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农村金融提供连续持久的支持。在目前的新形势下,重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有效发挥农村金融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现状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正规金融为核心,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

这种体系初步改变了我国县域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存在的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功能混淆不清、机构单一的局面。但是,我国农村融资难的困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问题反而更加突出。集中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流向城市趋势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薄弱环节”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不强,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低下,农村金融环境总体上看仍然比较差。主要表现:

信用缺失。其一法制环境不完善,金融债权缺乏保护。农村与城市法律环境相比,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普遍存在着“法律行政化”的问题,”胜诉率高、执行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民可担

保资产不足,没有一部《合作金融法》来保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欠缺完善的法制环境,必然挫伤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其二农村信用管理滞后,征信体系不健全。诚信环境的缺失是导致农村金融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其三信息披露失真,银企关系变异。农村企业和个人依赖金融部门贷款较为普遍,但私营个体企业财务制度极不健全,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上报政府产值高、上报税务销售少、上报银行效益好、上报法人是实效”的现象普遍,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企业执行国家会计和审计准则的真实情况和企业运行的真实质态,信息不对称、贷前调查难的问题客观存在,给信贷留下了风险隐患。特别是由于金融同业竞争日益加剧,金融机构为谋求资金使用出路竞相降低贷款门槛甚至违规操作,给金融行业自律和合规经营带来了致命伤害。其四经济金融错位,诱发金融风险。中央一再强调支持“三农”发展,但一些银行却竞相在农村争抢存款份额,支农信贷投放逐步缩减,直接导致农村发展资金被不断抽调,加之金融部门之间发展极不均衡,非正规金融活动极不规范,不仅给农村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带来障碍,而且造成信贷投放与农村发展资金需求不相称,为农村发展带来阻碍。

保障体系滞后,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农村经济受自然条件、市场环境、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客观上导致银行投入的信贷资金的风险较大。面对存在的风险,却在风险的控制上缺乏必要的手段。目前我国尚未开办农业政策性保险业

务,而农村种养业商业保险业务因多重因素的影响发展仍非常滞后。

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手段。农民的资产主要是房产和一些生产资料。农村的房产一方面变现难,另一面属生活必需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不具备抵押担保的条件。农民的生产资料比较复杂、难定价,也不能作为抵押担保物。

金融秩序不容乐观。农村是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加之农民缺乏金融常识,法律意识淡薄,这就给非法集资和民间高利贷的产生有可乘之机。

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对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金融环境的好坏将影响资金的流向,由于农村金融环境较差,对资金的吸引力较弱,已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也对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商业银行淡出农村金融市场。过去我国的金融改革没有充分考虑农业的利益,商业银行改革后没有顾及支农的信贷需求。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信贷资金讲求安全性和效益性。但由于农业的脆弱性和承贷者的信用度差,贷款风险大,商业银行对农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伴随着企业改革,商业银行对农业服务机构的支持也在减弱,如过去的农资、供销部门改制后许多变成个体经营,很难取得银行贷款,致使农民购买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农用物资不仅价格高,而且质量难以保证。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

场,收缩机构,保留的机构也只是以吸收存款为主,很少贷款,把吸收的存款上存到上级行以获取较高利润。

农业政策性银行支农的作用不大。农发行是我国惟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银行等商业性银行逐步退出县以下农村金融市场后,应弥补农村金融市场的缺陷,承担起支农的重任。但由于农发行目前存在着职能定位不明,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业务范围受到限制,影响了政策性金融作用的发挥,对农业的信贷支持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农村资金向城市转移,制约了对农业的信贷支持。随着交通的便捷,再加上中国农村怕露富的观念,许多较为有钱的人往往把钱存到城里。加上农村信用社结算渠道不畅,而邮政储蓄、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人员素质、结算网络、服务质量的优势,使农村信用社存款份额逐年下降。

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种类单一。农村是以农户为基本单位占主要成分,农、工、商、贸等经济组织并存的经济结构。目前农村信用社主要以发放农户信用贷款为主,信用村镇推不开的地方发放担保贷款。这些贷款主要支持农业季节性生产的需要,属于低层次的资金需求,解决的只是温饱型的资金需求,而并非小康型的资金需求,因而,无法满足新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是要增加农村地区的信贷投入,促进信贷资金向这些地区倾斜。国家在制定经

