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论文
阿奇霉素引起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对策分析

阿奇霉素引起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对策分析目的根据阿奇霉素引起患者胃肠道反应的机制,总结对其反应的防治方法。
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儿科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8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分析其出现胃肠反应的原因,并总结防治方法。
结果采取防治措施后出现恶心18例,呕吐7例,腹痛5例,无腹泻及胃纳减退案例,共计30例,总不良反应率为36.59%,采取防治措施前后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2,P<0.05)。
结论阿奇霉素在临床上较为常用,但是其胃肠道反应明显,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防治其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防治方法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新一代的药物,现在已成为支原体肺炎的一线用药,但是常出现胃肠道反应往往使患者无法耐受,其胃肠道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纳减退等,发生率与其剂量有关。
本研究总结几类拮抗其不良反应药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儿科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82例患者,年龄2~11岁,男47例,女35例。
1.2方法观察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同时向患儿及家属了解情况,详细记录,查找相关资料,分析发生的原因,并归纳相应防治方法。
2结果在本组82例患者中,采取防治措施前出现恶心33例,呕吐21例,腹痛14例,腹泻1例,胃纳减退2例,共计7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86.58%,采取防治措施后出现恶心18例,呕吐7例,腹痛5例,无腹泻及胃纳减退案例,共计30例,总不良反应率为36.59%,采取防治措施前后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82,P<0.05)。
3讨论阿奇霉素属于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半衰期长、耐酸等优点,其抗菌谱较青霉素广,对革兰氏阳性菌如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尤其对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所致的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1],属于第1线的抗生素,但因其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而使用受限。
静脉注射阿奇霉素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分析

C i ia r s a c ln c l e e r h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 ju n |o tn m de e a d eh o h r e hn s o r a feh o e i n n t n p a i ma y ・1 7 ・ 8
( 收稿 日 :2 1 .7 2 ) 期 0 0 0 .6
参考文献
Srk ,20 t e 0 5,3 ( ):17 o 6 8 6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依据及临 1
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 ,19 ,3 ( ) 9 9 7 5 2 :9 .
【 ]B d A 7 a r E,YnW,M ca i i yhs wG,e a .D a e eI f B 1 e ba i— k t 1 u l f e o H OO r r /ce ln ’ f e o nM A t J . m J hs l e u Itg C m h s l 0 1 2 0 a t ni C O r s[ ] A P yi g ln r o pP y o,20 , 8 ri a oR er i
最 可 能 原 因 是 IE引 起 的速 发 型 过 敏 反 应 ,轻 者 表 现 为 胸 g 闷 、胸 痛 、 呼吸 困 难 和 胃肠 道 症 状 ,重 者 可 发 生 呼 吸 、循
患儿男 ,5个月 ,因 “ 间痰 鸣 6天 ,发热 1天” 入 喉 院 ,查体 :T 86 ,P 6 3.℃ 10次/ ,R 0次/ ,咳嗽 有 痰 , 分 4 分 闻干 哕音 、痰呜音 ,胸片示 两 下肺 炎症 ,诊 断 “ 急性 支气 管 肺 炎 ,先 天 性 喉 喘鸣 ” 。入 院 当 日起 予 注 射 用 头 孢 他 啶 每 次 03g . 5 ,每 日两次 ,及细辛 脑注射 液 35 g . m ,每 日一 次静 脉滴注 。1周后仍有 咳嗽 ,查 体 :喉间痰鸣 ,肺 部仍 闻干 哕 音 、痰呜音 ,便在滴 注完注 射用 头孢他 啶及 细辛脑 注射 液 后 ,加用 5 %葡萄糖 注射 液 6 ml 0 +注 射用 门冬 氨酸 阿奇 霉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报告及分析

症状。 对 阿奇霉素引起的消化道症状也可 以考虑使用维生素 B 6
缓解 ,研究证 明维生素 B 在 减轻抗癌药和放 射治疗引起 的恶 心、 呕吐或妊娠呕吐等症状时有 效且效果好 。 3 . 3 本组 中 2例肝功能损 害者 均为 7 5岁以上 的老年人 ,
给予停药 , 口服葡 醛 内酯 、 复合维生素 B等保 肝治疗 , 2 d后来
感染 。 与第一代 大环 内酯类抗生素相 比较 , 其扩大 了抗菌范围 , 增强 和提高 了对革 兰阴性菌 的的抗菌活性 ,对多种致 病菌有
效 。阿奇霉素对酸稳定、 半衰期 ( ) 长、 生物利用度 高、 疗效显
著、 不需要做皮试 , 是急诊医师夜班的首选药 物。 同时不 良反应 ( A D R) 报道也不断增加 , 阿奇霉 素的不 良反应 率为 1 2 %。为了
机制是通过与敏感微生 物的 5 0 S 核糖体 的亚单 位结合 , 干扰其 蛋白质 的合成 , 对多种致病菌有效 , 不 仅用 于治疗盆腔炎 、 社 区 获得性肺炎 , 还用于呼吸道感染 、 泌尿 生殖 系统感染 、 胃肠道疾
病感染 、 皮肤软组织感染、 口腔感染等 。
肝细胞膜 上载体对胆 汁酸的摄入 、 运载 或排泄功 能 , 导 致肝 内
