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联蛋白的功能与调控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膜联蛋白在肿瘤凋亡显像中的研究进展

膜联蛋白在肿瘤凋亡显像中的研究进展
【 摘要 】 目前 的影像 学检查方 法 尚不 能在肿瘤 治疗早 期 即对疗 效进行 有效判 断,而活体 凋亡 显像 能在 细胞水平 对肿瘤 组 织的 改变进行 早期 、无创 、动态 监测,从 而准确 判断肿瘤细 胞对化疗药 物的反应。磷脂 酰丝氨酸 ( S P )由细胞膜 内侧翻 转 到细 胞膜 表 面是 细胞凋亡 早期最具特征 性的 改变之 一,这使得P 成为细胞凋亡 显像 的有 效靶 点。放 射性核素标记 的膜 联蛋 白 s 可选 择性 与翻 转到细胞膜 表面 的P 结合 ,从 而可 在体 内对早 期疗效进行 判断。 由于在有效 的抗 肿瘤治疗 开始2 后 即可观察 s 4 h 到大量 的肿瘤 细胞发 生凋 亡, 因此活体 凋亡 显像 有助于为 临床 个体化 治疗 方案 的制订提供 指 导性 意见。本文在 临床前研 究和 临床试 验两方 面对膜 联蛋 白凋亡 显像 在抗肿瘤 治疗 早期疗效评价 中的机制 、应用 、局限性及未来发展 前景作 一综述 。
tee tra zt no h sht  ̄sr e(S, i eie pe o n nl h n e ae o epamame r ei el y h xenl a o f op a drei P ) whc rs s rd mia t i tein ref t f h l mba h ah i i p il n h d yn ll t s n n t
F d nUnvri , h n h i 0 0 2 C u a i st S a g a 2 0 3 . e y
【 bt c】 ur tm g g e os a poieilhl u i om t naoth mo r p n f cv e met A sat C r n ai t d c rv te e fln r a o u te u re os t e e i t a n r e i n m h n d l p f t i b t s eO ter t s

膜蛋白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膜蛋白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膜蛋白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膜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它们在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传递信号和调节细胞的功能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膜蛋白结构及功能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介绍膜蛋白结构的研究方法、重要的结构发现和膜蛋白功能的进一步探索。

关于膜蛋白结构的研究,传统的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晶体学和NMR。

X射线晶体学通过获得膜蛋白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像来确定其结构,但很多膜蛋白由于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晶体而难以进行研究。

而NMR则可以在溶液状态下研究膜蛋白结构,但对于大分子膜蛋白来说,其结构的解析相对困难。

近年来,随着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其在膜蛋白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应用于解析大分子膜蛋白结构。

冷冻电镜通过将膜蛋白样品在液氮温度下快速冷冻,然后获取高分辨率的电镜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可以重建出膜蛋白的三维结构。

这种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多个大分子膜蛋白的结构解析,为膜蛋白研究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在膜蛋白结构的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构。

例如,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膜蛋白,对于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起着调节作用。

最近,科学家们成功地利用冷冻电镜解析了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结构,这是GPCR家族中的一种具有广泛研究重要性的受体。

通过该结构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膜蛋白的激活机制,为药物设计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膜蛋白的功能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膜蛋白作为细胞的大门,参与物质的跨膜转运、细胞信号传导等重要功能过程。

近年来,一些研究揭示了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例如,研究人员在GABA受体结构中发现了一种自由空间的腔室结构,通过该腔室,离子可以跨过细胞膜进行通道传导。

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膜蛋白的离子转运提供了新的线索。

另外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膜蛋白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膜蛋白作为许多药物的靶点,药物与膜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膜联蛋白A2参与病毒复制循环研究进展

