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文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景色的美,洋溢着作者对日月潭的喜爱之情,它不仅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二、指导思想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三、认知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四、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 、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 、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具体设计如下:

一、课前欣赏,激发情感

课前让学生欣赏一组祖国迷人秀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川秀美,景色逸人,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为生长在这样美丽而伟大的国家里感到

自豪和骄傲,从而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进入情境,学习课文,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声像结合,感知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收集日月潭的近景、远景、清晨、晴天、雨天及游客观光等许多图片,在优扬的音乐的基础上配上优美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一边赏风景,一边悟课文,为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若单凭教师讲或学生读,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读后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以景激情,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

课文重点是二、三、四自然段,采用Flash片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学生对图片的欣赏、说话,对文字的品味、朗读,掌握课文重点,领略作者的遣词造句之美,体会日月潭的多姿多彩。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用课件展示空拍日月潭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日月潭的形态美,一边体会作者比喻的精妙,和对日月潭的喜爱赞美之情。第三、四段是指导朗读的重点段,利用图片将文中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此时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变得自然而然,有感而发。

四、展示情境,复述课文

在赏析课文后,设计我当导游的活动,继续播放音像课件,练习朗读,让学生再一次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仙境,得到美的熏陶,在美的世界中受到感染,把文中的赞美之情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从而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鉴赏力得到训练,为背诵课文,积累语言作好铺垫。

五、拓展情境,爱国教育

最后设计游客抒情这一环节,让学生将学习本文后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热爱宝

岛台湾的感情,形成初步的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外,在学生个个都说日月潭真是个好地方,个个都想到台湾去时,老师再动情地讲述: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了,至今还没有回归。台湾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台湾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从而增强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完成课后第3题。

七、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祖国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有象征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龙门石窟;有以奇松、怪石著称的黄山;还有雄伟壮观的泰山。我们的祖国可真美呀!你们不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家里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吗?

2、这些景点都在我国大陆地区,我还听说台湾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

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就叫日月潭。今天,我们一块去欣赏那儿的美景吧!(板题,读题)

(二)情境体验,整体感知

1、各位小旅客们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听我为大家介绍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多媒体画面及音乐,师朗读)

2 、同学们,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有什么感受吗?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注意把字音读准。

3 、生字词反馈。(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三)细细品读,理解课文

品读第一段

1、小声自由读,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2、指名交流:

(1)体会1、2句。(板书:大湖高山)

(2)体会第3句。联系画面理解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用动作演示理解群山环绕(多媒体辅助)

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二段

1、自由小声读,想想你又看到了什么美?

2、点击课件示空拍日月潭图片:把你看到的美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利用多媒体和模具演示的方式体会日月潭形状的美。)

4、指导背诵。(由四人小组成立为一个导游团,向游人介绍日月潭的美名是如何得来的。) 品读第三段

1、读课文,这段介绍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

2、点击课件示清晨图片:说说清晨的景色。(让学生充分想象说话)

3、明确隐隐约约的意思。

4、清晨,日月潭给你怎样的感觉?(播放课件,理解隐隐约约,很美,富有神秘色彩)

5、挑战读课文。

品读第四段

1、读课文,这段介绍的是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2、中午的时候,日月潭是一番什么景象?(播放课件)

(1)示晴天、雨天两幅图:看你喜欢哪种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同桌或邻近伙伴交流一下。

(2)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

(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五段

1、齐读课文,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

2、通过学习课文,你从哪儿看出日月潭风光秀丽?(群山环绕、潭深水绿、飘着薄雾、清晰展现、一片朦胧)

(四)我当导游,回味课文

日月潭景色这么美,老师都还想去游览,哪位同学愿意领老师和同学们再去欣赏一下。

(五)抒发感受,启发爱国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了,至今还没有回归。台湾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台湾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此时,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六)结束:快乐的旅程到此结束。

感谢您的阅读!

