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

合集下载

对我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对我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对我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我国的地质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地质灾害频发、矿产资源过度开采、地下水污染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以下是针对我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些对策建议: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一些与地质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法律法规的条款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首先,要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明确地质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监管机制、处罚标准等,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要加快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如针对新兴的地质环境问题,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地质环境保护等,制定专门的法规。

此外,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让大家了解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法律责任。

二、强化规划和管理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是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等相关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因素,将地质环境保护纳入规划的重要内容。

对于矿产资源开发,要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合理划定禁采区、限采区和可采区,控制开采规模和开采强度,推广先进的开采技术和工艺,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同时,要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的监管,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在城市建设和重大工程建设中,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避免因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

三、加大资金投入地质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下水保护等方面。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动态及存在问题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动态及存在问题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动态及存在问题王凯;李峰;刀艳【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6(000)002【摘要】中国地质公园在近十几年发展迅猛,未来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重心会向西部及西北偏移。

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中国地质公园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影响着中国地质公园的健康发展。

本文就中国地质公园分布特点着手,较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地质公园的演化规律及存在问题,希望对我国地质公园的创建产生一些积极作用。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Geological Parks of China are developing rapidly, the future is still a lot of room for develop-ment, but the center of gravity will be offset to the West and northwes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exist together.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geological parks, also produced a series of problems that affe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geological parks. In this paper, to star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Geo-park and deeply study the evolution of China geological park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hope to have som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eological Parks.【总页数】3页(P94-96)【作者】王凯;李峰;刀艳【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相关文献】1.论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创立及发展,兼论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为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而作 [J], 陈安泽2.地质公园,永远挖不完的“金矿”——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畅谈地质公园建设的管理与发展 [J], <中国国土资源报>报社3.建设地质公园开拓地质服务新领域—中国西部地质公园发展战略研讨会简介与体会 [J], 王志光4.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保护性开发建议——以达古冰山地质公园为例 [J], 苟杰松5.“中国最美地质公园”评选首届“中国最美地质公园”候选名单出炉 [J], 左金安;吴迪;胡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地质公园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地质公园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何勋 杨占坡
作者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出版物刊名: 黑龙江对外经贸
页码: 89-91页
主题词: 地质公园 投资模式 保障措施
摘要: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在地质公园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投资主体单一、投资环境不完善、融资渠道不够顺畅,出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利用公共产品理论,对地质公园的产品进行了分析,把其分为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三类,然后根据各种产品的属性分别提出了政府型、私人型和混合型多主体、多渠道的投资模式及保障措施。

对我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对我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对我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我国的地质环境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地质灾害频发、地下水资源污染、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国的地质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以下是针对我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些对策建议: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地质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矿产资源法》等,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强化地质环境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地质灾害、地下水、土壤质量等方面的监测。

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的精度和效率。

加强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及时掌握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推进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任务,合理划分保护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对象和保护措施。

规划要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等相衔接,形成多规合一的格局。

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监督,确保规划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开采是造成地质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落实矿山企业的主体责任。

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投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推广绿色矿山建设,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工艺,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地质遗迹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地球演化历史、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它们被认为是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地质景观和珍稀的地质遗迹。

然而,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管理服务存在一系列的现状和问题。

本文将对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现状存在人员匮乏的问题。

由于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服务,包括地质学家、生态学家、考古学家等,以保证地质遗迹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顺利进行。

然而,目前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人才储备不足,导致管理服务能力的不足。

其次,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现状存在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的问题。

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需要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但目前缺乏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管理体系。

这导致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效果无法得到有效评估和监测,从而影响了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

此外,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现状还存在宣传推广不足的问题。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宣传推广是保护区管理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可以提高公众对地质遗迹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促进保护区内旅游产业的发展。

然而,目前对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宣传推广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公众对地质遗迹保护区的认知度较低,旅游开发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来提升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水平。

首先,应加大对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地质遗迹保护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投入,培养更多的地质学家、生态学家等专业人才,提高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能力。

其次,应建立健全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的监管机制。

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对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宣传推广工作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关键所在。

