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常数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3.1.2 电离平衡常数(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1.2 电离平衡常数(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
减小,n(H
(H+)
)增大,故(CH )
3
+
向移动,c(H
+
=
(H+)
增大;④加少量醋酸钠固体时,平衡逆
(CH3 )
(H+ )
)减小,c(CH3 COOH)增大,(CH )值减小。
3
D
5.向两支分别盛有0.1 mol·L-1醋酸和0.1 mol·L-1硼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的第一步电离常数,故H+浓度是H2A>H2B,酸分子的浓度是
c(H2A)<c(H2B),溶液导电能力是H2A>H2B。酸根离子A2-、B2-的
浓度取决于两酸的第二步电离,H2A的第二步电离常数大于H2B的
第二步电离常数,故c(A2-)>c(B2-)。
例题:在某温度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的氨水中,达到电离
不同,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对应弱电解质越易电离,相应的酸(或碱)性越强。如
25 ℃时,Ka(CH3COOH)>Ka(HCN),则HCN的酸性比CH3COOH的酸性弱。
(2)同一弱电解质在同一温度下改变浓度时,其电离常数不变。
(3)电离常数K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升高温度,K值增大。
(4)多元弱酸电离常数:K1≫K2≫K3,其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K值越大,相
2.已知起始时c(HX)和电离平衡常数,求溶液中c(H+)。
H+ + X-
HX
起始: c(HX)
0
平衡: c(HX)-c(H+) c(H+)
+
-
0
c(X-)
+
2

_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_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Ni(s)+4CO(g)
Ni(CO)4(g)
ΔH<0,但Ni粉中的杂质不与CO(g)发
生反应,玻璃管内左右两端的温度分别稳定在350 K和470 K,经过足够长的
时间后,右端的主要物质是(
A.纯Ni(s)和Ni(CO)4(g)
B.纯Ni(s)和CO(g)
C.不纯Ni(s)CO(g)
D.不纯Ni(s)和Ni(CO)4(g)
)
答案B
解析温度升高,平衡左移,生成Ni和CO,由于右端温度稳定在470 K,所以右
端主要物质是纯Ni(s)和CO(g)。
探究二
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探究
问题探究
在19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炼铁高炉所排出的高炉气中含有相
当数量的一氧化碳。有的工程师认为,这是由于一氧化碳和
铁矿石的接触时间不够长造成的,于是英国耗费了大量资金
(3)对于C(s)+CO2(g)
2CO(g) 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
速率v(CO2)和CO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 )
(4)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 )
(5)向平衡体系FeCl3+3KSCN
Fe(SCN)3+3KCl中加入适量KCl固体,平
衡逆向移动,溶液的颜色变浅。( × )
能减少一氧化碳的含量。
归纳拓展
1.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定量解释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A+bB
cC+dD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一定,平衡常数K
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知识铺垫
平衡常数可作为讨论平衡问题的总线索。依据平衡常数分析平衡移动,建

原理第2章第2节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原理第2章第2节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第二课时 平衡转化率编撰人:陈修峰 审核:董玉红 孙宝玲【教学目标】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转化率;【自主学习】1、平衡转化率用来表示可逆反应的限度,对于反应:aA(g)+bB(g) cC(g)+dD(g) ,A 的转化率α(A)。

α(A)= ×100% ,其中c 0(A)表示 ,[A]表示如果反应前后容器(溶液)的体积变化,常直接运用物质的量进行α(A)的计算,计算关系式为:α(A) =2、对于反应aA(g)+bB(g) cC(g)+dD(g) 在某一平衡转化率的基础上保持温度、体积等不变,欲增大B 的转化率,可 使B 的转化率提高。

3、在维持反应平衡的条件改变之后,化学平衡状态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导致平衡混合物的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至少使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的移动,叫做化学平衡向 使反应物转化率降低的移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浓度商、压强商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