日月潭的传说教案

日月潭的传说教案 日月潭的传说 一、复习、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师: 今天我们继续欣赏日月潭的美丽传说,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传说,像这样的课文该怎么学呢?(学生无语) 师:老师有一秘诀,可仔细听好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轻声说)带着想象读书。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带着想象去读书。(随后齐读。) 师:传说描绘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想象,寄托着他们的美丽理想。因此要带着想象去读书,去还原,去感受,去体验。板书:想象。 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想象力。首先请读读词语,你能读准确吗?注意要带着想象去读词,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面,一组词语就是一个故事。 出示

龙吞日月漆黑一团降伏恶龙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千辛万苦化作青山永远守卫 师:读的真好呀!一组词语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日月,天地间漆黑一团。人们为了降伏恶龙,聚在一起商量办法,一筹莫展。这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他们吃尽千辛万苦,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杀死了恶龙,救出了日月,他们却因为吃了龙肉化作了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日月潭的两边。 来,让我们一起通过读词语把这个动人的传说演绎出来吧。(齐读词语)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 师:大家动情的朗读,把我们都带到了美丽的去日月潭边。(播放课件,日月潭图片)生欣赏不由发出惊叹“哇,真美啊!”。 师:读读课文第一小节,看看课文怎样描绘这美丽的风光 师:作者只用了两个词青山环抱,树木葱茏两个词就概括地写出 日月潭的美丽,真是惜墨如金,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读书。 师:日月潭不仅风景秀美,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板书:动人 师:(出示)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2-5 自然段,想一想这个传说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把打动你的词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画下来词句,再想一想从这些词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三、读好故事(读出精彩读出想象) (一)交流第一处 让我们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细致地读书交流。 出示: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1. 理解词义 师:把目光再缩小一些,各自读读,在这句话中,最让你感动的 是哪个词语?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群上环绕”、“树木茂盛”等词语的意思,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名字的由来和迷人的风光。 3. 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增强孩子们热爱台湾的感情,有祖国统一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提前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日月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台湾岛上那颗最为耀眼的明珠,去感受她的美丽吧。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9《日月潭》。 (二)复习词语: 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去领略日月潭的美丽风光。但在出发前,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宝宝来和我们道别了,我们快去和他们打招呼吧。 出示词语:环绕茂盛建筑轻纱清晰朦胧边境名胜古迹隐隐约约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不仅声音洪亮,而且读得特别正确。(三)感悟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日月潭的哪几个方面?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位置、名字的由来、风光 过渡:课文用生动、优美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日月潭所处的位置、名字的由来以及它那迷人的风光。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日月潭。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初到日月潭,她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读了第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①位置:日月潭在我国台湾省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②日月潭的大:出示补充资料日月潭面积7.73平方公里,湖周长35公里,相当于我们学校的100多个大操场。 ③日月潭的美:作者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四字词语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日月潭风景图) 从这幅美景中,从作者的描述中,你对日月潭的最大感受是什么?用一个字来概括—美。 (2)第一自然段,只有短短的三句话,我们就知道了日月潭的位置,感受到了她的大和她的美。下面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能读出她的大和美吗?指生读,齐读。 (3)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就让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试着来背背第一自然段吧。师点评:同学们可真棒。看来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日月潭的位置和环境,还都记在脑子里了。老师都为你们感到骄傲。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风景秀丽的日月潭是我国宝岛台湾最大的一个湖,那这个湖为什么叫日月潭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2)请大家合上书,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是否想得一样,想好了就坐好示意老师。 (3)出示日月潭的图片,生上台指着图片说原因。 (4)那文中又是怎样叙述的呢?指名说。 (5)出示句子:1.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日月潭教学设计意图