政府和管理机构应开展针对公众和游客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地质遗迹保护区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推动地质遗迹保护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浅谈中国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伊娜;张志光【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4(060)005【总页数】3页(P1177-1179)【作者】伊娜;张志光【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北京,100812;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1 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的概念及分布情况1.1 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概念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是笔者根据中国世界地质公园中申报批准后地域分布状况而提出的一个特殊概念。

目前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从地域分布来看有两类,一类是整个公园范围自成一体,只有一个公园边界。

其次是由于诸多因素造成了公园组成部分被分散在互不相连的区域中,形成了多个独立的公园边界,有些甚至还地跨多个行政区域(跨省、跨市)。

后者笔者定义为分散型世界地质公园。

1.2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地域分布状况(以批准时为据)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地域分布状况按照批准时的状态分为整体型和分散型两类,详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共29家世界地质公园中,分散型地质公园有16家之多,占全部建成的世界地质公园一半以上。

2 中国分散型地质公园面临的国际尴尬2.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地质公园边界问题明确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地质公园边界问题是有明确的界定的,并且态度明确。

笔者等以四川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在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进行了首次中期评估。

在中期评估期间,中期评估专家对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分散园区组成,并拥有多个独立边界一事提出了质疑,并转达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与地球科学处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秘书长Patrick McKeever教授对公园边界要求的意见(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创建时的管理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地球科学处,目前为自然科学部生态与地球科学处,设有地质公园秘书处,负责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管理)。

随后,北京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与Patrick秘书长取得了联系,并获得了正式回复。

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问题分析

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问题分析

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问题分析发布时间:2021-04-09T12:00:47.12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4期作者:叶尔扎提·努尔哈孜[导读]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名胜古迹颇多叶尔扎提·努尔哈孜新疆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 836500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名胜古迹颇多,旅游地质资源多元化,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关键优势。

旅游地质资源对于科技普及、科学教育以及旅游发展等层面有着极高的价值。

因此,本篇文章将对旅游地质资源概念进行阐述,对当前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问题分析旅游地质资源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经过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大幅度推动旅游产业的长久发展,提升国内旅游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

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提高对旅游的需求。

因此,本篇文章针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旅游地质资源概述旅游地质资源是在地球演变过程中,由于地壳运动、岩浆运动、环境演变等情况而形成的地质构造形迹、地形地貌经济等景观,根据不同的形态,例如火山遗迹、地震遗迹等等,能够给旅游者带来极大的新奇感,进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与进步。

地质资源和地质景观可以把不同地质景观造型和景观要素展开充分融合,在地质环境根本上和自然生态形成旅游地质景观,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在旅游地质资源当中含有很多内容,例如观赏价值与旅游价值等。

二、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存在的相关问题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模式是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也就是地质公园。

长久以来,通常人们并未基于科学层面对地质公园给予重视,更重视的是其在旅游观赏方面的价值体现。

人类往往重视旅游开发,而忽略对遗迹的保护,导致较多的地质以及无法受到重视与保护,乃至被破坏,造成当前地质公园可持续开发面临较大的问题。

(一)缺乏对地质公园的科学性研究当前人们对于地质公园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科普旅游以及地质遗迹保护。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动态及存在问题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动态及存在问题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动态及存在问题王凯;李峰;刀艳【摘要】中国地质公园在近十几年发展迅猛,未来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重心会向西部及西北偏移。

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中国地质公园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影响着中国地质公园的健康发展。

本文就中国地质公园分布特点着手,较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地质公园的演化规律及存在问题,希望对我国地质公园的创建产生一些积极作用。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Geological Parks of China are developing rapidly, the future is still a lot of room for develop-ment, but the center of gravity will be offset to the West and northwes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exist together.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geological parks, also produced a series of problems that affe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geological parks. In this paper, to star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Geo-park and deeply study the evolution of China geological park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hope to have som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eological Parks.【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94-96)【关键词】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文化产业;地球科学;协调发展【作者】王凯;李峰;刀艳【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还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公园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李晓摘要: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保护地质遗迹而提出“地质公园”这一新概念,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关键词: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保护和发展一、引言(一)地质公园的概念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保护地质遗迹而提出“地质公园”这一新概念,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地质公园的建立究其原因是为了保护地史时期经过地质演化而保存下来的,用于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作为地质演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叠加的产物,具有形成的不可逆性,是不可再生的地质资源,也是研究和获取地球发展演化历史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唯一来源。

