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旅游开发案例——韩国清溪川
首尔清溪川景观改造

•桥梁拆除与考古工程大抵在同一时间完成,之后开始进 行河道的建设,为此,工作团队先建立了一个水文模型, 控制水流的速度:太快会侵蚀河岸,太慢则容易产生污染, 也因此河道的上游与下游有20公尺的落差。同时污水管线 和行洪渠道也分开来,确保清溪川一定是一条洁净的河流。 同时考古团队挖掘出来的古桥梁建材,也在旧址进行 复原。由于新的河道比古河道稍宽,因此工程团队以古建 材为模型,仿造出一模一样的石材,穿插在古建材之间, 增加桥梁的长度,另外也增建由市民投稿并获选的桥梁, 形成一个古新兼备的水岸景观。 • 清溪川重建工程全长约5.8km,投资3600亿韩元(2005 年9月份的汇率,折合近3.6亿美元)。该工程于2003年7 月1日开工,2004年5月31日,古山子桥和两水桥率先通车, 2005年6月1日进行了正式的通水典礼,2005年10月1日~3 日,汉城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朝鲜战争后,经近20年的建 设,沿清溪川的河道上方建 成横贯首尔的高架道路,成 为交通的主要干道。而清溪 川本身也就成了彻底的城市 下水道,覆盖在水泥板下了。 桥上车流如织,桥下是杂乱 的建筑与密集的小商贩。一 副典型的发展中的都市景象, 与广州的石屎森林相比不遑 多让。
二、重获新生的清溪川
• 1、工程建设概况 2002年新市长李明博上任后,提出了拆除高架桥 复原清溪川的计划,将工业化时期的钢筋水泥还原为 城市生态商业游憩中心区,使清溪川成为首尔的城市 名片。 工程建设期 : 2003年7月~2005年9月。 工程建设范围: 清溪川路(太平路起点~东大门~新 踏铁桥)和三一路及其周边5.84km。 工程时间范围: 基准年为2003年、中期目标是到 2008年、长期目标是到2013年。 建设经费: 开工前对清溪川复原事业所需工程费 用预算结果为349,423百万韩元。由于工程进行过程中 的设计变更、物价上涨、追加课题的实施等。
2013年7月13日韩国清溪川专题研究121p

政府在经过认真细致的交通调查、市民调查以及在对项目有可能对交通产 生的影响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的交通疏导以及限制措施:提供 新道路, 拓宽现有道路;交通分流,开设公共汽车专行道疏导市中心的交 通;鼓励人们少使用私家车。
由于市民积极配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交通只被延迟了10%, 大大好于预 期效果。因此,工程完工后虽然曾经一度出现过交通混乱的现象,但在短 时间内就消失了,原来大家担心的交通灾难并没有发生。
资料来源:大渝网
案例研究 —清溪川复兴改造项目
项目简介 清溪川的历史 总体规划
项目要点
项目总结
项目简介
韩国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首尔面积约为605平方公里 清溪川是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一条河流,全长5.8 公里,总流域面积59.83平方公里,汇入中浪川 后流往汉江。
清溪川是横贯城市东西的人工河道,起着重要的
资料来源:大渝网
个性建筑—“火锅筷子”楼
解放碑国泰艺术中心
国泰艺术中心位于重庆市渝中 区解放碑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地 带,建筑造型来源于重庆湖广
会馆中的多重斗拱构件,由于
外形像很多红色的筷子,被网 友戏称为“火锅筷子”。
有人说重庆火锅筷子楼明显的 是抄袭中国馆,有人说它像火 锅里插满了签签、火箭炮、万 箭齐发、万箭穿心、串串儿香、 红刺猬......亲,重庆串串, 喊你来数签签了。
示专题,让市民通过手机实现随时随地登录网交会。
资料来源:四川在线
2013第五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
时
间:2013.8.20-10.20
主办单位:文化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 学术支持:中国国际建筑双年展学术委员会、哈佛大学设计学院 活动主题:美丽中国 — 我的城市,我的家 活动内容: 1、主题展(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展出27座超大型装置艺术作品): 国际大师城市景观作品(10座)
清溪川案例分析张泳异

