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工装管理控制程序

压铸模具工装管理控制程序
压铸模具工装管理控制程序

压铸模具工装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使工装、模具充分满足产品质量保证和生产能力的需求,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所需的各类工装、模具、夹具。

3 职责

3.1 生产部是工装、模具、夹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工装、模具、夹具的制造(包括外协制造或外购)、标识、修复和工装模具库的预防性维护等管理工作;负责对工装、模具、夹具(包括外协、外购的工装、模具、夹具)建立管理台帐;制定并执行工装、模具、夹具的领用手续;负责工装、模具、夹具库的管理和对库存工装、模具、夹具的维护、保养。

3.2 技术中心负责工装、模具、夹具的设计、审核、及加工工艺的编制。

3.3 质量部负责工装、模具、夹具的完工检查、验收、入库等手续的办理;负责外协、外购工装、模具、夹具的入厂检查、验收、入库等手续的办理。

3.4 各适用单位负责正常生产工装、模具、夹具的正确使用、科学管理和日常维护保养。

4 工作流程

4.1 工装、模具、夹具的设计

a)在新产品开发试制阶段,由技术中心根据顾客确认的图纸以及产品质量特性和工艺要求设计工装、模具、夹具图纸, 项目负责人应对工装、模具、夹具的验收提出具体要求。

b)在产品试制/试模后,技术中心应根据产品试制/试模和夹具的使用情况,考虑是否需制造定型工装、模具和夹具,如需要应由技术中心负责设计,技术中心负责人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c) 生产中从工艺角度考虑如确实需要进行工装、模具、夹具的设计更改/修改的,则应由专人负责更改,具体按《质量文件控制程序》。

4.2 工装、模具、夹具的制造

a)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编制年度、季度和月份的“工装、模具、夹具制造

计划”。

b)生产部组织工装模具班组根据技术中心提供的图纸进行工装、模具、夹具的生产制造,并对完成情况进行月统计分析,填写“工、模、夹具月份进度报表”。

c)如公司无制造能力,委托外加工时,对委外加工供方的控制具体按《供方控制程序》。

d)工、模、夹具制造厂家确定后,供销部负责与制造厂家签订基本合同,合同内容须包括:价格、交货期、使用寿命及其他相关事宜。同时与其签订“工装、模、夹具技术协议”,协议内容须包括:材料、结构、性能、精度、交付期、验收技术要求等。

e)正式签约后,供销部负责提供图纸、验收标准、CAD数据处理要求和计划进度要求,对制造厂家进行有效的技术跟踪,供销部对外协厂采用电话、传真、派员去外协厂等方式进行进度督促,以保证工、模、夹具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具体按《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4.4 工装、模具、夹具的验收

对于自制或委托外加工的工、模、夹具验收方法:

a)请委托外加工单位提供工装、模具、夹具的全尺寸、材质、热处理检验报告,由质量部核对图纸确认;

b)按图纸对工装、模具、夹具进行全尺寸测量并填写“工、模、夹具验收记录表”;

c)按试加工/试模后的产品进行检验,并填写“工、模、夹具验收记录表”。

4.5 工装、模具、夹具的入库、保管

a) 生产部必须对所有的工装、模具、夹具进行分类编号、标识,并建立“工装模具管理台帐”。

b)工装模具班组负责在工装、模具、夹具非工作面上刻写其编号并附流水号;如果工装、模具、夹具是顾客提供的,则还需要加注顾客名称缩写。

c) 已批量认可、正常生产和返修后的工装、模具、夹具入库时,必须附有质检员填写的“工、模、夹具验收记录表”,保管员据此表填写“工装模具履历表”。

d)对工、模、夹具的存放和维护应定期进行检查,并按“贮存物资定期检查表”进行填写、记录。

工装治具管理制度完整版

工装治具管理制度完整版 工装治具管理制度完整版 工装治具管理制度-荣景晨公司内部文件1.目的 本文件规范公司工装夹具、模具(以下简称夹具)的申请、领用、发放、送检、回收、送修、报管理流程,确保工装夹具处于受控状态,更好地满足生产需要,使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部各个车间的所有工装夹具3. 定义:工装、治具——所有生产所需的篮具、转台、推车、烙铁、测试夹具等辅助设备/工具的统称。 4. 职责 4.1. 工装、治具的管理由生产部负责,保管由使用部门负责。 4.2. 工装、治具的采购、设计由工工艺部负责。 4.3. 工装、治具的安装、调试由工程部主导,工艺生产协助。 4.3.1. 工装、治具制造完成后,应由供应商负责调试,技术管理部组织生产技术部负责验收,调试后的首件样品应提交品质部进行验证,验证合格后方能转入正常生产或入库。

5. 工作程序 5.1. 采购流程: 5.1.1. 申请: 5.1.1.1.新产品导入时,由开发部根据客户需要和产品的特殊性或生产要求集中提出采购申请; 5.1.1.2.量产过程中现场生产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提出(数量添置/ 制成改善)采购申请; 5.1.1.3.所有的申请必须填写《设备请购单》,申请单须注明工装、治具名称、规格、用途和数量要求,对自行设计的工装、治具须有使用要求说明。 5.1.2. 审核: 5.1.2.1.申请单的审核(功能实现部分和可操作性部分)由开发工艺部部负责; 5.1.2.2.申请单的审核(经费来源部分)由采购部负责。 5.1.3. 批准:经审核后的申请单交总经理批准,只有经总经理批准的申请单方可进入定制、采购程序。 5.2. 定制、采购: 5.2.1. 工装、治具的定制、采购采购对象(供应商)应在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单中选择; 5.2.2. 对特殊的工装、治具,若现有供应商无法满足定制要求而需增加新供应商的,须按照新品开发流程执行,新供应商的选择和评定由工艺部,开发部、品质部和工装、治

模具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广州睿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表单编号/版本:D-QC-0002/A0