膜联蛋白A2参与病毒复制循环研究进展

An e i n xnA2骨架 构象 发 生 最 大 的变 化 在 1 0位 甘 0
氨 酸 ,3 1 3位苏 氨 酸 ,5 1 7位甘 氨酸 和 1 3位甘 氨酸 。 6 氨基末 端 ( —1个 氨 基 酸 残 基 ) 含 了与 S 0 A1 13 包 10 0 ( l) p 1 的结 合 位 点 和 3个 磷 酸 化 位 点 0 。An e i n xn A2除 了与 钙 离 子 结 合 外 , 羧基 端 核 心 结 构 区也 可
可 以存在 于 AB环或 D E环 。凸 面上 7个 钙 离子
结 合位点 已被 鉴 定 ( 2 , 了 2个 定 位 于 Ⅱ一 图 )除 AB 外, 其它 5个分 别 位于 I— AB, D H— I— E, IAB,lD I— E l 和 Ⅳ一 AB, 这些 囊括 了所 谓 的 Ⅱ型 , Ⅲ型 和 AB型钙 离 子结合位 点 。有趣 的是 , 钙离子 一旦结 合 上去 , An e i 象 就 发 生 了变 化 。根 据 对 现 有 的 An n xn构 — n xnA2分子 ( W7 ei I B和 1 J ) 行动态 分析 表 明 : X L进
52 9
Ch ne eJ r lo on e i s ou na fZo os s
中 国 人 兽 共 患 病 学 报
2 0, 2 ( 2 1 )6 5 2 4 10 —2 9 (0 0 0 —0 9 一O
膜联蛋 白 A 参与病毒复制循环研究进展 2
以 与 一 个 磷 脂 膜 结 合 , 这 2个 磷 脂 膜 呈 面 对 面 状 且
介绍 单体结 构 和异 四聚体结 构 。
从结 构上看 , n xnA2具 有一个 高度保 守 的 An e i 羧基 端核 心 区和一个 多变 的氨基 末端结 构 。羧基 端 核 心区包 含 4个 同源 的重 复 序列 区(I Ⅳ) 图 1 , 一 ( ) 每一 个重 复序列 区大 约有 7 0个 氨 基 酸 , 由 5 a 都 个