特色分析
2.众多节日的举办场所 每逢过节时,这里就成了进行踏桥游艺、放 风筝、莲灯活动、石战游戏(两边分伙儿, 相互投掷石头的游戏)等民俗游戏的场所。
特色分析
3.丰富的景观设计: ①水体 除了自然化和人工化的溪流以外,清溪川复 兴改造工程中还运用了跌水、喷泉、涌泉、 瀑布、壁泉等多种水体表现形式。
1.5建设历史
2.0图片展示
地理区位
北
清溪川
首尔东西南源自汉江位于首尔市中心,贯穿南北
交通区位
连接南北两头,促进交通发展
公交路线
位于首尔市中心,交通便捷,公交路线多。
清溪川
总体概况
全长约5.8公里,自西向东,注入汉江。 600余年的发展,经历三个历史阶段的发展
建设背景
1.为了有效治理当时的河流污染,将其覆盖 2.为了经济发展覆盖清溪川,且修建高架桥 3.出现各种问题后,政府决定让清溪川重见天日
发展历史
1.3:被覆盖阶段:韩国政府用“覆盖”方式解决污染问题,为了促进发展, 并于1967年在覆盖物上修建高架道路。
发展历史
1.4:重生阶段:在修建高架道路后,又出现种种尾气污染及噪音等等问题,于 2003年拆除高架道路,恢复原有自然河流,重建城市生态环境,于 2005年竣工。
特色分析
1.上中下游的特色各有不同。 上游是现代化设计,中游是古典与自然 的结合,下游是典型的自然与简朴。
建设历史
20世纪,韩国迅速发展后,政府开始 思考如何解决城市环境污染、城市生 态和历史文化保护缺失等方面的问题, 于是就对首都首尔的清溪川复兴及周 边进行大规模改造,恢复从前的生态 环境。
发展历史
1.1:生活河川阶段:是当时首尔市人民生活及生计的 主要河流
从韩国清溪川河流改造项目看城市滨水空间营建的意义

从韩国清溪川河流改造项目看城市滨水空间营建的意义作者:韩贵红崔莹清周治成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年第10期摘要:文章以韓国清溪川河流改造项目为例,首先概述了项目选择背景因素、规划的内容等,对其为首尔市民提供一个令人向往、满足城市活力、提升建成环境作为活力辐射点的空间绩效,基于PSPL调研法就河道堤岸空间活力度通过公共空间品质的营造与市民日常生活事件的营建,从景观设计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并阐述滨水空间营造的价值为我国目前对滨水空间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的有益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韩国清溪川;改造设计;城市滨水空间一、背景清溪川是流经韩国首尔中心区的人工河道,全长10.8公里,由于地理位置绝佳,是“市民生活的河道”,同时见证了韩国历经朝鲜时代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表1)。
2002年当选为韩国首尔市市长的李明博为提升首尔市城市形象,以将清溪川改造开发为旅游项目激化周边地区高价值地产这一举措,使得周边商业、办公用地比重攀升,周边地价上涨,主动替换了原有棚户房及地区低价值小市场、商贩用地,改变了原有的居住群体低下而造成江南北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犯罪率高、人口外流的现象。
为提高市中心道路的通行能力在清溪川上方架起的高架桥,因后期年久未修造成拥堵,带来的汽车尾气,不仅污染了清溪川的水质还造成该地区城市热岛效应明显,高架桥的大体量已严重破坏了城市肌理,给市民和环境都带来了安全隐患……种种的一切促使韩国首尔市政府力排众议开展一项围绕清溪川复原改造工程的综合系统工程(2002年3月至2005年下半年)。
在充分考虑清溪川所属区位生态环境的受损程度和可调节的潜力后,针对清溪川就河流承载的社会功能分区规划,就水体修复方面提出疏浚清淤,拆除高架桥,还原河道自然面貌;铺设截污管道全面截污并结合再生水净化处理城市地下水及汉江的地表水作为水源补充,增加了清溪川水体流量和水力停留时间,彻底贯彻执行了设计师希望水清可触、营造场所亲水性的初衷,达到场地长效保持水质优良的效果。
清溪川——韩国NO.1世界级历史、人文、生态改造项目