日月潭教学设计意图 《日月潭》教学设计1、会写“环、绕”等12个生字;运用熟字换偏旁、形声字特点等方法会认“环、绕、茂、晰、朦、胧、境”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清晰、朦胧、仙境、隐约”等词语,品味文中的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通过口语交际“家乡美”,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1、重点学习生字,仔细品味文中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2、难点读中感悟,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秀丽风光1.印发教材内容,布置学生进行预习2.制作关于课文重点句段和配乐朗读的音乐等方面的课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儿?谁来说一说?你觉得那里怎么样?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组课文,一起去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现在我们就出发吧!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二、激趣导入1、这就是我们要游览的第一站——台湾你对台湾有哪些了解?2、初到台湾的你,一定会为这眼前的一切感到惊艳不已,那里有著名的阿里山,景色奇绝的太鲁阁国家公园,景致清幽的莲池潭,婀娜多姿的纳鲁湾,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3、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去欣赏宝岛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齐读课题,理解“潭”意三、初读课文,趣味识

字1、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了课文,大家想不想去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呢可是,我们要观赏日月潭,首先要闯关成功,才能拿到门票(1)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关出示生词自由练读指名读着重指导“清晰”这个词语的读音开火车读男女声赛读(2)理解词意,出示词语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识记生字,出示生字这是本课的生字,会读了吗?赶快自己读一读吧读了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发现?理解字意,识记“茂”出示茂的小篆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你能猜出这是哪个字吗?茂这个字就指的草木茂盛的样子猜字谜识记“筑”:姓巩的住在竹屋里齐读生字出示四字词语学生读游戏:看图猜词语师:哎呀,你们真棒啊!让我们拿着这张来之不易的门票,快去欣赏日月潭美丽的风景吧四、学文《日月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课本课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

日月潭的传说公开课教案

日月潭的传说 一、复习、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师: 今天我们继续欣赏日月潭的美丽传说,齐读课题。师:这是一篇传说,像这样的课文该怎么学呢?(学生无语)师:老师有一秘诀,可仔细听好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轻声说)带着想象读书。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带着想象去读书。(随后齐读。)师:传说描绘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想象,寄托着他们的美丽理想。因此要带着想象去读书,去还原,去感受,去体验。板书:想象。 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想象力。首先请读读词语,你能读准确吗?注意要带着想象去读词,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面,一组词语就是一个故事。 出示龙吞日月漆黑一团降伏恶龙一筹莫展挺身而出千辛万苦化作青山永远守卫师:读的真好呀!一组词语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日月,天地间漆黑一团。人们为了降伏恶龙,聚在一起商量办法,一筹莫展。这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他们吃尽千辛万苦,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杀死了恶龙,救出了日月,他们却因为吃了龙肉化作了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日月潭的两边。来,让我们一起通过读词语把这个动人的传说演绎出来吧。(齐读词语)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师:大家动情的朗读,把我们都带到了美丽的去日月潭边。(播放课件,日月潭图片)生欣赏不由发出惊叹“哇,真美啊!”。师:读读课文第一小节,看看课文怎样描绘这美丽的风光。 师:作者只用了两个词青山环抱,树木葱茏两个词就概括地写出日月潭的美丽,真是惜墨如金,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读书。师:日月潭不仅风景秀美,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板书:动人师:(出示)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2-5 自然段,想一想这个传说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把打动你的词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画下来词句,再想一想从这些词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三、读好故事(读出精彩读出想象) (一)交流第一处让我们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细致地读书交流。出示: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1. 理解词义师:把目光再缩小一些,各自读读,在这句话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词语?生:“挺身而出” 师:(边板书边追问),“挺身而出”是什么意思? 生:勇敢地站出来。 2.理解环境,读出想象 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答到龙吞日月的时候老师顺势导入第二节。出示:) (1)太阳和月亮没有了,人间会变成什么样呀?(生活在寒冷中,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也没有吃的粮食)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文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景色的美,洋溢着作者对日月潭的喜爱之情,它不仅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指导思想】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认知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⑴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⑵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具体设计如下: 一、课前欣赏,激发情感 课前让学生欣赏一组祖国迷人秀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川秀美,景色逸人,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为生长在这样美丽而伟大的国家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进入情境,学习课文,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声像结合,感知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收集日月潭的近景、远景、清晨、晴天、雨天及游客观光等许多图片,在优扬的音乐的基础上配上优美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一边赏风景,一边悟课文,为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若单凭教师讲或学生读,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读后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 篇一:日月潭的传说公开课 教案 日月潭的传说 一、复习、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师:今天我们继续欣赏日月潭的美丽传说,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传说,像这样的课文该怎么学呢?(学生无语) 师:老师有一秘诀,可仔细听好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轻声说)带着想象读书。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带着想象去读书。(随后齐读。) 师:传说描绘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想象,寄托着他们的美丽理想。因此要带着想象去读书,去还原,去感受,去体验。板书:想象。 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想象力。首先请读读词语,你能读准 确吗?注意要带着想象去读词,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面,一组词语 就是一个故事。 出示 龙吞日月漆黑一团降伏恶龙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千辛万苦化作青山永远守卫

