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旅游业发展思路及探索

福建旅游业发展思路及探索
福建旅游业发展思路及探索

福建省入境旅游后劲不足的问题的解

决思路

目 录

一、回顾和反思

二、有利因素

(一)资源优势:

(二)客源优势

(三)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

(四)政府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政策保障。

(五)旅游交通得到改善

三、不利因素

(一)福建旅游企业规模小,总体竞争力不强。

(二)福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的深度,广度不够,尤其是文化产业

(三)福建主要旅游客源市场存在着不稳定因素。

(四)福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化水平不高。

就提升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

内容摘要

福建简称闽,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全省陆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人口3471万。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福建具有美丽山水和多元文化。福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种类多样。但福建旅游业在中国各地区旅游业中名气并不响亮,而且就行业数据而言,出现了严重的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就此问题深入调查福建省旅游业状况,了解是何因素阻碍着福建旅游的发展,并尝试提出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入境旅游外汇文化旅游

正文:

一、回顾和反思

改革开放让中国向世界打开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幅度提高,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产业的转型日趋明显,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为中国的财政带来了一笔巨大的收入。就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而言,其收入源于两方面: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国内旅游人数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时,每年超出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平均水平在1500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04年,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0亿大关,达到11.0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4710.7亿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57.39亿美元;而到了2008年,国内旅游更是再创新高,国内旅游人数达17.12亿,国内旅游收入达8749.3亿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到408.43亿美元。由此可见,国内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

看看全国各地区的旅游收入。首先,我们获取了一些外汇收入的数据。

表1-1 200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1

序号 地 区 国际旅游 接待入境

 (外汇)收入 增长 旅游人数 增长 (万美元) (%) (万人次)

 (%)1广东 917 498 5.42567.97 4.4

2上海 497 172 6.4526.47 1.2

3北京 445 913 -2.6379.04-13

4江苏 388 020 11.9544.3 6.2

5浙江 302 408 11.7539.67 5.6

6福建 239 353 10.3293.199.1

7辽宁 152 618 24.3241.8720.9

8山东 139 110 2.9253.67 1.6

9云南 100 755 17.2250.2212.8

10天津 100 139 28.6122.0418.2

11黑龙江 86 995 35.4200.6141.9

12陕西 66 011 7.8125.73 2.1

13湖南 61 742 -3.9111.02-7.9

14广西 60 166 4.3201.02-2.2

15内蒙古 57 719 5.9154.93 3.7

16安徽 45 445 32.1132.0924.1

17重庆 44 978 17.687.1914.5

18湖北 44 255 7.2118.75-9.9

19河南 37 444 17.7104.3618.5

20海南 31 388 4.170.65-6.2

21山西 30 065 35.693.9327.3

22河北 27 395 -11.475.02-8.3

23江西 25 170 28.780.2120.7

24吉林 21 144 17.961.7313.6

25四川 15 388 -7069.95-59.1

26新疆 13 578 -16.136.32-17.2 27贵州 11 697 -9.439.54-8.1 28西藏 3 112 -77 6.8-81.4 29甘肃 1 603 -77.28.32-74.9 30青海 1 015 -36.2 2.99-40.3 31宁夏30115.3 1.1623.6

表1-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

表1-3 各地区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

相关数据表明:除西北、西藏等地区以外,全国各地区旅游收入都有显

著提高。而福建省增幅明显。福建省旅游业收入在全国各省中比较靠前。2007年福建省旅游收入1003亿元,相当于福建省生产总值的

11.05%;其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历年来位居全国各省前茅,其中2007年接待国外游客首次突破百万人次,2007年和2008年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在全国排名第5和第6位。

回首2008年的福建旅游业,成绩可喜。福建省全年接待游客

8855.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93.19万人次,增长9.1%,接待国内游客8562.19万人次,增长6,5%;旅游总收入1014.55亿元,增长1.1%,其中外汇收入23.93亿美元,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851.62亿元,增长1.6%。福建省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旅游业是个特殊的产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特点,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交流交往很好的载体,可以确定为支柱产业。

找出问题:由表面数据看来,福建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深入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其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数中,港澳台人数占的比例超出2/3,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外汇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地缘血缘联系密切的东南亚和港澳台(这类客源多出于探亲及商业目的而不是旅游),而欧美客源比例低,说明福建旅游品牌力度不够;而且,入境旅游接待人数的增速明显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即其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将逐步探讨。

现在我们先对福建省旅游产业有个总体了解。

二、有利因素

现在就福建旅游业收入在全国靠前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优势中,资源优势和客源优势格外突出。

(一)资源优势:

现在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福建省旅游业资源。

福建省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表2-1

大类自然旅游资源

基本类型地质地貌类

旅游资源

水体类旅游

资源

气象气候类

旅游资源

生物类旅游

资源

综合自然景观

实例说明福建武夷山

丹霞地貌、

泰宁世界地

质公园、政

和县洞宫山

风景名胜

区、厦门鼓

浪屿万石岩

三明泰宁大

金湖旅游景

区、武夷山

九曲溪、福

州西湖景

区、福州闽

候县十八重

溪等

武夷山水帘

洞景观在雨

季时的美妙

景色、武夷

山白云岩白

云缠绕的美

丽景观等

永安的石林

景观、武夷

山自然保护

区的珍稀生

物、三明格

式拷原始森

林的动植物

资源等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

护区、福建梅花山

自然保护区、福建

戴云山国家自然保

护区、福建万木林

自然保护区、福建

天柱山国家森林公

园、福州旗山国家

森林公园、福建灵

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表2-2

大类人文旅游资源

基本类型历史古迹

类旅游资

宗教文化

类旅游资

园林类旅

游资源

城镇类旅

游资源

社会风情

类旅游资

文学艺术类

旅游资源

实例说明武夷山的

闽越王城

遗址、朱

熹、郑成

功等历代

名人的故

居遗址等

泉州的伊

斯兰教清

净寺建筑

文化、湄

洲妈祖宗

教文化等

厦门中山

公园的园

林植物

园、福州

国家森林

公园的园

林景观等

历史文化

为名的泉

州、漳

州、莆

田。以现

代都市风

光为特色

的福州、

厦门

泉州惠安

女的特色

服饰、永

定土楼的

特色建

筑、福州

寿山石雕

武夷山的茶

艺文化、在

全国都有较

大影响的闽

剧、梨园

戏、莆仙戏

等戏曲艺术

景点众多,亦不失人文气息,有2个AAAAA景点,23个AAAA景点。其风情区别于中原地区的文化,八闽地区文化拥有自己独特的景观和传统。

(二)客源优势

福建与台湾关系密切,是血缘至亲,有4/5以上的台胞祖籍在福建。此外,香港同胞有1/6、澳门同胞有1/4是福建人。在入境旅游人数中,来

自港澳台的游客占2/3以上。港澳台同福建省地理位置比较接近,旅游业上有交通上的优势。而文化上,港澳台许多传统习俗延续着福建的习俗,文化上的这种相似性及乡恋情结是其他大部分省市没有的客源优势。另外,政府近年来开发了福建居民赴金马的旅游,这将吸引外省旅游者进入福建,台湾旅游市场将进一步开拓,入闽台湾同胞人数会有新的突破,福建旅游客源将逐渐扩大。

以上的两个优势是自然存在以及历史形成的,在今天全球化趋势日趋确定的背景下,政府的一些出台政策对福建旅游业又产生了很大的优势。

(三)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

自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启动以来,福建与其他10个省区的旅游交流合作不断扩大,这为福建省带来了旅游发展的机遇,有利于福建省与临近省份之间的旅游交流和合作,旅游联合体和区域无障碍旅游区的建立,对于搭建旅游信息平台,树立整体旅游形象有着良好的前景。同时区域内的旅游包机、旅游专列、自驾车队迅速崛起,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乃至红色旅游、工农业旅游全面发展,有力地活跃了旅游市场。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福建旅游业将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政府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政策保障。4

省政府就加快旅游业发展提出八点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二)深化旅游管理体制和旅游企业改革,培育发展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三)着力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在审批线路、高速公路客运、车辆更新改造、旅游客运点等方面,省运输管理等相关部门应给旅游运输公司以支持。(四)灵活运用价格杠杆调节旅游市场需求。要运用旅游区(点)票价调节游客流量,缓解游客过于集中对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运输部门可通过对季节、时段、路线的差别进行定价。(五)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六)进一步简化旅游者出入境审批手续。七)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八)完善多层次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训机制。

由于政府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旅游业的发展有强

大的政策支持。2003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游客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多,因此促进了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这样一来,旅游业的发展就有了相当的客源基础,而且客源将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收入将能进一步增加。

(五)旅游交通得到改善

福建省在地形结构构造上是属于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境内丘陵众多,起伏不定,山岭纵向并列,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福建省受邵武连接到河源、政和连接到大埔,以及长乐连接到诏安等北北东—南南西、北东—南西向断裂带切割,形成两列与断裂带走向一致的山脉。武夷山脉雄踞西部;中部为的山脉为鹫峰山、戴云山和博平岭山脉。丘陵面积很大,平原面积很小。境内的山地及丘陵,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2.4%,而平原和水面面积仅占了17.6%。因此陆上交通极其不方便。由于地形起伏多山,造成交通运输的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福建省第一条铁路线鹰厦线到了1957年才竣工通车。但近几十年来,政府大力开发福建省的交通,除了陆上交通还大力发展了航空航海,交通得到大大改善。2005年底,福州至省内其余各设区市所在地高速公路已全面贯通。陆面交通方面的发展情况:一、“十五计划”中,高速公路主要建设包括同江(黑龙江)-三亚(海南)的高速公路福建段的建设,福鼎-诏安路段的高速公路也已开通;二、北京-福州高速公路福建路段,总长达到395公里,三明到福州段总长达到220公里,也已经开通;铁路方面现在共有鹰厦、横南、梅坎三条出省通道,2004年底第四通道(赣龙)基本建成,2005年可以通车。航空方面:拥有厦门高崎、福州长乐两个主要国际干线机场和泉州晋江、武夷山、连城三个支线机场,三明沙县机场也将建成,为福建内陆的旅游交通开辟了极大的方便,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外来游客来福建旅游。而每年的旅客人数达到1848万人次,国内外航线已经开辟了200多条。到2005年底,福建已基本形成综合配套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这就为为福建旅游产业与长三角旅游圈、珠三角旅游圈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这种变化的产生,标志着福建交通运输能力已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不利因素

(一)福建旅游企业规模小,总体竞争力不强。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大型旅游集团进入福建市场,如进驻福州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以及进驻厦门的喜来登酒店等。福建省自己的旅游企业的客源被这些外资集团抢去,造成很大损失。而旅游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淡薄,经营管理能力糟糕,面临国外强劲企业的挑战。

(二)福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的深度,广度不够,尤其是文化产业表32010年各设区市接待入境旅游者情况 5

接待人数(万人次)

增长

(%)

接待人

(万人

次)

增长

(%)

全 省368.1418.0

77.0522.9

福 州69.8611.0漳

24.7512.8

厦 门155.1921.1南

17.347.9

莆 田18.4718.9

2.2436.6

三 明2.90 5.8

0.348.7

从表中可以看出,境外游客来闽,主要分布于厦门、泉州、福州,其中厦门以鼓浪屿闻名,泉州拥有清源山、开元寺等名胜,而福州著名景点有三坊七巷、鼓山等。在对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偏重于对知名度高的景点景区进行开发和规划,而忽略了对一些其它新的旅游景点或有潜力发展的景点的开发。政府及旅游部门重视对福建武夷山、厦门鼓浪屿和莆田嵋洲湾等有名景点的开发,而瞿同山水景观、长乐金沙湾等具有很大潜力的旅游资源的却尚待开发。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偏重于对历史古迹的开发,而一些当地的民俗风情的景观还有待挖掘。除了重点开发一些武夷山闽越王城、朱熹故居等名胜古迹,相关部门还可以对武夷山当地的民风民俗进行开发。开发不足导致游客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难以满足。

(三)福建主要旅游客源市场存在着不稳定因素。

由于地缘上的关系以及文化上的相似性,台湾和东南亚构成福建的主要客源市场,但仍存在着许多稳定的因素。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台湾政治势力的两岸政策等不可测因素的存在,都有可能影响福建的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入境旅游创汇的收入的增长。

