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的临床应用(二)药学论文发表格式
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规律研究

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规律研究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规律研究引言:桂枝茯苓丸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桂枝、茯苓、生姜、甘草、桃仁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温通表里、祛湿化痰的功效。
在临床应用中,桂枝茯苓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关节疼痛、水肿等症状,且疗效显著。
本文旨在探讨桂枝茯苓丸的临床应用规律,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桂枝茯苓丸的适应症桂枝茯苓丸的适应症较为广泛,包括感冒、发热、关节疼痛、水肿、气滞、痰湿等症状。
其中,以感冒和痰湿症状最为常见。
感冒是由于风寒、风热等外邪入侵引起的,桂枝茯苓丸通过温通表里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痰湿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表现为胸闷、痰多、反复感冒等症状,桂枝茯苓丸通过祛湿化痰的作用,可以改善痰湿引起的不适。
二、桂枝茯苓丸的用药规律桂枝茯苓丸的用药特点是草药的搭配与组合,各药物起到互相配合、协同作用的效果。
桂枝茯苓丸中的桂枝有温阳散寒、发表散结的作用;茯苓则是一种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草药;生姜具有温散寒邪、解表发汗的作用;甘草有和中调和的功效;桃仁则有活血祛瘀的效果。
这些草药的综合应用,使得桂枝茯苓丸具有温通表里、祛湿化痰的综合疗效。
三、桂枝茯苓丸的临床应用案例1. 桂枝茯苓丸治疗感冒患者张某,男性,37岁,自述头痛、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已有3天。
辨证为感冒属于风寒外袭,方剂选用桂枝茯苓丸加减。
经3天治疗后,患者明显好转,头痛、发热等症状明显减轻,咳嗽、鼻塞也有所改善。
2. 桂枝茯苓丸治疗水肿患者李某,女性,45岁,双下肢水肿,胸闷胸痛已有1周。
经过仔细辨证,确定为痰湿互结所致,选择桂枝茯苓丸治疗。
经过连续服药1周,患者的水肿明显减轻,胸闷胸痛的症状明显减轻。
四、桂枝茯苓丸的注意事项1. 孕妇慎用:孕妇由于身体特殊,桂枝茯苓丸具有较为温热的特性,故孕妇在使用时需谨慎遵医嘱。
2. 幼儿慎用:幼儿的身体较为柔弱,对药物的耐受能力较低,故幼儿在使用桂枝茯苓丸时需遵医嘱,并严格控制剂量。
桂枝茯苓丸的现代临床应用

桂枝茯苓丸的现代临床应用神经系统现代临床有以桂枝茯苓丸化裁,治疗神经系统某些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眩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属痰瘀阻络,血行不畅之证者。
1)脑梗塞牛氏等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脑梗塞24例。
方药组成:桂枝6g,云苓、丹皮、桃仁、赤芍各12g,地龙lOg,瓜蒌30g,黄芩9g,生大黄3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头痛头胀者加天麻9g,生白芍12g;全身乏力、气短者,加生黄芪30g,当归6g。
经治疗基本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
按:脑梗塞多发生于老年人。
此类患者多因元气不足,血行无力而瘀血内生,瘀血挟痰浊阻滞脑络而致肢体偏瘫,言语障碍。
故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因痰郁易化热,故以桂枝茯苓丸配合瓜蒌、黄芩、地龙、生大黄等清热化痰通络之品,共奏活血化瘀、清热化痰之效,促进患者康复。
2)高血压性脑出血秋氏等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10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丸,基本方:桂枝lOg,茯苓20g,丹皮15g,赤芍20g,桃仁10g,生大黄(后入)8~15g,生黄芪30~45g,牛膝20g,鲜竹沥1—2支(分2次)中服)。
上方在应用时一般不作加减,唯舌象显示伤阴时加生地20—45g。
