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第一章绪论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形条件的影响:

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

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须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理解)

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

(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消费习惯,品种)生活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多需要富含脂肪和热量的食品和羽绒、裘皮等服装;而生活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则多需要清淡食品、防暑药品和降温空调等设备。

(灾害性气候)1972年,由于气候异常,南美秘鲁沙丁鱼的捕获量减少2/3,致使当作饲料的鱼粉锐减。与此同时,印度和西非的花生,前苏联的向日葵等,也因天旱而大量减产,致使能当饲料的大豆价格成倍上涨,由此引起了世界饲料与谷物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国际贸易活动范围的扩大。

资源条件的影响

资源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矿产资源、燃料资源等方面反映出来。

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和活跃贸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之一。矿产资源的蕴藏量、规格品种、组合结构、品位状况、地理分布以及新矿产、新矿点的发现等,不仅严重影响着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经贸活动,而且强烈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国际分工、商品交换、货物流向、贸易格局和贸易运输等。例:80年初,荷兰的天然气、英国和挪威等国的石油产量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相当部分出口欧洲共同体其他国家,使西北欧部分国家的进出口商品格局和贸易格局产生了明显变化。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国家类型、人口民族、宗教风俗、科学技术、环境质量、政治因素和生产力状况等,均属人文地理环境范畴,它们对国际贸易活动均有不同的影响。(理解)

人口、民族、宗教、风俗的影响

(人口)既作为生产者又作为消费者,人口的数量和素质可以影响不同种类物质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可以影响市场的广阔和消费档次。

人口较多、密度颇高的国家或地区,对各种原材料、燃料和消费品等的需求量就大,必然导致经贸活动的活跃与繁荣。

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毁灭力量”,它的发展既能使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同时对传统产业和产品又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其在国际间的经贸活动中的作用有日益增大趋势。

(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对颜色、图案、数字等有着不同的爱好和禁忌,从而对贸易商品的构成产生影响。

世界上的许多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之中,各自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等,在生产、生活和消费等诸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以致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产活动和贸易活动。

(宗教)世界上宗教种类很多,影响最广泛的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伊斯兰教由于形成了一些严格约束教徒的习俗,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是明显而深刻的。

(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和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礼仪形式、爱好和禁忌、节假日等约定俗成的风气和习惯,往往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更直接、更具体。

[专栏] 鞋子的国际贸易要考虑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民族、教育文化水平、语言、宗教信仰、历史、政治等。这些因素对市场规模、各国进出口的地理方向、进口的商品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文地理环境虽不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却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准则。

生产要素的可流动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生活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小,而受人文因素的制约越来越大,国际贸易的过程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

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学技术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更新,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变革。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的差异,实际上是人们掌握科学技术多少的差异,生产力的不发达,就是科学技术的不发达。

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毁灭力量”,它的发展既能使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同时对传统产业和产品又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其在国际间的经贸活动中的作用有日益增大趋势。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必然会带来一场革命。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已从单纯的有形贸易,逐步发展扩大到无形贸易这一重要领域,科学技术即是这一领域里的重要“成员”。

环境质量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的工农业发展,往往会出现工业废渣、废气和废水的大量排放,大量农药、化肥的不科学使用等情况,使大气、土壤、水域等受到污染,地理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或者变坏,个别地区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产和经贸活动,导致工农业生产萎缩,经贸活动受挫。

国际贸易中,对进出口货物的种类、品种、质地、规格以及安全性等的要求日趋严格,假如进口商品所含杂质超过规定标准,就经常会出现要求退货或索赔的情况。

政治因素的影响

政治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最活跃的因素,涉及面更为广泛、影响程度更加深刻。事实证明,战争或和

平的环境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常常是决定性的。

相邻国家国力的强弱,两国之间的关系、对外政策和政治经济制度,都将影响彼此的对外贸易。

例: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对外经贸活动很少,对外贸易额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1978年以后,我国很快成为世界新兴市场,随之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也迅速地逐年上升。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为206亿美元,到了2001年就增加到5097.9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也从第32位提高到世界第6位。

第三章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选择判断)在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形成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域贸易中心,即位于比利时西南部的佛兰德尔、德国北部的汉萨同盟地区和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

地理大发现主要是指以下事件:

①(新航路的发现)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寻找新航路的第一次重要突破;葡萄牙贵族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于1497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再沿非洲东海岸北上,穿越印度洋,于1498年到达印度。

②(新大陆的发现)意大利人哥伦布1492年奉西班牙国王派遣率船队西行,横渡大西洋,最终到达中美洲的圣萨尔瓦多岛、海地岛、古巴岛。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洲大陆的其他一些地方,历史上称为“发现新大陆”。

③(环球航行)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于1519-1522年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主要原因:

①商人们渴望开拓海外市场,以获取更多的财富;②西欧与远东的贸易危机;③航海技术的成熟。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与意义:

①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彼此隔绝、独立发展的状态,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使得世界地图的轮廓基本形成。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得以进一步深刻与提高。

②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使欧洲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大量物质财富与劳动力。

③新旧大陆之间商品、劳务等相互流通,促进了农作物品种的相互流动,由于地理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物种。

4、使地中海沿岸的国家贸易地位下降,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国家开始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第一次产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标志是蒸汽机的出现

直接原因:产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落后的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资产阶级追求更高利润的需求,为此,他们迫切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采用机器大规模生产并提高产品质量。

影响:

①是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由于蒸汽机作为新型动力代替了人力、畜力、风力或水力,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品数量。

②生产部门的地域结构发生变化。产业革命前工场手上业主要靠近水力、风力和薪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和集市贸易发达的地方。产业革命后出于使用蒸汽作为动力,机器生产代持了手工劳动、因此工厂主要分布在煤炭产区和城市。

③国际经贸联系扩大,地域分工开始形成。产业革命前欧洲宗主国与其海外殖民地是掠夺与披掠夺的关系,丰要是欧洲国家从海外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和珠宝。产业革命之后.宗主国匈殖民地的关系变成宗主国是工业品的输出者,而海外殖民地为其提供原料和产品的销售市场。

(4)产业革命后,地中海沿岸由于交通优势的丧失,逐渐大大了欧亚贸易中心的地位,而处于大西洋沿岸的西、葡、英、法、荷、比等围.成为世界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第二次产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发生于美国和德国,标志是电和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

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①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出现了电力、汽车、化工等新工业部门,工业品产量成倍增长,重工业开始超过轻工业。

