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发现及成矿规律研究_莫江平

合集下载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吴荣华;庞保成;谭杰;张敏【摘要】以现代成矿理论指导为研究基础,根据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及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金矿床在不同成矿体系的成矿时代、地质成矿条件及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对广西金矿床按规模大小进行系统地统计和分析,且划分成六个金矿成矿带.通过分析金矿分布的等密线图,得出广西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总体特征与大地构造单元的依附关系.为今后寻找金矿提供一定的地质理论指导,在新的找矿方法中具有填补性和实用性.%Based on modern tnetallogenic theories, and according to geotectonic process phases and specific geotectonic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metallogenetic epochs,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gold deposit in different metallogenic systems, also analyzes the scales of gold deposits in Guangxi and divides them into six metallogenic belts. After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iso-density map of gold deposi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general space-tim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s in Guangxi are dependent on geotectonic units. This paper can be a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it offers new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methods in the gold prospecting works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2(026)004【总页数】8页(P291-298)【关键词】金矿;成矿带;岩浆岩;找矿方向【作者】吴荣华;庞保成;谭杰;张敏【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地质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我国金矿床空间分布具有区域性集中的明显趋势,受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制约,各金成矿带的矿化类型、成矿特点和分布规律也不均衡。

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远景区优选

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远景区优选

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远景区优选海涛;方建刚;刘胜;傅良刚【摘要】“桂西北”是我国以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主的重要金成矿集中区之一,具有重要的找矿前景和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桂西北”以高龙、金牙两典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进而总结了研究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作用机制、成矿模式.最后,结合桂西北地区特定的沉积古地理特征、构造、围岩蚀变及已有地球化学、矿产等材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圈定了5个可供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区.【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2(032)002【总页数】7页(P176-182)【关键词】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找矿远景区;桂西北【作者】海涛;方建刚;刘胜;傅良刚【作者单位】武警黄金第九支队,海口 570311;山东省蓬莱金创集团公司,山东蓬莱265607;武警黄金第九支队,海口 570311;武警黄金第九支队,海口 570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微细浸染型金矿也称卡林型金矿。

该类矿床的赋矿主岩主要为碎屑岩及碳酸盐岩;金的粒度多为次显微-显微级;有一套中低温矿物组合和围岩蚀变,在成因上属中低温热液金矿床[1]。

目前,我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微细浸染型金矿产出国,截至2002年,金资源量已达460t[2]。

近年,武警黄金部队又在阳山金矿取得了金308t的找矿成果[3],我国微细浸染型金资源量已经超过1 000t。

“桂西北”是“滇黔桂”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出高龙、金牙等典型大小金矿床(点)40余处,已具开采条件和正在开采的共计20余处[4,5],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找矿前景,进一步找矿潜力巨大。

1 区域地质背景“桂西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与云南、贵州接壤,东临红水河,南至百色市,范围包括凤山、乐业、凌云、隆林、西林、田阳、田林和百色等县市,总面积约30 000km2。

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南褶皱系西北部,向北过渡到扬子准地台,隶属桂西坳陷右江再生地槽。

桂西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与构造成矿作用

桂西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与构造成矿作用

卡 林型金矿 于 1 9 6 0年 在 美 国 内华 达 州卡 林 镇 的 一 次 地
质 普 查 中 首 次发 现 并 命 名 的金 矿 类 型 , “ 卡 林 型 金 矿 ” 这 一 名 称 最早 由 美 国人 S ・ 拉德 克( 1 9 7 4 ) 提 出, 指 产 于渗 透 性 良好 的
在 给 这 类 矿 床命 名 时 , 往 往 强调 了矿 床 的 某 一 个侧 重 点 , 因 此 卡 林 型 金 矿 的 别 名 也 各 有 特 色 。微 细浸 染型 金 矿 就 是 其 中之