1目的 保证生产模具在使用中保持完好的运行状态,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广州睿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所有生产模具的管理。 3 职责 3.1采购部:负责模具采购单的下达及供应商的选择、采购。 3.2开发技术部:负责模具设计的评审及后期模具加工进度的跟进、试模样件的确认、以及最 终模具的验收工作。 3.3品质部:负责小批产品的检验验收工作。 4 内容 4.1模具开发 4.1.1依据产品要求由产品工程师填写《开模(修模)申请单》,经领导核准审批后执行。 4.1.2采购部汇总各模具厂报价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选定模具加工供应商。评审内容包 括:模具厂加工能力、加工周期、模具价格等。 4.1.3模具工程师联合模具供应商对影响模具设计制造和存在成型风险的产品结构进行分析, 并提出更改方案,对可能存在风险而产品设计不予更改的结构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数模评审报告》予以记录。 4.1.4模具供应商完成或基本完成模具结构设计后,模具工程师须组织供应商相关模具技术人 员对模具数模进行结构设计评审,并监督模具供应商改进。 4.1.5模具设计评审通过后方可通知模具供应商进行模具加工,模具供应商每周向模具工程师 提供一次模具加工制造进度表,使模具的加工进度可控。 4.2模具验收 4.2.1模具工程师必须参与模具在供应商处的试模工作,并配合产品工程师找出产品在尺寸、 外观、工艺方面存在的缺陷,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 4.2.2模具工程师对模具的结构、制造、水路等不合格、不完整、不适用、不可靠的地方提出 来,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 4.2.3针对于试模问题清单,模具工程师与模具供应商相关人员一起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提 出改进计划,落实责任人,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模具工程师和供应商各保留一份。

工装模具检具管理制度[1]

工装模具量具 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一、目的 通过对工装模具检具的采购、验收、建檔、使用、报废、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

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工装的使用损耗,使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使用工装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满足生产要求,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外购或自制的工装模具和检具。 三、职责 ⑴供应部负责工装模具检具的采购和委托外加工工装模具的外部联络。 ⑵技术部根据产品的需要,按“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原则,负责 产品专用工装模具的设计和验收工作。 ⑶制造部负责工装模具的保管、保养、发放与报废等管理工作。 ⑷质管部负责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对所有量具类工装的鉴定、发放及计量工作。 ⑸总经理负责公司工装模具检具的报废等审批工作。 ⑹其它车间各部门负责工装模具检具在使用过程中的保管和保养工作。 四、工作程序 ⑴工装模具检具的新制与复制 ·工装模具检具的新制 ①新产品工装模具检具的订制,由技术部会同制造部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商定外购或自制。 ②自制工装模具检具由技术部负责开发设计,设计完毕后将技术图纸交送制造部,由制造部负责工装的制造生产。 ③因公司能力所限,需委托其它单位外加工制造的工装,由技术部提供设计图纸等数据,供应部负责联系外加工单位。 ④外购工装由技术部填写《工装申购单》(表1),经总经理批准后,交供应部购买。 ·工装模具检具的复制 ①制造部根据月度生产经营准备计划和现有工装模具检具的技术状态,提出工装复制的需求计划。 ②自制工装的复制,由技术部提供设计图纸、技术参数等数据,由制造部负责加工生产。 ③委托外加工的工装,由技术部提供技术图纸等数据,提交供应部联系外单位加工。 ④外购工装由制造部填写《工装申购单》(表1),经总经理批准后,交供应部购买。 ⑵工装模具检具的设计 ①工装模具检具的设计依据:计划书、工艺规程、产品图样和技术条件、标准和有关资料。 ②工装模具检具设计原则:满足工艺要求,结构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经济、合理,逐步形成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③技术部应根据所生产的产品设计合适的工装,并在设计工装时输入以下数据: a.完成的设计图样及制作标准; b.工装验收标准;

工装模具管理

工装模具管理 工装、模具管理与制造程序 1. 目的: 对工装、模具整个寿命周期进行管理,确保满足生产需要。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工装、模具整个寿命周期的管理。 3. 职责: 3.1 总工程师负责工装、模具的采购工作,及工装、模具的制造管 理。 3.2 自制的工装、模具,由技术部负责设计。工装、模具主管部门 负责制作。 3.3 生产部是工装、模具主管部门,负责生产工装、模具的维护、 维修、保养、贮存及日常管理工作。 3.3 公司决策层负责工装、模具寿命周期的管理工作的具体领导及 重大问题的处理及决策。 4 工作程序: 4.1 工装、模具的采购: 4.1.1 购置申请: a、新开发工装、模具由技术部工程师提交购置申请,报总经理批 准。 b、复制工装、模具由工装、模具的使用部门或主管部门根据生产 情况及新产品开发提出工装、模具购置申请,报公司决策层批 准后由总工程师负责采购。 4.1.2 工装、模具厂家选定: a、总工程师负责工装、模具制造厂家的选择(具体参照《供方

选择和评价控制程序》执行),由质量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 对工装、模具制造厂家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评定合格 后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工艺装备工程师将该制造厂家列入 《合格工装、模具制造厂家名单》。 b、总工程师从工装、模具制作的技术、质量及价格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定制造厂家(若顾客提供了经批准的工装、模具制造 厂家名单,则从顾客提供名单中选择),并形成报告,说明 选择的理由,由总经理批准。 4.1.3 购置:审批通过后,由总工程师组织与工装、模具制造厂家商定技术协议及商务合同,以上协议及合同经总经理批准 后,由财务部按合同支付货款。 4.1.4 外购工装、模具的验收:工装模具的验收包括新模具制造及模具大修(换芯、整套换叶片)工装、模具制造厂家制作完 成后,由技术部工艺装备工程师将制作厂家提供的样件,按 图纸、工艺要求送生产现场进行试加工,并跟踪全过程,及 时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待样件加工完毕后,交质量部对工 件进行全面检验,并填写检验报告报总工程师审批,由总工 程师与总经理协商后,提出模具修改方案,由总工程师将模 具检验结果及修改方案传递给模具制造厂家。模具制造厂家 按方案修改模具后,再次送不少于20件的合格样品,由技 术部负责送生产现场再次加工成合格品,由质检部对照修改 方案验证。其一,新模具送客户验证;其二,重制模具,本 公司验证。 4.1.5 试生产及交付:

模具管理控制程序

模具管理控制程序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广州睿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表单编号/版本:D-QC-0002/A0

1目的 保证生产模具在使用中保持完好的运行状态,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广州睿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所有生产模具的管理。 3 职责 采购部:负责模具采购单的下达及供应商的选择、采购。 开发技术部:负责模具设计的评审及后期模具加工进度的跟进、试模样件的确认、以及最终模具的验收工作。 品质部:负责小批产品的检验验收工作。 4 内容 模具开发 依据产品要求由产品工程师填写《开模(修模)申请单》,经领导核准审批后执行。 汇总各模具厂报价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选定模具加工供应商。评审内容包括:模具厂加工能力、加工周期、模具价格等。 模具工程师联合模具供应商对影响模具设计制造和存在成型风险的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更改方案,对可能存在风险而产品设计不予更改的结构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数模评审报告》予以记录。 模具供应商完成或基本完成模具结构设计后,模具工程师须组织供应商相关模具技术人员对模具数模进行结构设计评审,并监督模具供应商改进。 模具设计评审通过后方可通知模具供应商进行模具加工,模具供应商每周向模具工程师提供一次模具加工制造进度表,使模具的加工进度可控。 模具验收 模具工程师必须参与模具在供应商处的试模工作,并配合产品工程师找出产品在尺寸、外观、工艺方面存在的缺陷,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 模具工程师对模具的结构、制造、水路等不合格、不完整、不适用、不可靠的地方提出来,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 针对于试模问题清单,模具工程师与模具供应商相关人员一起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提出改进计划,落实责任人,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模具工程师和供应商各保留一份。

工装夹具管理守则1.doc

工装夹具管理制度1 工装夹具管理制度 (根据GJB9001B-2009、GJB546A-1996编制)编号: 版次: 发布: 实施: 页次:7/7 编制:审核:批准: 封面 工装夹具管理制度 编号: 1.目的 为明确工装夹具的评估、设计、制作、验收、鉴定和使用指导。 2.适用范围 公司生产用的所有工装夹具。 3.职责

研发部负责对工装夹具的评估、设计、制作、验收、鉴定和使用指导。 生产部负责对所使用的工装夹具申请、保养、维修、保存。 质量部负责对工装夹具的监督管理。 4.作业程序 4.1工装夹具的评估 4.1.1根据产品的需要,产品在生产时和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工装夹具,相关部门要先填写《工装夹具申请表》。 4.1.2《工装夹具申请表》经过项目负责人和研发部负责人批准,可组织相关人员对该工装夹具进行评估。 4.2工装夹具的设计 4.2.1工装夹具设计必须遵守“保证产品质量,使用操作安全,维护检修方便”的基本原 则。 4.2.2工装夹具的编号。工装总装配图号:【xx6.150.XXXX.XX】,工装子装配图号:【xx6.150.XXXX.XX.XX.XX 】如下面示意图所示:xx6.150表示为公司分类编号该处为公司的工装夹具,XXXX为项目编号,XX为工序号,XX为生产套数,XX为该工夹的部件号。注:通用工装夹具编号项目编号为1000。

4.2.3图样设计完毕后,应通知有关制造加工、生产使用和维护检修技术人员进行会签研究,以便及时修改。 4.3工装夹具的制作 4.3.1 工装夹具制造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技术要求,严格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4.3.2加工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技术要求和加工工艺要求进行,以确保工装夹具质量。 4.3.3 工装夹具外加工应同供方签订有关加工采购协议,对加工单位进行必要的合格评定及控制。 4.3.4工装夹具外加工时,公司负责专项工作的人员应向供方提供详细的技术交底,必要时应派员工在制作现场监督,以加强同外加工方的工作衔接和协商处理问题。 4.4工装夹具的验收 4.4.1工装夹具加工完之后,所制造的工装夹具必须与图纸相符。由研发部根据设计图纸对其加工尺寸、结构等方面进行初步验证。 4.4.2初步验证合格之后,由生产部相关人员对其进行试验、验证,必须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4.4.3验证合格后按工装夹具编号填写《工装夹具验收单》,交与项目负责人和研发部负责人批准。 4.4.4所有工装夹具部件只要不影响工装夹具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都需要打上相应的编号,使用激光打标机对其进行工装夹具

模具工装管理规定

1、目的为进一步规范我公司模具/工装管理工作,加强对模具/工装从设计、采购、存放、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管理过程的控制,提升我公司工艺加工能力,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2、使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用于生产、试验的模具/工装。 3、名词解释 模具/工装: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实现特定工艺目的在加工主机以外配置的辅助设备,如:注塑模具、冲压模具、焊接胎具、机加工夹具、装配辅助工艺装备等。 4、职责 技术部负责模具/工装的设计及需求申请,提供相应的参数及图纸等,对模具的技术方面进行评审。 生产部作为模具/工装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模具/工装的加工申请,组织评审,模具的保养、维护等,并全面负责我公司模具/工装的管理工作; 采购部负责对模具/工装进行采购或外协加工; 质量部负责对模具/工装的作出质量评审。 5、管理内容 模具/工装的设计、采购、制造 技术部人员根据产品特性制定图纸,提交《模具/工装加工申请单》,并提供相关技术参数,技术要求等,按项目需求提出需求申请。 模具/工装的制造:采购部依据《外包过程控制程序》及《采购控制程序》进行加工采购,并进行进度跟踪。 模具/工装的试模及验收

