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3病区12.14)共15页文档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3.以单一用药为原则。治疗个体化,因人而 异。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至有效剂量。药物 滴定速度视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症状改善而定 。维持治疗,剂量可酌情减少,足疗程治疗。
4.定期评价疗效,指导治疗方案。定期评定药 物不良反应,并对症处理。
5.注重药物不良反应,因为药物不良反应既影 响医生选药,也影响患者是否停药。
对大多数处于维持期(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 者,心理社会干预对药物治疗是有效的增效治 疗,可以改善预后。维持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对降低复发风险具有重要价值。这个时期的抗 精神病药物剂量因人而异,以不引起精神分裂 症症状加重和复发为准,因为重要的是维持病 情稳定,预防复发。这个时期需要监测患者药 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系统、代谢、内 分泌、性功能、心血管和镇静等。
慢性患者的治疗中应达到:
①进一步控制残留症状,提高疗效。可采用换药、加 量、合并治疗等方法。
②加强随访,掌握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③治疗在门诊、社区或住院。
④进行家庭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增 加治疗依从性。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活动,加强社会功 能训练,回归社会,在社会生活中有望进一步改善症 状,提高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可引起或加重精神症状,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目前国外包括美国、欧洲、世界精神卫生 协会(WPA)治疗规则系统的建议,一般推荐第 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为一线药物选用 ,目前资料显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急性 期大体药效相近,但具体患者的疗效有个体差 异。第一代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 为二线药物使用。
慢性患者病程多迁延、症状未能完全控制,常 残留阳性症状及情感症状,包括抑郁及自杀。 抑郁症状严重或符合抑郁发作标准,抗抑郁药 物可以作为抗精神病药物的增效剂。阴性症状 和认知功能受损可能是主要临床表现。阴性症 状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持续的阴性症状是 功能缺陷的原发性阴性症状,治疗比较困难。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的药物治疗

• 密切观察患儿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
• 每隔一至数日逐渐加量到出现最好疗效和 最好耐受 • 最好用药物浓度监测做参考
Drlinli 福建医科大学,应用心理,2012
7
维持用药
• 维持用药要根据个人的病情、治疗反应、
不良反应和耐受性而定
• 一般不主张长期维持用药 • 如需长期用药者,可采取假日用药方法
Drlinli 福建医科大学,应用心理,2012 16
脑电图变化
• 慢波增多 • 调幅不佳、不规则,轻微弥漫性节律异常 • 无特异性
Drlinli 福建医科大学,应用心理,2012
17
ADHD的诊断
• 注意缺陷与多动 • 7岁前起病,多在3岁左右 • 症状持续存在至少6个月 • 如果同时存在多动和品行障碍的特征,应诊断为混合性多动 和品行障碍
冲动
• 做事不假思索,不顾后果,全凭冲动行事。 特别容易激惹、情绪不稳,对不愉快的刺 激常作出过分的反应。做事常敷衍了事。 玩游戏则急不可待,常破坏游戏规则。
Drlinli 福建医科大学,应用心理,2012
15
神经系统异常
• 因神经发育障碍常有精细协调动作笨拙, 如:翻掌、对指运动、系鞋带、解纽扣不 灵,有视—听转换困难、听觉综合困难、 视—运动障碍、空间位臵感觉障碍等神经 系统体征,还可伴有言语发育迟滞、言语 异常等。
• 依据临床症状选药
• 10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除个别情况外都可
以使用在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和抗抑 郁剂 • 慎用新药,最好要有有关该药物在儿童试 用的资料的支持方可使用。
Drlinli 福建医科大学,应用心理,2012 4
选择合适的药物
• 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能、治疗方案、量效关
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特征与治疗

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特征与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发病。
它会导致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出现异常,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
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其症状和治疗方式与成年患者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一、特征1. 症状表现多样化: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能与成年患者不同。
他们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学习困难等问题。
他们的幻觉和妄想可能更加奇特和离奇,如听到动物的声音、看见不存在的人物等。
2. 影响日常生活:精神分裂症会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
他们可能无法专注于学习,导致学业下滑;他们可能无法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导致孤立和孤独感;他们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出现情绪爆发。
3. 家庭负担: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困扰,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家庭成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照顾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工作和生活,以适应患者的需求。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辅助治疗药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和个体疗法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他们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绪调节能力。
3. 教育和支持: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得到教育和支持。
学校和社区应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帮助患者克服学习困难,并提供心理支持。
家庭成员也需要得到支持,以便更好地应对患者的需求。
4. 康复计划: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该计划应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教育支持等方面,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和治疗方法与成年患者有所不同。
儿童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

