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要素

公共空间要素
公共空间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营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归纳了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若干重要因素——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探讨这些要素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力,并通过实际案例总结其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应用方法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有观点认为: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过去需要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的一部分社会及市政功能已经转移到了私密领域(如娱乐、资讯获取以及消费过程可以依靠家庭中的电视和互联网来完成),曾经只能以集体和公共形式出现的活动也在逐步转化成为更加个人和私密的形式(例如城市中的各种缴费手续,过去必须到指定的公共场所完成,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甚至通讯手段就可以在私密领域完成),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趋减弱。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公共空间的使用仍然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只是由于设施陈旧、设计不当以及人们的意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对低下,服务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从本质上看,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设计,丰富人们相互交往的场所,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以此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1.空间与尺度

公共空间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由长、宽、高等量度和范围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广延性和扩张性的表现。但形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公共空间应该是具有地域文化和内涵的,并赋予空间涵构意义的“场所”。

“场所”概念常强调“归属感”和与场地的情感联系。荷兰建筑师奥尔多·范·伊克(Aldo Van Eyck)在他著名的场所描述中强调:“不管空间和时间的意义是什么,场所的事件只会有更多意义。这是因为在人的意念中,空间表现为场所,时间表现为事件。”然而在当前营建场所感的规划设计中,场所的形态意义常常被过分渲染,甚至超越了更为重要的人之活动及空间的功能意义。

尺度,既是空间设计的手段,也是空间设计的原则。“人体尺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积累形成的一种适度的标准和视觉印象。尺度存在于城市形体空间设计的每个环节。虽然在整个城市的形体空间设计中并不一定遵循唯一的尺度概念,但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有意义的、适合人们需求的尺度效果。有时,“超人尺度”是为了某种特殊的使用功能或取得某些特定效果而不得不采用的(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设计)。但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城市新行政中心的设计中,往往采取巨大的尺度来取得“宏伟”的效果,这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凡是接近人的地方,特别是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都应该注意体现“宜人性”,因为所谓的“人性场所”首先是空间应具有“人体尺度”。

2.可达性与易达性

城市中目的地与交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正因为有了吸引人们的目的地,于是才产生了交通;因为有了交通,才使得人们到达目的地变成可能。因此,城市的公共空间具不具备活力是受到其可达性与易达性的影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城市的公共空间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在某一场所相互活动形成的,包括街道、市场、码头等,由此也反映了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易达性的重要性。因此,在创造新的城市公共空间时,必须考虑公共空间与其他区域的交通联系(包括车行交通和步行交通),这是实现公共空间富有活力的重要保证。

3.混合使用与密度

创造活跃和良好的公共空间的另一个关键就是不同的土地用途和人的活动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集中,而足够的人群和活动密度又常常被认为是空问富有活力的先决条件,也是实现空间混合使用的先决条件。为避免国外许多城市开发实践中被功能分区理论影响而出现的孤立的城市公共空间现象,混合使用已经成为现今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城市设计目标。

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而言,适当的密度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公共空间,由于现状条件限制较大,往往形成高密度的区域。尽管高密度有时意味着较低的环境质量,但对于公共空问的使用,适当的高密度意味着将增加人流的接触度——当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不同类型的人们在同一公共空间中相遇,就大大地激发了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使公共空间变得复杂多变、富有生机。

4.环境质量

根据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理论,人们的每一种活动对环境的要求都不相同,其中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都特别依赖于户外空间的质量,当条件不佳时,这些具有特殊魅力的活动就会消失,而在条件适宜的环境里,它们就会健康地发展。由此可见,户外空间的环境质量对空间活力营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此外,适度强度的接触是进一步发展成其他交往形式的起点,但在没有纷繁户外活动的情况下,最低限度的接触就不会出现,交往也就无从谈起。与环境质量良好的公共空间相比,质量较差的空间影响了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限制了人与人之间适度强度接触的发生,从而制约了空间活力的体现。反之,我们试想一下,在环境质量良好的公共空间里,无论是在市中心、商业广场,还是在公众娱乐场所,产生人的停留与活动,而人及其活动总是吸引着另一些人,当人们或在一旁观察,或聚集在其周围,或互相讨论,于是新的交往活动就这样自然地展开了。

5.公共设施

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必须满足人们各种活动的需求,因此,健全的公共设施是营建良好公共空间的基本条件。相关的基本公共设施包括:灯具、座椅、邮筒、垃圾箱、站牌、路标、城市地图栏、电话亭、售报亭、候车亭、治安亭、公共卫生问等。

