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辨证知识点总汇

中医诊断: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辨证知识点总汇

中医诊断:六淫(风、寒、暑、湿、燥、⽕)辨证知识点总汇六淫辩证六淫是风、寒、暑、湿、燥、⽕六种病邪的统称。

六淫辨证,是根据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对四诊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分析、归纳,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是否存在着六淫病证的辨证⽅法。

六淫病证的发⽣,多与季节⽓候和居处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久居湿地易患湿病,⾼温环境作业⼜常有燥热为病等。

由于六淫病证的发⽣是因外邪侵⼊⽽致,各病证既可单独存在,⼜可相互兼夹,还可在⼀定条件下发⽣转化。

⼀、风淫证风淫证是指风邪侵袭⼈体肤表、经络等,导致卫外功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

【证候表现】恶风,微发热,汗出,苔薄⽩,脉浮缓;或有⿐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或突起风团,⽪肤瘙痒,瘾疹;或突发肌肤⿇⽊,⼝眼喁斜;或肌⾁僵直、痉挛、抽搐;或肢体关节游⾛作痛;或新起⾯睑、肢体浮肿等。

【证候分析】因⽓候突变、环境不适、体弱等因素导致风邪外袭所致。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数变,常兼夹其他邪⽓为患。

故风淫证具有发病迅速、变化快、游⾛不定的特点。

风淫证根据其病位不同⽽有不同的证候。

风邪袭表,伤⼈卫⽓,卫⽓不同,腠理疏松,则见恶风发热,汗出,脉浮;风邪袭肺,肺⽓失宣,⿐窍不利,则见咳嗽,咽喉痒痛,⿐塞,流清涕或喷嚏;风邪侵袭肤表、肌腠,营卫不和,则见突起风团,⽪肤瘙痒,瘾疹;风邪或风毒侵袭经络,经⽓阻滞不通,轻则可出现肌肤⿇⽊,⼝眼喁斜,重则肌⾁僵直、痉挛、抽搐;风与寒湿相兼,侵袭筋⾻关节,阻痹经络,则见肢体关节游⾛疼痛;风邪侵犯肺卫,宣降失常,通调⽔道失职,则见⾯睑、肢体浮肿。

寒、热、⽕、湿、痰、⽔、毒等邪多依附于风⽽侵犯⼈体,形成不同的病性兼夹证,如风寒证、风热证、风⽕证、风湿证、风痰证、风⽔证、风毒证等。

【辨证要点】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或突起风团、瘙痒、⿇⽊,肢体关节游⾛疼痛,⾯睑浮肿等为主要表现。

六淫

六淫

3.六淫的特点

外感性:六淫为病,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故又有 “外感六淫”之称。所致疾病,统称为外感病。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 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但是, 也有一个季节可有多种邪气致病。 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地区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地 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病。 环境性:六淫致病与所处环境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久 居潮湿环境易患湿邪致病;高温作业者常见燥邪或火邪致病等。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发病,如寒邪直中脏 腑而致泄泻;又可两种以上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热 感冒,寒湿困脾、风寒湿痹等。 转化性:六淫不仅可以相互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其 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如寒邪可郁而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 伤阴,六淫之邪皆可从热化火等。引起转化的原因有两点,一 是人的体质不同;二是治疗不当。
概 念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 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风 邪
性质及致病特点
一.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1.风性开泄—易使腠理疏泄开张—汗出、恶风
风 邪
2.风邪 轻扬外散 向上向外
头面 清阳受阻 头痛、鼻塞 易袭阳位 肌表 肌腠开泄 汗出、恶风 阳经 经脉失养 口眼歪斜
面部水肿:
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 邪
性质及致病特点
四. 风为百病之长
风 邪
• 风邪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它邪多依附于 风邪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风寒 湿、风燥、风痰等。 • 风邪致病广泛 侵犯部位较广,引起多种疾病。如伤风、漏 风、肠风、白殿风、油风
风 邪 性 质 轻 开 扬 泄 行 变 动 风性轻浮,向上向外 疏通透泄,具通透性 行无定处,善行走窜 发病急,变化快 动摇不定、风胜则动

