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事件舆论主体行为分析——以群体行为为视角

网络暴力事件舆论主体行为分析——以群体行为为视角
网络暴力事件舆论主体行为分析——以群体行为为视角

网络暴力事件舆论主体行为分析——以群体行为为视角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7-06 10:40 共人浏览[大] [中] [小] 网络暴力事件是一种群体行为,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介,具有许多传统媒介不具备的功能和优势,网络虚拟社区的存在使得人们很容易结成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关系。网络群体的关系通常是虚拟的、短暂的、缺乏约束与承诺的。这样形成的群体,在匿名状态下处于虚拟空间,常常会因彼此的暗示、情绪上的感染而陷入到一种非理性状态,从而走向暴力。近年来的很多网络暴力事件都与网络中这种群体行为的特点密切相关。

群体极化倾向

美国当代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正式提出了“群体极化”概念并进行了界定,他在书中说:“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①新的舆论媒介——网络下聚集的群体,是由分化而类聚的,表现出去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的特性。这样极易导致群体认同的现象。②在网络中,网民经过分化组合,就会形成某个网络论坛中聚集着具有某些相同特质的人群,他们彼此具有很强的认同感。比如在“魔兽”论坛中,多是一些大学生、公司白领等爱好游戏的年轻网民。具有相同特质的网民聚集在一起,经过短暂的“商议”,就容易“达成共识”,形成群体极化倾向。

集体无意识

网络上的集体无意识更多的是一种缺乏理性思考的盲从,从网络暴力事件形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共同的心理机制下,群体成员的语言和行动容易相互感染,在特定氛围中忘记自我,不计后果,最终导致走向暴力,出现以暴制暴的局面。当网络上出现某件事情触动了大众神经的时候,大多数网民都秉持一颗善良的心,出于正义感而对当事者进行道德审判。当人们原始的本能受到挑战时,人们往往会奋起反击。比如“史上最毒后妈事件”中,当网民看到小女孩遍体鳞伤、口吐鲜血的照片时,网民的善良和正义感被激发出来,出于为小女孩抱不平和对残忍行为的义愤,网民们开始口诛笔伐后妈。当网民在为小女孩伸张正义的时候,并没有人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适当,言行是否合情合理合法。而当事件水落石出时,网民们才发现这是一起杜撰的事件。而当初,网民们谁也没有去想过自己的行为会给“后妈”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沉默的螺旋

有学者认为,“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说是针对传统媒体传播模式下提出来的,该理论假说在网络媒体传播环境下已经失效。提出此种观点的学者依据是,在“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说中,个人选择“沉默”是因为惧怕孤立,而在网络的匿名环境下,个人不再“沉默”,可以大胆地表达意见;网络中,个人的话语权极大地加强,不会选择“从众”。其实,只要稍作分析就会发现,“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说在网络环境下依然起作用,有时候甚至更明显。网络舆论主要是通过论坛和新闻跟帖两种手段实现的。网民所以能形成声势浩大的舆论声势,主要是通过论坛讨论、跟帖、转帖等手段。在网络舆论形成的过程中,“从众心理”依然存在,“少数”、“劣势”意见也会屈服于“多数”、“优势”意见,要么在强大群体压力下保持“沉默”,要么倒向支持“多数”意见。在网络舆论中,少数者依然害怕被孤立,依然希望被认同。“铜须门”事件中,有人试图对事件进行稍微详细的分析,或者试图探究事件复杂性,但很快就遭到“伪善”、“冷漠”、“伪君子”之类的攻击。

网民狂欢心理

“网络暴力”的很多因素都可以用狂欢心理来解释。很多网络暴力事件在道德审判的外衣下,恶意攻击事件当事人,甚至出现恶搞当事者的现象,有了娱乐化的倾向,公然脱离了维护道德的外衣。这一点在“很黄很暴力”事件中尤其明显,小女孩的个人详细情况被公布出来,网友的恶意很快汇聚成狂欢式的语言暴力:准色情漫画、打油诗、恶搞帖,甚至有人直接写出了令人发指的诅咒文字。一幅以小女孩形象恶搞的漫画在猫扑也极为盛行。漫画里一个露着肩膀哭丧着脸的小女孩,前方放着有CCTV标志的话筒,右边台词用很大的字体写着“很黄很暴力”,同时下方写出同样字幕,模拟小女孩接受采访时的情景。甚至还有网友根据“很黄很暴力”做出想象中弹出在小女孩面前的网页图。对于小女孩的恶搞,其中有的夹杂了

色情因素,依然还有很多人参与,更有甚者,发起了恶搞小女孩大赛。事件的参与者更多是寻求集体的娱乐和展示自我的恶搞本领。

注释:

①【美】凯斯?桑斯坦著,黄维明译:《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郭光华:《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6期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报告 正式版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青少年概览 在gwi调查的32个国家,7%的网民是16到19岁的青少年。 青少年网民中男性居多(58% vs. 42%),这主要受到人口比例,以及印度这样的市场(男性在网民中的比例较高)快速发展的影响。在区域上,6/10的青少年住在市区,1/4的青少年住在郊区。超过半数受访者不喜欢说明收入,因为6/10的青少年还是学生。 半数青少年担忧网络隐私,以及个人数据的去向问题,47%的青少年表示更喜欢

