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同古金矿床地质特征再认识

合集下载

黔东南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黔东南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黔东南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摘要:贵州省金矿主要分布于黔西南和黔东两个地区。

黔西南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该类型金矿,先后发现了紫木凼、戈塘、烂泥沟、水银洞和老万场等大型金矿,有多部专著出版,研究和勘探程度较高。

黔东地区的金矿在1000多年前的蜀汉时期就有民间开采,但其研究和勘探程度比较低。

黔东南金矿点多面广,开采历史悠久,是贵州省重要的产金区之一。

本文从区域地质特征对黔东南金矿进行探讨,并对该区的找矿远景作出分析。

关键字:黔东南,金矿地质特征,找矿远景黔东南金矿一般是蚀变岩型金矿。

之前对黔东南金矿的研究仅限于宏观的构造及围岩蚀变等方面。

笔者选定黔东南某地区矿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通过以该金矿为代表的蚀变岩型金矿的矿石物质组分研究,进而为该区及相邻地区同类型金矿的找矿及预测提供参考。

1、区域地质概况黔东及其邻区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和扬子陆块的东南缘。

发育中、新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层,它们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具有不同的沉积组合,产出于不同类型的盆地;发育多种类型的岩浆岩、变质岩,具有不同的岩浆岩组合和不同的变质相带,产出于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复杂,发育有不同组合类型的构造形迹,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北东向,产出有各类褶皱、断裂和过渡性剪切带。

燕山运动奠定了地区现今主要的地质构造格局和地貌发育的基础。

2、矿区地质该金矿床位于黔东南部,在构造位置上处于江南地轴西段的北西向加车鼻状背斜北东翼(寨蒿断裂南延部分)东侧,党扭断层北盘的地虎—该地区—摆容滑脱构造带的东段。

南部紧邻摩天岭花岗岩体。

赋矿地层为下江群甲路组第一段上部之变余石英粉砂岩、细砂岩、绢云母石英千枚岩、绿泥石石英千枚岩等。

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叠加于滑脱构造带之上的北东东向脆性断裂、南北向断裂破碎带、片理化带的控制,在不大的范围内呈较密集的矿体群产出。

矿区总体为向北缓倾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为10~20°,但由于受后期断裂构造影响,局部地层较陡,倾角在40°以上,并形成一些北东向及其他组向的次级褶曲或揉皱构造,规模一般较小。

黔东南地质异常特征及金矿遥感找矿模式

黔东南地质异常特征及金矿遥感找矿模式

黔东南地质异常特征及金矿遥感找矿模式①刘沛1,姚智2,况顺达1,林卫华1,王雪华1(11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 贵阳 550005;21贵阳市城建档案馆,贵州 贵阳 550001)[摘 要] 通过对黔东南地区各类地质异常的分析,判断该区成矿特点及控矿因素,并通过分析成矿信息与遥感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了遥感综合信息找矿的方法和基本工作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遥感找矿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 黔东南;地质异常;遥感;找矿模式;金矿[中图分类号] P618151;T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43(2003)04-0247-06 TM数据作为信息丰富的遥感资料,是目前遥感地学勘查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数据源。

其包含有大量可供选择的成矿信息。

如何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成矿带特征,用遥感手段有效地提取这些信息,是长期以来地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学者采用MPH(掩膜+主成分变换+彩色空间变换)技术在新疆、湖南以及北美加拿大对金矿化的蚀变弱信息进行提取获得成功(马建文1999,2000),将遥感手段找矿方法推向了崭新的一页。

笔者在“黔东南铜金矿遥感调查及方法技术研究”项目工作中,使用不同的遥感处理方法对研究区的TM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最终用MPH方法对研究区提取出了金矿化弱蚀变信息,并通过结合该区断裂构造组合分析和物化探及矿产资料的分析,建立了研究区金矿遥感找矿模式。

1 研究区地质矿产概况研究区位于贵州省南东部,属江南造山带西南段。

主要出露地层为前寒武纪的一套浅变质岩系,自中—新元古代以来,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齐全。

区内出露最老地层为活动性洋盆沉积的中元古界四堡群陆源碎屑岩及火山岩;布露面积最大的是不整合于四堡群之上的大陆边缘沉积的上元古界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二者均发生了浅变质。

