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全生产)信息安全概论_加密算法_论文

2020年(安全生产)信息安全概论_加密算法_论文
2020年(安全生产)信息安全概论_加密算法_论文

(安全生产)信息安全概论_加密算法_论文

全论文学号:K030831620

姓名:胡兴立

班级:K030831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怎样才能达到使信息系统的机密信息难以被泄漏,或者即使被窃取了也极难识别,以及即使被识别了也极难篡改,已经成为IT业界的热点研究课题。到现在为止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防火墙技术为代表的被动防卫型方案,另一类是以数据加密、用户授权认证为核心的主动开放型方案。后一类就是我在此篇论文中要探讨的问题。前一类对企业内部网安全的保护主要依赖于网络的拓扑结构,而后一类以数据加密和用户认证为基础的主动开放型方案对网络结构不作任何要求,就能直接对源数据进行主动保护,实现端到端的安全。加密技术正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核心技术手段。实际上,加密技术也是目前电子商务采取的基本安全技术手段。采用加密技术不仅可以满足信息保密性的安全需求,还可以避免敏感信息泄漏的安全威胁。可以说,加密技术是认证技术及其它许多安全技术的基础,也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

加密技术(Cryptography)是一门通过加密算法将明文(plaintext)和加密密钥(encryptionkey)转换为密文(ciphertext)以保护数据安全的科学。一个优秀的加密算法能够做到,没有解密密钥,密文很难还原为明文。

1.加密算法分类

加密技术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技术,编码是把原来可读信息(又称明文)译成代码形式(又称密文),其逆过程就是解码(解密)。加密技术的要点是加密算法,加密算法可以分为对称加密、不对称加密、不可逆加密算法。1.1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是应用较早的加密算法,技术成熟。在对称加密算法中,数据发信方将明文(原始数据)和加密密钥一起经过特殊加密算法处理后,使其变成

复杂的加密密文发送出去。收信方收到密文后,若想解读原文,则需要使用加密用过的密钥及相同算法的逆算法对密文进行解密,才能使其恢复成可读明文(如图1.1)。在对称加密算法中,使用的密钥只有一个,发收信双方都使用这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这就要求解密方事先必须知道加密密钥。对称加密算法的特点是算法公开、计算量小、加密速度快、加密效率高、明文加密后产生的密文大小和明文大小差不多,因此可对文件(大数据量)进行加密。不足之处是,交易双方都使用同样钥匙,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此外,每对用户每次使用对称加密算法时,都需要使用其他人不知道的惟一钥匙,这会使得发收信双方所拥有的钥匙数量成几何级数增长,密钥管理成为用户的负担。对称加密算法在分布式网络系统上使用较为困难,主要是因为密钥管理困难,使用成本较高。在计算机专网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对称加密算法有美国密码标准DES 和AES ,欧洲密码标准IDEA 等。

密文

安全通道

传递Key

图1.1

1.2不对称加密算法

不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两把完全不同但又是完全匹配的一对钥匙—公钥和私钥。在使用不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文件时,只有使用匹配的一对公钥和私钥,才能完成对

明文的加密和解密过程。加密明文时采用公钥加密,解密密文时使用私钥才能完成,而且发信方(加密者)知道收信方的公钥,只有收信方(解密者)才是唯一知道自己私钥的人。不对称加密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如果发信方想发送只有收信方才能解读的加密信息,发信方必须首先知道收信方的公钥,然后利用收信方的公钥来加密原文;收信方收到加密密文后,使用自己的私钥才能解密密文(如图1.2)。显然,采用不对称加密算法,收发信双方在通信之前,收信方必须将自己早已随机生成的公钥送给发信方,而自己保留私钥。由于不对称算法拥有两个密钥,因而特别适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加密。但是,不对称加密算法计算量大、加密速度慢、加密效率低、加密后的密文大小比明文大很多,因此不对称加密算法只能对少量的数据进行加密(如:对称密钥,数字签名等)。广泛应用的不对称加密算法有RSA算法和美国国家标准局提出的DSA。以不对称加密算法为基础的加密技术应用非常广泛。

密文

加密密钥PK

图1.2

1.3不可逆加密算法

不可逆加密算法的特征是加密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密钥,输入明文后由系统直接经过加密算法处理成密文,这种加密后的数据是无法被解密的,只有重新输入明文,

并再次经过同样不可逆的加密算法处理,得到相同的加密密文并被系统重新识别

后,才能真正解密。显然,在这类加密过程中,加密是自己,解密还得是自己,而所谓解密,实际上就是重新加一次密,所应用的“密码”也就是输入的明文。不可逆加密算法不存在密钥保管和分发问题,非常适合在分布式网络系统上使用,但因加密计算复杂,工作量相当繁重,通常只在数据量有限的情形下使用,如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口令加密,利用的就是不可逆加密算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不断提高,不可逆加密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渐增大。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较多不可逆加密算法的有RSA公司发明的MD5算法和由美国国家标准局建议的不可逆加密标准SHS(SecureHashStandard:安全杂乱信息标准)等。

2.加密技术的应用

加密算法是加密技术的基础,任何一种成熟的加密技术都是建立多种加密算法组合,或者加密算法和其他应用软件有机结合的基础之上的。

2.1非否认(Non-repudiation)技术

该技术的核心是不对称加密算法的公钥技术,通过产生一个与用户认证数据有关的数字签名来完成。当用户执行某一交易时,这种签名能够保证用户今后无法否认该交易发生的事实。由于非否认技术的操作过程简单,而且直接包含在用户的某类正常的电子交易中,因而成为当前用户进行电子商务、取得商务信任的重要保证。

2.2PGP(PrettyGoodPrivacy)技术

PGP技术是一个基于不对称加密算法RSA公钥体系的邮件加密技术,也是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普及程度较高的加密软件。PGP技术不但可以对电子邮件加密,防止非授权者阅读信件;还能对电子邮件附加数字签名,使收信人能明确

了解发信人的真实身份;也可以在不需要通过任何保密渠道传递密钥的情况下,使人们安全地进行保密通信。PGP技术创造性地把RSA不对称加密算法的方便性和传统加密体系结合起来,在数字签名和密钥认证管理机制方面采用了无缝结合的巧妙设计,使其几乎成为最为流行的公钥加密软件包。