中医美容病因学说六淫

中医美容病因学说六淫
血、津液 气
表面:寒冷的
寒性伤阳气
颜色:红紫的 形状:肿胀的
寒性凝滞 气血津液凝滞不通Leabharlann 感觉:疼痛的不通则痛
寒性主痛
③寒性收引
收:收缩 腠理
恶寒、无汗
引:牵引 筋脉
指节变形
(三) 湿邪
1.概念:凡致病具有重浊、黏腻、趋下特点的致病 邪气。
对应季节:长夏 至阴
内湿跟外湿的关系是?
内湿:体内化湿——饮食、休息等 外湿:外感湿邪——淋雨、居住环境等
变化多端 :发病迅 速,时隐 时现
③风邪主动
④风为百病之长
A.是首要致病因素,先导 B.常夹他邪致病 C.风邪致病种类最多
(二) 寒邪
1.概念: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征的外感 病邪为寒邪。
2.特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
阳气作用? 温煦、推动
②寒性凝滞
凝:凝结
滞:阻滞
使什么凝结、阻滞?
外湿可以引发内湿
特点 相似
2.特点:
①湿为阴邪,损伤阳气,阻遏气机
A.阴邪:a. 季节
b. 属性 B.损伤阳气 :阳气的作用?
a. 温煦 b. 推动
湿性趋下 c. 向上
C.阻遏气机 什么是气机?
气机不动,推 动不了津液
外湿引发内湿
②湿性重浊
A.重:a. 头重如裹
b.四肢沉重
B.浊:a.浑浊
b. “着”,病位固定
• 3.小明一到冬天,手就会被冻伤,起冻疮,这是气的( )作用收到了抑制。
• A.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B.风性善行而数变
• C.风为百病之长
D.风邪炎上
• 冻疮体现了寒邪的那邪致病特点()(多选)

六淫

六淫

补充信息
中医除指六淫为病因外,也将六气的特征与该病症状起来认识而形成病证名称,即风证、寒证、湿证、火证、 燥证……等.这些病证与六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风邪侵袭引起外感风寒,但有的并不要外感疾病而有类似风寒 湿燥火的证候,如风疹块,临床表现起病急,消退快、瘙痒等,与风的“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一般多认为 是由风邪所致,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产生与外感六淫所具有的某些类似的性质和证候特点,中医为区 别外感六淫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等。以下所讨论的以外感六淫为主,包括致病因素的特点和与 病因相关的证候。
3、寒性收引。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临床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合,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二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筋脉收缩 挛急,气血不通,见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凡夏季具有炎热向上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暑邪是火热之邪的一部分,是在夏季常出现的致病邪气。暑邪致 病根据轻重分为两种:一为伤暑,二为中暑。中暑病情为重。
2、风性善行数变。风邪具有行无定处、病位游移的特点。善行,是指风邪致病病位游移不定,易导致四肢关 节疼痛,即为“行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如风疹具有瘙痒时作,疹块发无定处, 此起彼伏,时隐时现等特征。
3、风性主动。即风邪具有善动不居的特点。风邪入侵,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两目上 视等。
六淫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01 历史起源
03 区别五邪 05 补充信息
目录
02 共同特点 04 各论
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 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 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于是,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 成为致病的因素。

中医-六淫PPT课件

中医-六淫PPT课件
凡自然界具有乾燥、收斂等特性的外邪,稱為燥邪。
時間 氣候
證候
溫燥
涼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初秋
深秋
有夏熱之餘氣, 有近冬之寒氣,燥
燥與熱結合
與寒結合
燥而偏熱 (溫燥證)
燥而偏寒 (涼燥證)
乾燥
2 燥邪 的性 質和 致病 特點
燥性幹澀 主要病症 易傷津液
皮膚幹澀 甚則皸裂 鼻幹咽燥 口唇燥裂 毛髮不榮 小便短少 大便秘結
吐血、便血、尿 血、皮膚發斑
易致瘡瘍
臨床症狀
熱入營血 腐蝕血肉
瘡瘍以局部紅 腫熱痛為特徵
易傷津耗氣
臨床症狀
大汗出 口渴喜飲 咽幹舌燥 尿少色黃 大便秘結
濕疹、濕痹、濕 溫病程多較長或 反復發作
致病特點
臨床症狀