当Q ≠K 时,表明反应没有达平衡状态,若Qc<K ,反应将向 进行而趋向平衡,此时,反应物含量 ,生成物的含量 。

若Qc>K ,反应将向 进行而趋向平衡,此时,反应物含量 ,生成物含量 。

【课堂教学】 【情境导入】你知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学导结合】 平衡转化率用来表示可逆反应的限度,对于反应:aA(g)+bB(g) cC(g)+dD(g) ,A 的转化率α(A)= ×100% ,其中c 0(A)表示 ,[A]表示如果反应前后容器(溶液)的体积变化,常直接运用物质的量进行α(A)的计算,计算关系式为:α(B) =【探究一】如何计算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例1、在557℃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 +H 2O(g)CO 2(g)+H 2(g),若CO 的起始浓度为2mol·L-1,水蒸气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1,达平衡后,测得CO 2的浓度为1.2mol ·L -1。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能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分析。

4.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特点2. 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4. 化学平衡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特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化学平衡状态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特点2. 第二课时: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第三课时: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4. 第四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5.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与练习六、教学策略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示、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平衡状态。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和总结化学平衡的规律。

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化学平衡状态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清晰的化学平衡状态示意图、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示例等。

2.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平衡反应瓶、指示剂等,用于现场演示化学平衡的移动。

3. 搜集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教学实践环节的分析讨论。

4. 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思考。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二课时](精选3篇)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二课时](精选3篇)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二课时](精选3篇)第二课时:电离平衡计算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2.掌握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的方法3.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电离平衡常数二、教学重点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的方法三、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电离平衡常数四、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电离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新知讲解(1)电离平衡常数(K)的概念:电离平衡常数是一个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电离的程度的常数,用K表示。

(2)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的方法:a.对于一般的电离反应:A ⇌ B + CK = [B] * [C] / [A]b.对于酸碱反应:HA + H2O ⇌ H3O+ + A-K = [H3O+] * [A-] / [HA]c.对于弱酸酸解离反应:HA ⇌ H+ + A-K = [H+] * [A-] / [HA]3.例题讲解(1)已知一反应物(A)浓度为0.2mol/L,生成物(B)浓度为0.1mol/L,生成物(C)浓度为0.3mol/L,请计算电离平衡常数(K)。

解:根据公式,K = [B] * [C] / [A]代入数值,K = (0.1)(0.3) / (0.2) = 0.15(2)对于反应式:2HCl ⇌ H2 + Cl2,已知该反应平衡时,氯气(Cl2)的浓度是0.2mol/L,氢气(H2)的浓度是0.3mol/L,请计算电离平衡常数(K)。

解:根据公式,K = [B] * [C] / [A]代入数值,K = (0.2)(0.3) / (0.2) = 0.34.练习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电离平衡常数。

五、板书设计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对于一般的电离反应:A ⇌ B + CK = [B] * [C] / [A]对于酸碱反应:HA + H2O ⇌ H3O+ + A-K = [H3O+] * [A-] / [HA]对于弱酸酸解离反应:HA ⇌ H+ + A-K = [H+] * [A-] / [HA]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无机化学》课件——第4章第2节化学平衡

《无机化学》课件——第4章第2节化学平衡

1.NH4Cl(s)
NH3(g)+HCl(g)
2.3H2(g)+N2(g)
2NH3(g)
3.N2H4(l) 4.H2O
N2(g)+2H2(g) H++O15H-
5.Ag2S(s)+H2(g)
2Ag(s)+H2S(g)
15
二、化学平衡常数
❖ 化学平衡常数是可逆反应的特征常数,它表示在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表 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程度越大 ; K值越小,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化为生 成物的程度越小。所以,从K值的大小,可以推断
❖ 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反应和逆反应的 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但因
34
为它能大大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所以在工 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催化剂来提高生产效率。
34
【课堂互动】
1.N2与H2反应合成NH3是一个可逆反应,其热化学方 程式为:
N2(g)+3H2(g)
2NH3(g) △H=-92.4kJ·mol-1
A. 升高温度 B. 增大体系压强
C. 增大c(N2) D. 容器体3积6 增大
36
【课堂互动】
1. 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 是( A )
A. H2(g)+I2(g) 2HI(g)
B. 3H2(g)+N2(g) 2NH3(g)
C. 2SO2(g)+O2(g) D. C(s)+CO2(g)
❖1. 可逆反应 ❖ 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到底的反应叫做不可逆反应. ❖ 如:
2KClO3 MnO2 2KCl + 3O2↑
❖像这种实际上只能向一个6 方向进行到底的反应叫 做不可逆反应。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化学7-2-2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化学7-2-2