2.3数字签名(DigitalSignature)技术

数字签名技术是不对称加密算法的典型应用。数字签名的应用过程是,数据源发送方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数据校验和或其他与数据内容有关的变量进行加密处理,完成对数据的合法“签名”,数据接收方则利用对方的公钥来解读收到的“数字签名”,并将解读结果用于对数据完整性的检验,以确认签名的合法性。数字签名技术是在网络系统虚拟环境中确认身份的重要技术,完全可以代替现实过程中的“亲笔签字”,在技术和法律上有保证。在公钥与私钥管理方面,数字签名应用与加密邮件PGP技术正好相反。在数字签名应用中,发送者的公钥可以很方便地得到,但他的私钥则需要严格保密。

2.4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e)技术

PKI技术是一种以不对称加密技术为核心、可以为网络提供安全服务的公钥基础设施。PKI技术最初主要应用在Internet环境中,为复杂的互联网系统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完整性保障机制。由于PKI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所表现出的巨大优势,因而受到银行、证券、政府等核心应用系统的青睐。PKI技术既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也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由于通过网络进行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活动缺少物理接触,因而使得利用电子方式验证信任关系变得至关重要,PKI技术恰好能够有效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存取控制等安全问题。一个实用的PKI体系还必须充分考

虑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PKI体系所包含的认证中心(CA)、注册中心(RA)、策略管理、密钥与证书管理、密钥备份与恢复、撤销系统等功能模块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数字签名技术

数字签名是密码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是传统文件手写签名的模拟,能够实现用户对电子消息的认证。所谓数字签名,就是只有信息的发送者才能产生的别人无法伪造的一段数字串,这段数字串同时也是对信息的发送者发送信息的真实性的一个有效证明。数字签名技术广泛应用于鉴别发方不可否认服务中,收方不可否认服务也需结合数字签名技术予以实现。数字签名的基础是密码技术,目前较多使用公钥加密体制实现数字签名。

3.1数字签名原理

公钥加密技术的最诱人之处就是产生和验证数字签名,数字命名就是用算法将私用密钥和欲签数据进行转换合成,其原理如下:

1、只有拥有私用密钥的人才能产生数字签名

2、任意知道相关公共密钥的人都能验证数字签名

3、对数字签名作任何修改,那怕是一位的改动,都会使数字签名无效

因为数字签名其本身也是数据,所以它可以与它所要保护的数据一起转输,例如:Bob可以将一封E-mail和数字签名一起发送给Alice,Alice收到后可以根据Bob的公共密钥验证此E-mail是否确实由Bob所发,同样数字签名还可以保证数据在转输过程未被偶然或故意破坏。

3.2数字签名方案的分类

3.2.1基于数学难题的分类

根据数字签名方案所基于的数学难题,数字签名可分为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签名方案和基于素因子分解问题的签名方案。ElGamal型数字签名方案和DSA (DigitalSignatureAlogrithm)签名方案都是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数字签名方案,而RSA数字签名方案是基于素因子分解问题的数字签名方案。将离散对数问题和因子分解问题结合起来,又可以产生同时基于离散对数和素因子分解问题的数字签名方案。例如,1994年Harn设计的一种数字签名方案;1997年Laih 和Kuo设计的一种新的数字签名方案。二次剩余问题可以认为是素因子分解问题的特殊情况,因此,基于二次剩余问题同样可以设计多种数字签名方案,例如,Rabin数字签名方案,1997年Nyang和Song所设计的快速数字签名方案等。

3.2.2基于签名用户的分类

根据签名用户的情况,可将数字签名方案分为单个用户签名的数字签名方案和多个用户的数字签名方案。一般的数字签名是单个用户签名方案,而多个用户的签名方案又称多重数字签名方案(multisignaturescheme)。根据签名过程的不同,多重数字签名可分为有序多重数字签名方案(sequentialmultisiganturescheme)和广播多重数字签名方案(broadcastingmultisiganturescheme)。基于素因子分解问题,Itakura和Nakamura提出一种有序多重数字签名。基于离散对数问题,Hakru和Zheng 也设计了一种有序多重数字签名方案。

3.2.3基于数字签名所具有特性的分类

根据数字签名方案是否具有消息自动恢复特性(messagerecovery),可将数字签名方案分为两类:一类不具有消息自动恢复的特性,另一类具有消息自动恢复特性。一般的数字签名不具有消息自动恢复特性,例如最初的ElGamal数字

签名。1994年,Nyberg和Ruepple首次提出一类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具有消息自动恢复特性的数字签名方案。

3.3数字签名过程

3.3.1形式化定义过程

系统的初始化过程

产生签名方案中的基本参数(M,S,K,SIG,VER),其中:M—消息集合,S—签名集合,K—密钥集合,包含私钥和公钥;SIG—签名算法集合,VER—签名验证算法集合。

签名产生过程

对于密钥集合K,相应的签名算法为sigk∈SIG,sigk:M→S,对任意的消息m∈M,有s=sigk(m),那么s∈S为消息m的签名,将(m,s)发送到签名验证者。

验证签名过程

对于密钥集合K,有签名验证算法

verk:M*S→{True,False}

True,y=sigk(x)

verk(x,y)=

False,y≠sigk(x)

签名验证者收到(m,s)后,计算verk(x,y),若verk(x,y)=True,签名有效;否则签名无效。

3.2.2数字签名的具体过程

将数字签名用发送方的私有密钥进行加密,会同密文一起发送给接受方,接受方

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若解密出的数字签名与其计算出的相同,则可确定发送方的身份是真实的。这样只要拥有发送方的公开密钥的人都能够验证数字签名的正确性,而只有真正的发送方才能发送这一数字签名,这也就完成了对发送方身份的鉴别。这就符合了签名的唯一性、不可仿冒和不可否认三大特征。目前,用于数字签名的公开密钥密码算法,一般选用RSA 算法。如图

3.3。

图3.3 4.加密算法的标准化

密码是信息安全的核心,加密算法又是密码的核心,因此,可以说,加密算法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之核心,其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但是,加密算法的核心重要性并不是拒绝加密算法的标准化之借口。从理论上看,任何安全加密算法的设计者都是在假设加密算法可以公开的前提下,仅仅依靠密钥来保护信息安全的,因而,加密算法的公开和标准化并不会影响其安全性。从实践上看,公开加密算法的作法找在1976年就开始了,近30年的实践证明,公开加密算法并没有给“黑客”大开方便之门。

