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梅毒母婴传播干预后不良妊娠结局分析

合集下载

综合护理对妊娠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治疗效果的影响

综合护理对妊娠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治疗效果的影响

综合护理对妊娠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治疗效果的影响谭艳;袁军;钟英云【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15(023)008【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妊娠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妊娠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阻断干预治疗,同时给予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分娩期护理、感染管理及新生儿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患者妊娠结局,且比较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结果 50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0.0%(15/50),其中潜伏期不良妊娠结局率明显低于Ⅰ期、Ⅱ期(P<0.05).另外,干预前后SAS评分[(46.8±7.9)vs(31.5±6.3)]分、SDS评分[(47.0±8.5)vs(32.6±5.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妊娠梅毒患者负性情绪,提高阻断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总页数】2页(P122-123)【作者】谭艳;袁军;钟英云【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皮肤性病科,广东深圳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皮肤性病科,广东深圳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皮肤性病科,广东深圳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相关文献】1.针对性护理对妊娠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治疗效果的影响 [J], 钟霞2.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盆底重建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J], 李静3.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J], 戴霞4.综合护理干预对十二指肠溃疡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J], 王守民5.综合护理干预对CGN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J], 李瑞;李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妊娠梅毒患者母婴传播的检测及干预治疗

妊娠梅毒患者母婴传播的检测及干预治疗
wU H n zagQ E C u h aZ O un S N Y eegL hnin o ghn , I h nu ,H U Y a ,U uf ,I u t n S a ( i j n ci sDsae silTaj 0 12 C ia Ta i I et u i ss nn f o e Hop a,i i 30 9 ,hn ) t nn A src 0bef eT vsgt tedtc o t o epennysp isadt f c o o pe es eit vni b tat jc v oi et a e t nr e fh rga c yhl n eeet f m r ni n ret ni i n i eh ei a t i h c h v e o n

9 ・ 8
哈 尔滨 医药 2 1 第 3 0 2年 2卷第 2期
妊娠 梅 毒患 者 母 婴传 播 的检 测及 干 预 治疗
吴 红章 , 郄春 花 , 周 源 , 孙岳 枫 , 顿天 李J ( 天津 市传 染病 医 院 , 天津 30 9 ) 0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检 出率及干预 治疗对 阻断母婴 传播 的效 果。方法 对孕妇及新 生儿进行 快速血浆反 应素环 状卡片试验 ( P 及梅毒 密螺旋体血凝 试验 ( P A) R R) T P 确诊 检 查, 对妊娠 梅毒 患者及其 分娩的新 生儿进 行干预 治疗并 随访观 察。结果 在 5 9 14例孕妇 中, P R R与 T P P A均阳性 l7例 , 1 妊娠梅毒检 出率为2 2 % ; 50 8例新生儿 中, 生儿梅毒检 出 .5 在 7 新 率为 0 9 % ; . 1 孕妇治 疗干预与 新生儿脐 带血梅毒 快速 血浆反 应素 ( P 滴度 的关 系密切 ; R R) 新生 儿脐带血 R R滴度 随孕母 P R R滴度升 高而升 高。结论 早期诊 断妊娠梅毒是 阻断 、 P 改善妊娠梅毒结局和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的 关键 , 应加 强孕。 关键词 妊娠梅 毒 ; 先天梅毒 ; 妊娠 结局 [ 中图分类号 ] R 5 . 791 [ 文献标识码 ] A 学科 分类代码 : 30 1 2 3 文 章 编 码 :0 1 8 3 (0 2 0 0 9 0 10 — 1 1 2 1 )2— 0 8— 2

妊娠梅毒不同时期治疗对胎儿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

妊娠梅毒不同时期治疗对胎儿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

妊娠梅毒不同时期治疗对胎儿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治疗对胎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妊娠期患梅毒孕妇56例,根据治疗时期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在孕早期进行抗梅毒治疗;对照组22例,孕妇在孕中期、孕晚期进行抗梅毒治疗。