②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商品输出逐渐被资本输出和跨国经营所取代。

③资本主义各国内部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加剧。农业落后于工业;轻工业落后于重工业;传统工业落后丁新兴工业;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落后于美、德等新兴工业化国家。

4.世界市场的形成。西万发达国家与广大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垂直分工。在发达国家内部形成了许多工业专门化和农业专门化地区,如英格兰中部工业区,德国台尔区,美国五大湖周围工业区。美国南部和英格兰东南部农业专门化地区。

正是由于上述影响.使世界经贸中心最终转移到北大西洋东西两岸。

解析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一、自然条件:①地域范围广阔,自然资源丰富;②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

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三、社会条件:

(一)经济条件:①经济增长迅速;②贸易量不断上升;③服务业占贸易比重越来越高;

④投资活动日趋激烈;⑤科技进步明显;

(二)政策条件:①鼓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开放市场;

②积极推进区域、次区域合作,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③重点培养、吸引人才。

第四章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某一地理区域或区域之间,某些国家和政治实体为实现彼此之间货物、服务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相互间的经济与发展,而达成的取消有关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应建立起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其表现形式是各种形式的经济贸易集团。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的分类:

按一体化范围划分:(部分一体化,全盘一体化)

部分一体化.是指成员国之间就一个或几个部门,一个或几个产品加强经济协调均合作。如统一产量和价格,接制出口配额等。如石油输出国组织就居十部分一体化。

全盘一体化,是区域集闭的所有成员就所有经济部门和全部活动,实行全面—体化。如各成员国全面规划产业的调整和布局、统“贸易、财政、金融等政策和措施,乃至在政治、军事、安全等方向进行密切合作。如欧盟就南十全盘一体化。(如欧盟)

按各国发展水平划分:(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

水平一体化,是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建立的—体化组织,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则成员国之间有利于建立平等的竞争和合作,也有利于水平分上的发展和政策的协调。如欧盟就属于水平一体化。(如欧盟)

垂直一体化,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建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这种一体化出于成员国之间发展水平不同,虽给战略目标的统一和政策的协调带来一定困难,但住住各成员国在资金、产业结构、生产要素、市场状况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也有利于合作。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就属于垂直一体化。(如

北美贸易组织)

按成员国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程度:(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

关税同盟.是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贸易壁垒,实行商品的自由贸易;而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政策。其目的是使成员国的商品在区内的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排挤非成员国的竞争。

自由贸易区,是指成员国之间通过签定协议,规定在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而对非成员国仍然保留着各自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即对内统一或免除关税,对外不统一关税。

共同市场是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但允许产品的自由流动、而且允许资金、技术、人员等其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对作成员国则实行统一的关税。

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政治联盟

√√√√√

非歧视性关税、配额、

补贴或管理障碍

消除贸易壁垒√√√√

对外贸易政策√√√√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共同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统一的政治政策√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主要特征

①成员国数目越来越多,集团地域范围越来越广

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实行自由与保护相结合的贸易政策

③区域经济集团内部,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④大多数区域经济集团以市场一体化为开端,以实现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为目标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

①有助于生产要素在本地区的自由流通与优化配置,促进本地区市场的扩大与经济增长。

②经济集团和组织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和尖锐,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规模和层次空前提高。

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赋予世界经济多极化以新的内容,有利于国际政治形势的稳定,避免了少数政治经济大国妄图操纵其他国家的野心。有利于集团内部的技术合作。

不利影响:

①区域集团对外贸易的排他性,限制了集团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

②成员国内部,发展中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

③不利于国际经贸关系的协调与合作。

欧盟(EU)

欧盟各国贸易总体上呈现两大特征:

①欧盟各成员国的贸易伙伴主要是欧盟内各其他成员国。内部贸易对各国贸易总额的贡献度均达到50%甚至更高。随着欧盟内部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完善,贸易的内部化水平可能将更高。

②各成员国对欧盟总体贸易的贡献度呈现明显的不均衡。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是欧盟主要的贸易国。

德国对外贸易

德国以发达的工业产品贸易为后盾。出口商品以技术密集型产品,尤其是精密仪器和大型设备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大都靠进口,各类消费品与食品也是其进口的主要商品。其主要进口产品依次为化学及化工产品、汽车及相关产品、原油及天然气、机器设备等。德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为欧盟内部成员国

法国对外贸易

法国从事对外贸易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与良好的条件。

从进出口产品结构上来看,进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设备、交通及运输设备、制造品、化工品。出口产品主要是交通及运输设备、机械电子设备、化工品、食品。

2003、2004年法国对外贸易最大的特点是贸易变化增长速度缓慢。出口的增长主要体现在制成品上,进口中,增长主要在制成品及能源方面。这说明各领域的贸易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对贸易增长的推动力不足。

英国对外贸易

19世纪中叶,英国曾经是国际贸易中心。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其中心地位逐渐下降,目前是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英国在欧盟内部贸易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贸易净额始终是赤字。无论是与欧盟15国之间还是25国之间。德国继续保持英国最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并超过美国成为英国第一贸易伙伴国,美国是英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国。

意大利对外贸易

意大利的经济对外依赖性较大,工业原材料大部分靠进口,而工业制成品的1/3靠国外市场销售。在出口商品结构上,意大利已由原来的水果蔬菜等转为机械、化工、纺织、服装等。进口产品结构方面,主要是石油、煤炭、工业原料等,其次是机电产品和轻工产品等,进口的工业原料大部分用于制造出口产品,意大利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进口国与生皮进口国。其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欧盟内部成员国,2004年对欧盟内部的贸易额占到其对外贸易总额的约60%,其中德国是其第一贸易伙伴国,2004年,与德国的贸易占其总贸易额的15.7%,其次为法国与美国,再次为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包括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亚太经合组织(APEC)APEC共有成员21个(包括两个地区经济体)。《茂物宣言》

形成背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的作用受到削弱

美国对外贸易

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美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小,主要进口商品为汽车、电子器材、机械、纺织品、石油及各种稀有金属等。主要出口产品为农产品、原料以及尖端和大型设备。2004年,美国商品与劳务出口总额为11738亿美元,进口逆差总额为17978亿美元。加拿大是美国的第一贸易伙伴国,2004年,从加拿大的进口总额占美国全年总额的17%,达到2598.07亿美元,出口到加拿大的贸易总额为1877.13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的23%。