标准化是推动产业发展,规范产业行为的强劲动力,密码算法的标准化页不例外。美国是国际上第一个敢于公开其民用标准加密算法(DES )的国家,近30年来,

信息安全概论报告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报告 一、课程内容简介 1.“国内外信息安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在当前可被理解为在既定的安全要求的条件下,信息系统抵御意外事件或恶意行为的能力。而信息安全事件则会危及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非否认性和可控性。 (2)“信息安全”发展的四个阶段 信息安全的发展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可被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通信安全发展时期(从有人类以来~60年代中期)。在这个时期,人们主要关注的是“机密性”问题,而密码学(密码学是研究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的技术科学。研究密码变化的客观规律,应用于编制密码以保守通信秘密的,称为编码学;应用于破译密码以获取通信情报的,称为破译学,总称密码学。)是解决“机密性”的核心技术,因此在这个时期,密码学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而由于Shannon在1949年发表的论文中为对称密码学建立了理论基础,使得密码学从非科学发展成了一门科学。 然后,是计算机安全发展时期(6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在1965年,美国率先提出了计算机安全(compusec)这一概念,目前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美国国防部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的定义是“要讨论计算机安全首先必须讨论对安全需求的陈述。” 在这一时期主要关注的是“机密性、访问控制、认证”方面的问题。同时,密码学得到了快速发展:Diffiee和Hellman在1976年发表的论文《密码编码学新方向》导致了一场密码学革命,再加上1977年美国制定数据加密标准DES,标志着现代密码学的诞生。 另外,80年代的两个标志性特征分别为:计算机安全的标准化工作,计算机在商业环境中得到了应用。 随后,到了信息安全发展时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此时的关注点则变成了“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非否认性”。在此阶段,密码学得到空前发展,社会上也涌现出大量的适用安全协议,如互联网密钥交换协议、SET协议等,而安全协议的三大理论(安全多方计算、形式化分析和可证明安全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最后,是信息安全保障发展时期(90年代中期~ )。在这一时期主要关注“预警、保护、检测、响应、恢复、反击”整个过程。目前,人们正从组织管理体系(做顶层设计)、技术与产品体系、标准体系、法规体系、人才培养培训与服务咨询体系和应急处理体系这几个方面致力于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危害国家安危的信息安全问题 1.网络及信息系统出现大面积瘫痪。我们都知道,目前我们国家的网民数量非常之多,并且国家的电力系统也由网络控制,一旦网络出现大面积瘫痪,不仅无数人的个人利益受到侵害,国家的安全问题也处于水火之中。 2.网上内容与舆论失控。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网络言论的传播速度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一旦恶意诋毁国家领导人形象、诋毁国家组织形象的言论大肆传播,将对国人价值取向的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进而威胁到国家安全。 3.网上信息引发社会危机。 4.有组织的网络犯罪。网络犯罪有隐蔽性强、难追踪这一显着特点,一旦发生有组织的网络犯罪,将会对国民的财产、信息安全和国家的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网络安全试题及答案详解

网络安全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下人为的恶意攻击行为中,属于主动攻击的是( A ) A.数据篡改及破坏 B.数据窃听 C.数据流分析 D.非法访问 2.数据完整性指的是( C ) A.保护网络中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泄密 B.提供连接实体身份的鉴别 C.防止非法实体对用户的主动攻击,保证数据接受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发送的 信息完全一致 D.确保数据数据是由合法实体发出的 3.以下算法中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 B ) A.DES B.RSA算法 C.IDEA D.三重DES 4.在混合加密方式下,真正用来加解密通信过程中所传输数据(明文)的密钥是( B ) A.非对称算法的公钥 B.对称算法的密钥 C.非对称算法的私钥 D.CA中心的公钥 5.以下不属于代理服务技术优点的是( D ) A.可以实现身份认证 B.内部地址的屏蔽和转换功能 C.可以实现访问控制 D.可以防范数据驱动侵袭 6.包过滤技术与代理服务技术相比较( B ) A.包过滤技术安全性较弱、但会对网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B.包过滤技术对应用和用户是绝对透明的 C.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较高、但不会对网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D.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高,对应用和用户透明度也很高 7."DES是一种数据分组的加密算法, DES它将数据分成长度为多少位的数据块,其中 一部分用作奇偶校验,剩余部分作为密码的长度?" ( B ) A.56位 B.64位 C.112位 D.128位 8.黑客利用IP地址进行攻击的方法有:( A ) A.IP欺骗 B.解密 C.窃取口令 D.发送病毒 9.防止用户被冒名所欺骗的方法是:( A ) A.对信息源发方进行身份验证 B.进行数据加密 C.对访问网络的流量进行过滤和保护 D.采用防火墙 10.屏蔽路由器型防火墙采用的技术是基于:( B ) A.数据包过滤技术 B.应用网关技术 C.代理服务技术 D.三种技术的结合