膜联蛋白A5在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膜联蛋白A5在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膜联蛋白A5在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研究进展摘要: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我国中老年人群残疾和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从诊断到治疗需要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目前,血管再通治疗已成为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单纯行血管再通治疗后,部分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此外,目前针对单一靶点的神经保护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效果仍不显著。膜联蛋白A5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抗凝血、抗炎症、促进神经元存活等功能可用于减轻脑血管再通后再灌注损伤等神经保护治疗。膜联蛋白A5因其与磷脂酰丝氨酸具有紧密结合特性,可用于卒中诊断、靶向治疗载体构建等。作者总结膜联蛋白A5的多种功能,分析其在缺血性卒中中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缺血性卒中是威胁全世界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导致成人永久性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在缺血性卒中发病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缺血区域炎症级联反应,导致不良预后。尽管机械血栓切除术能有效提升卒中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但部分大动脉闭塞相关卒中患者术后仍有发生血管再闭塞的可能]。现有的针对单一靶点设计的神经保护药物的临床转化效果仍不理想,无法在整个复杂脑疾病网络中发挥有效作用。Tiedt等总结相关研究后提出,最初以神经元为中心进行研究的观点已被神经血管单元的概念所取代,神经元、胶质细胞、周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均在卒中病程中发挥作用,且各细胞存在信号交流。研究者开始关注具有广泛活性的多靶点药物,其在治疗脑疾病中可能具有潜在的益处。多靶点治疗缺血性卒中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其中抑制凝血、抑制炎症、神经保护是多靶点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键要点。膜联蛋白A5是膜联蛋白家族的一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及潜在应用价值。笔者就ANXA5的多种功能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述。1 、ANXA5的结构特点ANXA5是一种大小为36kDa的膜联蛋白,膜联蛋白家族是拥有核心结构域约70个氨基酸残基的保守序列,在钙存在的情况下具有结合带负电荷磷脂的能力;ANXA5与磷脂酰丝氨酸的结合受蛋白质上的钙结合位点调节,结构域Ⅳ对钙与PS膜结合至关重要[9]。ANXA5的核心基团有3个不同的钙结合位点(Ⅱ型钙结合),该位点增强了ANXA5与PS结合的能力;Ⅲ型钙结合位点可以结合12个钙分子,增加了ANXA5对细胞膜的结合亲和力,并促进了ANXA5三聚体化,同时可将膜保持在液晶相[10]。ANXA5在钙存在下对PS的高结合亲和力使其成为具有辅助检测缺血性卒中潜力的新生物标志物[11]。ANXA5具有稳定的构象,可在三聚体化形成后保持其凹形弯曲形状,有助于细胞内化;ANXA5三聚体可自组装成有序的二维晶格,增加表面张力,使质膜向内凹陷;ANXA5内化是非受体介导的,无需内部细胞信号传导,该机制提高了其内化的效率;内化后,含有ANXA5的内体与溶酶体融合,蛋白质被降解,因此过量的ANXA5可以被自身代谢[12],有助于提高后期ANXA5作为临床治疗药物时的安全性。2 、ANXA5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作用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预防缺血性卒中后卒中复发的有效药物之一[13]。但是,有研究显示,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会增加消化道出血发生风险[14]。ANXA5作为人源性蛋白可能能够弥补传统药物的一些缺陷,提高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机体凝血时所发生的级联反应中,血小板的活化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此时血小板膜中PS会外翻暴露[15]。ANXA5作为细胞内蛋白,广泛存在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中,并在组织损伤时释放[16]。ANXA5能与PS结合,中断PS与其他促凝因子的反应,从而抑制凝血的发生。另一方面,ANXA5也能与血小板表面的鞘糖脂———硫苷脂结合,通过阻碍硫苷脂活化凝血因子Ⅻ来抑制凝血的发生[18]。此外,ANXA5能抑制内皮细胞介导的凝血酶形成,起到抗凝血作用]。Kuypers等[20]使用重组DNA技术制备了ANXA5的同源二聚体(diannexin V, DAV),实验结果显示,DAV的半衰期可达6.5h。为了验证DAV是否可以作为体内抗血栓剂,该研究通过注射组织因子和结扎下肢血管诱导大鼠血栓形成,在诱导血栓形成前10min注射不同浓度梯度DAV溶液,以检测最佳抗血栓剂量,结果显示,与注射等量等渗盐水比较,注射0.04mg/kg的DAV大鼠的平均血栓产生量降低(15mg/只比26mg/只,P<0.01),提示DAV具有抗血栓的作用;注射1mg/kg的DAV大鼠的平均血栓产生量较注射0.04、0.20mg/kg DAV均更小(分别为2、5、4mg/只,均P<0.05),提示1mg/kg剂量的DAV的抗栓效果最强,该研究结果表明,DAV可以作为高效抗血栓剂,并在1mg/kg时具有最大的抗栓效果。Tait等[21]报道了基于ANXA5靶向血小板血栓而制备的82kDa和69kDa两种嵌合体溶栓剂,通过对含碘放射性同位素的ANXA5(125I-ANXA5)的竞争性测定,确定嵌合体对暴露PS的细胞膜的亲和力,结果显示,在1 nmol/L的竞争性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69kDa嵌合体、82kDa嵌合体、125I-ANXA5与暴露PS的细胞膜结合率分别为77%、83%和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嵌合体与ANXA5的亲和力相近;用纤溶酶活化后,82kDa嵌合体的酰胺水解活性为(9.5±1.0)IU/pmol,69kDa嵌合体的酰胺水解活性为(4.9±1.6)IU/pmol,该数据与尿激酶的酰胺水解活性(9IU/pmol)相似,提示ANXA5作为血栓靶向成分,构建嵌合型溶栓剂具有可行性。