每日1剂,水煎分2~4次服,20日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只采用内科常规治疗。
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
对照组总有效率65.9%。
按:高血压脑出血属中医中风病范畴,因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故以活血化瘀法为主要治法,以桂枝茯苓丸为基本方剂。
因病多夹痰湿,而方中茯苓具健脾渗湿之功,另加鲜竹沥以清热涤痰开窍;加牛膝化瘀通络,引瘀血下行,以提高化瘀效果;加大黄通下清上,兼化瘀泻火;因中风病往往实中夹虚,故加黄芪益气,并可加强活血通络之力。
3)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李氏自1997年8月一2001年10月,以桂枝茯苓丸加味为主,配合西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58例,疗效较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
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

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
王福娟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08(028)004
【摘要】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桃仁、牡丹皮、芍药组成,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症块。
本方治妇人原有瘀血留结胞宫,致妊娠胎动不安,腹痛漏下等证,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妇女痛经、慢性附件炎或炎性包块等疾病获得满意效果,临床举例如下:
【总页数】1页(P290)
【作者】王福娟
【作者单位】德州联合医院,山东,德州,2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桂枝茯苓丸联合胚宝胶囊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应用分析 [J], 郭鸣雁
2.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在男科疾病的临床应用 [J], 孙自学;张珈铭;赵帅鹏;李鹏超
3.基于现代临床应用的桂枝茯苓丸中芍药和桂枝的药物基源考证 [J], 林艳华; 宋咏梅; 师伟
4.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J], 麻晓华
5.桂枝茯苓丸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J], 满玉晶;张萌;吴效科;赵春蕾;苗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枝茯苓丸的临床应用

桂枝茯苓丸的临床应用有这样一个方剂,在临床中运用的时候是不分男女的,之前给一位男性患者开了两盒桂枝茯苓丸,患者拿到药后,看用药说明书,回来找我说,我得的是皮肤病,你给我开妇科药干嘛?你会不会看病?后来我一顿解释患者才半信半疑的将药拿回家,一周后来复诊告诉我皮肤病好了大半,患者不解的问我说明书上明明写的是治疗妇科疾病的药,怎么就能用来治疗皮肤病,桂枝茯苓丸的说明书上是这样写的:桂枝茯苓丸,中成药名。
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消症之功效。
主治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这个说明书只是写了一部分桂枝茯苓丸的作用,虽然能活血化瘀,但是并不仅仅来治疗妇科疾病。
那就要问了,桂枝茯苓丸怎样才能扩大使用范围?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从桂枝茯苓丸的源头说起。
桂枝茯苓丸最早见于《金贵要略》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从原文看出桂枝茯苓丸最早是治疗妇女下胎用的,但是在临床治疗中会扩大其治疗范围,其中的依据就是,桂枝茯苓丸的作用机理就是温经化瘀的作用,桂枝茯苓丸组成:桂枝、茯苓、芍药、桃仁、丹皮。
方中桂枝通行血脉之阳气,芍药滋阴养血和营气;牡丹皮、桃仁活血化瘀消癥;茯苓消痰浊,利水湿,益脾气,安心神,与桂枝为伍可增强化痰利水。
诸药合用,化瘀结,消痰浊,通血脉,痰瘀并治,在临床中只要辨证准确是可以超说明书用药,但是这是在相应理论指导下才可以。
