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制图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

电子制图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
电子制图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

《电子制图》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的课程性质:电子技术CAD是借助计算机来辅助电子设计,是电子类学生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必修课。计算机发展后引起很多方面的改变,电子技术设计同样受到巨大的影响。对电子类学生来说,无论是为了以后专业工作的需要,或是为了以后专业课学习的方便,都应该学习本课程。本课程以PROTEL软件为主介绍电子电路CAD技术。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电子线路CAD》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过程。熟练进行常用电子电路印刷板的设计。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会利用Protel绘制电路图;

2、掌握层次图的运用及电气法则测试的简单方法;

3、会利用Protel仿真(验证实验,检验设计,辅助学习)及修改电路图;

4、利用Protel把电路原理图转为印刷电路板(PCB)。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Protel DXP 2004简介

了解Protel DXP 2004的历史及操作风格;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Protel DXP 2004的强大功能简介;Protel DXP 2004软件的安装和删除。

第二章设计电路原理图

了解电路原理设计流程:设置电路图纸参数及相关信息;装入所需要的元件库;放置元件;电路图布线;调整检查和修改;补充完善;保存和打印输出。掌握SCH环境中各英文菜单的含义,理解原理图设计环境的各参数作用与设置,掌握元件库的调用方法及画面管理,熟练掌握分立元件与集成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掌握特殊元件自定义原理元件库的操作。灵活运用在原理图绘制中常用操作的快捷键。

重点:原理图元件库的调用、修改等操作。

难点:原理图元件库自定义的方法。

实验一:熟悉Protel DXP 2004界面与环境、基本操作与编辑器的调用方法。

实验二:分立元件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及分立元件库的定义。

实验三:集成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及集成电路元件库的定义。

第三章层次原理图的设计

了解层次原理图的概念、使用层次图的目的,掌握设计方法和步骤(两个原则:自项向下设计层次原理图;自底向上设计层次原理图);,掌握方块电路绘制及各个模块原理图设计,熟练掌握I/O端口、网络标号全局有效的层次原理图的绘制,掌握网络表格文件的作用及其内容的查询。灵活运用在层次图画绘制中常用操作的快捷键。

重点:复杂电路原理图的分解画法,网络表格文件的内容表示。

实验四:方块电路图及模块原理图的绘制

第四章原理图常用功能

熟练掌握画图工具(直线、多边形、椭圆、圆弧、贝塞尔曲线的绘制方法)的使用,掌握文字标注及文本框的使用。了解图件层的概念,掌握有关图件的操作。

重点:用画图工具制作原理图及信号波形图。

实验五:使用常用画图工具绘制信号波形图和实物图。

第五章单面板设计

了解PCB设计工艺流程,掌握PCB环境中各英文菜单的含义,理解PCB各工作层面的概念及作用,掌握PCB各工作层的设置方法,掌握PCB元件封装库的自定义方法。熟练掌握单面板的设计。掌握手工与自动布线、板面标注方法。掌握手动调整布线的方法,会运用网络表的提示检查原理图的错误原因并消除错误,灵活运用电路板尺寸定义的快捷键。

重点:单面板的设计与制作。

难点:自定义元件封装库的方法。

实验六:简单单面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及元件封装自定义。

实验七:分立元件单面印刷电路板的制作。

实验八:集成电路单面印刷电路板的制作。

第六章双面板的设计

了解双面板与单面板的区别与用途,熟练掌握用向导方法制作各种双面板的步骤和方法,熟练掌握手工制作双面板的操作,掌握走线参数设置与人工修正操作。了解元件自动布局的操作步骤,掌握手动元件布局方法。掌握布线层面、布线优先级、走线的宽度、布线拐角模式、过孔类型、安全距离、焊盘等基本概念及其设置方法。熟练掌握走线的手工修正方法,掌握位置坐标、原点设置、尺寸标注、电源/接地线的加宽操作。了解电路设计辅助工具和电路板信息报表,了解多层板制作过程,掌握双面板的输出打印要素的设置。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4)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4) 【课题名称】 认识投影法与视图 【教材版本】 柳燕君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概念,掌握正投影的特性; 2.掌握三视图的形成。 3.掌握三视图的关系与投影规律 二、能力目标 正投影法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掌握正投影法是提高看图和绘图能力的关键。 三、素质目标 掌握正投影法的绘图方法,能独立分析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四、教学要求 掌握正投影的特性和方法,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教学重点】 三视图的形成。 【难点分析】 三视图的投影关系、方位关系。 【分析学生】 1.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比较直观,学生学习这方面知识不会困难; 2.教学要求最终落实到正投影法绘图能力上,经过反复练习,能提高绘图能力。 3.学习内容不复杂,要防止轻视学习,提倡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3学时(135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0分钟) 1.简述平面图形各种线段尺寸特点及绘图步骤。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机械图样中表达物体形状的图形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法是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法,它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本次课将介绍正投影法有关的内容。 三、新课教学(70分钟) 1.投影法的概念(10分钟)

