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技术研究
地铁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设计解析

地铁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设计解析一、引言地铁通信系统的切换设计是为了保证在地铁运行过程中乘客和工作人员能够稳定、高效地进行移动通信。
本文将从切换设计的需求背景、原则、切换类型、切换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解析。
二、需求背景地铁是现代城市中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运行状况相对封闭、复杂,且地下环境对信号传输有一定影响。
为了保证通信的连贯性和可靠性,地铁通信系统需要具备切换功能。
切换功能可实现在用户移动过程中的基站切换,保证用户通话质量。
三、切换设计原则1.顺畅性原则:地铁通信系统切换过程应该尽量保持通话的连贯性,对用户来说无感知。
2.可靠性原则:切换过程应该稳定、可靠,避免因切换过程中的丢包或中断导致通话质量下降或中断。
3.快速性原则:切换过程应该迅速,尽量减少通话中断时间,提高切换效率。
4.安全性原则:切换过程中要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避免信息泄露或被窃取。
四、切换类型1.同频切换:指在同一个频率上切换基站。
在地铁运行过程中,如果乘客离开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如车辆行至下一个车站),则需要将通信切换到下一个基站上。
2.异频切换:指在不同频率上切换基站。
由于地铁运行过程中的信号干扰等因素,需要在不同频率的基站之间进行切换,以保证通信质量。
3.异系统切换:指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之间进行切换。
地铁通信系统可能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如LTE、5G等)进行互操作,需要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切换。
五、切换过程1.切换准备:当用户接近切换边界时,系统会进行切换准备工作,包括查询切换目标基站的状态、判断信号质量等。
2.切换决策:根据切换准备过程中的查询结果和切换规则,系统会决策是否需要进行切换,并确定切换目标基站。
3.切换请求:当决策完成后,源基站会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请求目标基站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4.切换响应:目标基站收到切换请求后,会进行切换响应,例如发送确认信号或判断资源是否足够提供服务。
5.切换完成:当目标基站确认可以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后,系统将切换完毕,用户可以继续通话。
刍议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

很 大 ,并 且驻 留时 间会 小于 其他 小区 的驻 留
时间 。
( 接力切换 三) 在 软 切 换 和 硬 切 换 之 间 还 有 一 种 新 切 换 技术一一 接 力切 换 。其基 本 的工 作原 理如
四 、切 换 的 分 类
提高接 收信 号的 电平 ( 时基站 收到 的信 号 隔表示 为△ ,要取得 适 中 。如 果△ 太大 ,就 此 强度低 )或 者移 动台 的发 射功率提 高 ( 此时 可 能过于 敏感 而会 有不 需要 的切换 来增加 的
C 移动 台收 到的信 号低 )而信 号的 电平 仍然 比 MS 的负 担 ;如 果△过小 ,就可 能会 因为信 门 限值 低 。特 别 是 在 3 G移动 通 信 中遇 到这 号太弱 而掉话 ,而 在此 之前 没有 来得及 完成
( 陈 赞 . 淡穆 4 1 浅
动通 信 系 统三 种 切换技 术 [ _商 J ] 品储 运 与 葬护.