匿名上网。即使如此,和年长的网民相比这部分网民仍是对这个问题担忧最小的受众群。 青少年和互联网 网络娱乐对青少年来说很重要,看视频短片是最受欢迎的网络活动,半数人正在使用视频点播服务。 青少年平均每天花1.15小时收看网络电视。 青少年不太愿意为网络内容付费,但是1/5的青少年每个月收看 netflix。音乐方面,soundcloud比spotify更受欢迎。 1/4的青少年使用vpn,能够更好的访问娱乐内容。1/3的青少年正在使用广告拦

网络消费者行为分析

网络消费者行为分析 摘要:本文从对传统消费者行为分析入手,主要探讨在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特征以及与传统的消费者行为模式相比所发生的变化,分析可能影响消费行为变化的主要因素,探索适应网络条件下消费者行为变化。从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出发,结合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的因素,分析了网络消费者的行为,主要包括四类重要消费者行为:网络渠道选择行为、网络消费者信息搜索行为、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网络消费者在线评论行为。在如今社会网络消费已日益普及的时代,传统消费依然无可替代,对传统消费者行为的充分了解有助于对网络消费者行为的了解和分析。 关键词:网络消费者、网络消费者行为、购买决策、影响因素 正文:传统消费要经过渠道终端,渠道多级。消费者在终端实物观看,冲动购买。网络消费者行为指人们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而选择、购买、使用及处置产品或服务时介入的过程和活动。消费者行为包括与购买决策相关的心理活动和实体活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经历的步骤,这些步骤代表了消费者从认识产品和服务需求到评估一项购买的总体过程。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与传统购物模式有

很大差别.①网络商店中的商品种类多, 没有商店营业面积限制.它可以包含国内外的各种产品,充分体现了网络无地域的优势.在传统商店中,无论其店铺空间有多大,它所能容纳的商品都是有限的;而对于网络来说,它是商品的展示平台, 是一种虚拟的空间,只要有商品,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可以把世界的各类知名品牌全部放在上面展示出来.②网络购物没有任何时间限制.作为网络商店,它可以24小时对客户开放,只要用户在需要的时间登录网站,就可以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而在传统商店中,消费者大多都要受到营业时间的限制.③购物成本低.对于网络商品购买者,他们挑选,对比各家的商品,只要登录不同的网站,或是选择不同的频道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而且可以直接由商家负责送达,免去了传统购物中舟车劳顿的辛苦,时间和费用成本大幅降低.而对于传统购物来讲,这一点是无法达到的.④网络商店库存小,资金积压少.网络商店中很多商品一般是在客户下订单后再进行商品调配,不需要很多库存,从而减少资金的积压. 因为网络购物中,商家可以通过消费者下订单与配送商品的时间差,进行商品的调配,而传统商店就需要在顾客选购商品的同时提供商品.⑤商品容易查找.网络商店中基本都具有店内商品的分类,搜索功能,通过搜索,购买者可以很方便地找到需要的商品.而在传统商店中,购买者寻找商品就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与传统购物相比,网络购物具有很多优势.

网络暴力事件舆论主体行为分析 - 副本

网络暴力事件舆论主体行为分析 时间:2009-06-29 09:32:00 作者:; 来源: —以群体行为为视角 ●李军 网络暴力事件是一种群体行为,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介,具有许多传统媒介不具备的功能和优势,网络虚拟社区的存在使得人们很容易结成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关系。网络群体的关系通常是虚拟的、短暂的、缺乏约束与承诺的。这样形成的群体,在匿名状态下处于虚拟空间,常常会因彼此的暗示、情绪上的感染而陷入到一种非理性状态,从而走向暴力。近年来的很多网络暴力事件都与网络中这种群体行为的特点密切相关。 群体极化倾向 美国当代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正式提出了“群体极化”概念并进行了界定,他在书中说:“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①新的舆论媒介——网络下聚集的群体,是由分化而类聚的,表现出去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的特性。这样极易导致群体认同的现象。②在网络中,网民经过分化组合,就会形成某个网络论坛中聚集着具有某些相同特质的人群,他们彼此具有很强的认同感。比如在“魔兽”论坛中,多是一些大学生、公司白领等爱好游戏的年轻网民。具有相同