教师讲授中心投影法、平等投影法(斜投影法、正投影法)。并交叉进行演示。 2.三视图的形成(30分钟) 教师讲授三视图的形成(三投影面体系、三视图的形成),交叉演示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展开、投影展开摊本在同一平面上的三视图。 3.三视图的关系与投影规律(30分钟) 与学生一起讨论三视图的位置关系,方位关系,总结投影规律。交叉演示“三等”对应关系与六个方位的位置关系。 四、小结(10分钟) 总结三视图的形成方法,再次演示三视图的形成,同时总结“三等”投影规律。 五、作业 1.完成习题集相关习题 2.思考:教材P62思考题1、2、3题。 六、讲练作业(45分钟) 【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 【教学后记】

室内工程制图 电子教案—03 投影基础知识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室内 工程制 图 年级 1 班级 室内BZ21001 时间 2011年月 日 课题第三章投影基础知识第15-18 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投影的概念和投影法分类,建立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的明确概念。 2.. 理解投影的基本性质。 3.掌握平行投影法(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 4.了解工程中常用的图示方法。 5.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重 点 投影的概念和投影法分类、投影的基本性质、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难 点 工程中常用的图示方法,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教学 用具 多媒体+绘图室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1 投影法 §1-1 投影法基本知识 一、概述 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会出现影子。投影的方法就是从这一自然现象抽象出来,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投影法就是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根据投影法得到的图形称为投影,得到投影的面称为投影面。 投影三个要素:投射线、投影面、物体。 常用的投影法有两大类: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投影法在工程制图中的应用; 中心投影法的投射线自一点S发出,物体投影的大 小取决于S到投影面的距离d和物体相对于投影面的距离L,当d一定时,物体离光源S越近,投影越大。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⑴立体感强——在建筑设计领域通常用中心投影法绘制建筑物的透视图。 ⑵度量性差——投影的大小随着物体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1.2 平行投影法 如果把中心投影法的投影中心移至无穷远处,则各投影线成为相互平行的直线,这种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或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是否垂直,平行投影法又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正投影法斜投影法 投影方向S垂直于投影面H 斜投影法投影方向S倾斜于投影面H 平行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1)斜投影法: 斜投影法:投射线倾斜于投影面的平行投影法。 若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则为斜投影。斜投影在工程上用的比较少,常用于绘制机械零件的立体图,也成轴测图。其特点是直观性强,但作图比较麻烦,也不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在jz工程的图样中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图样。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 【课题名称】 机械制图的任务与学习方法;认识制图国家标准(一)图纸与比例、字体与图线。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机械制图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与学习方法; 2.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及比例、字体、图线的规定。 二、能力目标 1.握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提高看图和画图的能力; 2.具有正确认知和选用图纸幅面和格式及比例的能力,能识别图形中的图线。 三、素质目标 培养严格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国家技术标准的良好习惯,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提高工程素质。 四、教学要求 1.了解机械制图的学习方法,并能掌握使用; 2.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及比例、字体、图线的规定,

并会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 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方法 【难点分析】 比例的规定,图线的应用 【分析学生】 1.入学新生大多数未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和想像力较薄弱;未接触过机械工厂和机械生产,缺少机械零件、部件的知识。 2.刚入学时多数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态度是端正的,学习中遇到困难后,部分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个别学生甚至丧失学习信心与兴趣。 3.机械制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与中小学课程及其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一个适应和掌握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网络演示,讲授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从家俱、建筑物、机械等的制造实践举例,引出要学会阅读和绘制图样(工程界的共同语言),讲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新课教学(70分钟) 1.机械制图的性质、特色、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20分钟)。 教师演示网络课程的课程说明,重点讲解学习方法。 教师讲解时,注意向学生设问,是否听明白,有何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2.图纸幅面和格式(20分钟) 教师讲解,并演示:①网络课程的第一章课程导航;②图纸幅面演示;③图框格式及尺寸演示;④图标规定的标题栏格式及尺寸演示。 3.比例(10分钟) 教师讲解比例的术语、类型。 4.字体(10分钟) 教师讲解字体种类、书写方法。指出不同场合的不同应用。 5.图线(10分钟) 教师对照图形分析图线的画法及应用,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的图线用法。 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的练习。 三、小结(10分钟) 教师重点强调比例的意义及图线的应用,学生讨论图线的应用,

《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教案

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 课程简介: 本课程全面介绍了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软件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的工作界面、基本组成、常用工具等基本知识,详细介绍了设计电路原理图、生成网络表、设计双面线路板的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同时介绍了电路仿真。 达成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及辅助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并通过软件的学习,掌握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为将来从事通信电子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时安排与考核: 本课程教学课时总计78学时。其中实训课时30学时,均为上机课,实训课时安排到学期末。 考核方法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平时成绩占30分,包括出勤、纪律、实训等;期末考试包括上机和笔试,占70分。 准备工作: 1、安装盘、电子教案、试装机运行 2、安排机房座位(班长)、线路板(样板) 单元一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概述(1)

