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基本名词解释

购房基本名词解释
购房基本名词解释

第一章购房基本名词解释

第一节购房综合知识名词

问:什么是房屋?

答:房屋一般指上有屋顶,周围有墙,能防风避雨,御寒保温,供人们在其中工作、生活、学习、娱乐和储藏物资,并具有固定基础,层高一般在2.2米以上的长期性建筑物。

问:什么是住宅?

答:住宅是指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包括别墅、公寓、职工宿舍等。住宅不包括住宅楼中作为人防用、不住人的地下室等,也不包括商场、病房、疗养院、旅馆等具有专门用途的房屋。

问:什么是成套住宅?

答:成套住宅是指由若干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室内走道或客厅等组成的供一户使用的房屋。

问:什么是非成套住宅?

答:非成套住宅是指供人们生活居住的但不成套的房屋,比如没有独立卫生间、厨房的职工宿舍或学生公寓即属于非成套住宅。

问:什么是商品房?

答:商品房是指开发商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有偿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开发建设的房屋,按市场价出售。

问:什么是商业用房?

答:商业用房是指各类商场、临街房、门面房、餐馆、宾馆等从事商业和为居民生活服务所用的房屋。

问:什么是房屋的所有权?

答:房屋的所有权是指对房屋全面支配的权利,房屋各项权益的总和。按《民法通则》规定,房屋的所有权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这也是房屋所有权的四项基本内容。房屋产权的概念与房屋所有权的概念一致。

问:什么是房屋权利人?

答:房屋权利人是指依法享有房屋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房地产他项权利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

问:什么是房屋权利申请人?

答:房屋权利申请人是指已获得了房屋并提出房屋登记申请,但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对于购买商品房的购房人来说,比如他们在向房屋登记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个人产权证时即称为房屋权利申请人。

问:什么是房屋权属证书?

答:房屋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并对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唯一合法凭证,房屋权属证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房屋权属证书包括《房屋所有权证》、《房屋共有权证》、《房屋他项权证》或者《房地产权证》、《房地产共有权证》、《房地产他项权证》。比如房屋所有权证是由县级以上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向房屋所有人核发的对房屋拥有合法所有权利的证书。房屋产权证书记载的内容包括:发证机关、证号、产权类别、产权所有权、房产坐落地址、房屋结构、间数、层数、建筑面积、使用面积、设计用途、他项权利摘要和附记,并配有房地产测量部门的分户房地平面图及房屋登记表。

问:什么是共有房产?

答:共有房产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有权人对同一项房产共同享有所有权。

问:什么是共同共有房产?

答:共同共有房产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全部共有房产不分份额地享有平等的所有权。

问:什么是房屋共有权证?

答:共有权证指由县级以上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对共有的房屋向共有权人核发,每个共有权人各持一份的权利证书。共有权证是《房屋所有权证》的附件,用以证明共有房屋的权属。一套共有房屋可以有多个房屋共有权证,比如三个人共同购买一套商品房或夫妻双方均在购买合同上签字,都会向共有人发放房屋共有权证。

问:什么是他项权证?

答:他项权证指在他项权利登记后,由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由抵押权人持有的权利证书。

问:什么是宅基地使用权证?

答:农村村民在集体土地上建房时,需向集体组织申请宅基地,经集体报送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由县(市)人民政府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宅基地证是目前农村村民合法拥有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凭证。

问:什么是预售登记备案?

答: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是指开发商和预购人签订书面合同后,在一定期限内,将预售合同等相关文件送到当地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审查登记并备案的一种制度。

问:什么是房屋权属登记?

答:房屋权属登记是指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房屋所有权以及由所有权产生的抵押权等房屋他项权利进行登记,并依法确认房屋产权归属关系的行为。

问:什么是房屋的初始产权登记?

答:房屋的初始产权登记指新建房屋竣工后或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转为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所进行的房屋所有权登记。新建房屋办理完毕初始产权登记后方可办理转移登记。对于购房人来说,开发商办理完毕初始产权登记就可以办理每一户购房人的房屋所有权证。

问:什么是房屋转移登记?

答:房屋转移登记是指因房屋买卖、赠与、继承、交换、划拨、分割、合并、裁决等原因致使其权属发生转移后所进行的房屋所有权登记。

问:什么是房屋变更登记?

答:房屋变更登记是指权利人名称变更和房屋现状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所进行的房屋所有权登记。1、房屋坐落的行政区域划分变更的,导致街道、门牌号发生变更的;2、房屋名称发生变更的;3、夫妻更名的;4、已购公房改为商品房的;5、房屋面积增加或者减少的;6、房屋翻建的。

问:什么是他项权利登记?

答:他项权利登记是指设定房屋抵押权等他项权利所进行的房屋所有权登记。一般通过贷款购买的商品房贷款银行作为抵押权人,在购房人的房屋所有权证办理完毕后,都要求购房人到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办理他项权利证书,以保证银行债权的实现。

问:什么是注销登记?

答:注销登记是指因房屋灭失、土地使用年限届满、他项权利终止等进行的房屋权属登记。

问:什么是期房?

答:期房是指开发商从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开始至取得开发商名下的房地产所有权证(俗称大产证)止或开发商办理完毕初始产权登记止,在这一期间的商品房称为期房,购房人在这一阶段购买商品房时应签订商品房买卖预售合同。出售期房是当前房地产开发商普遍采用的一种房屋销售方式,以便于资金的回笼。购买期房也就是购房者购买尚处于建造之中或开发商未取得产权的房屋。

问:什么是楼花?

答:楼花一词最早源自香港,是指未完工的建筑物。一般“楼花”指期房,即正在预售的房屋,期房阶段的转让被称作炒“楼花”。

问:什么是现房?

答:所谓现房是指开发商已办理完毕自己名下的房地产权所有权证(俗称大产权证)或已做完初始产权登记的商品房,消费者在这一阶段购买商品房可以不签预售合同。

问:什么是准现房?

答:准现房是开发商经常用的一个名词,指房屋主体已封顶完工,小区内的楼宇及设施的大致轮廓已初现,房型、楼间距等重要因素已经一目了然,工程正处在内外墙装修和进行配套施工阶段的房屋,或者房屋已基本具备入住条件,但还没有取得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未做初始产权登记或未取得开发商名下的房屋所有权证。

问:什么是经济适用住房?

答: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安排建设的住宅,是国家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实行的一项住房政策。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由国家统一下达计划,用地一般实行行政划拨的方式,免收土地出让金,对各种经批准的收费实行减半征收,出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一般利润率控制在3%左右。这类房屋的成本低于同等档次的商品房,故又称为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具有社会保障性、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比较适中,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使用效果,而非建筑标准。经济适用房的产权管理与商品房不同。

问:什么是涉外房产?

答:涉外房产是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外国政府、社会团体、国际性机构所投资建造或购买的房产。

问:什么是外销商品房?

答:外销商品房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取得了外销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的房屋,外销商品房可以出售给国内外(含港、澳、台)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

问:什么是内销房?

答:内销商品房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取得了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的房屋,内销商品房可以出售给国内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目前北京市内、外销房的规定已于2002年9月1日起取消,不再有内销房和外销房这两个概念,对购买人主体统一采取国民待遇原则。

问:什么是商品房销售的均价?

答:均价是指将所售楼盘销售价格相加之后的总数除以单位建筑面积所得数额,即得出每平方米的均价。均价一般不是销售价,但也有例外,比如有的经济适用房项目政府统一定价,不计楼层、朝向,都以2600元/平方米统一价销售。但实践当中购房人很少买到均价或均价以下的房屋,原因在于开发商所称的均价是否是真正的均价购房人无法核实其准确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此也没有成文的要求或考核标准。

问:什么是房屋销售的基价?