师:读的真好呀!一组词语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日月,天地间漆黑一团。人们为了降伏恶龙,聚在一起商量办法,一筹莫展。这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他们吃尽千辛万苦,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杀死了恶龙,救出了日月,他们却因为吃了龙肉化作了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日月潭的两边。 来,让我们一起通过读词语把这个动人的传说演绎出来吧。(齐读词语)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 师:大家动情的朗读,把我们都带到了美丽的去日月潭边。(播放课件 ,日月潭图片) 生欣赏不由发出惊叹“哇,真美啊!”。 师:读读课文第一小节,看看课文怎样描绘这美丽的风光。 师:作者只用了两个词青山环抱,树木葱茏两个词就概括地写出日月潭的美丽,真是惜墨如金,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读书。 师:日月潭不仅风景秀美,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板书:动人 师:(出示)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这个传说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把打动你的词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画下来词句,再想一想从这些词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信息技术系部-教研学习计划2019.3.27第五周

信息技术系语文教研组教师教研学习计划第 5 周

附件: 《神州谣》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神州谣》是识字单元的第一课,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三字经,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课文从中国的美名——“神州”作为切入点,铺开了一卷厚重的历史画卷、一幅壮丽的千里江山图,让学生感受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领略着神州大地的壮美山川。课文还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华夏儿女,期盼祖国统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 全文有4个小节,前两个小节主要写“祖国山川壮美”,第一节概要地写了神州大地的美景,第二节列举了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四个代表性的事物,具体描绘。后两个小节主要写“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三节讲了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不能分割,亲如一家,第四节表达各族人民情谊深厚,紧密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决心。 文中插图有蜿蜒的长城和巍峨的群山,与课文内容互相呼应,既表现了神州大地山川壮美,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通过上册的学习,认识了黄山、日月潭、葡萄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心生向往,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充满好奇,这篇课文为孩子的好奇心打开了一扇窗。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这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黄河、长江、长城、珠峰这一个个遥远而又贴近的名字,把祖国的内涵丰富了、加深了,让中华的轮廓更清晰。学生通过这首具有时代感、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歌谣,能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自豪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难点: 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群上环绕”、“树木茂盛”等词语的意思,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名字的由来和迷人的风光。 3. 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增强孩子们热爱台湾的感情,有祖国统一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 学生提前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日月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台湾岛上那颗最为耀眼的明珠,去感受她的美丽吧。 2.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9《日月潭》。 (二)复习词语: 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去领略日月潭的美丽风光。但在出发前,上节课学习 的词语宝宝来和我们道别了,我们快去和他们打招呼吧。 出示词语:隐隐约约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蒙蒙细雨风光秀丽点点灯光湖水碧绿太阳高照许许多多展现周围轻纱附近晨星倒映清晰朦胧过渡: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不仅声音洪亮,而且读得特别正确。