下古生界及其以上地层主要由浅海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组成,晚三叠纪至第四纪为陆相沉积。

黔东南坑头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意义

黔东南坑头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意义
第3 0卷 第 3期 2 0 1 3年 6月
贵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G u i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V o 1 .3 0 No ,3
石英 脉 型 , 矿体 常 呈 顺层 或 大 致 顺层 的透 镜 状 、 透
镜状 及少 量脉 状 。 矿 石结构 主 要有 粒 状 结 构 、 变形 结 构 ; 矿 石 构 造 主要 为块状 、 条带 状 、 透镜状 、 细 脉状 、 网脉状 、 浸 染 状及 角砾状 。据 余 大 龙 , 本金矿( 又 称 金头 金 矿) 属 于贫硫 化物 石 英脉 型 金 矿 , 硫 化 物 含 量很 低
控制 矿集 区的构 造 : 包 含本矿 床在 内湘西 一黔 东金 矿集 中区 , 地 处上 扬 子 陆块 江 南 地块 西 段 , 构
造 活动强 烈 , 主要 经历 了武 陵运 动 、 加 里 东 运动 和 燕 山运 动 I ' J 。其 中 , 加 里 东 运 动 使 晚 元 古 代 地 层 岩石 变形为 一系列 北东 向、 : I L J L 东 向的褶 皱和 断
微 量元 素聚 类分析 表 明成矿 流体 中可 能先后 有幔 源和 壳源物质 的进入 。含 金石 英脉表 现 出较 弱 的E u正异 常 , 表 明其 形成环 境 可能 具有 弱还 原性 质 。黄 铁 矿 化 围岩 及 断 层 泥 的稀 土 元 素含 量
特征 反 映 了构造蚀 变矿化 对 围岩物 质组 分的 继承性及 差 异。 关键词 : 石 英脉型 金矿 ; 微 量 元素 ; 成矿 物质 ; 成矿作 用 ; 坑 头金 矿 ; 贵 州

黔东南坑头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意义

黔东南坑头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意义

黔东南坑头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意义刘锐;陶平;陈坡【摘要】与地质构造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相结合,对黔东南坑头金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岩、矿石之间微量元素的含量关系以及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相似性,揭示了含金石英脉对含金建造某些物质组分具有继承性,部分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含金建造.蚀变围岩中As、Sb的高含量,是含矿构造中黄铁矿化、毒砂化及辉锑矿化所致.微量元素聚类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中可能先后有幔源和壳源物质的进入.含金石英脉表现出较弱的Eu正异常,表明其形成环境可能具有弱还原性质.黄铁矿化围岩及断层泥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反映了构造蚀变矿化对围岩物质组分的继承性及差异.%The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ization of Kengtou gold deposit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Trace elements between rock and ores as well as REE features revealed some similarities,some material components in gold-bearing quartz veins had inheritance and some minerals may be derived from gold-bearing construction.High levels As and Sb in Altered wall rock,were caused by pyrite in the ore-bearing structure of Arsenopyritization and stibnite mineralization.The trace element clust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may have in the mantle and crust-derived substances.Auriferous quartz veins show a Eu deficit by Positive anomaly,indicating the formation environment may have a weak reductive nature.Rare earth element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in Pyritized wall rock and fault gouge reflect the tectonic alteration andmineraliz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material components and differences.【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0)003【总页数】6页(P56-61)【关键词】石英脉型金矿;微量元素;成矿物质;成矿作用;坑头金矿;贵州【作者】刘锐;陶平;陈坡【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黔东南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分布在天柱-锦屏-黎平一带,前人对其赋矿地层岩性、分布、含金性等进行了详细研究[1-5],获得大量研究成果。