模具/工装的试模:模具制造完成以后,模具/工装交由生产部对模具进行试模/试用,由生产部组织质量部、技术部对模具及产品进行评审,填写《模具/工装试模报告》。评审结果不合格由采购部联系模具生产厂家进行模具的维修、改模工作。 模具的验收:经过试模评审并结果为合格后,由生产部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模具/工装的生产能力、模具结构、产品质量进行综合评审,并填写《模具/工装验收单》。 编号及标识:对所有项目验证并确认的模具/工装进行统一的标识编号。 模具标识及编号:所有新模具验收合格后需统一进行入库登记,进行编号。对已有模具号的模具,在没有与之重复的模具号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模具的原模具号。对没有模具号的模具进行统一编号。编号规则为:公司名称缩写+项目名称缩写+序号。如ARJ项目的直通管接头,FHJD-ARJ-001。标识需清晰、牢固不易磨损。 工装标识及编号:对所有生产用、试验用工装进行统一编号及标识。编号采用工装拼音缩写GZ+数字序号。如SCOOP气密性试验工装编号为:GZ001。标识要求标识在工装明显处,并且要求标识清晰,牢固不易磨损。 模具/工装存放管理:模具部对所有已验证的模具/工装进行统一标示编号,存放 。模具/工装存放无特殊情况的一并存放在模具存放区。并建立相应的《模具/工装台帐》。 对于验收合格的模具/工装,分类摆放,涂油防锈、整齐清洁,防止磕碰,保证精度。 对于验收完成的模具,应在使用时做好动态履历卡,根据模具的使用状态,更新动态履历卡。 模具/工装维修 当生产使用过程中出现模具/工装的维修问题,应对模具进行维修处理。维修

模具管理控制程序

广州睿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B-RD-000X 编写部门 开发技术部 版 本 A0 编写日期 页 数 19 生效日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模具管理控制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核准审 核 编 制 文件名称模具管理控制程序文件编号B-RD-000X 版本变更内容页 (数) 次 (发行) 变 更日期编制审核核准备注 A0 首次发行17 .30 广州睿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表单编号/版本:D-QC-0002/A0 文件修订记录表

1目的 保证生产模具在使用中保持完好的运行状态,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广州睿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所有生产模具的管理。 3 职责 采购部:负责模具采购单的下达及供应商的选择、采购。 开发技术部:负责模具设计的评审及后期模具加工进度的跟进、试模样件的确认、以及最终模具的验收工作。 品质部:负责小批产品的检验验收工作。 4 内容 模具开发 依据产品要求由产品工程师填写《开模(修模)申请单》,经领导核准审批后执行。 采购部汇总各模具厂报价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选定模具加工供应商。评审内容包括:模具厂加工能力、加工周期、模具价格等。 模具工程师联合模具供应商对影响模具设计制造和存在成型风险的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更改方案,对可能存在风险而产品设计不予更改的结构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数模评审报告》予以记录。 模具供应商完成或基本完成模具结构设计后,模具工程师须组织供应商相关模具技术人员对模具数模进行结构设计评审,并监督模具供应商改进。 模具设计评审通过后方可通知模具供应商进行模具加工,模具供应商每周向模具工程师提供一次模具加工制造进度表,使模具的加工进度可控。 模具验收 模具工程师必须参与模具在供应商处的试模工作,并配合产品工程师找出产品在尺寸、外观、工艺方面存在的缺陷,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 模具工程师对模具的结构、制造、水路等不合格、不完整、不适用、不可靠的地方提出来,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 针对于试模问题清单,模具工程师与模具供应商相关人员一起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提出改进计划,落实责任人,并记录于试模问题清单。模具工程师和供应商各保留一份。

模具工装管理规定

1、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我公司模具/工装管理工作,加强对模具/ 工装从设计、采购、存放、 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管理过程的控制,提升我公司工艺加工能力,提高产品 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2、使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用于生产、试验的模具/ 工装。 3、名词解释 模具/工装: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实现特定工艺目的在加工主机以外配置的辅助设 备,如:注塑模具、冲压模具、焊接胎具、机加工夹具、装配辅助工艺装备等。 4、职责 技术部负责模具/ 工装的设计及需求申请, 提供相应的参数及图纸等,对模具的技术方面进行评审。 生产部作为模具/工装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模具/ 工装的加工申请,组织评审, 模具的保养、维护等,并全面负责我公司模具/ 工装的管理工作; 采购部负责对模具/ 工装进行采购或外协加工; 质量部负责对模具/ 工装的作出质量评审。 5、管理内容 模具/ 工装的设计、采购、制造 技术部人员根据产品特性制定图纸,提交《模具/ 工装加工申请单》,并提供相关技术参数,技术要求等,按项目需求提出需求申请。 模具/ 工装的制造:采购部依据《外包过程控制程序》及《采购控制程序》进行加工 采购,并进行进度跟踪。 模具/ 工装的试模及验收

模具/工装的试模:模具制造完成以后,模具/工装交由生产部对模具进行试模/试用, 由生产部组织质量部、技术部对模具及产品进行评审,填写《模具/ 工装试模报告》。 评审结果不合格由采购部联系模具生产厂家进行模具的维修、改模工作。 模具的验收:经过试模评审并结果为合格后,由生产部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模具/ 工装的生产能力、模具结构、产品质量进行综合评审,并填写《模具/ 工装验收单》。 编号及标识:对所有项目验证并确认的模具/ 工装进行统一的标识编号。 模具标识及编号:所有新模具验收合格后需统一进行入库登记,进行编号。对已有模具号的模具,在没有与之重复的模具号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模具的原模具号。 对没有模具号的模具进行统一编号。编号规则为:公司名称缩写+项目名称缩写+序 号。如ARJ项目的直通管接头,FHJD-ARJ-001标识需清晰、牢固不易磨损。 工装标识及编号:对所有生产用、试验用工装进行统一编号及标识。编号采用工装拼音缩写GZ+数字序号。如SCOO气密性试验工装编号为:GZ001标识要求标识在工装明显处,并且要求标识清晰,牢固不易磨损。 模具/工装存放管理:模具部对所有已验证的模具/ 工装进行统一标示编号,存放 。模具/ 工装存放无特殊情况的一并存放在模具存放区。并建立相应的《模具/ 工装台帐》。 对于验收合格的模具/ 工装,分类摆放,涂油防锈、整齐清洁,防止磕碰,保证精度。 对于验收完成的模具,应在使用时做好动态履历卡,根据模具的使用状态,更新动态履历卡。 模具/ 工装维修当生产使用过程中出现模具/ 工装的维修问题,应对模具进行维修处理。维修分类类