(四)福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化水平不高。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对客人的服务质量,关系着一个地区和国家的旅游形象。目前,福建省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服务水平较低,旅游投诉比较多。而且,导游人员能力不够全面,具有多语种能力的导游员现阶段还很缺乏。随着中国加入WTO,福建对外开放的程度将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将来福建旅游,福建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的潜力巨大。因此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掌握外语的程度将直接影响福建的整体旅游形象和对海外旅游市场的开扩。

就提升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应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机遇和泛珠三角区的旅游合作这一优势加强福建旅游产业规划和品牌建设,加大闽台合作力度来促进台胞市场增长。并且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再制定出几条黄金旅游线,如可根据东南沿海一带的海滨优势,建立闽东太姥山---福州---莆田---厦门滨海生态旅游线,从而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联动。

(二)2010年年初,中共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对福建旅游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要求福建“要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尤其要用好福建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对台旅游区位优势,打造好‘海峡旅游’这一品牌,努力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福建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加快全省旅游业发展做出部署。

针对福建旅游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缺点应抓住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支持这一优势,尽可能多渠道地筹集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可以通过申请发行债券、股票、旅游彩票等方法来筹集必要的资金,允许旅游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试举办带有奖励性质的旅游活动;鼓励引进各种外资,以及中外合资来发展旅游业。旅游企业如果有条件,可以发行债卷、股票,通过这些手段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并且通过兼并、规范破产等形式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这样子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就能得到增强,企业便可以良性发展。

(三)针对旅游资源开发广度问题,应打造自己旅游产品的规模还有品牌。每个市和地区都尽量打造自己的旅游产业品牌。如武夷山,这个的旅游产品来说,要进一步完善其配套设施的建设,扩大其规模、影响力、辐射力,使其成为省内的旅游拳头产品,做大做响省内有知名度的

旅游产品。福州市出过诸多名人,像冰心,陈景润,林则徐,候德榜,福州市的旅游业发展可根据自己城市的特色发展温泉旅游或以一些名人故居,在三坊七巷古建筑规划饮食业零售业,也可以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等来吸引旅游者。厦门市可以利用靠近沿海的优势,用海滨旅游来吸引游客。泉州市可发展宗教旅游,莆田可以湄洲湾的品牌吸引旅游者,南平可开展山海旅游,三明可根据大金湖品牌吸引旅游者,龙岩、漳州可根据自己独有的土楼发展旅游业。每一个市都建立起自己相应的品牌。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该明确这个旅游发展的思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人力、财力,坚决把各地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打好,这样就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更应该投入一些资金、人力、物力等开发一些新的旅游产品,如可开发一些新的旅游资源,比如说民风民俗的旅游开发,也可将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构成新型的大型旅游产品。

在全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采摘、农家乐等组成的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在许多城市持续走热,可以借鉴这些先例,开发乡村主题景点和民风民俗旅游。福建试行的一些农村景点包括上杭县五龙村、长泰县山重村、厦门同安的五峰村、宁德上金贝等一批农家乐。

这样有助于使其福建旅游产品得到全方位发展

(四)解决主要旅游客源市场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应争取来闽旅游客源的多样化。

表4 全省2010年入境接待人数情况表

 接待人数(万

人次)

同比增长

(%)

合 计368.1418.0台湾同胞156.9227.1其中:过夜

游客

107.2623.9

外 国 人115.2717.8

香港同胞87.95 4.5

澳门同胞7.9921.4

港澳台游客占的比例过大,而外国旅客增长率偏低,因此应分别采取对策。

港台澳及东南亚旅游市场:应开阔思路,更新旅游产品。做好一般性旅游观光促销的同时,应根据福建与这些地区文化上相似性和地理距离相近性,重点推出探亲、度假、朝圣和商贸等旅游产品。如可把福建作为率先开办赴台旅游业务的省份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加强闽台旅游合作,稳妥发展闽台双向旅游,努力构建闽台旅游合作区,加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通过开放促进开发,带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欧美旅游市场:可以生产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组织具有较高文化含量的旅游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吸引欧洲游客前来旅游。节假日旅游旺季的大好时机好好把握,增强深化创新意识,不断推出旅游新产品、新路线,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例如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互联网方式,建立完善的旅游网络,采取最方便、最快捷、最经济的手法进行促销宣传,经常组织代表团到外国的客源市场进行宣传,从而能够增加国际客源的来源多样化。

(五)必须完善管理制度,逐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的技能水平。第一,要努力建立和完善旅游市场法律法规,加强执法打击力度,切实维护游客的利益。向游客索要小费,强迫游客购物,非法“伴游” 的情况时有发生,应当尽可能杜绝。另外还应该建立和完善游客投诉机制,便于游客投诉和游客反馈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出相应问题,才能及时加以解决、完善管理。第二,对旅游从业人员应该进行职业培训,使他们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并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例如,在导游人员上岗前,可以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强化训练,重点提高导游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进一步可以加强他们的外语的应用水平,或者进一步将导游人员选拔、录用的门槛拔高,从而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三,对一些旅游专业好的高等院校加大投入力度,使其的旅游专业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创造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旅游业人才。同时可使职教,中等,高等三个不同的教育层次更加完善,形成完备的旅游教

育体系,建立旅游企业与学校的联系,在企业里建立实训基地,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方面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这在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毕业生就业上的压力,可谓一举两得。最后,应该进一步提高旅游教育职工的综合素质。

(六)创建新型的文化旅游。

福建省旅游景点主要是自然景观,尚待开发而且具有巨大潜力的是文化旅游。目前省内各地区有举办过的活动包括了清明返乡祭

祖、“妈祖诞辰周年庆”、“5·18海峡两岸交流会”、“传统中秋佳节活动”、 “两岸福德文化节”、“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等等,另外“旅博会”、“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茶博