黔东南金矿形成时代的确定兼论湘黔加里东金矿带

黔东南金矿形成时代的确定兼论湘黔加里东金矿带

黔东南金矿形成时代的确定兼论湘黔加里东金矿带
黔东南金矿是赋存在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变质岩的原岩是一套火山-沉积岩,由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多具清楚的条纹韵律结构,反映了一种浊流沉积的环境.石英脉的产出受背斜构造和剪切断裂控制,有整合层间脉与断裂破碎带充填脉两种类型.石英脉的组成比较简单,除石英外,主要是硫化物类矿物及捕获的围岩成分.通过对5个矿点的石英中包裹体的Rb-Sr同位素测定和等时线法定年,确定其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与比邻的湘西同类型金矿的形成时代一致.根据赋矿地层岩*、地质演化历史与构造环境的比较,圈划出了一个湘黔加里东金矿带,对今后的找矿工作会有参考价值.
王甘露,WANGGan-lu(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卢焕章,LUHuan-zhang(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地球科学系,加拿大,G7H2B1)
陈文益,CHENWen-yi(贵州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4)。

贵州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分析

贵州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分析

贵州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分析
陈学兵
【期刊名称】《有色金属文摘》
【年(卷),期】2016(031)004
【摘要】贵州某金矿床位于贵州西南地区.控矿宏观表现形式为断裂带型,微观特征上表现为角砾状和脉状充填,载有黄铁矿和毒砂.整体矿体产状和成矿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断裂带型矿体呈顺层分布,构造蚀变体内的角砾岩、脉石矿物以石英、萤石为主,呈几何体分布,包裹体测试为断裂带型矿体包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载金矿物呈现浸染状分布,矿体发生弱硅化状态.本文对该金矿的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研究分析.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陈学兵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矿局108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
【相关文献】
1.青海都兰县阿斯哈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分析
2.贵州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分析
3.内蒙古赤峰市官地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分析
4.广西龙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分析
5.白云金矿床主要地质特征和成矿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黔东南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质来源初探

黔东南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质来源初探

黔东南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质来源初探黔东南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那哥乡,是一座富含铜、铅等多种金属的大型矿床。

本文将对该矿床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质来源进行初步探讨。

首先,该矿床区域处于鄂尔多斯板块与华南板块的交界带,受到了板块运动和地壳构造变动的影响。

同时,该区域也位于南岭造山带的北段,地质构造复杂,造山运动强烈,具有多期变形和隆升活动的特点。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为该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该矿床中的铜、铅等金属矿物主要来源于构造作用和流体作用。

在构造作用方面,该区域经历了多期变形和隆升活动,形成了一系列断裂和褶皱构造,为金属矿物提供了运移通道。

在流体作用方面,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和热液流体易于形成并存在于矿床中,这些流体经过构造通道向上运移,为下部矿化岩体提供了金属矿物的成矿物质。

最后,该矿床中的主要矿物种类为黄铜矿、闪锌矿、辉锑铜矿、黄铁矿等,其中黄铜矿和闪锌矿所含的主要成分为铜和铅。

这些矿物在构造作用和流体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其含量和分布受到地质构造和化学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黔东南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具有复杂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和丰富的矿质来源。

通过对其特征的初步探讨可知,该矿床的成因与地质构造活动和地下水热液流体的运移作用密切相关。

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该矿床的成矿机制和成矿物质来源,为相关行业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黔东南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是一座规模较大的矿床,其含铜和含铅的产量在当地矿产资源中占有重要位置。

下面将列举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1、储量该矿床预计总储量为2000万吨,其中含铜量约110万吨,含铅量约70万吨。

