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名优绿茶特征香气成分的比较及种类判别分析_龙立梅

合集下载

绿茶等级理化指标

绿茶等级理化指标

绿茶等级理化指标绿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在茶叶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为了对绿茶的品质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通常会依据一定的理化指标来划分其等级。

本文将详细阐述绿茶等级的理化指标,以便读者对绿茶的品质评估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一、绿茶等级概述绿茶的等级划分主要基于茶叶的外观、香气、口感和理化成分等多个方面。

一般来说,绿茶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多个等级,其中特级绿茶品质最优,价格也相对较高。

各级绿茶在理化指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茶叶的生长环境、加工工艺和贮存条件等因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二、绿茶等级理化指标1. 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绿茶等级理化指标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茶叶中的水分含量过高,容易导致茶叶发霉变质,影响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因此,在绿茶等级划分中,水分含量通常被作为一个关键指标。

一般来说,特级绿茶的水分含量要求最低,一级、二级、三级绿茶的水分含量逐渐升高,但均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2. 灰分含量灰分含量是指茶叶在燃烧后所剩余的无机物质。

灰分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茶叶的洁净程度和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状况。

在绿茶等级划分中,灰分含量通常被视为一个限制性指标。

特级绿茶的灰分含量要求最低,随着等级的降低,灰分含量的要求也逐渐放宽。

3. 粉末和碎茶含量粉末和碎茶含量是影响绿茶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

粉末和碎茶含量过高,不仅影响茶叶的整体美观度,还可能影响茶叶的冲泡效果。

因此,在绿茶等级划分中,粉末和碎茶含量也被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特级绿茶的粉末和碎茶含量要求最低,随着等级的降低,粉末和碎茶含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4. 总茶多酚含量总茶多酚是绿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总茶多酚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绿茶的口感和保健功能。

在绿茶等级划分中,总茶多酚含量通常被视为一个优质指标。

特级绿茶的总茶多酚含量要求最高,随着等级的降低,总茶多酚含量的要求也逐渐降低。

贺州6种主要绿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比较与分析

贺州6种主要绿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比较与分析

贺州6种主要绿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比较与分析陈赶林;郑凤锦;林波;徐绍山;吴彩谦;董文斌【摘要】采用项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贺州产地的6个主要绿茶品种9个样品进行香气成分比较与特征分析. 结果表明,9个绿茶样品中挥发性物质成分达到70~95种之多,筛选鉴定出的主要香气成分37个,包括醇类、酯类、醛类、杂氧醚硫类、烃类、酸类等其中特征香气物质主要构成为醇类和酯类,含量各占总挥发性成分的15%~20%;其次为杂氧醚硫类、醛类,各为10%~15%.研究初步认为,本地品种开山白毛茶春季采茶有利于香气成分的聚集,同时香气成分的主要聚集部位为单芽或一叶一芽,比适中采摘的茶叶要高出许多开山白毛茶中苯甲醇、异戊醇等含量较高,兼具有苹果香、玫瑰花等香气成分,其中苹果香气认为是其典型性的香气成分,为开山白毛茶的鉴定特征香气.【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6页(P246-250,255)【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绿茶;香气成分;开山白毛茶【作者】陈赶林;郑凤锦;林波;徐绍山;吴彩谦;董文斌【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贺州市八步区农业局,广西贺州542800;贺州市昭平县农业局,广西贺州546800;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7.3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处于湘、桂、粤三省的交界处,历史上有“三省通衢”之称,是中国第一个长寿市,也是世界长寿市[1]。

贺州市适宜发展的农产品品种众多,近年来昭平县、八步区等把茶产业列入重点产业之一,加强了茶叶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精深加工建设等工作。