此外,Jing和Sun[22]基于ANXA5和蛇毒来源的抗血小板肽,设计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多机制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表现出整合素调控和PS结合的双重特性,采用酶标仪测量不同血浆样品的浊度动力学,结果显示,将重组蛇毒锯鳞蝰素-ANXA5融合蛋白添加至PS包被的孔中的血浆中时,与注射等量等渗盐水相比,20μmol/L的r-EchAⅤ可将凝血起始时间从30min延迟至50min;随着r-EchAⅤ浓度的增加,血浆凝固时间延长(浓度分别为0、5、10、20、30μmol/L时,血浆凝固时间分别可延长至30、35、40、50、65min),提示ANXA5构建的r-EchAⅤ在体内表现出良好的抗凝活性。3、 ANXA5的抗炎症作用炎症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理生理。脑缺血损伤和血流再灌注可导致炎症级联反应,进一步导致神经组织损伤和细胞死亡]。PS的外翻是介导细胞凋亡的重要信号,降低PS在脑缺血半暗带中的暴露,可能能够减少神经元凋亡,延缓缺血半暗带组织转变为梗死灶]。ANXA5能高亲和力结合PS,抑制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具有干扰凋亡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Gao等研究使用ANXA5抑制神经炎症,探索其在改善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在TBI发生30min后,干预组经尾静脉注射重组人ANXA5(50μg/kg),结果显示,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TBI+ANXA5处理的小鼠在找到目标象限之前的移动距离短于TBI小鼠;在空间探寻实验中,TBI+ANXA5小鼠在目标象限中停留的时间更长,并且比TBI小鼠有更多的平台交叉互动时间(均P<0.05,鼠数为10只)。为了证实ANXA5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者采用改良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和旋转棒实验评估了TBI后小鼠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结果显示,在所有时间点,假手术小鼠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改良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1~3分),TBI+ANXA5组的改良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TBI组(均P<0.05,鼠数为10只)。此外,从TBI后第1天至第5天,TBI+ANXA5小鼠在旋转棒实验中的运动表现优于TBI组小鼠(P<0.01),提示ANXA5可改善TBI后小鼠的神经损伤和运动功能;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与正常小鼠相比,TBI上调了小鼠受损皮质中炎症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水平,而TBI+ANXA5组有效地降低了TBI小鼠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水平(均P<0.01,鼠数为6只);此外,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与TBI组相比,TBI+ANXA5组中抗炎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上调(P<0.01)。上述研究结果提示ANXA5在TBI小鼠中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可通过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信号通路和血红素加氧酶1抗氧化系统来改善神经炎症、氧化应激。DeJong等[28]使用表达人类突变载脂蛋白E的ApoE3-Leiden转基因小鼠作为高胆固醇鼠,高胆固醇诱导心肌炎症反应,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 - reperfusion, MI-R)损伤,为了探究模型小鼠MI-R损伤后ANXA5对左心室功能和重构的影响,治疗组对模型小鼠每天腹腔注射200μl浓度为1mg/kg 的ANXA5,非治疗组模型鼠注射等量等渗盐水作为对照,分别在连续注射2d和3周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MI-R损伤3周时,与非治疗组比较,ANXA5治疗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13.4±1.8)%比(18.3±1.1)%,P= 0.022],心脏舒张末期容积显著减少[(34.5 ±2.2)μl比(44.4 ±2.4)μl,P= 0.004],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了29%,左心室纤维含量减少了42%,同时梗死区域左心室壁的厚度增加了17%;在MI-R损伤后2d,与非治疗组小鼠相比,ANXA5治疗小鼠的心肌梗死区和交界区中增殖巨噬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梗死区:(73.8±17.0)个/mm2比(188.6±41.7)个/mm2,P=0.009;交界区:(69.3±8.6)个/mm2比(142.2±27.5)个/mm2,P= 0.008],白细胞介素6的产生降低[(1071±28)ng/L比(1455±65)ng/L,P< 0.01],该研究提示,ANXA5治疗可减弱缺血后炎症反应,改善左心室重塑,进而改善高胆固醇血症Apoe*3-Leiden小鼠MI-R损伤2d和3周后的心脏功能。目前尚未检索到ANXA5在缺血性卒中中抗炎症作用的具体研究。通过调节缺血性卒中中ANXA5蛋白表达的水平,探究其是否可以抑制脑缺血损伤和血流再灌注过程中的炎症级联反应,进而保护缺血脑组织,将可能成为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相关研究的新方向。4 、ANXA5在缺血性卒中诊断检测中的应用缺血性卒中发生后,准确评估梗死灶位置、大小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多采用影像识别进行诊断[29]。Lee等[30]研究了抗膜联蛋白Ⅴ抗体(anti - annexin Ⅴ antibody, aAⅤ)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共纳入187例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66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的aAⅤ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中aAⅤ阳性受试者的检出比例更高[13.9%(26/187)比4.5%(3/66),P=0.043];排除年龄的混杂因素后,患者组的aAⅤ阳性率仍高于对照组(P=0.018),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AⅤ的检出率较高,提示ANXA5可能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辅助诊断标志物。ANXA5可与多种标记信号分子耦联。