(三)播放《日月潭》朗读视频: 让同学们去感受一下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吧。 (四)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初到日月潭,她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读了第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①位置:日月潭在我国台湾省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②日月潭的美:作者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四字词语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日月潭风景图)从这幅美景中,从作者的描述中,你对日月潭的最大感受是什么?用一个字来概括一美。(2)第一自然段,只有短短的三句话,我们就知道了日月潭的位置,感受到了她的美。下面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能读出她的美吗?指生读,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风景秀丽的日月潭是我国宝岛台湾最大的一个湖,那这个湖为什么叫日月潭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2)那文中又是怎样叙述的呢?指名说。 (3)出示句子:?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句描写日月潭名字由来的句子。“圆圆的”、“弯弯 的”生动、形象、具体地写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她湖水的形状特点来命名的,仿佛我们就看到了那圆圆的日潭和弯弯的月潭。这句话写的多么生动、形象,

《日月潭的传说》教案1

《日月潭的传说》教案1 导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不畏艰险、舍己为人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1、2 三、教学难点:3 四、教学准备:图片、光盘、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出个特殊的谜语,让大家猜猜,谜面是几幅风光秀丽的画面,谜底是地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 放日月潭风光图片,生看图猜。 师:这就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那里湖面辽阔,潭水清澈,一年四季景色美如画卷,人们为什么把它叫日月潭呢,这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放课件,生听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师:听了这个传说,你能说说传说中的谁让你感动呢?他们做了一件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生自由说说

2、师:那你觉得大尖和水社是一个怎样不平凡的人? 生说:有畏艰苦、不畏强暴、舍己为人、英勇顽强 3、师:课文按事情的了展顺序写了这个传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有哪些问题?生质疑 4、师归纳法问题:(1)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呢?(2)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3)找回太阳和月亮后,他们又做些了什么?结果怎样? (三)带问深入学习课文 1、默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1),找出原因,勾出相关句子。 全班交流:生说原因 师:太阳和月亮突然消失了,天地间一片漆黑,大尖和水社的心情怎样?那我们应该朗读这一段呢?指导生带着悲痛的心情读第二自然段,节奏放慢些,语调低沉些。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导:太阳和月亮与人们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大尖和水社为了千千万万的人决定寻找太阳和月亮,他们心地多善良,那他们是怎样找到太阳和月亮的呢? 2.自读3—6自然段,思考:他们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勾画相关句子。 全班交流: 师指导:他们找到太阳和月亮了吗?从哪些句子知道的?找到太

《日月潭的传说》课后反思三篇

《日月潭的传讲》课后反思三篇日月潭位于台湾岛中部南投县,是台湾名胜八景之一。下面是关于《日月潭的传讲》课后反思三篇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日月潭的传讲》课后反思 《日月潭的传讲》故事性强,学生特别容易读明白,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复述的训练,并结合本文特点指导学生尽量条理清楚、生动形象地讲讲这个故事。课堂上,我帮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读明白、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依照情况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 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与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依照课后完成相关练习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关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 训练。如此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参照相关理论,结合平常在教学中大伙儿的一些做法,我们能够总结出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1、从题目入手。课文的题目尤如一个人的名字,能够有多个,只要这个题目符合文章内容即可。因此,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想想课文还可用哪些题目。另外,在刚开始学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围绕 这个题目,将写些什么内容。 2、从词语入手、有些课文中的某些词语特别具有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并紧扣这些词语进行想象训练。如《日月潭的传讲》中,能够抓住“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个词,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 3、从句子入手。课文中有些句子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进行 想象训练。《日月潭的传讲》中,有如此一句话:“回到潭边,她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特别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能够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4、从段落入手、课文中一些段落的含义也特别丰富。我们也可依托这些段落展开想象。另外,还可模仿一些典型段的写法进行想象练笔、 5、从标点入手、课文中有些标点符号含义丰富,若能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标点符号进行想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6、从插图入手。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练笔,

日月潭的传说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 张雅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卡片若干,录音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课件,读生字: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让学生自主的指汉字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2、教师点击鼠标:出示问题: 三、读课文,看课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自选读哪个自然段,然后进行评议。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哪个字书写起来有困难。 2、教师和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节。 2、引出下文: 张老师们知道,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到底是什么传说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听录音,概括课文内容。