建筑与规划设计应为残疾人士及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创造正常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便利条件。应该结合残疾人坡道与盲人路引等设施,消除人为环境中不利于残疾人士的各种障碍,创造出平等使用的公共场所,使全体成员都能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除了有助于突显公共空间的个性外,街道家具的组织质量也是衡量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最基本的标准之一。街道家具同样也能为地区的发展设定质量标准和期望值。但目前由于多方原因,街道家具设计与选择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无数的街道家具是按照不顾及城市整体空间特色和街道景观的方式进行配置的,结果形成了街道景象视觉和功能上的混乱。

7.公共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是营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如同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民风习俗一样,城市

公共空间也同样需要各种艺术活动的感染和熏陶。从城市自身的角度看,各种有益的公共文化活动不但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而且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方法。例如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的“黄桷树下龙门阵”,每每都能吸引大量的人参与,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而且也给原本商业化的步行街注入了文化生机。

从区位和交通上看,它地处上海繁华的卢湾区,东临黄陂南路,南临自忠路,西临马当路,北临太仓路,当中一条兴业路把其分为南里与北里两个部分。在太仓路上的主入口离淮海中路最繁华的地段及地铁出入口只有170米,因此交通的易达性保证了新天地广场成为上海一个重要公共场所的可能性。此外,它在区位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上海最重要的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位于兴业路上,大批中外游客都会借此机会而顺便将新天地广场游览一番。

三、结论

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问营建的探讨以及实际案例的评析,可以看出活力要素对城市公共空间营建的重要作用。但对于不同地段、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而言,各个要素的影响力不同,着重处理的力度也应有所区别:针对较大范围的城市公共空间(如城市中心区等),应着重考虑“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以及“公共设施”的合理规划设计;而对于较小的城市公共空间如小型广场等),则应精心处理好“环境质量”和“街道家具”的设计以及组织开展各种“公共文化活动”。

总之,通过合理把握公共空间活力要素,在实际规划设计中着重处理好各个要素的关系,一定能创造出真正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3环本二班

陈轩

城市公共空间的行为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行为特征 【摘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整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传承历史文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发生的“舞台”,支持着城市市民的公共生活与各种行为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公众素质、塑造公众良好行为风尚。 【关键词】人的活动;互动;城市公共空间;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设计的重点,决定着当代城市形态和城市环境。从历史上看,公共空间总作为人们信息交流的平台,即使今天,我们掌握可所有的交流手段,公共空间仍然起着公共论坛的作用。众多事件和文化活动构成了城市最诱人的一道风景线,创造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会使城市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富于变化。 城市公共空间是由城市街道、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建筑内部公共空间和地下公共空间等空间单元构成。城市设计主要涉及的是城市开放空间,即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开放空间是为了满足某种功能而以空间体系存在的,是连续性。同时空间的存在也是为了满足人心理的需求。城市景观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它通过富于趣味的整体设计、人的活动、自然景色的变化参与其中。其中人的活动最为重要。人的活动可以分为私密和公共。前者是自我的、个体的、和内向性生活,后者是一种社会的、公共的和外向性的生活。两者对城市空间的要求是不同的。公共空间需要是有活力的、公开的和参与性的。 宜人的尺度和环境氛围是空间的特点。由于交通工具的影响和限制,人们的出行距离是有限的。中国传统城镇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出于特殊的政治和礼仪要求,都是自然宜人的。虽然从北到南,不同的城镇空间由于受到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为取得适宜的日照和通风,其街市空间尺度有很大不同。北方局部街市的宽高比可以达到2左右,而南方有些地区只有0.5。但结合各自的具体条件,都在宜人的尺度范围内。尤其对于城镇商市街道,它们是大多数普通市民参于公共社会生活的场所,其实际使用是适用的、舒适的。 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建设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设计者、开发商、政府、管理部门、使用者用“互动”的关系联系起来,共同作用、相互推进,以推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整体发展,完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和建造。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式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大体系的一部分的,郭恩张先生在其论文《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对策》中,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性质与功能,有如下描述:1、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多层次、多含义、多功能的共生系统,往往集节庆、交往、流通、休息、观察、购物、游乐、健身、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2、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诸种信息的物质载体,这里积淀着世世代代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们不时得传达着所蕴含的高价值信息,是人们阅读城市、体验城市的首选场所。3、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社会生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设计要素 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那么,城市设计包括哪些要素呢? 一、城市设计要素的分类 哈米德·胥瓦尼在《都市设计程序》(The Urban Design Process)一书中对城市设计的要素的分类和界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他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八类:①土地使用;②建筑形式与体量;③流线与停车;④开放空间;⑤行人步道;⑥标志;⑦保存维护;⑧活动支持。 而国内有学者则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①城市空间体系;②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③城市边缘与入口;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⑤视线走廊;⑥水系和绿化。 上述分类方法,对于城市设计要素的界定和划分已带有体系化特征,但仍然存在把城市设计要素与城市构成要素对应和等同化的倾向,从而往往把本质上应该属于某一个城市设计要素体系的内容划分到其他的体系中去,造成研究对象的含混。 综合当代城市设计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把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划分土地使用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景观体系,是符合城市形态要素系统构成的特点和城市设计系统整合的学科特征的,有助于把城市构成形态和空间环境的相关要素互相联系,从而进行整体性和体系化的研究。 二、城市设计要素的构成 1、土地使用体系。 1)土地使用的复合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和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及特征 作者简介:李曦(1975-),男,工程师,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重庆400000 李曦 摘要: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及构成,探讨了建筑、街道、广场、绿地系统等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要素,阐述了这些基本要素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以及体现出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组成元素,特征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 城市公共空间意指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总合,这种空间关系依照不同的规模和层次联系在一起。从早期都市狭窄的街道、集市的码头到后来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步行购物中心,以至今天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Open Space),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例如:古罗马集会广场;巴黎塞纳河两岸(Seine River);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上海外滩(见图1)。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Urban Public 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它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来的,是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为人们城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 与绿地等。 2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 2.1城市空间的边缘———建筑 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对所在地段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关注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环境特色。如重庆市渝中区的CBD商务圈,解放碑周边的建筑不论是立面、顶部、体量、色彩还是裙房高度都做了相应的协调,所以整体风格看起来很一致,与其公共空间所要体现的