Mari等[31]采用锝-99的核同质异能素锝-99m来标记ANXA5制成锝-99m-ANXA5,评估其能否无创监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元损伤,制备16只成年雄性Sprague - Dawley大鼠的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通模型,4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每天经尾静脉注射锝-99m-ANXA5约185~370MBq(MBq:电离辐射的单位,用来衡量放射性活度,即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并在注射1h后开始对实验动物进行不同时间点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和放射自显影检测,结果显示,大鼠大脑右半球和左半球在注射后4h的平均最大ANXA5摄取率分别比对照组高出(310±85)%和(365±151)%,均P<0.03,在第3天达到峰值[右半球(925±734)%,P<0.01;左半球(1194±643)%;P<0.01),在第7天开始下降[右半球(489±233)%,左半球(785±225)%,P<0.01]。缺血损伤后4、24、72h左半球总梗死体积分别比右半球增加226%、261%、451%(均P<0.03);双荧光显微镜显示,ANXA5可定位于闭塞-再灌注损伤部位同侧受损神经元的细胞质以及对侧半球其他外观正常的神经元;该研究表明,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后,受损大脑组织区域对ANXA5的摄取量更高,提示ANXA5标志物可以监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Blankenberg等[32]制备锝-99m肼烟酰胺标记的ANXA5(99mTc - HYNIC - ANXA5)确定其能否评估急性卒中患者的缺血性损伤以及局灶性缺血损伤动物模型中动物的治疗情况,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注射1110MBq的示踪剂,1h后对患者进行SPECT,结果显示,患者的99mTc - HYNIC - ANXA5摄取区域与其MRI中大脑受损部位重合;动物实验中制备29只Sprague - Dawley大鼠的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模型,其中8只进行MFL4抗体(FasL细胞死亡因子的一种抗体,对缺血性卒中具有治疗作用[33])处理,21只大鼠注射等量等渗盐水作为对照组,再灌注1d和6d后根据大鼠体质量注射185 ~ 370MBq示踪剂,MRI和SPEC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99mTc - HYNIC - ANXA5的摄取率降低92%,并且第1天半胱天冬酶8染色神经元数量减少60%。在第6天,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的99mTc - HYNIC - ANXA5摄取率减少了80%,梗死面积减少了75%。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的99mTc - HYNIC - ANXA5摄取率与梗死面积(r²=0.603,P=0.0036)及凋亡细胞数(r²=0.728, P=0.00084)呈线性相关。该研究结果提示,ANXA5显像可用于辅助评价缺血性脑损伤治疗效果。5 ANXA5在缺血性卒中其他相关方向研究进展5.1 基因ANXA5的基因多态性对缺血性卒中具有一定影响。ANXA5基因于1994年被详细探究[34],随后Tsakanova和Boiadzhian[35]研究显示,缺血性卒中的发病与编码ANXA5蛋白的基因rs11575945存在关联,该研究纳入了9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35例男性和59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7±9)岁]和110名健康者[48名男性和62名女性,平均年龄为(57±9)岁],通过聚合酶链反应与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和免疫球分析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患者ANXA5的等位基因rs11575945平均突变频率比健康人高 2.6倍(P<0.01,OR=3.06,95%CI:1.85 ~ 5.06),血清中ANXA5平均浓度比健康受试者高3倍[(4.74±1.64)μg/L比(1.55 ±0.53)μg/L,P<0.01];此外,ANXA5等位基因rs11575945-T 的突变体携带者比rs11575945-C的正常纯合个体血清中ANXA5的浓度高4倍(P<0.01),该研究提示ANXA5基因的突变可能增加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5.2 构建靶向载体有研究者利用ANXA5与PS高亲和力的特性进行了靶向载体构建的创新性探究。Quan等[36]开发了一种基于ANXA5和血小板膜的新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递送平台,实验者对12只c57小鼠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灌注,随后分为4组,每组3只,APLT - PA治疗组注射0.5mg/kg的APLT - PA,其余3组分别注射等量等渗盐水、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APLT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与注射等量等渗盐水、tPA、APLT处理组相比,注射APLT - PA组小鼠在给药后72h和7d时的梗死体积均显著降低(均P<0.01),血-脑屏障渗透率显著降低(均P<0.05),提示用ANXA5构建靶向载体来治疗缺血性卒中具有可行性。该研究为缺血性卒中的精准溶栓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的仿生血小板纳米药物,并为细胞模拟纳米药物的多种生物医学应用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5.3 神经保护ANXA5可作为一种营养因子保护神经元。Takei等[37]使用胚胎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进行神经元存活测定,在培养第1天和第3天将不同浓度重组ANXA5加入培养基中,实验结果显示,与不添加ANXA5组比较,相对较低剂量(1μg/L)ANXA5处理组中皮质神经元存活数量更多(细胞计数分别为230、160个/mm2);当给予浓度30μg/L的重组ANXA5时,神经元存活数量达到最大(细胞计数分别为400、160个/mm2);当向培养基中另加入10mg/L的ANXA5抗体时, ANXA5+抗体组细胞数量多于ANXA5组(分别为300、450个/mm2),提示ANXA5的神经营养活性被抑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人源重组ANXA5蛋白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皮质神经元有促存活作用,对皮质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作用。6 总结与展望在缺血性卒中的相关研究中,ANXA5作为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内源性蛋白,具有辅助诊断、抗凝、抗炎症、参与靶向载体构建、促进神经元存活等多种功效,有望转化为一种对于缺血性卒中有效的多靶点治疗药物。但其在人体上应用的实际功效仍需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以及临床转化研究验证。。

