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常数K(Kp)的计算和应用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的Kp与Kc计算

化学平衡的Kp与Kc计算

化学平衡的Kp与Kc计算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的比值将保持不变。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利用平衡常数Kp和Kc来描述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之间的关系。

1. 平衡常数Kp的计算Kp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partial pressure)的比值来计算的。

对于化学方程式:aA + bB ↔ cC + dD,Kp的表达式为:Kp = (pC^c * pD^d) / (pA^a * pB^b)其中,pA、pB、pC和pD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的分压。

举例来说,对于以下的气相反应:N2(g) + 3H2(g) ↔ 2NH3(g)假设在平衡状态下,N2、H2和NH3的分压分别为pN2、pH2和pNH3,那么Kp的表达式为:Kp = (pNH3^2) / (pN2 * pH2^3)2. 平衡常数Kc的计算Kc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的比值来计算的。

对于化学方程式:aA + bB ↔ cC + dD,Kc的表达式为:Kc = ([C]^c * [D]^d) / ([A]^a * [B]^b)其中,[A]、[B]、[C]和[D]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的浓度。

举例来说,对于以下的液相反应:2NO2(g) ↔ N2O4(g)假设在平衡状态下,NO2和N2O4的浓度分别为[NO2]和[N2O4],那么Kc的表达式为:Kc = [N2O4] / [NO2]^23. Kc和Kp的关系对于气相反应,Kp与Kc之间存在一个直接的关系,即Kp = Kc * (RT)^(Δn),其中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Δn为生成物摩尔数之和减去反应物摩尔数之和。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2NO2(g) ↔ N2O4(g)假设在25°C下,Kc为2.8×10^(-5) mol/L,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Kp:Kp = Kc * (RT)^(Δn)根据反应的摩尔数之差,Δn = (1+1) - 2 = 0假设温度T为25°C,转换为K单位后为T = 298 K气体常数R为0.0821 L⋅atm/(mol⋅K)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可以计算出Kp的值。

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

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

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压强平衡常数是一种在化学和物理学中常用的概念,用于描述气体或溶液中压强的平衡条件。

本文将介绍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化学和物理学中的应用。

压强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气体或溶液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压强比值的平衡常数。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压强比值可以用压强平衡常数来表示,从而描述反应的平衡状态。

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与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类似,都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的。

在气体反应中,可以根据气体的分压来计算压强平衡常数。

在溶液中,可以根据溶质的浓度来计算压强平衡常数。

以气体反应为例,假设反应物A和B生成产物C和D,反应式为:A + B ⇌ C + D。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A和B的分压分别为PA 和PB,产物C和D的分压分别为PC和PD。

压强平衡常数Kp可以表示为:Kp = (PC * PD) / (PA * PB),其中“*”表示乘法运算。

在计算压强平衡常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应该是在平衡状态下的测量值。

其次,温度对压强平衡常数有影响,不同温度下的压强平衡常数是不同的。

因此,在计算压强平衡常数时,需要明确给出温度条件。

压强平衡常数在化学和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根据压强平衡常数来预测反应的平衡位置和反应的进行方向。

当压强平衡常数大于1时,反应会偏向生成物一侧;当压强平衡常数小于1时,反应会偏向反应物一侧。

在工业生产中,对于某些反应,可以通过调节压强平衡常数来控制反应的进行方向,从而提高产物的产率。

压强平衡常数还可用于计算气体和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Henry定律,可以将压强平衡常数与物质的浓度之间建立关系。

通过测量压强平衡常数和其他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未知物质的浓度。

压强平衡常数是描述气体或溶液中压强平衡条件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与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类似。

压强平衡常数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预测反应的平衡位置和反应的进行方向,同时也可以用于计算物质的浓度。

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

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

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化学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物质的相对浓度或分压的数量指标。

它是平衡反应速率常数之比,用于衡量化学反应在平衡时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相对浓度或分压关系。

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倾向相关,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一般来说,对于一般化学反应aA+bB↔cC+dD,其化学平衡常数表示为Kc,称为摩尔浓度平衡常数。

而对于气相反应,化学平衡常数表示为Kp,称为分压平衡常数。

为了方便计算和表示,使用了通常情况下的物质浓度和分压进行计算。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

理论计算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中的摩尔数和系数的关系,通过建立化学平衡反应方程来推导出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

而实验测定则是通过测量反应开始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分压,从而得到化学平衡常数。

对于理论计算,需要先建立化学反应的平衡反应方程,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反应系数。

反应方程中的系数表示了在反应中物质的摩尔变化量,可以作为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依据。

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公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对于一般化学反应aA+bB↔cC+dD,平衡常数Kc的计算公式为Kc=[C]^c[D]^d/[A]^a[B]^b,其中[]表示物质的摩尔浓度。