信息安全概论1

二、填空题 1套 1.__数字签名技术___是实现交易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的实现基础就是加密技术,够实现电子文档的辨认和验证。 2.根据原始数据的来源IDS可以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 3.____PKL__是创建、颁发、管理和撤销公钥证书所涉及的所有软件、硬件系统,以及所涉及的整个过程安全策略规范、法律法规和人员的集合。 4._计算机病毒_是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能自我复制,通常嵌入在计算机程序中,能够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的使用。 5.证书是PKI的核心元素,___CA__是PKI的核心执行者。 6.__蠕虫____是计算机病毒的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安全漏洞来复制自身的一段代码。 7._特洛伊木马__只是一个程序,它驻留在目标计算机中,随计算机启动而自动启动,并且在某一端口进行监听,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识别,然后对目标计算机执行相应的操作。 8.特洛伊木马包括两个部分:被控端和___控制端______。 9._网页病毒__是利用网页来进行破坏的病毒,它存在于网页之中,其实是使用一些脚本语言编写的一些恶意代码,利用浏览器漏洞来实现病毒的植入。 10._网页挂马_是指黑客自己建立带病毒的网站,或者入侵大流量网站,然后在其网页中植入木马和病毒,当用户浏览到这些网页时就会中毒。 1.主机不能保证数据包的真实来源,构成了IP地址欺骗的基础。( √ ) 2.DNS欺骗利用的是DNS协议不对转换和信息性的更新进行身份认证这一弱点。( √ ) 3.身份认证一般都是实时的,消息认证一般不提供实时性。 ( √ ) 4.防火墙无法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 √ ) 5.KV300杀病毒软件可以清除计算机内的所有病毒。( ×)改正:KV300杀病毒软件只能清除部分病毒,有些未知病毒清除不了。 1.数据包过滤的安全策略基于哪几种方式?答:(1)数据包的源地址,(2)数据包的目的地址,(3)数据包的TCP/UDP源端口,(4)数据包的TCP/UDP目的端口,(5)数据包的标志位,(6)传送数据包的协议。 2.简述包过滤技术。答:防火墙在网络层中根据数据包的包头信息有选择地允许通过和阻断。依据防火墙内事先设定的规则检查数据流中每个数据包的头部,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TCP/UDP源端口号、TCP/UDP目的端口号和数据包头中的各种标志位等因素来确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其核心是安全策略即过滤规则设计。 3.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是什么?答:1)传染性:病毒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 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2)隐蔽性: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的编程技巧的、短小精悍的一段代码,躲在合法程序当中。很难与正常程序区别开来。3)潜伏性:病毒进入系统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隐藏起来,默默地进行传染扩散而不被发现。一旦触发条件满足就发作。4)多态性:病毒试图在每次感染时改变形态;使对它的检测变得困难。病毒代码的主要部分相同,但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5)破坏性:病毒一旦 1

信息安全概论重点

第二章: 密码系统 一个密码系统可以用以下数学符号描述: S = {P,C,K,E,D} P = 明文空间C = 密文空间K = 密钥空间E = 加密算法 D = 解密算法 ?当给定密钥k∈K时,加解密算法分别记作Ek、Dk,密码系统表示为 Sk = {P,C,k,Ek ,Dk} C = Ek (P) P = Dk (C)= Dk (Ek (P)) 第三章:信息认证技术及应用 三、数字签名技术 数字签名概念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过程中,有时不要求电子文档的保密性,但必须要求电子文档来源的真实性。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及密码算法对电子文档进行防伪造或防篡改处理的技术。就象日常工作中在纸介质的文件上进行签名或按手印一样,它证明了纸介质上的内容是签名人认可过的,可以防伪造或篡改。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邮件的兴起,网络上各种电子文档交换的数量越来越多,电子文档的真实性显得非常重要。数字签名技术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数字签名的功能:可以解决否认、伪造、篡改及冒充等问题 发送者事后不能否认发送的报文签名 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发送的报文签名、接收者不能伪造发送者的报文签名、接收者不能对发送者的报文进行部分篡改 网络中的某一用户不能冒充另一用户作为发送 者或接收者。 RSA签名: 用RSA实现数字签名的方法 要签名的报文输入散列函数,输出一个定长的安全散列码,再用签名者的私有密钥对这个散列码进行加密就形成签名,然后将签名附在报文后。 验证者根据报文产生一个散列码,同时使用签名者的公开密钥对签名进行解密。如果计算得 出的散列码与解密后的签名匹配那么签名就是有效的。因为只有签名者知道私有密钥,因此只有签名者才能产生有效的签名。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信息安全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必修) 总学时:41(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9)学分:2 适用专业: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信息安全概论”是学科教育平台必修课,适用所有理工科专业。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及知识体系,掌握加密、认证、访问控制、防火墙、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网络攻击等信息安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培养学生用信息安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信息化密码保障工作做准备。 二、教学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述、网络与系统攻击技术、密码与加密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与虚拟专用网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涉及知识面较广,与应用联系密切以及知识更新较快等特点,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使用翻转课堂、慕课等学习方式扩充课堂教学内容,使用案例分析与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应用下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网络攻击技术以及常见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网络”。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 (一)教学内容 1.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2.OSI安全体系结构; 3.信息安全保障; 4.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内容。 (二)教学要求 了解信息技术与产业繁荣与信息安全威胁的挑战;了解产生信息安全问题的技术原因;掌握信息安全及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掌握OSI安全体系结构;掌握信息安全保障思想;了解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概况;了解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密码与加密技术 (一)教学内容 1.密码学概述; 2.对称密码技术及应用; 3.公钥密码技术及应用; 4.散列函数技术及应用;

电科大19年6月考试《信息安全概论》期末大作业答案

17年12月考试《信息安全概论》期末大作业-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49 道试题,共98 分) 1.信息具有的重要性质中,不包括() A.普遍性; B.无限性; C.相对性; D.保密性 正确答案:D 2.在建立堡垒主机时() A.在堡垒主机上应设置尽可能少的网络服务 B.在堡垒主机上应设置尽可能多的网络服务 C.对必须设置的服务给予尽可能高的权限 D.不论发生任何入侵情况,内部网始终信任堡垒主机 正确答案:A 3.摄像设备可分为网络数字摄像机和(),可用作前端视频图像信号的采集 A.家用摄像机 B.专业摄像机 C.高清摄像机 D.模拟摄像机 正确答案:D 4.就信息安全来说,完整性是( ) A.保护组织的声誉 B.保护系统资源免遭意外损害 C.保护系统信息或过程免遭有意或意外的未经授权的修改 D.两个或多个信息系统的成功安全组合 正确答案:C 5.消息认证码是与()相关的单向Hash函数,也称为消息鉴别码或消息校验和。 A.加密; B.密钥; C.解密;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B 6.数字签名机制取决于两个过程___。