济发展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时,应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切实困难,对农经济发展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增加政策性贷款投入、实行城区差别利率政策等,以扶植促进发展,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二是要督促金融机构加强贷款营销,建立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各金融机构要在完善贷款风险约束机制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创新贷款营销的激励机制,建立客户经理制,科学合理地制定信贷人员发放、回收贷款的综合考核办法。在加强贷款质量考核的同时,要加强对利润和资金周转速度等指标的考核。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认识,发挥金融业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主渠道作用。三是争取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创办新型的“社区银行”,改变货币政策传导过分依赖国有银行的局面。

明确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体制和机制,明确农发行的职能定位,拓宽其业务范围,完善其支农功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同时按照现代银行和管理理念、经营模式,实现自身的转变和跨越式的发展,逐步成为集政策性和开发性服务于一体,具备综合性金融服务功能的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改革。首先,遏制商业银行的机构、业务萎缩,各家商业银行在县域范围内保留相当数量的机构,发挥其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同时商业银行要在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减少资金上存,适当下放基层行的贷款审批权,加大

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开展适合县域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增加金融服务内容,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其次,组建地方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该机构可由地方政府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牵头,农信社、企业以及个人等均可出资,采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风险自担、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服务于县域工商企业,来弥补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后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缺陷,更好地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农信社是面向中小农户、个体企业和小型乡镇企业的,贷款灵活方便、网点较多,并深入基层,具有地缘优势。针对目前农村金融现状,为扩大和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自身能力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应对农村信用社由于体制、政策形成的历史包袱给予一定的政策核销,使其轻装上阵,并扩大农村信用社的利率改革试点范围,使其经营灵活,扩大来源,增加投入,给予其当前在农村环境下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

构造有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一般商业贷款,形成农村信用社、地方商业银行和农业银行竞争的局面;对到户贷款和小额信贷,形成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竞争的局面。只有竞争,才能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资金价格和利率水平,引导社会资金通过这些金融机构投入到农业经济。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引导民间借贷,发挥民间借贷对正规金融体系的补充作用。

允许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由多元化制度供给主体而形成的

农村金融二元结构是与农村二元经济格局相适应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发展中国家研究发现,正规金融组织对农户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往往不足农户总数的20%,大量的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或民间金融来满足。我国也不例外。对民间金融的规范管理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要把高利贷与正常民间借贷区分开来,用法律保护合法的民间金融活动;二是对规范的又具有一定规模的民间金融,政策上允许在自愿互利的条件下,按照合作金融原则组建比较规范的民营信用社;三是通过加强对金融中介的监管和存款保险体系来防范和控制风险,积极发展各种民间金融组织,吸收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拓宽农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资金需求。

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一是要加快农村社会征信制度建设,建立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促进银企融资良性循环。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信用企业等在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对金融信用等级度差的,在信贷支持上实行疏远政策。应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实施停止贷款、停止开户、停止结算等措施予以制裁。二是以信用档案为基础建立农业经济信息系统,为农民提供准确、实用、及时的农业市场、经济、科技信息,确保支农资金放得出,收得回,周转快,有效益,真正发挥支农资金的作用。

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村保险制度。应当由国家组建专业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贯彻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经营管理国家农业风险基金,为农业信贷机构提供风险保障,监督和管理众多农业保险

基层机构。在农业保险实施方式上应采取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方式,以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作物保险实施强制保险,其他险种则可实行自愿保险。在险种设置上,要注意针对农民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不断开发适合农民需要的险种;要提高保险服务质量,尤其要改善理赔状况,这样才能提升保险在农民心中的形象,加快农村保险业的发展。