模具制程控制程序

模具制程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模具制作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 本公司塑料话机配件的注塑模具和锌合金配件的压铸模具。 3.职责 3.1技术部负责绘制产品图给模具车间制作模具,必要时绘制模具图。 3.2技术部负责组织对新模具试模验收、确认,以及质量跟踪和模具工艺的制定。 3.3模具车间负责模具材料和配件(如模架等)的进厂验证,以及模具全过程的制作、装配、维修,并参与模具图纸和模具工艺会审。 3.4供应部负责材料及配件的采购,并编排模具生产计划。 3.5质检部负责参与试模出来的注塑件检验。 3.6注塑车间实施模具的试模工作以及模具的贮存和防护,建立模具分类台帐。 3.工作程序 4.1模具制作的过程策划 4.1.1模具车间根据技术部发放的产品图或样品,编制”模具生产作业计划和模具采购清单,并安排生产。 4.2供应部根据清单内容及时组织模具原材料和配件的采购。 4.3入厂验证及入库 4.3.1质检部负责的硬度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入“硬度检验单“中,一份留底,一份交模具车间。对于体积太大、重量太重的模芯钢材,在不影响模芯加工的前提下,由模具车间负责取样交质量部检验硬度。

4.3.2模具车间负责模具原材料的入厂验证,以及配件(如模架等)的入厂检验,并填写‘模具零部件进厂检验记录单“。 4.3.3验证合格的模具原材料及配件由模具车间仓管员组织入库,不合格的要进行隔离标识,并由供应组及时组织退货或调换。 4.4对发外加工的模具,技术部将产品图交工艺部,工艺部再与协作厂家制定工艺要求并签定协议,模具进厂后,由工艺部负责组织试模验收,并填写“新模具试模报告及移交单”,验收合格输入库手续,不合格时责成厂家维修。模具使用过程中的维修由模具车间负责。4.5模具车间负责人根据“模具作业计划”,对主要零部件的因工,先填写“随工单”,如果需要附相关的模具加工图,则一起交给操作工加工,操作工按要求每加工完一道工序后,填写相应的记录,并按加工流程进行传递,模具加工图属模具车间内部使用图,无需审定,但应交技术部负责人样对或审核,盖上“一次性用图”章,发给操作工加工。全部加工完后,应收回加工图作废。 4.6模具车间电加工中心负责风扇叶模具关键部件(模芯部分)的加工,加工内容有线切割、电火花、打孔,每班要填写“电加工中心工作情况记录表”记录加工零件、加工时间、加工质量以及设备运行情况,同时对相应的机台还应作好如下记录,并负责整理归档。 A.叶片切割数据记录单 B.打孔机工作记录 C.电火花加工记录单 D.贯流风扇叶切割记录单 E.离心风扇叶切割记录单 4.7模具零部件加工好后,按装配工艺要求进行装配,模具车间主任要进行现场指导、监督、检查并对模具的总体质量负责。模具的“随工单”由车间主任负责收集、整理、存档。4.8试模 4.8.1模具车间主任填写“新模具试模报告及移交单”后随模具一起交给注塑车间负责人,

模具工装管理规定

1、目的 为进一步规我公司模具/工装管理工作,加强对模具/工装从设计、采购、存放、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管理过程的控制,提升我公司工艺加工能力,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2、使用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用于生产、试验的模具/工装。 3、名词解释 模具/工装: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实现特定工艺目的在加工主机以外配置的辅助设备,如:注塑模具、冲压模具、焊接胎具、机加工夹具、装配辅助工艺装备等。 4、职责 4.1技术部负责模具/工装的设计及需求申请,提供相应的参数及图纸等,对模具的技术方面进行评审。 4.2生产部作为模具/工装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模具/工装的加工申请,组织评审,模具的保养、维护等,并全面负责我公司模具/工装的管理工作; 4.3采购部负责对模具/工装进行采购或外协加工; 4.4质量部负责对模具/工装的作出质量评审。 5、管理容 5.1模具/工装的设计、采购、制造 5.1.1技术部人员根据产品特性制定图纸,提交《模具/工装加工申请单》,并提供相关技术参数,技术要求等,按项目需求提出需求申请。 5.1.2模具/工装的制造:采购部依据《外包过程控制程序》及《采购控制程序》进行加工采购,并进行进度跟踪。 5.2模具/工装的试模及验收

5.2.1模具/工装的试模:模具制造完成以后,模具/工装交由生产部对模具进行试模/试用,由生产部组织质量部、技术部对模具及产品进行评审,填写《模具/工装试模报告》。评审结果不合格由采购部联系模具生产厂家进行模具的维修、改模工作。 5.2.2模具的验收:经过试模评审并结果为合格后,由生产部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模具/工装的生产能力、模具结构、产品质量进行综合评审,并填写《模具/工装验收单》。 5.3编号及标识:对所有项目验证并确认的模具/工装进行统一的标识编号。 5.3.1 模具标识及编号:所有新模具验收合格后需统一进行入库登记,进行编号。对已有模具号的模具,在没有与之重复的模具号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模具的原模具号。对没有模具号的模具进行统一编号。编号规则为:公司名称缩写+项目名称缩写+序号。如ARJ项目的直通管接头,FHJD-ARJ-001。标识需清晰、牢固不易磨损。 5.3.2工装标识及编号:对所有生产用、试验用工装进行统一编号及标识。编号采用工装拼音缩写GZ+数字序号。如SCOOP气密性试验工装编号为:GZ001。标识要求标识在工装明显处,并且要求标识清晰,牢固不易磨损。 5.4模具/工装存放管理:模具部对所有已验证的模具/工装进行统一标示编号,存放。模具/工装存放无特殊情况的一并存放在模具存放区。并建立相应的《模具/工装台帐》。 5.4.1对于验收合格的模具/工装,分类摆放,涂油防锈、整齐清洁,防止磕碰,保证精度。 5.4.2对于验收完成的模具,应在使用时做好动态履历卡,根据模具的使用状态,更新动态履历卡。 5.5模具/工装维修 当生产使用过程中出现模具/工装的维修问题,应对模具进行维修处理。维修分类类