结果:经治疗,a组患者足月生产率高于b组,早产及死胎概率小于b组,梅毒儿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诊断方法本研究运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对试验对象进行筛查试验,并运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对试验对象进行证实试验[2]。

1.2.2 治疗方法所有对象在治疗前均充分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法、继续妊娠的风险,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34例,对照组22例,在本院确诊为妊娠梅毒后,观察组在孕早期进行抗梅毒治疗,对照组在孕中期、孕晚期进行抗梅毒治疗。

均给予规范、足量的驱梅治疗,性伴侣同时治疗,治疗期内严格禁止性生活。

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于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治疗3周为一疗程,妊娠晚期重复治疗1个疗程。

部分皮试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则改为红霉素治疗。

新生儿均接受治疗,予以水剂青霉素5万u/kg,第1周12 h/次,第2周8 h/次,治疗14 d。

1.3 观察项目随访观察两组的足月分娩率、不良妊娠结局(早产、死胎)发生率、梅毒儿发病率。

1.4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本研究对56例对象及新生儿进行为期9~13个月跟踪随访,均为单胎妊娠,两组的治疗效果见表1。

3 讨论梅毒属于长期缓慢性的性疾病。

通常通过和携带病体的患者发生性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触摸到患者已经污染的衣物用品、用具、医院未消毒干净的医药用品等[3-4]。

资料显示,梅毒具有随着感染期的增长,传染可能性递减的规律,即感染的概率随着病期的增长而减小。

妊娠期梅毒的临床结局

妊娠期梅毒的临床结局

妊娠期梅毒的临床结局张荣;阚乃颖【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筛查、治疗及妊娠结局,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法对180例经血清学筛查并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及治疗的早晚,将孕妇分为A组(早孕中孕开始治疗)、B组(晚孕开始治疗)、C组(未治疗),比较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除去选择性引产5例,175例妊娠合并梅毒的产妇入院即确认死胎的10例,出生1周内诊断为胎传梅毒新生儿33例.A组死胎1例,B组1例,C组8例,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新生儿先天梅毒10例,B组10例,C组13例,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妊娠期及早进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很好改善不良妊娠结局.%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bstetric treatment and pregnancy outcome of syphilis infection during pregnancy. Methods In a retrospective study,we evaluated 180 pregnant women ( 20~35 years ) diagnosed with syphilis by serological assays. The 175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part from elective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A group for treating pregnant women during the first or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B group for pregnant women during late pregnancy; C group for untreated group. Results There were 103 cases screened and final diagnosed during the first or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A group ),41 cases screened and final diagnosed during the final of pregnancy( B group ) ,30 cases were not diagnosed until peripartum( C group ). Among the 175 cases, there were 1 case of fetal intrauterine death in A group, 1 case in B group,8 cases in C group;therewere 10 cases of congenital syphilis in A group, while 10 cases in B group and 13 cases in C group respectively. The pregnancy outcom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ree groups( P<0. 05 ). Conclusion Syphilis in pregnancy is a serious harmful complication to the fetus, can be well controlled through regular and earlier treatment against syphilis during pregnancy. It is also the key for improving the pregnancy outcome.【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2(016)002【总页数】2页(P192-193)【关键词】妊娠梅毒;死胎;胎传梅毒;早期诊断【作者】张荣;阚乃颖【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妇产科,江苏,南京,210003;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妇产科,江苏,南京,210003【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孕妇感染梅毒也日渐增多。

妊娠合并梅毒50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梅毒50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梅毒50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6-07-25T16:47:33.1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期作者:陈楠[导读]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95%通过性交传染,血液和体液也可传染[1]。

陈楠(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江苏徐州 221004)【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071-02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95%通过性交传染,血液和体液也可传染[1]。