新课 1.1 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简介 一、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 是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软件(ECAD-Electronics Computer Aided Device) 主要功能: 1、原理图设计与仿真 2、设计PCB(印刷电路板、印制板、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3、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不是本课重点) 二、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的诞生与发展 1、手工设计阶段(80年代以前) 2、基于DOS系统的电路设计软件(80年代中-90年代) 如:Tango、Protel for Dos等 3、基于Windows系统的电路设计软件(90年代后期) 如: Protel 98、Protel99、Protel99SE和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等 三、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的软件组成 1、原理图设计系统-用于原理图设计和元件制作(2-6章) 1)原理图编辑器 2)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 2、PCB设计系统-用于PCB设计和PCB元件制作(7-9章) 1)PCB编辑器 2)PCB元件库编辑器 1.2 电路原理图和PCB的基本知识 一、原理图的基本知识 1、原理图 电子元器件依据一定的电气特性连接起来,完成一定功能的原理图纸。如彩电、音响的原理图纸。 2、原理图的组成 1)图纸 2)元件←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的库文件 3)连线:导线Wire、总线BUS、总线分支线Branch-具有电气特性 线条Line-无电气特性 4)电路节点 5)电路的端口等 二、PCB的基本知识 1、PCB的板层结构(发板,判断是几层板) 按敷铜面的层数,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 1)单面板:一面敷铜。一面为元件面,一面为焊接面。 2)双面板:两面敷铜。一面为顶层(元件面-Top Layer),一面为底层(元件焊接面-Bottom Layer)。

《工程制图》期末考试题(B卷)答案

《工程制图》期末考试题(B卷)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______ 题目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登分签名得分 一、根据已知视图补画缺线:(每小题分,共10分) 二、根据立体图和主视图,补画俯、左视图所缺图线,未 知尺寸可在立体图上图上量取,取整数:(共10分)得分评卷员得分评卷员

三、(一)将主视图改画为全剖视图,左视图画为半剖视 得分评卷员图:(共15 分)

(二)补齐遗漏尺寸(按1:1的比例从图中量取后取整) (10分) 四、填空(每小题1分,共5分) 得分评卷员 1)画在视图之内的断面图称为重合断面图。 2)标题栏位于图纸的右下角。 3)内、外形都需要表达,而形状又基本对称时,采用半剖视图。半剖视图的标注方法与全剖视图相同。 4)为了把物体上某些结构在视图上表达清楚,可以将这些结构用大于原图形所采用的比例画出,这种图形称为局部放大图。

五、找出图中的错误, 并改正(画在图指定的位置上:(共10 分) 外螺纹内螺纹 六、看图回答问题(共40分) (一)选出正确的移出断面(2分) ( a )( d ) 得分评卷员 得分评卷员

(二) 上图所示零件上有 3 个螺纹孔和 2 几锥形孔;零件长、宽、高三个方向的最大尺寸是230 、30 、270 ;A-A剖视图是用 2 个平行剖切平面剖切后得到的全剖视图;主视图①处所指两个圆的直径分别是Ф104和Ф20。(10分) (三)看懂下面所示的油缸下盖零件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主视图采用旋转剖切方法,右边的图形是左视图; 2、零件右右两端面比较,加工精度较高的是右端面; 3、主视图图内下部画出的阶梯孔,其大孔直径为14 ,深度为8 ;小孔直径为9 ,这种孔共有 4 个。 4、图中尺寸 50r6,查表可知其上下偏差为+0.0 5、+0.034,其公差为0.016 。

机电工程制图教案

机电传动控制 教案

机电传动控制教学进程 周次课 次 章节计划学时教学手段教学环境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1§1.2§1.3§2.1 §2.3§2.4 §3.1§3.2 §3.3 §3.4§3.5§3.6 §5.1§5.2§5.3§5.4 §5.4§5.5§5.7§5.8 §6.1§6.2§6.3 §6.4 §6.5 §6.7§7.1§7.2 §7.3 §7.4§7.5 §7.6 电动机原理习题讨论课 §8.1 §8.1 §8.2 实验课继电器接触器控 制实验 习题讨论课:§8.3 §8.4 §9.1 §9.2 实验课:可编程序控制器 认识实验 §9.3 §9.3 实验课:可编程序控制器 编程练习 §10.1 §10.2 §10.3§10.5 §10.6 实验课:晶闸管特性及触 发原理 §11.1 §11.2 §11.3 §11.4 §12.1 §13.1 §13.2 §13.3 §13.4 实验课 题讨论课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辅导 讲授 讲授 讲授 指导 辅导 讲授 讲授 指导 讲授 指导 讲授 讲授 指导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指导 辅导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机电实验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机电实验室 多媒体教室 机电实验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机电实验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 机电实验室 多媒体教室

吉林大学,土木工程制图试卷A

吉林大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 《土木工程制图 》期末考试试题A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分数 20 20 60 得分 1.图样上的尺寸由 、 、 、 组成。 2.正投影规律的三个重要关系为 、 、 。 3.两倾斜平面相交,求交线的方法有 和 等。 4.如图1.4所示,直线AB 的坡度i= ,直线AB 的间距l= ,直线AB 上点C 的标高为 。 5.补作出图1.5的直线AB 的第三投影,该直线的位置名称为 。 6.如图1.6所示,B 点在A 点的右方20,前方10,上方15.作出B 点的三面投影,B 点的坐标为 。 7.补作出图1.7的平面ABC 的第三投影,该平面的位置名称为 。 得分 评卷人 一、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 学号 专业 姓名