据国土资源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经建立了122个世界级地质公园,其中我国已经申报批准有35个世界级地质公园,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拥有世界级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而且我国还分批建立了20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二)地质公园的类型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达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比较侧重地质遗迹的相关学科,归纳为经济地质和采矿遗址、工程地质、地球历史、地貌学、冰川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岩相学、沉积学、土壤科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火山学等大类地质遗迹。

2.对中国已建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起来划分出如下类型:地层学遗迹、古生物遗迹、构造地质遗迹、地质地貌类型地质遗迹(又分为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碳酸盐岩溶洞穴、碳酸盐岩峰林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花岗岩峰林地貌)、冰川学地质遗迹、火山学地质遗迹、水文地质学遗迹、工程地质学遗迹、地质灾害遗迹(地震崩塌和山体崩滑),还可划分出若干亚类乃至更细的类型。

3.在我国,地质公园按等级分为四级:(1)世界级地质公园;(2)国家级地质公园;(3)省级地质公园;(4)县市级地质公园。

(三)地质公园的建立目的1.保护各种地质遗迹,为各种地质科研工作提供最优场地;2.普及地学知识,让大众更好的了解地球发展演化的进程;3.为大众提供度假休闲娱场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世界地质公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并经专家组评审通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地质公园,称世界地质公园。

二、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分布和发展概况(一)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分布(如图):(二)中国目前共有35个世界地质公园:(三)中国地质公园发展概况1.地质公园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早在1985年,中国地质学家就提出了在地质意义重要和地质景观优美的地区建立地质公园,从而能够这些区域加强保护和开展科学研究。

1999-12,在山威海的“全国地貌保护会议”上,国土源部提出在全国范内建立地质公园的工作,2000年成立了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随后下了77号文件。

2000年在全国地质遗址保规划初步方案中,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的指导思想,保护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2001-03-16,中国公布了江西庐山等11处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2001-11-26~28,在北京召开了第2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会议,评出第2批共33处国家地质公园。

2002~2004年,陆续建立和批准了41处国家地质公园。

至今已命名85处国家地质公园,另外建立了30多个省级地质公园。

2004-0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中国有8个地质公园(黄山、庐山、云台山、石林、丹霞山、张家界、五大池、嵩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同年6月,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北京召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

2005-02-11,第2批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巴黎召开,中国浙江雁荡山地质公园,中国内蒙古克什克腾地质公园、中国福建泰宁地质公园和中国四兴文地质公园被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

2.中国发展地质公园的优势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大地构造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与太平洋板块和冈底斯—印度板块相接。

各地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地史发展不同,区域地质各具特色。

总体而言,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带与稳定区并存;岩浆活动频繁,地史演化漫长;变质作用类型多样,变质程度各异。

中国是全球具有重要地质特色的地区之一,也是研究大陆地质构造特别是中新生代地壳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多种多样的地质—构造活动不仅为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提供了优越的成矿条件,而且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

辽阔的疆域,山川壮丽,西南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海拔8848m的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海拔-155m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是中国最低、世界著名的洼地之一。

各地区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发展历史很不相同,因而区域地质各具特色。

从整体来说,中国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带与稳定区并存;岩浆活动频繁,演化历史漫长;变质作用类型齐全,变质程度各民;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球具有重要地质特征的地区之一,也是全面研究地壳构造演化,特别是中新生代地壳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高山、高原都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丘陵和平原主要分布在这一线以东。

黄河、长江、珠江等主要河流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山区,顺着地势的倾斜,东流入海。

我国构造活动千差万别,地质构造种类繁多,内外力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强度不一,因而造成的地质遗迹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有平原、丘陵、山地、河流、湖泊、盆地、高原等。

根据其分布特点,可将我国地质公园分为三部分,其对应于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

三大阶梯上各种地形的分布走向,受地质构造控制,其地质公园景观的分布与主要构造线走向具有一致性:(1)第一阶梯上的平原区流水相对缓慢,堆积作用较发育,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景观不如二级阶梯发育;丘陵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外力地质作用较发育,人类活动强,开发程度高,地质公园景观分布丰富;台湾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活动带。