工装模具管理制度

工装、模具管理制度 编号:

1.目的 为了保障产品质量,确保产品交货期和延长工装模具的使用寿命,必须加强对工装模具的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2.1本标准规定了工装的设计,制造,购买,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管理内容。 2.2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设备工装模具的管理。 3.工装模具的提出 纸确认; b)按图纸对工装、模具进行全尺寸测量,按试加工/试模后的产品进行检验; C)外购工装由质检部依据工艺部出具的外购件技术协议进行检验。 d)外购件制造结束后,由最后一道工序负责人打钢印号,钢印号包括工装规格型号及工装编号,工装编号方法为:G+工装编号 注:工装编号与工装设计图纸中的编号相一致。 例如:设计图纸编号为TQ-01-131的工装编号即为G131.

5.4工装、模具的入库、保管 a)已批量认可、正常生产和返修后的工装、模具入库时,必须附有检验员填写的《工装、模具验收单》,经检验员检验合格且标识完整后方可入库。保管员根据此单填写标识卡。 b)生产部必须对所移交的工装、模具进行分类编号、标识,建立《工装、模具台帐》。 c)对于工装、模具的存放和维护应定期进行检查。 6.工装、模具的使用和保养 a)正常生产所需的工装、模具由使用单位开据《工具发放台账》到仓库领取。 QR/KY-13-SC-15《报废单》 QR/KY-07-SC-21《工装、模具台帐》

工装、模具验收单 编号:QR/KY-07-ZJ-18 序号:

工装模具返修单 编号:QR/KY-07-SJ-20 序号:

报废单 编号: QR/KY-13-SC-15 序号:

模具管理规划1217

模具管理规划1217

塑胶工模厂规划 一)质量方针: 建立标准、持续改进、顾客满意、追求卓越 建立标准:建立科学的适合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检验标准及质量管理 体系标准,全力推行各项标准化管理,做到凡事有事可依,有 章可循。 持续改进:在现有的标准、现有的管理基础上我们不满足现状,以更高的 要求为标杆,积极找出差距,寻求不断修正、完善和提升的改 进事项,建立合理机制,确保质量管理处于持续改进的良性循 环的轨道。 顾客满意:保持持续的客户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及时、准确调查与分 析客户的需求并满足之,做到不断的持续改善。全员树立一切 始终服务于顾客的意识,对内的上道工序服务于下道工序,下 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顾客,每道工序的员工必须接受下道工序 的抱怨并改善,从而全员追求持续的“顾客满意”。 追求卓越:以精益求精的服务精神、精心管理、精选材料、精益生产、不 断改进、做出更优质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赢得客 户持久的信赖。力求完美、实现零缺陷,是生久追求卓越的最 高境界。 二)工模厂主要工作项目: 1.负责进行新模具的开发和制造、旧模具的维修和改善; 2.组织新模具设计评审,对旧模具设计的更改负责; 3.制定并确认模具图纸和模具制造,加工工艺。 三)工厂规模和设备配置:(第一期) 注:按公司配置。

一)组织架构:(参考) 二)岗位责职: 1.塑胶项目总监: 2.模具部经理: 3.模具设计主管: 3.1 CAD模具设计: 3.2 CAM设计: 3.3 模流分析: 3.4技术工艺: 4.模具车间主管: 4.1装配组: 4.2保养和维修组: 4.3抛光组: 4.4 CNC组: 4.5 EDM组: 4.6仓库: 5.品检主管: 5.1检验组:

模具管理规范

模具管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模具(工装)的申请、验收、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过程控制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集团模具(工装)的管理及控制。 2.职责 使用部门根据设计要求提出模具(工装)制作申请,经中心负责人审核报生产技术部。 生产技术部负责批准模具(工装)申请,并负责模具(工装)设计。 生产技术部组织生产、设计、质管部门验收新模具与设计要求的符合性,合格方可启用。 使用部门负责模具使用及维护,保证模具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3.管理流程 申请及验收 使用单位根据设计、生产需求提出模具或工装制作申请,经中心负责人审核后报生产技术部。 生产技术部根据设计图纸及加工工艺要求,绘制模具或工装图纸,根据制作难度,确定外协或自制。 模具制作完成后,生产技术部牵头设计、生产、质检根据图纸检验模具或工装符合性,合格方可接收;不合格返工返修,直至检验合格。 接收及入账 模具或工装检验合格后,生产技术中心组织相关部门试模,直至

达到图纸要求。 试模或工装合格后,由生产使用部门对模具进行编号,并根据XMB308-005《工装夹具模具台账管理规程》的要求由生产技术部登记入账,以便随时跟踪模具或工装的使用状态。 使用及维护 使用单位负责模具的使用及维护保养。模具应按顺序号及使用范围有序存放在货架上。 模具存放应加注润滑油,不能因模具或工装防护不善产生锈蚀或对模具使用有质量影响的缺陷。 使用部门根据生产安排选择相应模具进行生产。本次使用完毕需存放的模具应对其进行清洗保养。并根据最后一件产品检查模具的完好性,合格的模具放入模具架中,如实填写《模具保养记录》。 使用部门根据模具使用状况,安排人员每月进行一次维护保养,清洗加注润滑油,并记入《模具保养记录》中。 模具维修及保养 模具使用中若不能保证质量要求或不能正常生产时,使用部门必须及时停止生产并填写设备设施维修单报生产技术部(设备部),予以维修及保养。 若模具使用频繁,磨损过度不能修复时,可填写《模具更新申请》经相关部门评审后按流程处理。 由于设计变更、产品停产或其它原因停用模具时,由使用部门报生产中心审核生产技术部批准后,封存管理。 封存和报废的模具应作“报废”、“封存”标识,以防误用。 4.记录

