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中几点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古诗文中蕴含着经典的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人文精神、文化审美情趣,对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文化品位,激发审美情趣,发展个性思维,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新课标的目标中重点强调的内容。要求语文教育能传承人类文化,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的学习。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淡化字义强调整体感知

过去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强调字字落实,重点字词句的意思翻译出来。老师讲得多,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课堂成了填鸭式、满堂灌。学生的主体性被剥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得不到锻炼。让学生受到传统思想、人文精神、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等方面潜移默化的熏陶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教学中应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内容的能力。叶圣陶说过:“教师为了不教”,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变讲堂为学堂。一篇古诗文,让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去理解、感悟。通过多思、整体感知课文、品位语言文字的精妙运用、感悟作者的思想内涵,在文化传统、道德修养、审美情趣上,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使其语文综合素质得到真正提高。

二、指导诵读学会品味精华

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通过背诵、积累、品味,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课标规定,中学生应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才能形成学生初步的文学底蕴。

诵读是积累熏陶感悟等教学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渠道。在课堂上,要反复诵读,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分出舒缓、恰当停顿,以诵读贯穿始终。采用自由读、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力求读准、流畅、有感情,做到声情并茂,从而品味出古诗文思想内容的精华所在。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更喜欢学习形象的生动的富有情趣而新奇的内容。老师就应使自己的教学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运用多种教育手段,使其与大自然相融,与生活相通,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与作品的情感共鸣,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从而受到熏陶、有所感悟、有所启迪,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用故事激趣。讲故事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生动的故事情节,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夸父逐日》一文时,采用学生讲故事比赛的方法,寓教学于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一节课下来,学生有很大收获。

其次用多媒体激趣。多媒体图文并茂,在古诗文教学中具有很大

优势,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如《观潮》一文的教学,可利用多媒体将其切换成钱塘江涨潮时由远及近如“银线”、“玉城雪岭”、“吞天沃日”等壮观景象,再配上音乐及名家的朗诵,将学生带到潮来时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到非常形象逼真,有身临其境之感。

再有用绘画激趣。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不是按照惯例让学生去翻译字词句篇,而是让学生在读熟、读懂文本的基础上,画一幅能体现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色的画。这种学习方法,无疑让学生在充分体验语文学习乐趣的情境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方法,但问题是由教师提出还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其效果就大不一样。古诗文虽是汉文化的精髓,但由于作者所处的朝代不同,其立场观点必然会染上时代的烙印,不可避免的带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一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想象能力;二是培养独立意识与主体评价能力;三是培养质疑与逆向思维能力。如教《五柳先生传》一文时,讲五柳先生性格,很多学生都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具有高洁品格的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可有的学生就提出疑问: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生化潦倒,家中常无米下锅,向人家张口行乞,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依然自若,这应该是不足取的。

人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既然自己有才华,就要施展出来,不要抱怨生不逢时,世态炎凉,世风污浊,可以出淤泥而不染,真正做一个保一方平安的父母官才对。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看法,我没有因其与作者本意不符予以否定,而是就其见解的独到之处予以肯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展现。总之,教无定法,根据古诗文的特点,注重积累、熏陶、感悟;处理好背诵;淡化内容分析;放开手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获取知识。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加深,会逐步吸收消化,从而达到真正领悟其精华的境界。这样,也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其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