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洼山边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合集下载

某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某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某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摘要】某金矿区位于北巴颜喀拉晚印支造山亚带(Ⅱ),北东侧以布青山南坡断裂为界,与阿尼玛卿断裂带毗邻,区域上昆仑山口—久治断裂从普查区南西侧通过。

文章介绍了该金矿区的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并分析了成矿条件,以此提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金矿山;矿区地质;矿床地质;成矿条件;找矿方向1.矿区地质1.1地层区内地层较为复杂,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碧口群(Pt2b)、石炭系—上二叠统布青山群(CP2B)、下三叠统昌马河组(T1c)、中三叠统甘德组(T2g)、上三叠统清水河组(T3q)、下—中三叠统下大武组(T1-2xd)、下—中侏罗统羊曲组(J1-2yq)、下白垩统万秀组(K1w)和第四系等。

昌马河组下段在区内分布面积大,岩性为灰色角岩化中细粒含屑变长石石英砂岩夹板岩及少量的千枚岩、砾岩的透镜层,岩石普遍具角岩化、硅化及绢云母化,是该区主要的含矿层位。

通过对区内矿体进行初步研究,认为该区成矿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型,工业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

1.2构造该区处于阿尼玛卿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亚带南侧的北巴颜喀拉印支造山亚带,区内NW-SE向区域性断裂和复式褶皱非常发育,与之伴生的次级构造也较为发育,表现为较强烈的NW-SE向(或近EW向)和NE-SW向构造。

前者形成时间相对较早,活动较为强烈,是区内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

沿NW-SE 向区域性断裂破碎带岩石蚀变较强,石英脉和褐铁矿化等较为发育;NE-SW向断裂形成时间较晚,且以平推性质为主,其除了破坏地层的连续性之外,对矿体也有一定的破坏。

区内除吾合玛—青珍复背斜之外,次级褶皱十分发育,并在区内多处可见,轴向为近EW向,轴面南倾,但倾角变化较大。

该金矿区就位于吾合玛—青珍复背斜中东部,由布青山群组成,轴面略向北东倾,在北西有黑云母花岗岩体沿轴部侵入,形成北西端翘起、向南东端倾伏且两翼不对称的NW-SE向紧闭线型褶皱。

1.3岩浆岩区内侵入岩以印支—燕山期为主,印支期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ηοπ51b)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ηγ51b),燕山期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ηγ52)a和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ηοπ52)a。

关于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关于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关于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杨 龙,唐嘉俊(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一地质队,广西 桂林 541199)摘 要:针对广西地区金矿的成矿背景,进行科学性的分析,并简要介绍合理确定找矿方向的重要性,提出广西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取得良好成效,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广西;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1-0053-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gold depositsYANG Long, TANG Jia-jun(271 geological team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Guilin 541199,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mineralization background of gold deposits in Guangxi region, this paper makes a scientific analysis,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reasonably determining the prospecting direction, puts forwar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gold deposits in Guangxi region, and achieves good results.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personnel.Keywords: Guangxi; Gold mine; Geological features; Prospecting direction结合当前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现状可以得知,黄金矿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全面分析黄金矿的形成原因,并采取科学的开采技术进行开采,不仅能够提升黄金矿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广西地区金矿地质和找矿方向,主要内容如下。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家金沟金矿位于陕西省旬阳县境内,是一处富含金矿资源的矿区。

该矿区地质特征复杂,经过多年的勘探和研究,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找矿标志,以下将对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质概况家金沟金矿地处秦岭成矿带,地处南北走向的断裂带上。

在地质构造上,该矿区处于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的地质背景。

区内岩性主要分布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岩、片岩和千枚岩等。

矿区地质构造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斑状、线状、块状构造,构造风化破碎作用发育。