清溪川——韩国NO.1世界级历史、人文、生态改造项目前言清溪川位于首尔历史上的城市中心区域,原名“开川”,是朝鲜王朝时国王下令开挖的一条疏水内河,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然而在朝鲜王朝晚期,由于大量贫苦农民涌入首尔市区,并搭起简易的棚户居住在清溪川两岸,清溪川的居住环境不断下滑,并伴随者水体污染带来的传染病,清溪川一度是贫民窟的代名词。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1937年到1978年,经过多次的填埋,清溪川在没有通过治理的情况下被水泥覆盖,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隔离污染。
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经济的起飞,市政府为了提高市中心道路通行能力,在被覆盖的清溪川上又修建了长5.8km,宽16m的高架桥。
在当时,日均车流量达16万多,被认为是韩国现代化的象征。
然而,高架桥所带来的汽车污染日益严重,其过大体量破坏了城市肌理,并且桥梁很多地方年久失修,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这个区域的未来。
清溪川随着以改造清溪川为政见的李明博在2002年当选首尔市长,并且首尔市政府对提升首尔市城市形象,打造国际化大都会的目标确立,都推动了清溪川改造项目的实施。
本项目从2003年启动到2005年竣工,仅用时27个月,耗资3亿美元,但是在环境、社会和经济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环境方面,清溪川的设计可以抵御200年一遇的洪水,生物物种数量增长6倍,极大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河道周边地区气温降低,水系走廊风的流通性大大增强,减轻了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在社会方面,提升了首尔市民的生活质量,市民有了交流和团体活动的绿色公共空间;正月十五灯节等传统节庆集会都在清溪川保留的历史桥梁处进行,每天都会有60000+的游客,并且清溪川文化博物馆也成为市民知识交流的重要场所;此外,搭乘公共交通的市民显著增多。
在经济方面,河道西中段沿岸1.2km内商业数量增长很快,在河道50m 覆盖半径范围内,房价上涨,从低矮的单户家庭住房更新为高层商业和住宅综合体。
清溪川夜景1清溪川西、中、东三段的差异定位清溪川流域景观节点示意图1.1 西段的定位及文化景观产品清溪川西段河道较窄,一般不超过25m,河道坡度略陡。
韩国汉城清溪川水景观考察观感——参加第31届国际水利学与工程协会大会随访记

韩国汉城清溪川水景观考察观感——参加第31届国际水利学与工程协会大会随访记<p align=center>考察“决策”</p align=center>在这里用到“决策”二字,显得有些夸张,但的确是这样。
一般国际会议除了有许多专题报告、学术交流、各种研讨会以及技术培训等非常专业的技术交流外,还通常安排各种技术参观和考察。
主办者通常都将精心挑选和准备的本国最好的工程实例展现在专家和代表们面前,由于时间有限,代表们常常在选择参观考察路线时难舍难取。
这次在韩国汉城参加第31届国际水利学与工程大会(IAHR),我又面临这样的“决策”。
会议安排了两条参观路线,一是参观“湿地”,另一个是参观“清溪川”河道重建工程。
2004年5月我在汉城参加第72届国际大坝委员会年会期间曾参观过“清溪川”河道重建工程,但该工程当时正处于施工阶段,对它的了解更多来自于资料和图片,因此经过综合考虑,决定选择去考察清溪川和汉城河道重建工程,用自己的眼睛和相机去记录和感受汉城城市河道的改造。
<p align=center>考察小插曲——乘地铁清溪川在汉江的北侧,我们住的饭店在江南。
汉城的地铁和地面交通的拥堵都是世界闻名,因此,进城最好的选择是乘地铁。
汉城地铁并不豪华,但很方便。
一般每两个大街区就有地铁站,市内有9条线,几乎2分钟就来一趟,也不拥挤(我在非上班高峰时乘车)。
它有几个非常突出的优点。
第一,各条地铁线用不同的颜色区分,2#地铁为草绿色,7#地铁为黄绿,5#地铁为紫色等。
特别在几条线交叉换乘时,只要注意自己下一次要乘的地铁的颜色标示,跟着颜色走,就不会找不着“北”。
第二,各站除了有站名,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的地铁站都编了号,我乘坐的2#地铁站站名为“三成”,编号为“219”,“2”代表2#地铁线(环线),“19”为从起始站顺时针方向数第19站,如果你难以记住站名,找不着方向时,只要看前进方向的站编号,就不会乘错方向。
韩国清溪川河道设计

在清溪川的重建工作中 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文化墙。有介绍 古代清溪川水系的“首善全图”, 有描述历史王朝出行活动的长卷图, 还有具有现代派艺术的文化墙。值 得一提的是一个通过国内外征集来 的具有个性色彩的文化墙。为了引 起国内外人士对清溪川重建工程的 关心和参与,市政府举办了“参与 与和谐之墙”的图画征集活动,参 与者把约定、和谐、和平和统一等 愿望绘在一个10厘米大小的瓷砖上, 筑成一堵超大型墙壁(宽50米、高 2.2米),共计2万块,参加费用: 每人2万韩元(约20美元)。
1. 强调亲水性:修筑大量的亲水平台并且赋予一定的文化意象,有曲
线形为主的,有根据“洗衣石”的方式设计的。同时,为解决地势西 高东低的问题,设计者用多道跌水的方式处理高差。在较缓的下游河 段,每两座桥之间设一道或两道跌水;在靠近上游较陡的河段处,两 座桥之间采用多道跌水。 2. 强化堤岸空间的利用:修筑方便游人的步道和休息空间,以及墙面 壁画。考察中还发现一些桥下的空间巨大,可以用于展览等大型活动 的使用。观水桥下,就利用桥下空间光线较暗的特点,设置了电影广 场。道路层面靠近河川两侧设置休闲空间(咖啡座等)。 3. 通过掩埋管渠优化景观。 4. 缓和堤岸坡度:较缓的堤岸坡度有利于堤岸空间的利用和亲水性的 形成。同时强调生态保护——不仅是绿化的营造,而且考虑整个生态 系统的恢复,如确保鱼类、两栖类、鸟类的栖息空间;栽种植物,为 鸟类提供食物源;建造鱼道等,用作鱼类避难及产卵场所。
在清溪川的重建工程中,最基本的一点是要保证 河道的行洪能力。为此,韩国建筑交通研究院和韩国 水资源公社的研究人员作了精心的研究,用了现代化 水文模型进行计算、设计。一场大雨,使清溪川最高 水面漫过了位于河岸的人行河道,即全断面过水。河 岸种植的一部分草在水流的冲刷下倒向顺水流方向, 但根系没有被破坏,在石块筑成的跌水上游有少量的 泥沙淤积,在局部地方有少量的干草和垃圾挂在绳网 或支杆上。大水过后,并不妨碍游人欣赏清溪川的美, 同时也证明该设计是成功的。
从韩国清溪川河流改造项目看城市滨水空间营建的意义