8.三面投影图为正面投影、 和 。 1.点的投影变化规律是什么? 2.平行投影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是什么? 4.直线的刻度、直线的坡度及平面的坡度比例尺的概念。 1.如图3.1所示,设正平线AB 距V 面为10,B 点在A 点右上方,α=30°,实 长30,;铅垂线CD 距W 面为5,D 点在C 点下方,实长为20.作AB 和CD 的三面投影。(6分) 得分 评卷人 二、简答 (每题5分,共20分) 得分 评卷人 三 作图 (共60分)

2.如图 3.2所示,作交叉直线AB 和CD 的公垂线MN ,并标明两交叉直线的距离。(6分) 3.如图3.3所示,补全平面五边形ABCDE 的两面投影。(6分) 4.如图3.4所示,求作两平面的交线,并判别可见性。(7分) 5.如图3.5所示,求直线MN 与平面ABC 的交点K ,并判别可见性。(7分)

天津工业大学_工程制图_期末考试_模拟试题及答案

工程制图模拟试卷 说明:本模拟试卷仅仅是模拟课程考核会出现的题型和题量,并不说明本模拟试卷的题目里的内容一定会是真正的考核题。切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已知主、左视图,正确的俯视图是( c )。 2.已知圆锥被切割后的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b)。 3.已知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b )。

5.已知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a )。 6.已知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b )。 7.已知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c )。

9.已知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d )。 10.已知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d)。 11.画法正确的A-A断面图是( c )。 12.表示正确的螺纹俯视图是( d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阅读下列零件图,并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本题共13分) (1)表达此零件的视图共有4个,根据所采用的表达方法这四个视图的分别为图,图,图,图。 (2)图中机件开螺纹孔的地方有处,机件底座共开个光孔,其中Φ10的小孔个。 (3)零件上要求最高的表面粗糙度为,最低的表面粗糙度为,底面的表面粗糙度为。 (4)ф18H9中的基本尺寸是,H9是孔的公差带代号,上偏差是(>0,=0,<0),下偏差是(>0,=0,<0)。 2、参看教材P438-439图15-11管路布置图示例,看懂此图回答问题(本题每空1分,共13分) (1)本图列出编号的管道有种,管道的规格有种。控制点有个,就地安装的控制点有个。

(2)在A-A立面图中,连接设备V1002和设备V1001的管道是一根还没有标注的管道,该管道的标注可从平面图对应的管道读出,其管道编号及规格为,该接管有个90o弯管,管子的水平段安装标高约为米,管子总长约米,该管道接上个阀门,阀门的手轮方位指向方。(3)设备V1003的下方管道的编号及规格为,该接管有个90o弯管,管子总长约米。 三、已知A、B、C、D点及其连线均在圆锥截切体面上,求: (1)该截切体的左视图。(2分) (2)A、B、C、D点其连线在左、俯视图上投影。(9分) 四、补全视图中所缺的图线(9分)。

《工程制图》期末考试样题

《工程制图》期末考试试题(B ),共3页,第1页 《工程制图》期末考试样题 闭卷 适用班级: 时量:120分钟 记分: 考生班级: 学号: 姓名: 注:答题统一画在考试试卷上。线型要符合国家标准,否则扣分。 题型一、已知点A (10,5,20),B 点在A 点的左、前、下方各10mm ,C 点距离H 、V 、W 投影面分别为25、25、30mm 。用作图比例1:1求作△ABC 的三面投影;并判断后选择填空:△ABC 是 H 、 V 、 W 投影面的 平行 、垂直 面。 题型二、补画组合体的三视图中漏画的图线: 注意:点划线、虚线也要补画;缺少的尺寸从轴测图上1:1量取。 题型三、看懂组合体的视图,补画左视图 。 注意:点划线、虚线也要画出。

题型四、将主视图改为全剖视图: (画在主、俯视图之间) 题型五、补全组合体被截切的水平投影。(共15分) 题型六、已知直线为AC为正平线,试补全平行四边形ABCD的水平投影。(保留作图过程)(共13分 ) 《工程制图》期末考试试题(B),共3页,第2页

《工程制图》期末考试试题(B ),共3页,第3页 题型七、作平面多边形ABCDE 的正面投影。 (保留作图过程) 题型八 由立体图(轴测图)画三视图,尺寸从图上量取。

《工程制图》期末考试试题(B ),共3页,第4页 参考答案 题型一、已知点A (10,5,20),B 点在A 点的左、前、下方各10mm ,C 点距离H 、V 、W 投影面分别为25、25、30mm 。用作图比例1:1求作△ABC 的三面投影,并判别△ABC 是 H 投影面的 垂直 面(将判别结果填在空内)。 (共16分) 题型二、补画组合体的三视图中漏画的图线:(11分) 注意:点划线、虚线也要补画;尺寸可从轴测图上1:1量取。 题型三、看懂组合体的视图,补画左视图 (15分)。 注意:点划线、虚线也要画出。