地层与构造发育程度较好,构造破碎和节理发育。

二、地质特征1. 矿体岩脉家金沟金矿矿体呈条状展布,一般为石英脉或方解石脉,单脉宽0.1-2米,有时达5米以上,脉岩与围岩之间明显的结构、组分变化。

2. 矿体赋存特征矿区富含金矿资源,其主要赋存形式为石英脉中的黄铁矿,金矿以金粒、蚀变金石、黄铁矿中游离状态等形式存在,常见的矿物有金、银、黄铁矿、方铅矿等。

3. 矿区蚀变矿区蚀变主要发育在脉岩及其围岩之中,主要表现为石英脉和蚀变围岩的石英蚀变。

蚀变矿物主要是石英、碳酸盐矿物及硅质矿物。

大部分蚀变矿物呈网、柱状构造,也有少部分呈片状构造。

三、找矿标志1. 地质构造特征家金沟金矿区地质构造特征明显,主要以北北东-南南西向的断裂构造为主,同时伴随着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多矿质构造,并在构造带的夹里分布了多条次级构造。

在区内还有多次、多期的构造带。

2. 地球物理特征地球物理勘探表明,家金沟金矿区具有很好的矿床物理特征,该区域的地震、重力、电阻率等测定结果具有一定的找矿意义。

3. 矿体展布特征家金沟金矿矿体呈条状展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连续性,显示出矿脉的在矿区内呈带状展布。

4. 矿化脉石特征矿区针对富含金矿资源的矿脉岩石展开研究后发现,在矿体中石英脉与围岩之间具有明显的构造、组分变化。

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对于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科学、合理地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矿体赋存特征,将有望为该地区的金矿资源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撑。