答:基价也叫基本价格,是指经过核算而确定的商品房每平方米基本价格。商品房的销售价一般以基价为基数,根据楼层、朝向、户型等在参照基价的基础上定出每一套房屋的销售价格。

问:什么是房屋销售的起价?

答:起价也叫起步价、最低价,是指房地产开发项目各楼层销售价格中的最低价格。一般情况下,多层住宅,不带花园的,一般以一楼或顶楼的销售价为起价;带花园的住宅,一般以二楼或顶楼作为销售的起价。高层住宅,一般以最低层的销售价为起步价,随着楼层的增高房价也随之增加。但总的规律是,起价是所售项目中从楼层、朝向、户型、采光、景观、环境等综合考虑最差的一部分或一套房屋,开发商经常在房产广告中做这样的宣传;“3600元/平方米起售”,此举是想以较低的起价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但真正去售楼处咨询或准备购买最低价的房屋时往往都会被告知已经没有这个户型了。

问:什么是尾房?

答:尾房是空置房中的一种,通俗地说就是开发商卖剩下的房屋。一般情况下,当商品住宅的销售量达到80%以后,一般就进入房地产项目的清盘销售阶段,此时所销售的房产,一般称为尾房。开发商经过正常的销售后剩下了少量不好卖的房子,这些房子可能朝向不好、采光不足,或是楼层不好、或是噪音、或有质量瑕疵等原因。

问:什么是烂尾房?

答:烂尾房是指那些由于开发商资金不足、或者楼盘定位错误等原因,导致无法出售、大面积空置、无法回收前期投资,更无力进行后续建设,甚至整个项目停止建设。

问:什么是会所?

答:会所就是以所在开发项目的业主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综合性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会所应具备的软硬件条件一般包括:游泳池、网球或羽毛球场、健身房、酒吧、咖啡厅等服务设施。上述设施一般都是对业主免费或优惠开放。

问:什么是业主大会?

答:业主大会是由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决定物业管理重大事项的业主自治管理组织。业主大会应当代表和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问:什么是业主委员会?

答:业主委员会是由住宅小区全体业主选举的代表组成、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从全体业主中选举产生,经政府批准成立的代表物业全体业主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表全体业主参与诉讼等事务,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

问:什么是定金?

答:目前开发商在与买受人签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一般都通过认购、订购、预定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约定由一方向对方给付的,作为债权担保的一定数额的货币,它属于一种法律上的担保方式,目的在于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如果购房者交了定金之后改变主意决定不买,开发商有权以购房者违约为由不退定金;如果开发商将房屋卖给他人,应当向购房者双倍返还定金。

问:什么是违约金?

答:违约金是指违约方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的约定,在一方违约的前提下,应该付给对方的一定数量的货币。违约金是对违约方的一种经济制裁,具有惩罚性和补偿性。只要当事人有违约行为,无论是否给对方造成损失,都要支付违约金。

第二节房地产开发名词

问:什么是三通一平?

答:三通一平也称净地,是指土地具备上水、雨污水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

问:什么是“七通一平”?

答:七通一平也叫熟地,是指生地在经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水、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施工建设。目前七通一平工作由政府的土地整理储备中心负责或委托专业的土地一级开发商负责。

问:什么是“五证”?

答:房地产商在预售商品房时应具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开工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简称“五证”。其中前两个证由规划部门核发,《开工证》由建设部门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由国土资源部门和房屋管理局核发。

第三节房屋设计知识名词

问:什么是建筑立面图?

答:建筑立面图是将建筑的不同侧表面,投影到铅直投影面上而得到的正投影图。它主要表现建筑的外貌形状,反映屋面、门窗、阳台、雨篷、台阶等的形式和位置,建筑垂直方向各部分高度,建筑的艺术造型效果和外部装饰做法等。根据建筑型体的复杂程度,建筑立面图一般分为正立面、背立面和侧立面,也可按建筑的朝向分为南立面、北立面、东立面、西立面。在施工中,建筑立面图主要是作建筑外部装修的依据。

问:什么是建筑平面图?

答:建筑平面图表示建筑的平面形式、大小尺寸、房间布置、建筑入口、门厅及楼梯布置的情况,表明墙、柱的位置、厚度和所用材料以及门窗的类型、位置等情况。主要图纸有首层平面图、二层或标准层平面图、顶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等。

问:什么是建筑总平面图?

答:建筑总平面图是表明一项建设工程总体布置情况的图纸。它是在建设基地的地形图上,把已有的、新建的和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道路、绿化等按与地形图同样比例绘制出来的平面图。主要表明新建平面形状、层数、室内外地面标高,新建道路、绿化、场地排水和管线的布置情况,并表明原有建筑、道

路、绿化等和新建筑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等。由于建设工程的性质、规模及所在基地的地形、地貌的不同,建筑总平面图所包括的内容有的较为简单,有的则比较复杂,必要时还可分项绘出竖向布置图、管线综合布置图、绿化布置图等。

问:什么是建筑工程施工图?(查一下建施与施工图的三图区别)

答:建筑工程施工图简称“施工图”,是表示工程项目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外部形状、内部布置、结构构造、内外装修、材料做法以及设备、施工等要求的图样。具有图纸齐全、表达准确、要求具体的特点。它是设计工作的最后成果,是进行工程施工、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也是进行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技术文件。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图,一般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采暖通风施工图及电气施工图等专业图纸,也可将给排水、采暖通风和电气施工图合在一起统称设备施工图。

问:什么是建筑施工图?

答:建筑施工图简称“建施”,它一般由设计部门的建筑专业人员进行设计绘图。建筑施工图主要反映一个工程的总体布局,表明建筑物的外部形状、内部布置情况以及建筑构造、装修、材料、施工要求等,用来作为施工定位放线、内外装饰做法的依据,同时也是结构施工图和设备施工图的依据。建筑施工图包括设备说明和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立体图、剖面图等基本图纸以及墙身剖面图、楼梯、门窗、台阶、散水、浴厕等详图和材料做法说明等等。

问:什么是建筑工程图?

答:建筑工程图是以投影原理为基础,按国家规定的制图标准,把已经建成或尚未建成的建筑工程的形状、大小等准确地表达在平面上的图样,并同时表明工程所用的材料以及生产、安装等的要求。它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依据和重要的技术资科。建筑工程图包括方案设计图、各类施工图和工程竣工图。由于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任务要求不同,各类图纸所表达的内容、深度和方式也有差别。方案设计图主要是为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和供有关领导部门审批服务;施工图是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的依据;竣工图是工程完工后按实际建造情况绘制的图样,作为技术档案保存起来,以便于需要的时候随时查阅。

问:什么是住宅平面系数?

答:住宅平面系数是指一幢住宅中居室面积总和与建筑面积总和的百分比,是住宅设计时的技术经济指标之一,用字母“K”表示。

问:什么是使用面积系数?

答:使用面积系数等于各套内使用面积之和(平方米)除以总建筑面积(平方米),用百分率表示。即使用面积系数=各套内使用面积之和(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00%

问:什么是户型比?

答:户型比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占住宅总套数的比重,如一栋住宅楼中,一居室占20%,二居室占50%,三居或四居占30%。

问:什么是开间?

答:开间即住宅的宽度。住宅设计中,住宅的宽度是指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皮到另一面墙皮之间的实际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0米--3.9米,砖混结构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米。在1987年颁布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对住宅的开间在设计上规定: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规定较小的开间尺度,可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增强住宅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

开间5米以上,进深7米以上的大开间住宅可为住户提供一个40--50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居住空间,与同样建筑面积的小开间住宅相比,承重墙减少一半,使用面积增加2%,便于灵活隔断、装修改造。

问:什么是房屋的进深?