-对于气相反应,平衡常数Kp的计算公式为Kp=pC^c×pD^d/pA^a×pB^b,其中p表示物质的分压。

-对于含溶液的反应,平衡常数Kc可以通过测量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并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平衡常数是与温度密切相关的。

在不同的温度下,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化学平衡常数的改变。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温度的改变会引起平衡反应向右或向左移动,从而改变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

因此,在计算化学平衡常数时需要考虑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并根据所需的温度条件进行计算。

实验测定化学平衡常数的方法则是通过具体实验操作来测量反应体系在平衡时物质的浓度或分压,然后代入公式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压强平衡常数计算公式

化学压强平衡常数计算公式

化学压强平衡常数计算公式
化学压强平衡常数(Kp)是描述气相反应物和产物之间平衡的指标。

Kp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反应的热力学方程来推导。

对于一般的气相反应:
aA + bB ⇌ cC + dD.
反应的平衡常数Kp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Kp = (PC)^c (PD)^d / (PA)^a (PB)^b.
其中,a、b、c、d分别代表反应中物质A、B、C、D的系数,而PA、PB、PC、PD则分别代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

另外,如果反应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的,可以使用分压的标准状态(1大气压)来计算Kp。

在这种情况下,Kp可以简化为:
Kp = (PC)^c (PD)^d / (PA)^a (PB)^b.
需要注意的是,Kp的计算需要反应的平衡浓度或者分压数据,
以及反应的平衡方程式。

这些数据通常需要通过实验或者其他方法来获取。

总之,化学压强平衡常数Kp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反应的热力学方程来推导,通过考虑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来计算得出。

化学平衡常数气相反应的计算方法

化学平衡常数气相反应的计算方法

化学平衡常数气相反应的计算方法化学平衡常数是描述气相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浓度比例的重要物理量。

在气相反应中,平衡常数的计算可以基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浓度或者分压。

本文将介绍并比较两种常用的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

一、基于物质浓度的计算方法气相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通过反应中各组分的物质浓度来计算。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1. 确定反应的平衡方程式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关系,编写反应的平衡方程式。

例如,对于一氧化氮的生成反应:2NO(g) + O2(g) ⇌ 2NO2(g)2. 假设初始浓度我们需要假设反应开始时各组分的浓度,并用字母表示。

在本例中,我们可以假设初始浓度为 a mol/L 的 NO(g) 和 b mol/L 的 O2(g)。

3. 确定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在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将达到比例关系。

对于本例中的气相反应,我们可以使用初始浓度和平衡常数K 进行计算。

设 NO2 的平衡浓度为 x mol/L,则根据平衡方程式和物质的数目守恒原理,可以写出一系列的浓度表达式:[NO] = (a - 2x) mol/L[O2] = (b - x) mol/L[NO2] = 2x mol/L4. 确定平衡常数表达式根据浓度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将上述浓度表达式代入平衡常数的定义式中:K = ([NO2] / [NO]^2 * [O2])5. 解方程求解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利用上一步得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我们可以解一元二次方程,从而求解平衡浓度 x,进而计算出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及平衡常数 K。

二、基于分压的计算方法(对于气体反应)针对气体反应,我们也可以使用分压来计算平衡常数。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1. 确定反应的平衡方程式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关系,编写反应的平衡方程式。

2. 假设初始分压我们需要假设反应开始时各组分的分压,并用 P 表示。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重要物理量,通常用Kc或Kp表示。

它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或压强)的比值的乘积的平衡常数。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其平衡常数是一个固定的值,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无关。

本文将介绍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强的比值来计算。

在一定温度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强的比值将保持不变。

对于气相反应,可以使用分压来表示反应的平衡常数,称为Kp;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可以使用浓度来表示反应的平衡常数,称为Kc。

Kp和Kc之间有一定的转化关系,可以根据反应的热力学性质进行转化。

2.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受到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反应平衡常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会增大,而放热反应的平衡常数会减小。

压强对于气相反应的平衡常数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影响较小。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速率,但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3.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在化学工程、环境保护、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工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条件来控制反应的平衡常数,从而实现对反应过程的控制和优化。

在环境保护中,可以利用反应的平衡常数来评估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在生物化学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生物体内各种代谢反应的平衡状态,对于理解生物体内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重要物理量,它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强的比值来计算。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受到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反应的平衡常数在化学工程、环境保护、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实现对反应过程的控制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平衡中的Kc与Kp: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

化学平衡中的Kc与Kp: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

化学平衡中的Kc与Kp: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引言: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进行到一定状态时的一个特定情况,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 ——亚瑟·阿金斯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描述化学平衡的特点和定量衡量反应的程度,引入了平衡常数Kc和Kp。

本文将重点探讨化学平衡中的Kc与Kp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1. 平衡常数的定义平衡常数是指在给定温度下,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相对稳定值。