特质的网民聚集在一起,经过短暂的“商议”,就容易“达成共识”,形成群体极化倾向。 集体无意识 网络上的集体无意识更多的是一种缺乏理性思考的盲从,从网络暴力事件形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共同的心理机制下,群体成员的语言和行动容易相互感染,在特定氛围中忘记自我,不计后果,最终导致走向暴力,出现以暴制暴的局面。当网络上出现某件事情触动了大众神经的时候,大多数网民都秉持一颗善良的心,出于正义感而对当事者进行道德审判。当人们原始的本能受到挑战时,人们往往会奋起反击。比如“史上最毒后妈事件”中,当网民看到小女孩遍体鳞伤、口吐鲜血的照片时,网民的善良和正义感被激发出来,出于为小女孩抱不平和对残忍行为的义愤,网民们开始口诛笔伐后妈。当网民在为小女孩伸张正义的时候,并没有人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适当,言行是否合情合理合法。而当事件水落石出时,网民们才发现这是一起杜撰的事件。而当初,网民们谁也没有去想过自己的行为会给“后妈”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沉默的螺旋 有学者认为,“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说是针对传统媒体传播模式下提出来的,该理论假说在网络媒体传播环境下已经失效。提出此种观点的学者依据是,在“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说中,个人选择“沉默”

第四章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教案

课题: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课时:6课时 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13秋商务、14春商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中国网民特征及上网条件 2、认识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 3、掌握消费品市场的购买模式分析办法,能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做简单的分析。 4、知道影响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5、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分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意识和学习热情。通过问题讨论、自我阅读、师生一起共同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重点 教学重难点:1、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构成 2、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分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 网络营销工具、网络消费者 二、导入新课 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是制定网络营销战略计划的前提、基础。分析网络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动机,才能为有效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企业才能有针对地制定出正确的网络营销策略。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互联网络环境分析 1、互联网在中国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

2、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受到资金持续追捧。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披露的投资事件达30起,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数为17起,披露投资金额总额约为3.78亿美金,平均单笔投资金额约为2225万美金。 3、云计算近两年在国内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降低了创业初期成本投入。 云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最热的话题之一,其便利和优势不必多说。创业公司人才、资金短缺,都将会成为创业路途中主要的问题。云服务的面世和普及恰恰可以帮助创业公司克服这些问题。创业公司可以在付出较少成本后,就可以得到便捷、高效、安全的云服务。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并对其进行整理。 (一)使用微博频次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的频率以每天使用的频率为最高,数据显示,微博的忠诚度更高,更多用户趋向于每天使用,SNS的使用频率则趋于平稳,且用户使用的网站较多,SNS网站的替代品更多。 根据来自DCCI的数据,每天都使用微博的用户约达41.7%,2-3天使用微博的约占26.9%,每周1-2次的约占16.2%,由此可见经常使用微博的用户群体是相当大的。如果使用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那么每天使用微博的用户大约有5000多万人次,而且随着微博影响力日渐扩大,使用微博微博人数越来越多,每天使用微博的人数将会更多。 (二)使用微博方式分析 从目前来看,微博用户登录使用微博的方式主要还是利用电脑登录网页来使用微博,约占六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利用手机上网和使用微博的用户将会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 据DCCI研究显示,微博用户通过手机登录访问的比例为39.0%,超过3成。预计到2013年,手机网民数量将超越PC网民数量,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而微博的即时自媒体的特性与手机的方便、及时等特性结合起来,将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因此,微博在手机平台上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微博也将因为手机平台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及SNS用户通过手机登陆访问的比例分别为39.0%、35.7%均超过3成。结合DCCI之前的预测,在2013年,手机网民

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将于2013年超越PC网民数量,无论是微博还是SNS 未来都需重视手机平台的应用不朋务,将之作为高增长潜力的发展平台。 (三)从忠诚度和认知度角度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仅使用一家的比例达到41.9%,用户高频次的使用,反而是更多的集中在一家微博上,说明微博用户的忠诚度普遍较高;而使用两到三家SNS网站的用户比例最高达到32.3%,SNS网站的替代品较多。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性别用户对微博的认知状况方面,女性用户对微博得认知度普遍高于男性。女性用户认为微博能够随时随地的表述自己的心情,并且能够关注自己想要关注得内容与事情;在对微博的认知度方面,女性微博用户普遍高于男性。 (四)使用微博目的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为记录自己心情、寻找兴趣相同的群体、认论共同兴趣的话题等,用户将微博作为一个即时信息的交流平台,相比较而言,SNS用户则主要使用SNS平台联系老同学,拓展新朋友等,将SNS媒体作为一个主要的人际交友网络。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使用微博目的差异上,女性用户在“记录自己的心情、娱乐、休闲、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使自己不落伍”等方面比男性比例更高,显示出女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男性更关注生活。而男性则在“交流工作、学习心得,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这方面比女性更高,显示出男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女性更加为事业发展考虑。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学历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方面,记录心情为各