答:在建筑学上房屋进深是指一间独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筑从前墙皮到后墙皮之间的实际长度。我国城镇住宅房间的进深一般限定在5米左右,不能任意扩大,在住宅的高度(层高)和宽度(开间)确定的前提下,设计的住宅进深过大,就使住房成为狭长形,距离门窗较远的室内空间自然光线不足且通风不良,不过,进深大的住宅可以有效节约用地。在1987年实施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进深常用参数: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1米、5. 4米、5.7米、6.0米。

问:什么是层高?

答:层高是指住宅高度以"层"为单位计量,每一层的高度国家在设计上有要求,这个高度就叫层高。它包括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就是一层房屋的高度。在1987年发布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砖混结构住宅建筑层高采用的参数为:2.6米、2.7米、2.8米。目前在商品房的销售中通常情况都以层高作为室内高度空间的标准,开发商一般不承诺净高不低于一定的高度。

问:什么是室内净高?

答:室内净高指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净高和层高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净高=层高-楼板厚度。即层高和楼板厚度的差叫“净高”。净高决定购房人购买房屋室内的实际高度。

问:房屋层数如何计算?

答:房屋层数是指房屋的自然层数,一般按室内地坪0米以上计算;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半地下室,其室内层高在2.20m以上(不含2.20m)的,按自然层数计算。房屋总层数为房屋地上层数与地下层数之和。阁楼、装饰性塔楼以及高出屋面的楼梯间、水箱间及其它层高在2.2米以下的设备层不计层数。

问:什么是房屋总层数?

答:房屋总层数为地上层数加地下层数之和。房屋所在层数系指房屋的层次,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层数用自然数表示,地下的层数用负数表示。

问:什么是房屋地上层数?

答:房屋地上层数一般按室内地坪以上计算;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半地下室,其室内层高在2.20米(含)以上的,计算地上层数。

问:什么是房屋地下层数?

答:房屋地下层数指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下的,其室内层高在2.20米(含)以上的地下室的层数。

问:什么是自然层?

答:自然层一般指楼层高度在2.28米以上的标准层及在2.70米以上的住宅。

问:什么是技术层?

答:技术层指建筑物的自然层内,用作水、电、暖、卫生等设备安装的局部层次。

问:什么是附属层(夹层)?

答:指介于自然层之间的夹层。

问:什么是中间层?

答:中间层指底层和最高住户入口层之间的中间楼层。

问:什么是标准层?

答:标准层是指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问:什么是结构(设备)转换层?

答:建筑物某楼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设备)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设备)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设备)转换层。结构(设备)转换层一般俗称管道层。

问:什么是阳台?

答:阳台泛指有永久性上盖、有围护结构、有台面、与房屋相连、可以活动和利用的房屋附属设施,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根据其封闭情况分为非封闭阳台和封闭阳台;根据其与主墙体的关系分为凹阳台和凸阳台;根据其空间位置分为底阳台和挑阳台。

问:什么是封闭阳台?

答:原设计及竣工后均为封闭的阳台为封闭式阳台。商品房的封闭式阳台计入套内建筑面积,全部作为销售面积。

问:什么是非封闭阳台?

答:原设计或竣工后不封闭的阳台为非封闭阳台。商品房的非封闭式阳台按套内建筑面积的一半计算销售面积。

问:什么是凹阳台?

答:凹阳台指凹进楼层外墙(柱)体的阳台。

问:什么是凸阳台?

答:凸阳台指挑出楼层外墙(柱)体的阳台。

问:什么是底阳台?

答:房屋一层的阳台叫底阳台。

问:什么是挑阳台?

答:房屋二层(含二层)以上的阳台叫挑阳台。

问:什么是平台?

答:平台是指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问:什么是走廊?

答:走廊是指住宅套外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问:什么是玄关?

答:玄关专指住宅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过渡空间,它是一个缓冲过渡的地段,也有人把它叫做过厅、门厅。在住宅中玄关虽然面积不大,但使用频率较高,是进出住宅的必经之处,此处一般用于换鞋等场所。

问:什么是隔断?

答:隔断是指专门作为分隔室内空间的不到顶的半截立面。

问:什么是过道?

答:过道是指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问:什么是外飘窗?

答:外飘窗指房屋窗子呈矩形或梯形向室外凸起,窗子三面为玻璃,从而使人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大限度地感受自然、亲近自然,通常它的窗台较低甚至为落地窗。

问:什么是卧室?

答:卧室是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问:什么是起居室(厅)?

答:起居室(厅)是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问:什么是露台?

答:露台一般是指住宅中的屋顶平台或由于建筑结构需求而在其他楼层中做出大阳台,由于它面积一般均较大,上边又没有屋顶,所以称作露台。

问:什么是壁橱?

答:壁橱是住宅套内与墙壁结合而成的落地贮藏空间。

问:什么是单元式房屋?

答:单元式房屋指整楼设计分割为由多个可独立出售的部位及各种特定功能的共用部位组成的房屋。如商品房、拆迁安置房、综合楼等类型。

问:什么是幢?

答:幢是指一座独立的、同一结构的、包括不同层次的房屋。

问:什么是廊?

答:廊泛指联接房屋墙体以外,有围护结构和台面,作为通道的建筑物。一般不具备构成“房屋”的相应条件。

问:什么是柱廊?

答:柱廊指有顶盖,有廊台、有支柱或兼有一侧围护墙体的供人通行的建筑物,如长廊、回廊等,有柱的廊按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销售面积。

问:什么是挑廊?

答:挑廊指挑出房屋墙体外,有顶盖、有围护物(如栏杆)、无支柱的通道。

问:什么是通廊?

答:通廊指联接建筑物间,有顶盖、有廊台,具备一定形式的通道。在地面上的称底层通廊或长廊、迥廊;高出地面的,二层以上的则称架空通廊。

问:什么是套型?

答:套型是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问:什么是公用设施用房?

答:公用设施用房是指自来水、泵站、污水处理、变电、燃气、供热、电信、有线电视、垃圾处理、环卫、公厕、消防等市政公用设施的房屋。

问:什么是地下室?

答:地下室是指房屋全部或部分在室外地坪以下的部分(包括层高在2.2m以下的半地下室),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

问:什么是半地下室?

答:半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

问:什么是阁楼?

答:阁楼指位于自然层内,利用房屋内的上部空间或人字屋架添、加建的使用面积不足该层面积的暗楼,不计层次。

问:什么是复式住宅?

答:复式住宅是受跃层式住宅启发而创造设计的一种经济型住宅。这类住宅在建造上仍每户占有上下两层,实际是在层高较高的一层楼中增建一个1.2米的夹层,从而形成上下两层的楼房,两层合计的层高要大大低于跃层式住宅(复式为3.3米,而一般跃层为5.6米),复式住宅的下层供起居用,炊事、进餐、洗浴等,上层供休息睡眠和贮藏用,户内设多处入墙式壁柜和楼梯,中间楼板也即上层的地板。因此复式住宅具备了省地、省工、省料又实用的特点,特别适合子孙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居住,既满足了隔代人的相对独立,又达到了相互照应的目的。

问:什么是跃层式住宅?