电子教案《通信工程制图(杜文龙)》教学资源任务10教学设计

任务十 《图纸输出》 《通信工程制图》课程第16单元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学年第学期) 单元名称:图纸输出 所属系部: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XXX学院教务处制

《通信工程制图》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进度设计

1.任务介绍及分析(5m) 小王在绘制完淮信院光缆接入线路工程图纸后,下一步需要委派施工单位实施该项工程,小王输要将自己的设计图纸打印出来交给施工单位,并将其DWG 文件转换成PDF文件格式。效果如下图所示。 2.知识讲解(45m) (1)图块的设置方法 ①图块的作用 进行图块的操作,有如下作用。 建立图形库,避免重复工作 节省磁盘的存储空间 便于图形修改。当某个图块修改后,可以为图块增添属性 可以为图块增添属性。 在绘图过程中,要插入的图块来自当前绘制的图形之内,这种图块为“内部图块”。“内部图块”可用Wblock命令保存到磁盘上,这种以文件的形式保存于计算机磁盘上,可以插入到其他图形文件中的图块为“外部图块”。一个已经保存在磁盘的图形文件也可以当成“外部图块”,用插入命令插入到当前图形中。 ②图块的特性 图块是图形中的多个实体组合成的一个整体,图形实体分布在不同的图层上,具有不同的线型和颜色等特征。 ?“随层”特性 系统自动建立该层来放置块,块的特性与块定义时一致。 ?“随块”特性

块在插入前没有任何层,颜色、线型、线宽设置被视为白色连续线。 ?“0”层块具有浮动特性 “0”层创建块,并用“随层”设置特性,则该块无论插入那一层,其特性都采用当前插入层的设置。 ?关闭或冻结选定层上的块 当非“0”层块在某一层插入时,插入块仍处于创建该块的层中(“0”层块除外),因此不管它的特性怎样随插入层或绘图环境变化,当关闭该插入层时,图块仍会显示出来,只有将建立该块的层关闭或将插入层冻结,图块才不在显示。 ③创建块 要创建一个新的图块,首先要用“绘图”和“修改”功能绘制出组成图块的所有图形对象,然后再创建块。 调用创建块命令的方法如下: 菜单栏:调用“绘图”/ “块”/“创建”菜单命令 面板:单击“块”面板中的“创建”按钮 命令行:在命令行输入BLOCK(内部块)或WBLOCK(外部块)并回车创建块(BLOCK),创建块时必须确定块名、块的组成对象和在插入时要使用的插入基点。 ④插入已定义好的块 插入块(INSERT),可在当前视图中插入已定义好的块,还可以改变所插入块的比例和旋转角度。 ⑤存储块(WBLOCK) 写块(WBLOCK),可将块、对象选择集或整个图形写入一个图形文件中。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精选)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 【课题名称】 机械制图的任务与学习方法;认识制图国家标准(一)图纸与比例、字体与图线。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机械制图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与学习方法; 2.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及比例、字体、图线的规定。 二、能力目标 1.握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提高看图和画图的能力; 2.具有正确认知和选用图纸幅面和格式及比例的能力,能识别图形中的图线。 三、素质目标 培养严格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国家技术标准的良好习惯,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提高工程素质。 四、教学要求 1.了解机械制图的学习方法,并能掌握使用; 2.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及比例、字体、图线的规定,并会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

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方法 【难点分析】 比例的规定,图线的应用 【分析学生】 1.入学新生大多数未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和想像力较薄弱;未接触过机械工厂和机械生产,缺少机械零件、部件的知识。 2.刚入学时多数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态度是端正的,学习中遇到困难后,部分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个别学生甚至丧失学习信心与兴趣。 3.机械制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与中小学课程及其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一个适应和掌握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网络演示,讲授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从家俱、建筑物、机械等的制造实践举例,引出要学会阅读和绘制图样(工程界的共同语言),讲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制图期末试卷(1)

《工程制图》试卷A 卷2007级化工类各专业用 共2页第1页 诚信应考,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 n|r> 適 注意事项:1. 睫| 如 I ■£報 報I 囲 I 二、标注尺寸(数值按1:1由图中量取,取整数)。(14 分) 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 《工程制图》试卷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填写清楚;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2. 所有题解请用铅笔在本试卷上完成,并保留必要的求解作图线; 3. 考试形式:闭卷; 4. 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作一线段GK 平行于直线AB,并分别与直线CD 和EF 相交于G 、K 两 点,并 求两平行直线AB 和GK 之间的实际距离。 (16 分) 三、根据物体的两视图,画出俯视图。(20)

四、已知主视图和俯视图,画出左视图。(20分) 六补全物体主视图和俯视图。(15分)(保留作图 线) n| r> ■£報 五、求作圆柱被截切后的俯视图(15 分)。 《工程制图》试卷A卷2007级化工类各专业用共2页第2页