此 外 还 有碳 酸 盐 岩 中的 金 矿 床 和 浅 成 低 温热 液金 矿 床 等

● ●・・-
涉及 的 地 质 因素很 多 。 不 同 地 质 时 期 的 地 质 作 用 对 金 矿 的 形 成 影 响 不 同 .早期 拉 张~ 裂 陷一 沉 降 和 沉 积 为 卡 林 型金 矿 的 形
成 提 供 了重要 的赋 矿 围 岩 ,而 晚 期 的挤 压 褶 皱 造 山 作 用 为 热
液 活 动及 矿 质 的 热 液 活化 一迁移 一 沉 淀 成矿 提 供 构 造 空 间 及 热
类 似 的 矿 床 主 要 见 于 美 国和 中 国 。 美 国 集 中 分布 于 西 部 内华
金牙、 高龙 、 明山、 龙川、 浪全等 , 详细分布见 图 1 。
达 州和 犹 他 州 。 我 国则 集 中在 滇黔 桂 、 川甘 陕两个“ 金 三 角” 地
区 。由 于世 界 上 的矿 床 是 千 差 万 别 的 , 就 是 同属 于 相 同一 个 成
【 关键词 】 桂 西北 ; 卡林型金矿 ; 分布 ; 成矿 【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 5 1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3 ) 1 4 — 0 0 9 9 — 0 2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分析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分析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分析卡林型金矿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内华达州发现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

卡林型金矿在美国发现以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如:中国滇黔桂地区、印度尼西亚、伊朗西北地区和加拿大Quebec和Yukon地区等等。

但是大量成簇成带产出的地区只有两个,分别是美国内华达州和中国滇黔桂地区。

目前,内华达卡林型金矿是世界上第二大金矿集区,金资源量已超6000吨,每年金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

而以贵州为主的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金资源量已超过800吨,近6年金资源量增加246吨,显示该区巨大的找矿潜力。

图1 滇黔桂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图(刘建中等,2017)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为同一成矿体系,成矿模式可以简单表述为:在燕山期区域构造作用下,与深部岩浆作用有关的富含成矿物质的超压流体,沿深大断裂上涌,进入茅口组与龙潭组(或峨眉山玄武岩组)之间的不整合面(刘建中等, 2014)。

成矿流体沿不整合面横向运移过程中与不整合面附近的岩石产生水/岩反应(交代)形成构造蚀变体,局部形成金矿体或矿床。

不整合面既是热液运移的通道,也是金矿就位的场所。

成矿流体沿着不整合面横向运移到背斜(穹窿)高点部位后,背斜(穹窿)核部附近由弯滑褶皱作用形成的低压虚脱空间或切层裂隙构造使得成矿流体进入上覆地层系统,并在有利构造和岩性组合部位成矿(谭亲平等,2017)。

图2 贵州贞丰—普安整装勘查区金锑矿成矿模式(刘建中等,2012,2014,2016)不整合面构造对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刘建中等(2017)实地调查研究了隆或、高龙、马雄、巴平等金锑矿床(点),发现这些矿床(点)同样就位于不同地层界面中,马雄、巴平为泥盆系/寒武系,隆或为石炭系/泥盆系,高龙为中三叠统/二叠系,含矿岩石无一例外的都为硅化构造角砾岩,热液蚀变特征,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等等均与茅口组与龙潭组(或峨眉山玄武岩组)之间的构造蚀变体一致,从而提出了多层次构造滑脱与金矿成矿找矿模式。

桂北地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桂北地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桂北地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骆清中;陈大克
【期刊名称】《黄金地质》
【年(卷),期】1995(001)002
【摘要】元古宙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含金建造与下古生界含碳碎屑沉积建造是该区金矿主要赋矿层中,前者为陆内裂陷沟-弧环境产物,后者形成了陆缘盆地构造环境。

金矿化总体呈东西向延展又依NNE~NE向成带的分布格局,是受古东西向基底隐伏构造带和NNE~NE向深断裂双重制约的结果,继承元古宙裂陷槽俯冲带发展演化形成的韧性剪切带,控制与基性,超基性杂岩有关的金矿化,次级隆起动缘构造挤压带是金成矿的有利部位,金矿化主要受脆
【总页数】7页(P14-20)
【作者】骆清中;陈大克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0.5
【相关文献】
1.吉林珲春—汪清地区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探讨 [J], 王振宇;刘玉;胡军海
2.桂北龙胜地区剪切带型金矿找矿进展 [J], 莫江平;黄杰
3.内蒙古中部召河庙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J], 陶继雄;许立权
4.桂北三江地区扬子型铅锌矿成矿规律与预测 [J],
5.桂北龙胜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J], 周守余;丁汝福;牛聪聪;杨英;陶明荣;胡乔帆;李发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_吴荣华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_吴荣华
Ⅰ — 桂北台隆 Ⅱ — 桂中凹陷 Ⅲ — 桂东北凹陷 Ⅳ — 大瑶山凸起 Ⅴ — 钦州残余地槽 Ⅵ — 云开地台 Ⅶ -1— 桂西凹陷 西 林 ― 百 色 断 褶 带 Ⅶ -2— 桂西凹陷南丹断褶带 Ⅶ -3— 都阳山隆起 Ⅶ -4— 靖西―田东隆起 Ⅶ -5— 下雷 — 灵马凹陷 Ⅶ -6— 西 大 明 山 隆 起 ① — 桂东北金矿集中区 ② — 桂东金矿集中区 ③ — 桂东南金矿集中区 ④ — 桂中金矿集中区 ⑤ — 桂西南金矿集中 ⑥ — 桂西北金矿集中区
第2 6卷 第4期 2 0 1 2年8月
V o l . 2 6, N o . 4 A u . 2 0 1 2 g
M I N E R A L R E S OUR C E S AN D G E O L OG Y