20 ( . 0 7. 5)
项极 其重 要 的任务 。在 小区 内分配 空 闲信道
时 ,许 多切换 策略 都使 切换 请求 的优先 级高
于呼 叫初 始请 求 。切换 必须 要成功 完成 ,并 的 微 小 区用 户 来 说 ,平 均 驻 留 时 间 的 变 化
i o
1.信 号 强 度 不 能 满 足 要 求 。 当 基 站 且尽 量少 出现 ,同时不 要被用 户察 觉到 。为 ( BS) 或 移 动 台 ( MS)收 到 的 信 号 过 于 了满 足这 些要 求 ,设计 系统的 人需 要指定 一
弱 、移 动台 从一个 小 区跨 越 到另外 一个 小区 个启 动切换 的 最佳信 号 强度 。一 旦将 某个 特 以及在 同一 个小 区的 扇区 有更优 化的链 路的 定 的信 号强度 确定 为基 站接收 机里 面可接 受 时候 ,就产 生切换 。在 以下 情况 出现 时 ,必 话 音 质 量 的 最 小 的 可 用 信 号 ,稍 微 强 一 点 的 须启动 切换 :服 务基站 通过 增加发 射功 率来 信 号就可 以作 为切换 的 启动 门限 ,其 中的间
地铁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设计思考

地铁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设计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正在被广泛使用,因而一套高效可靠的地铁移动通信系统显得尤为必要。
在地铁中,由于高速移动所带来的信号衰减、多径传播等问题,通信质量容易受到影响,这就需要考虑无缝切换技术的实现。
以下就我对地铁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设计的一些思考进行介绍。
一、基本原理移动终端在通信过程中,需要从一个基站的服务区域切换到另外一个基站的服务区域,以保证通信的持续性。
切换的时机一般是在移动终端与当前基站信号质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切入到下一个较优基站的服务区域,实现移动终端无缝切换。
地铁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缝切换,需要考虑移动终端处于快速运动状态下决定是否做切换,并且需要考虑切换后信号接收端的时延。
一般地,无缝切换可以分为同频切换和异频切换两种。
同频切换是在同一频段中实现的,基站间通过连接进行协调,使移动终端在当前基站服务区域较差的信号情况下尽快进入下一个服务区域;异频切换是在不同频段中实现的,需要进行频率的切换,基站间需要进行信道资源分配,同时移动终端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切换准备工作。
二、设计方案为了实现高效可靠的地铁移动通信系统无缝切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1.基站布局优化在地铁隧道中,基站的布局非常重要,地铁车厢中移动终端在连接上一个基站时,会自动搜索可连接的基站。
因此,通过科学的基站布局来优化信号覆盖范围,可以减少基站之间的过渡区域和信号盲区。
而且,合理的基站加强信号可以大大增强信号质量和数据传输率。
2.功率控制在地铁运行时,由于车辆的快速运动,会对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信号传播产生一定干扰,从而导致了传输信号的衰减。
因此,合理的功率控制对提高通信质量非常重要。
在移动终端靠近一个基站边缘区域时,可以通过控制基站天线的功率来加强信号,以达到稳定的连接。
3.优化切换算法根据不同的切换方式,在地铁环境下优化移动终端的无缝切换算法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地铁通信系统的切换算法主要分为Hysterisis算法和Signal-based算法。
CDMA系统中的软切换技术研究

是这种 简 单的 先进 先 出的排 队方 案并 没有 考虑 各类 移动 台的信 息 ,例 如 : 移动 的速度 、离基 站 的距 离 等等 ,因此在 性能 提高 上具有 一定 的缺陷 。
MI S 的移 动 方 向如 图l 示 , 时M I S移 动, S 已为 其分 配 了信道 , 所 此 S 向B2 而B 2 因 此M 1 S就没 有必 要按传 统 的软切换 方法 。 12双 队列模 型 。该 模式 的模 型 如 图2 示 ,它 考 虑 了排 队算法 中不 . 所 能解 决 的 问题 : 即 当M 1 移到 B ,由于 某种 原 因突然 反 向 ,向B 1 站 S 从A 后 S基
也存 在一 定 的缺 陷 。
1双 队列模 型
1 1软切 换 的排队 算法 。该算 法 中的排 队主 要对 软切换 中的切换 请求
进行 排 队, 即给 予相 应 的优先 级 , 中对 切换 请求 的排 队 过程考 虑 了移 动终 其
端移 动 方 向问题 , 也就 是一 种基 于方 向 的软切 换 。根据 文献 n] 析 ,软切 分 换 区的模 型为 :
小 区边 界
M S 1
L
23 信号 预测 优先级 排 队方案 (PQ . S P )。该方 案使 用接 收功 率和接 收
功 率的 改变 值来 确 定移动 台 的优 先级 ,是M P 方案 的一 种改进 。在个人 通 BS 信 系统环 境 中,SP 方案 的掉话 率与F F排 队相 比有2% PQ IO 0 的改善 ,代价 是稍 微增 加 了呼叫 阻塞率 ( 1 ),并且 在大 多数 的实际情 况 中,SP 的性 能也 <% PO LMP 的性 能优 越 tB S 24 最小 逗 留时 间方 案 (D ) 。这种 方案 的主要 思 想是 : 当存在 空 . MT 闲 信道 时 ,系统 把 这 个 可用 空 闲 信道 分 配 给最 先 可 能 掉话 的 那 个 呼叫 请 求 ,也就 是将 要第 一 个穿 出切 换区 域 的呼叫 。作 为切 换策 略 中的一 下 降, 这就 需要 有更 好 的切换 算法 来提 高 网络服