加拿大对外贸易

加拿大是世界上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国内消费严重依赖进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拿大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初级产品的比重载不断下降,制成品的比重相应不断上升。美国是加拿大进口与出口第一伙伴国。2003年,加拿大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86.6%,2004年这一数额为2690.28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85.2%。在进口方面,2003年,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总额占其全部进口总额的60.6%,2004年这一比例为58.9%,进口总额为1602.34亿美元

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21个(包括两个地区经济体)

澳大利亚对外贸易

澳大利亚的出口一直是以农、牧、矿等初级产品为主,虽然在战后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初级产品中农产品比重下降,矿产品比重上升,但总的来说,并没有改变澳大利亚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这个特点。澳大利亚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日益上升,虽然总量上还是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的种类主要是运输机械、钢铁制品、以及部分化工产品。2004年,澳大利亚商品劳务出口总额为1124.4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313.8亿美元。APEC国家是澳大利亚主要的贸易伙伴国,日本是澳大利亚重要的贸易伙伴国。2004年,其对日本的出口总额为160.9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6%,进口总额为122.62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11.8%。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包括10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曼谷宣言》

新加坡对外贸易

新加坡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加工贸易、转口贸易较发达,对外贸易在经济中比重较大。新加坡的对外贸易额远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上少数贸易总额大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之一。新加坡进出口商品结构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很大的变化。60年代主要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电子、金属制品等,70年代以来,主要转向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入90年代以后,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构成了新加坡进出口贸易的主导产品。目前,新加坡进口贸易产品中,中间产品比重很高,如电子配件等。出口主要以电子产品、石油制品、化工产品为主。新加坡的贸易伙伴国主要是马来西亚、美国、日本等。2004年,新加坡商品劳务出口总额为1441.21亿美元,其中对马来西亚的出口就占其总出口额的15.2%;进口方面,马来西亚仍然处于第一贸易伙伴国的位置,进口额占新加坡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5.3%。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第五章世界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关境以外划出一定的区域,在这区域内建设基础设施,实行免除关税等各种特殊的优惠政策,发展出口加工贸易、转口贸易,推动该地区和邻近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

世界经济特区的基本特征有:

①区域范围的划定性

②政策的开放性与开放的有限性

③经营活动的外向性

④设区主旨的经济性⑤优惠条件的广泛性

⑥投资机会的均等性

⑦管理机构的高效性

世界经济特区类型:

按照形式,可以分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又称直接转口港或转口区)、科技工业园区和综合性经济特区,但各种类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按照产业特点,一般可分为七类:贸易型、工业型、工贸结合型、综合型、科技型、金融型和旅游型。

出口加工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港口或邻近港口、国际机场的地方,划出一定的范围,新建和扩建码头、车站、道路、仓库和厂房等基础设施以及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鼓励外国企业在区内投资建厂,生产以出口为主的制成品的加工区域。

自由边境区曾被称为自由贸易区。一般设在一国的一个或几个省的边境地区。对于在区内使用的生产设备、

原材料和消费品可以免税或减税进口。

综合性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中最特殊的一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特定地区,划出一定范围的土地,新建或扩建基础设施,并提供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发展各种产业。

典型的经济特区:爱尔兰香农自由贸易区、巴西玛瑙斯自由贸易区、和香港

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主要是:

①引进外资,

②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

③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

④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⑤加速经济特区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⑥增加外汇、财政收入,

⑦加快东道国落后地区的开发,带动特区邻近地区的经济繁荣。

经济特区的地址可有几种选择:

①设在沿海港口城市,

②设在大型国际机场附近,

③设在首都或大城市附近,

④内陆国家或地区设区的区位选择,

⑤设在环境优良的地区。

经济特区主要选择设在沿海港口城市、大型国际机场附近、首都或大城市附近、内陆国家或地区设区的区位选择或环境优良的地区。

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物原料贸易地理

世界石油地理分布特点:

①世界石油的两大弧形地带分布:东半球的北非中东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北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西部—美国中部—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部。

②中东、北非、中国东部沿海、美国中部及墨西哥湾西部等北半球的中低纬地区

③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纬30°至南纬10°

④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世界石油贸易:

①中东、拉美、非洲是世界石油的最主要供应地。其次为前苏联地区、西非、中南美和北非地区。

②欧洲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地区,其中以法国、意大利、德国进口量最大。欧洲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前苏联和中东地区,其次为北非和西非地区。

③美国虽然油产丰富,但因国内消费量大,石油进口一直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消费量的一半以上靠进口。主要进口来源为其周边国家如中南美地区、加拿大和墨西哥,其次为中东地区,再次,从西非和欧洲进口。(美国“政府主导型”战略石油储备制度。)

亚洲的石油进口地区包括日本、中国和亚洲“四小龙”为主体的亚太地区(包括印度)

世界煤炭分布:(黑金)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多于西半球。

①北半球的煤炭主要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北纬30°~70°),而且形成了一个世界最丰富的含煤带。

②南半球煤炭资源较少,仅占全球地质储量的7.8%,煤炭丰富的国家主要是澳大利亚、南非和博茨瓦纳。

世界煤炭生产:目前我国是最大的产煤国,世界主要产煤国还有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

世界煤炭贸易:亚洲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市场;欧洲其次。

世界煤炭出口国分布在近20个国家和地区。煤炭的出口贸易具有相对集中性。五大出口国是澳大利亚、中国、南非、美国、印度尼西亚,世界煤炭的重要出口国目前还有俄罗斯、哥伦比亚、加拿大、波兰等。

世界煤炭的进口国家和地区约有30多个。世界煤炭进口量相对集中,东亚地区和西欧地区是世界煤炭进口的主体。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澳大利亚出口日本的煤炭占澳全部出口量的近一半。日本、澳大利亚双方共同主导着国际煤炭市场。)

世界煤炭贸易两大区域性的市场:

①亚太市场是世界煤炭贸易第一大市场。

亚太地区的进口量占世界煤炭贸易总量的一半以上,主要供煤国家:澳大利亚、中国等;主要进口国家及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

②欧美市场为世界煤炭贸易第二大市场,其中美洲煤炭贸易量占世界总量的近1/4;主要供煤国家:美国、加拿大等;主要进口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

我国煤炭生产与贸易

我国在煤炭生产和消费上都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我国煤炭自给自足,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但从20世纪最后两年开始大幅度增长,到21世纪初已跃居世界煤炭出口第2位。