0 引言
我国金矿床空间 分 布 具 有 区 域 性 集 中 的 明 显 趋 势, 受不同大地构造 单 元 的 制 约 , 各金成矿带的矿化 类型 、 成矿特点和分布规律也不均衡 。 广西是我国重 要金矿化类型和找矿远景区之一 , 尤以滇黔桂金三角 区古生代―三叠纪 含 金 沉 积 岩 系 中 微 细 浸 染 型 金 矿 床为主 。 原广西地矿 局 陈 开 礼 总 工 等 地 质 专 家 编 写 的《 广西金矿地质 》 专著概括地论述了广西成矿地质 背景 , 划分了全区金 矿 成 矿 区 带 , 并根据地质成矿条 件和野外实际工作和经验 , 详细论述了各成矿区带的 地质特征 和 成 矿 条 件 , 总结归纳了金矿床的成矿规 律 。 笔者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的工作基础上 , 实地调查 和收集了全区近 1 点) 地质特征 , 补充统计 5 0 个矿床 ( , 了最新发现的金矿床 ( 点) 并利用计算机地质统计学 绘制金矿床 ( 点) 分布等密线图 , 结合各地区具有不同 地质构造特征和发展演化历史进行分析对比 , 将广西 金矿床划分为六个金矿构造成矿带 , 展示金矿床 ( 点) 集中区与大地构 造 单 元 的 依 附 关 系 。 阐 明 了 金 的 区 域成矿构造环境是划分金矿带的首要控矿因素 , 正是 由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所处的深部构造位置 、 基底与 盖层建造 、 变质作用以及岩浆活动的区域性构造组

成矿流体探讨

成矿流体探讨

状、角砾状等构造。铀矿物以原生沥青铀矿为主,地表氧化
带可见铀黑、硅钙铀矿等次生铀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 方解石、萤石。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赤铁矿、黄 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矿床围岩蚀变内外带有明显差异, 内带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
赤铁矿化、硅化等。外带蚀变表现较弱,主要有绿泥石化、
《桂北达亮铀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探 讨》
主讲:祁家明

研究区简介
桂北摩天 岭研究区 花岗岩体 位于扬子 板块东南 边缘,紧 邻华南板 块。地理 上摩天岭 岩体位于 贵州省从 江县西部、 广西壮族 自治区融 水县北部 一带。
岩体岩性较单一,主要 是黑云母花岗岩,岩体略呈 椭圆形,沿北北东-南南西 向延伸,面积约1000km2, 侵入于围岩中元古界四堡群 中,接触界线清楚,局部地 段为渐变关系,与围岩关系 比较协调,没有强烈的冲挤 现象。接触面均向四周倾斜, 南北两端倾角较缓,东西两 端倾角较陡。 岩体断裂发育,有乌指山 (Fw)、高武(Fg)、梓山 坪(Fz)断裂带。
(2)∑CO2去气作用,
(3)流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岩反应。
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实质上是相对高温的流体与较低 温的围岩见相互发生吸附、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反应等,达
亮铀矿床在实际流体成矿过程中,含铀流体肯定也会与周围
的花岗岩发生水-岩反应,但如果仅发生水-岩反应,往往会 出现方解石的δ13C变化范围较小,而δ18O的变化范围较大 (石少华,胡瑞忠 等,2011)。但从表中可以看出,达亮地 区方解石的δ13CPDB介于-17.45‰~-8.42‰,δ18OSMOW介于
友 等1995),运用多种同位素进行综合判断,避免单一同位 素的误判,以避免出现地质多解性。