沉沉重重感感

分泌物排泄 物穢濁不清
頭重身困,四 肢發沉,關節 重著疼痛
小便混濁 , 大便溏瀉、下痢 粘液膿血、面垢 眵多
致病特點
臨床症狀

易襲陰位,傷及人

體下部,症狀多見
於下部。
淋濁 帶下 泄瀉 痢疾 下肢水腫 下肢潰瘍
燥邪
1、 基本概念
火邪易致瘡癰
致病特點
臨床症狀

發為實
高 熱、煩 渴、

熱性病證
汗 出、脈 洪。

, 性 趨 上
侵害人 體上部
目赤腫痛、咽喉腫 痛、口舌生瘡糜爛、 牙齦腫痛、耳內腫
痛流膿。
火熱入營血
臨床症狀

輕者



重者
心神不寧而 心煩、失眠
狂躁不安, 神昏、譫語
臨床症狀

中医基础理论(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一、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

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

但在自然界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致病因素。

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

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

由于六淫是致病的邪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

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异常与否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或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冬季应寒而暖等,或气候变化过于强烈急骤,如严寒酷热,或暴冷暴热等,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六气淫胜,则为六淫之邪。

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是与人体正气的强弱及适应能力相对而言的。

若气候剧变,机体正气强盛者可自我调节而不病,而正气虚弱之人则可能感邪发病;此外,自然界气候虽然正常变迁,但因个体的正气不足,体质较弱,适应能力低下,仍可感邪发病,因此对于病人而言,六气即成为致病邪气,所致病证也属六淫致病范畴。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六淫致病一般有以下共同特点:1.外感性六淫致病,其侵犯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如风寒湿邪易犯人肌表,温热燥邪易自口鼻而入等。

由于六淫邪气均是自外界侵犯人体,故称其为外感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即称为“外感病”。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六淫致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故其所致病变又称之为“时令病”。

由于气候异常变化的相对性,因此夏季也可见寒病,冬季也可有热病。

3.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如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长期高温环境作业者,多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六淫

六淫

暑季炎热,且多 • 2、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精 雨而潮湿,,天 暑下逼,地湿上 蒸,故暑多夹湿 侵犯机体。
• 3、暑多夹湿
湿邪
湿为长夏主气,长夏,正 值夏秋之交,为一年中湿 气最盛的季节,故长夏多 湿病。
湿为有形之邪,最易阻 滞气机,使气机升降失 常;湿性类水,其性属 阴,阴胜则阳病,故湿 邪易损人之阳气。
燥邪
燥邪干燥而涩 燥是秋季的主气,秋天气候 滞,易耗伤津 干燥,故多燥病。燥邪多从 液。故燥邪为 口鼻、皮毛袭人,侵袭肺卫。 病,可见鼻燥 咽干等。
•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燥邪多从口鼻、皮毛 而入,最易伤肺。
• 2、燥易伤肺
火(热)邪
• 2、火(热)易扰心神
• 2、风性善行而数变
一是风邪常夹带他邪合而 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二是风邪侵入无孔不入, 其致病最多,变化最快, 可导致多种疾病。

风具有使物体摇动 3、风为百病之长 的特征,故其致病 具有类似摇动的症 状,如:头目眩晕
• 4、风性主动
寒邪
寒为冬季主气。感寒具有伤寒、 中寒之别:寒邪伤及肌表,郁 “阴胜则寒”,指寒为阴盛 遏卫阳,称为“伤寒”;寒邪直 的表现,故其性属阴;寒 中于里,伤及脏腑,称为“中寒 ” 邪阴盛可困遏阳气,体内 阳气与之抗争,势必要损 耗大量的阳气。
湿邪具有沉重、重着的 • 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特点,如:湿困于头, 则头痛如裹,昏昏欲睡。
• 2、湿性重浊 • 3、湿性黏滞
湿为重浊有形之邪,具有 黏腻停滞的特点,表现为 两个方面湿病的黏滞性和 病程的缠绵性。
湿性类水,水性向 下,故湿邪有下趋 之特性,其致病易 伤机体下部。