临床更合理地使用 阿奇 霉素 , 现将我 院应用阿奇霉 素出现的不 良反应分析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注 时间不少于 6 0 m i n 。 1 6 例 中只有 1 例拒绝再使用该药 物而终
止治疗 , 余1 5例均在 降低 阿奇霉 素浓度 后继 续治疗 , 未再 出现 穿刺部位 的红肿 、 疼痛 。 3 . 2 本组 中出现 胃肠道症状 的患者 ,联合维生素 B 注射
药物经肝肠循环被重吸收。 阿奇霉素主要以活性形式 聚集 和分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学号: 201234640206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毕业论文G RADUATE T HESIS设计题目: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学生姓名:张娜专业班级: 12 药学 2 班学院:冀唐学院指导教师:赵晶助教2016年 05月 25日摘要摘要阿奇霉素是治疗感染的一线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随着药物应用范围的扩大,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如何合理使用阿奇霉素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资料表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与其药理药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分析其不良反应是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
本论文旨在探究影响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系列因素,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探讨降低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措施,主要措施有:避免空腹服药、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及用药剂量、慎重选择用药人群、注意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结合患者自身情况、提升生产工艺等,以期为阿奇霉素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从而提升阿奇霉素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措施AbstractAbstractAzithromycin is the first-line drug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eatment of awide range of infection, bu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drugs, adverse reactions also increases, how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azithromyci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solved. Data indicate that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of azithromycin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its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it is the key link to analyze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azithromycin. Combined with clinical practice, we explore som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azithromycin. The main measures are as follows: to avoid empty stomach, rational choice of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dosage, careful selection of medication, attention and other drug interactions, combined with the patient's own situation, to enhance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tc.. Hope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azithromycin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azithromycin medication.Key words Azithromycin; adverse reaction; rational use of drugs; measure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 1 章绪论 (1)1.1研究来源和背景 (1)1.2研究方法及意义 (1)第 2 章不良反应分析 (2)2.1病症分析 (2)2.1.1过敏 (2)2.1.2血细胞减少 (2)2.1.3血尿 (3)2.1.4耳鸣 (3)2.1.5肝损害 (3)2.1.6心律失常 (3)2.1.7消化系统损害 (4)2.2年龄与性别数据分析 (4)第 3 章影响因素分析 (5)3.1剂型因素 (5)3.2剂量因素 (5)3.3联合用药情况 (6)3.4病人个体因素 (6)3.5药代动力学因素 (6)3.5其他因素 (6)第 4 章合理用药 (7)4.1避免空腹给药 (7)4.2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7)4.3合理选择用药剂量 (7)4.4慎重选择用药人群 (7)4.5注意阿奇霉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8)4.5.1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8)4.5.2抗酸药 (8)4.5.3平喘药 (8)4.5.4抗癫痫药 (8)4.5.5强心药 (8)4.5.6 H1受体阻断药 (8)4.5.7抗凝药 (8)4.6结合患者自身情况 (9)4.7提升生产工艺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谢辞 (13)第1章绪论1.1研究来源和背景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AZM )是一种新型的15 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于 1980 年被发现,至今已应用 36 年。