回到前面那个病案,那位患者右下下肢皮疹多年,色暗,发硬,舌偏暗,舌下脉络青紫,脉弦稍涩,表较明显的血瘀表现,但是患者不愿意喝汤药,于是处以桂枝茯苓丸起到温经活血化瘀作用,其中桂枝温阳化气,帮助患者温血脉,加速血液流通,桃仁、芍药活血化瘀,改善血管循环、同时丹皮清郁热,类似于起到西医消炎的作用,另外茯苓利水渗湿,利水渗湿起到通小便作用,加速体内淤积通过小便排除体外,同时桃仁也有润肠作用起到将体内积滞通过大便排出体外。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临床应用概述

1 . 1脂肪肝: 王爱华_ 2 等 用桂 枝 茯 苓丸 加 味 治疗 脂 肪 肝 5 9 例, 基 本方药 : 桂枝 9 g , 茯苓 1 5 g , 白芍 1 5 g , 泽泻2 0 g , 黑丑 5 g , 半夏 1 5 g , 海藻2 0 g , 荷叶6 g , 决 明子 2 0 g , 山楂 1 0 g , 虎杖 根 3 0 g , 郁金6 g , 桃 仁 1 0 g , 当归 1 5 g , 丹参 2 0 g , 柴胡 9 g 。水 煎 分两 次 服 。 1 5 d 为1 疗程 , 4 个 疗 程后 观 察疗 效 。结 果 : 总有 效率 为 9 3 % 。结 论 : 桂枝 茯 苓 丸 加 味治 疗脂 肪肝 效果 良好 。 1 . 2 高 脂蛋 白血 症 : 孙月霞p 用 桂 枝 茯苓 丸治 疗 高 脂蛋 白血症 。 实验组 3 6 例给予桂枝茯苓丸 , 方药 : 桂枝 9 g , 茯苓9 g , 芍药 9 g , 桃 仁9 g , 随症 加减 。对 照组 3 6 例I Z l 服拉 固片 2 0 毫克, 1 次, d , 地 奥 心 血 康胶 囊 0 . 1 克, 3 次, d 。两 组 均为 2 0 天为 1 疗程 , 服用3 个疗 程 。 同时根 据 不 同伴随 病给 予 降血压 、 扩 冠 和降血 糖等 对症 处理 。结 果: 治疗 组 总有 效 率 9 3 . 3 4 %; 对 照 组 总有 效 率 6 8 . 3 4 %, 两 组 总有 效 率 比较 差异 有 显 著性 < 0 . O 1 ) 。结 论 : 桂枝 茯苓 丸 治疗 高 脂蛋 白血 症 可 明显 提 高 总有 效 率 , 能 降低 血 浆 胆 固醇 及 甘 油 三酯 , 疗 效 明显 优 于西药 、 成药。 1 - 3 糖 尿 病 肾病 : 法文 喜 用 加 味桂 枝 茯苓 丸 配合 马来 酸依 那普 利 治疗 糖 尿病 肾病 3 0 例, 作 为观 察 组 , 方药 : 桂枝1 5 g 、 茯苓 2 5 g 、 赤芍 1 5 g 、 牡丹皮 2 0 g 、 桃 仁9 g 、 生黄芪 4 5 g 、 炒 白术 1 5 g 、 炮 附子 1 2 g 、 肉桂 6 g 、 猪苓 1 5 g 、 川芎 1 5 g 、 丹参 2 0 g 、 酒大黄9 g 、 甘草 6 g , 水 煎服 日一剂。对照组 3 0 例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 , 5 m g /次, 1 次/ 日。两组 均 治疗 2 疗程 2 周 。结 果 : 观 察组 总 有效 率 ( 9 0 %) 高 于 对 照组 总 有效 率 ( 5 3 . 3 %) , 差 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 P l < O . 0 5 ) 。两 组 患 者 治 疗期 间 未 有 明显 不 良反 应 。焦 安 贵 同样 也 运用 加 味 桂枝 茯 苓 丸 配合 马来 酸 依那 普 利 治疗 糖 尿 病 肾病 3 0 例 。结果 : 两 组 中医症候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 氏0 . 0 5 , 0 . 0 1 ) 。结论: 加 味 桂枝 茯 苓 丸 配合 马来 酸 依 那普 利 可有 效 改 善糖 尿病 肾病 的 临 床 症状 , 有效 提高 临 床疗效 , 保 护 肾功能 , 延缓 疾病 进 展。
桂枝茯苓丸临床新用

桂枝茯苓丸临床新用桂枝茯苓丸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常用传统名方。
原方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等5味药组成,现代常用为大蜜丸,每丸重9克。
具有活血化淤、缓消包块的功效,适用于妇女少腹宿有包块,按之腹痛挛急,或妇女月经困难、经停腹痛、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
据现代临床报导,本品除传统主治外,对于以下病症也具有很好的疗效:1 痛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痛泻,收到较好效果。
用法是取桂枝桂枝丸内服,每服9克,每日2次,或用桂枝茯苓丸原方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典型病例:陈xx,女,32岁。