认识展示设计空间的概念及特征

认识展示设计空间的概念及特征 展示空间中,随处可见展示设计的影子,事实上展示空间和展示艺术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展示艺术甚至组织和利用着空间,把艺术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如果没有了空间,一切都成为了空谈,因为展示空间为展示设计提供了一个创作环境的前提,空间规划是展示设计的核心要素。空间的概念由始至终贯穿在展示设计之中,无论是从展示的本质概念上看,还是从展示设计的程序范畴来看也是如此。因此每个设计师在进行展示设计的研究和探讨之前,要遵循“理念的基石”,也就是首要明确空间的概念。 (一)四维性。空间的思维主要是指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时间的维度,会制约到人们对于三维空间的认知与感受。 (二)时间性。人们在展示空间中进行观赏的时候,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不是静止的。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时间一直在流逝,空间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时一种动态的观赏运动,也是对于动态的一种诠释方法。人们体验到观赏的时间性,从而有更加完整的感官体验。时间性作为空间第四维,是创造动态的空间形式的根本。 (三)流动性。从上面的时间性我们可以得知,观众的观赏活动具有流动性,它是必然存在与展示环境的。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根据展示空间的特定功能和特点,来形成一种独有的流动形式和表现手段,为观众传达着信息。展区中不同的规划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效果,把不同的效果和参观的路线结合起来,能够使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四)多功能性。如今的展示空间功能不再单一,为了满足到人们在不同层面上的需求,如精神需求、生理及心理的需求,展示空间的功能变得多样化,集展示、娱乐、沟通、营销等服务为一体,故要求空间的区域划分要对符合指定的功能要求,符合该区域的性质。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文化发展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评价指标体系.docx

文化发展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评价指标体系1微观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存在“宏观—中观—微观”的层级结构,对应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管理的不同工作阶段。对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属性的评价,针对微观层面展开更具有现实性价值。微观层面的城市公共空间(以下简称城市公共空间),主要立足城市公共空间细部、建筑群组产生的限定空间、建筑单体形成的室内外公共空间等内容而言,多数需要建筑师掌控,如城市广场、街道、公园、建筑内外公共空间等,它们与人为活动的关系最为直接,相互影响最大,涉及到空间尺寸、形状、质感等具体要素和指标,是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最终实施阶段。 2关系文化发展的城市公共空间评价指标体系 2.1层次分析法 学术界常用评价方法中,以层次分析法较为适用。层次分析法最早由运筹学家托马斯L-;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权重决策分析工具,主要针对多目标、复杂化的综合评价问题。结合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构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级指标结构模型[2]。顶层第一级为综合目标层,包含众多理想与具体目标;第二级为评价的准则,是依据综合目标要求分类产生的影响因素层级;第三级为评价的指标,是对准则的再细化和再深入。 2.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是评价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制定和选择上极为关键,关系整

