宽阔且交通可达性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应该靠近城市主路敷设,一方面吸引范围内客流多,另一方面换乘也方便,不但能更好地为乘客服务,而且能提高线路运营效益。

2.3 客流分布与客流方向

从方便乘客出行的社会效益以及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内部效益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应尽量多地经过一些大型客流集散点,这也意味着在很多情况下无法选择控制点间的最短路由方向。

2.4 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方法

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有很多,如矿山法、浅埋明挖法、暗挖法、盾构法等,不同的施工方法,其土建费用和对城市的干扰程度不同。在第四系地层中,若采用浅埋明挖法施工,土建费用相对较省,但是对城市的干扰大,暗挖法则反之。所以,目前国内有条件的城市都尽量用明挖法,但在市中心区域则采用暗挖法。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目录 第一章综述 (3)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3)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3) 2.2 线网空间形态与构架问题研究 (5) 2.3 关于地铁线网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8) 第三章地铁站站址规划 (9) 3.1车站开挖对地标建筑物的影响 (9) 3.2车站开挖对地下建筑物的影响 (10) 3.3车站开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11) 3.4车站开挖对地面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3.5地铁车站开挖方法受多因素影响时的选择 (13) 3.6小结 (13) 第四章发展与展望 (13)

第一章综述 近年来,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勃发之机,不仅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加速地铁建设, 一些百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如西安等也在积极筹划和兴建地铁, 无疑,这是我国城市交通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好兆头。 地铁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在组成结构及外部运行环境都是决定系统整体效能的关键因素。地铁网络总体布局规划的任务一方面是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另一方面是要研究它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其它子系统(如道路及地面常规公共客运等)的协调关系,乃至与城市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的协调关系。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地铁线网的总体布局规划作为线路建设的依据,将来形成的地铁系统很难保证有较理想的运行效能。在地铁线网规划中如何确定线网合理规模、线网空间构架形态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是线网规划理论中尚待探讨的问题, 同时也是涉及规划方法的问题。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线网规模(线网营运总里程)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换言之,一个城市地铁线网的总体规模无疑应当与上述客观条件相匹配,否则无法保证线网运营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编制线网总体布局规划时,往往只注意线网覆盖面及线网的具体构架,而不作合理规模的论证,这是当前我国城市地铁网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从国外的情况看,伦敦、巴黎、东京以及莫斯科等

地铁车站平面设计任务书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地质工程教研室《轻轨与地铁工程》课程考核任务书 地铁车站建筑专业分层平面图初步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 班级:2010级11班 授课教师:闫路 2013.11.4

1.目的 通过绘制图纸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并指导于具体的设计工作。 (1)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善理论和实践的衔接; (2)通过对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使学生熟悉一般地铁车站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了解和熟悉现行的国家行业、专业相关“标准”及“规范”; (3)学会收集及查找相关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4)巩固学生运用AutoCAD及天正建筑的能力; (5)加强学生绘图、读图能力,为毕业设计、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考核基本要求 (1)独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考核。 (2)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熟悉行业规范以及设计流程。 (3)将初步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按要求装订成册,结课提交。 (4)学分及时间安排:学分2 参考时间安排如下: 工作内容时间 明确设计任务、熟悉设计资料、收集有关资料1天 车站站台层平面设计2天 车站站厅层平面设计2天 整理初步设计说明书1天3.概述 3.1设计依据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规定》、《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车站用房表》等。 3.2工程概况 本站位于合肥地铁1号线项目工程,在胜利路与凤阳路交口设凤阳路站胜利路为规划下穿道路,下穿道路位于车站单层站台层上方。位于全线由北向南的第二站位,本站北接合肥站,出站后线路沿胜利路向南敷设,穿越琅琊山路、临淮路,在与明光路交口处设明光路站。车站位于凤阳路与胜利路十字路口,沿胜利路路中敷设,胜利路规划道路红线60米,凤阳路规划道路红线为70米,胜利路为城市主干道,车流较大。 目前凤阳路道路两侧多为商业和住宅小区,凤阳路站站位东南角为温莎国际广场,底层为沃尔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

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9.06亿元、1549.4亿元、124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5%和12.3%。