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网络视频直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恶意竞争,运作方式同质化 近年来,网络直播逐步进入人们视野,门槛低、获利快,在2016年迅速成为国内创投圈一大热词,不仅名人大咖加入直播行列,各大手机APP也陆续推出直播功能,例如罗胖上映客、网易BOBO直播、腾讯新闻客户端的直播页卡等,网络视频直播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内,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网络直播行列,网络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平台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甚至出现一些恶意竞争,例如:一些直播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恶意攻击其她平台;某些网络直播平台的观瞧人数涉嫌造假;行业潜规则,挖走其她平台人气主播;利用不正当营销手段恶意炒作,哄抬主播身价等等。其次,网络直播商业运作方式雷同,缺乏创新性。纵观国内各大直播平台,都就是以游戏电竞与美女主播为主,颜值、猎奇内容成为秀场主题元素,虚拟礼物打赏为主要变现模式,没有形成精细化与个性化的平台发展策略。 (二)内容过度娱乐化、低俗化 一方面由于直播门槛低,直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为博粉丝眼球,拉近关系,部分主播突破了行业底线,直播一些大尺度、低俗化的内容。另一方面,观众窥私欲驱动直播内容向低俗化方向发展,尤其就是近几年,网络直播出现乱象,内容的过度娱乐化与低俗化就是目前网络直播平台最大的隐患之一,特别就是随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渗透力越来越强,网民年龄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这种隐患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危害会越大。 (三)监管不力,打“擦边球”现象频现 互联网时代,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国家对于网络市场的监管存在技术上的难度。网络直播无法实现技术拦截,只能依赖人工监管。特别就是移动视频直播,没有上传步骤,按下摄影功能,云端就会同步抓取、同步储存、同步传递,即时性强。对于PC网络直播平台也很难实现对直播画面的实时监控。这样一来,网络直播中“擦边球”现象增多,由于直播场就是匿名制的虚拟社交,部分网络主播为了吸引眼球,打“擦边球”现象在直播秀场很常见。 在网络直播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属于虚拟社交,虚拟社交就是各种关系、等级的混合体,它甚至要比现实生活更加“真实”,这就容易导致直播用户的网络集群行为,引发舆论狂潮。因此,网络直播场也容易成为不法分子蓄意制造网络骚乱的场所,例如,在网络直播平台上传播一些虚假视频,误导观众等。另一方面,一些暴力失德行为也不断出现在网络直播中,这也就是政府需要加大监管力度的原因。 网络视频直播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平台建设,创新运作方式

常见网络攻击分析(一)