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第29卷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 o l.29,N o.5 2015年10月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A N D G E O L O G Y O c t.,2015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熊阜松1,2,邵拥军1(1.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㊀410083;2.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七队,湖南衡阳㊀421001)摘㊀要:金银山金矿床属益阳南郊金矿田中的一个新发现的矿床㊂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以含金破碎带型金矿体和破碎带中石英脉型金矿体形式产出㊂矿床成因初步归纳为深源-浅成-构导-渗流-叠加成矿㊂矿体有向南西侧伏现象,矿区南部是今后找矿重点地区㊂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金银山;湖南中图分类号:P618.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5663(2015)05-0644-041㊀区域地质概况金银山金矿大地构造定位于湖南深部构造常德幔隆区西侧常德-安仁转换断裂构造带边缘与湘阴-宁乡深断裂带所构成的三角地带内部㊂区域内广泛出露中元古界冷家溪群,系一套以碎屑沉积为主夹火山碎屑沉积岩的浅变质岩系,该套岩系大致可分下㊁中㊁上三组,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㊂构造以石咀塘背斜+邓石桥-梓山湖和邓石桥-秀峰湖两断裂带构成本区域构造基本格架[1](图1),其走向为N E40ʎ~45ʎ,主要分布在北东的赫山庙至西南部邓石桥地区㊂其中邓石桥-梓山湖和邓石桥-秀峰湖两断裂带为主要控矿断裂㊂在断裂带内部及两侧围岩中,见多组劈理㊁片理,且十分发育,劈理及片理中多被含金石英细脉㊁微脉充填,形成规模较大的破碎角砾岩型金矿床(体)㊂区域内岩浆岩主要为形成时间较早的基性火山岩-细碧玄武岩及形成时间较晚的花岗斑岩,在细碧玄武岩中分布大量的古采金遗迹和金矿体(如王四村金矿)㊂2㊀矿床地质特征2.1㊀地层金银山金矿床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中组(P t2L j2)的浅变质岩,夹火山碎屑沉积岩,图1㊀益阳金银山金矿区域地质简图F i g.1㊀G e n e r a l i z e d 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 a lm a po f J i n y i n s h a n g o l dd e p o s i t i nY i y a n gP t2L j3 冷家溪群上组㊀P t2L j2 冷家溪群中组㊀βL1 细碧玄武岩(上旋回)㊀βL2 细碧玄武岩(下旋回)㊀γπ 花岗斑岩㊀λπ 石英斑岩㊀Q F 含金破碎带㊀Q V 含金石英脉㊀P y 含金黄铁矿石英脉㊀1 断层㊀2 岩层正常产状㊀3 岩层倒转产状㊀4 彩金痕迹㊀5 倒转背斜㊀6 矿段名称收稿日期:2015-02-07作者简介:熊阜松(1983-),男,云南威信人,在职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工作㊂E-m a i l:137********@163.c o m 引文格式:熊阜松,邵拥军.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J].矿产与地质,2015,29(5):644-647.并广泛发育第四系冲积层㊂根据钻孔所见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大致可分为两段:下段为灰绿色条带状砂质板岩与泥质板岩互层,局部夹少量硅质绢云母板岩,底部与基性火山岩断层接触;上段为灰绿色或浅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局部夹黑色炭质板岩和青灰色斑点板岩㊂区内破碎带角砾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皆产于该地层中㊂第四系残坡积与粘土层分布于矿区北东部山间坡地与山间溪水河内,产砂金㊂2.2㊀构造矿床位于石咀塘倒转背斜西翼,受N E 向的邓石桥-秀峰湖主干断裂带控制㊂由于断裂带牵引构造的影响,在该断裂带上盘产生一系列次级含金破碎带与含金石英脉,含金破碎带与含金石英脉呈平行产出,并与邓石桥-秀峰湖主干断裂呈一定交角(图2)㊂图2㊀益阳金银山金矿区地质简图F i g .2㊀G e n e r a l i z e d g e o l o g i c a lm a p o f J i n y i n s h a n g o l dm i n i n g a r e a i nY i y a n gP t 2L j2 冷家溪群中组㊀βL 2 细碧玄武岩(下旋回)㊀1 含金破碎带2 含金石英脉㊀3 区域断裂带㊀4 勘探线㊀5成矿预测区3㊀矿体地质特征3.1㊀矿体特征根据工程控制情况,在邓石桥-秀峰湖断裂带上盘宽400m 的金矿化带内,共圈出工业金矿脉(体)10条㊂脉与脉之间距离约10~40m 不等㊂按矿物组合及矿化围岩特征可分为含金破碎带型和含金石英脉型两类㊂其中Ⅱ-1号矿脉为含金破碎带型,其余矿体均为含金石英脉型㊂Ⅱ-1含金破碎带型金矿体:位于矿区东部,产于邓石桥-秀峰湖断裂带上盘50~100m ,是本区主要矿体㊂矿体长约2000m ,厚度0.38~71.7m ㊂走向N E ,倾向300ʎ~320ʎ,倾角60ʎ~85ʎ㊂目前控制深度约300m ㊂单工程金品位0.5g /t ~7.81g /t ㊂沿走向或倾斜均具分支复合,膨大收缩特征㊂总体向南西倾伏,倾伏角60ʎ左右㊂在距该矿体下盘5~14m 以下,见多条厚度从0.36~1.60m 与主矿体平行产出的含金小脉,金品位一般在0.94g/t ~1.81g /t 之间㊂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分布于Ⅱ-1号破碎角砾岩型金矿脉(体)上盘20~40m ㊂全区大小主要金矿脉有9条,互相平行产出㊂在主脉之间尚有少量厚度薄㊁品位低的含金小脉产出,使该类含金石英脉在区内成走向N E 45ʎ~50ʎ,倾向NW ,倾角70ʎ~85ʎ陡倾斜含金网脉群体出现㊂整个含金脉群沿走向长约700~800m ,宽约150m ㊂脉体之间围岩蚀变强烈,多为硅化㊁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㊂各金矿脉特征详见表1㊂3.2㊀矿石特征含金破碎带型和含金石英脉型两种类型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㊁毒砂㊁褐铁矿及少量磁铁矿㊁赤铁矿㊁磁黄铁矿㊁黄铜矿㊁方铅矿㊁闪锌矿㊁斑铜矿㊁辉铜矿㊁自然金㊂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其次为高岭石㊁绿泥石㊁绢云母㊁长石㊁方解石及微量蛋白石㊁电气石㊁磷灰石㊁炭质物等㊂自然金多呈不规则粒状㊁蠕虫状㊁树枝状嵌于石英裂隙或晶粒间㊂裂隙金和粒间金含量相近㊂少量自然金粒嵌于黄铁矿㊁毒砂裂隙或呈微粒被黄铁矿㊁毒砂包裹封闭㊂自然金也存在于由长石蚀变而来的绢云母㊁高岭石㊁绿泥石中㊂在褐铁矿斑点或团块中也偶见自然金存在㊂自然金嵌布粒度在0.005~0.8m m 之间,多数在0.02m m 以上㊂石英是非金属矿物中主要嵌金矿物㊂呈他形晶粒状,也偶见某些晶洞中的晶族状㊁裂隙发育㊂矿石结构复杂,主要有压碎结构㊁碎裂结构㊁他形晶结构㊁半自形-自形结构㊂其次有花岗变晶结构㊁镶嵌变晶结构㊁微晶结构等;矿石构造有浸染状构造㊁块状构造㊁角砾状构造㊁蜂窝状构造㊁皮壳状构造,环状构造等㊂3.3㊀围岩蚀变与金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㊁黄铁矿化和褪色化等,局部可见褐铁矿化与绢云母化㊂546㊀第29卷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熊阜松等: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表1㊀金矿脉特征一览表T