浅谈越区切换技术论文

浅谈越区切换技术论⽂浅谈越区切换技术论⽂ 论⽂导读:1.引⾔在蜂窝移动通信⽹中,切换是保证移动⽤户在移动状态下实现不间断通信越区切换。
5.越区切换的应⽤越区切换作为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它可⼴泛应⽤于各种场合。
关键词:3G,越区切换,应⽤ 1.引⾔在蜂窝移动通信⽹中,切换是保证移动⽤户在移动状态下实现不间断通信越区切换;切换也是为了在移动台与⽹络之间保持⼀个可以接受的通信质量,防⽌通信中断,这是适应移动衰落信道特性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特别是由⽹络发起的切换,其⽬的是为了平衡服务区内各⼩区的业务量,降低⾼⽤户⼩区的呼损率的有⼒措施。
切换可以优化⽆线资源(频率、时隙、码)的使⽤;还可以及时减⼩移动台的功率消耗和对全局的⼲扰电平的限制。
2.越区切换的定义当移动台从⼀个⼩区(指基站或者基站的覆盖范围)移动到另⼀个⼩区时,为了保持移动⽤户的不中断通信需要进⾏的信道切换称为越区切换, 3.越区切换的分类从技术上分:当⼀次切换被触发后,⼀个新的信道将被建⽴,通信将转接到新的链路,同时,原来的信道被释放。
切换处理过程可以根据新链路的建⽴途径(旧链路的释放是发⽣在新链路的建⽴之前、之中或之后)来分类。
硬切换:新的连接建⽴前,先中断旧的连接;软切换:指既维持旧的连接,⼜同时建⽴新的连接。
硬切换:硬切换的特点是移动台在硬切换情况下,同⼀时刻只越区切换占⽤⼀个⽆线信道,它必须在⼀个指定时间内,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调谐到新的频率上,再与新基站取得联系,在切换过程中可能会发⽣通信短时中断。
硬切换主要是不同频率的基站和扇区之间的切换。
软切换:软切换的特点是在软切换过程中,两条链路及相对应的两个数据流在⼀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同时被激活,⼀直到进⼊新基站并测量到新基站的传输质量满⾜指标要求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连接。
软切换是同⼀频率下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
从⼩区的性质上分:同⼀交换中⼼基站之间的越区切换;同⼀BSC之间的切换;不同BSC之间的切换;不同交换中⼼之间基站的越区切换;微⼩区与宏⼩区之间的切换;同基站内不同扇区的切换;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切换。
移动通信切换技术的初探

移动通信切换技术的初探作者:闫枫来源:《中国新通信》2014年第10期【摘要】移动通信具有具有鲜明的移动性,因此在在迎来4G应用的时代的同时,为了提高移动通信的稳定性,切换技术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促进切换技术的发展对4G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移动通信切换技术通信工程一、前言移动通信的出现及发展为生活及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就是移动性,因此当移动终端在一个信号覆盖区中移动直至到相邻的信号覆盖区时,需要对通信进行链路的重新侦测、断开与建立等。
只有提高移动终端在在移动过程中链接的稳定性和无缝链接才能促进4G更加广泛的应用。
本文从切换原因和切换技术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二、切换原因导致移动台进行切换的原因不仅仅针对于移动台移动距离,而且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1)信道质量不足以提供通话服务。
当移动通信终端所在的信道中有较为强的信道干扰时,就会出现通话质量大打折扣的现象,因此无论所在信道的信号多么的强,仍然无法提供优秀的通话质量,因此需要将通话信道切换到无干扰的质量较好的通话信道。
(2)移动台与基站距离超过基站所涵盖的范围。
根据通信网络的设计,规划和测量基站和移动台的覆盖范围,并且将范围存储到基站的网络数据库中,在移动终端进行通信时,需要时时更新基站与移动台的距离,以便当移动范围超出计划的涵盖范围,则切换到新的基站进行通话服务。
(3)信号强度不足以进行通话服务。
基站和移动台难免在移动过程中会出现信号强度较弱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信号台需要将通信服务切换到另一个小区服务,或者在小区内部多个扇区之间寻找信号强度更佳的链路进行切换。
(4)小区呼吸。
CMDA的通信网络具有动态性,当某小区内的话务量较高时,意味着彼此之间干扰增强,影响通话质量。
而相比之下,相邻小区具有较低的话务量时,负载较高校区的发射功率降低,缩小小区面积,从而达到小区边缘的通话量进入到相邻小区,实现负载平衡。
三、切换技术针对切换具有的特性和需求,有三种切换技术。
移动通信中的切换设计的开题报告

移动通信中的切换设计的开题报告一、开题背景移动通信领域中,无论是2G、3G还是4G技术,都要涉及到切换技术的设计。