会”、“花博会”、“林博会”等各大展会也在如火如荼地举行,所以可以以此作为启迪,借鉴以往的经验,开发此类文化旅游。可开辟下列文化游分区:一、闽南文化旅游区,涵盖厦门、泉州、漳州市,凸显建筑、音乐、宗教、民俗、商贸及现代都市等文化要素;二、客家文化旅游区,涵盖龙岩、三明两市,推动形成闽西、赣南、粤东协作发展客家文化旅游的良好局面;三、妈祖文化旅游区,以莆田湄州祖庙为核心,整合贤良港妈祖故里、莆田工艺美术城等资源,加强与台湾地区主要妈祖庙宇的合作;四、红色文化旅游区,以古田会议旧址为龙头,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重点,推动形成以“领袖故里、红色摇篮”为主题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五、闽都文化旅游区,以福州为中心,包括三坊七巷、船政文化、昙石山遗址、寿山石文化等,增强闽都文化的旅游功能;六、福建土楼旅游区,涵盖永定、南靖、华安等三县的世遗土楼及相关景点,确立“福建土楼”统一品牌形象,推出福建土楼旅游精品线路;七、畲族文化旅游区,以宁德地区为主,加强畲族工艺品和特产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提升畲族文化的感知度,精心培育富有特色的畲族文化旅游区;八、朱子文化旅游区,以南平地区为重点,强化朱子文化内涵的研究和开发,并整合武夷城村古汉城、下梅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文化资源,加快培育有一定影响的朱子文化旅游区。

描述

[←1]

国家旅游局,2009.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旅游统计>综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76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769

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福建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1、国内旅游发展现状 (1)国内旅游比重大 从福建省旅游市场结构来看,国内旅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中数据显示:2013年福建省旅游总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元,达2286.47亿元,同比增长16.1%。2013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旅游总收2.85万亿元,增长11%,仅福建省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7.01%。去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首次突破两亿人次大关,达20054.16万人次,同比增长16.9%。其中,接待境内游客19542.03万人次,同比增长17.3%,实现境内旅游收入2003.41亿元,增长17.7%;接待入境游客首次突破500万人次,达512.13万人次,同比增长3.7%,实现外汇收入45.73亿美元,增长8.2%。从以上数据上来看,福建省的旅游产业不仅健康蓬勃发展,而且对提高全国旅游产业活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旅游人次19542.03万是入境游客人次512.13万的38倍,可见国内旅游所占的比重相当之大。 (2)旅游基础设施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是指为适应旅游者在旅行过程游览中的需要而建设的各项物质的总称,是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福建省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基础设施上不断完善。其中,到2012年末。福建省拥有限额以上住宿业法人企业682个,同比增长12.54%;床位166178个,同比增长28.31%,进一步缓解了黄金周等假期的旅游住宿问题。在交通出行方面,福建省公路通车里程截止至2012年底,有94661公里,比2000年增长71.62%。同时铁路营业长

福建省旅游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https://www.360docs.net/doc/c010794977.html,/file/2004122028890.html 福建省旅游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低、区域竞争力不强、客源市场不稳定等是福建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福建省旅游产业问题与对策 我省旅游业近些年发展态势良好,在此基础上,2001年又有新的起色。去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345.67亿元,增长13.4%,占全省GDP比重达8.1%,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和全国旅游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我省旅游创汇已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四位,接待境外旅游人数长期位居全国前列,确立了福建作为旅游大省的牢固地位,这为我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必须看到的是,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我省旅游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应充分认识和科学分析我省旅游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制定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我省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的宏伟目标。 一、我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我省旅游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完善的、特色鲜明的旅游拳头产品。尽管我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并不多,众多的旅游产品仍处于开发水平低、规模小的分散状态。即便是武夷山和厦门鼓浪屿,其规模和辐射范围也比较有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 此外,我省现有的旅游产品中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精品不多,一些本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由于缺乏现代包装和更新换代,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优势。这一状况造成我省国内旅游规模小、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消费低的不利局面。 2、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低。福州、泉州两市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虽然在规模上偏小,但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未能成为与其地位相称的著名旅游城市。这不仅影响到这两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而且由于这两个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对于福建省的重要性,还将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3、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福建虽已步入旅游大省行列,但与周边省份比较,从旅游产品的质量来看,存在着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就竞争力而言,福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虽然位居全国第四(2000年),但与前三位的广东、北京和上海的差距较大,而列于其后的江苏、浙江和云南3省与福建较为接近,且发展势头好,有赶上和超过的趋势,2001年“五一”黄金周中,福建旅游的接待人数、旅游收入、旅游者人均花费3项指标与华东其他五省一市相比较,区域竞争力仅居中下游水平:2001年3大黄金周中,福建旅游接待人数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旅游收入增长速度,而“五一’黄金周旅游人数增长速度达29.40%,收入却呈现负增长。以上情况充分表明我省旅游区域竞争力明显偏弱。从发展后劲看,除了缺乏完善的、特色鲜明的旅游拳头产品外,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低、旅游市场秩序欠佳(近年我省海外旅游实业总公司和中国国际旅游社先后因违规经营被暂停或终止经营出国旅游)、旅游服务质量不理想(2001年国庆节各类旅游投诉达83件)等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后劲。 4、客源市场存在不稳定因素。台湾和东南亚等作为我省境外主要客源市场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但还是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如亚洲金融风暴、台湾政治势力的两岸政策等不可测因素的存在,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省的入境旅游,而入境旅游创汇在全省旅游总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境外游客的锐减势

户外媒体发展趋势管窥及创新思路初探

户外媒体发展趋势管窥及创新思路初探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户外媒体发展趋势管窥及创新思路初探在广告发展史上,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最古老,最早出现的广告,如招贴幌子等都属于户外广告范畴。作为最古老的广告形式之一,户外延续了数千年。直到 20 世纪。但户外媒体又因其调研指标复杂,单一媒体分散且数量巨大等因素,被成长迅速的“四大媒体”(电视、报纸、杂志、广播)排除在外。然而它在广告战役中展现的重要性从来就没有人质疑过(插图:古老的户外广告)。 一、中国户外媒体发展现状 据实力媒体的统计,至 2003 年底,中国的广告支出将达 515 亿元,其中户外媒体将占 15%

而预期 2000 年至 2003 年中国广告支出的年复合增长达 10.8% ,是全球广告增长最快的市场。其中户外媒体增长率达 11.6% ( 5-6 月因 SARS 的突袭有所影响,数据略有降低),超越整个中国广告支出的增长率。 市场份额方面,目前媒体伯乐、媒体世纪、白马、 TOM 等 4 个上国内大公司了整体市场 17% 的份额,其余 83% 的份额被国内各城市之间的数千家中小型广告公司瓜分。 另外,户外媒体的利润一直高居各类广告媒体的榜首,部分手中拥有一定户外资源的小公司毛利率竟高于 30% 。