a b l e1㊀Al i s t o f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g o l dv e i n s矿脉编号规模(m)长度厚度延深产状(ʎ)走向倾向倾角品位变化(g/t)Ⅰ801.040N E27370~801.18Ⅱ800.14~7.0980~160N E310~32070~800.51~2.49Ⅱ-13200.37~7.17274N E300~32070~850.53~7.81Ⅱ-22400.50~0.9380N E70~850.82~1.58Ⅳ800.39~0.8080N N E280~31070~850.78~2.53Ⅴ2400.73~2.3140~80N N E280~31070~800.79~1.18Ⅴ-12400.64~2.2070~290N N E280~31068~831.04~1.58Ⅴ-21600.62~0.7976~220N N E280~31070~831.37~3.94Ⅴ-3800.26~3.0460~230N E280~31060~851.02~1.43Ⅵ1600.35~3.7560~160N E280~31070~850.58~4.04㊀㊀㊀㊀㊀㊀㊀注:Ⅰ㊁Ⅱ-2矿体地表未揭露,坑探工程控制,为隐伏矿体,其它矿体地表均有出露4㊀矿床成因分析以及找矿方向4.1㊀矿床成因分析根据该金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特殊位置,区域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初步确定该矿床成矿过程为深源-浅成-构造导矿-渗流-叠加成矿㊂(1)本矿床属于益阳南郊金矿田中的一个矿床,前人[2]在研究中测得金矿体中黄铁矿硫同位素变化范围在-0.68ˑ103~+0.5ˑ103之间;黄铁矿C o/ N i比值为0.89;自然金成色绝大多数>900㊂说明本区金矿由深源岩浆不断提供金源㊁硫源㊁热源㊂在多期构造㊁岩浆成矿演化过程中,经过多次叠加改造成矿㊂(2)益阳南郊金矿田,许多金矿体产于细碧玄武岩中,细碧玄武岩喷出后一直存在于地壳浅部,说明益阳南郊金矿体形成部位较浅㊂(3)矿区主要矿体赋存于邓石桥-秀峰湖深大断裂上盘次级断裂破碎带中,深大断裂具有导岩㊁导矿的作用,次级断裂起容矿作用,形成含金破碎带型矿体;远离主构造,由于构造应力的减弱,形成的容矿空间有限,则形成石英脉型金矿㊂由东往西距导矿断裂距离越来越远,厚度逐渐变薄㊁品位逐渐变低㊂说明成矿热液由导矿断裂向容矿断裂以渗流的方式运移㊂(4)由于深大断裂带的长期作用,上下盘的岩层破碎强烈,有利于深源含矿流体和地表水渗流循环,有利于岩层中金元素活化和迁移,并有利于大量的成矿热液的形成,并在不同有利空间(次级断裂㊁裂隙㊁节理及不同岩性接触面等)沉淀成矿和多次叠加成矿(图3)㊂图3㊀金银山金矿成矿模式示意图F i g.3㊀M e t a l l o g e n i cm o d e l s k e t c ho f J i n y i n s h a n g o l dd e p o s i t1 中元古界冷家溪群㊀2 细碧玄武岩㊀3 花岗斑岩㊀4 金矿脉4.2㊀找矿方向(1)平面上,金银山矿区含金破碎带及含金石英646矿产与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5年㊀脉往北东方向与邓石桥-秀峰湖主干断裂交汇,北东部应力强度增加,成矿空间有利,成矿热液丰富㊂因此,是今后找矿的有利部位(图2)㊂(2)在剖面上,依据金银山金矿地质勘查成果资料,Ⅱ-1号金矿体从07线往南至0线,金矿体以50ʎ倾伏角向南西侧伏㊂以80~100m 左右间距出现金的富集地段㊂按此规律,在04线以南将会出现较好的矿化富集现象(图4)㊂图4㊀I I -1号金矿脉品位等值线图F i g .4㊀C o n t o u rm a p of g r a d e s o fN o .I I -1g o l dv e i n 1 未见矿钻孔及编号㊀2 见矿钻孔及编号㊀3 金平均品位(g/t )/真厚度㊀4 预测金矿体富集部位参考文献:[1]㊀饶家荣,王纪恒,曹一中.湖南深部构造[J ].湖南地质,1993(增刊1).[2]㊀李玉平.益阳南郊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J ].黄金地质科技,1994,41(3):54-58.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p r o s p e c t i n g d i r e c t i o no f J i n yi n s h a n A ud e p o s i t i nY i y a n g ofH u n a n X I O N GF u -s o n g 1,2,S H A O Y o n g -ju n 1(1.S c h o o l o f G e o s c i e n c e s a n dI n f o -P h y s i c s ,C e n t r a lS o u t h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s h a ,H u n a n 410083,C h i n a ;2.N o .217T e a mo f H u n a nN o n f e r r o u sG e o l o g i c a lE x p l o r a t i o nB u r e a u ,H e n g y a n g ,Hu n a n 42100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J i n y i n s h a nA ud e p o s i t i s a n e w l y d i s c o v e r e d d e p o s i t i nN a n j i a o g o l d o r e f i e l d i nY i y a n g .T h e d e po s i t i s o b v i o u s l y c o n t r o l l e db y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o c c u r s i n t h e f o r mo f g o l d -b e a r i n g f r a c t u r e z o n e t y p e g o l do r e -b o d i e s a n d q u a r t z v e i n t y p e o r e b o d i e s i n f r a c t u r e z o n e .I t i s i n i t i a l l y c o n c l u d e d t h a t t h e g e n e s i s o f t h e d e po s i t i sd e e p s o u r c e -s u p e r g e n e -t e c t o n i c 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f i l t r a t i o n -s u p e r i m po s e d 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T h eo r e b o d i e sa r e p i t c h i n g t o w a r d s s o u t h w e s t ,t h u s i t a p p e a r s t h a t t h e s o u t h e r n p a r t o f t h em i n i n g a r e a i s t h e k e y t a r g e t a r e a o f p r o s p e c t i n gi n t h e f u t u r e .K e y W o r d s :g o l dd e p o s i t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d e p o s i t ,p r o s p e c t i n g d i r e c t i o n ,J i n y i n s h a n ,H u n a n 746㊀第29卷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熊阜松等: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