常见网络攻击分析(一) 任何一个网络都不是安全的,无论你是否接入internet,下面我们谈论下常见的网络攻击行为,大家可以一起学习下 1.1 TCP SYN拒绝服务攻击 一般情况下,一个TCP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三次握手的过程,即: 1、建立发起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 2、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SYN报文后,在内存中创建TCP连接控制块(TCB),然后向发起者回送一个TCP ACK报文,等待发起者的回应; 3、发起者收到TCP ACK报文后,再回应一个ACK报文,这样TCP连接就建立起来了。 利用这个过程,一些恶意的攻击者可以进行所谓的TCP SYN拒绝服务攻击: 1、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 2、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报文后,建立TCP连接控制结构(TCB),并回应一个ACK,等待发起者的回应; 3、而发起者则不向目标计算机回应ACK报文,这样导致目标计算机一致处于等待状态。 可以看出,目标计算机如果接收到大量的TCP SYN报文,而没有收到发起者的第三次ACK回应,会一直等待,处于这样尴尬状态的半连接如果很多,则会把目标计算机的资源(TCB控制结构,TCB,一般情况下是有限的)耗尽,而不能响应正常的TCP连接请求。 1.2 ICMP洪水 正常情况下,为了对网络进行诊断,一些诊断程序,比如PING等,会发出ICMP响应请求报文(ICMP ECHO),接收计算机接收到ICMP ECHO后,会回应一个ICMP ECHO Reply报文。而这个过程是需要CPU处理的,有的情况下还可能消耗掉大量的资源,比如处理分片的时候。这样如果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大量的ICMP ECHO报文(产生ICMP洪水),则目标计算机会忙于处理这些ECHO报文,而无法继续处理其它的网络数据报文,这也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DOS)。 1.3 UDP洪水 原理与ICMP洪水类似,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的UDP报文给目标计算机,导致目标计算机忙于处理这些UDP报文而无法继续处理正常的报文。 1.4 端口扫描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 一、前言 互联网被称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载体,近几年在大学里日趋流行,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对他们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网络存在着诸多优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自主性与多元性极容易令部分同学对其产生过度依赖,从而造成大学生心理扭曲,导致人格的发育不健全。据专家分析,频繁浏览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网站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失衡进而引发杀人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到底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模式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大学生们是怎样认识这个第四媒体的呢?为了探明目前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和针对这种现状所应采取何种措施, 我们以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主体,进行了“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为课题的调研活动。 此后,我们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并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得出,大学生上网与 性别和所处年级有关,也和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关;上网以家里和宿舍为主,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好奇性;目前网络信息的多而杂使很多大学生对其既爱又恨。 二、调研概述 1、调查目的 ①对网络行为进行分层次全方位的动态调查研究,对不同年级的人的上网年龄、时间、 地点、频率、常上的网站、所关注的内容、上网的体验进行调查。 ②调查大学生上网动机,文案调查包括网络学习,玩游线,网恋,娱乐等 ③最受大学生喜欢的网站排名,和网络分类信息重要程度的排名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里仁学院大学生为主体,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以大一的学生作为辅助调查对象。为了能全面反映在校大学生的上网状况,我们适当将部分大四学生加入调查样本中,以充实数据库,使其更加接近大学生群体上网现象的真实情况。 3、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由17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了学生关于上网基本情形、偏好、上网影响及其它方面的具体情况。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网络集群行为的内容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f5351760.html, 网络集群行为的内容分析 作者:谢和平田晓红 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5期 【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网民对苏家权事件的评论文本数据为样本,进行高频 特征词分析、内容分析和情感分析,认为在此次事件中网民表现出了高参与性、高互动性、高针对性、相对扩展性、情感倾向性等特征。 【关键词】网络集群行为内容分析苏家权事件 网络集群行为是指一定数量的、无组织的网络群体围绕特定的现实主题,在一定诱发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的,以意见的强化与汇聚为特征的,具有现实影响力的网民聚集①。不同于传统的集群行为,网络集群行为以具有虚拟性、隐蔽性、交互性等特征的网络为平台,以网络虚拟社区(论坛、博客、个人空间等)为集聚和言论空间。参与主体的广泛复杂性、参与形式的虚实交互性、网络事件效应扩散的难以控制性、事件演变的鲜明结构性、事件效应的双重性是网络集群行为的主要特征②。 近年来,网络集群行为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研究领域来看,多集中于社会学和心理学方向,如沈晖(2009)从集群行为理论和社会工作视角对网络集群行为的作用机制和暴力倾向等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干预设想③;魏娟、杜骏飞(2009)运用斯梅塞尔的价值累加理论,以魔兽世界玩家集群事件为例进行了社会心理分析④。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网络集群行为的发生机制、演变过程、组织特征、应对与调控策略等。在研究方法上,基本上为基于相关理论视角下的质性探讨,缺乏量化研究。 网络空间的自由开放、虚拟隐蔽等特性使其能够较真实准确地反映网民对某一具体事件的认知与情感倾向状况,而内容分析法是对媒体报道的信息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和量化描述最为合适的方法之一⑤。基于此,本研究以腾讯新闻评论文本数据为样本,采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博导沈阳教授领衔开发的ROST CM6内容挖掘软件对网络群体行为进行相关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处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2.1%。腾讯公司作为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和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其网民数量在中国网民总数中占有较大分量,影响力不言而喻。苏家权事件是发生在2013年3月的城管商贩流血冲突事件。3月17日下午,广州天河区车陂街道城管执法中队的两名城管队员 对一位卖菠萝的占道经营小贩进行劝导执法,不料该小贩突然挥刀袭击,其中一名执法队员苏家权被砍7刀,包括头部和面部5刀,可能因此毁容。该事件性质恶劣,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今天上午,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下称青少工程)”赢在未来· 网络安全中国行”活动在通州潞河中学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 未来网与360 互联网安全中心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个《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六成青少年遭遇网络威胁,其中电信诈骗和账号被盗最为常见。 为更好的了解青少年上网习惯和网络安全意识,并为日后青少工程的具体工作提供调研支撑,360 互联网安全中心和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联合发起问卷调研,从上网习惯、网络环境感知、网络安全意识三方面,对6-18 岁的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53.1%的青少年已使用手机上网,31.4%使用家庭台式电脑上网,13.1%使用平板电脑上网,仅有2.4%的青少年使用网吧或学校的台式电脑上网。这意味着,95 后的上网习惯主要通过自己的设备,且倾向于使用移动端设备。 青少年上网都在做什么?调查发现,聊天交友、听音乐、玩游戏是青少年群体最热衷的网络活动,而查资料、看电影电视剧等活动相对较少。其中,在青少年最喜欢的游戏top20 中,植物大战僵尸、赛尔号、小黄人快跑名列三甲。在家长对待孩子上网的态度调查中,只有不到10%的家长表示反对孩子上网,这表明70 后、80 后家长对孩子上网持比较开放的态

度。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尽管青少年上网环境相对单一且上网时间短,但仍旧无法避免不安全的网络环境和各类网络威胁。记者从调查报告中看到,近六成青少年曾遭遇到网络威胁,其中电信诈骗和账号被盗最为常见,其次是个人信息资料被窃取。统计数据也表明,八成青少年缺乏全面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 令人欣慰的是,在类似青少工程等公益项目的努力下,针对青少年网络安全的教育工作正在大力推进。与之相应,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也在逐步提高。 记者查阅调查报告发现,目前,超80%的青少年在遇到电脑病毒时会立刻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 面对个人信息问题,青少年最不愿意透露证件号码、电话号码、地址等信息; 同时,九成以上的青少年认为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 据介绍,青少工程是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指导下,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发起、未来网和360 公司承办、并由360 公司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的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公益项目,旨在全面提升青少年网民的网络安全素养,建立适应性、和可持续的校园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目前,青少工程已全面覆盖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59座主要城市、3 万多所小学、40多万个班级,影响中小学生约1.2 亿人次。