在如今广告客户为能在电视台和报纸的黄金时段和版面打广告而挤破门槛的情势下,谁还会钟情呆板而缺乏互动的户外广告呢? 恰恰相反!越来越多的广告主从这一便宜而有效的广告手段中尝到了甜头。 由(图二)可以看出,户外媒体的到达率目前仅次于电视媒体,位居第二。 由于受众对户外媒体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图三),很多客户也越来越愿意往户外媒体。户外广告的关注度和媒介使用习惯呈逐年提高的趋势。这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户外活动增加,以及城市发展迅速有密切关系。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开发较早,但近年来,陕西省旅游业却呈现出与资源不相符的发展状态。本文对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陕西省;旅游业;现状;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our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obust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the largest industries in global economy. Shaanxi province i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is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development. Keywords:Shaanxi Province;Tourism;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1.研究意义 旅游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是:旅游产业能耗低,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强。随着世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之一。旅游市场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对我省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陕西省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从而加快陕西省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促进陕西省旅游服务的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

【开题报告】福建泰宁旅游业发展分析

开题报告 旅游管理 福建泰宁旅游业发展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选题背景: (一)中国致力于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发展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出台,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发生了重要转变和提升,旅游业将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从战略上看,旅游业成为国家工程;从经济上看,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从性质性上看,旅游业成为现代服务业。作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壮大的行业之一,旅游业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福建泰宁拥有极其优秀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品牌 福建泰宁坐落于福建西北群山之中,与世界自然遗产武夷山毗邻,是中国丹霞的重要分布区,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青年期丹霞的典型代表,同时保存了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形成、发展、演化的过程完好的地质记录。 2005年2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大会上,泰宁荣膺“世界地质公园”这一世界级品牌;2005年10月,泰宁古城在中央电视台“2005年度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成功入选十佳“中国魅力名镇”;2006年被纳入全国32个“黄金周”假日旅游重点景区预报点。此外,泰宁还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 ‘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品牌。2010年8月1日,福建泰宁丹霞地貌与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等景区同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四十个世界遗产,无疑将成为福建泰宁大力发展旅游的又一张国际名片。 (三)各级政府致力于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泰宁县的支柱产业 福建省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拥有三个世界遗产的省份(武夷山、福建土楼,泰宁丹霞),着力于打造海峡旅游经济区,建成旅游强省。 按照2005年福建省旅游工作的重点,福建省财政2005年投入3000万打造旅游品牌,省重点办将泰宁确定为8个旅游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同时,在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中,泰宁处于“闽北绿三角生态旅游区”,泰宁的旅游功能被定位为发展观光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的回归_关联分析

第2卷第4期2009年8月 旅游论坛 T o ur ism F or um V ol.2N o.4 Aug.,2009 [旅游业研究]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的回归-关联分析 陈雅丽,杨建明,黄银珠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 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的研究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有关年鉴公布的福建省1998-200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旅游经济支持、旅游交通、旅游服务、旅游宣传、社会文明程度、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7个方面寻找评价指标,分别对福建省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有关分析。结果表明,促进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社会文明程度低和生态环境质量差是阻碍福建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而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保证福建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线性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09)04-0535-05 一、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进展。近年来已有不少研究者对福建省的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有关研究[1-7],但关于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我国,传统的研究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但一些研究者注意到,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而且各影响因子之间也呈现交叉的网状关系,因而提出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可望获得更佳的效果[8]。受这种思想的支配,许多研究者纷纷利用灰色关联原理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有关分析。如许豫东等将影响新疆旅游业的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研究[9];刘勇和赵艺学从服务因素、交通因素、经济因素、宣传因素和景区多样性5个方面对山西省旅游经济的影响展开分析[10];袁虹和吴丽在分析中国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中纳入了8种指标[11];梁艺桦等则将影响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因子扩展到19个指标[8];翁钢民等得出影响我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结论[12];黄黎真的分析结果则表明,影响地方旅游经济的因素与当地的总体经济实力密切相关[13];等等。但综观前人的有关研究,基本上存在着如下几点不足:(1)在指标的选择上存在问题:如有的研究者将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与旅游业产生的结果混为一谈,譬如将旅游收入视作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的研究者则不考虑指标的正向或逆向性,如将刑事案件立案数视为旅游业的影响因素,其实该指标属于逆向性指标,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得出因社会治安不好促进了旅游业发展的错误推论;还有的研究者没有考虑指标的对应原则,将旅游收入总量(绝对性指标)与人均指标(相对性指标)进行对比; (2)对指标的指示意义存在认识偏差:如有的研究者将在校大学生人数视为旅游业人力资源指标,其实在校大学生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潜在的旅游人力资源,而用该指标作为居民受教育水平,用来指示社会文明程度应更切合实际;(3)对同类指标重复使用或难以取舍:如反映旅游经济支持的指标可以有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值、第二产业值和第三产业值、人均GDP等,到底该采纳哪一个指标用于分析研究者们往往举棋不定。鉴于上述提到的这些问题,因而有必要寻找一种更切合实际的综合分析方法,通过对指标的合理解释、正确筛选与处理,构建一种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模型,本文试以福建省为例,对此作些探索。 535 [收稿日期]2009-03-22 [作者简介]陈雅丽,(1985- ),女,福建仙游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杨建明(1956- ),男,福建长乐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业发展及其影响;黄银珠(1984- ),女,福建连江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业发展。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时间:2003-7-25 15:24:07 阅读488次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黄春长 陕西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大自然造就的美好的生态景观,又有从新石器时代到 周、秦、汉、唐历代遗留下来的无与伦比的古代文化遗产。虽然深居内陆,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陕西旅游业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十多年来共接待入境游客45O万人,创汇超 过10亿美元。1995年接待入境游客44.23万人次,外汇收入1.39亿美元。旅游业为陕西国 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成绩。陕西省政府也已经明确提出要将旅游业作为陕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以发展。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充分认识到,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任务十分艰巨,不可盲目乐观。 1.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机遇 1.1.入境旅游 陕西的入境旅游业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处于数量增长阶段。这是由于封闭了十多年 的国门初被打开,神秘古老的中华文明对于海外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而大批旅游团队涌入。这个时期我国旅游景区总体开发不够,主要景点大多以北京、上海、西安、桂林等少数城市为依托,开放范围也很有限,因而客流相对集中。其中陕西占有较大比例的客