2003年煤炭出口占世界煤炭贸易总量13%,占我国煤炭产量5.6%。

我国出口煤在世界煤炭贸易市场中是“举足轻重”。

世界煤炭贸易几乎一半的数量就在我国的“门口”进行。煤炭贸易地理上的优势,使我国煤炭出口集中在近距离的市场上。

我国每年出口煤炭流向主要集中在亚洲,包括日本、韩国、我国香港地区、我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等。

世界铁矿石贸易

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南非、加拿大和瑞典是目前世界铁矿石的十大生产国(澳大利亚和巴西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量居第一位,巴西位居第二位,再次是印度,南非,世界铁矿石主要出口国还有瑞典、加拿大、毛里塔尼亚、智利和秘鲁

世界铁矿石进口国主要为亚洲4个国家(地区)和欧洲4个国家,其中中国、日本、德国、韩国是世界铁矿石进口国中最大的四个国家。出口国分散于世界各洲,以南美洲和大洋洲为最重要;而进口国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和西欧地区。

世界谷物

贸易基本格局是

谷物出口大国与生产大国基本一致,谷物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谷物进口则分散在100多个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谷物出口国的集中度明显高于进口国的集中度。

美国是最大的谷物出口国。其次为欧盟。再次为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世界上的谷物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广泛分布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主要是亚洲、非洲和美

洲的发展中国家。其中进口最多的是日本,其次为韩国,再次为埃及、意大利

水稻、小麦和玉米既是最主要的谷物产品,也是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的三大主要产品。

世界谷物贸易量中,小麦的贸易量所占份额最大,其次是玉米。美国的小麦出口量最大,意大利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

稻谷是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中贸易量最小的作物。

稻谷出口国中,泰国所占世界贸易份额最大,其次是越南。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度高。

稻谷进口国比较分散,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巴西和伊朗是世界上主要的大米进口国。

玉米出口量最多的是美国;日本是玉米进口大国。与出口相比,玉米进口国家的集中度要低得多。

第七章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世界大洋及主要海域与航区

太平洋航区居世界海上货物运输的第二位,货物吞吐量和周转量分别约占到世界的25%和30%。

大西洋航运发达,是世界上海运量最大的洋,货物吞吐量(包括地中海和黑海)和周转量分别占世界的60%和65%左右。

印度洋航区拥有约世界10%的货物吞吐量与接近10%的货物周转量,列世界第三位。大宗货运主要是波斯湾沿岸的石油。

北冰洋航区,因气候和地理位置等关系,目前的货运量很小。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位于非洲东北端与亚洲交界处,是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连接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总长173.2公里,为一“海平式”运河。目前,运河可通行吃水20.4米、载重25万吨级的超级巨轮,船舶通过运河平均需要10小时左右。运河被誉为“东西方海上捷径”和“世界航海的咽喉要道”,也是“埃及经济繁荣的生命线”。

巴拿马运河

地处巴拿马共和国的中部,呈西北东南走向,从太平洋的巴尔博亚到大西洋一侧的克里斯多瓦尔港,全长为81.3公里,可通行6.5万吨级以下的船舶,是一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水道运河为“船闸式”运河,船舶通过运河需编队穿行。从编队到过运河进出船闸需约14~16小时。运河的开通使太平洋至大西洋的航程缩短了1万多公里,有“世界桥梁”之称。

基尔运河

地处德国北部日德兰半岛上,全长98.6公里,宽111米,平均水深11.3米,有船闸6座,可容载重2万吨级以下、吃水9米、宽40米的海轮日夜通航。这条运河沟通北海和波罗的海,可使往来船只缩短航程740多公里,是波罗的海通往大西洋的捷径。

圣劳伦斯水道

该河由美国和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注入大西洋,原为天然河流,后经人工疏浚而成,其中包括数段人工运河与水闸,该河全长2347哩(4344公里)航道深27英尺,可通航载重5万吨的船舶,为五大湖区通往美、加腹地的捷径。但水闸较多,同时,一年有四个月的冰冻期。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东南部马来半岛与苏门达腊岛之间,是连接南海和安达曼海的一条狭长水道。海峡西北东南走向,长805公里,可通行20万吨海轮。海峡每年通过的船只约有10万艘次,其中大部分是油轮,因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马六甲海峡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咽喉,是连接亚、非、欧、澳四大洲的重要海上通道,有两洋“战略走廊”之称,也是北太平洋沿岸国家通往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最短航路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重要。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都是必须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

英吉利海峡

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西通大西洋,东北与北海沟通。多佛尔海峡地处英吉利海峡东部,西南连大西洋,西北方向通北海,是英国去欧洲大陆的最短海道。两海峡是西北欧10多个国家与世界各国联系的主要通道,每年平均通过的船只达17.5万艘,最多时曾达30万艘,年货运量达6亿多吨(一半以上为石油)。

霍尔木兹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波斯湾和阿曼湾的水道。海峡呈“人”字形,东西长约150公里,宽55~95公里,通常世界航运使用的航道仅宽5公里,水深10~219米,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也是海湾产油国出口的唯一通道。海峡是一条石油运输的大动脉,成为沿岸各国石油输出的海运咽喉,也是著名的“国际石油通道”

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地处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和非洲西北角之间,是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唯一水道。海峡东西长约65公里,宽14~43公里,水深50~1181米,是西欧、北欧各国船只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每天过往船只在千艘之上,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

曼德海峡

曼德海峡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与非洲大陆之间,是连接印度洋的亚丁湾和红海的水道。其长约18公里,宽26~43公里,水深29~323米。曼德海峡是红海中最狭窄的地段,地理位置十分险要,颇具战略意义。海峡紧扼红海南端门户,自古以来就是沟通印度洋和红海的一条活跃的商路。现为国际上主要的石油通道,西方国家称之为“世界战略的心脏”。

黑海海峡

黑海又称土耳其海峡,位于土耳其的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之间,包括东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全长375公里。海峡是黑海──爱琴海──地中海间的唯一海上通道,是黑海沿岸国家重要出海口,俄罗斯通往大西洋和印度洋之咽喉要道。经济和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每年有商船2万艘、军舰数万只通过海峡。

龙目海峡

龙目海峡位印度尼西亚龙目岛与巴厘岛之间的狭窄水道,长约80公里,水深一般在200米以上,最深达1306米,波斯湾──远东间20万吨级以上的巨轮均取道于此,再经望加锡海峡北上。