2024年注射用阿奇霉素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2024年注射用阿奇霉素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患者,男性,62岁,因“发热、咳嗽、咳痰”来我院就诊。
患者自述近一周内出现持续性高热,伴有咳嗽、咳痰,痰液浓稠且量多。
患者过去史中无药物过敏史,但有轻度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查体显示患者体温39.2℃,脉搏102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20/80mmHg。
心肺听诊显示心率偏快,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偏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性感染。
二、用药过程描述根据患者病情及诊断,医生决定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
患者入院当天即开始接受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药物剂量按照常规剂量使用,每天一次,疗程为五天。
在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三、不良反应表现患者在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第二天开始出现不良反应。
患者主诉感到头晕、恶心,并逐渐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
随后,患者出现皮疹,皮疹主要分布于四肢和躯干部位,呈红色斑丘疹状,伴有瘙痒。
患者体温持续升高,最高达40℃,心率加快,呼吸急促。
医护人员立即停止阿奇霉素治疗,并给予患者抗过敏、退热等对症治疗。
四、诊断和处置过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后,医生迅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处置。
首先,通过询问病史和查体,医生排除了其他可能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
结合患者正在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的情况,医生初步判断为阿奇霉素引起的药物过敏反应。
随后,医生立即停止阿奇霉素的静脉滴注,并给予患者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等进行治疗。
同时,给予患者物理降温、补液等支持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在医生的积极治疗下,患者症状逐渐得到缓解,体温恢复正常,皮疹逐渐消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也得到改善。
五、原因分析和讨论本例患者使用阿奇霉素后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考虑为药物过敏反应。
阿奇霉素作为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过敏反应风险。
虽然该患者无药物过敏史,但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具有差异性,因此仍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临床上如何减轻阿奇霉素副作用论文

临床上如何减轻阿奇霉素的副作用【摘要】目的:观察单独静滴阿奇霉素与加用山莨菪碱对比副作用发生情况。
方法:对198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9例用山莨菪碱注射液与阿奇霉素注射液混于一瓶液体中静滴,对照组99例单独给阿奇霉素静滴,观察两组主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注射部位痛)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静滴阿奇霉素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在临床上应用阿奇霉素静滴时加入山莨菪碱能减少其副作用,且能促进肺部病变痊愈,可以应用。
【关键词】山莨菪碱;阿奇霉素;副作用【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07-01阿奇霉素是一种属于大环内酯的抗生素,于1980年被发现,1981年推出。
又译作阿红霉素、阿齐红霉素,是一种在红霉素结构上修饰后得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衣原体所致的性传播性疾病。
如今传播性疾病发病率较高,阿奇霉素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稳居大环内酯内药物龙头,而它的副作用也因此而受到广泛关注。
那么,阿奇霉素的副作用有哪些呢?阿奇霉素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腹痛、恶心、呕吐、胃痉挛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约 9.6%;其次有皮疹等,多数属轻度和中度,不必停药。
偶见转氨酶暂时性升高,曾见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是否与阿奇霉素有关尚未证实。
部分患者可产生低血糖症状。
与红霉素等其他大环内酯类—样,阿奇霉素严重的过敏反应如神经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等少见,但仍应注意。
用药后应注意耐药菌如真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反应为1.3%,其它皮疹等≤ 1%。
alt和ast短暂升高,分别为1.7%和1.5%,少数出现白血球计数异常。
副反应发生率不受病人年龄的影响。
专项试验表明,本品对神经病学、听力、眼科学等方面未引起异1 服用阿奇霉素需注意1.1 进食可影响阿奇霉素的吸收,故需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口服。
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临床