这一数据表明,该矿床储量相对较大且含铜、含铅丰富,具有良好的开采潜力和开发前景。

2、矿石品位矿石品位是衡量铜、铅等金属矿物富集程度的关键指标。

根据相关数据,该矿床矿石铜品位为1.8%,铅品位为1.2%,相对来说低于其他一些矿床,但仍是可开发的矿石。

贵州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贵州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研究。
【 关键 词 】 贵州金矿 ; 地质特征 ; 找矿方向 【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 5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5 ) 1 1 - 0 1 0 7 — 0 2
引 言
本 文 所 选 取 的 工 作 区位 于贵 州 省 .该 区域 构 造 线 方 向 以 南北向为主 . 近 南 北 向坡 坪 逆 冲 推 覆 断 层 、 北 西 向 板 昌逆 冲断
L 0 W C A R B O N WO R L D 2 o l 5 , 4
能源・ 地矿 i
贵州金矿地质 特征及找矿 方向探 讨
严 琦, 薛 兴娟 (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一总队, 贵州 清镇 5 5 1 4 0 0 )
【 摘 要 】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与黔南台陷接壤带。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 重点就贵州金矿地质特征 及找矿 方向进 行了
A u —I号金 矿 体 : 矿 体 呈似 层 状 产 于 F , 主 断 裂破 碎 带 中 , 产状与 F 2 断 裂基 本 一 致 ,走 向 N E,倾 向 S至 N S ,倾 角 3 0 —
4 5 。 。 矿 体 走 向长 8 1 5 m,倾 向 延 深 宽 5 5 . 7 ~ 4 4 7 . 6 m,厚 0 . 6 O ~ 2 3 . 3 7 m, 矿石 平均品位 1 . 3 9  ̄ 1 0 。在 1 7 , 主 断 面 产状 变 陡 处 其
厚度 0 _ 3 2 ~l 1 . 0 3 m, 矿石平均品位 1 . 1 2  ̄ 1 0 。
2 贵州金矿矿 区地质特征
2 . 1 地 层
岩: 下 部 为 深灰 色厚 层 块 状砾 屑 灰 岩 、 灰 岩 角砾 岩 夹厚 层 白 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东南同古金矿床地质特征再认识金廷福;潘佩荣;李其;肖荣洋;蒙宇乐【摘要】黔东南同古金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以及构造蚀变岩型,以石英脉型为主.矿体产于石英脉中,尤其集中在石英颜色为乳白色或烟灰色、硫化物种类和数量突然增多、脉体细小、黄铁矿颗粒细小而密集的石英脉段.该矿床成矿具有多阶段性:雪峰运动使凝灰质浊积岩中的金质初步富集,形成金的高丰度层;加里东期形成富Au热液、导矿的断裂通道和容矿构造,并富集成矿;燕山运动迸一步改造或叠加,形成再次富集.通过对比黔东南区域金矿成矿要素、金矿化阶段矿物组合特征、花桥金矿区钻孔和坑道资料,结合同古金矿主要矿化(加里东期大量的变质热液)温度启示,该矿区矿化主要集中于150~300℃,但变质碎屑岩金矿化最有利的温度为300~320℃.同古金矿中的矿物共生组合中多金属硫化物较少,认为目前勘探的部位应该位于石英-黄铁矿-碳酸盐-贫金阶段(即金矿化垂直分带中的上部带),富集金矿的石英-简单硫化物-较多金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富金阶段的金矿体还应位于更深一些的部位,目前的勘探深度仅限于地表以下300m内,因此对同古矿区300m以下的深部隐伏矿体仍有必要进行积极的探索.【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4(029)003【总页数】6页(P375-380)【关键词】同古金矿床;再认识;地质特征;黔东南【作者】金廷福;潘佩荣;李其;肖荣洋;蒙宇乐【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1地质大队,贵州凯里556000;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3;P618.510 引言同古金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锦屏县城南同古乡,民采历史可追溯到隋、唐、五代时期[1]。

20世纪70—80年代,贵州省地矿局117队、103队和101地质队相继对同古金矿区展开地质普查和详查工作,圈定了1.35t的黄金地质储量,规模为小-中型金矿床[2-3],认为矿床含金极不均匀、矿化分散、品位低,矿体小,厚度变化较大,矿体圈连困难,埋深较大,针对该矿区开采条件差的实际,其金矿远景不大。

至90年代后期,同古金矿区实际累计采金量为5~10t,大大超出原来的储量规模,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该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找矿远景,余大龙[4]、吴攀等[5-6]研究团队对同古金矿进行了构造控矿规律以及地球化学方面的详细研究,研究深度为自地表以下300m的浅部,研究认为,在适当的构造部位和石英脉体交汇附近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针对先前“储量低、前景差”的认识、储量与开采量的巨大反差[5,7-15],笔者在对矿床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中,注意研究了两个方面的问题:①黔东南地区金矿与同古金矿成矿要素的对比分析;②结合区域金矿化(加里东期大量蚀变热液、矿化所处阶段、花桥金矿钻孔矿化的启示),对比分析同古金矿自地表300m以下空间的找矿前景。