近年来,孕妇感染梅毒发病率明显上升,不容忽视。

梅毒螺旋体自表皮或粘膜破损处进入体内,大约需要3~4周的潜伏期,然后开始发病,早期外阴部、宫颈及阴道粘膜发红、溃疡,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约有三分之一发展为晚期梅毒,传染力虽弱,但是有可能引起神经梅毒及心血管梅毒等,后果严重。

孕妇感染梅毒后,不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多器官损害,而且孕妇可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影响胎儿发育,甚至造成“先天梅毒”,严重危害妇儿健康。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1~2015年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50例,年龄20~41岁,平均(28.12±4.68)岁。

孕周1~40周,平均17±14.5岁。

初产妇31例,经产妇19例;潜伏期梅毒35例,一期梅毒10例,二期梅毒5例;孕早期30例孕妇在产前检查时接受梅毒检查和抗梅毒治疗;孕中晚期20例,转入我院未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或未遵医嘱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孕早期规范治疗30例作为治疗组,孕中晚期未治疗的2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一般资料(年龄、孕周、体重、生产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1.2.1临床诊断:早期主要表现硬下疳、硬化性淋巴结炎、全身皮肤黏膜损害、晚期表现永久性皮肤黏膜损害,并可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

妊娠梅毒212例临床分析

妊娠梅毒212例临床分析

表 1可见产 前接受抗 梅 毒治 疗组 妊 娠结 局 明显
进入胎 儿 血循 环 , 起 宫 内感染 。近 年来 电 镜 检查 引 发现 细胞 滋养 层 细胞 存 在 于 整个 妊 娠 期 , 毒 螺旋 梅 体在 妊 娠 任何 时 期 均 可穿 越 胎盘 , 导致 胎 儿 宫 内感
好 于 未 治 疗 组 , 组 比较 , 异 有 极 显 著 性 ( < 两 差 P 0 0 ) 在新生儿 预 后 方 面 , 疗 组 足 月 产发 生 率 明 .1 。 治 显 高于末 治疗 组 , 低 体 重儿 、 天梅 毒 儿 、 生儿 且 先 新 死亡例数 明显少 于未 治疗 组 , 异有 极显著 性 ( 差 P<
月~2 0 0 5年 1 2月 妊 娠 梅 毒 发 病率 逐 年增 长 , 9 6 1 9
年 1 ~2 0 月 0 0年 1 2月发 病 率 为 1 5 , 0 1年 1 .4 20
3 3 加 强先 天梅 毒 儿 的诊 治及 随访 对 母 亲 血 清 .
月  ̄ 05 1 2 0 年 2月 发 病 率 为 2 7 , 断 上 升 的 发 .2 不 病 率不 能不引起 我们 的关 注 。本 资 料显 示妊 娠 合 并 梅毒 的 临床 分 期 以潜 伏 期为 主 , 临 床症 状 的 潜伏 无 梅毒 占 9 . 8/ 这 可能 与孕期 孕妇体 内免疫 系统 暂 8 5 , 9 5 时处于抑 制状 态有关L 。孕 期如 不 常规 进行 梅 毒 血 】 清筛查 , 出现 漏 诊 、 治 , 响 围 产 儿 预 后 为 降 将 漏 影 低 围产儿 死 亡 率 和减 少 先 天梅 毒 儿发 生 , 加 强 产 应 前检查 中梅毒 血清 筛查 , 由于 即使 已予 筛查 , 有 并 仍
性, 不一定 有 皮 肤损 害可 供 检 查 螺 旋 体 。诊 断 主要 靠 临床表 现和试 验室检 查 。对所 有 血清 学试 验 阳性

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2月下第20卷第36期·健康管理·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陈俊玲(广东省惠东县平山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广东 惠州 516300)【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管理现状。

方法选取本院88例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15年01月-2020年12月,观察分析其随访管理现状。