《工程制图》试卷A卷2007级化工类各专业用共2页第3页

《工程制图》试卷A 卷2007级化工类各专业用 共2页第4页 诚信应考,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 ........ 報 ...... ( 駁地報曲) —— 烬加 nnnnnnnnn nnnnlr>邢 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 《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试卷 二、已知一正方形ABCD 的一条对角线AC,另一条对角线BD 为水平 线,作 出该正方形的三面投影。 (18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评卷 注意事项:1.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填写清楚; 2. 所有题解请用铅笔在本试卷上完成,并保留必要的求解作图线; 3. 考试形式:闭卷; 4. 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判别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J 〃,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 〃。 (12分) 初与⑦相交() AB // CD ( b" 《建筑制图》试卷A 卷2007级土木类专业用 2007.12 共3页第1页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36) -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36) 【课题编号】 36-7④ 【课题名称】 装配图(四)(虎钳装配图与球阀装配图识读) 【教材版本】 柳燕君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柳燕君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熟悉装配图的看图步骤。 二、能力目标 熟悉装配图看图步骤。 三、素质目标 能独立完成装配图识读。 四、教学要求 熟悉装配图的看图步骤,正确识读虎钳装配图、球阀装配图。 【教学重点】 视图表达的选择。 【难点分析】 装配图的识读技巧。 【分析学生】 1.已经具备了装配图视图规定画法及尺寸标注的知识,识读装配图应该能顺利完成; 2.要注意灵活掌握国家标准对装配图的规定; 3.要结合习题集上的装配图,多读多练。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讲授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0分钟) 1.装配图有哪些规定画法? 2.装配图一般要标注哪几类尺寸? 3.识读装配图的步骤 二、导入新课 装配图是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图样,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进行装配、检验、安装及维修的技术文件,也是表达设计思想、指导生产和交流技术的重要技术文件。上节课学习了钻模的装配图识读,本节继续以虎钳和球阀为例为例学习装配图的识读。

三、新课教学(70分钟) 1.虎钳装配图的识读(30分钟) 教师分析装配图的识读步骤;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有关虎钳装配图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虎钳装配图的识读。 2.球阀装配图的识读(20分钟) 教师分析装配图的识读步骤;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有关球阀装配图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球阀装配图的识读 3.学生练习(20分钟) 学生练习习题集相关习题。 四、小结(10分钟) 教师简单总结装配图的看图步骤。 五、作业 1.思考题:试比较装配图与零件图在内容上和要求上有哪些区别。 2.装配图的读图步骤? 3.习题集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 【教学后记】

工程制图基本知识全集电子教案

工程制图基本知识全 集

1.①平行投影法:投射线互相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②正投影法: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的的平行投影法称为正投影法。 ③三视图:三视图是将一个物体分别沿三个不同方向投射到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而得到的三个视图。 ④重影点:如果空间有两点位于某投影面的同一垂直线上,那么这两点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在一起,将它们称为重影点。 ⑤截交线: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而产生的交线称为截交线。⑥相贯线:两立体相交而产生交线称为相贯线。 ⑦组合体:由若干基本体按照一定的相对位置和组合方式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较为复杂的形体称为组合体。 ⑧形体分析法: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基本体,分析它们的形状、表面相对位置以及组合方式等,便可产生对组合体的完整概念,这种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⑨定形尺寸:用于确定个基本形体的形状及大小的尺寸称定形尺寸。 ⑩定位尺寸:用于确定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尺寸称定位尺寸。 ?轴测图:形体的轴测图是用平行投影法将形体向某个投影面投射得到的单面投影。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称为X、Y、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基本视图:机件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基本视图。 ?局部视图: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斜视图:机件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射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剖视图:剖视图是用剖切面在适当的部位假想剖开部件,将处于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 ?断面图:假想用剖切面将机件某处切断,仅画出剖切面与机件接触部分的图形称为断面图。?零件图:表示零件结构、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称为零件图。 ?装配图:表示一部分机器或部件的图样。 2.粗实线:可见轮廓线,可见过渡线。细实线:尺寸线与尺寸界线、剖面线、引出线、螺纹的牙底线、重合断面的轮廓线。细虚线:不可见轮廓线。细点画线:轴线、对称线、中心线、齿轮的节圆。波浪线: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与剖视的分界线。 3尺寸的组成:一般由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线终端和尺寸数字等四个要素组成

女西服结构制图电子教案

精心整理 女西服结构制图 本节包含十个方面的知识内容: 1.翻驳领部位线条名称 2.三开身上衣基本结构制图 3.女西服款式特点及外形 4.成品规格 5. 6. 7. 8. 9. 10. 重点 难点 各部位的画顺。 翻驳领部位线条名称 三开身上衣基本结构制图 1.制图规格 单位:cm

2.框架图制图步骤 (一)前衣片(见图) (1)止口线:与布边平行。 (2)底边线:与止口线垂直。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8cm。 (14) (15)落肩线:由上平线量下B/20-0.5=4.8cm。 (16)领口深线:由上平线量下,定数2.3cm。 (17)领口宽线:(14)~(17)B0.8/10=8.5。 (18)肩斜线:按前肩斜线长Δ+0.7cm计算。 (19)后背宽:(14)~(19)B/6+2.5=20.2cm。