A.加密过程和验证过程; B.Hash散列过程和签名过程; C.签名过程和验证过程; D.加密过程和Hash散列过程 正确答案:C 7.下面算法中,不属于Hash算法的是( ) 。 A.MD-4算法; B.MD-5算法 C.DSA算法; D.SHA算法。 正确答案:C 8.下面属于仿射密码的是() A.ek(x) = x + k (mod 26),dk(x) = y –k (mod 26) (x,y∈Z26); B.∏= 0 1 2 3 4 ……23 24 25 0’1’2’3’4’……23’24’25’ C.P = C = Z26,且K = {(a,b)∈Z26XZ26|gcd(a,26)=1},对k=(a,b) ∈K,定义e(x)=ax+b (mod 26)且dk(y) = a-1(y-b)(mod 26) D.对于a,b,……,z这26个字母组成的单词,不改变明文字符,但要通过重排而改变他们的位置,实现加密。 正确答案:C 9.信息技术简单地说就是( ) A.计算机、通信和情报; B.通信、控制和情报; C.计算机、通信和控制; D.计算机、控制和管理。 正确答案:C 10.微软的ProxyServer是使一台WINDOWS服务器成为代理服务器的软件。它的安装要求中不包括() A.服务器一般要使用双网卡的主机 B.客户端需要配置代理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参数 C.当客户使用一个新网络客户端软件时,需要在代理服务器上为之单独配置提供服务 D.代理服务器的内网网卡IP和客户端使用保留IP地址 正确答案:C 11.下面属于数字签名功能的是()。 A.发送者事后不能否认发送的报文签名;

网络安全常见的四种加密解密算法

package mima;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Mainer { StringBuffer MStr = new StringBuffer(""); // 加密字符串 StringBuffer CStr = new StringBuffer(""); // 解密字符串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请输入密钥:"); Scanner s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key = s.nextInt() % 26; // %26的意义是获取密钥的偏移值 Mainer ks = new Mainer(); ks.E(key); // 加密 ks.D(key); // 解密 } /** * 加密公式 */ void E(int k) { try {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一段明文:"); char b[]; BufferedReader br2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String str2 = br2.readLine(); b = str2.toCharArray(); char ch = ' '; for (int i = 0; i < str2.length(); i++) { if (b[i] >= 'a' && b[i] <= 'z') { ch = (char) ((b[i] - 'a' + k) % 26 + 'a'); } if(b[i] >= 'A' && b[i] <= 'Z'){ ch = (char) ((b[i] - 'A' + k) % 26 + 'A'); } if(b[i]>='0'&&b[i]<='9')

信息安全概论-张雪锋-习题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主编:张雪锋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一章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信息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理解。 答:该题为论述题,需要结合实际的信息系统,根据其采取的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展开论述。 2、当前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有哪些? 答: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安全威胁可以是针对物理环境、通信链路、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等方面。通过对已有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当前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包括:信息泄露、破坏信息的完整性、非授权访问(非法使用)、窃听、业务流分析、假冒、网络钓鱼、社会工程攻击、旁路控制、特洛伊木马、抵赖、重放、计算机病毒、人员不慎、媒体废弃、物理侵入、窃取、业务欺骗等。 3、如何认识信息安全“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答:该题为论述题,可以从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存储媒介管理、软件管理、网络管理、密码和密钥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 第二章 1、古典密码技术对现代密码体制的设计有哪些借鉴? 答:一种好的加密法应具有混淆性和扩散性。混淆性意味着加密法应隐藏所有的局部模式,将可能导致破解密钥的提示性信息特征进行隐藏;扩散性要求加密法将密文的不同部分进行混合,使得任何字符都不在原来的位置。古典密码中包含有实现混淆性和扩散性的基本操作:替换和置乱,这些基本操作的实现方式对现代密码体制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衡量密码体制安全性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答:衡量密码体制安全性的基本准则有以下几种: (1)计算安全的:如果破译加密算法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时间是现实条件所不具备的,那么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满足计算安全性的。这意味着强力破解证明是安全的。 (2)可证明安全的:如果对一个密码体制的破译依赖于对某一个经过深入研究的数学难题的解决,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满足可证明安全性的。这意味着理论保证是安全的。 (3)无条件安全的:如果假设攻击者在用于无限计算能力和计算时间的前提下,也无法破译加密算法,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无条件安全性的。这意味着在极限状态上是安全的。 3、谈谈公钥密码在实现保密通信中的作用。 答: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加密系统进行保密通信时,通信双方必须拥有一个共享的秘密密钥来实现对消息的加密和解密,而密钥具有的机密性使得通信双方如何获得一个共同的密钥变得非常困难。而公钥密码体制中的公开密钥可被记录在一个公共数据库里或者以某种可信的方式公开发放,而私有密钥必须由持有者妥善地秘密保存。这样,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某种公开的途径获得一个用户的公开密钥,然后与其进行保密通信,而解密者只能是知道相应私钥的密钥持有者。用户公钥的这种公开性使得公钥体制的密钥分配变得非常简单,目前常用公钥证书的形式发放和传递用户公钥,而私钥的保密专用性决定了它不存在分配的问题,有效

16秋《信息安全概论》在线作业1剖析

请同学及时保存作业,如您在20分钟内不作操作,系统将自动退出。 16秋《信息安全概论》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100 分。) 1. 数字签名机制取决于两个过程()。 A. 加密过程和验证过程; B. Hash散列过程和签名过程; C. 签名过程和验证过程; D. 加密过程和Hash散列过程 满分:4 分 2.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教授将信息定义为()。 A. 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B. 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且该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C. 信息是反映事物的形式、关系和差别的东西,它包含在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在事物本身。 D.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满分:4 分 3. 下面关于隔离网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够发现已知的数据库漏洞 B. 可以通过协议代理的方法,穿透网闸的安全控制 C. 任何时刻,网闸两端的网络之间不存在物理连接 D. 在OSI的二层以上发挥作用 满分:4 分 4. RSA算法是一种基于()的公钥体系。 A. 素数不能分解; B. 大数没有质因数的假设; C. 大数不可能对质因数进行分解假设; D. 公钥可以公开的假设。 满分:4 分 5. 门禁系统属于()系统中的一种安防系统。