建立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作为特殊的信贷群体,难以提供可用于抵押或为他人担保的财产,且收入不稳定,缺乏显示自己信用的衡量标准。农村信用担保制度的缺位阻碍信贷资金流向“三农”。政府在继续鼓励农户自愿互助担保的同时,应通过制度安排,财力扶持,催生一批专业性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多渠道筹集担保基金,解决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大额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三元架构”模式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三元架构”模式研究大量的研究和事实经验告诉我们,良好而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可以积极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反,自身存在诸多缺陷且并不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但不会拉动经济发展,还将会对农村经济产生负面的作用。面对“三农”问题已然成为当前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所要面对的重点和难点的客观事实,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无疑将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一个突破口。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从“机构观”来看具有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的农村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三元架构”的完整体系,但从“功能观”来看却没有发挥出相应的功效,对我国特有的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总结,正是我们对农村金融体系完善的主体和现实出发点。文章首先对相关的概念和文献进行梳理回顾,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呈现出的“三元架构”模式进行了界定并总结了这一模式的特点,逐一分析了构成这一模式的三要素——农村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发展历程与功能特点,同时认为“三元架构”模式形成的原因理论上源自金融服务需要分工,农业供给本身的公共产品特性和农村金融服务中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践中源自一方面“三元架构”体系中三种元素具有各自不可弥补的缺陷,需要相互协调补充;另一方面是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三种要素的功能有不同的需求。 在对“三元架构”模式进行了理论剖析之后,我们又对这一模式的各组成部分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定性的分析。政策性金融当前业务覆盖面低,基本的金融资源配置功能都不能很好发挥的情况下,没有起到诱导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增加对农业投入的作用;农村商业性金融离农现象明显,自身也存在不良贷款率高、资本结构不合理的可持续发展困境;农村合作性金融在三者中支农业务覆盖面是最高的,但效率极低,目前存在商业化趋势,对农村业务不积极,自身扭曲的治理结构阻碍其发展,同时,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使得自身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三元架构”体系整体效率低下,功能发挥不全,重视单个金融机构改革,忽视了整体的协调配合,重视组织形式改革,忽视了功能的提升。同时,为了用数据更直观的反映这一体系的运行效率现状,文章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三元架构”模式的总体效率和区域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效率分析中的格兰杰因果检

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报告1

————————————————————————————————作者:————————————————————————————————日期: 2

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调查内容:机构类型现状主要业务趋势存在问题 为了培育一批运行良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状况银监会计划2011年设立192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1月份全国已有13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118家,贷款公司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2家。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类型 (一)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投资人的要求,银监会发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作了相关规定:企业入股,财务状况良好,入股前上一年度盈利;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全部资产的10%以上;境内自然人入股,须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良好信用记录,企业和自然人的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 村镇银行应该是未来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主要趋势,自开展以来

已有118家试点分布全国各地,是新型金融机构中比重最大的。它有着商业银行的性质,在经营过程中较农村信用社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担子较轻;较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存款,后续资金有保证。但是,由于刚刚涉足农村市场村镇银行运行起来会感到经验不足,新问题层出不穷。随着准入政策的放宽,村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数量将逐渐增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 (二)贷款公司 贷款公司作为新型金融机构,它是由有限股东的自有资金和来自一个机构的批发性融资开展相关业务。按照央行的规定它只能办理贷款业务以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目前我国已有7家设立,如下图: 中国人民银行小额贷款首批试点列表 公司名称公司所在 地 成立日 期 注册资金 (万元) 晋原泰小额贷款公司山西平遥 2005.12. 17 1600 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山西平遥 2005.12. 17 1700 全力小额贷款公 司四川广元 2006.04. 10 2000 江口华地贷款公 司贵州江口 2006.08. 15 3000 信昌小额贷款公 司陕西户县 2006.09. 18 2200 4

农村金融体系

2010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中央1号文件为做好新形势下农村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农村金融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和使命。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新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农村金融改革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农村金融体系面临很多问题,如金融支农不足,金融产品单一,特别是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比起来,最具体的表现还是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不足,那么造成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服务功能不强、服务需求难以满足,尤其是贷款难、结算难的问题较为突出。深入剖析这些现象,其实质是资金、人员和科技手段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金融供给不足。 (一)资金供给能力不足,涉农资金投入受限。 一是农业为弱质产业,投入多、产出少,导致农村资金先天性匮乏。二是金融机构商业化取向和乡镇财政的普遍困难,导致农村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三是由于农村基层金融机构赢利能力低于城镇,尤其是小额农贷管理成本较高,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不在乡村,导致资金背农化倾向较为明显,影响了涉农资金的有效投入。四是由于结算功能、行业品牌的影响,导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实力有限。 (二)服务人员力量薄弱,金融覆盖明显缺失。 由于农村金融资源匮乏、经营成本偏高,银行企业本质决定了其将服务的重心向城镇转移,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向城镇转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也在不断整合,导致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呈下降趋势,覆盖范围逐步缩小,服务人群不断减少。农村合作机构虽然人熟、地熟、情况熟,但员工平均服务农户数太多,加之农村金融服务额小、面广,服务人员的严重不足导致其服务常常陷入疲于应付的状态,妨碍了支农作用的发挥。 (三)科技服务手段落后,金融服务功能不强。 一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产品创新重视不够,加之科技力量薄弱,导致服务手段落后,产品更新滞后,服务功能残缺。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把市场研发的力量倾注于城市,对农村最基层客户需求关注不多,甚至不愿意把科技人才和新的硬件设施配置到农村网点,进而导致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适应能力不强。三是农村金融先天供给不足,