其中以昭平县为中心的茶叶基地已发展到20余万亩,本地品种有八步区的开山白毛茶、昭平县的“突肋茶”野生品种等。

名优绿茶审评

名优绿茶审评

绿茶感官审评——名优绿茶←←←←CONTENTSTHE FIRST PART认识名优绿茶THE SECOND PART名优绿茶审评要点1、认识名优绿茶•定义•特征何为名茶?指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茶 通常分为三类:1.传统名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2.恢复历史名茶(顾渚紫笋、阳羡茶等)3.创新名茶(金骏眉、安吉白茶等)有地方名茶、全国名茶之分名优茶应具有的特征1. 在同类茶中色香味形品质突出2. 产区自然条件优越(高山云雾)3. 茶树品种优越(独特、优良、稳定)4. 考究的加工工艺5. 历史传统名茶,见于文史记载,因其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名人名胜、传说等)为世人所知晓6. 显著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2、名优绿茶审评要点外形——三个一致:•形状:标准形态•规格:大小、长短、整碎、松紧、老嫩•色泽:绿、润色泽——三绿:•干茶:翠绿、银绿、苍绿、黄绿•汤色:黄绿、浅黄绿、绿•叶底:嫩绿、黄绿、嫩黄绿、鲜绿,忌青、暗、熟、黄 香气:自然芳香,花香、嫩香、毫香、清香、栗香滋味:鲜、醇、厚、回甘,协调性好,忌浓、苦、涩名优茶一般采用非对样评茶非对样评茶:不是对照某一参比样(实物标准样)来评定茶叶品质,而是被评茶之间比较评定品质优次的一种审评方法。

•评茶时虽没有实物标准样,但各类各级茶的品质特征及要求、品质优次的规律,评茶人员心中有数。

•一般茶类、花色、等级相同或相近的茶在一起比较优次,否则没有可比性。

项目权数(%)甲级乙级丙级外形25 嫩绿、翠绿、嫩,形状有特色黄绿、深绿、墨绿,嫩,形状基本有特色暗褐、陈灰、一般嫩茶汤色10 嫩绿、嫩黄绿、清亮黄绿、亮黄、深、暗、浑浊香气25 嫩、清、花、毫、嫩栗清香、清高、栗、高欠锐纯正、熟、足火滋味30 鲜醇、鲜嫩、鲜爽清爽、醇厚、浓厚熟、浓、涩、青叶底10 嫩绿、显芽,匀亮黄绿、明亮黄熟、青暗评分90-99 80-89 70-79名优(绿)茶的评比、评分标准•“权数”:各个品质因子中所处的主次地位,也就是各个品质因子得分占品质总分的百分比。

3种名优绿茶的特征滋味成分研究及种类判别

3种名优绿茶的特征滋味成分研究及种类判别

3种名优绿茶的特征滋味成分研究及种类判别王淑慧;龙立梅;宋沙沙;曹学丽【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6(037)002【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高分辨质谱相结合的方法对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和信阳毛尖3种名优绿茶茶汤中的共有特征滋味成分进行研究,并据此进行种类判别分析.通过研究,确定了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等为主的15种共有特征滋味成分,并建立了其相应的特征指纹图谱.利用15种共有特征成分峰的相对峰面积,建立了多元化典型判别函数,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技术对31个绿茶样品进行了很好的种类判别,判别正确率为100%.【总页数】4页(P128-131)【作者】王淑慧;龙立梅;宋沙沙;曹学丽【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中心,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中心,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中心,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中心,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72.5【相关文献】1.3种名优绿茶特征香气成分的比较及种类判别分析 [J], 龙立梅;宋沙沙;李柰;樊琛;李小波;曹学丽2.名优绿茶滋味偏涩问题的技术研究 [J], 熊明;徐凯明3.基于滋味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判别分析及相似度评价在信阳毛尖茶分等定级中的应用 [J], 王淑慧;宋沙沙;曹学丽4.基于多酚类物质的红茶滋味特征分类与判别 [J], 陈文凤;练开明;刘江洪;戴秋香;李志辉;郭雅玲5.龙井茶特征香气成分分析及种类判别 [J], 胡西洲;彭西甜;周有祥;龚艳;夏虹;彭立军;胡定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等级龙井茶香气成分的研究