例,其中肝损害 6 例、血尿 2 例、肾衰竭、肾区疼痛、排尿困难、肾 响占 16.83%。肝损坏是阿奇霉素在消化系统 ADR 的主要表现,
损害各 1 例;呼吸系统 6 例,其中支气管痉挛 2 例、喉头水肿、呼 由于阿奇霉素主要经肝代谢失活,从胆汁排泄,在用药后较长时
吸困难、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嗽各 1 例;消化系统 5 例,其中腹泻 间肝脏、胆汁内均可见高浓度的阿奇霉素,增加了对肝脏产生毒
32
内蒙古中医药
探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夷赛平 *
摘 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ADR检 测中心的规定进行分类,并统计其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表现、过敏史、预后与转归、用药病因。结果:阿奇霉素的ADR在15 岁以内的青少年儿童中发生率较高;静脉滴注是主要用药方式;ADR可发生在用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多表现为变态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肝 肾系统反应,过敏性休克是主要表现形式。结论:临床应重视阿奇霉素引起的ADR,警惕如过敏性休克等情况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关键词:阿奇霉素;ADR;过敏性休克;临床分析
佳,但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常迫使患者因此而停药。本文笔者 2.4 过敏史、预后与转归:所有病例中,32 例无过敏史,14 例有过
通过对 101 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患者进行不良反应临床观 敏史,其余过敏史不详。经对症处理后,63 例病例于处理当日缓
察,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解或痊愈,32 例在 14 d 内痊愈,有 1 例 12 岁男孩因发生微循 环障碍而导致双手食指部分指甲坏死,有 5 例死亡。
1.1 资料来源:以“阿奇霉素、阿齐霉素”为题名检索词,检索万 2.5 用药病因统计:有用药原因记载的 97 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 方数据库 2000~2011 年中的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有关阿奇霉素 18 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支气管炎 14 例、肺炎 17 例、哮喘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76例应用阿奇霉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分析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年龄分布、性别比、给药途径等。
结果17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消化道反应占46.02%(81/176),呼吸系统反应占20.45%(36/176),过敏反应占11.36%(20/176),神经系统损害占6.82%(12/176),心血管系统损害占6.25%(11/176),皮肤及附件损害占5.11%(9/176),血液系统损害占3.98%(7/176)。
>60岁者占55.68%(98/176),18~69岁者占22.73%(40/176),<18岁者占21.59%(38/176)。
其中男性占48.30%(85/176),女性占51.70%(91/176)。
静脉给药占73.86%(130/176),口服给药占26.14%(46/176)。
结论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为主,多见于老年患者、静脉给药途径,与性别无明显关系。
关键词:阿奇霉素;不良反应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属于红霉素的第二代衍生物,具有广谱抗菌效果,在临床应用较广泛。
近年来随着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的不断完善,其不良反应报告也逐渐增多,给临床安全用药造成一定的隐患[1]。
本研究分析了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76例应用阿奇霉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对象,包括男性85例,女性91例;年龄6岁~81岁,平均年龄(47.28±11.65)岁;体重15kg~84kg,平均体重(62.75±12.62)kg;用药原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35例、肺部感染92例、泌尿系统感染49例;病程2d~5d,平均病程(3.65±1.13)d;给药途径包括静脉给药130例,口服给药46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奇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方法随机选取门诊注射阿奇霉素的173例病例进行观察分析,并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在所有使用阿奇霉素的病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少数有皮疹、局部疼痛、神经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等,而且不同的注射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会不一样。
结论给患者注射阿奇霉素后,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使用,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应积极处理,必要时停用,确保用药安全。
【关键词】阿奇霉素注射液不良反应预防
【中图分类号】r978.1+5
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组织选择性和细胞渗透性,它可以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抗菌谱效应较广,具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半衰期长达35一48小时,每日仅需给药一次,被广泛应用于由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一些细菌引起的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的感染。