模具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模具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模具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规范设计和开发策划、评审、验证、确认、更改及记录管理等工作,使设计和开发达到预期的目的,特拟定本程序。 2.范围 适合本公司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3.权责 3.1 业务部 3.1.1负责冋客户沟通及顾客对产品要求信息 的取得; 3.1.2新产品设计开发需求的提出; 3.1.3新产品设计开发、客户端文件和资料的 提供;

3.1.4产品确认阶段,送样予客户承认并追踪 确认冋题及结果。 3.2技术部设计课 3.2.1负责产品和模具图纸设计工作。 322 负责设计和开发工作的策划,主导评审、验证及出样的最终判定。 3.2.3 制作相应技 术文件,标准。 3.2.4依设计和开发策划做好各阶段的接口管理工作,以期各阶段及各部门间工作顺利延续,依期完成设计和开发工作。 3.3技术部生技课 3.3.1 负责产品试样,试产所需夹治检具设计, 制 作。 3.3.2协助新产品样品试做。 3.3.3负责试产过程跟进,问题点汇总。 3.4技术部工模课:负责模具制作,维修,修改及试模确认。 3.5米购课:负责外发加工及物料的米购与进度跟进。

3.6PMC负责试产物料之备料及试产,量产计划之排期。 3.7注塑课,冲压课:负责零件试模,试产, 打样,模具报修。 3.8制造课:负责产品组装及人员安排。 3.9品质部:负责产品性能检验测试。 3.10文控:负责相关工程资料新版发行,旧版回收。 4.定义: 4.1设计:参考相关资料,样品或概念,将产品的计划,设想,通过电脑软 件转化为视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 4.2开发:实现设计结果,使之形成实物产品的过程。 4.3评审:为确定产品开发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评议和审查活动。 4.4验证:通过客观的测量,测试,分析,对产品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认定过程和结果,对产品进行耐久性测

PE实壁管工装模具管理制度

PE燃气管模具、工装管理制度 一、目的 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确保模具的完好率,降低对模具的报废率。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PE燃气管所有模具(芯模、口模、定径套)和工装(法兰盘、切割机夹具)的加工制作、维修保养、报废全过程的管理。 三、职责 1、生产部模具管理员负责建立模具、工装的管理台帐档案和模具、工装的保管登记工作,并对模具、工装的使用、维修、调进、调出进行全程跟踪。 2、新塑料模具制作由技术责任工程师负责,设备部、供应部相关负责人配合。 3、模具、工装报废由生产车间主任申报,生产部经理会签报分管领导、总经理批准。 4、生产部模具管理员与生产车间主任负责模具、工装的检验及验证工作。 四、内容 1、建立模具档案。 1.1本管理制度下发后,无论新旧模具、工装都必须建立《模具、工装管理台帐》。内容包括:生产线、模具工装的名称、规格、维护保养或报废记录。 1.2台帐的记录由生产部模具保管员负责。 1.3台帐必须由生产部模具管理员妥善保管,每月向生产部经理汇报一次。 2、模具、工装维护和保养 2.1模具、工装的规格应有明确标识,其中模具应放置储存在灰尘少,较干燥的环境中并用防潮垫板隔离放置,不允许直接放在地面上。模具和模具之间要间隔50毫米,严禁模具和模具叠放。 2.2模具管理员每星期必须对模具、工装进行检查,并做好清洁、上防锈油等保养工作。 2.3每付模具、工装的维修情况由生产部模具管理员汇总后更新《模具、工装管理台帐》,以作为今后修理和报废的依据之一。 2.8 生产中每付模具换模后,立刻做好清洁、清洗工作,并涂加防锈剂以保护。

3、模具、工装的出入库 3.1模具、工装的出库必须由班长或主机手到模具管理员处填写《模具领用登记表》。登记表上要标明出库日期、生产线、规格名称、模具出库质量、入库质量、领用人\归还人。 3.2模具、工装在每次出入库时必须由模具管理员对模具的尺寸进行严格检验,当班主机手进行确认。其中若发现模具尺寸或外观不合格,则由模具管理员上报生产车间主任进行处理,能修复的由设备部负责修复;如不能修复,则列为报废模具,由模具管理员在《模具、工装管理台帐》上注明报废并上报公司领导申请报废或其他处理。 3.3领用人必须在模具管理员的监督下才可搬动模具,搬动时必须轻拿轻放,严禁磕碰。若需要使用运输工具的必须铺上胶皮板或洁净木板,方可进行运输。3.4摆放在现场的模具也必须严格按照3.2条执行。 3.5出库的模具在使用时,必须用干棉纱将模具内外层的防锈剂薄膜擦拭干净或使用600#及以上的金相砂纸进行打磨后方可使用。 3.6模具在安装和使用时严禁磕碰、划伤,清理时必须使用铜棒、铜刷或铜铲。 3.7模具使用完毕后,使用班组必须进行彻底清理。挤出机的模具要将残余塑料或热熔胶彻底清除掉,并用600#金相砂纸人工打磨光,再喷上防锈剂。真空定径套要使用除锈剂或白醋和除水垢剂或白醋各浸泡十分钟,取出擦干。 3.8在3.7条所述工作完毕后,由当班生产线主机手作为归还人入库。由模具管理员对模具外观质量进行认真检查,检查表面是否有划痕,是否有磕碰痕迹,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清理。若发现有划痕存在磕碰痕迹,将对归还人考核50元;若发现清理不彻底,将对领用人考核20元,并责令领用人进行彻底清理,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若发现领用人已造成模具不可再使用,由模具管理员上报生产车间主任进行处理。模具入库时归还人要在《模具领用登记表》上标记入库时间、外观质量,然后按照模具管理员规定的放置位置摆放好。 3.9《模具领用登记表》由模具管理员妥善保管。 4、模具修理 4.1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模具、工装有问题时,由生产车间主任确认产生问题的原因。如果是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由生产车间主任对操作者做出处罚,同时填写