城市轨道交通复习试题汇总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集多工种、多专业于一体的复杂系统。那么城市轨道交 通系统是由哪些基础设备和子系统所构成的 答: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多个分别完成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包括线路、车辆、车站三大基础设备和电气、运行和信号等控制系统。 2.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是城市轨道列车运行的道路设施,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 基本组成部分。那么轨道交通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进行分类答:可划分为①正线(用于运营线路,即乘客搭乘的线路)、②辅助线(用于辅助正线运营的线路,如渡线、临时停车线、折返线等)和车场线(主要在车辆段和停车库的线路,如检修线、出入库线、试车线、洗车线等)。 3.钢轨是轨道的主要组成部件。它的功用在于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前进,承受 车轮的巨大压力,并传递到轨枕上。那么钢轨自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答:轨道断面形状主要为工字形,由轨头、轨腰、轨底三部分组成。 4.城市轨道交通的轨枕置于钢轨之下,是轨道重要的组成部分。轨枕的需要量 较大,因此,原材料应资源丰富,价格适中。那么轨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按制造材料如何分类 / 答:轨枕是轨道的基础部件,其功能是支撑钢轨,保持轨距和方向,并将钢轨对它的各向压力传递到道床上。按制造材料可分为木枕、混凝土枕及钢枕3种。 5. 为保证行车安全,凡接近轨道的各种建筑物及设备,必须与线路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对在轨道上运行的机车车辆的断面尺寸,也有一定规定。为此,制订了限界。那么限界一般分为哪几种根据不同限界的要求,车辆受电弓限界属于哪种限界类型 答:①限界可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②受电弓限界或受流器限界是车辆限界的组成部分,接触轨限界则属于设备限界 的内容。 6. 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电源要求安全可靠,通常由城市电网供给。目前,国内各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方式有哪些其特点 答:集中式:城市电网向轨道专用主变电所供电,主变电所再向牵引变电所供电;分散式:城市电网分别向轨道沿线各牵引变电所供电; 混合式:两种供电方式相结合。 7. 地铁区间隧道目前有多种设计方案,每种形式各有优缺点,在设计中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线路埋深和周边环境加以选择。试说明主要有哪几种区间隧道结构 答:①明挖法隧道结构形式(方法简单、施工风险小、工程进度快、浅埋时造价费用低,但对城市地面交通及居民生活有影响、对环境有破坏) ②暗挖法隧道结构形式(即矿山法,适应城市地下复杂环境、对地面交通干扰少,但容易引起地下水流失而地面沉降,容易引起坍塌) ③盾构法隧道结构形式(施工进度快、无噪音、对地面交通影响少、质量容易控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基本材料