答:跃层式住宅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新颖住宅建筑形式。这类住宅的特点是,内部空间借鉴了欧美小二楼独院住宅的设计手法,住宅占有上下两层楼面,卧室、起居室、客厅、卫生间、厨房及其它辅助用房可以分层布置,上下层之间的交通不通过公共楼梯而采用户内独用小楼梯联接。跃层式住宅的优点是每户都有二层或二层合一的采光面,即使朝向不好,也可通过增大采光面积弥补,通风较好,户内居住面积和辅助面积较大,布局紧凑,功能明确,相互干扰较小。

问:什么是花园式住宅?

答:花园式住宅也叫西式洋房或小洋楼,也称花园别墅。带有花园草坪和车库的独院式平房或二、三层小楼,建筑密度很低,内部居住功能完备,装修豪华,并富有变化,一般为高收入者购买。

问:什么是公寓式住宅?

答:公寓式住宅是相对于独院独户的西式别墅住宅而言。一般建在大城市,大多数是高层,标准较高,每一层内有若干单户独用的套房,包括卧室、起居室、客厅、浴室、厕所、厨房、阳台等等,供一些常常往来的中外客商及其家眷中短期租用。

问:什么是单元式住宅?

答:单元式住宅是指在多层、高层楼房中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通常每层楼面只有一个楼梯,住户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分户门,一般高层住宅每个楼梯可以安排24到28户。所以每个楼梯的控制面积又称为一个居住单元。

问:什么是商住两用住宅?

答:商住两用住宅属于住宅,但同时又融入写字楼的诸多硬件设施,如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使居住者在居住的同时又能从事商业活动的住宅形式,尤其适合中小企业购买使用。

问:什么是酒店式公寓?

答:酒店式公寓概念最早源于欧洲,意为“酒店式的服务,公寓式的管理”,由专门的管理公司进行统一管理,既有酒店的性质,又相当于个人的"临时住家",这些物业就成了酒店式公寓的雏形。酒店式公寓管理者称提供酒店式管理服务的公寓,市场定位很高。它是集住宅、酒店、会所多功能于一体的,实际上是一种酒店的延伸业态,具有“自用”和“投资”两大功效。国内的酒店式公寓最早出现在深圳,然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均有开发,但由于市场及开发商的原因,近几年并未形成热点。

问:什么是产权度假酒店?

答:所谓的“产权式酒店”,是由消费者个人投资购买酒店的产权,然后统一委托给专业的经营公司管理该酒店,投资人享受投资回报,并在一定时段内投资者个人也可自用的一种房地产销售及经营模式。

问:什么是联排别墅?

联排别墅是从英语TOWNHOUSE一词翻译过来的,但TOWNHOUSE一词的本意与我们所称的联排别墅的本意差距较大,TOWNHOUSE一词的正确的译法应该为城区住宅,其本意上指在城区的沿街联排而建的市民城区房屋,而我们现在所称的联排别墅都建在近郊或远郊,一般在交通主干道附近,但并不临街,以避免交通噪音。

问:什么是标准绿色住宅?

答:绿色住宅是环保概念的具体实施,是全方位的、立体环保工程,它将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而日臻完美,主要包括:使用高科技环保型建材、推广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充分利用自然光资源、对小区垃圾实行无公害处理。

问:什么是低层住宅?

答:低层住宅指一层至三层的住宅。

问:什么是多层住宅?

答:多层住宅指四层至六层的住宅。在大城市多层住宅一般分布在郊区。

问:什么是小高层住宅?

答:小高层住宅指七层至十二层的住宅,一般一梯两户,南北通透。

答:高层住宅指十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

问:什么是塔式高层住宅?

答:塔式高层住宅一般俗称塔楼,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一般每层分布八至十六套不等的住宅。

问:什么是单元式高层住宅?

答:单元式高层住宅是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电梯的高层住宅。

问:什么是通廊式高层住宅?

答:通廊式高层住宅是由共用楼梯、电梯通过内、外廊进入各套住宅的高层住宅。

问:何谓板式小高层?

答:"板式小高层"是一种不规范的叫法。我们目前常说的"板式小高层"是指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电梯的小高层住宅,目前大多在9至12层左右。板楼由许多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用自己单独的楼梯、电梯。从其外观上看,有的呈"一"字型,有的呈L型,有的呈扇形。

问:什么是智能化大厦?

答:智能化大厦又称"智能型大厦"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使用者的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高度安全与高度舒适的建筑。智能化大厦又简称为3A建筑,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其中BAS中应包含FAS和SAS两大系统,故也有称智能化大厦为5A建筑的,即消防自动化系统(FAS),保安自动化系统(SAS)

问:什么是中水处理?

答:中水就是指循环再利用的水。中水处理就是将小区内已用过的水收集起来,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再次利用。新建商品房的中水一般用于冲厕所。

第四节房屋规划知识名词

问:什么是居住区用地?

答:居住区用地是指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问:什么是住宅用地?

答:住宅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答:其他用地是指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问:什么是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答: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问:什么是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答: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

问:什么是建设用地面积?

答:建设用地面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界线所围合的用地水平投影面积,不包括代征地的面积。

问:什么是城市居住区?

答: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问:什么是居住小区?

答: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问:什么是居住组团?

答: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问:什么是配建设施?

答:配建设施是指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问:什么是公共活动中心?

答:公共活动中心是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等。

问:什么是公共绿地?

答:公共绿地是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乐休息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乐休息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

问:什么是道路红线?

答: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问:什么是道路用地?

答:道路用地是指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问:什么是居住区(级)道路?

答: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问:什么是小区(级)路?

答: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问:什么是组团(级)路?

答:组团(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问:什么是宅间小路?

答:宅间小路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问:什么是建筑密度?

答:建筑密度也叫建筑覆盖率,指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问:什么是人口净密度?

答:人口净密度是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

问:什么是人口毛密度?

答:人口毛密度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

问:什么是住宅建筑净密度?

答:住宅建筑净密度是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的比率(%)。

问:什么是住宅面积毛密度?

答:住宅面积毛密度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m2/ha)。

问:什么是绿化率?

答:绿化率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设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对购房者而言,绿化率高为好。

问:什么是建筑间距?

答:建筑间距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问:什么是建筑间距系数?

建筑间距系数指遮挡阳光建筑与被遮挡阳光建筑的间距为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数;建筑的长高比指遮挡阳光的建筑的正面长度为该建筑高度的倍数。

问:什么是容积率?

答:容积率是建筑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容积率越高,则意味着建筑面积越大,单位土地成本越低,房屋成本越低。同时也意味着人均占有绿地面积减小,居住环境质量下降。例如,在1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有35000平方米的建筑总面积,其容积率为0.35。容积率实际上是适应城市规划管理秩序需要、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条件、为控制人口密度和产业密度,即控制土地使用强度等而提出的一个限制指标。对于购房人来说,容积率越低绿地越多,人口密度越低,但购房或居住成本可能会增加。

问:什么是建筑高度?

答:建筑高度指建筑物室外地平面至外墙顶部的总高度。建筑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烟囱、避雷针、旗杆、风向器、天线等在屋顶上的突出构筑物不计入建设高度。楼梯间、电梯塔、装饰塔、眺望塔、屋顶窗、水箱等建筑物之屋顶上突出部分的水平投影面积合计小于屋顶面积的20%,且高度不超过四米的,不计入建筑高度。建筑为坡度大于30度的坡屋顶建筑时,按坡顶高度一半处到室外地平面计算建筑高度。文物保护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筑高度,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最高点(包括电梯间、楼梯间、水箱间、烟囱等构筑物)、中国传统大屋顶形式按檐口至地面高度计算建筑高度。

问:什么是建筑小品?

答:建筑小品是指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

第五节房屋建筑知识名词

问:什么是钢结构房屋?