流。但陕西旅游业接待能力的发展,总显得跟不上客流增长的需要,因而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自然增长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向深度发展,东南沿海经济高速增长,以商务、会议、学术交流、科学 考察、学习、探亲访友为目的入境的散客比例上升,入境旅游团队比例下降。同时,国内各省大量的旅游资源相继都被开发利用,开放范围急剧扩大,各地旅游业全面兴起,入境口岸增多,形成客流分散的局面,陕西占有客流比例减少。这就导致入境来陕客流增长速度减缓,使旅游接待能力显得过剩,涉外饭店客房出租率不高。虽然旅游业的总收入在增加,但是获利率甚低。 客观地分析,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也必然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如果充 分认识这个规律,迅速调整陕西旅游业的结构和战略,适应同际国内旅游市场发育的特点,按照国际水准来改善服务水平和质量,变自然增长、被动应付为主动发展、促进增长,那么就有可能很快实现陕西旅游业从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型经营的重要转折。 1.2.国内旅游 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由于较长时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 作时间缩短,节假日闲余时间增多,许多人都有厂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口密度增加,环境污染加重,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再加上市场经济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强度增大,心理紧张因素增多,使大部分人都产生了休闲、游览、观光、娱乐、访占、探幽、回归自然、开阔视野、增加知识、丰富生活、调节心理、陶冶性情、锻炼身体等方面的需求。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当国家政策对国内旅游从“不提倡”转变为“积极发展”时,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则必然表现出爆发性特征。同时,旅游的形式也正由散客独自旅游,向通过旅行社组团旅游方向发展。因而,陕西旅游业将会占有巨大的国内客源市场。

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发展思路探析

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发展思路探析 物流管理专业是近十年我国高校新开专业的一个热点。本文在分析武汉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标签:物流管理专业特色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是近十年我国高校新开专业的一个热点。资料显示,到2012年底,全国已有417所本科院校、903所高等职业学校和867所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物流类专业。高等院校均以学校的资历品牌和特色的学科与专业,打造自身的办学特色而闻名立世。依靠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对于学校的快速稳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武汉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如何办出特色进行了思考,在分析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专业特色发展的思路。 1 武汉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 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根据“专业发展与市场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对接”的思路,专业建设有关问题与行业环境息息相关。 1.1.1 物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物流业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发展中最引人注目和极具价值创造潜力的新兴领域之一。近年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与世界物流行业的发展一样,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1979年到199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9%,1991年到2009年为10.4%。从2005年到2010年,GDP的增长速度从11.9%到10.3%,这个增长速度和物流增加值、货运总量的增长速度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物流的所有指标和GDP增长速度是相一致的。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都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意味着物流行业远大的发展前景以及巨大的就业空间。 1.1.2 发展物流业是湖北省武汉市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 中央要求湖北加快发展,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省委确立了以“四基地一枢纽”为支撑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思路,即努力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从现实看,这些“基地、枢纽”的主要依托点是武汉城市圈。

厦门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要点

厦门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厦门素有“东海明珠”之称,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大特区之一,具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有: 1、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厦门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带之间的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的中心位置,面对金门、台湾与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区域邻近,背依13地市,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龙头。目前,厦门已基本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于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厦门机场是中国第四大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14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40多条,国际航线直通港澳台、东南亚、东北亚主要城市和阿姆斯特丹等欧洲城市,已成为华东地区主要的航空枢纽港。在铁路和公路方面,经过厦门的福厦高速公路和厦漳高速公路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相连,鹰厦、福厦等线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厦门市区内也是四通八达,公交、巴士、的士畅通无阻。 2、风景优美,形象良好。厦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21°C,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气候宜人而且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异国风情的鼓浪屿、树影婆娑的万石植物园、佛教色彩的南普陀、神威镇海的胡里山炮台,拍岸的鳌园,还有天然的天竺山森林公园,宜人的轮渡文化广场,鼓浪屿海底世界,台湾民俗文化村等许多人文景观,以及有关苏颂、郑成功、陈化成和陈嘉庚等历代先贤的人文资源,有“海上花园”称誉。厦门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和联合国最佳人居城市等称号,并被称为“中国最温馨的城市”,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景点之一。 3、地缘优势、客源众多。厦门在历史上一向是出入中国大陆的重要门户,它与台湾仅一水之隔,与香港、澳门关系密切,又是中国著名侨乡。现在台湾的2000多万人之中,有70%-80%祖籍是福建;旅居全球特别是东南亚一带2000多万华侨之中,福建籍的就占1/3,其中厦门籍的计有30万人以上。随着中国大陆的日益开放,台港澳同胞和华侨回乡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此外,许多东南亚,东北亚和欧美游客,对游览厦门的兴致也逐年提高。

2019年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分析研究

2019年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分析研究

摘要:本报告从发展基调、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效应方面分析了福建省研学旅行的总体态势,从研学交流、研学特色、 研学结合、研学产业方面分析了其主要特征,从资源、区位、 交通、政策方面分析了其有利条件,从产品体系、基(营) 地建设、教育改革、传统文化方面分析了其主要成就,从教 育观念、经费筹措、监管机制、评价系统方面分析了其制约 因素,从供求结构、认知观念、经费保障、人才队伍方面分 析了其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构建合理的政策 支持体系,强化研学政策的正向指引;构建高效的产品研发 体系,增强研学产品的供给能力;构建健全的安全应急体系, 完善研学安全的监督管理;构建多元的人才培育体系,夯实 研学人才的智力支撑;构建科学的效果评价体系,促进研学 效果的正面激励。

研学旅行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研学为目的的课外实践活动,具有主体自主性、内容开放性、方法探究性、取向实践性等特点,与红色旅游、海丝旅游、生态旅游、非遗旅游等旅游业态兼容互通、协调发展。《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研学旅行发展将呈现市场热度持续上升、市场需求后劲强、行业规模和市场空间广阔三大显著特点④,将成为推动我国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新动力。近年来,福建省一直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全省生态资源、红色资源、海洋资源以及毗邻台港澳优势,积极推动研学旅行平稳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研学活动课程开发、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学旅行线路设计及研学工作机制完善” 为核心的初步发展方案。 一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总体态势与主要特征(一)总体态势 1.发展基调稳中有进 2017年以来,在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旅发委及各方力量的配合下,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基调总体平稳。各地市充分利用当地生态景观、遗址遗迹、文化场馆等旅游与教育资源,加快建设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深入发掘自身特色文化,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推动研学旅行向教学“第二课堂”转变。同时,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与农业、工业等第一、第二产业的联系逐步加强,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磨合效果逐渐突显,这为研学旅行的稳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山东大学发展定位与发展思路研究报告(摘要)