1 矿区地质概况1.1 构造黔东南及其邻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南华活动带的过渡区,其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跨越上扬子地块和江南地块。

同古金矿区位于山洞背斜的南西段,山洞背斜为一叠加于加里东期同古向斜之上的燕山期次级褶曲,为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与成矿有密切关系的层间裂隙蚀变带、褶皱转折端的鞍状石英脉和背斜陡翼转折端断层破碎带中的石英脉则是矿区的主要容矿构造。

背斜陡翼转折端发育一组逆断层,习惯称为“背斜加一刀”[5,7],地层在浅部表现为规则的背斜构造,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演化为复式背斜。

矿区主要发育NE向组、NW向组以及1条SN向断裂,NE向组断裂是矿区的主要断裂(图1)。

其中F3断裂为逆断层,位于山洞背斜北西翼并与背斜轴大致平行,金矿化较强,M3含金脉带是充填于F3上盘层间、似层间裂隙破碎带中的复杂石英脉带(图1,图4)。

矿区中长期活动的F1(Fx)高角度陡立断裂面及背斜转折端中夹杂的蚀变带(最有利的矿化温度为300~320℃)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是该矿区今后找矿的一个重要方向[16]。

1.2 地层图1 黔东南同古花桥金矿地质简图[17-18]Fig.1 Sketch showing geologyof Guhuaqiao gold deposit in southeast Guizhou1.隆里组二段第三亚段第二层;2.隆里组二段第三亚段第一层;3.隆里组二段第二亚段;4.隆里组二段第一亚段第三层;5.地质界线;6.断裂;7.褶皱轴;8.石英脉及编号矿区内地层,主要是板溪群隆里组一、二段,其中隆里组第二段下部至第一段地层未出露地表,是以钻孔资料进行对比和划分的。

石炭统黄龙组和第四系地表有零星出露。

赋矿地层的基本特征见表1。

2 矿床地质特征2.1 含金石英脉特征同古金矿区有6个含金脉带,分别产于不同的层位中。

石英脉中见金矿化,须满足以下2个条件:①产于层间裂隙蚀变带、褶皱转折端的鞍状石英脉和背斜陡翼转折端断层破碎带中的石英脉中;②石英颜色为乳白色或烟灰色、硫化物种类和数量突然增多、脉体细小、黄铁矿颗粒细小而密集的石英脉。

该区矿化类型,按含金石英脉体形态、脉体的产状、金的颗粒大小及矿物类型分类如下:(1)按石英脉形成先后顺序,可分为4个阶段:①白色石英阶段;②黄铁矿-石英-自然金阶段;③闪锌矿-方铅矿-自然金阶段;④方解石-石英阶段。

金主要形成于黄铁矿-石英-自然金阶段和闪锌矿-方铅矿-自然金阶段。

(2)按含金石英脉的形态,可分为单脉型、复脉型及网脉型(图2a)。

(3)按含金石英脉的产状,可分为整合型和交错型(图2b)。

(4)金的颗粒大小(即金的可见性)可分为明金型和微粒金型(图2c,图2d)。

2.2 金的赋存状态金的形态以粒状为主,少部分成薄片状、鳞片状及砂状,最大晶粒者呈囊粒状。

在不同的含金脉带中,金颗粒的赋存状态各有不同:①分布在石英脉的小裂隙和孔隙中;②分布在石英脉内的黄铁矿中;③分布在石英脉顶底板围岩的黄铁矿细脉中;④分布在黄铁矿脉的黄铁矿晶间构成嵌晶、包含于黄铁矿晶粒中、石英晶粒间且两壁紧邻黄铁矿。

2.3 矿物组合金矿石的矿物组合可分为:①含粗-中粒金的脉石英矿石;②含微粒金的石英矿石;③含硫化物-金的石英矿石;④含氧化物-金的石英矿石;⑤含微粒金的变质砂岩、砂砾岩型矿石。

2.4 围岩蚀变矿区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以及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与金矿化有关的为硅化、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

表1 同古金矿赋矿地层及相应含矿石英脉分布概况Table 1 Outline of the ore-bearing strata and their ore-bearing quartz vein distribution组段亚段岩性含金石英脉带三分2层,浅灰-浅灰绿色条带状砂质板岩、浅灰-浅灰绿色黏土质板岩。