区时计算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求时区

某地时区= (已知某地经度—7.5度)/15度(有小数一律进整)

2. 求时区差差,或两地同处于东时区或西时区时;

时区差=两地时区序号之和,若两地分处于东、西时区时。

3. 求区时(某地时间)

所求地点时间=已知地点时间±时区差×1小时

式中“+”、“—”号用法:已知西面时间求东面时间,用“+”号;已知东面时间,求西面时间,用“—”号。

国际上规定,东、西12区中央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限)。日界限两侧的时刻相同而日期相差一天。

最新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讲课讲稿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 一、国际关联 南北关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主要体现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 的关联)原料亚非拉,工业欧美日。南北关联存在的问题: 1.南方对北方的严重依附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平等地位。 2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重严重阻碍他们的经济发展。3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更加严重。(原因:苏联解体,战争,人权问题) 4.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 5.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东西关联:原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关联,现在主要指东西方发达国家或 大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性质的关联。主要指五级关联:欧盟、中美日俄。A贸易战B投资战C 科技战 南南关联(从属的关联):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发 展的一种新型的关联方向。(丰富资源,取长补短)主要体现在贸易合作、资金合作、技术 合作。1.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他们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2.有些有先进的技术的可以给别人借 鉴3.发展中国家资源互用,推动经济发展 二、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经济合作和发展组 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石油输出 国组织的概念及基本情况:(划线的为世界性的,未划为区域性的)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于1945.1 2.27,总部华盛顿.。宗旨:促进国际贸易 的扩大与平和发展,稳定国际汇总,避免各国之间的货币贬值竞争,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 汇管制及通过外汇管制来调整各成员国收支的暂时失衡。 2.世界银行集团(TWBG):(世界银行(WBG)是世界银行集团的俗称,“世界银行”这个名称一直是用于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这些机构联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它是一个国际组织,其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 的作用。)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12月27日,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开始运行,凡 是参加世界银行的国家必须首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世界银行集团目前除世界银 行外其它五个机构是:1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1945年年成立2世界金融公司(IFC),1956年成立 3国际开发协会(IDA),1960年成立 4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1988年成立 5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1966年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国际贸易地理总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国际贸易地理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奴隶制社会西方的贸易中心首先是腓尼基、迦太基然后是古罗马和古希腊,在东方则是殷商王朝。 2封建社会的贸易中心,在南欧是意大利诸城市,北欧是汉萨同盟诸城市,在东方贝卩是长安。 3.西方人的四次地理大发现包括迪亚士的好望角探险之旅,达伽马的印度之 行(新航路发现),哥伦布的新大陆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4?自然地理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和水文等。 5.人文地理包括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 6.经济地理包括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资源状况。(以上在总论里面) 7.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8.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亚洲南部。 9.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白种人。(以上在P9) 10.发展中国家包括石油输出国、新型工业化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三种类型。(P11) 11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12世界上主要的多边国际关系包括南北关系、南南关系和东西关系。(这个 不确定) 13世界贸易中心分布主要在欧洲和美国。 14世界商品交易所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

15世界市场的主要形式包括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16资本市场的表现形式包括外汇和黄金市场、证券市场17海上运输占国际贸易运输量的80%,其特点是运量大、运价低、易受天气影响和速度慢,适合于大运量的运输。 18铁路大陆桥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陆桥、新欧亚大陆桥、北美大陆桥、南美南咅E 大陆桥和非洲南部大陆桥。 19.日本吞吐量1亿以上的港口有神户、千叶和横滨。 20国际三大航空线是西欧-北美的北大西洋航线、西欧-中东-远东航空线和远东-北美的北太平洋航线。 21. 中国亿吨大港上海、宁波、广州、天津、深圳、青岛、秦皇岛、大连、南京、苏州、日照和南通。 22.2009年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名新加坡、上海、香港、深圳、釜山、迪拜、广州、舟山、鹿特丹、青岛 23.按照产业结构和人均收入水平来划分,东亚和东南亚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的有日本、韩国、新加坡。 24亚洲地区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和土耳其。 2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亚洲地区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经济发达国家和地 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余发展中国家。(不确定的) 25亚洲分为五个地理区,即东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和南亚。 26^韩国的两个最大港口是釜山和仁川。 27韩国工业的主要产业包括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电子产业、造船工业、 (P58)石油化学和能源、纺织服装工业。 28韩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有电子产品、船舶、汽车、钢铁、化学 制品、服装和鞋类等。

(完整版)国际贸易地理习题带答案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复习 一、填空题 1、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介于(国际贸易)与(地理)之间的边缘学科。 2、地理环境包括(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地理环境。 3、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扩大)的结果、 5、2007年中国大陆主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俄罗斯。 6、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世界各国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10个国家,它们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8、世界主要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9、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主要有(英法美系)和(大陆法系),(英法美系)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 10、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能力越大,消费能力越强。可以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程度)四个方面划分国家类型。 11、四大文明古国指(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和(中国)。 1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13、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4、国际经贸组织按照成员国范围分为(全球性经贸组织)、(大西洋沿岸经贸组织)。 15、(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6、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其储量分布及其不平衡,且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和(欧亚大陆)、(亚洲太平洋地区)、(北美洲)的煤炭储量较为集中,非洲、中南美洲、中东的储量很少。 17、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时间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到罗马尼亚。 18、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地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国、印度、乌拉圭、阿根廷、中国、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泰国)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大米出口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出口额约占世界市场稻米交易额的三分之一,其香米闻名于世。 19、俄罗斯、巴西、加拿大三国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进60%,主要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智力、俄罗斯、利比里亚、秘鲁等。(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3,其次是西欧和美国。 20、美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亚太地区)电子信息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印度等,它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出口市场。(西欧地区)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和第二大出口市场。 21、服务贸易通常被分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类别。

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

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 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2、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及其分布,了解区位选择的条件,掌握我国经济特区与国外经济特区的异同点,能够结合有关特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我国特区发展的借鉴。 2、6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1、世界石油贸易,掌握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贸易流向以及我国石油贸易动态,了解世界石油界贸易战略和储备制度。