基于DNS的网络攻击行为监测

DNS是网络环境相对薄弱的一环,非常容易受到攻击和入侵。目前网络环境中发生较多的DNS攻击大概有,DNS缓存感染,DNS信息劫持,DNS重定向,ARP欺骗,本机劫持等多种方式。基于DNS的网络行为监控则是通过对DNS攻击报文的分析再辅之spark来达到实时监控和防范的目的,实现一个系统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的功能。其中,本文只对DNS攻击的特征进行分析。 DNS信息劫持的分析监测 DNS信息劫持,又叫DNS欺骗,发生DNS欺骗时,Client最少会接收到两个以上的应答数据报文,报文中都含有相同的ID序列号,一个是合法的,另一个是伪装的。据此特点,有以下两种检测办法:(1)被动监听检测。即监听、检测所有DNS的请求和应答报文。通常DNS Server对一个请求查询仅仅发送一个应答数据报文(即使一个域名和多个IP有映射关系,此时多个关系在一个报文中回答)。因此在限定的时间段内一个请求如果会收到两个或以上的响应数据报文,则被怀疑遭受了DNS欺骗。(2)主动试探检测。即主动发送验证包去检查是否有DNS欺骗存在。通常发送验证数据包接收不到应答,然而黑客为了在合法应答包抵达客户机之前就将欺骗信息发送给客户,所以不会对DNS Server的IP合法性校验,继续实施欺骗。若收到应答包,则说明受到了欺骗攻击。 DNS反射放大攻击监测 DNS反射放大攻击是一种通过向开放的DNS服务发送伪造源发地址的查询请求来将应答流量导向攻击目标的一种拒绝服务攻击手段。此类攻击主要利用回复包比请求包大的特点,伪造请求包的源IP地址,将应答包引向被攻击的目标。DNS反射放大攻击特征如下: DNS回复超过512字节 攻击者为了达到攻击目的,响应包大小往往超过限制的512字节,放大倍数一般超过10倍以上。 短时间内某一SIP请求数量骤增 攻击者利用”肉鸡“发起请求攻击,使用循环发送请求方式对攻击者进行访问,因为请求资源记录中的>SIP都被伪造为被攻击者的IP,所以DNS服务器在短暂时间段内会接收到同一个SIP的多个请求记录。 查询类型以ANY为主(query) 每个查询类型一般都对应固定的响应比例长度,比如A类型响应资源长度一般是固定的32位字节IP地址,MX和ANY类型的响应记录一般是不固定的长度,也最容易被攻击者利用。OPT RR字段中的UDP报文大小设置为很大的值(query) 攻击者会将OPT RR字段重点额UDP报文大小设置为很大的值,Additional records中的UDP payload

中学生上网行为典型特征与潜在需求调查报告

中学生上网行为典型特征与潜在需求调查报告 作者:xxx 时间:xxx 分析背景项目说明.................................................2 分析思路.................................................................2 ...... ● 分析背景与项目说明 ? 分析背景 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4.8%。那么他们具有哪些典型特征,有什么潜在需求呢?从中能挖掘哪些潜在机会?这是本次项目调研的目的。 ? 项目说明 中学生的定义:初中、高中、中等专科及技术学校的在校学生。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2017年底xxx 市“中学生生活调查”项目。 来源1:某某市中学生生活调查问卷,回收4025份样本。 来源2:抽取共21人进行访谈及回访,样本选取包含学生、家长和学校等人员。 ● 分析思路 本项目将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情感、偏好等方面了解其典型特征、挖掘其潜在需求,识别面对中学生的市场机会。 ● 数据呈现 中学生在学习方面近6成的每日平均学习时间超过10小时,5成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不足3小时 ...... ● 结论和建议 在学习方面的特征和需求:为了提升个人素养和满足升学要求,有主动学习和参与课外培训的愿望,但时间有限。 潜在机会:远程教育。 注:该报告模仿自《手把手教你做一份数据分析报告》, 标题:报告的题目,撰写者及所在单位部门 目录页:如果报告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可以采用目录呈现报告的结构,方便阅读。 分析背景和项目说明:用于阐述项目需求、分析目的、市场情况、以让读者了解项目的前因后果。项目说明用于注明假设、数据来源等。 分析思路:描述数据分析的思路、方法和模型。 分析主体:呈现各种数据表,数据分析图。对表之间、图与图之间的联系进行阐述。 结论建议:依据分析过程,给出合理的结论和相关建议。此部分也可放在分析主体前,为了给决策者快速了解结论建议。

网络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

网络条件下的消费行为特 征分析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商务的逐渐普及,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者的地位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以互联网为营销平台,传递营销信息使传统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发生巨大的变化,网络营销应运而生,这一新的营销方式无论从理论基础、手段、特点,还是营销理念、内涵方面都对传统的营销方式带来了冲击和影响,强调企业与消费者双方在互动沟通中实现各自的利益需求,是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网络营销是围绕着消费者开展一切活动的,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依据。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提高,社会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逆转,消费者占主导地位的买方市场已经来临。这一现状促使企业必须去研究消费者的行为与心理,研究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各种因素,以需定产,这样才能扩大产品的销售,改善经营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在消费者占主导地位的网络经济时代,对网络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特征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是从网络条件下的消费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且结合现实探讨了当今的我国网络营销存在的显著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网络条件下消费者行为特征的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 网络消费者;消费行为;营销策略;网络营销