(2)第二阶梯上气候十分干旱,地质作用以重力、冰川、风力等为主,多沙漠、雅丹、峡谷、咸水湖等地质景观。

横断山脉以东的二级阶梯地区为地形过渡地带,流水、重力等地质营力活跃,气候纬度分带明显,是多种地质景观发育的地区。

(3)第三阶梯地势较高且地形特点较均一,在青藏高原形成了干寒高原气候与冰川为主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景观。

而喜马拉雅山地内动力地质作用强烈,温泉及地热地质景观十分发育。

3.中国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1)地学意义中国地质构造地貌景观万千,山脉众多,江河纵横。

地质公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地学内容,有的以珍稀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而闻名,有的以标准地层命名地而著称,有的以构造演化历史中地位突出而传世,有的以地貌造型峻奇而引人,有火山作用的结果,有冰川作用的神奇,有地震作用的威力,有表生作用的造化。

总之,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地质遗迹都是长期地质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与之息息相关的地质背景。

自然地理是地质构造格局的基本反映,地质构造格局控制着自然地理的发展,现代中国自然地理特征是地质构造在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各种内外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集中反映。

(2)社会学、经济学意义丰富多彩的地学旅游资源和悠久的中华历史文明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特色,也是中国能率先在国家的层面上推动地质公园计划的重要条件。

<1>分批将众多地质遗迹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这一工作推动了各省、区、市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不少地方政府也评审命名了一批省、市级地质公园。

这样,以国家地质公园为核心,配合以省区市地质公园,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地质遗迹保护系统就在中华大地上渐次成型。

这些地质公园成为各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当地居民就业的新载体。

同时,地学普及得到落实,地质环境保护深入人心,成了居民的自觉行动;学术交流活跃,造成了一个个主题鲜明的学科研究中心,提高了旅游的科技含量。

地质公园计划在中国的实施已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各地居民的赞许,其社会、经济、环境和科学意义都是很大的。

提高了中国地学界的国际地位中国是积极参与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提高了旅游行业的科学知识含量要求地质公园成为传播知识、开展科普的基地,我们对地质公园中景点解说词的编写、说明牌的制定、旅游路线的安排、导游资料的编印、导游人员的培训以及博物馆的陈设等方面都进行全面的改进,增添了科学内容,如地球科学知识、气象科学知识、动物学知识、植物学知识,减少解说词中神话和传说的色彩,寓科普教育于游览,寓知识传播于休闲。

完成导游词、说明牌、旅游路线设置、景点开发的科学内容补充,特别是以地学知识为主要陈设内容的博物馆的建设,使遍布全国的地质公园成为群众性科普活动的基地。

<2>保护地质遗迹和地质环境已成为共识地质遗迹是千万年或数亿年留下来的地质历史事件的记录,而人类历史才几百万年,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仅仅几千年。

因此,要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历史和现状,唯有通过对地质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地质现象和记录的研究才能实现,也只有了解地球的历史和现状,方能预测地球未来的演变趋势,制订因应措施,做到未雨绸缪,真正做到天地人的合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质公园的建立,使当地政府和居民认识到保护这些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环境的重要性,使之自觉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形成爱护地质遗迹、爱护地质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

国家地质公园的居民就自觉地起来保护林木和地质遗迹,谁也不许乱伐乱采,周边居民也学有榜样,保护地质资源蔚然成风。

这对于增加新景区、扩大老的旅游区的游客容量也十分有意义。

<3>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有了地质遗迹作载体,有了良好的地质环境作依托,地方政府把地学旅游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减轻了地方财政保护地质遗迹开支的负担,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

随着旅游科技文化内涵的提升,地质公园景区知名度迅速提高,并国家级、省级等科普教育基地,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学生和知名专家学者来此参观考察。

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

同时还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海内外企业来华投资,此外,当地居民看到了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实惠,对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工作就更加有积极性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湖水库修建时的移民问题是长期困忧县领导的难题,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使大批有一定困难的移民找到了新的就业岗位,他们的收入较搬迁前有了明显提高,消除了不稳定因素,居民得到了安居乐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