行.
③只用熵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也不全面.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3)复合判据——自由能判据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1.下列反应中,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 1 A.CO(g)===C(s)+ O2(g) 2 B.2N2O5(g)===4NO2(g)+O2(g) C.(NH4)2CO3(s)===NH4HCO3(s)+NH3(g) D.MgCO3(s)===MgO(s)+CO2(g)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变的倾向.
②熵 A.熵是表示体系 混乱程度 的物理量,用S表示. B.熵值越大, 混乱度 越大. C.等量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熵的大小关系是 S(g)>S(1)>S(s) .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D.在与外界隔绝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导致体系的 熵 增大 ,即 ΔS>0 , 但也有些熵减的过程也能自发进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第二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
应进行的方向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1.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时,生成物浓度 幂之积 与反应物浓度 幂之积 的 比 值 是 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2)符号: K .
保证“等比”就是等效平衡.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例题1]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分析化学反应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步骤。

3. 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

4. 化学平衡常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及步骤,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意义。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与平衡,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常数的概念。

2.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反应进行的程度。

3.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步骤,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平衡常数。

4. 分析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如温度、浓度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5.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常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药物制备等。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些简单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分析化学反应的能力。

3. 评价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常数计算方法的熟练程度。

4. 评价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

2.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例。

3. 计算器、黑板、粉笔。

4. 网络资源、参考书籍。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浓度mol/L: 0.02-x 平衡浓度
C(HI)2
(2x)2 K= = (0.02-x)2 C(H2)C(I2)
X=0.0040mol/L C(H2)=c(I2)=0.016mol/L C(HI)=0.0080mol/L 答:略 略
(2)已知平衡常数和初始浓度求平衡浓度及 (2)已知平衡常数和初始浓度求平衡浓度及转化率 已知平衡常数和初始浓度求平衡浓度及转化率
1: 反应 N2(g) + 3H2(g) 2NH3(g) 在一定条 2(g 2(g 3(g 件下进行。设投入的N mol, mol, 件下进行。设投入的N2为1 mol,H2为3 mol, 在一体积恒定,温度恒定的容器中反应, 在一体积恒定,温度恒定的容器中反应,测得 平衡时的压强是原来的90%,求转化率α 平衡时的压强是原来的90%,求转化率α1。然 后再充入1 温度不变, 后再充入1 mol N2 和3 mol H2 ,温度不变,计 算新平衡的转化率α 算新平衡的转化率α2。
在密闭容器中,将 例2:在密闭容器中 将2.0molCO与10molH2O混合加热 在密闭容器中 与 混合加热 达到下列平衡: 到800℃,达到下列平衡 ℃ 达到下列平衡 CO(g)+H2O(g) ≒CO2(g)+H2(g) K=1.0 转化为CO 的转化率. 求CO转化为 2的转化率 转化为
x,V为容器容积 解:设达到平衡时CO转化为CO2的物质的量为x,V为容器容积 设达到平衡时CO转化为CO 的物质的量为x,V CO转化为 CO(g)+H2O(g) ≒CO2(g)+H2(g) 起始浓度: 起始浓度: 平衡浓度: 平衡浓度: K= 2.0 V 2.0 2.0-x V 10 V 10-x V =1.0 0 V x V X=1.66 0 V x V
二、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对于反应: 对于反应 aA + bB cC + dD
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关系: 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关系: ①反应物:平衡浓度 = 初始浓度 - 转化浓度 反应物: ②生成物:平衡浓度 = 生成物:
初始浓度 + 转化浓度
③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三节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
第二课时
应用: 应用:判断是否达到平衡及平衡移动方向
对于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的任意时刻, 对于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的任意时刻,生成物浓 任意时刻 度和反应物浓度有如下关系: 度和反应物浓度有如下关系:
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1)QC<K ,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 (2)QC=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 (3)QC>K ,反应向逆方向进行 )
解: 起始n 起始 转化n 转化 平衡n 平衡
N2 + 3H2 2NH3 1 3 0 -a -3a +2a 1-a 3-3a 2a (1-a) + (3-3a) + 2a = 4×90% a = 0.2 α1 = 20%
N2
起始n 起始n 转化n 转化n 平衡n 平衡n
+
3H2
2NH3
2 6 0 -b -3b +2b 2-b 6-3b 62b K=0.015 解得: b = 0.61 解得: α2 = 30.5%
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如下: 例题 : 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如下 FeO(s)+CO(g) Fe(s)+CO2(g) ;△H>0 已知1100℃,K=0.263,此温度下,某时刻 ℃ 已知 ,此温度下, 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 测得高炉中 , c(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 , 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填“是”或“否”), 处于平衡状态 填 , 方向进行, 此时化学反应向 方向进行,其原因是 。
此类题目的解答一般采用列三行, 此类题目的解答一般采用列三行,填空的方式 列三行 弄清楚各物质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弄清楚各物质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aA + bB
起始浓度(mol/L) 起始浓度 变化浓度(mol/L) 变化浓度 平衡浓度(mol/L) 平衡浓度
cC + dD
(1)已知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求平衡常数 已知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求平衡常数
c(CO2)c(H2) C(CO)C(H2O)
CO转化为 2的转化率为 转化为CO 的转化率为83%. 转化为 答:略 略
【练习】: 练习】
发生反应: 在2L的容器中充入 1mol CO和 1mol H2O(g),发生反应: 的容器中充入 和 发生反应 CO(g)+H2O(g) CO2(g)+H2(g) 800℃时反应达平衡 ℃时反应达平衡, 若k=1.求: 求 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 (1)CO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 ) 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 (2)若温度不变,上容器中充入 的是 的是1mol CO和 2mol )若温度不变, 和 H2O(g), CO和H2O(g),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是多少。 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是多少。 , 和 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是多少 的是1mol CO和 4mol (3)若温度不变,上容器中充入 的是 )若温度不变, 和 H2O(g), CO和H2O(g),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是多少。 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是多少。 , 和 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是多少 的转化率达到90%,在题干 (4)若温度不变,要使 )若温度不变,要使CO的转化率达到 的转化率达到 , 物质的量为多少。 的条件下还要充入 H2O(g) 物质的量为多少。
平衡转化率: 平衡转化率:
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该条件最大转化率)可表示: 反应物 的平衡转化率(该条件最大转化率)可表示: 的平衡转化率
A的初始浓度− A的平衡浓度 α ( A)% = ×100% A的初始浓度 − A初始的物质的量 A的平衡物质的量 − α ( A)% = ×100% A初始的物质的量 n −n A( g )初始的体积− A( g )的平衡时体积 α ( A)% = ×100% A 解(1)根据题意得 H2 + 根据题意得
起始浓度mol/L: 起始浓度 平衡浓度mol/L: 平衡浓度 K= 0.01 0.0080
I2 ≒ 0.01 0.0080
2HI 0 0.0040
C(HI)2 C(H2)C(I2)
=0.25
解(2)设H2的消耗浓度为 设 的消耗浓度为x
H2 起始浓度mol/L: 起始浓度 + I2 ≒ 0.02 0.02-x 2HI 0 2x =0.25 0.02
例1:在某温度下,将H2和I2各0.10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 1:在某温度下, 0.10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 在某温度下 10L的密闭容器中 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 的密闭容器中, 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 C(H2)=0.0080mol/L. (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2和I2蒸汽各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 在上述温度下 0.20mol.试求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 0.20mol.试求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 试求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
3. 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2SO2+O2
2SO3
已知C(SO2) 始 =0.4mol/L, C(O2) 始 =1mol/L经测定 已知 , 经测定 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9,试判断, 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试判断, ( 1)当 SO2 转化率为50 % 时 , 该反应是否达到 ) 转化率为 平衡状态,若未达到,向哪个方向进行? 平衡状态,若未达到,向哪个方向进行? 的转化率应为多少? (2)达平衡状态时, SO2的转化率应为多少? )达平衡状态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