患者腹痛泄泻反复发作8年,近来病情加重,便前伴腹痛,寒战,日数次至10余次,大便呈稀水状,无恶臭,西医经b超及钡灌肠检查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后经中医会诊,考虑系由气滞血瘀,壅阻肠道,至转化失常。
投桂枝茯苓丸原方易汤,首剂服下,腹痛减轻,3剂后腹痛基本消失,仅便时稍有腹痛,已无寒战。
服5剂后症状全失。
2 支气管哮喘:日本有人用桂枝茯苓丸治疗支气管哮喘,取效满意。
用法是取桂枝茯苓丸,每服9克,日服2次。
或用桂枝茯苓丸提取剂内服。
典型病例:xxx,女,35岁,4个月前因感冒出现喘息样症状,咳嗽较剧烈,痰稍粘稠,轻度呼吸困难,伴有喘鸣。
患者身体稍胖,患有“冷症”,脉浮而稍有力,血压112/69毫米汞柱,胸部x线片,血沉检查均无异常。
投桂枝茯苓丸提取剂,10日后咳嗽,呼吸困难及哮鸣音基本消失,继服14日,喘息症状完全消失。
此后,继续服桂枝茯苓丸,1个月后,身体状况完全恢复正常。
3 慢性副鼻窦炎:日本有人用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副鼻窦炎,取得较好疗效。
用法是取桂枝茯苓丸内服,每次9克,每日2次,或用桂枝茯苓丸提取剂内服。
典型病例:xxx,女,26岁。
六年前开始患慢性副鼻窦炎,经久不愈,此次反复发作1个月,并有支气管炎,膀胱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史,每次感冒,必使鼻窦炎复发,头重,鼻根部发闷,脓汁样鼻涕。
桂枝茯苓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桂枝茯苓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桂枝茯苓丸- 药理作用桂枝茯苓丸主要有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小板聚集,调节内分泌功能,抗炎,镇痛,镇静,抗肿瘤等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性;(1)降低血粘度:本方2g/kg静注或6g/kg 口服家兔1.5小时后,全血还原比粘度、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均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减少。
表明本药降低血粘度的作用是与血浆中链状高分子物质主要是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有关。
对“激素性血瘀证”的实验大鼠模型用本方人用量的10、20、40倍口服,能使血液粘度得到改善。
另外,本方有延长T(凝血酶时间)的趋势和恢复AT-Ⅲ(抗凝血酶Ⅲ)活性的效果,明显改善高脂血症,本药降低血粘度的作用与血细胞数以外的因素有关,即改善血浆因子作用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2)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通过对老龄大鼠的研究发现,老龄大鼠高比重的红细胞增加,变形能力降低,而本方能抑制其变形能力下降,给老龄大鼠负荷胆固醇,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再降低,本方仍有明显的抑制其降低之功能。
利用脑卒中易发性高血压自发性大鼠(SHRSP)对本方进行研究,在SHRP中,在血压上升的同时,其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降低,给予本方后,血压上升被抑制,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被改善。
另外,给SHRSP投于右旋糖酐,可使大鼠平均生存日数减少,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给予本方,则平均生存日数延长,红细胞状态改善。
2.抗血小板聚集: 本方水煎利500kg/ml或250mg/ml对胶原或ADP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作用比阿司匹林强。
100%桂枝茯苓丸稀释至50%和25%,对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有轻度抑制, 对凝血酶原时间(PT)则无明显作用,对纤溶剂原激酶有抑制作用,表明本方对血凝及血小板系统抑制强,而对纤溶系统作用较弱,这些有助于改善血瘀证之血液高凝、高聚状态。
本方900、300、100mg/kg大鼠口服,连续3日,对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血小板及有纤维素沉着的肾小球百分率,并呈量效关系,而等量的单味药则无此作用,表明本药抗DIC效果是五味中药混合后而产生。