切换(或称漫游)是指在不同基站之间进行信号的无缝传递,使得用户在移动过程中可以保持网络连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移动通信的真实应用中,切换技术的优劣亦将直接关系到网络的质量和用户的感受,因此切换技术的设计成为了移动通信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研究旨在对移动通信中的切换设计进行深入探究,并对已有的切换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未来的切换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研移动通信中的切换设计,探究各种切换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目标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 了解移动通信中切换技术的分类和原理;2. 探讨切换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优缺点;3. 通过对多种切换技术的对比分析,总结和提出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发展方向。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 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分类及原理在本部分中,将重点探究移动通信切换技术的原理,了解各种切换类型的定义,分类,如手动切换、自动切换等,并比较不同切换技术的优缺点,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动力。
2. 不同场景下的移动通信切换技术分析在本部分中,我们将主要针对切换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进行分析,如高速移动、弱信号区、大数据量传输等,针对不同场景下的特点,探究不同的切换技术对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影响。
3. 移动通信中切换技术的总结和未来发展方向在本部分中,我们将综合前两个部分的研究结果,对目前移动通信领域中已有的切换技术进行总结,提出未来的切换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四、预期研究成果1. 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分类及原理明确不同切换方式的定义、分类、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移动通信中最常用的切换技术进行阐述。
2. 不同场景下的移动通信切换技术分析分析不同场景下用户的需求和网络的性能,比较不同的切换技术在这些场景下的表现和优劣,并对各种切换技术的性能进行综合比较。
IMT-2000系统的切换技术研究(txx7)

摘要:
当今世界,电信技术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正由2G系统向3G系统大步迈进,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
在3G系统中,CDMA作为其关键技术,它提供了多种机制来保证切换功能的健壮性,即当一个移动台从一个小区穿过边界来到另一小区时,还能保持原有的通信。
本文叙述了3G技术的发展、切换的概念、几种切换的定义与比较,主要阐明了软切换和更软切换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运用。
关键词:
3G CDMA系统切换硬切换软切换更软切换
1 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于1985年由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当时称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1996年更名为IMT-2000(国际移动通信-2000),即在 2000年后使用,从1997年开始,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巨大成功,用户的高速增长与有限的系统容量和有限的业务之间的矛盾渐趋明显,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工作从1997年开始进入实质阶段。
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付费论文:7000多字200元
备注:此文版权归本站所有;本站保证购买者的省唯一
性。
注:此文版权归本站所有,需付费购买。
本站保证购买者的省唯一性。
提示:点击此处→查看付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移动台到基站的距离引起的切换 各服务小区中移动台到基站的距离限制和网络规划中规 定的该小区半径将被存入基站数据库中,系统将不断地检查 比较移动台到基站的距离和极限距离,如果超过极限距离就 执行切换。 2.5话务切换 如果一个小区的话务量即将达到小区容量的极限,而附 近小区话务量较小,这时可以将高话务小区的链路切换到低 话务小区中,以此来平衡话务分布。这类切换的链路通常都 位于小区边缘。这种由话务量引起的切换一般是由MSC或基 站控制器来控制。另外一种基于话务量的切换情况是在微蜂 窝和宏蜂窝的双层网中,通过微蜂窝和宏蜂窝之间的切换来 平衡两者的话务量分布。
它是一个“先连接再断开”的过程。软切换中还包含更软切 换 ,更软切换是指在同一小区内的扇区之间的信道切换。因为 这种切换只需要通过小区基站NedeB便可完成,不需要通过 移动交换中心MSC的处理,故称为更软切换是在小区内的扇 区与另一个小区或者是某个小区内的扇区之间进行的信道切 换。 随着Mobile IP和IPv6技术的发展,无线局域网通信系 统也引入了切换技术,并引入了快速切换和平滑切换两种不 同的切换机制。所谓快速切换即意味着低延时,是对移动 IPv6协议的扩展,平滑切换则是减小了数据包的丢失率。