山东大学发展定位与发展思路研究报告(摘要) (讨论稿) 发展定位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学校,也是“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学校立足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的学科优势,实施人才战略、教育创新战略、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学校的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和一流的研究生,努力向社会提供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服务,力争到建校120周年时,将山东大学建设成为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性的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发展思路 山东大学认真总结百年办学的历史经验,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顺利实现三校实质性融合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教师、学生为中心、以学术为主导、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办学原则;规划实施了人才战略、教育创新战略和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以提升教师整体水平为核心,延揽和造就杰出学者,打造山东大学学术品牌;以教育观念更新为先导,通过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学校资源的综合配置,全面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和一流的研究生;以合

作共建为手段,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内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机遇和潜能,努力拓展学校发展空间。以“三大战略”促进提升学校的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努力实现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性的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 本科教学工作思路 2005-2007年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教高[2005]1号文件为指导,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的中心地位”的观念,继续深入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实施《山东大学本科教育创新计划(2005-2007年)》,以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为旗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精品建设、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教学与实验条件建设为保障,大力实施教育拓展和招生创新,稳步提高生源质量;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实施教学质量评估和保障机制创新,稳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2005年,以“教学质量年”和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加强制度建设和条件建设,努力规范教学管理,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最新 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分析-精品

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扩展,各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具有三大动力效应:直接消费动力、产业发展动力、城镇化动力,在此过程中,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会为这一地区带来价值提升效应、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幸福价值效应。下文研究了福建省的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一、福建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1、国内旅游发展现状 (1)国内旅游比重大 从福建省旅游市场结构来看,国内旅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中数据显示:2013年福建省旅游总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元,达2286.47亿元,同比增长16.1%。2013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旅游总收2.85万亿元,增长11%,仅福建省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 7.01%。去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首次突破两亿人次大关,达20054.16万人次,同比增长16.9%。其中,接待境内游客19542.03万人次,同比增长 17.3%,实现境内旅游收入2003.41亿元,增长17.7%;接待入境游客首次突破500万人次,达512.13万人次,同比增长3.7%,实现外汇收入45.73亿美元,增长8.2%。从以上数据上来看,福建省的旅游产业不仅健康蓬勃发展,而且对提高全国旅游产业活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旅游人次19542.03万是入境游客人次512.13万的38倍,可见国内旅游所占的比重相当之大。 (2)旅游基础设施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是指为适应旅游者在旅行过程游览中的需要而建设的各项物质的总称,是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福建省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基础设施上不断完善。其中,到2012年末。福建省拥有限额以上住宿业法人企业682个,同比增长12.54%;床位166178个,同比增长28.31%,进一步缓解了黄金周等假期的旅游住宿问题。在交通出行方面,福建省公路通车里程截止至2012年底,有94661公里,比2000年增长71.62%。同时铁路营业长度至2012年底达2255公里。比2000年增加801公里,这在“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势的福建省实属不易。并且在航空运输上,福州长乐机场以及厦门高崎机场拥有国内各大主要城市的航线,还拥有港澳台地区、新马泰、日韩、荷兰等国际航线。先进的交通,大大的缩短旅游者的旅途时间。各种娱乐和体育疗养设施也逐渐建立起来,在省内各大风景区周围都有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能基本满足旅客的旅游需求。 (3)区域旅游合作取得成效

高新技术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路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路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市经济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十三五”期间,如何实现凉州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凉州经济发展的支撑,成为珠三角区域具有特色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选择和机遇。 一、发展的基础 (一)规模总量稳步扩大。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实现销售产值27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利税总额155.9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40.0%,利润总额114.1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53.9%。与“十二五”末相比,五年来,凉州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从1467.77亿元增加到2720亿元,增长85.3%,年均增长13.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达到24.88%,已成为凉州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二五”期间,凉州高新技术产业积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原材料资源短缺,价格上涨的挑战,通过加快结构转型步伐,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开拓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1.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支柱产业继续较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两强、两优、两新”格局进一步巩固,通信设备制造、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等产业日趋壮大,数字电视产业加快推进、数字音频监控产业异军突起,3G 网络基础建设加速、应用逐渐普及,IP路由器、宽带接入设备市场占有率

全国领先;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以生物制药为先导、化学制药为基础、现代中药为重点、新型医疗器械为后发优势的产业结构。 2.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兴起。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薄膜电池、EVA材料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BIPV)在浙江省内乃至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风电产业,顺达风力在全国80多家风力企业中排名第四,2013年被科技部认定为风力发电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物联网产业,我市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处于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中国科技第45研究所、家智、海威等企业在无线传感网、射频设别、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和优势产品。中科院凉州射频设别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电科(凉州)物联网研究院已正式挂牌,港科大(凉州)物联网研发中心正在筹建。2014年全市物联网产业产值预计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在LED芯片制造、产品检测、大功率LED封装、LED照明应用、功率型驱动电源等产业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士兰明芯生产的蓝绿色芯片在国内的室内外显示屏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全国LED芯片生产企业中排名第二;新材料产业,光纤和光缆新材料产业已在我市实现了产业集聚,光纤与光缆产值已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有机硅等为代表的有机硅产业已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形成了有机硅系列产品的产业链。 3.高新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软件产业稳步发展,“软件”形成品牌效应,已有软件企业认定714家,软件产品认定3769件,74家企业通过了CMM/C MMI“双模”评估,15家企业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容 一、“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发展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旅游产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努力克服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非典”、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旅游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旅游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旅游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我省入境旅游、国旅游、出境旅游全面进步。“十五”末,全省年接待国外旅游者6081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93万人次,接待国旅游者5988万人次),年均增长14.2%;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53亿元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5亿美元,国旅游收入316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8.7%,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旅游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2、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要素配置日趋合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成效显著。兵马俑博物馆馆前环境改造工程、黄帝陵二期工程建设完成,进一步提升了世界级旅游产品著名形象。华山、太白山、翠华山、玉华宫、金丝峡、壶口瀑布、红碱淖、瀛湖、南宫山等的开发建设,有效改变我省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大唐芙蓉园、岭野生动物园等主题公园类旅游产品形成新亮点,温泉、滑雪等休闲项目得到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休闲产品体系。 产业要素配置日趋完善。2005年底,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座;各类等级旅游景区74处,其中,4A级景区17处,3A级景区28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点7处。2005年底,我省共有旅行社35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5家,国旅行社319家,导游人员近万名,旅馆业床位总数达到40余万。旅游星级饭店达到262座,其中5星级饭店4座,4星级饭店18座,其它星级饭店240座。全省直接旅游从业人员31万,间接旅游从业人员155万。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十五”期间,我省公路、铁路、航空、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极大改善了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大力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坚持实施旅游环境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和品位。 3、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十五”期间,举办了华山论剑、公祭黄帝陵、旅游歌曲大奖赛、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和国供奉、在海外开展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充分发挥了现代传媒手段的作用,活动影响面广,宣传效果明显,客源显著增加。 4、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旅游法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修订和实施《省旅游管理条例》。依法治旅的意识不断增强。旅游服务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坚持开展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工作,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齐抓共管,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旅游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逐步形成。大力开展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管理质量。 5、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省旅游行业积极开展以“创佳评差”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涌现出一批服务标兵、服务明星。 (二)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全省旅游行业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开展宣传促销工作,大力进行旅游市场治理整顿,推动全省旅游业健康发展。 1、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是旅游业大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旅游业的综合性,旅游业的关联性,以及旅游市场尚处在培育发展期,在旅游产业各要素的资源配置、加快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开展旅游市场监管、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这些因素决定了旅游业必须采取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2、坚持改革开放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旅游业是一个外向型行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