中兽医基础,六淫的名词解释

中兽医基础,六淫的名词解释

中兽医基础,六淫的名词解释
六淫的名词解释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

淫,邪也,过也,甚也。

泛指“六气”的太过、不及或不应时而有,成了致病的邪气,属于外感病的一类病因。

六淫不但影响人体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性,并可助长病原体的繁殖,故实际上包括着一些流行性病和传染病的病因。

六淫致病,或从口耳、或从肌肤侵犯人体,皆自外而入,而出现“表”的病证,故又称外感六淫。

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农历六月)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是中医病因理论的重要内容。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中医语言在表达“六淫”概念时,运用了自然隐喻这一认知手段。

自然隐喻作为实体隐喻的一种类型,即是指人们将自然界中天、地、水、火、海、月、星、风、寒、暑、湿、燥、火、雾、雨、云等表达各种自然现象的具体概念投射到抽象的认知域而形成的。

也就是说,中医的“六淫”概念来源于大自然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六气是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条件,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淫简介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

各种解释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

六淫可单独作用机体而致病,也可二、三种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黄疸,风寒湿痹等,且可互相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

中医除指六淫为病因外,也将六气的特征与该病症状联系起来认识而形成病证名称,即风证、寒证、湿证、火证、燥证……等.这些病证与六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风邪侵袭引起外感风寒,但有的并不要外感疾病而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的证候,如风疹块,临床表现起病急,消退快、瘙痒等,与风的“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一般多认为是由风邪所致,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产生与外感六淫所具有的某些类似的性质和证候特点,中医为区别外感六淫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等。

以下所讨论的以外感六淫为主,包括致病因素的特点和与病因相关的证候。

六淫:病因病理学名词,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

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邪气,属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性病和传染病)的病因。

六淫致病,自外而入,称为外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风为六淫之首中医学认为在外感六淫邪气当中,风为六淫之首。

也就是说风邪为六淫邪气的主要致病因素。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风为阳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其性开泄,易使人体皮肤腠理疏松开张而津气外泄,进而使人体的防护功能减弱,外邪乘虚而入。

所以寒、湿、燥、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

风为百病之长,它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多兼其它邪气同病。

平时常把六淫邪气引起的外感病,叫作伤风或冒风。

因此,为了抵御和避免风邪的侵袭,需要加强卫表的能力,使人体自身皮肤腠理固密以御风邪的侵袭。

例如经常参加室外锻炼;老年人、体质较差的人员在季节转换、气候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要注意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合理的饮食,纠正偏食、挑食的毛病;起居作息要有规律等等都是加强卫外能力的好办法。

此外,风邪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点。

如风疹块(寻麻疹)就有皮肤成片肿胀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

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

风邪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即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疏松张开,津气外泄,常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外感性一是指病邪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自外而来;二是指感受六淫之邪,初期多见表证。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夏季多暑病等。

3.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而干燥等。

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犯人体而发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的性质可以发生转化。

如表寒证可入里化热形成里热证。

引起转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人的体质不同;二是治疗不当。

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一)风邪1.基本概念: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风邪致病引起外风病。

风邪致病一年四季皆有,但以春季为多见。

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具有轻扬、向上、向外、升散的特性。

风邪侵犯机体可致机体腠理疏泄开张,表现为汗出恶风之症;从病位而言,风邪多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以自然界的风具有走窜流行、善动不居之性,说明风邪侵犯人体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

如风气盛所导致的“行痹”,四肢关节疼痛,游移不定。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

如荨麻疹的皮疹,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

(3)风性主动风在自然界具有善动不居的特点,风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出现动摇、震颤的症状。

如临床上常见的因受外伤,再感受风邪,出现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状。

(4)风为百病之长长,始也,首也。

风为百病之长,存两个含义,一是指风为外感致病因素的先导,六淫中的其他五气多依附于风侵袭人体而发病,所以古人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二是指风邪致病广泛,风邪极易侵犯人体,无处不到,引起多种疾病。