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张万全(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二大队,甘肃 武威 733040)摘 要:在进行金矿床寻找过程中,岩矿型的金矿类型很多,其中蚀变岩型金矿床是金矿床类型中非常重要也很典型的一个成矿类型范例。

蚀变岩型金矿床是一种后期热液参与影响岩石形成的金矿床。

是含金热液通过容矿构造内沉淀沉积或围岩通过热(压)力作用热液与岩石发生反应元素的带入带出,近而,岩石发生蚀变岩,金这种有益元素富集形成矿床。

蚀变岩型金矿床突出特征一般成矿规模比较大,矿石成分复杂,矿石品位变化幅度小,矿石蚀变清楚。

这类矿床的形成不完全依赖于地层和地质年代,在不同区域内形成的矿床,相互间有着巨大的区别,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这种类型的矿床。

下面就来对蚀变岩型金矿床的质地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一下分析。

关键词: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分析中图分类号:P61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5-0099-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sZHANG Wan-quan(212 major teams of nuclear geology in Gansu,Wuwei 733040,China)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ospecting for gold deposits,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rock ore type gold deposits, of which the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typical example of the gold deposit type.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s are a kind of late stage hydrothermal deposit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s. It is the belt of gold containing hydrothermal fluid, which is precipitated in the ore bearing structure or through the action of the reaction element of the rock through the heat (pressure) force. In the near future, the rock is altered and the gold is enriched to form the deposit.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large scale of mineralization, complex ore composition, small change in ore grade and clear ore alteration. The formation of this type of deposit is not entirely dependent on the formation and geological age, and there is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posits formed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in many regions of our country there are such types of deposits. Next, we will analyze the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s.Keywords: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direction; analysis在我国各主要金产地,蚀变岩型金矿床都是主要产金类型,如我国西北、甘南至青海,秦岭、内蒙、东北、华北、黔西南等地区,都有广泛的蚀变岩型金矿床分布,也是主要的产金矿产类型。