答:钢结构房屋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材料建造的,包括悬索结构。目前纯粹采用钢结构的房屋不多,但有些城市的开发商已经建造或正在建钢结构的房屋,这类房屋的优点是可工业化生产、建筑物坚固、开间大,缺点是造价较高。

问:什么是钢、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答:钢、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有些承重部位的构件是由钢,有些承重部位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这种房屋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体所占比例多少,应从设计图纸上确定,不能听开发商的口头介绍。

问:什么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答: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倒模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六层以上的房屋(不含六层)大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

问:什么是混合结构房屋?

答:混合结构房屋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和砖木建造的。比如房屋的梁、柱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以砖墙为承重墙,或者梁是用木材建造,柱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房六层以下的大多是混合结构的房屋。

问:什么是砖木结构房屋?

答:砖木结构房屋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砖、木材建造的。比如房屋是木制房架、檩、柁,墙用砖,柱子是木制的。目前市场出售的商品房几乎没有砖木结构的房屋。

问:什么是剪力墙?

答:剪力墙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问:什么是现浇?

答:现浇是在施工现场,通过支模,绑住钢筋,水平测量后,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现场浇筑混凝土,而不是通过预制板现场吊装。

问:什么是中空玻璃?

答:中空玻璃是对传统单玻门窗的革新,是现代门窗生产中的一项新的玻璃加工技术,它由两层甚至更多的玻璃密封组合,但最重要的是两层玻璃之间必须形成真空或气体(如加入惰性气体)状态,故称“中空玻璃”,这种技术的运用使门窗的隔音、阻热、密封、安全性能都大大提高。

问:什么是共用设施设备?

答:共用设施设备是指住宅小区或单幢住宅内,建设费用已分摊进入住房销售价格的共用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天线、供电线路、照明、锅炉、暖气线路、煤气线路、消防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

问:什么是建筑承包商?

答:通俗地说,建筑承包商就是房屋的承建者。房地产公司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把自己建设的各类商品房发包给建筑承包商,建筑承包商在商品房建设过程中,是具体的施工者。

问:建筑承包商资质分几级?

答:建筑承包商的资质分五级。

第六节房屋质量知识名词

问:什么是房屋耐用年限?

答:房屋耐用年限通常指房屋能按其设计功能正常使用的年限。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问:什么是房屋修缮?

答:房屋修缮是指对已建成的房屋进行拆改、翻修和维护,以保障房屋的居住使用安全,保持和提高房屋的完好程度与使用功能。

问:什么是保修期?

答:保修期是指开发建设单位在房屋交付使用后,对业主承担保修责任的期限。

问:什么是房屋的小修工程?

答:房屋的小修工程是指及时修复房屋小的损坏,保持房屋原样的日常养护工程。小修费用从物业管理费中支出。

问:什么是房屋的中修工程?

答:房屋的中修工程是指需牵动或拆换少量主体构件,但保持原房屋的规模和结构的工程。中修后的房屋70%以上必须符合基本完好或完好的要求。房屋的中修和大修费用从维修基金中支出。

问:什么是房屋的大修工程?

答:房屋的大修工程是指凡需牵动或拆换部分主体构件,但不需要全部拆除的工程。大修后的房屋必须符合基本完好或完好标准的要求。

问:什么是房产折旧?

答:房产折旧是指房产在使用期内房屋的价值逐年降低。

问:什么是危险房屋?

答:危险房屋是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

第七节房屋面积知识名词

问:什么是房屋的产权面积?

答:房屋的产权面积指产权人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房屋建筑面积。房屋产权面积由直辖市、市、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确权认定。

问:什么是房屋预测面积?

答:预测面积也称暂测面积,是指在商品房期房(有预售销售证的合法销售项目)销售中,根据国家规定,由房地产主管机构认定具有测绘资质的房屋测量机构,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实地考察和国家测量规范对尚未施工的房屋面积进行一个预先测量计算的行为,它是开发商进行合法销售的面积依据。

问:什么是房屋实测面积?

答:实测面积是指商品房竣工验收后,工程规划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合格,开发商依据国家规定委托具有测绘资质的房屋测绘机构参考图纸、预测数据及国家测绘规范之规定对楼宇进行的实地勘测、绘图、计算而得出的面积。是开发商和业主办理房屋面积结算的依据,是业主办理产权证、结算物业费及相关费用的最终依据。

问:什么是公用建筑面积?

答:公用建筑面积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以及其他功能上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套(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时,整栋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扣除整栋建筑物各套(单元)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并扣除已作为独立使用空间销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车棚及人防工程等建筑面积,即为公用建筑面积。

问:什么是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答:将建筑物整栋的公用建筑面积除以整栋楼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得到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即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公用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问:什么是房屋的建筑面积?

答:建筑面积也称"建筑展开面积",是指建筑物外墙外围所围成空间的水平面积,多层、高层住宅的建筑面积,则是各层建筑面积之和。每层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勒脚以上外墙围水平截面计算。包括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三部分。建筑面积包含了房屋居住的可用面积、墙体柱体占地面积、楼梯走道面积、其他公摊面积等。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完美综合版(第一章)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 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它表现为一定的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 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主要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 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5.知觉: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 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6.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 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7.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 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8.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9.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0.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2.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3.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14.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 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 15.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16.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 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 17.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 动,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的方法 18.实验室实验法: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方法 19.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使人们在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情景中进行的实验方法 20.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21.调查法:通过访谈调查法或问卷调查法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 问题的研究方法 22.个案研究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 象的原因的方法 23.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24.双盲控制: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 盲控制

民航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附录二 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1.飞行班次:指航空运输飞行次数。一个飞行班次指航线从始发点到终点的一次飞行,以航班号为准,只要是同一航班号,无论其经停点多少,只统计为一个班次。一条航线的去程和回程分别为两个航班号,各按一个班次统计。 2.飞行小时:包括飞机地面滑行时间和空中飞行时间。一个航班的飞行时间,等于该航班各航段飞行小时的总合。 3.飞行里程:指运输飞行自起点至终点的飞行公里数,为航线中各航段距离的和,以收费距离计算。计算公式: 4.旅客运输量:指运输飞行所载运的旅客人数。 5.货物运输量:指运输飞行所载运的货物重量。 6.旅客周转量:是反映航空运输企业旅客运输工作量的综合性指标,指运输飞行所载运的全体旅客空中飞行距离的综合。计算单位为人(客)公里或吨公里。计算公式: 旅客周转量(人公里)=∑{航段旅客运输量(人)×航段距离(公里)} 旅客周转量(吨公里)=∑(航段旅客运输量×旅客重量×航段距离) 航段距离指飞机在两机场之间按规定航行路线,直达飞行的空中距离。 从2001年起成人旅客重量按90公斤计算,不再计算行李重量。 10000 ∑=?班次航线里程(公里)飞行里程(万公里)

7.货物周转量:是反映货物在空中实现位移的综合性生产指标,体现航空运输企业所完成的货物运输工作量。计算公式: 货物周转量(吨公里)=∑{航段货物运输量(吨)×航段距离(公里)} 8.运输总周转量:是反映运输量和运输距离即旅客、货物、邮件在空中实现位移的综合性生产指标,体现航空运输总的工作量。计算公式: 运输总周转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邮件周转量 9.提供座位数:指可供销售的最大(或最多)座位的数量。 10.可提供客公里:指可提供座位与飞行里程的乘积,是反映运输飞行运载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 可提供客公里=∑{可提供座位数×航段距离(公里)} 11.客座利用率:是指实际完成的旅客客公里与可提供客公里之比,反映运输飞行中的座位利用程度。计算公式: 对直达航班,也可以按以下计算公式: 12.可提供业载:指飞机每次运输飞行时,按照有关参数计算出的飞机在该航段上所允许装载的最大商务载量。 13.可提供吨公里:指可提供业载与航段距离的乘积,反映里) 可提供客公里(万人公)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100客座利用率(%) 航班可提供座位 航班载客人数 %100?=客座利用率(%)