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体会

恶露 不尽而腹痛拒按 。临床喜用经方 , 使
用本 方频 率尤高 , 在继承原方基础上不 断
疼 痛显著减轻 , 大便 间 日一行 , 初诊 时没
有谈 到的小便不爽也得到明显改善 , 效不 更方: 桂枝 l O g , 肉桂 6 g , 赤 白芍各 1 5 g , 茯 苓1 2 g , 桃仁 l O g , 丹皮 l O g , 石斛 1 5 g , 丹参 1 5 g , 怀牛膝 3 0 g , 鹿衔 草 2 0 g , 补骨 脂 l O g , 肉苁蓉 3 0 g , 7帖 。按语 : 风湿 及类风湿性
草、 补骨脂补 肾强骨 。 失眠 : 患者 , 女, 3 8岁 , 初诊 日期 2 0 0 6 年 2月 1 6日。病 失 眠多年 , 服 用 多种 中 西药物效果不 佳 , 来 诊见 患者形 体 中等 ,
临床发现 , 许 多疾病都 与盆腔 瘀 血相关 。 临床上在各个 系统 都有 运用桂 枝茯苓 丸
的使用本 方治疗 各种疾病 , 通过病例介 绍 和对 其用方指征进行总结 。
病 历 资 料
桂枝茯苓丸 中桂枝善于温 阳活血 , 并 可平 冲降逆 , 茯苓 利水 宁心 , 苓桂 合用 可 以治疗眩晕及腹部动悸等水气病 , 桃 仁活 血润肠 , 丹皮行 气活血 , 芍 药活血 解凝 止
cHl NEs E c0MMUNt T Y DoCT Ol l S
论著 ・ 社 区中医药
桂枝茯苓丸临床应 用体会
陈珏 英
小 便频 , 舌苔 白腻 表明 尚有 水饮 为患 , 故
此 选 用桂 枝茯 苓 丸活 血化 瘀 , 五 苓散 化 其 痰饮而 降冲逆 。
发生 的重要 因素 , 桂枝茯苓 丸不 仅可以活 血化瘀其 中苓桂合用又能温 阳行水 , 血水 同治效果 出人意料 。 湿疹 : 患者 , 男, 6 8岁 , 初诊 日期 2 0 0 9 年 5月 9日。左手掌湿疹脱 皮 2个月 , 于 皮肤专科 医院用霜剂涂抹无效 , 来诊 见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崩漏
2.4.1 案例。
患者,女,18岁,月经提前一周,经来量多,血色紫黑有块,淋漓不断半月未净,小腹疼痛胀。
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
初潮 l3岁 3/24。
诊断:①月经不调(提前);②漏证。
中医辨证:肝郁血热,瘀阻胞宫。
治则疏肝泻热,化瘀调经。
方用丹栀逍遥散,桂枝茯苓丸加味。
药物组成:丹皮 6 栀子 10g、当归 10g、白芍 10g、柴胡 10g、白术 10g、茯苓 10g、甘草 6g、阿胶10g、焦艾叶 10g、桂枝 10g、茯苓 10g、丹皮 6 桃仁10g、红花 6g、棕炭 10g、生龙牡各 15g、乌贼骨 15g。
二诊,上方服用 14剂后,经血停止,腹痛减轻。
乏力,头昏,原方加党参、黄芪、木香、元肉 14剂,配合归脾丸治疗二月痊愈。
2.4.2 讨论。
少女月经提前淋漓不断,腹痛,血色紫黑,舌质紫暗,脉涩,属肝郁血热,瘀阻胞宫之漏症。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阿胶、艾叶养血止血,棕炭、生龙牡、乌贼骨涩血而不滞瘀。
热盛迫血妄行,血不循经则经血漏下不止,故用丹皮、栀子清热凉血,桂枝茯苓丸,活中寓养,消补并用,缓消症块。
医学论文服务网是学生护理医学毕业论文写作,药学职称论文发表,外科医学论文范文参考首选网站。
2.5 附睾结核
2.5.1 案例。
患者,男,22岁,午后发热,体温 38~39度,乏力,双侧附睾坠胀痛,鞘膜积液,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
ESR28mm/h,WBC12.2xl09/L,淋巴计数40%。
诊断:睾丸结核,睾丸鞘膜积液。
辨证:寒凝肝经,痰湿凝聚,兼外感毒邪。
治则:温经散寒,化痰祛湿,清热解毒。
方用桂枝茯苓丸、暖肝煎加味。
药物组成:桂枝 10g、茯苓 10g、丹皮 6g、桃仁 10g、白芍 10g、枸杞子10g、茯苓 10g、当归 10g、沉香 3 乌药 10g、小茴香10g、橘核 15g、荔枝核 15g、金银花 15g、连翘 15g、青蒿10g、鳖甲 15g、地骨皮 15g。
水煎服,1剂/d。
二诊,服药14剂后睾丸肿胀减轻,鞘膜积液消食,再未发烧原方去青蒿、地骨皮加三棱、莪术、浙贝母、元参、牡蛎软坚散结。
守方服用20剂,睾丸肿胀积液全部消失。
医学论文服务网是学生护理医学毕业论文写作,药学职称论文发表,外科医学论文范文参考首选网站。
2.5.2 讨论。
睾丸结核肿胀积液,多系寒凝肝脉,痰湿凝聚,兼外感毒邪,桂枝茯苓丸温化寒湿,化瘀消肿;乌药、小茴香行气止痛;橘核、荔枝核合用,专入肝经,直达少腹,祛寒止痛、散结消肿之功益彰,擅消疝气睾丸肿痛[,l;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浙贝母、元参、牡蛎为消瘰丸,软坚散结,专治瘰疬、结核。