线路基本认识材料 一.线路专业背景及相关问题 地铁、轻轨交通、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它具有大运量、快捷、准时、舒适、低污染的特点,对解决城市地面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和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铁线路专业的选线工作是地铁设计的“龙头”,是地铁建设的基础,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具有牵涉面广、复杂性强、劳动强度大、责任重大等特点。随着近年来国内地铁建设的新兴,地铁线路工作的重要性也被大家所认可,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地铁设计质量及工程造价的高低。 线路设计是一项涉及多专业、多部门集体协调、研究的系列工程。如何组织实施则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要全面研究有关的线路资料,彻底了解所设计地铁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走向、换乘关系、功能定位、站点分布;分析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其次,对现场进行踏勘核对工作,掌握沿线道路、建筑物、交通、地下管线情况。落实规划线位的可实施性,找出控制线位的控制点,综合协调线位与站位的匹配。 最终提出优化线位、站位的可能性,拟定车站和区间的施工工法及结构类型。线路初步方案拟定后,经业主同意后,广泛与市规划、环保、交通管理、文物、园林、重要建筑物业主征求意见,进行协调。并根据协调意见对线路进行调整,以最终稳定线位及站位。当然以上工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多次踏勘、多次协调后才能最终达到线路方案的稳定。 一个地铁工程的设计年限应分为初期、中期、远期三期。初期按建成通车后第3年要求进行,近期按第10年要求进行,远期按第25年要求设计。这里的要求主要是指客流的需要,也就是说必须满足规定年的客流运输任务。 二.认识线路 地铁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应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 1 正线 正线是指主要供载客列车运行的线路。 2 辅助线(有些地方又叫配线) 是为列车提供折返、停放、检查、转线及出入段作业的线路。辅助线的分类: (1)折返线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全线各区段客流分布一般不均匀,通常需要列车根据要 求,在中途的车站改变列车运行方向。(也就是我们坐公交车时遇到的区间车, 它只在一个区间运行)。因此在这些车站需要设置折返线。折返线是供列车改变 运行线路的,除此之外,折返线还可以起到临时停放列车的作用。 (2)渡线 渡线也可满足列车改变行进方向或列车线路的需要。但一般是用于设置临时的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类专业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在固定导轨上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1.高城市交通供给水平,缓解大城市日益拥挤的道路交通;2.导城市格局按规划意图发展,支持大型新区建设;3.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巨大投入,从源头为城市经济链注入活力,并通过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价值 轨道交通的优势(特点):1.列车化编组运行,运量大,单向最高断面可以达到5万人/小时2.运行系统封闭独立,列车运行稳定、干扰小、速度高,旅行速度达到35km/h以上3.可采用高架和地下敷设方式,占地空间小4.采用电能,清洁环保5.线路固定,易设置明确标志,形成交通习惯6.技术水平高,发展余地大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施、车辆电气系统7大部分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限界越大,安全度越高,但工程量及工程投资也随之增加。限界可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接触网分为架空式接触网和接触轨式接触网。架空接触网安全性较好,但运行维护作业量大,运行费用高,适应于电压较高的制式。接触轨是沿牵引线路敷设的与走行轨道平行的附加轨,又称第三轨,是敷设在铁路旁的具有高导电率的特殊软钢制成的钢轨。电动车组伸出的受流器与之接触取得电流。接触轨使用寿命长,维修量小,简单,运行费低,能充分利用隧道空间,在地面或高架运行时对城市景观没有影响,但在隧道内保养,检修或在车库内检修作业时应注意安全,适应于净空受限的路线和电压较低的制式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目标:1.协调好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2.实现城市土地规划发展目标3.实现交通战略目标 我国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1.与城市总体规划联系不够紧密2.对客流预测中的不确定性考虑不够3.规划方案没有充分重视用地控制规划,使规划方案缺乏可操作性4.网络规划缺乏层次性,难以体现发展重点5.车站交通功能定位模糊,对交通枢纽认识较浅。 概念规划是把以时间期限为主导的规划模式转为以规模为主导,淡化规划期限。即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城市远景发展进行战略性的分析研究,提出城市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并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总体规划的支撑和依据 概念规划的主要内容:1.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战略的目标对策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布局3.主城区在内的市域重点城镇的规模和布局形态,城市化促成区域和城市化控制区范围以及远景发展框架4.研究城市能源,交通,供水,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地,水域系统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 概念规划的战略特点是在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找准每个城市发展的定位 轨道交通线网中的线路按照功能可分为两个类型:1.客流追随型(SOD):解决目前交通紧迫问题,符合现状最大客流2规划引导型(TOD):目前客流不大,但可以引导土地发展导向,支持新区建设 系统分析: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认识各种替代方案的目的,比较各种替代方案的费用,效益,功能,可靠性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得出决策者进行决策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为最优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有:目标,可行方案,费用,模型,效果,准则和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思路:1.在城市规划方案基础上拟定多个可行路网方案2基于四阶段法进行客流预测3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近期与远期分阶段实施方案四阶段法:就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个步骤 线网长度、线网密度规划指标的确定:1服务水平法2交通需求分析法3吸引范围几何分析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调线调坡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e8586181.html,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调线调坡技术 作者:芮英奇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1期 摘要:调线调坡在城市轨道交通路线设计中的含义是对已经施工完成的桥梁隧道等建筑 物进行三维结构上的测量,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线路平纵断面儿,进行优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满足建筑上的各项要求。这个环节上的操作,在城市轨道交通上的意义非常重大。对调线调坡进行调整时,应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做出必要的线路改动,也可以在征得设计师的同意下对线路设计进行改动,满足界限上的要求。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限界检查;调线调坡 城市轨道交通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会由于施工与测量上的误差使得结构产生变形。如果此时还按照原路线进行施工的话,就会出现界限上的问题。此时可以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线路平纵面进行调整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调线调坡技术施工。调线调坡技术是在已经完成的截断面上进行二次施工让线路更加的平整,调线调坡施工完成以后,道路上行驶的列车会更加的平稳,所以调线调坡施工工程在道路的建设中意义重大。 1.调线调坡资料准备 调线调坡设计是以已施工完成的隧道或高架桥梁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对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区段线路进行调整。所需准备的资料主要包括: 调线调坡测量资料,包括结构顶、底板的水准测量及横断面的测量,以及线路中线的放样等。其中中线放样、水准测量应按照有关规范满足闭合差的要求;横断面测量是调线调坡的 重要数据之一,该测量较难检查,须严格执行。 与调线调坡相关的原设计资料,主要包括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图,限界图,轨道设计图,地铁车站、区间设计图等。最后是隧道或桥梁的工后变形、沉降资料的准备。 2.调线调坡设计 2.1设计原则 调线调坡设计应以实测线路平面、高程及限界资料为基础,同时参照误差标准,对线路平面及高程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线路,必须满足设备限界、建筑限界的要求,同时应满足《地铁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调线调坡的设计标准原则上应与原设计标准一致,如按原设计标准会导致较大的土建工程返工、从而造成工程造价的大幅增加时,应召集各个相关专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研究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轨道交通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此表由学生根据《任务书》完成,交指导老师审核, 通过后开始论文写作) 设计(论文)题目: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研究 系部:轨道交通工程系 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移动电话: QQ号码: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6年10 月16 日

开题报告填写说明 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执行。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标准格式(可从教务 网上下载)打印,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凡签名处均应本人签名,不得打印或盖章。 3.任务书内有关“系部”、“专业”、“班级”等名称的填写,应 写规范的中文全称,不能写数字代码。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与学 生证书上的相同),不能只写最后2位或1位数字。 4.“文献摘要”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相 应的栏目内。文献摘要所涉及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文后“主要参考文献”的填写,应按照国标GB 7714—2005《文 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 5.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2005《数 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 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4月2日”或“2004-04-02”。 8.表格内文字输入格式为:5号宋体,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A4页面,双面打印,并请注意保持表格的整体美观。 9.本《开题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学生,一份指导教师留存,毕 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交所在系部存档。 轨道交通工程系

地铁车站平面设计任务书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地铁车站平面设计任务书 2009.05