A. 智能强电 B. 智能弱电 C. 非智能强电 D. 非智能弱电 满分:4 分 6. 数据库的存取控制机制通常采用的是()。 A. 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 B.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C. 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D. 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模型 满分:4 分 7. 关于NAT说法错误的是() A. NAT允许一个机构专用Intramt中的主机透明地连接到公共域中的主机,元需内部主机拥有注册的(已经越来越缺乏的)全局互联网地址 B. 静态NAT是设置起来最简单和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地址转换方式,内部网络中的每个主机都被永久映射成外部网络中的某个合法的地址 C. 动态NAT主要应用于拨号和频繁的远程连接、当远程用户连接上之后,动态NAT就会分配给用户一个IP地址,当用户断开时,这个IP地址就会被释放而留待以后使用 D. 动态NAT又叫做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 满分:4 分 8. 软件系统攻击技术包括如下方法()。 A. 缓冲区溢出利用、堆溢出利用、栈溢出利用、格式化串漏洞利用、端口扫描漏洞利用 B. 缓冲区溢出利用、堆溢出利用、栈溢出利用、注册表权限提升、端口扫描漏洞利用 C. 缓冲区溢出利用、堆溢出利用、栈溢出利用、格式化串漏洞利用、shellcode技术 D. 端口扫描漏洞利用、堆溢出利用、栈溢出利用、格式化串漏洞利用、shellcode技术 满分:4 分 9. 网络防范方法包括以下层次的防范对策()。 A. 实体层次 B. 实体层次、能量层次 C. 实体层次、能量层次、信息层次

广工信息安全概论重点

知识点 信息安全目标 对称加密算法 DES密码算法 公钥密码密钥 RSA 单向散列函数 SHA安全Hash函数 数字签名 SSL记录层协议 计算机病毒特征 身份认证 口令 防火墙 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论 安全机制 安全服务相关的安全机制(8个) 安全管理相关的安全机制(5个) 第二章密码技术 对称加密算法 DES 非对称加密 RSA Diffie-Hellman 数字签名 HASH 公开密钥算法(RSA算法) 第一个完善的公开密钥算法RSA 经受住了多年的密码分析。密码分析者既不能证明但也不能否定RSA的安全性。 其安全性基于大数分解的难度 求一对大素数的乘积很容易但是要做因式分解就难。因此可以把一对大素数的乘积公开作为公钥,而素数作为私钥。 从而从一个公开密钥和密文中恢复出明文的难度等价于分解两个大素数之积。 公开密钥n:两素数p和q的乘积(p,q必须 保密) e:与(p-1)(q-1)互素私钥d:e×d mod [ (p-1)(q-1)]=1(辗转相除法) 等价表示为d=e-1 mod [ (p-1)(q-1)] 加密:c=me mod n 解密:m=cd mod n 例子:p=47 q=71 则n=pq=3337 (p-1)(q-1)=3220 随机选取e=79 则79×d mod 3220=1 d=1019算法公开e和n,保密d,丢弃p和q 这样对于待加密的消息m=688 c=me mod n= 68879 mod 3337=1570 解密: m=cd mod n=15701019 mod 3337=688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假设A选择了一个随机数Xa作为Diffiee-Hellman的指数,B选择了另一个随机数Xb。 A和B就可以通过下面的过程进行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并得到共享密钥gXaXb(mod p)。 ①:A→B:gXa(mod p) ②:B→A:gXb (mod p) 数字签名 证明消息确实是由发送者签发的 并且可以用于验证数据或程序的完整性 它和传统的手写签名类似,满足以下条件:收方可以确认或证实签名确实是由发方签名的 签名不可伪造

电子科大19春《信息安全概论》在线作业2

(单选题)1: 门禁系统属于()系统中的一种安防系统。 A: 智能强电 B: 智能弱电 C: 非智能强电 D: 非智能弱电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不能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措施是() A: 定时备份重要文件 B: 经常更新操作系统 C: 除非确切知道附件内容,否则不要打开电子邮件附件 D: 重要部门的计算机尽量专机专用与外界隔绝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教授将信息定义为()。 A: 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B: 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且该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C: 信息是反映事物的形式、关系和差别的东西,它包含在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在事物本身。D: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对于联网型门禁系统,()也接受来自管理计算机发送的人员信息和相对应的授权信息,同时向计算机传送进出门的刷卡记录 A: 读卡器 B: 门禁控制器 C: 电控锁 D: 连接线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关于NAT说法错误的是() A: NAT允许一个机构专用Intramt中的主机透明地连接到公共域中的主机,元需内部主机拥有注册的(已经越来越缺乏的)全局互联网地址 B: 静态NAT是设置起来最简单和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地址转换方式,内部网络中的每个主机都被永久映射成外部网络中的某个合法的地址 C: 动态NAT主要应用于拨号和频繁的远程连接、当远程用户连接上之后,动态NAT就会分配给用户一个IP地址,当用户断开时,这个IP地址就会被释放而留待以后使用 D: 动态NAT又叫做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RSA算法是一种基于()的公钥体系。 A: 素数不能分解; B: 大数没有质因数的假设; C: 大数不可能对质因数进行分解假设;

信息安全概论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信息安全概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题目:基于机器学习的IoT网络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检测软件(或系统) 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物联网(IoT)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但其中许多设备并不安全,进一步恶化了互联网环境。利用不安全的家用物联网设备,一些僵尸网络(如Mirai)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据报道,通过物联网病毒“Mirai”实施的DDoS攻击事件感染了超过100,000个物联网设备。在其爆发的高峰期,“Mirai”僵尸网络病毒感染了40万台以上的机器人。亚马逊,Netflix,Reddit,Spotify,Tumblr和Twitter 等服务都遭到其攻击。根据绿盟科技的数据显示,目前许多传统的安全设备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如何应对大规模的DDoS攻击,要更新这些设备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此外,DDoS 攻击的方式多样,难以对攻击来源进行追踪,这使得DDoS攻击成为攻击者的热门选择。针对物联网DDoS攻击检测的研究迫在眉睫。 要求实现的功能:(1)不同于传统的DDoS检测方法,本项目首先通过分析DDoS攻击流量与普通流量的区别,再从DDoS攻击的特征中寻找解决方案;(2)本系统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区分正常物联网数据包和DDoS攻击数据包;(3)相比较现有的检测方法,本系统结合了深度学习算法和轻量级物联网流量特征,能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访问流量进行检测,并具有实时监测功能,准确率高达99%;(4)因为人们对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导致多种设备成为黑客手中的帮凶,因此本系统针对的重点是智能家居设备;5)通过在网关进行物联网流量的实时获取、实时检测,并对DDoS攻击流量进行在线分析和报警,不仅可以防止智能家居设备被感染,而且还可以防止网络中其他设备的DDoS攻击。 大作业具体要求: 1.项目必须为一个基本完整的设计; 2.项目设计报告书旨在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或图示)该项目(或方案); 3.作品报告采用A4纸撰写。除标题外,所有内容必需为宋体、小四号字、1.25倍行距; 4.项目设计报告逻辑严明、条理清晰; 5.项目设计报告不少于5页; 6.在规定时间以报告形式提交。 1