桂西北金矿成矿规律和若干问题

桂西北金矿成矿规律和若干问题

基金项目: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913);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广西地质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项目(桂科能0710911-Z007)桂西北金矿成矿规律和若干问题钱建平(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桂西北地区属于我国著名的滇黔桂“金三角”地区,也是广西最重要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分布区。

区内已发现高龙、金牙、明山、隆或等重要金矿床。

随着矿产勘查工作逐步深入,找矿难度愈来愈大。

对本区金矿成矿规律适时地加以总结,提出本区成矿研究中若干值得重视的问题,对下一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1 桂西北金矿成矿规律1.1 矿体产出不局限于特定层位,但具有明显的层位和岩性的优选性 本区金矿赋矿层位多,矿化不限于特定层位,但与一定的岩性关系密切。

赋矿层位由下至上依次有泥盆系(那坡果提金矿,田林八渡锑金矿,隆林坡岩锑金矿)、石炭系(隆林隆或金矿隆或矿段,百色世加金矿,田阳叫曼金矿)、二叠系(隆林隆或金矿大平矿段,崇左六坤金矿,天峨八南金矿,平果那审金矿等金矿)和三叠系,但绝大多数矿床都赋存在中三叠统百逢组细碎屑岩(如凤山金牙、田林高龙、凌云明山、凌云营盘山、凌云沙里、西林田湾、乐业浪全、天峨更新、凌云逻楼、田东芭盛等金矿)中。

1.2 成矿严格受构造控制,正向构造控制了矿带和矿床的产出 区内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向深断裂(巴马深断裂、右江深断裂和那坡深断裂)及其相伴的褶皱隆起带,主要由3个褶皱断裂隆起带组成。

隆起带出露中上寒武统、泥盆—二叠系;凹陷带主要出露中下三叠统及第三系等。

桂西北地区金矿床(点)沿褶皱—断裂隆起带成群成带产出。

与三个褶皱断裂隆起带一致,由北向南可分为三个矿带:乐业—巴马褶皱—断裂隆起带,其中代表性矿床有凤山金牙、凌云明山、巴马那桃金矿;隆林—平果褶皱断裂隆起带,其中代表性矿床有田林高龙、八渡金矿;那坡大新褶皱断裂隆起带,其中代表性矿床有那坡果提、坡笨和弄内金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3期 矿产与地质Vo l.21,N o.3 2007年6月M IN ER A L R ESOU R CES A N D G EOL O GY Jun.,2007桂北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发现及成矿规律研究¹莫江平,黄 杰,杨明德,刘耀辉(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摘 要:桂北地区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薄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不同级别剪切带构造控制着矿化集中区、矿床、矿体的分布,以及与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有着空间上的密切联系。

具有上部石英脉型、中部石英细脉薄脉型、下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

桂北地区成矿条件好,与国内外许多大型超大型剪切带型金矿有类似成矿地质背景。

研究认为,在桂北地区找矿应转变找矿思路,在老矿山深部及周边地区,具有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

关键词:金矿床;成矿规律;综述;构造蚀变岩型;剪切带;成矿规律;桂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7)03-0237-0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江南地块变质基底的金矿找矿获得重大突破,相继在江西金山和湖南沃溪、雪峰山地区找到一批大型、特大型金矿床。

这说明,江南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具备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巨大的找矿前景。

桂北处于江南地块西南边缘,金矿找矿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先后发现福平包、麻岭界、分水坳、潘内、岩山背、金石等中小型矿床(点)50多处。

近年,作者运用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理论,对桂北地区剪切带型金矿的矿化类型、控矿作用和成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具有大型金矿找矿前景的龙喉金矿床,这对桂北地区金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桂北位于华南—东南亚板块中部,扬子地块与华南地块的碰撞拼贴带上[1]。

出露地层为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一套浅变质砂泥质岩夹硅质岩、碳酸盐岩建造,其中含砾凝灰质(泥质)砂岩、炭质泥(页)岩、硅质岩的金丰度高,是本区重要的含金层位。

本区经历四堡、广西、印支—燕山等构造运动,产生了一系列N N E向区域性深大断裂,如龙胜—永福深断裂。

这些断裂具有长期活动和控岩、控矿等特征,与其派生的次级、更次级断裂、裂隙构造一并构成了本区含金热液的迁移通道和矿体的富集定位空间。

区域内岩浆岩较为发育,在深大断裂附近,广泛发育雪峰期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脉),并成群成带产出。