(二) 寒邪1.基本概念: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滞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邪为病导致外寒病。

寒邪多见于冬季。

寒邪为病有伤寒和中寒之分。

寒邪伤于肌表,阻遏卫阳,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则为“中寒”。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性质属于阴,其气清冷,寒邪侵犯人体,导致阴寒偏盛,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2)寒性凝滞而主痛凝,凝结;滞,阻滞。

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结阻滞不通。

由于血、津液“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而“不通则痛”,故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出现各种疼痛的症状。

寒邪所致疼痛的特点是,遇寒加重,得温减轻。

(3)寒性收引收,收缩;引,牵引。

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临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合,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

二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筋脉收缩挛急,气血不通,见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三) 湿邪1.基本概念: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邪致病引起外湿病。

外湿病多见于长夏季节,此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时期。

2.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性属于阴,湿邪侵犯机体可损伤机体的阳气;湿为有形之邪,侵犯人体,易留滞脏腑经络,阻碍气机的运行。

(2)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意。

湿邪侵犯人体可使人体出现沉重、重着的症状。

“浊”,即浑浊、秽浊不清之意。

湿邪为病,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性质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

(3)湿性粘滞粘,粘腻;滞,停滞。

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粘滞性,如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二是病程的缠绵性。

由于湿性粘滞,停滞于某些脏腑组织,难以化解,故湿邪为病,多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类水,水性趋下,故湿邪为病易侵犯人体的下部。

(四) 燥邪1.基本概念: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燥邪侵犯人体,出现一系列的干燥症状,成为燥病。

燥邪致病多见于秋季,有凉燥和温燥之分。

初秋时节,夏季之余热与秋季之燥邪相结合形成“温燥”;秋末时节,初冬之寒气与秋季之燥邪相结合则形成“凉燥”。

2.燥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干,干燥;涩,涩滞。

燥为缺乏津液的表现,燥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机体的阴液,使皮肤、孔窍失于滋养而出现各种干燥、涩滞不畅的症状。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主气司呼吸,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

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燥邪伤人,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生理功能,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咳,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

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自肺影响到大肠,则可出现大便干燥不畅等症。

(五) 火(热)邪1.基本概念: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称为“热邪”。

热邪为病成为外感热病。

热邪致病多在夏季。

2. 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火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热为阳邪,热邪侵犯人体可出现高热等一系列的阳热症状。

火热之邪伤人最易迫津外泄,损伤人体的阴液;津能载气,热邪在迫津外泄之时,往往导致气随津泄;且“壮火食气”,故热邪致病,还可出现体倦乏力少气等气虚的症状。

2.火热性炎上“火曰炎上”,火热之邪具有燔灼向上的特性,故侵犯人体多表现上部症状比较突出。

3.火热邪易生风、动血“生风”是指热邪侵犯人体易引起“肝风内动”,热邪引起的肝风内动,又称“热极生风”。

其生风的机理有两点:一是热邪耗伤津液,使筋脉失养,而出现手足颤动;二是热盛易助阳,使肝阳升动不止,阳气升动无制则化风。

“动血”是指热邪为病,易引起各种出血的病症,如吐血、便血、皮肤发斑等。

其机理也有两点:一是热邪使血行加快,迫使血液妄行横溢,容易导致出血;二是热邪可灼伤血络,使血出脉外。

4.热邪易扰心神火热之邪侵入到营血分,可扰乱心神,而出现一些神志症状,如烦躁、神昏、谵语等。

5.火邪易致疮痈火邪侵入人体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而发为疮疡痛肿。

(六)暑邪1. 基本概念:暑为夏季的火热之邪,凡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自然界中的火热外邪,称为“暑邪”。

暑邪致病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二是暑邪为病只有外感,没有内生。

2.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邪为夏季的火热之气所化,故为阳邪。

火热之气具有炎热的特性。

(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暑为阳邪,主升主散,暑邪侵犯人体可致人体的腠理开泄而汗出,损伤机体的阴液。

(3)暑多挟湿夏季不仅气候炎热,而且是多雨的季节,使空气中的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同时侵犯人体而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