不同等级龙井茶香气成分的研究

不同等级龙井茶香气成分的研究沈生荣;杨贤强【期刊名称】《福建茶叶》【年(卷),期】1989(000)004【摘要】通过对不同等级龙井茶香气成分的GC—MS定性和GC定量后发现:香叶醇、苯乙醇、α—萜品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萜品烯、吲哚、2,6,6—三甲基—2—羟基环已酮、2,6,6—三甲基环已—2—烯—1,4—二酮、β—紫罗酮、醋酸—α—萜品酯、香豆素、正十八烷醇、吡嗪类、内酯类、紫罗酮类、倍半萜醇、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等物质的含量随茶叶级档的下降而下降;而正庚醛、丙酸、正已醛、青叶醇、正已醇、反—2—戊烯—2—酮等低分子量物质的含量随茶叶级档的下降而增加。

前者往往具有令人喜欢的香型,而后者往往令人厌恶。

不同等级的鲜叶因具有的成香反应的基质成分的含量、种类不同而使成茶带有不同感官反应的香气。

青锅为龙井茶香气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辉锅阶段温和的外界条件,使茶叶中的Maillard反应、酯化反应、环化反应、异构化反应、分子重排反应等一系列成香反应顺利进行,进一步发展了茶叶香气。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还与鲜叶采摘的老嫩密切相关。

【总页数】6页(P25-30)【作者】沈生荣;杨贤强【作者单位】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72.51【相关文献】1.应用GC-MS和GC-O鉴定不同等级洞庭碧螺春茶特征香气成分 [J], 韩熠;洪鎏;朱东来;巩效伟;朱建才;刘军华;肖作兵2.不同茶树品种龙井茶香气成分差异分析 [J], 朱荫;邵晨阳;张悦;林智;吕海鹏3.不同等级福鼎白茶香气成分研究 [J], 陈志达; 温欣黎; 陈兴华; 陈贤玉; 李博; 屠幼英4.不同包装龙井茶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J], 郭亚辉;冯焱;沈维韦;苏小琴;孔俊豪;杨秀芳;钱和5.不同原料等级黄茶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J], 蒋容港;黄燕;金友兰;黄芳芳;刘仲华;黄建安;李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高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高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周春明;杨坚;龚正礼
【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加工》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分析了四个品种高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并和2种清心乌龙茶作对比.研究发现,晒青和摊放工序是形成花香绿茶特征香气及香型的关键.经GC和GC/MS分析鉴定,构成高香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香叶醇、己酸-顺-3-乙己烯酯、丁香烯、a-法呢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甲酯、6,10,14-三甲基十五烷酮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高香绿茶的香型由各香气成分的组成、含量及其各自阈值决定.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周春明;杨坚;龚正礼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科技处,湖州,313000;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茶叶系,重庆,400716;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茶叶系,重庆,4007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7
【相关文献】
1.高绿高香绿茶机制工艺 [J], 张兆馨
2.高香绿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J], 陈昌辉;齐桂年;黄烈平
3.生态区域高香绿茶价值链可行性分析 [J], 曾国清
4.高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J], 吴春兰;陈江明;黄亚辉
5.早生高香优质绿茶新品种——中茗66号 [J], 韦康;成浩;王丽鸳;李强;曾建明;阮丽;章志芳;吴立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茶种类大全

绿茶种类大全

绿茶种类大全绿茶是一种非发酵茶,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常见的茶类之一。

它具有清香、清爽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全球茶叶市场上,绿茶以其多样的品种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绿茶的种类。