最新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金融机构下乡的主要目的资金短缺以及政府金融机构控制的条件下动员农村储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发展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自1978年起逐步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一时期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基本体制背景,二是金融资金逐步有缺转余。但是,在农村经济固有特征的影响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也非常缓慢,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有必要深入的了解制约金融体系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并采取多种途径,多管齐下,从而达到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金融;城乡发展;基本体制 自1979年以来,我国进行了长达30年之久的金融体制改革与建设,在这几十年时间里,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以资金由缺转余的基本情况为依据,以政府主导的金融发展的基本体制为背景,系统的阐述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一、资金短缺情况下的储蓄动员机器 1996年以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储蓄动员机器的角色,1996年正处于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金融安排通常偏向于城市,也就是重工业型的发展策略,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1978年以后。[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步确立了起来,而此时也正是我国资金短缺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作为金融中介的

各种金融组织,不得不延续传统的储蓄动员功能。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在该时期,我国的绝大多数资金都集中于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主导的金融机构下,不仅如此,这些资金也在逐步的转移到国有工业部门,以期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政府的指导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逐步扮演起第二财政的角色,也就是说,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中,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就是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储蓄,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资源。[2] 二、资金形势的方向性转变 金融机构下乡的主要目的资金短缺以及政府金融机构控制的条件下动员农村储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正因如此,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逐步成为了城市向农村吸取资金的管子,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与农村的存款余额相比,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余额相对较少,且有持续减少的趋势。不仅如此,自1995年开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存贷差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绝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为了保留成本,提高自身效益,逐步退出农村市场,在这一时期只有农村信用社还在苦苦支撑。此时的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唯一一家金融机构,它的贷款额还是远远低于农村信用社存款的数额。[3] 三、资金充足下的政策调整 1996年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发展资金非常充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内部的流动性也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在这一时期,资金空转的现象普遍存在,并引发了一定的争议。虽然,该时期,我国并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陷入到流动性危机当中,但我国资金供求失衡现状却愈演愈烈。不仅如此,这一时期,我国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过剩和农村流动性危机的现象并存,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情况,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 贷款公司 金融风险 杨连波 (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一、引言 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乡金融二元化问题日益突出,金融资源配置严重扭曲。特别是国有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后,商业利益驱动下的金融机构大部分弃乡进城,大量收缩撤并县及县以下地区的机构网点,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种类单一,网点覆盖率低,服务功能不全,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同时,由于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支农能力有限,其他各类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缓慢,农民和农村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的经济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2006年年末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降低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意见》明确规定,农村金融市场面向社会各类资本开放,外资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都可以到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同时还大大调低了新设机构注册资本限额,在乡镇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仅为100万元,在行政村设立资金互助社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万元,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万元。此外,《意见》在投资人资格、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公司治理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调整。 准入门槛的大大降低,无疑有利于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兴办更多的微小型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但这同时也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资本金较少、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等先天缺陷,从而面临诸多金融风险,而且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情况 《意见》规定,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三类:一是村镇银行,包括设在县及县级市的村镇银行,以及设在乡镇的村镇银行;二是资金互助社等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主要设在村和乡镇一级;三是专营贷款业务的子公司 (贷款公司),由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发起设立。建立和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是一项新尝试。为稳妥起见,银监会选择了四川、青 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个省 (区)进行首批试点。截至2007年9月末,6省(区)共核准23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 业,其中,村镇银行11家,贷款公司4家,资金互助社8家。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筹集各类资本1.27亿元,其中银行资本6480万元,占比约51%;产业资本1954万元,占比约 15%;个人资本4293万元,占比约34%。 试点实践表明,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打破了农村金融机构主体单一、垄断经营的旧格局,提高了农村金融机构竞争的充分性,找到了农村金融市场低效运行的症结,促进了农村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金融交易价格的合理化和金融服务的高效化;二是有助于将城市资金引入农村,促进农村资金回流,缓解了目前城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三是提高了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弥补了试点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和不足,有效解决了农民和农村企业的贷款难问题。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1.准入门槛较低,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较 弱。一是较低的准入门槛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和投机者,许多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体老板都在想各种办法加入开银行的队伍,甚至连一些长期从事民间借贷业务和发放高利贷的人也在积极寻找机会,试图披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件合法的外衣。过度的投机活动和大量资质较差的金融机构涌入,将会使新建机构良莠不齐,给新兴农村金融市场带来风险隐患。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以信用贷款为主,信贷资产的风险系数较大,同时还要应对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的农户违约风险。虽然面对较高的经营风险,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注册资本限额却明显低于商业银行的标准,其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范围狭窄,组织结构简单,从业人员一般只有几人或十几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水平不高,控制风险的能力较弱。 2.内部控制监督不足,容易引发内部人控制风险。由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规模有限,为降低经营成本,多数新建机构没有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监督部门。组织机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可能导致管理者或者大股东一人说 □?30?财会月刊(综合)2008.6