2、指名一生说说故事的梗概。 (将大尖哥和水社姐降服恶龙,救出太阳和月亮,让人民重新见到了光明。他们自己却化作了青山。) 3、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哪一节讲到了? (起因是恶龙把太阳和月亮吃了,第二小节描写了着一个内容。) 4、默读第3节,思考: ①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 ②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比较 A、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 B、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比较哪个句子好,说说为什么? 5、默读思考:这一节讲了什么?按地点不同可分哪两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 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说说他们是怎样和恶龙决战的?(体会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等词语。)比较句子: A、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B、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练读这两句话。 三、学习第三段 1、轻生读第3段 2、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3、齐读这一节。 四、再读课文,由零到整的再感知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内容。 2、看有关录象。 3、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个怎样的人? 主要板书: 21、日月潭的传说 拿到(发展)大尖哥化作青山 砍死水社姐(结果) 救出 见到光明(高潮) 太阳 恶龙月亮 吞吃(起因)(漆黑一团)

日月潭评课稿

《日月潭》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主体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无限好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鉴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知识积累,我在教学中采用课件展示大量图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文;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把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把识字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与朗读感悟、观察图画有机结合,以读感悟、以读促悟、画图助悟、抓关键词领悟等学文形式,落实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儿?谁来说一说?你觉得那里怎么样?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组课文,一起去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现在我们要游览的第一站是——台湾。 二、激趣导入 1、出示地图,认识台湾。 2、(出示图片)初到台湾的你,一定会为这眼前的一切感到惊艳不已,那里有著名的阿里山,景色奇绝的太鲁阁国家公园,景致清幽的莲池潭,婀娜多姿的纳鲁湾,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3、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去欣赏宝岛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潭”意。 三、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了课文,大家想不想去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呢?可是,我们要观赏日月潭,首先要闯关成功,才能拿到门票。 (1)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关!出示生词 自由练读。 指名读。 小老师领读。着重指导“清晰”这个词语的读音。 齐读。 开火车读。 (2)识记生字,出示生字。 读了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用形声字、熟字加偏旁、左右结构的方法可识记这些生字。) 记“绕”,读儿歌:有水把花浇,有火把饭烧,有日要知晓,有足跷一跷,有丝来缠绕。 猜字谜识记“筑”:姓巩的住在竹屋里。 (2)理解词意,出示词语 齐读。 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清晰-朦胧是意思的相反词,朦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3课日月潭的传说

23、日月潭的传说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案、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旅游,喜欢观赏美丽的景色,(学生说一说),同学们有的爬过万里长城,有的爬过泰山,可是,风光秀丽的日月潭你去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月潭的传说》。 2、板书:传说,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讲解“传说”是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我们民间流传的

故事有许多,请你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都学过或听过哪些传说?比如《梁祝》、《孟姜女哭长城》等,本课写的是关于哪一方面的传说呢?(板书:日月潭的传说) 3、为什么人们要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为什么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二、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给生字注上声调。 (2)出示生字、生词、句子。 大声朗读课文,可以自由结合找同伴。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检查生字: 漆黑聚集商量水性剪刀翻山越岭千辛万苦冒着危险英雄拯救一筹莫展荆棘阿里山 水性躲在 (3)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拯是后鼻音,潭是前鼻音。 A、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日月潭景色如何? B、自读课文2至5自然段,思考: 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他们是怎样救回太阳和月亮的?找回太阳和月亮后大尖哥和水社姐怎样了?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什么样的人?