1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对城市地铁车站的相关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使学生熟悉地铁车站设计的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概述 2.1 车站设计依据 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设计规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可行性分析》等。 2.2站址环境 选择一:南门站是西安地铁二号线的一个站点,位于明城墙的南门附近,呈南北走向。 由于该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且靠近城门,因此,附近地面交通量非常大,交通比较拥挤,建筑物也比较密集。 站点附近的主要道路包括:南大街、粉巷、东木头市、书院门、顺城南巷、环城南路和长安北路等。南北方向的南大街有6条机动车道,左右各有一条公交专用道、非机动车道,其道路交通负荷已接近饱和。周围以商业和居住用地为主. 站中心的坐标是YAK14+110。 规划路 已有道路 图4-18南门站附近道路分布示意图 选择二:作为西安地铁二号线站点之一的南稍门站,位于长安路与友谊路交叉的十字路口,南北走向。其周围的道路网以基本形成,站点附近的道路有:红会路、朱雀路、文艺南路、文艺北路、友谊东路,友谊西路等,站点附近只有少数规划路网,并以支路为主。站点附近的道路中,长安北路饱和度为0.94,友谊东路的饱和度为0.82,友谊西路饱和度为0.8,朱雀大街饱和度为0.94,道路接近饱和或较为拥挤。站点周围以商业和居住用地为主。 站点中心坐标(有效站台中心里程)是YAK15+269。 水 水 水 水水水水 水 水 水 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水水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水水水 水水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水水水 水 水 水 水水水水水水 图4-19 南稍门站附近道路分布示意图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 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构成及基本形式(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服务于城市的市内和郊区,在固定轨道上运行,通常以电力为动力的客运交通系统。 构成:车站建筑、结构工程、线路、车辆、车辆段、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 基本形式:地铁、轻轨、单轨系统、市郊铁路、有轨电车、自动导向系统、线性地铁、磁悬浮系统。 (1)地铁: ①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万人次/h以上。 ②了解其优缺点; ③掌握地铁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2)轻轨(LRT): ①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单方向输送能力在1.5万~3万人次/h。 ②掌握轻轨系统(LRT)的技术经济参数。 (3)单轨系统(独轨系统): ①由电气牵引、具有特殊导向和转折装置、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轨道梁上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②分为悬挂式、跨坐式。 ③掌握单轨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4)市郊铁路: ①由电气或内燃机车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间,以地面专用铁路为主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②所有权归属铁路部门。 (5)有轨电车: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单车或两辆编组运行在城市路面线路上的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6)自动导向系统(AGT系统): ①掌握AGT的技术经济指标; (7)线性地铁(又称小断面地铁): ①掌握线性地铁的技术经济指标; (8)磁悬浮系统(了解) 1.2 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位与作用(次重点) 1、掌握其优势; 2、了解其地位; 3、了解其作用。 1.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 2、了解国外发展概况; 3、了解国内发展概况; 4、当前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的设计原则、线路路由、线路敷设方式、线路平纵断面、辅助线等,提出较为完整的线路方案比选内容,为城市轨道交通选线设计特别是地铁线路选线设计提供较为清晰的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线路;平面;纵断面;敷设方式;方案比选 1 线路选线的目的和意义 现阶段,必须重视城市交通线路选线问题,从而真正建设出惠民的轨道交通线路,更好地满足人民平时出行的需要,做到安全可靠的同時兼顾经济实用、绿色环保。做好轨道交通的选线工作对城市外围组团发展和城市内部总体规划的推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 2 线路走向选择需考虑的因素分析 2.1 线路的作用 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提供交通服务、提供便利。线路经由走向就体现这一服务目的。 2.2 城市道路网分布状况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分为支路、次干道、主干道、快速路等。其中,快速路、主干道道路宽阔且交通可达性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应该靠近城市主路敷设,一方面吸引范围内客流多,另一方面换乘也方便,不但能更好地为乘客服务,而且能提高线路运营效益。 2.3 客流分布与客流方向 从方便乘客出行的社会效益以及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内部效益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应尽量多地经过一些大型客流集散点,这也意味着在很多情况下无法选择控制点间的最短路由方向。 2.4 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方法 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有很多,如矿山法、浅埋明挖法、暗挖法、盾构法等,不同的施工方法,其土建费用和对城市的干扰程度不同。在第四系地层中,若采用浅埋明挖法施工,土建费用相对较省,但是对城市的干扰大,暗挖法则反之。所以,目前国内有条件的城市都尽量用明挖法,但在市中心区域则采用暗挖法。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离线作业1-2019春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离线作业 第1章作业 1)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念、构成和基本形式。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服务于城市的市内和郊区,在固定轨道上运行,通常以电力为动力的客运交通系统。 构成:车站建筑、结构工程、线路、车辆、车辆段、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 基本形式:地铁、轻轨、单轨系统、市郊铁路、有轨电车、自动导向系统、线性地铁、磁悬浮系统。 2)简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城市轨道交通的突出优势。 》 ①运量大。单向最高断面运量可以达到5万人/h。 ②速度高,安全,准点。运行系统封闭独立,列车运行稳定、干扰小,旅行速度可以达到35km/h 以上,能提供更舒适的乘车环境 ③清洁环保。采用电力牵引,节能环保,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性 ④占用地面空间小。可采用地下和高架敷设方式 3)简述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和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作为城市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有以下的作用 ①提高城市交通供给水平,有效缓解大城市日益拥挤的道路交通 { ②)引导城市格局按规划意图发展,支持大型新区建设。 ③通过对轨道交通的巨大投入,从源头为城市经济链注入活力,并通过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价值。 ④活跃城市经济,拉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①缓解中心区尤其是商业区(CBD)地区交通的供需矛盾,强化土地资源可能提供的 交通供给 ②加强主出行方向上(主要交通走廊)系统的速度和容量,以便于主城区外围与中心区的联系? ③串联城市大型客流集散点(交通枢组、商业服务中心、行政中心、规划大型居住区规划工业区、娱乐中心等),实现客流的合理疏解。 ④加强对外交通与市区的联系,方便卫星城镇与市区的联系,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 ⑤以高品质的供给引导交通方式选择的良性转移。 ⑥节约能源,避免大气污染,改善环境 ⑦拉动内需,聚集商贸及房地产开发,支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新增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