国际贸易地理简答题

一 1、简要说说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海陆分布、地形;气候条件;水环境;地理位置 2、简要说明西亚地区石油储备、生产有何特点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其石油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所产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这一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939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三分之二(一说为二分之一)。沙特阿拉伯藏量最大,已探明储量35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4;伊拉克探明可采石油储量156亿吨,超过美国、独联体和欧洲的总和,占世界第二位。 可以大概地说,储量占世界一半,产量占四分之一 3、简要介绍铁矿石的生产分布及主要进出口国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美国、加 拿大、南非等国。 ●2004年世界铁矿石总产量为14.3亿t,较2003年增长15%。从分布看,亚洲4.35 亿t,南美3.15亿t,大洋洲2.32亿t,欧洲2.46亿t,北美0.98亿t,非洲0.56亿t。 ●铁矿石产量最大的四个国家依次为:中国3.1亿t、巴西2.8亿t、澳大利亚2.3亿 t、印度1.2亿t,其总和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的67%。 ●进口最多的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15国。中国和日本两国进口铁矿石总量为3.43亿 t,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52.5%。 ●出口:世界铁矿石出口地区主要是年世界铁矿石产量将达15亿t。 4、日本、德国、美国主要进出口商品及贸易伙伴国。 日本主要出口商品:车辆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器、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主要进口商品:燃料、矿物原料及部分工业制成品。主要贸易国: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及德国。 德国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产品、汽车、化工产品、电子电器等。进口商品:化工产品、电子电器、汽车、燃料、粮食等。主要贸易伙伴国:欧盟国家、美国、中国、俄罗斯。 美国主要出口商品为:化工产品、机械、汽车、飞机、电子信息设备、武器、食品、药品、饮料等。主要进口商品是:食品服装、电子器材、机械、钢材、纺织品、石油、天然橡胶以及锡、铬等金属。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日本、西欧等。 5、简要分析美国“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 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海岸山脉,面金山湾。) B、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智力和科技发达。(有斯坦福大学等) D.便捷的交通,临近旧金山航空港,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E.稳定的军事订货量。(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 二、 1、论述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有利: ◆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利用外资,可以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从 而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争夺资金的矛盾

最新实用贸易地理习题集

实用贸易地理习题集

一、填空题 1. 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 国际贸易学 )与( 地理学 )之间的边缘学科。 2. 地理环境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 )、( 人文地理环境 )与经济地理环境。 3. 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地理环境 )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国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是一门兼有( 国际贸易学 )和( 地理学 )性质的边缘科学。【与书上不同,书上的是: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 5. 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 东盟 )、(中国香港 )、( 韩国 )、( 中国台湾 )、( 澳大利亚)、( 印度 )以及俄罗斯。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个不是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 C )。 A. 欧盟 B. 澳大利亚 C. 新西兰 D. 韩国 2. ( D )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A. 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 B 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C. 定性与定量 D. 辨证唯物主义与 历史唯物主义 3. 地理大发现是在( D )。 A. 12-13世纪 B. 13-14世纪 C. 14-15世纪 D. 15-16世纪 4. 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但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的研究方法称为( C )。 A.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B. 综合分析法 C. 对比法 D. 案例分析与理论 归纳相结合

5. 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很多学科具有密切关系,以下哪个学科与国际贸易地理学科关系不紧密。( D ) A. 地理学 B. 经济学 C. 商品学 D. 艺术学 三、判断题 1. 国际贸易侧重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国际间的贸易活动和商品流通领域中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它与国际贸易地理在许多方面互相渗透、互为作用,形成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是十分明显的。 (√ ) 2.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历史、政治及风俗习惯。 ( x ) 3. 国际贸易地理具有单一性、地域性、动态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 x ) 4. 国际贸易地理学作为边缘性学科,适用国际贸易学和地理学的基本方法。( √ ) 5.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 √ ) 四、问答题 1. 请问国际贸易地理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并说明其学科属性及其特点? 2. 请问国际贸易地理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 请问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有哪些学习方法? 4. 请分析国际贸易地理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总结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总结 大一第一学期我们开设了国际贸易地里这门课程,让我系统的了解了国际贸易与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为我以后的路铺下了坚厚稳固的路基。 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无论是从产业部门还是从收入水平、就业和经济增长等不同层面来看,每个国家的经济都因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而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是各国经济间最为牢固的纽带。而各国之间的地理位置也是影响各国贸易的重要因素。 国际贸易地理这本书大概可分为两个方向: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大致可分为两部分(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学期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很生动,课堂气氛感觉也很好,我们也会努力学好这门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课程,以加强我们今后的竞争力量。

国际贸易地理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 国际贸易学 )与( 地理学 )之 间的边缘学科。 2. 地理环境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 )、( 人文地理环境 )与经济地理环境。 3. 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地理环境 )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国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是一门兼有( 国际贸易学 )和( 地理学 )性质的边缘科学。【与书上不同,书上的是: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 5. 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 ( 东盟 )、(中国香港 )、( 韩国 )、( 中国台湾 )、( 澳大 GAGGAGAGGAFFFFAFAF

利亚)、( 印度 )以及俄罗斯。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个不是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 C )。 A. 欧盟 B. 澳大利亚 C. 新西兰 D. 韩国 2. ( D )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A. 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 B 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C. 定性与定量 D. 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3. 地理大发现是在( D )。 A. 12-13世纪 B. 13-14世纪 C. 14-15世纪 D. 15-16世纪 4. 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但彼此有某 GAGGAGAGGAFFFFAFAF

种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的研究方法称为( C )。 A.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B. 综合分析法 C. 对比法 D. 案例分析与理论归纳相结合 5. 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很多学科具有密切关系,以下哪个学科与国际贸易地理学科关系不紧密。( D ) A. 地理学 B. 经济学 C. 商品学 D. 艺术学 三、判断题 1. 国际贸易侧重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国际间的贸易活动和商品流通领域中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它与国际贸易地理在许多方面互相渗透、互为作用,形成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是十分明显的。 (√ ) 2.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历 GAGGAGAGGAFFFFAFAF