农村金融体系

年级:08级系别:国际工商管理系班级:工商0801 姓名:周梨梨学号:08201141 国际企业管理作业-----农村金融体系 一、阅读文章 1、《农村金融体系》 2、《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重组》 3、《重塑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 二、文章简述 (一)、《农村金融体系》 这篇文章将简要介绍下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的特点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以及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对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 (1)、农村金融体系现状 1、美国农村金融体系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的发展在各国金融体系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为了适应本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欧美国家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建立了自己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有“4+1”需求功能型的美国模式、“4+1”国家控制型的法国模式、“5+1”分类对口型的墨西哥模式等。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农村金融组织是从需求的角度来构建的。该模式由“4+1”即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系统、政府农贷机构、政策性农村金融和保险机构等组成。美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属于一种复合信用型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提供农业信贷资金的机构中,既有专业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有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二是在金融组织体系上,一般是合作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并存。 2、我国农村金融体系 A、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构成 经过近30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三位一体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即通常所说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此外,还有自然发育成长

的民间借贷组织,即所说的非正规金融组织,构筑了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共存的局面。 B、现行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 ○1基层金融网点数量较少,覆盖率较低 ○2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 ○3农业保险难以适应农业的快速发展 C、对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 ○1构筑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 ○2政府要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 ○3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 ○4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干预 ○5开放农村金融市场,放开对民间金融的过度管制 (二)、《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重组》 这篇文章首先讲述了“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能否为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则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的一个关键,当前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下,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地区的持续稳定和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同时也提出了我过现阶段城乡差距大的现实问题,强调了在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今天,必须以创新的观念和方法重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1、文章从a.农村金融组织体系b. 农村金融市场体系c. 农村金融监管体系这三个方面描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概况 2、文章列述了a.农村金融组织体系b. 农村金融市场体系c. 农村金融监管体系这三个体系的不足与问题 A、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不足之处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发展经济学理论证明:金融是经济的命脉,资金是经济的血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始终离不开金融的核心作用。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性——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失灵和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缺失,导致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以及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失衡。新农村需要新金融,创新的根本路径在于打破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体制密码,重塑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的核心“DNA”,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全面“再造”。 “再造”就是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因此也叫自我更新的机制。 完善机构体系 组织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载体,有效的组织设计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高效的重要机构保障。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其它金融组织的作用,形成定位准确、层次分明、相得益彰的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必须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