模具工装管理规定

模具工装管理规定 1 2020年4月19日

1、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我公司模具/工装管理工作,加强对模具/工装从设计、采购、存放、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管理过程的控制,提升我公司工艺加工能力,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2、使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用于生产、试验的模具/工装。 3、名词解释 模具/工装: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实现特定工艺目的在加工主机以外配置的辅助设备,如:注塑模具、冲压模具、焊接胎具、机加工夹具、装配辅助工艺装备等。 4、职责 4.1技术部负责模具/工装的设计及需求申请,提供相应的参数及图纸等,对模具的技术方面进行评审。 4.2生产部作为模具/工装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模具/工装的加工申请,组织评审, 模具的保养、维护等,并全面负责我公司模具/工装的管理工作;4.3采购部负责对模具/工装进行采购或外协加工; 4.4质量部负责对模具/工装的作出质量评审。 5、管理内容 5.1模具/工装的设计、采购、制造 5.1.1技术部人员根据产品特性制定图纸,提交《模具/工装加工申请单》,并提供相关技术参数,技术要求等,按项目需求提出需求申

文档仅供参考 请。 5.1.2模具/工装的制造:采购部依据《外包过程控制程序》及《采购控制程序》进行加工采购,并进行进度跟踪。 5.2模具/工装的试模及验收 1 2020年4月19日

5.2.1模具/工装的试模:模具制造完成以后,模具/工装交由生产部对模具进行试模/试用,由生产部组织质量部、技术部对模具及产品进行评审,填写《模具/工装试模报告》。评审结果不合格由采购部联系模具生产厂家进行模具的维修、改模工作。 5.2.2模具的验收:经过试模评审并结果为合格后,由生产部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模具/工装的生产能力、模具结构、产品质量进行综合评审,并填写《模具/工装验收单》。 5.3编号及标识:对所有项目验证并确认的模具/工装进行统一的标识编号。 5.3.1 模具标识及编号:所有新模具验收合格后需统一进行入库登记,进行编号。对已有模具号的模具,在没有与之重复的模具号的情况下,能够直接使用模具的原模具号。对没有模具号的模具进行统一编号。编号规则为:公司名称缩写+项目名称缩写+序号。如ARJ项目的直通管接头,FHJD-ARJ-001。标识需清晰、牢固不易磨损。 5.3.2工装标识及编号:对所有生产用、试验用工装进行统一编号及标识。编号采用工装拼音缩写GZ+数字序号。如SCOOP气密性试验工装编号为:GZ001。标识要求标识在工装明显处,而且要求标识清晰,牢固不易磨损。 5.4模具/工装存放管理:模具部对所有已验证的模具/工装进行统一标示编号,存放 。模具/工装存放无特殊情况的一并存放在模具存放区。并建立相应的《模具/工装台帐》。

生产用模具工装管理制度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范围 1.1保证公司日常生产中使用模具、工装有效地管理,维修保养使生产流畅,保证产品品质和交货期要求。 1.2本公司所有的模具、工装。顾客提供的所有模具、工装。 2.0权责 2.1综合技术部负责模具设计和验收。 2.2制造部负责管理、模具标识的维护及保养。 2.3财务部(库房)负责对验收合格后的模具台账的建立 3.0定义 3.1追溯:通过模具标识及相关记录追查模具制造和修改的过程。 3.2模具:用以限定生产对象的形状和尺寸的装置。 4.0工作内容 4.1模具、工装制作 4.1.1新产品由制造部和销售部向综合技术部、提出业务生产需求,综合技术部负责设计开发模具、工装;审核后,由技术部负责模具、工装的出图和修改等事宜。 4.1.2成熟产品需要制作模具、工装,由使用部门提出书面的申请,由制造部审核之后方能投入。 4.2模具、工装的验收 4.2.1新制、修复模具、工装及配件送到库房后,首先由外协人和质检员审核数量、质量、规格是否与要求制作的一致,检查各个部位有无不良状况,检验填写《模具、工装检验记录表》。 4.2.2以上完成后,新制、大修模具、工装须由技术部提出试模申请,制造部在三个工作日以内安排试模。相关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对产品、模具、工装进行测量并出具测量全部尺寸检验报告,并由相关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建立对应

档案。 4.3模具、工装修改 4.3.1针对不合格产品需要重新开发或修理的模具需要按上述4.2.1执行。 4.3.1针对成熟产品的模具需要修复的,由使用部门下达修模联系单。由质检或相关技术人员对模具确定是否需要修复及修复的形式,并按4.2.1执行。4.4模具、工装的登录、存档 4.4.1判定合格后,由模具管理员登录于《模具、工装管理记录表》并建立档案。并开具相关单据通知生产的相关部门。 4.4.2试制新产品的模具验收检查的所有资料、数据由综合技术部做好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以便日后工作。 4.5模具标识方法 模具标识:外协制造单位根据图纸的技术要求在模具的指定位置刻上模具图号和制造厂家的代号、制作时间(每个厂家只能拥有一个代号,不能有重复代号,具体代号由外协负责提供)、套数。 例如: 厂家制作套数 厂家制作时间 制造厂家简称代号 模具图号 4.6模具管理。 4.6.1当车间操作员领取模具时,先由车间管理员根据生产填写领料单,库房模具管理人员将所发放的模具规格及数量填写在《日常模具、工装领用/返回记录表》中。模具保管人员需连同《模具使用表》一起发放。 4.6.2所有模具在库房和生产现场放置时须注明状态标识(如可用、待检、待修、报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