1.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中使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 按相对于地面位置划分:地下铁路、地面铁路、高架铁路;按构筑物的形态(运营方式)划分: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区域快速铁路;按运输范围及车辆类型范围划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客运自动轨行车、自动导向交通、微型地铁、胶轮地铁、索道、磁悬浮铁路等。 特点:①运营速度快,运载能力大;②能源消耗低,对环境影响小;③安全与公平兼顾;④促进城市产业及经济加速发展;⑤可采用地下和高架敷设方式,占地面积小;⑥良好的环控体系和候车环境,乘车舒适性佳。 2.轨道交通系统构成:铁路线路,安全检测,轨道、路基、桥梁、隧道,动车组,运输控制,信号系统,牵引供电系统。 3.客运量:指一条或多条线路上各个区段上在单位时间内单程或往返运送的实际或预测客流量。 4.客流:客流又称客流量,是指在某一区段上,在单位时间内单方向或往返的实际旅客量或预测旅客量。 5.居民流动量:一年内每个居民平均乘行次数,表示居民流动频繁程度,用一年内城市的客运量除以居民总数所得。 6.运程:为每个旅客一次乘行的平均距离,取决于城市大小、形状、现有的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网总长度、结构形态、运输组织方式等因素。 7.客流密度:指每年经由每km双线线路的旅客总数,用“人/(km·a)”表示。 8.①车辆容量v—车辆容纳乘客的数目; ②列车编组数n— 1列车包含的车辆(动车、拖车)数量; ③列车容量V — 1列车能够运送的乘客数量,即V=v×n(人); ④列车行车间隔I—为两列车发车的时间间隔,单位秒(s); ⑤通过能力(通行能力)—以1h单方向通过的列车数来衡量,与列车行车间隔成反比,即N=3600/I(对/h)。 ⑥输送能力C —为1h单方向所能运送的旅客数,也称运输能力或运能,由1列车的容量与线路通过能力的乘积来确定,C=V×N=v×n×N(人/h)。 9.轨道车辆的构成:车体、动力转向架和非动力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备、车辆电气系统。 分类:按列车动力轮对的分布和驱动设备设置分为动力分散型和动力集中型,按列车车辆转向架布置和车辆之间的连接方式分为独立式和铰接式。 10.车辆类型:①地铁车辆——动车、拖车、带司机室、不带司机室; ②轻轨车辆——四轴单铰接车、六轴单铰接车、八轴双铰接车; ③独轨车辆——悬吊式、跨坐式; ④线性电机车辆——M KⅡ型线性电机车。 11.自重:车辆本身全部质量;载重:车辆允许的正常最大装载质量;轴重:整个运行速度范围内该轴允许承担的并包括轮对在内的最大总质量。 12.构造速度:指车辆设计时,按安全及结构强度等条件允许的车辆最高行驶速度,车辆的实际行驶速度一般不允许超过构造速度;最大运行速度:车辆运行的最大速度,通常比构造速度低10%-15%。 13.闭塞方式:为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利用信号设备等来管理列车在区间运行的方法,简称闭塞,办理闭塞所用的设备叫闭塞设备。 14.固定闭塞:把区间线路按钢轨绝缘(有绝缘轨道电路)或电气绝缘(无绝缘轨道电路)分成若干闭塞分区,在每个闭塞分区内只准许一列列车运行,即将列车按空间间隔开。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重点