一基本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基本名词解释 1、产权证书:产权证书是指“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书包括:产权类别、产权比例、房屋坐落地址、产权来源、房屋结构、间数、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共有数纪要、它项权利纪要和附记,并配有房地产测量部门的分户房屋平面图。 2、使用权房:是指国家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住宅,政府以规定的 租金标准出租给居民的公有住房。 3、公房:公房也称公有住房,国有住宅。它是指由国家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投资兴建、销售的住宅,在住宅未出售之前,住宅的产权(拥有权、占有权、处分权、收益权)归国家所有。目前居民租用的公有住房,按房改政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售公有住房,一类是不可售公有住房。上述两类均为使用权房。 4、不可售公房:不可售公房是指根据本市现行房改政策还不能出售给承租居民的 公有住房,它主要包括旧式里弄、新式里弄、职工住房等厨房、卫生合用的不成套房屋,也包括部分公寓、花园住宅等成套房屋。 5、已购公房:已购公房又称售后公房,就是购买的公有住房。 6、单位产权房:单位产权房是指产权属于单位所有的房屋,也称系统产权房、系 统房。 7、廉租房:廉租房是在新出台的国家房改政策中首次提出的一种概念。我国的廉 租房只租不售,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廉租房的来源主要是腾退的旧公房等。 8、私房:私房也称私有住宅,私产住宅。它是由个人或家庭购买、建造的住宅。

在农村,农民的住宅基本上是自建私有住宅。公有住房通过住宅消费市场出售给个人和家庭,也就转为私有住宅。 9、二手房:二手房即旧房。新建的商品房进行第一次交易时为“一手”,第二次 交易即为“二手”。一些无房的人可以买一套别人多余的房;而又一些手里有些积蓄又有小房子居住的,可以卖掉旧房买新房;而那些住房富余户,也能卖掉自己的多余住房换取收益。 10、期房:期房是指开发商从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开始至取得房地产权证大产证 止,在这期间的商品房称为期房,消费者在这一阶段购买商品房时应签预售合同。期房在港澳地区称作为买“楼花”,这是当前房地产开发商普遍采用的一种房屋销售方式。购买期房也就是购房者购买尚处于建造之中的房地产项目。 而在成都市通常对期房的理解是未修建好,尚不能入住的房子。 11、现房:所谓现房是指开发商已办妥房地产权证(大产证)的商品房,消费者在 这一阶段购买商品房时应签出售合同。在成都市通常意义上指的现房是指项目已经竣工可以入住的房屋。 12、外销商品房:外销商品房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取得了外销商品房预 (销)售许可证的房屋,外销商品房可以出售给国内外(含港、澳、台)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 13、内销商品房:内销商品房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取得了商品房销售许可 证的房屋,内销商品房可以出售给当地企事业单位和居民。 14、准现房:准现房是指房屋主体已基本封顶完工,小区内的楼宇及设施的大致轮 廓已初现,房型、楼间距等重要因素已经一目了然,工程正处在内外墙装修和进行配套施工阶段的房屋。 15、共同共有房产: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全部共有房产不分份额地享有平等

生理第一章名词解释与问答题答案

11级临本八班 一、名词解释 1.是关于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其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 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2.脂溶性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3.溶液中的带电离子,借助于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扩散,称为经通道易 化扩散。 4.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通常是带电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 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 5.许多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分解,而是 来自Na+在膜两侧的浓度势能差,后者是钠泵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这种间接利用ATP 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6.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称为出胞,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 经细胞分泌递质等。 7.大分子物质或物质的团块(细菌、细胞碎片等)借助于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 细胞的过程,称为入胞,如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等。 8.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9.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 息电位。 10.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 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11.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 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12.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 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13.将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4.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15.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称为等张收缩。 16.骨骼肌受到一次刺激,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会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17.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表现为锯齿形的收缩曲线,称为不完全强直收 缩。 18.刺激频率更高时,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表现为机械反应的平缓增加, 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19.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20.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初长度。 21.在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为后负荷。 22.肌肉收缩能力是指与负荷无关的、决定肌肉收缩效能的内在特性。主要取决于肌肉兴奋-收缩耦联 过程中胞质内Ca2+的水平和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 23.由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决定其空间分布的膜电位称为电紧张电位。 24.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25.每个囊泡中储存的Ach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释放时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 称为量子释放。 26.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这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 27.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 28.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 29.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

生理学基本概念的中英文名词解释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The time interval during which a cell is incapable of initiating a second action potential.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n action potential is a rapid change in the membrane potential. Each action potential begins with a sudden change from the normal resting negative potential to a positive membrane potential (depolarization) and then ends with an almost equally rapid change back to the negative potential (repolarization).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The movement of substances across the membrane occurs against the electrochemical gradient with the necessity of consumption of metabolic energy 后负荷afterload Afterload is the load that is given to the muscle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traction.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In certain cases, a tissue or organ can respond directly to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depending neither on nervous nor on humoral control. This form of regulation is called auto-regulation. 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anus When the frequency of stimulation reaches a critical level, the successive contractions are so rapid that they literally fused together, and the contraction appears to be completely smooth and continuous. This is called completely tetanus.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The change in membrane potential away from the resting potential and toward the sodium equilibrium. 入胞endocytosis Very large particles enter the cell by a specialized function of the cell membrane called endocytosis. The principle forms of endocytosis are pinocytosis and phagocytosis. 平衡电位equilibrium potential Electrochemical equilibrium is a steady state, as in the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of a cell ,in which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and chemical potential gradient are in balance and no net movement of charged particles occurs. 兴奋性excitability Excitability is the ability of certain kinds of cells (excitable cell) to generate active changes in their membrane potential. Excitability is a fundamental property common to all tissues and cells. 兴奋excitation Excitation signifies and increases in activity, such as contraction of a muscle, acceleration of the heart beat. 出胞exocytosis A stimulus to secrete causes the intracellular vesicles to fuse with the plasma membrane and to release the vesicles contents is called exocytosis.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一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变态心理: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2思维奔逸:意念飘忽、联想过度。思维联想速度异常加快,表现为明显的话多和语速快,口若悬河。 3思维迟缓:抑制性思维。思维联想速度异常缓慢,明显表现为话少、语速慢,语音低沉。严重时达到无言语的程度。 4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5癔症:也称歇斯底里,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并且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 6心境障碍: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7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8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 9强迫观念:也叫强迫性思维,表现为某一概念、形象、想法等在脑子里反复出现,纠缠不休(强迫),明知没有必要,并且主动有意识地抵抗(反强迫),但是始终摆脱不掉,为此感到痛苦。 10强迫行为:为阻止或降低焦虑和痛苦而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动作。往往是借此抵消强迫观念所激发的焦虑,但其缓解仅仅是暂时的。如强迫洗涤,整理 11分离障碍;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把引起心理痛苦的一些意识活动从整体的意识活动中分离出去。 12转换障碍: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 13痴呆:指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出现的已获得的职业和社会活动技能减退和障碍,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和丧失,视空间技能损害,定向力、计算力、判断力等丧失,并相继出现人格、情感和行为改变等障碍,且呈进行性加重过程。 14性心理障碍: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除此之外与之无关的精神活动并无其他明显异常。 二重要人物: 克雷培林:德国精神病学家在实验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之间搭起了桥梁,建立了用于研究变态心理学的实验室,从而成为实验变态心理学的创立者。