C、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b 2、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第一部分(1)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第二部分(2-6)写日月潭的传说。 3、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些什么?是从哪一句中知道的?介绍日月潭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个小岛叫珠仔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周围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三、课堂作业 1.写生字。(描红,评议) 2.练习册的有关题目

二年级语文:《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文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景色的美,洋溢着作者对日月潭的喜爱之情,它不仅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指导思想】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认知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⑴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⑵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具体设计如下: 一、课前欣赏,激发情感 课前让学生欣赏一组祖国迷人秀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川秀美,景色逸人,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为生长在这样美丽而伟大的国家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进入情境,学习课文,以

第十四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观摩活动学习汇报

这次活动全称叫:江苏省第14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主办单位:省中小学教研室和省教育学会小语会;承办单位:无锡市教科院和无锡市教育学会小语会;协办单位:无锡市崇安区教育局和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会场设在无锡市教育电视台蓓蕾剧院,5月22日下午开幕,24日中午落幕,来去有专车接送,结结实实做了一回封闭式管理学校的学生,对无锡的街景,只是透过大型旅游车的封闭车窗氧吧吸氧式地瞥上几眼,街上浓荫匝地,新旧建筑参差,古的白墙飞檐,古典气息;外的尖顶教堂,异域风情,掩映在参天的时尚的现代建筑群里,亦中亦外,亦今亦古,透出一股江南灵秀地的都市文化气息。 这次学习为时两天,一共聆听了14节课,以及开幕式和评课总结。满满当当,没有思考与反刍的机会,当回到家中,歇息后回顾来时路时,却朦朦胧胧,如月下赏发雕,如雾中玩街景,一切都看不真切了。为了能心安理得地完成宋主任交办的任务,让花出去的路费不白丢,只好勉为其难,凭记忆制作了一个演示文稿向大家汇报一下。 2013年5月22,江苏省第十四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相约无锡,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拉开帷幕。 一、简短的开幕式振奋人心 李亮老师主持开幕式,他说:“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江苏省第十四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这是小语界的盛会,是小语人的年度聚会,也是青年教师的大舞台!” 顾祖成先生致欢迎词,他热情洋溢地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无锡,他说此次活动是推动教学改革的盛会,是展示风采、深化改革、交流经验的平台,预祝活动更加精彩,更有成效。 袁浩先生发表热情诗意的讲话,他对2011版课标的精确解读,他希望教师的梦想与中国梦一起飞翔,他鼓励教师坚持语文课程改革,让真实、平实、灵动的课堂绽开七彩梦的花朵,让孩子们收获成功和快乐! 朱家珑先生致辞,江苏省第十四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是为青年教师专门设计的盛会,今天坐在台上的无锡市教育局局长李方华先生1990年一节展示课《散步》,李老师现场的背诵,让他至今难忘;李亮老师在省基本功大赛时的书法表演让多少专家评委赞不绝口。今天能登上这个舞台,就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收获: 一、注重写字的指导,落实好课堂10分钟写字目标。 本次活动最大的转变就是写字的指导精细化,不像以往热热闹闹的第二课时的品读,而是多数老师都选择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几乎每节课都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写

第二课时日月潭

日月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质疑课题。 出示以下生字词:附近、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节课交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开火车认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展示了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日月潭的图片和资料,这一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并且解决上一节课我们质疑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好吗?齐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朗读感悟、自主参与。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哪些能解决、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感悟的成果: (1)日月潭的位置: 1、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2、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能把这两句话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说话训练: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日月潭在台湾省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 3、师: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自由放声读。(突出“最大”和“高山”)

4、师:请同学们在读读第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除了介绍日月潭在什么地方以外,你还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第二句话) 5、师:你有不明白的词语吗?让学生质疑“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二词。 师:请同学们看看图,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帮帮这位同学?(出示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6、鼓励积累: 师:你最喜欢哪些词语和句子?(指名读) 同学们也喜欢吗?喜欢的就把它划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2)日月潭名(3)字的由来: 1、师:谁通过读书知道了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指名汇报读有关句子)(评价:聪明!一下子就答对了) 2、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指名汇报) 3、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同样是向我们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用词形象、生动、具体、准确) 师:对呀!作者用词真的很形象、生动、具体、准确!第二句话中用了一个“圆圆的”和一个“弯弯的”,使人明白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能把它读一读吗?(指名读---生生评读---男女生赛读) 4、鼓励积累:喜欢这句话吗?咱们把它画下来,课后把它积累到我们的“好词佳句本”中好吗? (三)日月潭的美景: 1、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美吗?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指名汇报) 2、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观“七彩语文杯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之我感