由于强烈的剪切作用,岩体及其边缘形成强烈片理化带或断裂破碎带,成为基性、超基性岩中金矿化的有利地段。

2 剪切带型金矿类型在全球范围内,与剪切带相关的金矿床普遍发育。

世界上许多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或金矿带的产出均与大型线性剪切带构造密切相关。

自从1986年加拿大国际金矿床讨论会以来,特别是Bonnemaison[2]率先提出“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的概念,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对该类金矿床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理论方面不断取得新认识和新进展,在金矿勘探方面取得许多新突破,在剪切带中发现了许多大型、超大型金矿床。

桂北地区剪切带型金矿集中分布于三江县、龙胜县、兴安县和全州县等。

金矿化类型按矿体产状和矿石特征,可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薄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三种类型。

2.1 石英脉型金矿为桂北分布最普遍的一种矿化类型,产于区域性断裂旁侧的次级脆性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形态较简单,以单脉居多,由石英脉组成,延深、延长颇大,长度一般为数百米至千余米,厚度为0.3~3m,向深部矿体逐渐变厚,其破碎程度也逐渐加强。

矿石品位变化较大,局部可237¹收稿日期:2007-01-20 作者简介:莫江平(1962-),男,广西昭平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找矿和矿床地质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基金项目(桂科基0575105)、国家公益专项基金(2005DIB3J206)资助。

见富矿包。

围岩蚀变有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

代表矿床有分水坳金矿床。

2.2 石英细脉薄脉型金矿为本区重要金矿类型之一,主要受密集的陡倾斜压剪性节理带控制,矿体常包含多组由近于平行排列的石英薄脉带,矿脉与围岩界线平直,产状稳定,形态规则,脉带宽度为3~8m,石英单脉厚度均小于0.4m,其中以0.02~0.08m居多,含脉密度一般为5~15条/米左右,密者可达20条/米。

矿石品位中等,但石英薄脉中A u含量较高。

围岩蚀变总体不强,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

代表矿床有潘内金矿床。

2.3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本区重要金矿类型,其产出严格受次级脆—韧性剪切带控制。

矿体由石英细脉、微脉、网脉和破裂围岩组成,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延长、延深较大,长度一般大于1000m,宽度为数米至十余米,矿化分布较均匀。

由于构造破碎带多期、多阶段长期活动,围岩破碎强烈,为成矿物质的多期次叠加、富集提供条件。

蚀变强,发育硅化、黄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

代表矿床有龙喉金矿床。

3 龙喉金矿地质特征龙喉金矿区位于马海背斜北部,为近年发现的金矿床。

出露地层为前寒武系含火山物质的碎屑岩建造。

断裂构造发育,区域性NN E向深大断裂通过矿区,NE向次级断裂构造发育。

目前发现的四条矿化蚀变带均受NE向次级断裂构造控制。

其中Ⅲ号矿化蚀变带金矿化最好。

Ⅲ号矿化蚀变带走向为45°~60°,长度大于2000m,宽度为6~15m。

经9条探槽控制,圈出2个金矿体。

Ⅲ-1号矿体长度为360m,水平厚度为6.07m,矿石金平均品位为2.55g/t。

单样最高品位为6.46g/t;Ⅲ-2号矿体长度为480m,水平厚度为6.05m,金平均品位1.75 g/t,单样最高品位为3.91g/t。

实施二个钻孔,ZK40-1在孔深191.47~209.72m处,见到矿化蚀变破碎带,其视厚度为18.25m,真厚度为3.10m,其中在191.47~200.72m处见到金矿体,其视厚度为9.25m,真厚度为1.57m,其w(A u)为1.17~3.25g/t,平均为2.12g/t。

ZK4-1在孔深57~140m处,见到矿化蚀变破碎带,视厚度为82.5m,真厚度大于10m,其中在66~71m、75~83m、90~94m、128~140m处,见到硅化、黄铁矿发育的矿化蚀变岩,其w(A u)为0.56~2.41g/t。

矿体倾角近于直立。

主要蚀变有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

黄铁矿呈浸染状、细脉状分布于破碎带中。

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4 剪切带构造控矿作用世界上许多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或金矿带产出与大型线性剪切带构造密切相关(苗昌德,1993)。