膜联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功能复合物

膜联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功能复合物

膜联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功能复合物钱学磊;韩志颖;刘瑞齐;于昌龙;闫海芳;李玉花【摘要】该文介绍了植物膜联蛋白(annexins)以及在生长过程中不同生理活动所扮演的角色,如钙离子通道的形成、膜融合、囊泡运输、信号转导和细胞骨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可以结合F-肌动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离子通道,使ATP和GTP水解的功能.【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13(033)005【总页数】7页(P703-709)【关键词】膜联蛋白;Ca2+;肌动蛋白;ATP酶;胁迫力【作者】钱学磊;韩志颖;刘瑞齐;于昌龙;闫海芳;李玉花【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31Abstract: Annexins is a set of calcium dependent phospholipids binding proteins with multi-functions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entire life cycle of animals and pla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functions of annexins indifferent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Ca2+ channel,membrane fusion,vacuole transport,signal transduction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cell skeleton proteins. At the same time,some members of this multigene family can be combined with F-actin protein,and have the functions of peroxidase,ion channels,ATP and GTP hydrolysis.Key words: annexins; Ca2+; actin protein; ATP; stress force膜联蛋白(annexins)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一类新的膜结合蛋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可溶性蛋白,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及菌类多种生物体内,几乎所有这些物种器官中均有表达。

18F-膜联蛋白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18F-膜联蛋白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化 , 比活度可达 1 8 2 5G q Nn l非常适用 于体 内凋 其 9 - 6 B / o, 亡显 像o9 T — y i A nxn V 的制 备 目前 已 由 Thsu 9 cH n — n e i m c e s e I gn 公 司研 制 成药 盒 , 标 记 仅 需 1 n 与 r . maig 其 5mi, r c B APA n x T - n ei V的制备 比较 , 方法 简单 、 n 其 快速 , 只需在室

高影 像 的质 量 , 括 F “C 他 包 、 、 I等 正 电 子 核 素 l, 。 J ]
Muaa 等 rkmi H 应用 F标 记 A nxn V, 比较 F A — _ nei 并 _ n
nx ei V和‰ c n e i V在 正 常 小 鼠 体 内 的 生 物 分 布 , n T - nxn A 结 果显 示 FA nxn V在小 鼠 的 肝 脏 、 脏 和 肾 脏 的摄 取 —nei 脾 较 鲫 cA nx r— n ei V在 这 些 部 位 的 摄 取 低 , n 该现 象 提 示 嘏 — F
率有限 , 在各家得 到 图像离常 规诊 断仍 有很大距 离 , E / P T C T是 目前医学影像领域 一种最先进 的新 型分子功 能显像
技术 , 如果用带高能正 电子 的 F标记 , 由于正 电子 显像有
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能够在 生理条件 下对疾病 的生 它 化、 生理 、 病理过程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无创 、 快速 、 定量和重 复性 的体内评价 , 并且 对示踪 剂的探测 级别 可以达 到纳摩 尔水平 , 在肿瘤科学研究和 临床诊 治中将发挥 重要 作用 。 国外~些前沿实验室及 临床 应用研究 表明 , 用正 电子 核素标 记 A n x n ei V所获得 的产 物进 行 P T显像 可 以提 n E