甘肃省康县黄家老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甘肃省康县黄家老庄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Hu n j lo h a gGodOr oo ia F au ea dP op cig a gi a z u n l eGelgc l e tr n r s et a n
S m b li n u Ka g Co n y y o n Ga s n u t
Z HAN ip n Hu — i g
1 引 言
黄 家老庄 金矿床 处于黄 家老庄 一官厂 坝金矿 带
中心位 置 。该 金矿 带 是 2 0 0 1年甘 肃 有色 地 质 勘 查
志 留系 中上 统 白龙 江 群 , 为一 套 浅 变质 的厚 度
较大 的海相还原 沉积 。下部 以碎屑 岩建造 为主夹 少
量火 山岩 , 上部 以碳酸盐 建造 为主夹 较多 的碎屑 岩 。 2 2 构造 .
斜构造 , 由中上志留统地层组成 , 总的构造线为东西 向, 区东部有姚家庄 一 在测 铁佛寺倒转向斜构造 , 金
家坪 一包家沟 倒转背斜 构造 。另外 在其它 地方 还可
见到一 些层 间小褶 曲 , 形态 比较 复杂 , 与矿 化及 异常
关 系不 明显 。
2 区域 地 质 概 况
西秦 岭东西 向 主体构 造 的 影响 , 区 构造 线 总 体上 该 呈东 西 向展 布 。地层 、 造 及 岩浆 活 动对 成 矿 较 为 构 有利 。见 图 1 。
2 1 地 层 .
区内断层比较发育 , 大致有近东西 向、 北东向及 北西向三组 , 以近东西向为主 , 规模 大, 常为不 同地
( inh i ei yGopo a s e l ei yadE poai ueu Ta su 4 0 5 hn ) Tasu G oo ru fG nuN t oo n xl t nB ra ,inh i 12 ,C ia g aG g r o 7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矿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作为该地区的主要金矿之一,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和找矿价值。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矿床隐蔽性高,目前对于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研究较为匮乏。

为了充分了解该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本研究将对旬阳县家金沟金矿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矿床类型分析,探讨其形成机制和找矿标志,为今后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该矿床进行综合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矿床勘查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字数:202】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揭示矿床成因,为金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揭示家金沟金矿地质构造特征,探讨其与金矿形成的关系,为找矿提供理论支撑;2. 分析岩石特征,探讨矿床内部物质运移规律,为矿床勘查提供实用参考;3. 确定矿床类型,并总结其特点及规律,为后续矿产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4. 辨识和总结家金沟金矿的找矿标志,为未来矿床勘查工作提供重要线索。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对于深入了解家金沟金矿及类似矿床的成因机制,提高金矿勘查效率,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2. 正文2.1 地质特征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地质构造复杂、岩层覆盖较好、矿体赋存形态多样等特点。

地质构造特征上,该地区主要受到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控制,地形起伏较大,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构造变形。

岩石特征主要以石英脉和硅化岩为主,其中含有丰富的金矿化物质,是金矿赋存的主要载体。

矿床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赋存于石英脉和硅化岩之中。

找矿标志主要包括地表矿化印迹、矿石出露、地下水化学异常等。

通过对地质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找矿工作,提高找矿勘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河南省吉家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南省吉家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研究矿床地质特征 , 系统总结成矿规律 , 无疑对本区今后的矿产 地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 的指导 意义 。