(20)后胸围大:在胸围线上,由(14)劈进0.5量起,B/6+2(前后差)=19.7cm。 (三)两片袖袖片(见图) (1)前袖缝基础线:与布边平行。 (2)袖口线:与(1)垂直。 (3)上平线:(2)~(3)等于袖长58.5cm。 (4)袖肥大:(1)~(4)B/5-0.3=20.9cm。。 (5) (6) (7) (8) (9) (10) (11) (12)B/10+4= (13)

增加彩色款式图 图一款式图 成品规格参考表 女衬衫胸围放松量的大小及款式的差异较大,一般女衬衫成品规格可参考表一。 表一女西服成品规格参考表(5·4A)cm 150/76 155/80 160/84 165/88 170/92 衣长62 64 66 68 70 胸围88 92 96 100 104 肩宽38 39 40 41 42 袖长51 52.5 54 55.5 57 领的裁配方法 女西服领一般为翻驳式开门领,通常不测量领大规格,按胸围尺寸在前衣片领口上配领。领的裁配方法很多,本教材使用的裁配方法如下。 (一)配领制图规格单位:cm 领座高翻领宽后领弧长驳头宽 部位胸围肩宽前腰节 长 规格96 40 39 3 4 8.4 8 后领弧长“〇”可按后横开领大B0.8/10+0.7计算或直接测量。 (二)配领制图步骤(见图) 1.领口深线:定数7.5cm,由款式定。 2.领口宽线:B0.9/10=8.6cm。 3.翻驳点:在止口线上由前腰节线提高2.5cm,或由款式定。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 .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

第一讲绘图仪器的使用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1.本讲知识要点: (1)图纸幅面和格式(GB/T 14689-1993) (2)标题栏(GB/T 106091-1989) (3)比例(GB/T 14690-1993) (4)字体(GB/T14691-1993) (5)线型及应用(GB/T 4457.4-2002) (6)粗实线铅笔的修理和使用 (7)细实线铅笔的修理和使用 (8)粗实线铅芯的修理和使用 2.教学内容设计 (1)图纸幅面、格式、标题栏、比例:首先用电子挂图说明国家标准对图纸幅面、格式、标题栏、比例等规定,然后展示以往学生的不同幅面的图纸作业,再展示生产上使用的蓝图,同时讲解图纸的折叠。 (2)字体:先介绍国家标准对字体的规定,重点介绍铅笔制图字体的写法,然后以标题栏为例在黑板上介绍标题栏的填写和习题集作业的签名方法。 (3)线形及其应用:主要介绍粗实线、细实线、虚线、点画线和底稿线5种线形,其他线形今后用到时再介绍。粗实线铅笔的修理和使用先用电子挂图观看修理的形状,然后用动画演示粗实线铅笔的使用,再分组演示铅笔的修理和使用。 (4)粗实线铅芯的修理和使用不讲,在讲回转曲面时介绍,本讲以只介绍直线的画法。3.课前准备 收集以往学生的作业若干张,到工厂收集一些生产上使用图纸。准备一篇教师的铅笔制图字体和图线范例,将电子挂图和动画用PowerPoint制作成演示文档。因为是第一次课,所以课前要告诉同学上课时带好绘图仪器。 4.本讲作业 习题集上的字体和图线练习。 5.教学内容 【内容概要】本讲主要介绍与工程制图有关的国家标准,如图纸的幅面和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和尺寸标注等,介绍了绘图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平面图形的绘制步骤。要求掌握正确的作图方法和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在绘制的图样中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中的各项规定。 (1)械图样的一般规定 为适应生产发展和技术交流的需要,对图样的绘制方法、绘图格式及绘图规则等作出统一的规定,为此我国在1959年发布了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之后又作了几次重大修改,使其进一步向国际标准化组织靠拢,有利于工程技术的国际交流。 1)图纸幅面和格式(GB/T 14689-1993)【用标准图纸演示图纸的大小】 表1-1 基本幅面尺寸(单位mm)(电子挂图)

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 王幼龙3-4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2) 【课题编号】 3-5 【课题名称】 平面的投影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平面的投影特性、熟悉各种位置平面的命名方法。 2. 熟知各种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能正确求作。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综合运用所学,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强化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物图转换能力。 三、教学要求 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由此及彼,加深对各位置平面投影特性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借助一本书一角教室自己动手,演示、观察进而得出结论;明晰平面命名的唯一性,三面投影的必然性,在练习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作图技能。【教学重点】 平面的投影特性;投影的求作方法。 【难点分析】 平面空间位置的判断。 【分析学生】 1. 有了直线投影的知识,学习平面的投影如上台阶一步一个脚印,理论上不会有太大难度;但因较为抽象,能较熟练的判别平面空间位置,还需在观察积累,加深认知的基础上加大练习,才能较好的掌握。 2. 平面的投影的掌握,是识读和绘制立体三视图的基础。因此,教学重心应放在分析识读平面投影与空间位置判别的能力上来。 3. 在学习中不断会有一些学生感到困难,通过教师引导、辅导,同学间互相帮助、按梯度要求训练等方法,提高学习信心,促其迎头赶上,不掉队。【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对比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数字化电教媒体、机械制图网络课程、三角板、圆规等绘图工具。