厚度>90m二浅灰-浅灰绿色厚层状变质细砂岩及中粒砂岩,厚度50~100m隆里组二段一段中-下部(M3)一分3层,灰-浅灰色层带状含粉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灰色黏土质板岩、砂质板岩,厚度113~294m 第3层(M1)第1层(M4)二分3层,变质细砂岩、粉砂岩、弱硅(碎裂)石英岩状砂岩及变质砂-砾岩,底部夹浅灰色层带状粉砂质板岩,厚度18.86~75.48m第3层(M5)第1层(M6)一浅灰色层带状含粉砂质板岩,厚度>135m图2 同古金矿床含金石英脉特征Fig.2 Features of auriferous quartz vein of Tonggu gold deposita.网状石英脉;b.平行层面的石英细脉;c.充填于角砾状石英脉中的金粒;d.充填于石英脉中的自然金及硫化物;Qz.石英;Au.金2.5 矿床类型及成矿作用对黔东南金矿的矿床类型、成矿作用和成矿期研究,前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8,11,19-28]。

人们多认为该地区金矿的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或构造蚀变岩型;但对金矿的成矿时代认识上则存在分歧,大致有3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武陵-雪峰期(1 000~800Ma)成矿;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加里东期(370~450Ma)成矿;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是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叠加成矿。

本文认为同古金矿为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叠加成矿。

黔东南产于下江群(或称板溪群)中的金矿,成矿深度主要为300~1 000m,局部达2 000~3 000 m甚至更深。

矿物的共生组合为一个成矿期(4个成矿阶段)特征:①石英-氧化物-贫金阶段,温度在>500℃;②石英-简单硫化物-较多金阶段,温度为300~200℃;③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富金阶段,中-低温;④石英-黄铁矿-碳酸盐-贫金阶段,温度为200~50℃。

黔东南地区金矿的平均品位为1.18×10-6~3.5×10-6,个别矿床较高(5.43×10-6),金矿脉厚度为0.2~0.9m。

同古金矿的赋矿围岩为板溪群(下江群)隆里组,原岩为滨岸-浅海斜坡相浊流沉积砂-页岩偶夹凝灰岩,加里东期经区域变质形成浅变质岩,区域变质热液的规模大、范围广,变质碎屑岩中的金质在150~300℃的温度条件下富集成矿(图3)。

图3 黔东南地区造山运动、形变、变质作用与金矿化之关系(据卢焕章等,2005修改)Fig.3 The relationship among oroneny,deformation,metamorphism and gold mineralizalion in southeast Guizhou3 矿床成因黔东南同古金矿的热源、热液类型和物质来源都具有多样化和叠加性的特点:(1)成矿物质来源[9,14-15,20,29-34]。

① 金来源于凝灰质浊积岩(矿区雪峰期凝灰质浊积岩的w(Au)=36.95×10-9);②幔源或壳幔混合源(加里东期);③源于基底地层;④金质来源于围岩;⑤金来自变质水和地表水的不均匀混合物;⑥深部来源。

(2)成矿热液类型。

①变质热液;②大气降水;③岩浆热液;④深部建造水;⑥地层水。

(3)热源。

由雪峰运动产生,可分为:①岩浆作用;②变质作用;③构造动力作用;④深部地热。

综上,同古金矿床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过程(图4)[17,20,32]:①雪峰运动所喷发火山凝灰质物质形成的凝灰质浊积岩为同古金矿床提供成矿物质来源,形成金的高丰度岩层(矿源层),为后期的成矿奠定了基础;②强烈的加里东运动使深部流体(变质热液)与大气降水形成混合流体,萃取、活化地层中的金质,与深部流体中所携带的金质一并溶解于混合流体中,沿着断裂迁移,由于温度和压力降低,物理和化学环境变化,含金流体在脆、韧性断裂(带)中和地层中的虚脱部位、裂隙发育部位富集沉淀,形成金矿体;由于强烈的水岩交换作用,形成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③燕山运动对已成的金矿(化)体进行叠加改造,使其贫化或富集,并在褶皱轴端陡翼的虚脱部位沉淀成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