1. 龙井茶龙井茶是中国最有名的绿茶之一。

产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周边地区。

龙井茶具有平直的叶形、嫩绿的色泽和浓郁的香气。

它茶汤清澈,味道鲜爽。

龙井茶因其优质的品质在国内外茶友中享有盛誉。

2. 碧螺春茶碧螺春茶是中国产量最高的绿茶之一,产于中国福建省安溪县。

碧螺春茶的特点是其茶叶外形似贝螺,呈现芽叶紧细、匀整。

它具有浓郁的香气,茶汤呈淡黄色,口感鲜爽。

3. 雨前龙井雨前龙井是中国杭州市临安区的特种龙井茶。

它是在植株未开花前采摘的嫩叶制成的茶。

雨前龙井茶的外形平直,叶片细嫩、色泽翠绿。

它具有清香高长、滋味鲜爽的特点。

雨前龙井茶因其特殊的采制时间而独具特色。

4. 黄山毛峰黄山毛峰是中国安徽省黄山市的一种绿茶,也是世界十大名茶之一。

它以其形状峰秀、毫白、汤色碧绿而闻名。

黄山毛峰的茶汤清亮,口感鲜爽。

黄山毛峰茶的制作非常讲究,以其高品质而深受茶友们的喜爱。

5. 竹叶青竹叶青是中国江西省的一种绿茶,产于南昌和修水一带。

竹叶青得名于其茶叶形状的特征,看起来像竹叶一样扁平而细长。

竹叶青茶具有清新的香气,茶汤呈黄绿色,口感清爽宜人。

6. 日本煎茶煎茶是日本最常见的绿茶之一,也是日本茶道中重要的茶品。

它以其粉末状的茶叶和特殊的制作方法而著名。

煎茶茶汤浓绿、香气独特,口感滑润。

煎茶可以用来烹制抹茶,也可以直接冲泡饮用。

7. 日本玉露茶玉露茶是日本的一种高级绿茶,被认为是日本最顶级的茶品之一。

它以精细的制作工艺和出色的质量而闻名。

玉露茶的叶子细嫩、翠绿,茶汤清澈透亮、口感鲜爽,带有微甜的香气。

8. 日本抹茶抹茶是日本特有的一种绿茶,也是茶道中必备的茶种之一。

抹茶茶叶綠,经过特殊的冲泡方式,将茶叶打成细粉末。

抹茶茶汤鲜绿而浓厚、香气独特。

绿茶香型分类

绿茶香型分类

绿茶香型分类绿茶,作为中国传统的名茶之一,具有丰富的香气,常常让人陶醉。

绿茶的香型是绿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香型代表着不同的种类和品质。

在绿茶的世界中,香型分类是一门独特而深刻的学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绿茶的香型分类吧。

1. 鲜爽型鲜爽型是绿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香型,茶汤清澈明亮,闻起来清新怡人,让人感觉清爽宜人。

鲜爽型绿茶通常具有清新的果香或者花香,喝下去口感爽滑清爽,带着淡淡的甜味,让人回味无穷。

2. 香韵型香韵型绿茶的香气浓烈持久,喝起来口感浓厚醇和,带有深厚的花香或者果香,让人感觉幽雅高贵。

香韵型绿茶多为高山、云雾地区的珍贵品种,具有独特的茶香,令人留连忘返。

3. 清幽型清幽型绿茶的香气纯净清雅,茶汤澄澈透明,带有淡淡的花香或者清香,给人一种宁静淡雅的感觉。

清幽型绿茶适合细细品味,喝上一口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谷中,让人心旷神怡。

4. 醇厚型醇厚型绿茶的香气浓烈饱满,茶汤口感浓厚丰润,带有明显的茶香和果香,让人感觉厚重醇厚。

醇厚型绿茶多为老树制作,具有独特的陈香和回甘,入口如丝般顺滑,是茶中的极品。

5. 清新型清新型绿茶的特点是香气清新淡雅,茶汤清冽爽口,带有淡淡的清香和草香,让人感觉清爽怡人。

清新型绿茶适合用来消暑解渴,清新怡人的香气让人心情愉悦,是夏日的最佳选择。

在品茶的过程中,除了留意绿茶的外形和口感,香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不同的香型代表着不同的品种和等级,每一种香型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品质,让人沉醉其中。

总的来说,绿茶的香型分类丰富多样,每一种香型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在选择绿茶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香型,享受不同香型带来的美妙体验。