苏伊士航线

国际贸易地理 苏伊士 运河及航线 班级:国贸141601 姓名:赵悦 学号:201416030136

一概况 苏伊士运河(又译苏彝士运河)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运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长190千米,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苏伊士的南面。 苏伊士运河的建成使得非洲大半岛变成非洲大陆,埃及横跨亚非,西南亚、东北非以及南欧的贸易更繁忙。 当地时间(2015年)7月29日,新苏伊士运河疏浚工作已正式完成,已于(2015年)8月6日正式开通。 1.地理区位 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是亚洲与非洲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非与欧洲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运河西面是尼罗河低洼三角洲,东面较高,是高低不平且干旱的西奈半岛。在运河建造之前,毗邻的唯一重要聚居区只有苏伊士城。沿岸的其他城镇基本都在运河建成后才逐渐发展起来。 从地形上说,苏伊士的地形并不相同,有3个是浅而充满水的凹洼:曼札拉湖和提姆萨赫湖和苦湖,后者虽然有大小之别却形成一片不断的水域。苏伊士运河穿过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地峡是由海洋沉积物、粗沙和在早先降雨时期积存的砂砾、尼罗河的冲积土(尤其在北部)和风吹来的沙等构成的。在地峡处开凿运河,沟通洋或海,能节约海上航程。 2.明渠路线 苏伊士运河是条无闸明渠,其全线基本为直,却也有8个主要弯道。运河自北向南贯穿四个湖泊︰曼札拉湖(LakeManzala)、提姆萨赫湖(LakeTimsah)、大苦湖(GreatBitterLake)、小苦湖(LittleBitterLake)。两端分别连接北部地中海畔的塞得港和南部红海边的苏伊士城。 3.河道里程 总长:190.25千米。从航路浮标至塞得港灯塔:19.5千米;从等候区域到南入口:8.5千米;从塞得港到伊斯梅利亚:78.5千米;从伊斯美利亚到陶菲克港:83.75千米;提速区的长度:78.00千米。

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感想

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为商业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属于社会经济科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了解不同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差异及全球格局的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国际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概况,理解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关系。 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地理学还须重视其社会性特征。在任何社会,商品流通的地域分布及其组合都是整个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组成部分,它处于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地位,比其他产业部门的经济活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联系,更加直接地关系到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利益。 (一)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 在经济科学中,与经济地理学关系密切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配置才能满足人类需要等问题。其中,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如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的经济行为,所考察的内容之一是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市场的供给的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总量变动及其与就业、通货膨胀等的关系规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试图寻求经济活动的区位和空间组织的一般规律,而这种空间分异规律形成的关键因素,是经济规律的作用。故掌握经济学相关知识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具重要意义。反过来,由于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考虑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于经济学的资源有效配置也具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按照政治经济学观点,生产关系(国家制度等)和生产力(经济活动)互为影响。经济地理学家在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时,应该考虑国家制度等生产关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分工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也被经济地理学家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地理》是高职高专类院校英语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技能课程。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本课程集国际贸易地理基础知识、港口航线、主要国家地理概况于一体,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国际贸易地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外经贸行业相关职业的职业资格、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生产和分布的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的特点及商品结构与主要国家的风俗等的相关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夯实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商务英语; 2、在修课程:管理理论与实务; 3、后续课程:进口业务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业务综合实训。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应用、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本技能、突出应用”。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外贸跟单、外贸制单、外贸业务三个职业岗位进

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外经贸行业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为依据,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以工作内容为主线与并列式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情景显现、仿真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项目教学、主题讨论法、头脑风暴、搭档拼图等多种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主要应用在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创造适合的教学环境,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的业务员来模拟实际商务洽谈过程以便学习各国的风俗礼仪。可以利用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来完成情景模拟练习。 案例分析法:地理位置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主题讨论法:不定期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此过程中一定注意教师的身份,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通过主题讨论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搭档拼图法: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先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两人互相教授对方所学的内容。通过搭档拼图法,可以增强学生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并培养自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国际海运的主要航线、港口和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货流等基础知识;具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经济结构、主要工农业部门生产和分布的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的特点、商品结构、人文风俗等的能力。调动提高学生学习外贸地理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一)知识目标 能够指出国际贸易货物的主要海运航线、空运航线和铁路线;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完整)

授课内容: 一、课前介绍 阅读章节资料,思考问题: 1、经济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范围不同可以分那几个分支? 2、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二、新课学习 (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从整体上看,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区域分异的组合与组合规律,以及国际贸易地域组织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地理科学,是研究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移动和组合配置空间表现的学科,是从地理的角度探讨与国际贸易地域系统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一门边缘学科。 1、地理学的两大分支: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及自然地域综合体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管子的关系,其中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是经济地理学。 2、国际贸易的概念:是国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属于经济运行过程中流通交换的领域的现象,即指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市场上,有型商品和无形商品及诸种生产要素买卖活动,所要反映的是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的实质内容。它是国家之间分工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际贸易的特性。 ①区域性 区域性,又称地域性,是指国际贸易地理不研究国际贸易地理的一般理论、政策和规律,而是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和贸易的历程和规律。 区域性有明显的特征,第一:区域有一定的位置。经纬度位置称为绝对位置,以自然地理事物或经济地理事物为参照表示的位置称为相对位置。 第二,区域有一定的地域空间。 第三,区域内部某一重要因素在特征上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称为内部统一性

或是称匀质性。 第四,有功能区域可引申到区域的集聚作用,如中心城市的及复地。 ②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国际贸地理学理论上的总和性,它利用了多学科的知识以及总和分析的方法。 国际买一地理学作为边缘学科,兼收并蓄,吸收借鉴了诸如自然地理学、人为地理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国际关系学、国际贸易学、交通运输、市场学和统计学、社会学等多种相关学科的有益研究成果,使国际贸易地理的内容体系有综合性的特点。 (二)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对影响国际贸易空间分布和格局的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世界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点和变化。 纵观个国家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历史状况,可以发展四种制约因素(或条件): ①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 ②地理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 ③人口及劳动力条件 ④社会经济基础。 2、分析世界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产业部分的构成与其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及主要经贸活动的关系。 进出口贸易是对外贸易的物质基础,其结构特点反映了国际劳务地域分工和国际市场供需关系。 3、分析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空间格局、地区差异的特征及其原因。 具体来说,国际贸易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各大洲、各区域、和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与对外贸易形成的发展条件、历史过程、现状特点等,从而揭示区域之间的不同规律。例如对日本、欧盟、北美等发达地区的研究,对亚洲“四小龙”的研究等都是立足于区域特点和差异分析,揭示国际贸易经济贸易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特点,这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 三、扩充内容——亚洲“四小龙”介绍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教学文案