1.什么是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在固定导轨上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特征 1)以解决通勤等短距离交通为主 (2)站间距短 (3)速度较低 (4)列车编组较小 (5)列车发车(追踪)间隔小 (6)采用直流或内燃牵引 (7)无须预定(无固定)座席 (8)非全天营业 为什么要就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是一项涉及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建筑工程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学科理论的系统工程。轨道交通项目工期长、投资大,在城市规划中,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与设计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城市的基本布局和功能定位,对城市发展有极强的引导作用,对促进城市结构调整、城市布局整合,对整个城市土地开发、交通结构以及城市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作用 轨道交通的作用 1)缓解中心区尤其是商业区(CBD)地区交通的供需矛盾,强化土地资源可能提供的交通供给。 2)加强主出行方向上(主要交通走廊)系统的速度和容量,以便于主城区外围与中心区的联系。 3)串联城市大型客流集散点(交通枢纽、商业服务中心、行政中心、规划大型居住区、规划工业区、娱乐中心等),实现客流的合理疏解。 4)加强对外交通与市区的联系,方便卫星城镇与市区的联系,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 5)以高品质的供给引导交通方式选择的良性转移 6)节约能源,避免大气污染,改善环境。 7)启动内需,聚集商贸及房地产开发,支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唯有轨道交通才具有既可引导适度扩散、又能防止过度扩散的功能。 (1)(中心城区)通勤交通的主要方式 (2)引导城市发展(适度扩散)的主要手段 (3)城市越大,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应该越大,否则就会堵塞 3.轨道交通的“项目建设周期” 一个项目从提出项目设想、开发、建设、施工到开始生产活动这个过程,一般称为项目建设周期,这个周期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投资前阶段、投资阶段和生产阶段为什么要进行轨道交通的审批,审批的程序有哪些? a 对有限资源利用的管理,防止历史性的、不可逆的错误发生 b 在极度有限的城市中做好相关空间的预留 主要的审批程序有:轨道线网的审批,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可行性报告的审批,初步设计的审批。 5.城市轨道交通的形式有哪些,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独轨、线性地铁等系统的特点。有轨电车:利用街 道上的轨道运行的电力车辆或列车系统 优点:造价低,建设容易。缺点:所受干扰多,速度慢,通行能力低,平交道口多,极易与地面道路车辆冲突,引起道路交通堵塞。 发展现状:已经比较少见,多数被改良为轻轨系统。轻轨交通车辆轴重较轻,施加在轨道上的荷载相对于市郊铁路或地铁的荷载来说比较轻,故称轻轨。是一种介于有轨电车和地铁之间的中运量的轨道交通工具。单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

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 轨道交通系统由一系列相关设施组成,这些设施包括车站、线路、列车、控制以及通信信号系统等;它们的协同工作是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的保证。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设备。 第一节线路 一、基本概念 (一)正线 正线是指供载客列车运行的线路,包括区间正线、支线、车站正线及站线。城市轨道交通正线是独立远行的线路,一般按双线设计,采用右侧行车制。大 多数线路为全封闭.与其他交通线路相交处,一般采用立体交叉。在特殊条件下(如运营初期),两条线路或交通式的运量均较小时,经过计算.通过能力满足要求,也可考虑采用平面交叉。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旅客乘降的场所,一般应设置在客流量大的集散点以及与其他线路交会的地,车站间的距离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地,在市区车站间距应在1k m左右,在郊区不宜大2k m。 (二)辅助线 辅助线为空载列车提供折返、停放、检查、转线及出入段作业所需的线路。它包括折返线、临时停车线、渡线、车辆段出入线、联络线等。 (1)折返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一般都比较长,全线的客流分布可能会不太均 匀,这时可组 织区段运行。区段运营是指列车根据运行交路的要求,在端点站与中间车站或中间站与中间站之间进行列车折返。因此,在这些提供折返作业的中间站上,需要为列车设置折返线。折返线的型式匝能满足折返能力的要求。 (2)临时停车线及渡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由十运输量大,列车远行间隔一般较密。在运营过程中,在

线运营列车可能会发生故障。为不影响后续列车运行,设计上应能使故障列车及时

退出运营正线。一般说来,在轨道交通线路沿线每隔 3~5 个车站的站瑞应加设渡线或车辆停放线。渡线的作用是使离开车辆段的故障列车能及时调头返回车辆段,停车线的作用则是临时停放事故列车。 (3)车辆段出入线为保证运行列车的停放和检修,在轨道交通沿线适当的位置 应设置车辆段,车 辆段与正线连接的线路为车辆段出入线,出入线可以设计为双线或单线,与城市道路或其他式的交叉处可采用平交或立交,具体案要根据远期线路通过能力需要量来确定。 (4)联络线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要使同种制式的线路可以实现列车过 轨运行。这 种过渡一般需要通过线与线之间的联络线来实现。联络线的位置应在路网规划中确定,先期修建的线路应根据规划要求,为后建线路预留联络线的设置条件。另外,为便车辆及大型设备的运输,有条件的地应设置地面铁路专用线。 二、线路规划 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由区间结构、车站、轨道等共同组成。作为轨道交通工程设计的一部分,线路设计是工程设计的龙头。一般地,它可以分为两个大的设计阶段:第一阶段为规划选线阶段,其土要容包括规划案确定和可行性研究。这一阶段需要确定线路走向、站点布置、敷设式。第二阶段为详细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等容。 线路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前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容。线路规划是在已经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础上,研究某一条或某一段线路的具体位置,包括线路的路由案、敷设式以及站点的选择等。 (一)线路的走向与路由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关于各条线的走向和路由一般已经有了较粗略的规划。然而,城市建设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变化、例如,城市用地规划的调整,建设时序的变化,大的客流集散点重新选址等。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已经规划的线路走向与路由产生影响,因此,工程建设前仍需要对此加以研究。 线路的走向与路由的确定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1)线路的性质、作用及地位。它主要包括线路在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作用及地位,