对于气相反应,平衡常数用Kp表示;对于溶液反应,平衡常数用Kc表示。

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关。

2. Kc的计算方法Kc的计算方法基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摩尔比例上的关系。

假设化学反应的平衡方程式为aA + bB ⇌ cC + dD,其中a、b、c、d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系数。

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得到平衡常数表达式:Kc = [C]^c[D]^d / [A]^a[B]^b其中,[C]、[D]、[A]、[B]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3. Kp的计算方法Kp的计算方法是基于气相反应中的分压关系。

假设化学反应的平衡方程式为aA(g) + bB(g) ⇌ cC(g) + dD(g),其中A、B、C、D表示相应气体。

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得到平衡常数表达式:Kp = (PC)^c(PD)^d / (PA)^a(PB)^b其中,PC、PD、PA、PB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

4. 平衡常数的意义与应用4.1 判断反应的方向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是向右(生成物较多)还是向左(反应物较多)进行。

若Kc或Kp大于1,则反应偏向生成物一侧;若Kc或Kp小于1,则反应偏向反应物一侧;若Kc或Kp等于1,则反应物和生成物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

4.2 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平衡常数受温度的影响,根据Le Chatelier原理,温度升高有利于放热反应的进行,反应方向将偏向生成物一侧。

化学反应平衡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化学反应平衡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化学反应平衡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化学方程式通常可以反映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反应物的数量,但是化学反应并不是一种单向的物质转化过程,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速度达到了一个平衡,也就是说生成物的数量与反应物的数量之间相互抵消,达到了一个稳定的状态。

这种状态称为反应的平衡状态。

反应平衡状态是在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平衡时发生的。

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常数来表示反应的平衡状态和反应的方向。

化学平衡常数(Kc)是指在固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浓度之比。

用于衡量化学反应的平衡程度。

Kc越大,反应在生成物方向上越偏向;Kc越小,反应在反应物方向上越偏向。

如果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为aA + bB,生成物为cC + dD,那么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c = \frac{[C]^c[D]^d}{[A]^a[B]^b}其中,[]表示浓度的单位。

另外,当反应为气体反应时,可以用压强代替浓度来计算Kc,此时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形式为:Kp = \frac{p_C^cp_D^d}{p_A^ap_B^b}其中,p表示压强的单位。

Kc的大小和化学反应平衡状态Kc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Kc的大小来判断反应是向反应物方向偏向,还是向生成物方向偏向。

1. 当Kc > 1时,反应在生成物方向上偏向,即反应生成物浓度高于反应物浓度。

例如,考虑下面的化学反应:N2 + 3H2 ⇔ 2NH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为5.84×10^−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Kc 小于1,该反应在反应物方向上偏向,即反应物的浓度比生成物的浓度高。

这意味着,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比生成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要大。

2. 当Kc < 1时,反应在反应物方向上偏向,即反应生成物浓度低于反应物浓度。

例如,考虑下面的化学反应:2SO3 ⇔ 2SO2 + O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为4.0×10^−34,在这种情况下,由于Kc 很小,该反应在反应物方向上偏向,即反应物的浓度比生成物的浓度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常数K(Kp)的计算和应用教学设计广州市第三中学魏勤高考情况分析:在近几年全国卷中,直接计算平衡常数K的题目有8道。

它们在《题型训练》中的位置分别是:原理题1(2013全国甲卷28题)P178原理题3(2014全国甲卷26题)P182原理题4(2014全国乙卷28题)P183原理题5(2015全国甲卷27题)P185(只写表达式)原理题6(2015全国乙卷28题)P187(只写计算式)原理题8(2016全国乙卷27题)P191原理题11(2017全国乙卷28题)P196原理题12(2017全国丙卷28题)P198专题目标习惯依赖计算器的学生,对于化学试卷中的计算有一种恐惧,经常是直接放弃,特别是二卷中的计算。

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还涉及转化率等有关平衡的相关计算,既是化工生产中必须关注的,也是高考的必考考点和热点。

不管是速率、起始(或平衡)浓度(或物质的量)、转化率,还是平衡常数的计算,都涉及到三段式,这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

通过本训练,希望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三段式,掌握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从而克服对计算的恐惧心理。

引出问题1——直接利用数据或列三段式计算K或K p例1.题型训练P182(2014全国甲卷26题)——直接代数型在容积为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

(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②列式计算温度T是反应的平衡常数K2:。

答案:L L【变式训练1】上题(1)中, 若起始压强为MPa,则平衡压强p总= ;分压p(NO2)= ,p(N2O4)= ,压强平衡常数K p= 。

答案:方法指导:根据压强平衡常数的公式,分别求出总压强分压Kp例2.题型训练P191 (2016·新课标全国Ⅰ,27)——给出三段式部分数据(2)CrO2-4和Cr2O2-7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室温下,初始浓度为 m 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2-7)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2-4的平衡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答案:2CrO42— + 2H+Cr2O72— + H2O 增大×1014方法指导:从图像中正确读取数据,由此确定表达式中的部分数据,再求出其他数据,从而进行计算。