膜联蛋白Ⅰ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膜联蛋白Ⅰ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膜联 蛋 白 I 肿瘤 中的研究 进 展 在

关 键 词 : 联 蛋 白 I; 瘤 ; 胞 信 号 传 导 膜 肿 细 中 图分 类 号 : 70 2 1 R 3 .3 文献 标 识 码 : B
毅综述 朱雪琼 吕杰 强审校
其磷酸化水平受 c M ¨A P调控 , A P币 M 而不是受 c MP调控 。同 G 时, N 蛋 白的 c端结构域具有结合 C “和磷脂 的功能 , AX I a 而 N端具有与 S 2识 别结 构域 序列相似 的区域 。因此 , N I H A X 可
盘 A XI N 能够促 进人 鳞癌 细胞系 S C / 1的 分化 与成熟 。 qCY
Slo o t等 用 编 码 全 长 A X I的重 组 表 达 载 体 转 染 单 核 细 胞 白 i N
血病 U 3 9 7细胞 , 发现被 A X I N 转染 的细胞具有很 高的 esae aps一 楚 。 近年 来 的研 究 表 明 , nei A nx I( N I) 达 失 调 与肿 瘤 3活性和 P A n AX 表 L 2活性 , 促进 白学病 细胞 凋亡 。可见 , N I A X 在肿 关系密切 。现就 A X I的生物学特性及 其与肿瘤 发生 、 N 发展 的 瘤 细胞的增殖分化 , 甚至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 。 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 A XI N 与肿瘤
维普资讯
实用癌症杂志 20 0 8年 1 月第 2 3卷第 1期 FePat a Jun f acrJn ay 0 8 V l 3 N . h rci l ora o n e, ur 2 0 , o 2 , o 1 c l C a

9 ・ 7
所 共 有 的 中心 结 构 域 和 承 担 独 特 功 能 的 N 端 结 构 域 。 其 基 因

膜联蛋白的功能与调控研究进展

膜联蛋白的功能与调控研究进展

膜联蛋白的功能与调控研究进展黄逸群;左开井【摘要】膜联蛋白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各种组织和细胞中的依赖钙离子的磷脂结合蛋白家族.膜联蛋白具有与磷脂膜可逆结合及与钙离子结合的能力.本文从膜联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出发,阐述其在动植物膜架构、细胞发育和细胞凋亡等多种生命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期刊名称】《生物技术进展》【年(卷),期】2012(002)003【总页数】8页(P157-164)【关键词】膜联蛋白;植物抗逆;膜构架;信号转导【作者】黄逸群;左开井【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0240【正文语种】中文膜联蛋白(annexin)是一类依赖钙离子的磷脂结合蛋白家族。

膜联蛋白最早发现于1978年,由Creutz等分离纯化[1]。

自从第一个被克隆的人膜联蛋白A1和A2[2]以来,迄今为止已经发现超过1 000个膜联蛋白亚家族成员,这些膜联蛋白广泛分布在动植物的各种组织和细胞之中。

其中,人类基因组中含有13个膜联蛋白亚家族,而模式植物拟南芥基因组中发现了8个蛋白家族成员[3],水稻中则有10个[4]。

膜联蛋白在进化上较为保守,大多数的膜联蛋白属于胞内蛋白,约占细胞总蛋白的2%。

膜联蛋白在胞内可以游离形式存在,也可以与细胞膜或细胞骨架相结合[5,6]。

由于膜联蛋白具备与钙离子结合的能力,因此膜联蛋白能够参与一系列的依赖于钙离子的膜性生物学活动。

自从发现以来,膜联蛋白已知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如生物膜的形成、离子通道建立和信号传导等。

尽管膜联蛋白在动物上的相关研究很多,但是有关膜联蛋白在动物信号传导中的调节机制还不完全明确。

此外,有关植物膜联蛋白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1 膜联蛋白的结构特点依照基因的结构、进化关系以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不同,膜联蛋白可以分为五个大类:A类(脊椎动物膜联蛋白)、B类(无脊椎动物膜联蛋白)、C类(真菌和单细胞真核生物膜联蛋白)、D类(植物膜联蛋白)和E类(原生生物膜联蛋白)[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