Abstract Abstract: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e-commerce grew in popularity, people's consumption idea, consumption patterns and consumer's position is undergoing significant changes. On Internet marketing platform, transfer the marketing information makes the traditional market marketing mix strategy change greatly, network marketing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is new marketing mode whether from the theoretical basis, methods, characteristics, or marketing idea, connotation to the traditional marketing way has made an impact and influence, emphasize both side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communication in realizing their own interests in satisfy consumers' requirements, and are the basis of personalized needs enterprise to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profit, so the network marketing is around consumers conduct all activity, the demand of consumer is enterprise developing marketing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basis. Furthermore,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supply and demand of society has happened in reverse, consumer dominant buyer's market has come. This status promote the enterprise must go to study consumer behavior and psychology, the study of variou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onsumer behavior, to DingChan, such ability to promote the sale of our products, impro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So, in consumer dominant network economy er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etwork consumers'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issue.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network condition of consumer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the reality in China are discussed today's network marketing existence significant problems, and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to adapt to network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umer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keting strategy. Keywords: Network consumers;Consumer behavior;Marketing strategies;Network marketing

(完整版)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微博受众群体行为分析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并对其进行整理。 (一)使用微博频次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的频率以每天使用的频率为最高,数据显示,微博的忠诚度更高,更多用户趋向于每天使用,SNS的使用频率则趋于平稳,且用户使用的网站较多,SNS网站的替代品更多。 根据来自DCCI的数据,每天都使用微博的用户约达41.7%,2-3天使用微博的约占26.9%,每周1-2次的约占16.2%,由此可见经常使用微博的用户群体是相当大的。如果使用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那么每天使用微博的用户大约有5000多万人次,而且随着微博影响力日渐扩大,使用微博微博人数越来越多,每天使用微博的人数将会更多。 (二)使用微博方式分析 从目前来看,微博用户登录使用微博的方式主要还是利用电脑登录网页来使用微博,约占六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利用手机上网和使用微博的用户将会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 据DCCI研究显示,微博用户通过手机登录访问的比例为39.0%,超过3成。预计到2013年,手机网民数量将超越PC网民数量,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而微博的即时自媒体的特性与手机的方便、及时等特性结合起来,将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因此,微博在手机平台上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微博也将因为手机平台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及SNS用户通过手机登陆访问的比例分别为39.0%、35.7%均超过3成。结合DCCI之前的预测,在2013年,手机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将于2013年超越PC网民数量,无论是微博还是SNS未来都需重视手机平台的应用不朋务,将之作为高增长潜力的发展平台。 (三)从忠诚度和认知度角度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仅使用一家的比例达到41.9%,用户高频次的使用,反而是更多的集中在一家微博上,说明微博用户的忠诚度普遍较高;而使用两到三家SNS网站的用户比例最高达到32.3%,SNS网站的替代品较多。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性别用户对微博的认知状况方面,女性用户对微博得认知度普遍高于男性。女性用户认为微博能够随时随地的表述自己的心情,并且能够关注自己想要关注得内容与事情;在对微博的认知度方面,女性微博用户普遍高于男性。 (四)使用微博目的分析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为记录自己心情、寻找兴趣相同的群体、认论共同兴趣的话题等,用户将微博作为一个即时信息的交流平台,相比较而言,SNS用户则主要使用SNS平台联系老同学,拓展新朋友等,将SNS媒体作为一个主要的人际交友网络。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使用微博目的差异上,女性用户在“记录自己的心情、娱乐、休闲、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使自己不落伍”等方面比男性比例更高,显示出女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男性更关注生活。而男性则在“交流工作、学习心得,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这方面比女性更高,显示出男性在使用微博上相对女性更加为事业发展考虑。 DCCI 2010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同学历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方面,记录心情为各

网络攻防分析报告

网络攻防技术 windows远程口令猜测与破解攻击 班级:网络工程XXXXX 学号:XXXXXXXXX 姓名:XXXXXXX

口令攻击 口令是网络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当前的网络系统都是通过口令来验证用户身份、实施访问控制的。口令攻击是指攻击者以口令为攻击目标,破解合法用户的口令,或避开口令验证过程,然后冒充合法用户潜入目标网络系统,夺取目标系统控制权的过程。口令攻击是实施网络攻击的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口令攻击的几种方法及其防范措施。 在获得了相当于Administrator的地位之后,攻击者通常会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能帮助他们进一步占据被攻陷系统的信息。此外,窃得Administrator权限的攻击者可能刚攻陷你整个网络的一小部分,他们还需要再安装一些黑客工具才能扩张其侵略版图。因此,黑客攻破系统之后的活动之一就是收集更多的用户名和口令,因为这些身份证书一般来讲是在整个系统中扩展地盘的关键,而且可能通过各种相关性关系将攻击行为延伸到其他网络中去。 XP SP2及以后的版本,黑客侵入后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关掉防火墙。默认配置的防火墙能够阻断下面要讨论的许多依赖于Windows 网络服务的工具发起的入侵。