希望通过对绿茶香型的分类了解,能够让更多的人爱上绿茶,感受绿茶带来的清香和滋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称取茶叶样品3.0 g,放入200 mL的三角瓶 内,加入沸水150 mL,用锡箔纸封口,室温条件下静置 5 min,待茶叶香气充分挥发和平衡。首先将其置于80 ℃ 恒温水浴锅中,将已经老化5 min的固相微萃头穿透锡箔 纸插入三角瓶内茶汤上方,固定好SPME的手柄,小心 推出纤维头并开始计时,吸附60 min 后取出,随即插入 GC-MS仪器的进样口,在250 ℃条件下热脱附5 min。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aroma components of green tea by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coupled to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effects of SPME temperature and adsorption
采用50/30 µm DVB/CAR/PDMS萃取头,兼有极性 和非极性涂层,吸附范围较广,因此吸附的茶叶香气物 质种类多,这与文献[11,16-17]的结果一致。分别在40、 50、60、70、80、90 ℃温度条件下进行茶样香气物质的 萃取,经GC-MS分析获得不同处理样品的香气总峰面积 和峰容量,结果见图1。随着萃取温度的升高,总峰面积 及总峰数均随之升高,说明萃取头吸附量明显变大,不 同吸附温度对香气总峰面积的影响呈现单峰曲线,当温 度小于80 ℃时,总峰面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80 ℃ 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减小。综合以 上结果,适宜的吸附温度为80 ℃。
Key words: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green
tea; aroma components; variety discriminant
MS条件:电子电离源;离子化电压70 eV;离子源温 度200 ℃;质谱扫描范围35~450 u;检测器电压1.00 kV。 1.3.4 香气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通过对总离子色谱图峰积分,积分参数为斜率 5 000/min,半峰宽2 s,变参时间1 000 min;经计算 机与质谱库匹配,质谱库版本为NIST 05s.LIB和NIST 05.LIB,挑选出匹配度不小于80的峰号;根据相对分 子质量、分子式以及分子结构确定各个出峰物质的名 称。各色谱峰的峰面积与总峰面积之比为各香气组分 的相对含量 。 [12-14] 1.3.5 不同种类绿茶的判别分析
116 2015, Vol.36, No.02
食品科学
※成分分析
ᘏዄ䴶鳥˄h108˅
2.5 A 2.0
1.5
1.0
of 58 characteristic aroma compounds were found in the three kinds of green tea, with geraniol, 3-hexenyl ester, (Z)-hexanoic
acid, linalool, 1-nonanal and nerolidol being the major aroma compounds in decreasing order of abundance. Canonical
在感官审评茶叶中,通常用100 ℃的沸水冲泡茶叶 5 min后开盖嗅香气,此时的温度为75 ℃;而审评茶叶 香气最适合的叶底温度为55 ℃[11]。为保证萃取出的茶叶 挥发性物质成分与感官审评时的一致性,并确定出最佳 萃取温度,故将SPME萃取温度控制在40~90 ℃之间, 设计6 个水平,间隔10 ℃;萃取时间对比试验:设计 20~70 min 6 个水平,间隔10 min,分别进行单因素优化 试验。 1.3.2 SPME操作
研究表明,在茶叶中已经分离鉴定300多种香气成 分,而且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新的成分不断被发现和鉴 定[3]。由于受产地、环境、生长周期、生产工艺等因素的 影响,不同品种的茶叶香气组成也有较大差别[4-7],对茶叶 的品质评定影响也较大,因此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不同 品种绿茶之间香气成分的差异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 名优绿茶的真伪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具有高
QP 2010 Plu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日本岛津公 司;手动固相微萃取进样器、50/30 µm DVB/CAR/PDMS 57328-U萃取头 美国Supelco公司;HH-2数显恒温水 浴锅 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SPME条件的优化
影响SPME萃取效果的技术参数有萃取头的种类、样 品用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瓶容积等,其中重 点优化设计温度和时间2 项,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萃取 头选择50/30 µm DVB/CAR/PDMS 57328-U萃取头[8-10],样 品用量和萃取瓶容积分别设定为3.0 g和200 mL。
time on the kinds and amounts of aroma compounds in green tea were evaluated. The characteristic aroma components in