网络安全思考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网络安全思考题参考答 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网络安全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osi安全体系结构? 为了有效评估某个机构的安全需求,并选择各种安全产品和策略,负责安全的管理员需要一些系统性的方法来定义安全需求以及满足这些安全需求的方法,这一套系统体系架构便称为安全体系架构。 2.被动和主动威胁之间有什么不同? 被动威胁的本质是窃听或监视数据传输,主动威胁包含数据流的改写和错误数据流的添加。 3.列出并简要定义被动和主动安全攻击的分类? 被动攻击:消息内容泄漏和流量分析。 主动攻击:假冒,重放,改写消息和拒绝服务。 4.列出并简要定义安全服务的分类 认证,访问控制,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抵赖性。 5.列出并简要定义安全机制的分类。 特定安全机制:为提供osi安全服务,可能并到适当的协议层中。 普通安全机制:没有特定osi安全服务或者协议层的机制。 第二章 1.对称密码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明文,加密算法,秘密密钥,密文,解密算法。

2.加密算法使用的两个基本功能是什么? 替换和排列组合 3.分组密码和流密码区别是什么? 流密码是一个比特一个比特的加密,分组时若干比特同时加密。比如DES是64bit的明文一次性加密成密文。 密码分析方面有很多不同。比如说密码中,比特流的很多统计特性影响到算法的安全性。密码实现方面有很多不同,比如流密码通常是在特定硬件设备上实现。分组密码可以在硬件实现,也可以在计算机软件上实现。 4.攻击密码的两个通用方法是什么? 密码分析与穷举法(暴力解码) 5.为什么一些分组密码操作模式只使用了加密,而其他的操作模式使用了加密又使用了解密 答:出于加密与解密的考虑,一个密码模式必须保证加密与解密的可逆性。在密码分组链接模式中,对明文与前一密文分组异或后加密,在解密时就要先解密再异或才能恢复出明文;在计数器模式中,对计数器值加密后与明文异或产生密文,在解密时,只需要相同的计数器加密值与密文异或就可得到明文。 6.为什么3DES的中间部分是解密而不是加密? 3DES加密过程中使用的解密没有密码方面的意义。唯一好处是让3des使用者能解密原来单重des使用者加密的数据。 第三章

《信息安全概论》期末考试押题

1.常见的密码技术与应用 密码学技术主要有对称密码算法、非对称密码算法、数字签名技术、数字证书、信息隐藏技术等,密码学在现代的意义是非常广的,比如公钥密码技术用于数字签名,认证服务,没有它,大家常用的网上支付系统根本无法存在。还有一些重要的用户登录系统啊,手机通信中的信息加密等等,密码学除了军事用途以外,更多地还是应用在金融,网络,通信等领域。 2.对称加密(DES 算法)与非对称加密(RSA 算法) 2.数字证书 定义:数字证书是由权威公正的第三方机构(即CA 中心)签发的证书,它能提供在因特网上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权威性电子文档,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交往中用它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和识别对方的身份。 应用:数字证书广泛应用于收发安全电子邮件、网上银行、网上办公、网上交易、访问安全站点等安全电子事务处理和安全电子交易活动。 分类:根据数字证书的应用分类分为:电子邮件数字证书、服务器证书、客户端个人证书。 原理图: 4.认证的组成与功能 一个认证系统由五部分组成:用户或工作组,特征信息,认证机构,认证机制,访问控制单元。 用户或工作组:指那些想要访问系统资源的用户或工作组。 特征信息:指用户向认证机构提供的用于认证身份的信息。 认证机构:指识别用户并指明用户是否被授权访问系统资源的组织或设备。 认证机制:认证机制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输入组件,传输系统和核实器。 访问控制单元:用户身份信息经核实器分析计算的结果通过传输系统传输到访问控制单元。 5.病毒与蠕虫

6.木马与后门 7.常见的攻击类型与防范 后门攻击,暴力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拒绝服务攻击,中间人攻击,社会工程学攻击,对敏感系统的非授权访问攻击。 对于常见的信息安全攻击的防范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 (1)物理安全层面对策: 物理安全层面对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系统实体有个安全的物理环境条件:防止网络服务器、打印机、计算机系统等硬件设备和通信链路受到人为破坏、搭线攻击以及自然灾害等;证实用户的使用权限与身份,以抑制一些不法用户进行越权操作;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有一个适合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制定比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进入计算机机房的各种偷窃、破坏活动的发生。 (2)技术层面对策:综合应用网络访问控制、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信息加密技术、反病毒技术、研发并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统等多项措施。(3)管理层面对策: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不仅要看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而且要看它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执行计算机安全保护法律、法规的力度。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安全确实有效。 8.访问控制?访问控制的过程?访问控制中常见的攻击及其原理? 访问控制:是一系列用于保护系统资源的方法和组件,依据一定的规则来决定不同用户对不同资源的操作权限,可以限制对关键资源的访问,避免非法用户的入侵及合法用户误操作对系统资源的破坏。访问控制提供了系统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访问控制的一般过程:主体创建一个访问系统资源的访问请求,然后将这个请求提交给访问监视器。访问监视器通过检查一定的访问策略,决定是否允许这个访问请求。如果主体的访问请求符合访问策略,主体就被授权按照一定的规则访问客体。 常见访问控制攻击与原理 穷举攻击:尝试所有可能的字母组合来满足认证口令,以获取对客体的访问权限。 字典攻击:字典攻击事实上就是穷举攻击的子集。字典攻击并不尝试所有的口令组合,而是从一个列表或字典中尝试那些常用的口令。很容易找到那些常用的用户ID和口令。 欺骗攻击:攻击者放置一个伪造的登陆程序来迷惑用户,骗取用户ID和口令。这种方式看起来就像是正常的登陆屏幕,所以用户很可能提供需要的信息。程序并不会把用户连接到所请求的系统上,而是返回一个登录失败的提示信息。 9.常见防火墙的类型。 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包过滤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 10.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机制及原理?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及其设计准则? 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机制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基于异常的检测机制,基于特征的检测机制,以及两者混合的检测机制。

