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最初的动机”写作指导与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最初的动机”写作指导与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

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要求:①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叙述性材料作文题,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出现频率较高的命题形式。材料通过老教授与学生的对话,叙述了一个关于“砍树”的故事,饱含了为人处世的深刻哲理。从结构上分析,这则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叙述学生态度的不断变化——根据所要砍的树的特点的不断改变,学生的选择随之频频改变,缺乏定力。在这一层里,要重点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砍树的目的是什么,是取柴,还是做工艺品?按照常理,砍树的目的应该是唯一的,无论外界情况如何变化,都不能忘记了初衷。如果明确了行事的目的,就不会动摇不定,一直被动地被他人牵着鼻子走。第二个问题是,学生态度的改变是因为树的变化,面对“粗”与“细”,学生选择了“粗树”;面对普通的“杨树”与珍贵的“红松”,学生选择了“红松”;面对“笔直”与“七歪八扭”,学生选择了“笔直”……由此不难看出,学生始终抵御不了“粗树”、“红松”、“笔直的杨树”的诱惑,一再改变自己的立场,说到底,都是诱惑惹的祸!第二层叙述老教授“解疑答惑”。老教授精心设计的这个测试,是有深刻寓意的,其目的是考验学生的意志品质。当学生急不可耐想知道正确答案时,老教授的“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一语破的,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这句话不仅揭示了“谜底”,开启了受检学生的智慧,也给写作本题如何审题立意指明了突破口。

在这则材料中,到底砍哪棵树只是形式,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老教授“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这句议论性的话。值得一提的是,叙述性材料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单纯性叙述,二是叙述加议论。叙述只是引子,议论才是要害所在,它往往暗示材料的主旨,是审题立意的一把“金钥匙”,如本题。解读这样的材料,要防止被材料表象所迷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致于本末倒置,偏离题旨。

综上分析,这则材料有如下立意:①咬定目标不放松。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②正确认识自我。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向哪个方面努力,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做“墙头草”和“无头苍蝇”。③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积极审慎地制定好蓝图,并为之不懈努力。④坚持原则,不忘初衷。无论何时何地,站稳自己的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因外因而改变自己的本心,迷失人生航向。⑤用一颗淡定的心,自觉抵御诱惑。面对人生中各种各样的诱惑,要严防利令智昏,忘乎所以;无论是金钱美色还是高官厚禄,都要泰然

处之,不为所动。⑥学会思想。在是非荣辱利益得失面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冷静思考,明智抉择,不做思想的奴隶。

[佳作示例一]

让思想灵动起来

一会儿砍粗树,一会儿砍红松,一会儿砍笔直的杨树!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心中一片茫然——可悲的思想“白痴症”!

山没有了思想,就失去了巍峨与雄壮;水没有了思想,就失去了灵动与清莹;梅没有了思想,就失去了孤傲与冷峻;竹没有了思想,就失去了挺拔与虚心……历史因思想而前进,世界因思想而精彩!

来吧,让思想灵动起来!

有了思想,人生才如春花之绚烂,如夏叶之繁茂,如秋实之丰硕,如冬雪之玉洁。于是,诗人走来了,他们抑或低头沉思,抑或仰天长叹,用浓重的笔墨写下灿烂的篇章;于是,哲学家走来了,他们的脑中充满着思辨的色彩,闪现着智慧的光芒,试图唤醒愚昧的群氓;于是,作家走来了,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将无形的思想倾注于笔端,寄寓于有形的文字;于是,政治家走来了,他们畅谈理想抱负,将宏伟蓝图展现在世人面前,用强有力的手指挥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这就是思想的威力。

思想,将人上升到其他动物难以企及的高度;思想,解救了一个个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灵魂;思想,成就了孔孟老庄,成就了李杜苏辛,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

然而,凝滞的思想、如浮萍般无“根”的思想,又常常扮演毁灭者的角色。海子是诗人,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在麦子新生的黄昏,将年轻的生命交付给冰冷的铁轨;尼采是哲学家,却向世人宣布:“我是太阳!”然而他终究成不了太阳,所以他疯了;三毛是作家,撒哈拉漫天的黄沙仍遮蔽不了她清澈的眼睛,却在生命之花开得最绚烂的季节,用丝袜使自己过早地走进了坟墓;希特勒是政治家,却被“恶”的思想侵蚀,发动了一场祸及大半个世界的罪恶战争,使无数犹太人生灵涂炭。这是思想的邪恶!

思想,让我们快乐,也让我们痛苦;思想,让我们在见证历史前进的同时,也目睹了凄惨的灭亡。正确的思想让我们睿智聪颖,一路凯歌;而愚昧的思想让我们利令智昏,痛苦呻吟。

学会思想,冷静思考,是人的高级思维模式。面对掌声,宠辱不惊;面对失落,坦然从容;面对诱惑,我心有主;面对歧路,择善而从。拥有独立的思想,具有独立的人格,生命之树必将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简评]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富有思辩色彩的议论性散文。作者从材料中提取出一个关键词——“思想”,运用正反对比、理例结合的手法,充分论证了“思想的威力”。扣题严谨,立意精准。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大量运用整句,或形成对比,或构成排比,读来铿锵悦耳,音韵和谐,痛快淋漓,充分体现出作者“思想的灵动”,行文的妙趣,使读者在明理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

[佳作示例二]

争渡,争渡,人生目标何处?

我把每一次争渡看作最初的目标征途,而非盲目的奔步。——题记

鸟儿的目标是拥抱蓝天,因而才有“天高任鸟飞”的壮阔;鱼儿的目标是遨游大海,因而才有“鲤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而你呢?朋友,你可曾记得当初的目标?

怎能忘,古道边离歌声声,白露成霜。“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当慷慨的羽声响起,易水之上,壮士垂泪,遂驱车而去,终已不顾。他的目标是刺杀秦王,还吾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