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理论的核心 (二)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理论基石和发展方向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地”是指由自然和人文要素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地理环境整体。人类活动是人地关系巨系统中的主体与中心。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人和自然的原始共生阶段; ②人类利用自然的农业阶段; ③改造自然的工业化阶段; ④人和自然共生阶段。 二、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理论的中心内容:共生思想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基本目的:寻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 一、社会地域分工的规律是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地域分工规律是经济规律的一个特殊的变种,是由各国间商务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任何商务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空间(地域)上进行,并始终在空间与时间的相统一中表现出来。 二、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产生比较优势的源泉 (一)生产要素多样化的新特点 (二)生产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 (三)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产生各国比较优势的差异 贸易可持续发展观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理论的发展方向 一、古代环地中海贸易中心区及其演变 14世纪欧洲形成的主要贸易中心区有: ⑴地中海贸易区; ⑵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 ⑶罗斯贸易区(包括基辅、诺夫哥罗德等城市); ⑷汉萨贸易区(德意志北部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⑸不列颠贸易区。 亚洲的主要贸易区有: ⑴东亚贸易区; ⑵东南亚贸易区; ⑶南亚贸易区。 二、地理大发现促使区域贸易中心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 地理大发现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内容、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2. 地理大发现使区域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国际贸易中心和世界市场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而萌芽,随着产业革命的胜利而迅速发展,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进展而最终形成。 一、产业革命推动区域贸易中心由局部向全球发展 (一)大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二)大机器生产引发了人类运输史上的重大革命 (三)大机器生产使国际地域分工和国际经济联系内容发生变化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ywq资料

国际贸易地理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分析澳大利亚国际贸易地理环境 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系别:经济与管理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11 级本科4班 学号:201105450 姓名:杨婉青 任课教师:高露华 完成时间:2013年10月

内容摘要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它们是国际分工的前提,而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地理环境影响着各国生产的产品及商品结构,从而影响到各国在世界上的经济水平与对外贸易的地位,因而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我们如何利用地理环境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和湖泊、自然资源等)、人文地理环境(人口、民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法律等)及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科学技术水平等),突出其自身特色,并对其国际贸易状况进行一定的分析,深入了解其特色文化及优势商品所在。 关键词: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贸易发展

目录 一、自然地理环境 (1) (一)地理位置 (1) (二)气候 (1) (三)河流 (2) 二、人文地理环境 (2) (一)人口........................................................................2. (二)语言 (2) (三)风俗习惯 (3) (四)宗教 (3) 三、经济地理环境 (4) (一)农业发展 (4) (二)工业发展 (5) 1. 澳大利亚石油工业 (5) 2. 澳大利亚汽车工业 (6) 3. 服务业 (6) (1)金融业 (7) (2)交通运输业 (7)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国际贸易地理 《浅析新加坡地理区位优势对外贸经济影响》 姓名:袁成鹏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1009 学号:100520236

摘要: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梵文意为狮子城,又因国土小如星斗,故 称星洲、星岛。新加坡国土总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70万,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这4369人。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个有利因素,成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新加坡的高速发展也与其政权高压、经济自由的政策有关,政府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引导当地经济向一个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本文从新加坡的自然条件状况,地理位置及交通信息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浅析,从而有利于我们多角度了解新加坡外贸地理的区位优势。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新加坡外贸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1.优越地理条件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新加坡位于东经104度,赤道,属于东南亚一带,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它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面积710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所以,新加坡优越的地理区位为其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气候条件 新加坡地处热带,相对来说,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气候温暖而潮湿,年平均温度在23和31摄氏度之间,温差很小。因此,对于那些喜爱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运动的人来说,新加坡可称得上是天堂。那些讨厌炎热阳光的人也不会因此受罪,因为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商店、旅馆、办公楼以及饭馆都装有空调设备。 新加坡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最高每日平均气温:摄氏30.8度;最低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3.9度;最冷月份:12月到1月;最热月份:5月到7月份;年降雨量:2,353毫米;每日平均相对湿度:84.3%;每日平均湿度:60%到90%。新加坡一年到头都有雨水,不过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相对来说,比较干燥是在6月到8月。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最高每日平均气温:摄氏30.8度;最低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3.9度;最冷月份:12月到1月;最热月份:5月到7月份;年降雨量:2,353毫米;每日平均相对湿度:84.3%;每日平均湿度:60%到90%。

国际贸易地理 复习重点

地理大发现和国际贸易的形成:新航路的发现(1487 迪亚士好望角;1497 达伽马新 航路) @新大路的发现(1492 哥伦布) @ 环境航行成功(麦哲伦 1519) 1、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1扩大了世界市场2 促进了西欧各资本主义的 原始积累过程,促进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3 世界贸易航线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由地中海移向大西洋) 2、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任何国家 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有 关的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2、人文地理环境 指由与世界结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文实务和条件在空间上的组合结构,包括人口与劳动力,民族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国际政治与军事,国际经济与 联系等。 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6大洲,人口分布不均,其中亚洲人口最多。世界 人口最密集的地带:(1)亚洲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2)欧洲人口密集区,(3)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4、世界上的种族与民族可分为:1、黄色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 及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居民2、黑种人也称尼格罗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白种人也称欧罗巴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亚洲西亚洲南部 4、棕色人种分 布在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克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上 5、世界的国家类型(按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就其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最不发达国家6、南美经济的特点: @南美关联的相互依赖更加密切 @发展中国家债务依然沉重 @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义愈演愈烈 @ 南美差距缩小多极化格局更趋清晰 7、南北联系主要表现在 1 南方国家群体组合出现大调整,引起北方国家群体利益分歧2一些南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向北方国家靠拢并与之联合争取政治经济利益,与另一些南方国家产生利益冲突。 3 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信任危机使之凝聚力削弱,影响力下降。 4 大多数南方国家和 北方国家共同构成主张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促进互利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坚力量8、南南关联的含义: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发展中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在经济、 贸易等方面的控制与掠夺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关联方向 10. 世界性经济组织(经济支柱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联合国贸易和 发展会议UNCTAD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4)世界贸易组织WTO ……………. 11.当代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1世界贸易在曲折中前进 2贸易方式多样化 3商品结构发 生重大变化 4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5新贸易保护主义滋生和蔓延 6跨国公司对世界市 场影响日益增大 7市场结构变化显著(@世界市场国家结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新兴工业 化国家其其他发展中国家正纷纷进入世界市场,发达国家统一天下格局被打破;@世界市场 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加大,一般轻工、初级产品所占 比重逐渐下降,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8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激烈(@国家积 极参与世界市场争夺 @从价格竞争转为非价格竞争 @市场多元化) 11.世界市场的形成: 16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萌芽时期,西欧封建制度瓦解,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