矿 区地 质
( ) 层 一 地
矿 区出露地层 以太古 界太华群 中下部 的石板 沟组 、 龙潭 沟
组及龙 门店组 为主 , 中元 古界熊耳 群次之 , 生界第 四系仅 有 新 零星分布。 尤潭沟组为矿 区主要赋矿层位 , 面积广泛 , 出露 岩性 主要有黑 云斜长 片麻岩 、 长角闪 片麻 岩 、 斜 斜长角 闪岩 及斜长
南东 ,l F 倾 向北西。断裂面平直光滑 , 内主要充填碎裂 F和 0 , 带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4 —
维普资讯
30 ,矿体 厚 度一 般 0 0 0 0 8m . —. m,最薄 仅 01m,最厚 可 达 3 6 . O
】 0 。矿体走向近南北 , .m 5 自地表至标高 7 0 6 m间整体东倾 ,6 m 70 以下转为西倾 , 倾角较陡 , 7 。8 。矿体在局部地段矿化不甚 为 2 5。 连续 , 出现无矿天窗。Ⅱ、 Ⅲ号矿体规模相对较小 , 其中 Ⅱ号矿体 赋存标 高 10 4 m, 向长 7 — 5 m, 深 10 2 0 倾向延 0456 走 0 10 斜 0 ~ 8m, 深大于走 向延长 。矿体厚度 04 — .0 最厚 可达 3 0 走 向 .0 08 m, . m, 5 近南 北 向 , 东倾 , 上部 倾 角较 陡 , 7 。 8 。 向下 逐渐 变缓 为 为 0~0 , 5  ̄6 。 5 5 。矿体向南侧伏特征 明显 , 侧伏 角 6 。 7 。 0一 O 。Ⅲ号矿体赋 存标高 9 3 70 3 ~ 1m,走 向长 2 0 3 0 1 — 0 m,斜深 10 2 0 8  ̄4 m,厚度 02 加. m, . 0 7 最厚为 1 0 0 . m。矿体走 向近南北向 , 2 东倾 , 倾角 7 。 5一 8。 5 ,该矿体在 7 0 1m标高 附近 被近 南北 向西倾断裂错断 缺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家洼山边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李玉畅;陈彬彬;魏小军
【摘要】黄家洼山边沟地区金矿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海原群中岩组变质碎屑岩中.矿带长1100m,宽50m~250m,受区域构造控制,呈北北西向展布,矿带内已发现28条工业金矿体,集中分布在6个矿段.矿体长20m~207m,平均厚度0.96m~2.90m,延深10m~100m,平均品位3.02×10-6.矿体形态多样,有复脉状、脉状和透镜状,产状复杂,主要有两组,一组受次级断裂控制,走向呈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0°~68°,一组受区域主断裂控制,走向呈北西,倾向北东°,倾角45°~65°.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8(000)012
【总页数】2页(P114,116)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方向;边沟金矿;黄家洼山
【作者】李玉畅;陈彬彬;魏小军
【作者单位】甘肃煤田地质局一三三队,甘肃白银 730913;甘肃煤田地质局一三三队,甘肃白银 730913;甘肃煤田地质局一三三队,甘肃白银 7309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1 区域地质背景
黄家洼山边沟金矿位于白银市平川区东北,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海原群中岩组变质碎屑岩中。

通过对比分析和总结成矿地质特征,探讨扩大矿床规模的有效途径及寻找该项矿床的方向,为本区今后地质找矿提供借鉴。

(1)区域地层。

本区处于祁连板块北部边缘,元古代曾属洋壳,接受巨厚的陆源碎屑—火山岩沉积。

元古代末,褶皱隆起,岩石遭受强烈区域变质[1]。

(2)区域构造。

区内有两条大型逆掩断裂,一条在黄家洼山南、西华山东北缘,一条在黄家洼山南、西华山西南缘.总体均呈北西—南东向。

前者向南东,沿南西华北东缘一直延近伸百公里,向西到白银以西,总称为白银—黄家洼—南西华山深断裂,断层面向南西缓。

由于两条断裂倾向相对,黄家洼山有可能属无根山体,元古界地层被漂在上面。

(3)岩浆岩。

本区岩浆活动较强烈,主要分布有元古代的海底火山活动形成的基性火山(N2)及加里东晚期的岩浆活动有关的一些中酸性脉岩。

2 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

与本区金成矿有关的层位主要为蓟县系海原群下岩组(Jxh1)、中岩组(Jxh2)及第四系。

前者是本区岩金成矿的主要层位。

后者更新统和全新统洪积冲积砂砾层中,普遍不同程度的含有砂金和磁性钛铁矿砂。

(2)构造。

区内有黄家洼山南侧的大型逆掩断裂和多条韧性剪切带呈西北-南东向斜贯。

受这条大断裂和韧性剪切带的影响,构造比较复杂。

(3)矿石特征。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褐铁矿、黄铁矿、方铅矿,次为磁铁矿、赤铁矿、孔雀石、磷铁矿等。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长石、绢云母、白云母和高岭土等。