【教学安排】 2课时(课时分配根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合理调控与分配) 【教学过程】 一、测标导入 1. 复习回顾 ①特殊位置直线是指哪类直线?其投影中有无实长? ②已知直线两投影中其一为点,能否确定该直线的空间位置?为什么? ③已知直线的三面投影,如何快速判断其空间位置? ④ 讲评作业共性问题。 2. 预习检测 ①平面的投影特性有哪些?和直线的投影相比较,有何不同? ②一般位置平面对于三投影面体系的位置是怎样的?三个投影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③平面名称是不是和直线一样,根据三投影面相对位置的唯一性命名? 导入新课: 平面的投影的顺利识读和绘制,是学习物体三视图的基础。 由点定线,由线构成面。平面的投影和点、直线的三面投影一样,也必然符合正投影特性和三视图投影规律。要掌握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的空间位置和三面投影,并运用到读图、绘图中去,则需经过充分的讨论认知和足量的练习。 二、新课教学 1.平面与平面的投影 教师演示平面相对投影面的位置与变换,解析其投影特性; 2.平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演示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的空间位置、命名方法和三面投影特性。 结合平面立体的三视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根据“三等”关系找出并辨识各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进一步揭示物体整体与其各几何元素间的从属关系,进而理解投影规律的一致性。 引导学生自己演示、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弄清平面空间位置与其命名的唯一性和三面投影的必然性。 3.平面三面投影的求作与空间位置的判别 学生自主演示讨论,完成平面空间位置与三面投影之间对应关系的认知训练,并能够较熟练的在立体视图上找出相应平面的三面投影,并能正确判断其空间位置。 4.课堂练习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2)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2) [课题编号] 12-3① [课题名称] 基本体(棱柱棱锥) [教材版本] 冯秋官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冯秋官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棱柱、棱锥的三面投影和视图的画法; 2、能较熟练地运用积聚性和辅助线法求作棱柱和棱锥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3、能正确标注棱柱、棱锥的尺寸。 二、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 [难点分析] 棱锥表面上点的投影。 [分析学生] 1、在掌握平面投影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知识水平不应有困难。 2、能力水平不应有困难,要通过多做练习来达到熟练的目的; 3、注意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演结合、讲练结合法、归纳提升。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等。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10分钟) 1、简述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征;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提问: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的三面投影有何不同?如何根据两面投影判定其空间位置?

4、预习检测:什么是平面立体?曲面立体都是由曲面围成的吗?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节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入并让学生确认本课教学目标和要求。 三、新课教学(75分钟) 1、棱柱(40分钟) 1)棱柱的三视图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棱柱的三视图和投影分析、棱柱三视图的画法步骤、利用特殊位置面具有积聚性的特性求棱柱表面点的投影和对棱柱进行尺寸标注。 讲解时一定突出棱柱和棱锥三视图的特征,尽可能使其典型化,公式化,同时,可以扩展以下棱柱的变形体,如V形柱、T形柱、凸形柱等等,拓展学生的感性积累和空间想象力,举一反三,创造性的学习。 2)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 重点讲解特殊位置面具有积聚性的共性;利用积聚性求点(线)的作图方法。 2.棱锥(35分钟) 1)棱锥的三视图和视图分析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三棱锥的三视图分析;三棱锥三视图的作图步骤,交叉演示正三棱锥的三视图及其作图步骤。 2)棱锥表面上点的投影 以棱锥为例,讲解辅助线法求点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自行对三棱锥的三视图进行投影分析,教师点拨解答难点。 对棱柱和棱锥的三视图进行分析比较,巩固所学。 课堂练习:已知一正三棱柱外接圆直径为35,高30,试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放置位置可由学生自行确定,可多位置多答案,鼓励发散思维。)。 四、小结(5分钟) 简述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和视图画法及表面求点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3-1各小题。 2、思考题:教材P66 1。 3、预习:圆柱、圆锥,找出与棱柱、棱锥三视图的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 [教学后记]

东华理工大学《工程制图》期末模拟试卷(A卷)

东华理工大学《工程制图》期末模拟试卷(A 卷) 适用学院: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 考试形式:开()、闭(√)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统分人 得分 注:学生在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内容准确填写清楚,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一、求作下列直线的三面投影。(每题6分,共12分) 1、水平线AB 从点A 向右、向后,β=30°,长15mm 。(6分) 2、正垂线CD 从点C 向前,长20mm 。(6分) 二、已知CD 是ABC 上的侧垂线,求作△ABC 的水平投影(保留作图线) 。(10分) 三、作出圆柱面上线AB 、BC 的其余投影(保留作图线)。(12分) 四、补全下图中所缺的图线。(15分) 1、(8分) 2、(7分) 五、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螺纹标注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b a c

2、下列A-A 剖视图正确的是( )。 3、根据零件图的尺寸,按2:1的比例画该零件图时最恰当的图幅是( )。 (A )A2 (B )A3 (C )A4 (D )A5 4、下图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 (B ) (C ) 5、下列表达C —C 断面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六、已知某机件的两视图,求作其第三视图。(12分) 七、试将某组件装配示意图中轴套零件拆画完整,然后标注尺寸(其余尺寸数值可从图中量取并取整)。(10分)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c-c- c- c-轴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