一、背景清溪川是流经韩国首尔中心区的人工河道,全长10.8公里,由于地理位置绝佳,是“市民生活的河道”,同时见证了韩国历经朝鲜时代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表1)。
2002年当选为韩国首尔市市长的李明博为提升首尔市城市形象,以将清溪川改造开发为旅游项目激化周边地区高价值地产这一举措,使得周边商业、办公用地比重攀升,周边地价上涨,主动替换了原有棚户房及地区低价值小市场、商贩用地,改变了原有的居住群体低下而造成江南北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犯罪率高、人口外流的现象。
为提高市中心道路的通行能力在清溪川上方架起的高架桥,因后期年久未修造成拥堵,带来的汽车尾气,不仅污染了清溪川的水质还造成该地区城市热岛效应明显,高架桥的大体量已严重破坏了城市肌理,给市民和环境都带来了安全隐患……种种的一切促使韩国首尔市政府力排众议开展一项围绕清溪川复原改造工程的综合系统工程(2002年3月至2005年下半年)。
在充分考虑清溪川所属区位生态环境的受损程度和可调节的潜力后,针对清溪川就河流承载的社会功能分区规划,就水体修复方面提出疏浚清淤,拆除高架桥,还原河道自然面貌;铺设截污管道全面截污并结合再生水净化处理城市地下水及汉江的地表水作为水源补充,增加了清溪川水体流量和水力停留时间,彻底贯彻执行了设计师希望水清可触、营造场所亲水性的初衷,达到场地长效保持水质优良的效果。
清溪川河流改造项目为增加场所的参与感与体验性,除了运用生态技术保持水体清澈和鱼鸟栖息地的生态设计,在景观设计上运用不同形式的水体表现形式、利用桥下空间光线较暗的特点设计缓坡阶梯状的亲水平台预置河道空间,创造既可容纳大型活动又为日常所用的平台。
此项目周期虽短但并非只满足场所之外城市大尺度的宏观设计,而是处处着手于小尺度空间质感、考虑场所内人与水亲密触碰尺度的详细设计,更重要的是Miky-oung Kim事务所一个由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平面设计师、艺术家等组成的团队,比起设计风格,更注重挖掘不同场地的不同特性,为每个新的场地和项目找到专属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焕发新生的母亲河,文化传承与城市游憩完美融合
【概况】清溪川是韩 国首尔市的母亲河,全长5.8公里,有600多年历史。古代曾用以疏导河水,解决当时汉江引起的泛滥问题; 嘚嘚 2005年“清溪川复原工程”竣工后,成为旅游热点、城市生态商业游憩中心。
【借鉴】 结合城市格局分段打造
【区域升级】
推动经济
重建工程还在建设期间,周边的房地产就开始升 值,商家受益显著。
带动旅游开放后ຫໍສະໝຸດ 两年多时间里,接待游客6200万人次, 平均每日7.7万人次。
改善城市品质
首尔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步骤,清溪川区域 夏季温度明显下降,空气清新。
11
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构建城市休闲空间
• 上游(CBD):现代化的首尔; • 中游(RBD):古典与自然,精品商业与亲水游憩; • 下游:自然简朴的现代居住区。
• 文脉符号:14座形态各异的桥,文化雕塑; • 民俗活动:市民举行踏桥游艺、放风筝、莲灯活 动等的场所。
• 缤纷水体:跌水、喷泉、涌泉、瀑布、壁泉; • 亲水设计:多种河岸,可玩水、过溪; • 生态走廊:平面绿化和垂直绿化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