据统计,前寒武系变质岩系中集中了世界金矿储量的80%以上,其中主要是与线性剪切带构造有关的金矿床(涂光炽, 1994)。

自从Bonnemaison(1986)率先提出“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注意到剪切带与金矿床之间存在十密切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剪切带构造不仅是导矿构造、控矿因素,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成矿机制[3]。

剪切带构造按其规模可以分为一级和二级构造,一级构造是切穿地壳的区域性大型构造带,常控制小型侵入体的分布,二级构造是一级构造的次级单元。

根据剪切带中岩石的变形特征,可划分为韧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和脆性剪切带,它们形成于地壳的不同深部[4]。

大型剪切带的深部为韧性变形,中部为脆—韧性转换带,浅部为脆性变形,相对应的剪切带型金矿则表现为糜棱岩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它们具有垂向上的分带特点,不同类型金矿反映剪切带构造系统发生、演化和不同阶段的相互联系的结果。

桂北金矿最突出的特征为构造逐级控制明显。

例如NN E向龙胜—永福深断裂带具有延长大(约150km)、发生时间早(晚元古代)、切割深度大(硅铝—硅镁层)、活动时间长(雪峰期-燕山期)的特点,普遍发生脆—韧性剪切变形特征,其东部发育N N E向区域性黄坪—枫木坪、福平包—麻岭界脆—韧性断裂,马海金矿化集中区则被夹持于上述两条断裂带之间。

由于其左旋扭动力偶的作用,形成更次级的NE向构造破碎剪切带,其控制着金矿床或矿体分布,如分水坳—潘内金矿带、福平包—金坑—岩湾金矿带等。

因此,矿床(体)产出严格受NE向剪切带控制。

剪切带构造对矿床、矿体的产出、矿质沉淀、富集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剪切带对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的控制上,如具“带中脉、脉中体”的矿化特点;矿化强度和矿体厚度明显受容矿剪切带的破碎程度制约;构造破碎越强烈,矿化越好,矿体厚度也越大;在空间上形成上部为石英脉型金矿(分水坳)、中部为石英细脉薄脉型金矿(潘内)、下部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龙喉),向深可能变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

总之,剪切带构造控矿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其作为通道或容矿空间形式、几何形态或排列组合方式上,以及表现在其对成矿带、矿带或矿体分布的控制上,更重要的是,其构造演化过程还包括递进变形、退化变质及热液蚀变作用等,这些作用过程对矿质的活化迁移、沉淀富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剪切带的韧—脆性转化过程,是促进成矿物质迁移富集的重要机制。

2385 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桂北金矿处于江南隆起西南边缘,区内出露的前寒武系和下古生界浅变质含火山物质碎屑岩系,是该区金矿主要赋矿层位,含矿地层极为有利。

区域NN E向深大断裂通过本区,是区内主要导矿构造。

NE向脆-韧性剪切带成带、成组发育,具压扭性,金矿化沿该构造蚀变带分布,是本区最主要的容矿构造。

对找矿有利的成矿构造有N NE向、近SN向区域断裂及旁侧次级N E向、N EE向脆—韧性剪切断裂、裂隙带。

在构造破碎、挤压剪切变形强烈、热液蚀变发育(特别是硅化、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矿化)的地段,以及在不同级次、不同方向断裂交汇、收敛部位,是金矿化富集成矿的有利部位。

桂北地区剪切带型金矿找矿的思路首先是沿地层找矿。

赋矿地层为震旦系,次为丹洲群和奥陶系。

有利成矿的地层岩性有浅变质泥质岩、泥质粉砂岩、浅变质含硅含炭泥质(粉砂)岩和浅变质含砾泥质砂岩。

其次为深大断裂通过处,特别在脆-韧性剪切带成带、成组发育地区的找矿。

再就是重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找矿,该类型金矿具有连续性好、规模大的特点,应是找矿工作的重点;对现有石英脉型、石英细脉薄脉型矿床(点)集中分布地区,应重视深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找矿。

因此,桂北地区奥陶系至元古界分布较广,深大断裂发育,金矿床(点)密布,成矿条件好,与国内外许多大型超大型剪切带型金矿有类似成矿地质背景,运用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理论,指导该区的金矿的找矿,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6 结论(1)桂北地区剪切带型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薄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2)剪切带构造与金矿关系密切,深断裂控制着金矿化集中区,次级、更次级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着矿床和矿体分布,以及与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有着空间上的密切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