新时代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思路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010794977.html, 新时代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思路探析 作者:于鑫 来源:《各界·下半月》2020年第09期 摘要:就目前我国部分省直机关党建和业务发展情况看来,党建和业务在融合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者其中不乏思想认识不够、组织力量不强、制度不规范等問题,从而造成了党建和业务发展“两张皮”。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从二者融合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上着手,而二者能够有效融合离不开思想意识、理论保障、规章制度、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健全,才能为二者健康融合保驾护航。本文通过分析当下党建和业务在融合发展上面临的问题,找准关键环节,并“对症下药”,有效破解二者融合发展目前存在壁垒,从而解决制约二者融合的难题,为党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探索路径。 关键词: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一、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意义 习总书记曾在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推进党的建设和创新必须从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上着手,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有利于促进党建工作创新 党建工作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化科学,其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政治性、社会性、理论性和系统性。促进党建工作创新是每一个时代都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党建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党建工作搞好了才能更好地带动生产力的发展。而党建同生产力发展关系如何体现?那就是通过党建同业务的高度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促使党建工作扎根于实际业务中,党建工作才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与此同时,业务的不断发展,也能促进党建的创新,二者是融合基础上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有利于党建发挥其时代引领作用 入党宣誓词中要求党员要做到“积极工作”。如果每一名党员如果都能积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那将会影响一大批人积极投入到劳动中来,积极工作,引领社会正能量。试想一下,如果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来却不积极工作,不发挥其职能应有的作用,那整个组织必将脱离群众,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同理,如果党建工作脱离了业务,一味地片面抓党建,这无疑是

枣林湾加快建设发展的思路与路径初探

枣林湾加快建设发展的思路与路径初探 摘要:枣林湾应当仔细研判当前园区的发展形势,抢抓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和“苏中崛起,跨江融合”的政策机遇,围绕建设区域性知名生态园区的目标,拓宽思路、明晰定位、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争取尽快建成高水平的旅游度假区。 关键词:枣林湾发展思路发展路径 枣林湾生态园成立于2007年4月,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近年来,园区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运动参与、休闲体验、养生养老、商务服务和高效设施农业,已成为江苏省旅游度假区、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江苏省首批现代农业科技园、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 园区经过6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对于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近年来,园区积极顺应宁镇扬同城化趋势,抢抓扬州“一体两翼”融合发展新机遇,完善功能载体配套,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在扬州“一体两翼”融合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交通路网建设方面。园区地处江苏密集的交通路网中心,南毗宁通高速、北连扬州文昌西路、江六高速贯穿东西,区位交通十分优越。在规划修编上,注重内部路网与外部交通大环境的衔接,内部形成了以站前路、天池路、锦绣路、枣林路及汉金路、长山路为主干道的“四横两纵”路网格局,为园区对接南京、扬州创造了快速通道。园区中部沪陕高速江六段与南京长江四桥相连,并在园区 。 和“三山、五湖、两泉”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应积极抓住国家、省、扬州市的政策机遇,加快招商引资、开拓市场,尽快打开发展格局。从产业前景来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是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对我市实现基本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枣林湾要以获批“扬州市服务业集聚区”为契机,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集聚、提质升级,做好“生态、旅游、服务”三篇文章,打造宁镇扬地区知名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一要坚持思路引领。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作为生态园区,我们不同于其他工业园区,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好的经验和做法只能在创造性实践中探索总结。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目标和新任务,如何适应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走出一条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持续发展之路,就需要我们在改革中找思路,在创新中找办法,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园区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要创新发展思路。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央提出了改革的新方向,我们必须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创新的意识,精准把握中央各项政策的内涵,认真研究利用好政策,积极探索园区建设发展的新思路。其次要明确战略定位。我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打造生态板块的要求,枣林湾生态园作为仪征生态板块的前沿阵地,是仪征的城市“绿肺”,其发展不能简单套用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而必须与地方实际相结合来发展。在产业选择方面,为保护现有的良好生态环境,园区必须立足保护、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不破坏生态资源的项目,不得建设任何工业企业和其他污染环境或影响生态的项目。在功能配套方面,要以服务和休闲为主,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着力打造休闲体验、农业观光、养老度假区,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旅游、休闲小憩的好去处。第三要明确功能定位。一是要努力建成宁镇扬区域重要的生态、人文和休闲旅游基地。园区得天独厚的旅游、生态资源在南京都市圈中独具特色,加上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使得园区成为都市人休闲、旅游、度假的理想选择。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积极、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尤其是郊县真山真水的向往和追求也与日俱增。园区的生态、人文价值将不断被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