结果88例产妇中有35例接受孕期治疗,占比39.77%,有12例接受孕期规范治疗,占比13.64%,2015年-2020年产妇接受孕期规范性治疗占比呈现出上升趋势(P<0.05);88例儿童中有16例应用预防性治疗,占比18.18%,有72例未应用预防性治疗,占比81.82%,2015年-2020年应用预防性治疗儿童占比呈现出上升趋势(P<0.05);88例儿童中有48例失访,占比54.55%,有40例排除梅毒感染,占比45.45%。

结论梅毒感染母婴传播已经初见成效,但后续仍需要继续加强防控力度,做好母婴阻断工作,预防梅毒感染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梅毒感染;随访;管理;母婴阻断;儿童;孕产妇【中图分类号】R75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36-0117-03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Follow-up Management for Children Born to Pregnant Women Infected with SyphilisCHEN Jun-ling(Child Health Departmen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Pingshan Town, Huidong County, Huizhou 516300, Guangdong)【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llow-up management of children born to pregnant women with syphilis.Methods: 88 pregnant women and children with syphilis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is study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20, and their follow-up management status was observed and analyzed.Result: Among 88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35 cases received pregnancy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39.77%, and 12 cases received pregnancy standard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13.64%.From 2015 to 2020, the proportion of pregnant women receiving pregnancy standard treatment showed an upward trend(P<0.05); among 88 cases of children, 16 cases received preventive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18.18%, 72 cases did not use preventive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81.82%,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 was applied from 2015 to 2020 The proportion of children showed an upward trend(P<0.05); among 88 children, 48 cases were lost to follow-up, accounting for 54.55%, and 40 cases excluded syphilis infection, accounting for 45.45%.Conclusion: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of syphilis infection has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but the follow-up still needs to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orts, do a good job in blocking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yphilis infection, which has promotion value.【Keywords】Syphilis infection; Follow-up; Management; Mother infant block; Children; Pregnant women梅毒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该病由梅毒螺旋体引发,属于系统性、慢性传播疾病,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该病毒可以经由母体传染给新生儿,可能致使孕产妇出现严重性不良妊娠结局[1]。

我国妊娠梅毒的现状与诊治

我国妊娠梅毒的现状与诊治

青霉素治疗梅 毒孕妇 安全、 有效 , 能显著降低先天
梅毒的发生率 , 改善妊娠结 局。D e S a n t i s 等 认 为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 H I V ) 可增加梅毒孕妇 的母 婴传播几率 , 并强调 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 明特定剂
2诊 断
妊娠梅毒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原体检测和血清学 试验结果。方伟祯等 对 2 0 0 9 年住 院患者梅毒 甲 苯胺红不 加热血清试验 ( T R U S T ) 和梅 毒螺旋体 明
青霉素治疗梅毒 的有效性 已为 5 O多年 的临床研究 及临床经验所证实。戴艳等¨ 。 。 对2 3 例梅毒患者合
并 妊 娠 时的资 料进 行 回顾 性分 析 , 证 明大 剂 量 水剂
其缺乏对性病危害性的认识与性病 防治知识 , 不重 视保健知识的获取和 自身的生殖健康 , 导致梅毒感 染率高于其他人群。
首都 医科 大学宣武医院皮肤性病科 ( 北京 , 1 0 0 0 5 3 )
梅毒是 由梅毒螺旋体导致 的性传播疾病 , 可通
胶凝集试验 ( T P P A )同时阳性或其 中任何一项 阳性 的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2 0 0 9年住院患者梅毒血清 试验结果 阳性共 3 0 0例 , 其中 1 8 8例 T R U S T ( +) / T P P A ( +)均为梅毒患者 , 3 7例 T R U S T ( +) / T P P A ( 一) 均为非梅毒患者 , 而7 5例 T R U S T ( 一)/ T P P A ( +) 中仅有 3例确诊患有梅毒 。妊娠梅毒诊断必
率分别为 5 . 3 %、 2 1 . 9 %、 2 . 6 %和 1 9 . 3 %, 明显低于 高滴度组 ( 3 7 . 5 %、 7 2 . 2 %、 1 8 . 1 %和 4 4 . 4 %) , 两组 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过去认为妊娠 1 6周前胎盘 绒毛细胞滋养层有屏障作用 , 胎儿不会受到感染 , 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梅毒母婴传播干预后不良妊娠结局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05T15:39:34.6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刘量[导读] 内生长发育受限和围生儿死亡,或给受感染的存活婴儿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刘量(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 4344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梅毒母婴传播干预后不良妊娠结局。