创新农村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安排。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和约 束机制。有效率的产权应该是竞争性的,政府应因势利导地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内在需要的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在金融创新的方式上需要从过去政府供给主导型方式逐步过渡到需求诱发型方式,即鼓励农民群众和农村金融组织自发进行制度创新,以求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与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相一致,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重新定位农村金融组织的服务功能。政策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要适应新形势,转换经营机制,扩大业务经营范围,支持农产品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化生产,并延伸到相关农产品的加工与进出口业务;商业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银行应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重点支持优质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型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支持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农村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合作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要在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发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金融服务产品。 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组织。面对农村金融供需的巨大缺口,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应该是弥补缺口的途径之一。因此,组织再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新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重新定位政府角 色与市场力量,形成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协同共振的效应。 腹有诗书气自华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字 .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义 (2)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2) 1、村镇银行发展状况 (2) 2、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状况 (3) 3、小型贷款公司的发展状况 (3)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障碍 (4) 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外部障碍 (4) (1)农村信用环境差 (4)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4) (3)政府监管不到位,监管难度大 (5) 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内部障碍 (5) (1)资金来源有限 (5) (2)金融产品单一 (5) (3)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5) (4)盈利能力相对较差 (6) (5)多种风险问题突出 (6) 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相应策略 (6) 1、解决外部障碍的相应对策 (6) (1)完善信用体系,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6)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7) (3)加强政府监管 (8) 2、解决内部障碍的相应对策 (8)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8) (2)注重金融服务创新 (8) (3)引进与培养金融人才 (9) (4)制定灵活的利率定价机制,提升盈利水平 (9) (5)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10)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经济系公理(1)班学生:师少楠 指导老师:刘放 摘要:自2006年国家鼓励设立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进行增量改革以来,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后续资金不足、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的困扰,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政策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发展规划难以落实。随着我国农村新政策的推广不断加深,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在我国广大农村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有的甚至已经找到了适合的生存土壤,缓解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并逐步实现了规模的扩大。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仍然存在着资金规模有限、缺乏技术支撑、风险隐患突出、监管力度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本文将在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扶持对策和方向。 关键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 Abstract:Since 2006, the State encourages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typ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incremental reform,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obtain the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but met follow-up insufficient funds, low social recognition of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facing the problem of how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olicy is expected to realize the goal, development planning difficult to implement. With the promotion of China's new rural policy unceasing deepening,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s been a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of China, and some even have found a suitable for the survival of the soil, to alleviate the inadequate supply of rural finance, and gradually realize scale expansion. But in some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still limited capital scale, the problem of the lack of technical support, risk, supervision and lack of prominent,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ype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light of the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supporting strategy and direction. Keywords: the new type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sustainable development,problem

【最新】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农村金融提供连续持久的支持。在目前的新形势下,重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有效发挥农村金融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现状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正规金融为核心,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 这种体系初步改变了我国县域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存在的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功能混淆不清、机构单一的局面。但是,我国农村融资难的困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问题反而更加突出。集中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流向城市趋势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薄弱环节”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不强,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低下,农村金融环境总体上看仍然比较差。主要表现: 信用缺失。其一法制环境不完善,金融债权缺乏保护。农村与城市法律环境相比,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普遍存在着“法律行政化”的问题,“胜诉率高、执行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民可担保资产不足,没有一部《合作金融法》来保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欠缺完善的法制环境,必然挫伤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其二农村信用管理滞后,征信体系不健全。诚信环境的缺失是导致农村金融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其三信息披露失真,银企关系变异。农村企业和个人

依赖金融部门贷款较为普遍,但私营个体企业财务制度极不健全,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上报政府产值高、上报税务销售少、上报银行效益好、上报法人是实效”的现象普遍,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企业执行国家会计和审计准则的真实情况和企业运行的真实质态,信息不对称、贷前调查难的问题客观存在,给信贷留下了风险隐患。特别是由于金融同业竞争日益加剧,金融机构为谋求资金使用出路竞相降低贷款门槛甚至违规操作,给金融行业自律和合规经营带来了致命伤害。其四经济金融错位,诱发金融风险。中央一再强调支持“三农”发展,但一些银行却竞相在农村争抢存款份额,支农信贷投放逐步缩减,直接导致农村发展资金被不断抽调,加之金融部门之间发展极不均衡,非正规金融活动极不规范,不仅给农村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带来障碍,而且造成信贷投放与农村发展资金需求不相称,为农村发展带来阻碍。 保障体系滞后,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农村经济受自然条件、市场环境、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客观上导致银行投入的信贷资金的风险较大。面对存在的风险,却在风险的控制上缺乏必要的手段。目前我国尚未开办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而农村种养业商业保险业务因多重因素的影响发展仍非常滞后。 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手段。农民的资产主要是房产和一些生产资料。农村的房产一方面变现难,另一面属生活必需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不具备抵押担保的条件。农民的生产资料比较复杂、难定价,也不能作为抵押担保物。 金融秩序不容乐观。农村是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加之农民缺乏金融常识,法律意识淡薄,这就给非法集资和民间高利贷的产生有可乘之机。