系就必须要根据服务小区下行SACCH携带系统消息的指示 去收听邻小区的BCCH信道,BCCH信道携带着小区的同步 和频率校正信道,移动台验证它接收的信道确实是标频信道 的一种办法就是确认这个频率是否携带着FCCH。预同步要 求移动台不仅要对其邻小区的FCCH解码而且要对带有 TDMA帧号和基站识别码 BSIC号的SCH来解码。其寻找 FCCH的办法是通过TCH26复帧的空闲帧来解译其邻小区 BCCH信道的信息。 定时提前 定时提前是与切换密切相关的一个过程,其目的是为了 补偿不同移动台之间的传播延迟,并提高频谱效率。在建立 了一条专用连接后,BTS连续测量它自己的突发脉冲进度表
率来提高接受电平,或者命令移动台增加它的发射功率,但 是如果信号电平持续在门限以下,应该启动切换。 比如GSM系统中,在小区切换参数中定义了上下行电平 切换门限值,当BSC从移动台和基站上(下)行测量报告中发 现上(下)行接收电平值低于参数所定义的上(下)行电平切换门 限值(该门限值设置时应比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高),它将从 移动台关于邻小区的测量报告中来找一个最合适的邻小区作 为目标小区来触发切换,若没有邻小区符合条件,那么就很 容易导致掉话现象的出现。在这种类型的切换中,其邻小区 的接收电平应满足比服务小区的接收电平大出一定值,该值 被称为救援性电平切换容限(HOMARGINRXLEV),采用该 算法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救援切换而引起乒乓效应。 在郊区,由于基站比较少,覆盖大,故要降低容限以便救援 切换及时发生;相反在基站比较密集的地方,应提高该值,以 避免乒乓效应并同时缩短切换的反应时间。
2.3信号质量引起的切换 有时候信道遭受到干扰可能引起信道质量较大的衰减, 使信道的纠错功能不能保证信号质量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这 时就需要切换到质量较好的信道,即便原信道信号的电平足 够强。 比如在GSM系统中,当BSC从移动台和基站上(下)行测 量报告中发现上(下)行误码率过高,超过质量切换的门限值 ,就会触发救援性质量切换。针对这种切换,也有一个救援性 质量切换容量值(HOMARGINRXQUAL),对该值的设置应宽 松一些,只要目标小区的信号电平不是比当前小区差很多, 就应鼓励进行切换,以尽量改善正在进行通话的质量。
而在B3G/4G系统中,切换技术更加复杂,是综合网络 特性和用户要求等因素后在不同子网之间的切换,属于垂直 切换技术,该技术不但保留了传统切换的基本功能,而且能 保证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够获得最佳服务。此处的 “最佳”体现在切换过程中用户的毫无觉察。切换后用户进 入 更为理想的网络享受更好的服务。从网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 切换还确保了带宽的高效使用,网络负载的平衡。
同时向该目标基站发送一个切换完成消息,至此,移动台除 与原基站保持联系外,还与新基站取得了链路。当原基站的 引导信号强度小于下门限时,移动台的切换计时器开始计时 ,计时期满,移动台向原基站发送引导信号强度测量消息, 然后MSC通知目标基站向移动台发送切换命令消息,移动台 据此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并保持与新基站的联系,同时向 新基站发送一个切换完成消息,至此,整个软切换过程结束。
目标基站发出一个执行切换命令,同时系统还会向发出切换请 求的源基站发一个切换执行命令;于是源基站在其下行话音信 道中向手机发一个包含手机要切换的信道号和所应使用的功 率等参数的控制信号;手机收到该信号后向基站发一个释放该 信道的应答信号ST,然后立即切换到新的话音信道;基站收 到ST后便释放该话音信道;然后向系统报告越区切换成功。 整个切换过程便结束了。
所谓的切换就是当用户在蜂窝的覆盖区域中移动时,正 在进行的呼叫从一个蜂窝转换到另一个蜂窝的过程。 在传统通信系统中最典型的切换技术就是硬切换。切换 过程中,MS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基站取得联系, 是一个"先断开再连接”的过程。在硬切换过程中只有一个业 务 信道被激活。对实时载体(信道)而言。这意味着载体的短 暂断开;对于非实时载体来说,这是无损耗的。这种硬切换包 括载波频率和引导信道PN序列偏移的转换。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出现,开始出现软切换技术。 软切换是指在信道的载波频率相同时的信道切换。软切换只 是引导信道PN序列偏移的转换,而载波频率不发生变化。在 切换过程中,MS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保持着通信链路,在切 换结束时才断开与原基站的链路,保持与新基站的通信链路 。
4.切换的过程
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切换方式各有不同,以下是三个典型 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的切换过程描述。 4.1.英国的全接入通信系统(TACS)的切换过程 TACS系统采用的是网络控制切换方式,即由基站检测 ,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其切换过程如下: 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基站会产生连续的监测音SAT, 和话音一起传送,用于监测无线信道质量;当基站监测到移 动台的射频信号强度低于所设定的切换门限电平值时,基站 便向交换机发出切换请求;交换机根据基站切换关系表,指定 相应的目标基站来测量源基站要切换话音信道的信号强度;当 某个目标基站的测量值满足设定的比较条件时,该基站便通 知系统它测量的信号强度、所用无线等参数,系统便向该目