观“七彩语文杯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之我感 https://www.360docs.net/doc/bf642843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观“七彩语文杯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之我感 茅麓小学张莹“七彩语文”杯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是中国小学语文界的一大盛事,对于万千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是一桌华宴。本人有幸能在本月27日——29日观摩了此次活动。下面我就谈谈在此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本次大赛分两个会场,我在南京林业大学会场观摩了此次大赛。本次大赛设置五个环节,分别是朗读展示、书写展示、才艺表演、课堂教学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 在第一个环节,朗读展示中,南林大的15位选手一一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朗读水平与深厚的朗读功底。朗读展示之后,著名表演艺术家曹灿对参赛选手的朗读展示作了精彩点评,同时点出了选手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并作了示范朗读。 第二个环节是书写展示。在书写展示中,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书写完毕,评委仔细鉴赏,为选手一一评分。随后,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雷实先生为选手的书写作点评,他认为各位选手的书写基本做到了正确、流利、美观。雷实教授还就汉字书写美观的要诀及汉字文化的传承作了阐述,并对中小学的写字书法教育提出了美好的寄望。 第三个环节是才艺表演,这是最具观赏性的一个环节。我觉得,很多选手的才艺都可以说是达到了专业的水平。 第四个环节是课堂教学展示,这是本次大赛最重要的部分,占到总成绩的50%,是大赛的重头戏。无论是中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无论是苏教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每堂课都上得非常的扎实。以前我们看一节课,可能会认为花样多、气氛热烈、教师善于表演得分就高,但是这届素养大赛我明显感觉到,评委们更加倾向的是那种平实的、高效的,更有语文味的课堂。这15位教师的教学流程和我们平时上课时的大致一样:导入新课——自读课文,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把握住主要内容展开——小结——结束。但由于选手们把握住了重点,所以上出来的效果与众不同,相当出彩,充分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把握教材的能力。比如有位老师上的是《日月潭的传说》,课刚开始就点明传说是“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他整节课的重点就放在让学生用传说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象说说这个故事。还有位老师上《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她始终抓住一条线,那就是爱因斯坦的“平凡”、“伟大”,从探究人物的细节描写切入,始终抓住“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再比如说,有位老师在执教《狼牙山五壮士》时,他并没有去研究五壮士是多么伟大,而是研究作者怎么写出五壮士的伟大。正如著

最新人教版《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日月潭是中国台湾风景优美的天池,地处玉山山脉之北、能高瀑布之南,介祁於集集大山(潭之西)与水社大山(潭之东)之间.下而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人教版《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激趣导课 (一)导入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台湾的风景区日月潭,这里有个动人的传说,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动人的传说,研究是怎么动人的? 师:齐读课题《日月潭的传说》 老师先来检査一下你们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看看这些词语你会填吗?(指名说、齐读) 出示:()()一团一筹()()()()而出()山()岭 披()斩()千()万()0()恶龙为民()()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你能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吗? 师:听了你的回答,老师知道了故事的主人公是大尖哥和水社姐?(板书) (二)明确目标 1、能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为民造福的 高贵品质. (三)预期效果

文章的最后老百姓称他们是为民造福的英雄,那为什么人们称他们为英雄呢?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认真读书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呈现 任务一:从哪里可以看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英雄呢?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3、4、5自然段,圈出关键词语,认真读一读,并在句子旁写出你的感受. (二)自主学习. 师: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 出示:我画的句子是 .............. ,圈出的词语是----------- ,我从中感受到大尖哥和水社 姐是 -------------- 的人. (三)展示交流 生:我画的句子是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却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词语:挺身而出 大尖哥和水社姐在什么情况下挺身而出的呢?(理解一筹莫展?找近义词: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师:人们为什么会一筹莫展呢?把他们当时的场而读一读. 生:人们商量了半天呀,可一个办法也没有想岀来呀! 师:第3自然段中有两个问句,谁能把这两个问句读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