地铁换乘站平面图设计

基础资料: (1)已知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规划的大雁塔北站地铁一号线和三号线在2040年预测客流乘降量如表1所示,高峰期换乘量和全日换乘量分别如图2、图3所示,计量单位为人次。 表1 西安地铁大雁塔站2040年客流乘降量预测结果 东→西方向西→东方向三号线 上车人数下车人数上车人数下车人数全日客流量61727 58408 68805 64679 高峰小时客流量6369 8761 10320 6274 南→北方向北→南方向四号线 上车人数下车人数上车人数下车人数全日客流量59437 74081 65433 70195 高峰小时客流量6733 10813 8396 7774

图3 大雁塔北站2040年全日换乘客流量 (2)列车运行间隔2分钟,A型车,近期6节编组,远期8节编组,每节列车的载客量1440人。 (3)出入口客流分布 表2 远期高峰各站点的分向客流(人次/小时) 出入口 站点 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大雁塔北2327 1888 2771 3037 3136 2938 注:设计中需要注意部分站点的各出入口客流最高峰不一定出现在全线早晚高峰,如大雁塔北节假日喷泉表演结束时,1、2号出入口客流量将明显比3、4号出入口大很多。 具体各站点的出入口标示如下各图所示

5 1 2 3 4 6 图4 大雁塔北车站总

一,车站设计依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场站设计》 (4)《车站站台乘降区宽度的简易计算研究》 (5)《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内部换乘客流量算法研究》 (6)《地铁车辆段试车线长度精确计算研究》 二、车站平面设计 1、车站形式布置 雁塔换乘站地铁三号线和四号线换成车站,三号线车站位于小寨东路与西影路相接处,四号线车站位于雁塔北路,雁塔北路与小寨东路,西影路呈T字路口,小寨东路是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考虑到地形的限制及建设的经济性,在不影响大雁塔文化景区的情况下,本换乘站设定为T字形换乘,通道布置如任务书图4。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课程方案设计

管理工程系《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课程方案 一、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二、任课教师:王娜 三、总学时:72学时 四、教学地点:实训室 五、知识单元方案设计: (一)知识单元一(6课时) 1.名称:人工售票 2.主要容: (1)人工售票的具体流程 (2)人工售票的服务要点及细节 (3)人工售票一些常见问题处理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售票服务的流程、要点及细节 (2)技能目标:能够将所学的售票服务技能应用到日后工作中,并熟练操作售票服务各项流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细心、责任心的职业素养 4.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售票服务的流程 (2)难点:售票服务常见问题妥善处理 5.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讲授法、提问法 6.教学所需条件:情景创设所需物品(博创币、城市一卡通等)、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1)课程导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一段售票员售票的时事新闻,并提出问题,“视频中售票员做法是否妥当?如果是你,你该如何为乘客提供售票服务?” 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回答第一个问题。 (2)新课讲授:①各小组进行情景模拟,售票员如何正确进行售票服务 ②针对各组模拟情况,各小组进行自评和组间互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各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并讲解正确的售票流程,学生做好笔记 ④针对售票中遇到各类问题,学生分小组进行情景模拟展示 (乘客给付纸币出现残缺、乘客给付的是假钞、找不开零钱时,当乘客在客服中心窗口前排起长队时、发现有人插队时、乘客要求退票时等情况) ⑤点评总结各小组展示情况,并归纳出各类问题正确的应对措施 (3)课程小结:通过人工售票这几节课的讲解与练习,使学生掌握人工售票的流程并妥善处理遇到的各类问题。 (4)作业:通过查阅资料或互联网了解地铁的相关票务政策,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地铁换乘站平面图设计

基础资料:(1)已知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规划的大雁塔北站地铁一号 线和三号线在2040年预测客流乘降量如表1所示,高峰期换乘量和全日换乘量分别如图2、图3所示,计量单位为人次。 表1 西安地铁大雁塔站2040年客流乘降量预测结果

年高峰期换乘客流量2040大雁塔北站2 图 年全日换乘客流量大雁塔北站2040图3 节编组,每节列86节编组,远期)列车运行间隔2分钟,A型车,近期(2 人。车的载客量1440)出入口客流分布(3 如大雁塔北节假日,注:设计中需要注意部分站点的各出入口客流最高峰不一定出现在全线早晚高峰号出入口大很多4。、号出入口客流量将明显比、喷泉表演结束时,123具体各站点的出入口标示如下各图所示 - 1 -

456312 大雁塔北车站总4 图 - 2 - 一,车站设计依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场站设计》 (4)《车站站台乘降区宽度的简易计算研究》 (5)《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内部换乘客流量算法研究》(6)《地铁车辆段试车线长度精确计算研究》