信息安全概论第一章作业

第1章概论作业 一、单选题 1、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 A 不一定都要建立 B 可以建立 C 应当建立 D 自愿建立 2、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构成() A 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B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C 扰乱无线电通信管理秩序罪 D 删除、修改、增加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和应用程序罪 3、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应依照法律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 后果严重 B 产生危害 C 造成系统失常 D 信息丢失 4、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国际联网,应当依照()办理 A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B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C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 D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 5、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A 计算机硬件 B 计算机 C 计算机软件 D 计算机网络 6、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应当保障(),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A 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的安全 B 计算机的安全 C 计算机硬件的系统安全 D 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安全

7、()是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 A 国家安全部 B 国家保密局 C 公安部 D 教育部 8、(),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A 除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外的任何人 B 除从事国家安全工作人员外的任何人 C 除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外的人会儿 D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 9、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和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办法,由()会同有关部门制订 A 司法部 B 公安部 C 国家安全部 D 中国科学院 10、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保护 A 责任制 B 主任值班制 C 安全等级 D 专职人员资格 11、对计算机病毒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其他有害数据的防治研究工作,由()归口管理 A 公安部 B 司法部 C 国务院 D 国家保密局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规定,对计算机病毒和()的其他有害数据的防治研究工作,由公安部归口管理 A 盗版软件 B 刑事犯罪 C 危害社会公共安全 D 危害计算机系统 13、国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的销售() A 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B 实行许可证制度 C 与其他产品一样,可以任意进行 D 国家不作规定

《网络安全与管理(第二版)》网络安全试题4

《网络安全与管理(第二版)》网 络安全试题4 网络安全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在以下人为的恶意攻击行为中,属于主动攻击的是() A.数据篡改及破坏 B.数据窃听 C.数据流分析 D.非法访问 2.数据完整性指的是() A.保护网络中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防止因数据被截获而造成泄密 B.提供连接实体身份的鉴别 C.防止非法实体对用户的主动攻击,保证数据接受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 D.确保数据数据是由合法实体发岀的 3.以下算法中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 A.DES B.RSA算法 C.IDEA D.三重DES 4.在混合加密方式下,真正用来加解密通信过程中所传输数据(明文)的密钥是() A.非对称算法的公钥 B.对称算法的密钥 C.非对称算法的私钥

D.CA中心的公钥 5. 以下不属于代理服务技术优点的是() A.可以实现身份认证 B.内部地址的屏蔽和转换功能 C.可以实现访问控制 D.可以防范数据驱动侵袭 6. 包过滤技术与代理服务技术相比较() A.包过滤技术安全性较弱、但会对网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B.包过滤技术对应用和用户是绝对透明的 C.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较高、但不会对网络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D.代理服务技术安全性高,对应用和用户透明度也很高 7."DES是一种数据分组的加密算法,DES它将数据分成长度为多少位的数据块,其中一部分用作奇偶校验 ,剩余部分作为密码的长度?”() A.56 位 B.64 位 C.112 位 D.128 位 8.黑客利用IP地址进行攻击的方法有:() A. IP欺骗 B.解密 C.窃取口令 D.发送病毒 9.防止用户被冒名所欺骗的方法是:() A.对信息源发方进行身份验证 B.进行数据加密 C.对访问网络的流量进行过滤和保护 D.采用防火墙 10.屏蔽路由器型防火墙采用的技术是基于:() A.数据包过滤技术 B.应用网关技术 C.代理服务技术 D.三种技术的结合 11.以下关于防火墙的设计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设计的简单性 B.不单单要提供防火墙的功能,还要尽量使用较大的组件 C.保留尽可能多的服务和守护进程,从而能提供更多的网络服务 D.一套防火墙就可以保护全部的网络 12.SSL指的是:() A.加密认证协议 B.安全套接层协议 C.授权认证协议 D.安全通道协议 13.CA指的是:()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答案

四45五3六57十4十一34十二47没做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习题及答案教材:《信息安全概论》段云所,魏仕民,唐礼勇,陈钟,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概述(习题一,p11) 1.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什么 答: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抗否认性和可用性;也有观点认为是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即CIA(Confidentiality,Integrity,Avai lability)。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是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内容,因而不能使用 完整性(Integrity)是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信息在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簒改。 抗否认性(Non-repudiation)是指能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收等行为,是针对通信各方信息真实同一性的安全要求。 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保障信息资源随时可提供服务的特性。即授权用户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访问所需信息。 2.简述信息安全的学科体系。 解:信息安全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知识。除了数学、通信、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外,还涉及法律、心理学等社会科学。 信息安全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研究等。信息安全研究包括密码研究、安全

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包括安全实现技术、安全平台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研究包括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测评等。 3. 信息安全的理论、技术和应用是什么关系如何体现 答:信息安全理论为信息安全技术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信息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理论的体现,并为信息安全应用提供技术依据。信息安全应用是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具体实践。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安全平台和安全管理来体现。安全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建设安全平台提供理论依据。安全技术的研究成果直接为平台安全防护和检测提供技术依据。平台安全不仅涉及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和边界安全,还包括用户行为的安全,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测评等。这些管理措施作用于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各个方面。 第二章密码学概论(习题二,p20) 杨越越 1.概念解释: 分组密码、流密码、对称密码、非对称密码 答:分组密码:对明文的加密有两种形式,其中一种是先对明文消息分组,再逐组加密,称之为分组密码. 流密码: 对明文的加密有两种形式,其中一种是对明文按字符逐位 加密,称之为流密. 对称密码:密码系统从原理上分为两大类,即单密钥系统和双密钥系统,单密钥系统又称为对称密码系统或秘密密钥密码系统,单密钥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或者相同,或者实质上等同,即易于从一个密钥得出另一个. 非对称密码:双密钥系统又称为非对称密码系统或公开密码系统.双密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