农村金融的意义、模式

农村金融的意义、模式 农村金融就是农村中以农业为主,包括农村中小企业等其他非农生产经营活动在内的领域,组织和调剂资金的活动。农村金融即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指以信用手段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农村金融的含义主要由如下几点:第一,金融活动是在农村这个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第二,采用的手段是信用。第三,作用的实体是资金。第四,表现的形态是货币。 农村金融区别于普通金融的特点有:具有较强的关联风险;户均贷款和储蓄规模均很小;缺乏传统的抵押物品;分散分割的市场;较强的季节性;补贴性的信贷支持;基础设施很差。由此,农村金融涉及面广(涉及农业、工商业、涉及城乡),风险较高(涉及自然灾害、经济风险、资金周转慢,流通速度慢),政策性强(政策性补贴多),管理较难(农业生产不稳定和资金需求不平衡,金融管理困难)。 意义: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有利于充分利用金融手段调配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形势下,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要任务和着力点就是深化改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对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业增效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总体上看,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金融供给不足与金融需求旺盛之间的内在矛盾。如何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重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以实现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协调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要建立农村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首先要完善金融法律体系,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县域金融相关法律,明确各类县域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监管责任和监管办法,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司法效率。明确界定县域金融的概念,对县域金融体系、县域金融机构支农义务、县域金融机构的监管及扶持、农业保险与再保险等建立明确的制度。 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金融机构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在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法律允许和保护农户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情况下适度扩大农户抵押品范围;大力支持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对发展初期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充资本金等支持,以便将农民闲散的小额资金汇集起来,更大程度上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 要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政府通过进行引导和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加大涉农保险力度,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发展“小额参与、联合投保”的农产品保险品种,同时防范金融风险。 要重新构建信贷管理机制,在贷款方式、抵押担保要求、风险控制、风险定价、还款方式等方面要有所突破,特别是要建立对基层银行和信贷人员的正向激励机制,要制定对县域信贷业务,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鼓励、促进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鼓励其充分发挥贷前调查和贷后监督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县域信贷业务。 要建立规范的金融退出和准入机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发展区域性小额贷款公司和小型商业银行,并将其作为连接大银行和农户的纽带,发挥其提供融资服务的比较优势,以逐步解决农村中小型企业和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情况报告总结

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情况报告总结 受市长委托,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支持和服务“三农”的作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十分重视发挥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积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下功夫解决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少、服务品种单一,金融服务总量和结构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我市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总体情况 在全市各金融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止末,全市农业存款余额为亿元,占全省余额的10%,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增加额占全省的%;农业贷款余额亿元,占全省总额的8%,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新增金额占全省的%。全年累计投

放粮食购销贷款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72638万公斤,圆满完成粮食收购预期目标。累计支持企业销售粮食79468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全年为万农户和12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了较为优质的金融服务,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为全市做好“三农”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我市金融服务“三农”的主要做法 加快建设满足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 着眼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网点布局,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重点加大了三个方面的支持力度: 一是支持农村信用社通过深化改革增强支农实力。认真落实中央有关营业税返还、专项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促进农村信用社以“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为目标推进改革。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有效化解,资金实力显著增强。该社按照“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要求,积极推进“支农惠民工程”,截止末,各项贷款余额亿元,累计发放支农贷款656116万元,为474319户农户提供了金融服务;支持基地24个,规模经营户1342户,农业龙头企业16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