three kinds of green teas, Xihu Longjing, Huangshan Maofeng and Xinyang Maojian, we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ptimum adsorption was achieved using 50/30 µm DVB/CAR/PDMS fiber for adsorption at 80 ℃ for 60 min. A total
discriminant functions were established using the relative peak areas of 16 aroma compounds common to these three kinds
of tea, which could effectively discriminate among 31 green tea samples with an accuracy of nearly 96.8%.
2 结果与分析
2.1 SPME条件的优化 2.1.1 萃取温度的确定
萃取温度是影响分析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度升 高,分析物扩散速度增大,同时加强了对流过程,因此 升温有利于提高分析速度。同时,温度升高,使分析物 的分配系数减小,从而使固相吸附量减少。所以在使用 SPME技术时应寻找最佳的萃取温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茶样为2013年4~5月的春茶,分别为黄山毛峰
2 种工艺3~4 个等级7 个样品 安徽谢裕大茶叶股份 有限公司;西湖龙井御牌、贡牌和狮牌3 个品牌4 个等级 12 个样品 杭州西湖区茶叶有限公司;信阳毛尖3 批 4 个等级12 个样品 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样 品用复合铝箔袋密封,保存于4 ℃冰箱冷藏待用。 1.2 仪器与设备
※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
2015, Vol.36, No.02 115
选择性、高富集能力、分析快速等特点的顶空固相微萃 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 技术分别提取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和信阳毛尖3 种名优绿 茶香气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仪分析比较了3 种绿茶 的香气特征成分,并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技术对不同绿茶 种类进行了判别分析,为名优绿茶的品质评定和种类判 别提供依据。
1.3.3 GC-MS分析条件 GC条件:Rxi-5MS(30 m×0.25 mm,0.25 µm)弹
性石英毛细管柱,升温程序:初始40 ℃,保持3 min, 以4 ℃/min升到80 ℃,保持2 min,再以2 ℃/min升到 1 6 0 ℃ , 不 保 持 , 最 后 以 1 2 ℃ / m i n 升 到 2 5 0 ℃ , 保 持 3 min;进样口温度250 ℃;载气为高纯He气(纯度 99.999%);柱流量1.0 mL/min;不分流进样。
中图分类号:TS2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5)02-0114-06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502022
茶叶香气是茶叶的重要品质之一,茶叶中的芳香物 质亦称“挥发性香气组分”,是由性质不同、含量差异 悬殊的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茶叶中的绝对含量很 少,一般只占干物质质量的0.01%~0.05%,却是决定茶 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1]。在感官评审中,香气对茶叶感 官品质的贡献率达25%~35%[2],因此对茶叶香气成分的 研究意义重大。
114 2015, Vol.36, No.02
食品科学
※成分分析
3 种名优绿茶特征香气成分的比较及 种类判别分析
龙立梅,宋沙沙,李 柰,樊 琛,李小波,曹学丽*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
摘 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绿茶香气分析方法,研究固相微萃取温度和萃取时 间对绿茶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的影响,并对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和信阳毛尖3 种名优绿茶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 究和种类判别。结果表明:采用50/30 µm DVB/CAR/PDMS萃取头,在80 ℃条件下吸附60 min,能达到最佳吸附效 果;通过对3 种绿茶特征香气组分分析,分析鉴定出58 种绿茶特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依次为: 香叶醇、(Z)-己酸-3-己烯酯、芳樟醇、壬醛、反-橙花叔醇等。利用16 个共有特征香气成分峰的相对峰面积,建 立多元化典型判别函数,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技术对31 个绿茶样品进行了很好的种类判别,判别正确率近96.8%。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绿茶;香气成分;种类判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