矿石有用组分为金,矿石金品位一般为1.00~
3.00×10-6,不存在特高品位现象。

(4)矿体特征。

区内矿带长1100m,宽50m~250m,受区域构造控制,呈北北西向展布,矿带内已发现28条工业金矿体,集中分布在6个矿段,矿体常常密
集成群,但规模小,矿体长20m~207m,平均厚度0.96m~2.90m,延深
10m~100m,平均品位3.02×10-6。

矿体形态多样,有复脉状、脉状和透镜状,产状复杂,主要有两组,一组受次级断裂控制,走向呈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0°~68°,一组受区域主断裂控制,走向呈北西,倾向北东,倾角45°~65°。

3 围岩蚀变
近矿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碳酸岩化、高岭土化和绿泥石化,次为黄钾铁矾化和绢云母黄铁矿化。

主要蚀变特征:硅化:主要表现为围岩被石英强烈交代,岩石硬度增加,出现许多细小石英网脉、团块和硅质斑点。

这类围岩蚀变往往是石英脉型金矿石的主要围岩蚀变,和金的成矿关系密切。

褐铁矿化:主要表现为褐铁矿呈团块或点状浸染交代围岩,使围岩中出现大量褐铁矿斑块和星点。

交代围岩或矿石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以自形、半自形、它形单体或聚合体浸染交代围岩,另一种以斑块状和条带、条纹状交代围岩。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分析
该矿床具有以下特征:①矿体、矿化体及矿(化)点主要发生在海原群绿片岩相变质岩中。

这套变质岩系发育有多处形态不一的多元素沉积物异常和多种单元素岩石地球化学异常。

②在这套地层中,尤以中岩组中部富含钙质的棕褐-褐红、紫褐色
褐铁矿化云母钠长石英片岩中,矿体、矿化体和矿点最多。

③硅化、褐铁矿化和黄铁矿化等蚀变作用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④硅化、黄铁矿化作用,还发生在基本上未遭区域变质的中酸性脉岩中。

⑤在绿泥石阳起石钠长片岩中,还发现由褐赤铁矿、黄铁矿呈带状富集的矿脉。

以上特征表明,该矿床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金元素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首先海原群本身由于中基性或火山物质较多,原本就富含金元素,在遭受区域变质时,受变
质热液的影响,金元素发生迁移、富集,形成金、多金属组合异常和原生晕;另一方面又会从深部携带一些贵金属元素,使金元素的浓度增加,之后在有利的构造部位上富集成矿,为此该矿床应该属于热液型矿床。

4.2 找矿标志
通过对边沟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总结出如下主要找矿标志:①海原群中岩组中部棕褐—褐红,紫褐色黄钾铁矾化云母钠长石英片岩、云母石英片岩是岩金成矿的
主要围岩。

②有强烈硅化、黄铁矿化,从而出现褐铁矿石英、密脉带,是岩金成矿的重要蚀变标志。

③含多金属硫化物,特别是含有方铅矿的石英脉,金的含量最高。

④本区南部韧性剪切带,后期转化的脆性断裂带和层间剥理带,是金成矿有利的部位,常常会有矿体成群产出。

⑤本区灰绿色绿泥阳起钠长片岩、绿泥绿帘钠长片岩与浅色云母钠长片岩、绿泥云母钠长石英片岩分界处,往往有断裂发生,常常是金成矿有利的部位。

5 结论
①该区具有良好的黄金成矿地球化学背景。

与本区黄金成矿有关的层位主要是蓟县系中、下岩组。

②区内所有矿体均产出在构造蚀变带中,矿体严格受构造蚀变带控制,蚀变带内矿化总体均匀,沿走向或倾向,矿体的矿化连续性稳定。

③该矿床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金元素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一是在遭受区域变质时,受变质热液的影响,金元素发生迁移、富集,形成金、多金属组合异常和原生晕;④今后找矿应认真总结找矿标志,如海原群中岩组中部棕褐—褐红,紫褐色黄钾铁矾化云
母钠长石英片岩是岩金成矿的主要围岩。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甘肃省地矿局区调二队和化探队,碾壕湾幅1:5万区调和水系沉积物测量[R],上世纪90年代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