2.6 中小型视网膜炎
2.6.1 案例。
患者,男,28岁,缘因出差劳累,致左眼视力下降一周。
眼科检查:血压 13/8kpa,眼压不高,左眼视力 0.2,右眼视力 0.8,黄斑区水肿明显,中心光反射消失,伴少许渗出,眼球结膜充血,眼底血管迂曲。
自觉眼前模糊,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羞明流泪。
舌红,苔白微腻,脉弦细。
诊断:中小型视网膜炎。
辨证:肝经湿热淤滞,阴虚火旺。
治则:清热祛湿,活血化瘀,滋阴降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杞菊地黄汤,桂枝茯苓丸加味。
药物组成:桂枝 10、茯苓 10g、丹皮 6g、桃仁 10g、栀子10g、当归 10g、白芍 10g、柴胡 10g、白术 10g、茯苓 10g、甘草 6g、枸杞子 10g、菊花 1og、生地 10g、山药 10g、山萸肉 10g、泽泻 10g、白蒺藜 20g、石决明 15g、木贼草10g。
二诊,服药 1O剂,左眼视力 0.4,右眼视力 1.2,黄斑区水
肿减轻,原方泽泻 30g、白术 30g、猪苓 10g加强利水渗湿之力。
服 1O剂。
三诊:左眼视力 0.8,右眼视力 1.2,黄斑区水肿好转,中心光反射正常。
上方去泽泻、猪苓,加丹参、赤芍、三棱、莪术活血化瘀、软化瘢痕。
继服一月病情痊愈。
2.6.2 讨论。
中小型视网膜炎主要症状为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底检查可看到黄斑区发暗,视网膜水肿,多与感冒、工作劳累、精神紧张、睡眠不足或过度吸烟、饮酒等有关。
肝经湿热淤滞,阴虚火旺为其主要病机,丹栀逍遥散疏泄肝胆气机,杞菊地黄汤滋阴降火,白蒺藜、菊花、石决明、木贼草清肝明目,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丹参、赤芍、三棱、莪术活血化瘀,软化瘢痕。
2.7 精索静脉曲张
2.7.1 案例。
患者,男,34岁,下腹部疼痛,牵引睾丸坠胀,怕冷尿频,小便清长,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
查体:腹股沟内侧可触及条索状硬化。
B超提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
诊断: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
辨证:寒凝肝经,气滞血瘀。
治则暖肝散寒,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天台乌药散,桂枝茯苓丸。
药物组成:乌药 10g、木香6g、茴香 10g、青皮 6g、高良姜 6g、槟榔 10g、川楝子15g、桂枝
10g、丹皮 6g、桃仁 10g、白芍 10g、茯苓 10g、甘草 6、橘核 158、荔枝核 15g、元胡 10g。
二诊,服药 7剂睾丸肿痛减轻,腹股沟仍疼痛,上方加荆芥 10g,防风 10g,制川草乌各 158(先煎 1小时 ),独活10g,全蝎5异,当归 10g,川芎 10g。
服用 3O余剂,精索静脉曲张好转,附睾炎痊愈。
2.7.2 讨论。
腹股沟疼痛睾丸坠胀,小便清长,是寒凝肝经,气滞血瘀。
乌药、小茴香、木香、青皮暖肝散寒,行气止痛;当归、川芎、元胡、川楝子化瘀止痛;橘核、荔枝核软坚散结止痛;制川、草鸟散寒除痹止痛,全蝎有毒,祛风止痛,二药相伍,为治疗腹股沟疼痛之要药。
医学论文服务网是学生护理医学毕业论文写作,药学职称论文发表,外科医学论文范文参考首选网站。
参考文献
[1] 范永升.金贵要略[M].=f匕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228—290.
[2] 裴正学.新编中医方剂学[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 2008:199—2oo.
[3] 罗元恺.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50.
[4] 裴正学.浅谈桂枝茯苓丸rMj.裴正学医话医案集,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7.
[5] 熊曼琪.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4.
[6] 范永升.金贵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19—320.
[7] 吕景山,施今墨药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58-359.
(文章由医学论文发表网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