2019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2019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网 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266. 计算机系统安全内容:安全理论与策略、计算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评价、安全产品以及计算机犯罪与侦查、计算机安全 法律、安全监察等。 267. DoD(TCSEC)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是美国国防部在 1985年正式颁布的,它将计算机安全等级划分为四类七级,这七个等 级从低到高依次为:D、C1、C2、C3、B1、B2、B3、A1。 268. 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分类: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共分为三类,它们是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和政策法律安全。 269. 技术安全:指通过技术手段(硬件的和软件的)能够实现的 对于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保护,要求做到系统受到攻击以后, 硬件、软件不受到破坏,系统正常工作,数据不泄漏、丢失和更改。 270. 管理安全:指和管理相关的安全保障,如使得软硬件不被 物理破坏,非法人员进入、机密泄露等。 271. 政策法律安全是指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所制订的法律、法规、制度等。 272. 信息安全的构成:信息安全包括计算机安全和通信安全两 部分。 273. 信息安全的目标: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 可审查性。 274. 保密性:使系统只向授权用户提供信息,对于未被授权使 用者,这些信息是不可获取或不可理解的。

275. 完整性:使系统只允许授权的用户修改信息,以保证所提 供给用户的信息是完整无缺的。 276. 可用性:使被授权的用户能够从系统中获得所需的信息资 源服务。 277. 可审查性:使系统内所发生的与安全相关的动作均有说明 性记录可查。 278. 安全威胁:是指某个人、物、事件或概念对某一信息资源 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使用所造成的危险。基本的安全威 胁包括:信息泄露、完整性破坏、业务拒绝和非法使用。 279. 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包括信息泄露、媒体废弃、人员不慎、授权侵犯、非授权访问、旁路控制、假冒、窃听、电磁/射频截获、完整性侵犯、截获/修改、物理侵入、重放、业务否认、业务拒绝、资 源耗尽、业务欺骗、业务流分析、特洛伊木马、陷门等。 280. 安全攻击:所谓安全攻击,就是某种安全威胁的具体实现。它包括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两绝大部分。 281. 被动攻击:是对信息的保密性实行攻击,即通过窃听网络 上传输的信息并加以分析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情报,但它并不修改信息 的内容。它的目标是获得正在传送的信息,其特点是偷听或监视信息 的传递。它包括信息内容泄露和业务流分析两大类。 282. 主动攻击:主动攻击是攻击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信息传输 的完整性和系统服务的可用性。主动攻击一般包括中断、伪造、更改等。 283. 防护措施: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要对抗各种攻击。避免受 到安全威胁,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密码技术、物理安全、人员安全、管理安全、媒体安全、辐射安全和生命周期控制。

国贸习题集名词解释(仅供参考)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一国(地区)同别国(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它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3.国际贸易额:又称国际贸易值,是指以货币表示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各国(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之和,它能够反映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额。5.贸易顺差: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顺差,或称贸易黑字,我国也称之为出超。 8.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对外贸易密度,是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对外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开放程度的基本指标。 9.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10.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即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入出口,即总出口。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之和即为总贸易额。 11.专门贸易:以进出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从外国进入关境和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称专门进口。离开关境的商品称专门出口。 但从关境外国境内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商品,则不被统计为出口。专门出口额与专门进口额之和,即为专门贸易额。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2.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则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5.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指出,各国应该按照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绝对劣势的产品,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 6.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7.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指出,国家之间应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各国都应该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2.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和矿产),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 5.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模型。在国际贸易中,一

1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 ●天然对比度:人体组织可概括分为骨骼、软组织、脂肪和气体四类,由不同 组织间天然存在的密度差别所显示的对比,称为天然对比。 ●X线的荧光效应:X线作用于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X线转换成波长较长的 荧光(肉眼可见),这种转换叫荧光效应。 ●CT值:是表达组织密度的单位。CT值是以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系数(衰减 系数)同水的衰减系数对比换算出来的。 ●窗宽:CT图像上显示的CT值范围。 ●T1WI:用短TR(<500ms)和短TE(<25ms)而显示长T1低信号(黑)和短 T1高信号(白)的成像。 ●T1弛豫:质子在受到射频脉冲激励后,吸收能量。射频脉冲停止,纵向磁 化开始,并释放能量,T1弛豫即纵向磁化恢复的过量和时间。 ●螺旋CT:利用滑环技术的CT机,在扫描过程中X线管球作连续旋转,同时 扫描床自动作匀速进床,从而在病人体表上的扫描线呈螺旋状,故称螺旋CT。 ●高分辨CT ●动态增强扫描 填空 ●X线产生的具备条件:_自由活动的电子群_____电子群高速运行__高速运行 的电子群撞击靶物质_ ●X线之所以能人体在荧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基于X线的特性___ 穿透性___荧光效应_摄影效应____电离效应___,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__密度_____和厚度的差别。 ●CT检查方法有:平扫___造影增强扫描___造影扫描__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使用了两个角度的脉冲_90°脉冲____180°脉冲__ ●决定MR图像的组织参数有三个:_质子密度_T1弛豫时间T2弛豫时间 ●MRI设备中主要有:_磁体__梯度系统__射频系统__计算机系统__射频屏 蔽和磁屏蔽__ ●根据异物特性分为不透X线异物及透X线异物。 ●医学影像学包括_超声成像__、_γ闪烁成像_、__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_、_ 磁共振成像_、__发射体层成像_。 ●X线与CT成像基础是靠相邻组织间的__密度__差别,而MRI则是靠MR_ 信号__差别。 ●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归纳为三类_高密度_、__中等密度_、_低密度_。 ●CT是___Hounsfield__1969年设计成功。 ●磁共振是一种__核物理__现象。 ●在放射术语中,通常用密度的_增高__和__减低__表达影像白与黑。 ●造影剂反应可以分为两类__过敏反应__和__中毒反应__。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观察异常X线表现,应注意观察它的部位和分布、数目、形状、大 小、边缘、密度及其均匀性与器官本身功能变化和病变的邻近器官组织的改变。 ●HRCT主要技术要求: ⑴薄层面1~1.5mm