【变式训练2】题型训练P198(2017全国丙卷28题)砷(As)是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可以形成As2S3、AOs2O5、H3AsO3、H3AsO4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

回答下列问题。

……(4)298K时,将20mL3x mol·L-1Na3AsO3、20mL3x mol·L-1I2和20mL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3-3(aq)+I2(aq)+2OH-(aq)⇌AsO3-4(aq)+2I-(aq)+H2O(l)。

溶液中c(3AsO )与反4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③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______。

答案:(mol/L)-1【跟进训练】2015·浙江理综,28(2)——典型的三段式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维持体系总压p恒定,在温度T时,物质的量为n、体积为V的乙苯蒸气发生催化脱氢反应。

已知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α等符号表示),压强平衡常数K p= (用α等符号表示)。

答案:【变式训练】若起始压强为p0,维持容器体积为V恒定,其他数值不变,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α等符号表示),压强平衡常数K p= (用α等符号表示)。

答案:方法指导:一定要看清题目的条件是恒容还是恒压。

最好用物质的量来列三段式。

若恒容,则总压可能发生变化;若恒压,则体积可能发生变化。

引出问题2——速率转化率与K的计算例1. 题型训练P182(2014全国甲卷26题)在容积为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H 0(填“大于”“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

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mol·L-1·s-1(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①T 100℃(填“大于”“小于”),判断理由是。

答案:小于大于反应正向吸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温度升高方法指导:根据计算公式,从图像中提取有关信息,然后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变式训练1】题型训练P196(2017全国乙卷28题)(3)H2S与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 COS(g)+H2O(g)。

在610K时,将与充入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①H2S的平衡转化率α1=_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在620K重复实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H2S的平衡转化率α2 α1,该反应的△H 0(填“>”、“<”或“=”)答案:×10-3【变式训练2】(大连双基测试)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如下数据。

实验序号温度(℃)初始CO浓度(mol·L-1)初始H2O浓度(mol·L-1)CO的平衡转化率1 110 1 1 50%2 100 1 1x3110y60%(1)实验1中,10 h 后达到平衡,H 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 -1·h -1。

在此实验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 mol CO 和 mol H 2,平衡将________移动(“向左”、“向右”、“不”或“无法确定”)。

(2)实验2中,x 的值________(填序号)。

A .等于50%B .大于50%C .小于50%D .无法确定(3)实验3 中的y 值为________。

答案: 不 B【变式训练3】(2016·海南化学,16)顺-1,2-二甲基环丙烷和反-1,2-二甲基环丙烷可发生如下转化:100BA t /sw (顺)/%30%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v (正)=k (正)c (顺)和v (逆)=k (逆)c (反),k (正)和k (逆)在一定温度时为常数,分别称作正,逆反应速率常数。

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t 1温度下,k (正)= s -1,k (逆)= s -1,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值K 1=________;该反应的活化能E a (正)小于E a (逆),则ΔH ________0(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t 2温度下,图中能表示顺式异构体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填曲线编号),平衡常数值K 2=_____;温度t 1___t 2(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判断理由是______。

答案:(1)3 小于(2)B 73 小于 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跟进训练】题型训练P178(2013全国甲卷28题)在1.0L 密闭容器中放入(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A(g)B(g) + C(g ) △H =+·mol-1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时间t/h0124816202530总压强p/100kPa回答下列问题:(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 。

答案:(1)升高温度降低压强(2)%引出问题3——与K或K p有关的选择题例1.(2015四川)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 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50 ℃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B.650 ℃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 %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925 ℃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总答案:B【变式训练1】(题型训练P53第4题,2009海南)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物质X Y Z初始浓度(mol/L)0平衡浓度(mol/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答案:C【变式训练2】(题型训练P53第5题,2015天津)某温度下,在 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g)+m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

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mol·L‾1答案:D【变式训练3】(题型训练P55第10题,2014四川)在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 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起始时物质的量/mol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实验编号温度/℃n(X)n(Y)n(M)①700②800③800a④900bA.实验①中,若5 min时测得n(M)= mol,则0至5 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10-2mol/(L·min)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答案:C【备注】三段式是解平衡计算题的万能钥匙,学生必须明白:一、K或K p利用的是平衡浓度和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二、一定看清题目是恒容还是恒压(例如前面提到的2015·浙江理综,28(2),列三段式时只能是用物质的量,因为题目是恒压,容器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三、若压强发生变化,则需要先求出平衡时的总压p总,然后才能计算K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