二、车站平面设计 1、车站形式布置 雁塔换乘站地铁三号线和四号线换成车站,三号线车站位于小寨东路与西影路相接处,四号线车站位于雁塔北路,雁塔北路与小寨东路,西影路呈T字路口,小寨东路是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考虑到地形的限制及建设的经济性,在不影响大雁塔文化景区的情况下,本换乘站设定为T字形换乘,通道布置如任务书图4。 3 站厅的布置则根据3号线和四号线的位置相交形式,采用T形的站厅平面,以此在满足客流顺利通往地面、站厅、站台并满足换乘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站厅面积,减少换乘车站的建设造价。 车站共有三层,即站厅、三号线站台、四号线站台。站台形式为岛式站台。换乘方式为站厅换乘和通道直接换乘。 2、车站组成 :所示地铁车站的组成及其层次关系如图2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 发表时间:2016-10-20T16:34:40.3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3期作者:叶晓雷[导读] 摘要:作为城市综合客运网络中的重要关节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合理规划、建设、设计对综合客运网络的整体效率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乘客在枢纽内集散换乘的出行效率。 昆明捷城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作为城市综合客运网络中的重要关节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合理规划、建设、设计对综合客运网络的整体效率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乘客在枢纽内集散换乘的出行效率。近年来,我国对轨道交通枢纽的设计和规划还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对基本的交通工程学理论的运用。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对枢纽交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 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理论;模型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大部分城市交通道路十分拥挤,为了缓解巨大的交通压力,许多城市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公共交通和有轨交通上,所以地铁、轻轨等快捷便利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的网络化水平正在高速发展,有数据表明,我国正在筹备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已涉及36个城市,其中国务院已批复的有29个城市,但是从枢纽建设的实际运营状况的角度来看,轨道交通枢纽的建设仍然跟不上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速度,枢纽内部的布局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换乘距离过长,枢纽空间不足,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换乘线路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大大降低了人们在枢纽内换乘效率。 1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内涵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是城市多方式交通的集散地,它以公共交通为主,承载着公交网、道路网、信息网三项功能,直接影响着客流集散和出行方式的转换与组合,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枢纽需要充分运用城市设计原理,交通心理学,城市规划理论,交通工程学和交通行为学等理论和方法,以公共交通系统的最优化为目的,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设计的外部环境,使轨道交通枢纽达到最佳的效率和效果。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对象是交通的使用者,实现通畅性、效率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是枢纽运行的目标,将交通系统的资源作为限制条件,能够对现有的和未来的建设枢纽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 2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体系 2.1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2.1.1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的是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对城市建设而言,公交运营商、行人、土地开发商和周边的交通系统是利益相关的交通主体,在对交通枢纽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将出行者的便利作为优先考虑的重点,尽力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 2.1.2 枢纽交通设计的原则 设计理念是枢纽交通设计原则的重点,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对设计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交通枢纽设计应当重视以人为中心,兼顾人车关系的理念,并遵循以下七项原则。第一,尽力缩短出行者在枢纽内的步行时间和距离,保障行人安全。第二,最大程度的利用枢纽内空间,使交通内的各个子系统既能有效分离,避免相互干扰,又能保障内部的有效衔接。第三,增加枢纽整体和各个子系统内部的客流量,降低乘客在枢纽内的出行成本。第四,平衡枢纽与周边交通系统的压力。第五,为残障人士提供专座。第六,为出行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第七,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 2.2 枢纽交通设计的流程和要点 空间资源整合设计和时间效益优化设计是枢纽交通设计的两个方面,在充分研究枢纽区域交通特性的前提下,枢纽交通设计应当从基础资料的收集出发,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提出科学化的设计目标,从而确定枢纽内部空间与时间的需求,最终确定枢纽交通设计的各个方案。 枢纽交通设计的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对上层规划的要求和交通设计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充分的认识,通过调查研究大量收集相关基础资料,明确枢纽规模的等级,枢纽内部集散的客流量和换乘的客流量等。 第二,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实用性作为本次交通枢纽设计的重点。 第三,对空间资源进行整合设计,最大限度地增加枢纽单位面积的利用空间,减少乘客的步行成本和时间成本,使各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 第四,短时间效益进行优化设计。深入分析和研究枢纽内部各个交通方式的换乘关系、运输特性和占用的时间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系统设计和信息服务设计,使不同的交通方式有序的,协调的分担交通压力。 3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的因素 枢纽由多种交通设施组成,包括换乘类、通道类和服务类等,而这些交通设施在枢纽内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进行优化布局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枢纽交通设施的功能特点。例如,为了符合轨道交通线路的布设,轨道交通站台应当选择地面层、高架层或地下层,为了方便公交车辆的出行,应当将公交车站台优先设置在地面层。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施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枢纽乘客的换乘需求,只要确定了枢纽乘客的换乘需求,才能对枢纽交通设施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第二,换乘服务水平,换乘服务水平包括换乘时间、换乘的方便性安全性和舒适度,提高换乘服务水平不仅能够增加乘客的满意度,也是优化枢纽交通空间布局的需要。第三,用地面积和投资约束。用地面积容易受到地形地质的影响,如果用地面积够大,并且枢纽建设资金有限,就应当考虑平面式布置,如果用地面积无法满足平面式的布置需求,就必须考虑立体式布置。第四,周边利用土地与道路条件,周边利用土地与道路条件限制着交通枢纽的布局,他们共同决定了人流量和其他交通方式的出行量。 4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优化模型 4.1 建立轨道交通枢纽设施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