口和新端口完成切换,移动台在切换过程中是被动的。这种 切换控制方式被全接入通信系(TAGS)和高级移动电话系统 (ANPS)采用。即由基站检测,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当前基 站监视并测量所有通信链路,移动交换中心(MSC)命令周围 基站不时地测量各自的通信链路,基于这些测量,MSC决定 何时何地发生切换。 3).移动台辅助切换(MAHO) 移动台辅助切换 (MAHO)可以说是网络控制切换(NCHO) 的一种演化,它要求移动台测量周围端口的信号强度并报告 给旧端口,然后由网络来判断是否切换和切换到哪个端口。 因此MAHO是通过移动台测量通信链路,而由网络控制切 换,在切换过程中移动台和网络同时参与切换,移动台负责 测量,网络负责判决。目前的GSM及CDMA系统均采用这 种切换控制方式。
MSC,并经由原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然后进行移动台的核准 和基站的释放过程。 4.3CDMA的切换过程 CDMA系统采用的是移动台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 监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其切换过程如下: 基站在每个工作的前向CDMA信道上不断发射一个引导 信号,用于监测无线信道质量。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不断 搜索系统内的引导信号并测量其信号强度,当移动台检测到 来自相邻小区基站的引导信号大于上门限时,移动台便将该 引导信号的强度信息的报告给基站,并将该信号作为候选集 ;MSC通过原基站向移动台发送一个切换命令消息,移动台 据此跟踪新目标基站的引导信号,并将引导信号作为有效集
3.切换控制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共有三种切换控制方式: 1).移动台控制切换(MCHO) 移动台控制切换是通过移动台持续监视通信端口的信号 强度和质量,当满足切换条件时,移动台选择一个最好的切 换侯选项并发起切换请求。欧洲数字无绳电信系统(DECT)和 个人接入通信系统(PALS)采用的就是这种控制方式。 2).网络控制切换(NCHO) 网络控制切换是通过通信端口监视信号强度和质量,当 信号恶化到低于某闽值时,网络就安排切换到新的通信端口。 在此过程中,网络要求所有端口监视由移动台来的信号,并 将结果报告给网络,当网络选择新端口后,它同时通知旧端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技术研究
1.切换技术的பைடு நூலகம்展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演进经历了三代,从第一代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First Generation,1G),到第二代数 字移动通信系统(Second Generation,2G),再到第三 代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Third Generation,3G),目前正 在向后三代或第四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B3G/4G)发 展。 自从移动通信领域中引入的蜂窝概念,切换技术 就开始出现并成为了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切换是蜂窝系统所独有的功能,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 一个关键特征,它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4.2.GSM的切换过程 GSM系统采用的是移动台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监 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和移动台 均参与切换过程。其切换过程如下: 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不断地向所在小区的基站报告小 区和相邻小区基站的无线电环境参数;本小区基站依据所接
收的该移动用户无线电环境参数来判断是否应该进行越区切 换,当满足越区切换条件时,基站便向移动台发出越区切换 请求,同时将越区切换请示信道传送给MSC;MSC立即判 断此新基站位置码是否属于本MSC辖区。此时有两种情况: 若MSC确认新基站是属于本MSC辖区的基站,则通知VLR为 其寻找一空闲信道(最佳或次最佳替换信道),然后将所找信 道的信道号经过本区的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移动台依据信道 号的频率值将工作频率切换到新的频率点上,并进行环路核 准,核准信息经MSC核准后,MSC通知基站释放原信道; 若MSC发现新基站是属于非本MSC辖区的基站,MSC就将 切换请求转送给新MSC,再由新MSC通知它的VLR为其寻找 一空闲信道,然后将找到的基站的参数、信道号传送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