材料科学基础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晶体缺陷 单晶体:是指在整个晶体内部原子都按照周期性的规则排列。 多晶体:是指在晶体内每个局部区域里原子按周期性的规则排列,但不同局部区域之间原子的排列方向并不相同,因此多晶体也可看成由许多取向不同的小单晶体(晶粒)组成 点缺陷(Point defects):最简单的晶体缺陷,在结点上或邻近的微观区域内偏离晶体结构的正常排列。在空间三维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约为一个、几个原子间距,又称零维缺陷。包括空位vacancies、间隙原子interstitial atoms、杂质impurities、溶质原子solutes等。 线缺陷(Linear defects):在一个方向上的缺陷扩展很大,其它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也称为一维缺陷。主要为位错dislocations。 面缺陷(Planar defects):在两个方向上的缺陷扩展很大,其它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也称为二维缺陷。包括晶界grain boundaries、相界phase boundaries、孪晶界twin boundaries、堆垛层错stacking faults等。 晶体中点阵结点上的原子以其平衡位置为中心作热振动,当振动能足够大时,将克服周围原子的制约,跳离原来的位置,使得点阵中形成空结点,称为空位vacancies 肖脱基(Schottky)空位:迁移到晶体表面或内表面的正常结点位置,使晶体内部留下空位。弗兰克尔(Frenkel)缺陷:挤入间隙位置,在晶体中形成数目相等的空位和间隙原子。 晶格畸变:点缺陷破坏了原子的平衡状态,使晶格发生扭曲,称晶格畸变。从而使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电阻升高,密度减小等。 热平衡缺陷:由于热起伏促使原子脱离点阵位置而形成的点缺陷称为热平衡缺陷(thermal equilibrium defects),这是晶体内原子的热运动的内部条件决定的。 过饱和的点缺陷:通过改变外部条件形成点缺陷,包括高温淬火、冷变形加工、高能粒子辐照等,这时的点缺陷浓度超过了平衡浓度,称为过饱和的点缺陷(supersaturated point defects) 。 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作位错 刃型位错:当一个完整晶体某晶面以上的某处多出半个原子面,该晶面象刀刃一样切入晶体,这个多余原子面的边缘就是刃型位错。 刃型位错线可以理解为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分界线,它不一定是直线 螺型位错:位错附近的原子是按螺旋形排列的。螺型位错的位错线与滑移矢量平行,因此一定是直线 混合位错:一种更为普遍的位错形式,其滑移矢量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位错线,而与位错线相交成任意角度。可看作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混合形式。 柏氏矢量b: 用于表征不同类型位错的特征的一个物理参量,是决定晶格偏离方向与大小的向量,可揭示位错的本质。 位错的滑移(守恒运动):在外加切应力作用下,位错中心附近的原子沿柏氏矢量b方向在滑移面上不断作少量位移(小于一个原子间距)而逐步实现。 交滑移:由于螺型位错可有多个滑移面,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可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个滑移面上继续滑移。如果交滑移后的位错再转回到和原滑移面平行的滑移面上继续运动,则称为双交滑移。 位错滑移的特点 1) 刃型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与位错线垂直,而螺型位错滑移的切应力方向与位错线平行; 2) 无论刃型位错还是螺型位错,位错的运动方向总是与位错线垂直的;(伯氏矢量方向代表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 生存质量的概念:(WTO定义)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也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 健康促进的概念: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其自身的过程,是协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患病的概念: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失与抗损伤的病理过程,是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需要:是个体、群体、结构对其生存、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成长(growth):又称生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体积和形态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发展(development):又称发育,指生命中有顺序的可预期的功能改变,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等。 发展任务:是个体在生命的各特定时期出现的、并依据社会规范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发展目标,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成熟:广义的成熟是成长和发展的结果,包括心理社会的发展;狭义的成熟指生理上的生长发育。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和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 压力反应(stress response):个体对压力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 适应(adaptation):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工作压力:又称职业压力,是指当个人的能力与需求不能与工作环境相匹配时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 人际关系:(狭义)指在社会实践中,个体为了满足个体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与发展起来、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显在的社会关系。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指交往主体对自身、他人以及自身与他人关系的认知,是个体推测与判断他人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及意向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评价和推测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

一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水文学 2. 水循环 3. 大循环 4. 小循环 5. 水的三相点 6. 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7. 多年平均蒸发系数 8. 总热 9. 分子混合 10. 紊动混合 11. 对流混合 12. 气旋雨 13. 对流雨 14. 地形雨 15. 台风雨 16. 暴雨 17. 暴雨型霪雨 18. 霪雨 19. 降水量 20. 降水历时 21. 降水时间 22. 降水强度 23. 降水面积 24. 降水过程线 25. 等雨量线 26. 团粒结构 27. 土壤比重 28. 土壤干容重 29. 土壤孔隙比 30. 孔隙度 31. 分子力 32. 毛管力 33. 结合水 34. 吸湿水 35. 薄膜水 36. 自由水 37. 毛管悬着水 38. 支持毛管水 39. 自由重力水 40. 支持重力水 41. 土壤重量含水率 42. 土壤容积含水率 43. 最大吸湿量44. 最大分子持水量 45. 凋萎含水量 46. 毛管断裂含水量 47. 田间持水量 48. 饱和含水量 49. 土水势 50. 基模势 51. 溶质势 52. 压力势 53. 重力势 54. 渗透系数 55. 下渗 56. 渗润阶段 57. 渗漏阶段 58. 渗透阶段 59. 下渗率 60. 下渗能力 61. 饱和带 62. 水分传递带 63. 湿润带 64. 湿润锋 65. 土壤水分的再分布 66. 饱和蒸发面 67. 汽化潜热 68. 饱和水汽压 69. 蒸发潜热 70. 蒸发能力 71. 孔隙空间 72. 裂隙空间 73. 岩溶空间 74. 包气带水 75. 饱水带水 76. 承压水 77. 孔隙水 78. 裂隙水 79. 岩溶水 80. 河岸调节作用 81. 潜水泉 82. 径流形成过程 83. 流域蓄渗过程 84. 坡地汇流过程 85. 河网汇流过程 86. 等流时线 87. 等流面积

热力学概念名词解释

热力学概念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 一、绪论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称为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5.辐射传热: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辐射传热。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 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 热量。

二、热传导 1.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2.等温面(线):由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或线)。3.温度梯度:在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最大温度变化率。 4.热导率:物性参数,热流密度矢量与温度降度的比值,数值上等于1 K/m的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流密度。热导率是材料固有的热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5.导温系数: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6.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7.非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8.傅里叶定律:在各向同性均质的导热物体中,通过某导热面积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导热面法向温度变化率。 9.保温(隔热)材料:λ≤0.12W/(m·K)(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的材料。10.肋效率:肋片实际散热量与肋片最大可能散热量之比。 11.接触热阻:材料表面由于存在一定的粗糙度使相接触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给导热过程带来额外热阻。 12.定解条件(单值性条件):使微分方程获得适合某一特定 问题解的附加条件,包括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三、对流传热 1.速度边界层:在流场中壁面附近流速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2.温度边界层:在流体温度场中壁面附近温度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文学概论第一章名词解释

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也就是再现说。 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实用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文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的。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就是实用说。 独立说:认为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形式的创造。 客观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文本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成为一个自足体,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建构。 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觉和再创造。认为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活动中。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 文学四要素:是由美国学者布拉姆斯提出的。他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 文学活动: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展开的,包括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的完整的文学活动。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组织。 符号论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灯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品质阅读: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的阅读。 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和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人类的审美意识具有了价值倾向的意识,这就形成审美意识形态 情致:创作或阅读时,认识与情感完全结合为一体的形态。 经验:个人的见闻和经历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体验:经验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经验中见出深意、诗意与个性色彩的那一种形态。 移情说: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因为我们把自己沉没于事物,那么事物也就像我们一样有情感。 距离说: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 出入说:入是指作者在写作的体验时必须进入“物我同一”的境界,为人物和景物设身处地的充分领悟人物和景物的生命。出是指当作家的体验达到出乎其外的境界时,所写事物的根本性质就会显著地突现出来,放射出诗意的情感的光辉。这一入一出,是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必须达到的两种境界。 童心:无偏见无功利意识之心。天真、真诚、富于想象力之心。

心理学题库基本名词解释(总汇)1

心理学题库: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致力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级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心理健康: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行为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并记录及进行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调查法:就某个问题要求回答自己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谈话法:根据预先拟定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级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测验法(人格):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索和鉴别的方法。 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纵向研究法:对被试进行较长时间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的质的变化规律。 群体序列研究法: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 投射测验: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动机、态度。感情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意识与注意 意识(心理活动):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不能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过度层面。 催眠: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注意: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瞬间意识选择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在这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节省意志的努力。 感觉 感觉: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感到性大小的基本指标。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察觉能力。 知觉 知觉: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知觉的整体性:在经验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时,从复杂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 知觉的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对象。 知觉的恒常性:感觉不断在变化,知觉稳定不变。 方位知觉: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