常用口令攻击方法及分析口令认证的过程是用户在本地输入账号和口令,经传输线路到达远端系统进行认证。由此,就产生了3 种口令攻击方式,即从用户主机中获取口令,在通信线路上截获口令,从远端系统中破解口令。 1.1 从用户主机中获取口令 攻击者对用户主机的使用权限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具有使用主机的一般权限; 二是不具有使用主机的任何权限。前者多见于一些特定场合,如企业内部,大学校园的计算中心,机房等。所使用的工具多为可从网上下载的专用软件,对于攻击者来说不需要有太高的技术水平,只要能使用某些软件就可以进行破解。对于后者一般要与一些黑客技术配合使用,如特洛伊木马、后门程序等,这样可使攻击者非法获得对用户机器的完全控制权,然后再在目标主机上安装木马、键盘记录器等工具软件来窃取被攻击主机用户输入的口令字符串。 1.2 通过网络监听来截获用户口令 网络监听的目的是截获通信的内容,然后分析数据包,从而获得一些敏感信息。它本来是提供给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工具,利用它来监视网络的状态、数据流动情况以及网络上传输的信息等。而目前,诸多协议本身没有采用任何加密或身份认证技术,如在Telnet、FTP、HTTP、SMTP 等传输协议中,用户账户和密码信息都是以明文方式传输的,此时攻击者只要将网络接口设置成混杂模

网上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

《消费心理学》课程论文 题目: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网络消费者行为研究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市场,是由一群上网的人群所组成,也可以看成是不同分块的市场的集合。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世界各国对如何利用互联网产生经济效应的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对互联网条件下消费者行为改变的研究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传统条件下消费者已经形成了特有的消费行为模式与消费特征,因此在了解网络消费者行为之前有必要对传统消费者行为进行阐述和分析,传统消费者和网络消费者同为商品的购买者,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如今社会网络消费已日益普及的时代,传统消费依然无可替代,对传统消费者行为的充分了解有助于对网络消费者行为的了解和分析。 关键词:传统消费者行为网络消费市场网络消费者行为网络营销策略 一、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一)消费者变被动为主动 由于现在的网络非常便利,所以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以前会利用各种手段对不同的商品进行对比,并积极地去查看已经使用过该产品的消费者的评价。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购物的特殊性,消费者在网络环境下的购买决策会更加谨慎,因此消费者会主动地获取商家、产品的一些信息。同时网络消费者会积极主动的去联系卖家,然后进行购买。 (二)网络营销中消费者与商家的互动性增强 在传统的消费方式下信息的沟通模式是一对多,也就是企业向消费者传递信息,这种信息传递是单向的。但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沟通要复杂的多,沟通模式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互动的。消费者也从传统情况下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发布者,因此,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已经从单方面的传递转变为双方交流。 (三)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体验较差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可以切实地体验产品和商家的服务。

网络群体与市场

《网络群体与市场》2017年1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简答题 1. 根据一个表示人们参与不同社会活动的二部归属图,研究者有时会创建一种仅仅涉及到相关人员的"投影图",其中两个人之间有一条边,当且仅当他们参与了相同的社会活动。(a)画出与下图对应的投影图,其中的节点应该是在下图中的7位人员,且如果两个人在某一董事会共职,则他们之间应该有连接。 (b)试给出一个例子,涉及两个不同的归属网络,它们有同样的人群,不同的社团关系,但所导致的投影图是相同的。该例子说明信息可能在从完整归属图到投影图过程中被"丢失"。 解答: 基本认识就是:从社会活动出发,一个社会活动若有k个人参与,则在他们之间形成一完全子图,共k(k-1)/2条边。对于这个例子来说,结果就是John-Shirley,John-Arthur,Shirley-Arthur,Arthur-Al,Arthur-Steve,Arthur-Andrea,Al-Steve,Al-Andrea,Steve-Andrea,Andrea-Susan 有两个层次的可能导致不同的归属图但相同的投影图。第一,让社会活动交换。例如在上图中,让Shirley和Arthur都关联到Amazon,同时取消他们和Google的关联,我们得到另一个归属图,与上图有相同的投影图。这种情形实际上是图的重新标注,属于简单情形。另一种考虑更具实质性,利用在形成投影图中完全子图的重叠部分。例如基于上面的归属图,让Al也和Disney有关联,得到不同的归属图,但对应的投影图与上图的投影图一样。这里的原因是,由归属关系(Al,Steve)->Disney产生的完全子图,被完全包含在由归属关系(Al,Steve,Arthur)->Apple产生的完全子图中了。 2. 这个问题将分析单品次价密封拍卖行为。考虑一种情况,其中竞拍者对商品的真实估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