儿童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以下是关于儿童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儿童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一:儿童精神分裂症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常见的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中药方剂有哪些?你了解吗?中医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如何呢?常见的中药方剂1.新制柴胡汤功能主治:理气重镇,行血破瘀。
主治阳狂多躁之精神分裂症。
处方制法:柴胡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竹沥半夏9克、黄芩9克、桃仁15克、红花9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香附15克、青皮9克、陈皮9克、酒大黄1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2.桃黄方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破血行气。
主治精神分裂症血瘀有热而狂、体不虚者。
处方制法:桃仁20克、大黄40克、赤芍40克,提取制成浸膏糖衣片。
·3.藤陀乌花汤功能主治:功能平肝化痰,化瘀通窍。
主治精神分裂症。
处方制法:钩藤30克、制川乌5克、红花5克、曼陀罗花2克、甘草10克,加入适量冰糖,水煎,每日1剂,分3~4次服。
初起时每日服1~2次,剂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30日为1疗程。
4.活血汤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泻火通腑。
主治气滞血瘀型精神分裂症。
处方制法:丹参25~50克、三棱25~50克、枳实10~15克、大黄15~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狂证加石膏20~50克、知母20~30克;癫证加郁金15~30克、菖蒲15~30克;失眠重者加礞石30~50克、生龙骨30~50克、牡蛎30~50克、琥珀6~15克;头痛重者加川芎15~25克、柴胡10~15克,水煎服。
40天为1疗程。
5.壮阳汤功能主治:功能辛热壮阳。
主治阳虚型精神分裂症。
处方制法:附子9克、肉桂6克、干姜9克、巴戟天9克、淫羊藿9克、仙茅9克、川椒9克、党参9克、黄芪9克、熟地15克、龟版15克、陈皮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中医治疗原则·1.辛开苦降辛开苦降本草的组成临床分为二种情况,其一是某些本草本身就具有辛苦两味,有调理气机的作用;其二是由辛、苦两种不同味的本草组成方剂来调理气机。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方案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方案
郭兰婷
【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5(15)4
【摘要】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及巩固、维持治疗提出用药方案.
【总页数】2页(P252-253)
【作者】郭兰婷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3
【相关文献】
1.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糖脂代谢的影响 [J], 张华坤;曲志君;胡玮
2.儿科HIV感染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六)(8)儿童初始治疗强力推荐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9)儿童初始治疗特殊情况下的使用;(10)儿童初始治疗不推荐;(11)儿童初始治疗推荐材料不足;(12)新生儿抗反转录病毒剂量问题 [J], 骆成榆;黄琴;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3.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J], 王倩;陈洁;贾继超;苏现彪;程小菁;刘金同
4.2010~2015年北京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药物使用分析 [J], 闫俊娟;崔永华
5.386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药物治疗分析 [J], 聂勇彪;曲志君;张华坤;付勇辉;陈尚坤;蔡超圆;张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防治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防治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是起病于6~15岁的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由于大多数的精神分裂症起病于16~18岁和成年期间,所以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还较为少见,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起病愈早,程度愈严重。
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很复杂,目前尚未搞清楚。
但众多研究提示,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主要由生物学因素引起,心理社会因素起诱发作用,不良个性特征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条件。
病儿的病前个性特征表现为:内向、孤僻、怕羞、好幻想、思维缺乏逻辑性。
因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儿童的认知功能不成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尚不发达,因而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表现与成年人有一定差异。
起病早期,病儿表现精神委靡不振、注重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昏、头痛、失眠、学习成绩下降、给人的印象聪明活泼的小孩逐渐变得孤独、退缩、与亲人疏远,还可表现为胆小惧怕、无故哭闹、脾气急躁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幻视,例如瞧到鬼怪或希奇色彩等;出现自言自语现象,言语重复,单调或爆发性言语;有的甚至出现模拟动作、刻板动作等表现。
例:有一个6岁女孩,其父患有精神病,对她漠不关心。
她平时性格胆怯,不敢独自外出。
在幼儿园喜欢一个人玩,也不和小朋友在一起。
5岁时逐渐言语减少,害怕往幼儿园,有时无故发脾气大哭,有时独站墙角不语。
6岁起出现自言自语,独自哭泣。
其母喊她吃饭,患儿重复讲:娟娟(她的名字)吃饭。
有时忽然惊喊,指着墙说:老虎来了。
经医生诊断为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治疗3个月后好转。
年龄较大的患儿,早期常出现学习困难、注重力不集中、记忆减退、成绩下降、并常伴有情绪改变和强迫动作。
有的表现为性格改变,如调皮捣乱、惹是生非、游荡和破坏等,易被误认为顽劣儿童。
如仔细瞧察,可发现有痴呆行为、被动或表情呆滞等症状。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并不多见,必须经医生诊断方可确定。
治疗效果总的说来比成人差,没有明显遗传因素者疗效较好。
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娱乐活动有助病儿恢复健康。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过量中毒:尽管报道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物利培酮和奥氮平过量相对安全。一名 29岁的男性患者,吞服了245mg利培酮后 被送到急诊室,检查发现他有心脏传导 异常,电解质失衡,经支持治疗完全康 复。
药物相互作用:氟西汀和帕罗西汀的
CYP 2D6抑制作用可阻断利培酮的羟化 代谢过程,而该酶诱导剂卡马西平增强 利培酮的代谢,合并使用需要增加利培 酮剂量。利培酮血浆浓度增高可能会增 加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危险和降低 药物的疗效,因为代谢产物和母体药物 有同样的药物作用。利培酮只是一个弱 酶抑制剂,对其他药物的清除并无明显 影响。老年人代谢功能差,可能需要降 低剂量。
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原则
一旦确定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即开始药物
治疗 从小剂量起逐渐加到有效推荐剂量,并 需足疗程治疗 积极认真定期评价疗效以调整治疗方案 选择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疗效不满意者考虑两种药物合并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吩噻嗪类如氯丙嗪、奋乃静等
精神疾病的治疗可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的“躯体治疗”,主要是胰岛素 休克治疗、电休克治疗和发烧疗法,可见除电 休克治疗外现已罕用。 20世纪50年代氯丙嗪的问世,精神疾病治疗才 迈入了现代科学发展道路,奠立了精神病药物 治疗的基础,并且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 80年代新一代非典型精神药物的开发和推出, 使精神疾病治疗又迈上了新台阶。给患者的康 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对慢性患者的治疗
进一步控制症状,提高疗效。可采用换
药、加量、合并治疗方法 加强随访,以便随时掌握病情变化,调 整治疗 治疗场所可以在门诊、社区或医院的康 复病房,或精神病康复基地 进行家庭教育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