虽然阿奇霉素在临床上应用很广,但随着阿奇霉素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或被发现。
本文对某院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门诊注射阿奇霉素的173例病例进行了观察分析,总结了阿奇霉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院某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门诊注射阿奇霉素的173例患者,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82岁,平均年龄为25.6岁,173例患者中男92例,占53.2%,女性81例,占46.8%;小于8岁者36例,占20.8%,8~14岁23例,占13.3%,14~34岁82例,占47.4例,34~67岁为32例,占18.5%。
以往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有16例,其余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或过敏史不详。
1.2用药方法
均选用阿奇霉素粉剂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最终阿奇霉素浓度为1.0-2.0 mg/ml.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对阿奇霉素的反应情况调节滴速,一般儿童的滴速宜慢,年龄较大者可适当加快。
2 结果
在173例使用阿奇霉素的病例中,大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有少数出现过敏反应、局部疼痛等。
另外,不同的注射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不一样。
3 讨论
阿奇霉素作为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效应与红霉素相似,在临床上对多种常见的致病菌都有抗菌作用,因此,常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所致的支原体肺炎、皮肤软组织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它是通过将红霉素分子结构中的一个内酯环扩展为十五元环而
来的,增强了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但是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红霉素低,程度要较轻。
但是阿奇霉素静滴时可使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促使胃肠道平滑肌产生强烈收缩,引起腹痛、呕吐、恶心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在本次调查中,173例患者在静滴阿奇霉素5-20min后有105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占60.69%,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其中1例因胃肠道反应严重,经处理无好转而停用。
在胃肠道不良反应中,以儿童最明显,其次为青壮年,而老年人发生率较低,即使有反应其症状也较轻,这可能与儿童的各项生理机能发育尚不完善,肝脏的首过效应和对药物反应的承受力小有关,而老年人的胃肠道蠕动较慢,机体对反应的敏感性较低。
阿奇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嗜碱粒细胞或血小板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输液局部静脉疼痛,173例中,发生局部疼痛15例,占8.67%。
有少数出现了皮肤搔痒,头痛、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一例出现了听力异常,患者在滴注阿奇霉素20分钟后,出现明显耳聋,停药后第二天听力完全恢复,阿奇霉素引起的听力损害已有报导,但发生的机理尚不明确,笔者认为可能与阿奇霉素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特别是对听神经的损害有关,据产品说明书,阿奇霉素尚有肝、肾功能损害等其它不良反应,但由于本次选取的例数较少,且都是门诊输液,故可能未能发现或无法进行观察。
另外,在临床上已经证实,阿奇霉素滴加的速度也会对不良反应有所影响,滴速越快,不良反
应就会增多,症状也越明显,当减慢滴加的速度后,病状一般都能减轻,因此,在滴加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滴速,一般为15-60滴/分,临床上可视病人情况适当加快或减慢。
还有就是药量的控制,用药量过大也容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般成人每日量应控制在500mg,每日一次。
可根据病人的情况适当加大或减少。
为了临床用药安全,应合理使用阿奇霉素,避免或减轻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严格掌握临床适应症,尽量选用口服,用药前详细咨询患者有无过敏史,用药后注意观察,严格控制滴速,掌握用药量和药液的浓度,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处理,必要时停用。
为了减轻胃肠道的不良反应,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1)控制滴速,尤其是儿童和青壮年不宜过快;(2)掌握药液的浓度,剂量不宜过大;(3)输液前适当进食,避免空腹用药;(4)输液前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成人10mg,儿童5mg,效果较好,且使用方便,硝苯地平片为钙离子拮抗剂,这可能与钙离子能抑制胃肠道平滑肌收缩有关;(5)已有报道应用思密达、山莨菪碱等可减轻阿奇霉素的胃肠道反应,笔者试用后,有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云.阿奇霉素抗菌机理及临床罕见不良反应[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24).
[2]吕昭石,岳天辉,李淑斌等.国产阿奇霉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5):305-307.
[3]谢琳娜,于冬青,张霞等.静滴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
炎126例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6,46(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