2020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全面检查方案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全面检查方案 通过全面现场检查,深入了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内控的建设及执行情况、各项业务的合规及风险情况,及时发现各种风险隐患和存在主要问题,督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合法、稳健运行。 (一)各银监分局对辖内XX年3月末前开业的所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施检查,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检查的各项数据截止到xx年3月末,必要时可追溯和顺延。现场检查报告要对辖内xx年3月末前所有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全部汇总上报(包括开业满3年的新型机构),对开业满3年的机构(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内幕场城信农村资金互助社、通辽市河镇融达农村资金互助社、包商惠农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包商惠农村镇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和林格尔渣打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善左旗方大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要另行上报报告和附表。 (二)认真撰写检查报告。检查工作结束后,各银监分局除了按要求及时汇总形成报告外,还要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控制水平及主要问题做出,形成专门报告;检查报告要求重点突出,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分析透彻。内容应包括基本情

况、总体评价、存在的主要违规问题及成因分析、处理结果、有效的整改措施和监管建议。 现场检查在4-5月份进行。各银监分局要在5月30日前将现场检查报告、1-2个典型案例分析、相关报表汇总(包括电子版)上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现场检查处。 (一)法人治理检查。是否严格按照《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制度要求,建立完善合理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运行是否正常;发起行是否在提高管理水平、支持业务发展、加强风险管控等方面尽到大股东责任义务;其他股东是否存在干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常经营管理情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规划、重大决策、利润分配方案、股金分红方案、薪酬考核办法及薪酬分配方案等是否经股东(社员)大会同意后才实施。是否存在股东虚假出资或者抽逃出资现象。 (二)内控制度检查。主要检查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整和可行。重点检查是否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和明确的市场定位,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架构;是否建立包括信贷、票据业务、债券投资、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计算机管理、人事劳资等管理制度以及主要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等;内部控制能力建设与机构网点扩张是否相适应;业务管理、稽核监督条线是否按照明确职责对各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摘要】农村金融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是一国处于二元经济时期所特有的金融现象。金融服务体系改革既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金融机构摆脱困境和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不到满足。本文在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并对新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行了构建,提出了具体的构建措施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 ABSTRACT:The rural finance is a specific historical concept;it is a peculiar financial phenomenon of dual economy period in one country.The reform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financial system reform,but also objective choice of extricating oneself from a predicament in th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especially being key point of fasting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of our country,and building the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dition and reasons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target and principles of rebuilding a new rural financial system, also reconstructs the new rural financial system and gives political suggestions on it。 Key words:Rural financial system Rural financial resource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时隔十几年,全国又开始再次关注“三农”问题,这表明当前“三农”问题十分严峻,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归根结底表现为资金的优化配置,聚集资本的能力、速度和数量客观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发展速度。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大量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适度的集约化经营、以及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仅仅依靠农村各经济主体自身蜗牛爬行式的内部积累无法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需要完善的农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为我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在“三农”问题倍受关注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认真理清发展思路,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创新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了“以农为本,服务城乡”的经营理念,持续扩大服务范围、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成为当地“三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支持“三农”工作总结 (一)机构网点设置基本实现全覆盖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力军。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县乡机构,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农村市场营业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品种最齐全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二)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努力,我社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存、贷款余额逐年增加,显示了其资金充裕、信贷规模扩张,支持我区企业、个人的生产及消费,有效保证了当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的发展。 (三)不断加大支农资金,充分体现支农主力军地位 农村信用社作为当地支农资金的主要投入者,近年来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在全区金融机构总体农业贷款中的占比已由年的.%提高到年的.%,真正成为当地支农工作的“主力军”。 二、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

我社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但随着“三农”快速发展及自身经营存在的缺陷。主要有: (一)可用资金短缺 由于农村地区资金外流现象严重,造成我社支农资金供给不足。农村经济主体一方面需要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又将大部分资金存入其他商业银行,造成我社后续资金补给不足,且难以满足当地“三农”发展的信贷需求。 (二)信贷服务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我社支持“三农”信贷投入不断加大,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民的简单生产信贷需求,但随着当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信贷服务机制跟不上,导致新时期下当地“三农”发展的新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三、完善服务机制的建议 (一)立足服务“三农”,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 我社市场定位为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中小企业,并把支持“三农”工作作为强社之基、固社之本,常抓不懈;积极创新服务“三农”的业务品种,探索服务“三农”新模式,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1、通过创新服务手段、丰富业务品种等措施,有效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目前我社业务种类已达多个,如小额扶贫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抗震安居工程贷款、农村妇女自主创业和林果业、畜牧业贷款等等。并按照自治区产业结构规划和市场需求研制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