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2012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妊娠梅毒的女性孕妇患者13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妊娠梅毒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一系列的干预,干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梅毒阳性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梅毒阳性率为4.92%,而对照组患者的妊娠梅毒阳性率为13.11%;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24.59%,而对照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42.62%;观察组患者在妊娠梅毒阳性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妊娠梅毒的女性孕妇患者针对性的干预能够降低妊娠梅毒阳性率,并且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妊娠梅毒母婴传播干预不良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218-02 近些年梅毒的患病人数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怀孕期间的女性是感染梅毒的高危人群,其能够以母婴垂直传播的形式引起先天梅毒,绝大部分的梅毒患者通过及时有效治疗可显著改善,然而对于临床症状不是十分明显的妊娠梅毒患者而言容易出现漏诊。

妊娠期梅毒对孕妇和婴儿都会存在严重的影响,其可能致使孕妇发生流产、死胎死产、胎儿水肿、宫内生长发育受限和围生儿死亡,或给受感染的存活婴儿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故如何有效降低妊娠梅毒患者的妊娠梅毒阳性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受到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1]。

本文选择于2011年3月-2012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妊娠梅毒的女性孕妇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妊娠梅毒母婴传播干预后不良妊娠结局,具体信息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阳性。

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19-39岁之间,平均年龄(26.6±8.3)岁;初产妇42例,经产妇19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介于20-41岁之间,平均年龄(27.1±8.5)岁;初产妇39例,经产妇22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常规治疗方法对早期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初3个月内,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双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3周为l疗程,妊娠末3个月再注射l疗程;中期妊娠期梅毒患者自确诊之日起治疗l疗程,末3个月治疗1疗程;晚期妊娠期梅毒患者确诊印治疗。

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500rag,4次/天,口服,连续30d。

1.3 干预措施通过视频录像、孕妇教育以及接诊沟通等形式来增加孕妇对梅毒母婴传播的了解,加大对梅毒等性病预防控制的宣传从而使得孕妇具有自我防范能力。

孕妇处于妊娠早期就需要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从而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存在妊娠梅毒的患者需立即进行针对性的驱梅治疗,并服从患者的意愿是否完成妊娠。

1.4 指标观察干预治疗后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梅毒阳性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主要包括自然流产、死胎死产、早产、异位妊娠等。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梅毒阳性率为4.92%,而对照组患者的妊娠梅毒阳性率为1
3.1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妊娠梅毒阳性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24.59%,而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42.6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因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具有极强传染性的梅毒发病率日益上升,处于妊娠期的孕妇是梅毒的易感人群。

妊娠梅毒具有较长的潜伏期,早期无明显的症状而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对母婴造成严重的影响如自然流产、死胎死产、早产、异位妊娠等。

因此对于妊娠梅毒的治疗不仅要掌握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要做好干预措施如妊娠期的孕妇定期检查一旦发现疾病及早治疗、给予妊娠梅毒患者相应的知识教育等对降低妊娠梅毒阳性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后,患者的妊娠梅毒阳性率(4.92%)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24.59%)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妊娠梅毒的女性孕妇患者针对性的干预能够降低妊娠梅毒阳性率,并且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焦婷,徐香,韩长元,等.不同阶段驱梅治疗的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10):934-936.
[2]Hong FC,Liu JB,Feng TJ,et al. Congenital syphilis:a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a prevention programme in China[J].Sex Trans Dis,2010,37(1):26-31.
[3]朱学骏主编.现代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二版),性传播疾病部分: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450-4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