个评价体系的优劣。众多指标形成体系,以完善的结构形式对综合目标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评价分析,有利于得到全面、客观的数据结果。结合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属性的内涵,选取4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考虑,即参与性、驻留性、交往性、文化性。虽然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属性和文化品质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政Z等,然而这些因素对其不构成主要或持续影响,故并未列入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因此,上述4个方面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通过对准则层进行细化深入,分解得到22项指标层,以供参考。 (1)参与性。参与是实现文化交往的首要条件,只有进入场所,才有可能发生关系,营造精神。从参与性入手,深入分解形成7项指标:①公共与步行交通。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务必确保与外部空间环境具有极好的连通性,城市人群可以便利地到达其中,并可以选择在相对任意时段便利地离开。步行交通与公共交通实现互补而非干扰,形成多元交通系统。②指向标识系统。公共空间内部应当完善指向标识,提高人群参与效率,引导城市人群清晰达到目的场所。③无障碍设计。这是对参与人群全面性和广泛性的充分考虑,具有十足的人文关怀气息,是评价公共空间人性化参与性的直观体现。④停车系统。满足自驾需求,同时对缓解城市交通通行和城市停车具有一定意义。⑤整体风格及特色。城市公共空间在整体空间形式、景观风貌上较为统一和完整,呈规模化特色效果,易于吸引城市人群进入。 ⑥视景效果及绿化。城市公共空间置于城市界面中具有通畅、美好的视景效果,同时在卫生环境方面管理到位、长效,并具备充足的绿

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研究

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是市民进行户外活动所需的必要场所。严寒城市冬季漫长而寒冷,低温、冰雪和冷风的侵袭对人们参加户外活动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建立具有强吸引力的公共空间是增加人们户外活动的必经途径。本文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虚拟情境的严寒地区城市景观活力的要素测量与模型建构(51108114)”,以建立高活力度的景观环境为出发点,对该课题中景观活力要素的选取与测量部分进行研究,并对此部分进行扩展,完成了对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的评价研究。通过对公共空间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分析了人们评价景观活力度的影响因素,根据对调研数据的统计与计算,建立了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体系。 根据严寒城市气候特点、空间类型和人群差异,分别建立差异性景观活力评价模型。研究旨在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改善市民健康状况,设计高活力度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提供指导。首先,本文参考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和景观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严寒城市独特的气候环境特点和实地调研情况,分析获得了影响严寒城市景观活力评价的自然、空间和事件影响因素。自然影响因素的获得以严寒城市气候为背景,以人的身体与视觉感受为依据,其包括微气候和植被要素;空间影响因素的获得以亚历山大的空间模式语言和环境行为学理论为基础,根据物理环境对人形成的实际影响为依据,通过分析客观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对人的活动和空间景观活力的影响程度而获得,包括场地规划界域和内部空间配置;事件影响因素的获得以亚历山大的事件模式语言和环境行为学理论为基础,利用态度三重模型,通过分析使用者对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态度的形成过程而获得,包括个人认知特征和社会文化特征。 自然、空间和事件三类影响因素对景观活力评价进行的定性描述、为后续定量研究打下了基础。其次,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式对景观活力评价前期的调研进行了样本分析。定性部分的研究可为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定量部分的研究可为评价提供应用依据。调研过程分为调研准备、调研实施和样本分析三个步骤。 调研准备期间明确了调查地点、筛选了环境因素的、预测了调研方式。调研实施过程完成了调研问卷的设计、测量检验和实地调查。调研准备和调研实施两

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调研之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调研之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调研之 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被人们誉为城市生活的“起居室”和“客厅”,目的是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维护、改善生态环境,保存有生态和景观意义的自然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协调,体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的组织城市空间中人的行为、文化、游憩的职能;改善交通、便利运输,并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而在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研究更是举足轻重。 关键词:城市设计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开放空间,主要面向全体市民开放使用,供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还有人为建造的公园、道路停车场等。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因此,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使用者无不对其给予特别关注。 城市公共空间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社会,它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已经经历了漫长的100多年,中国传统的公共空间是不同于西方的公共空间的,我国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以线型的街道为主,而可以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较为缺乏,人们仅在庙的前庭举办庙会或者节庆等公共活动,同时,在交通便利

的码头和桥头等地形成公共开放的集市,但这几类公共开放空间并不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公共空间理念传入我国,我国对公共空间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位。从1949年到1987年,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为恢复阶段、发展阶段、动荡阶段、停滞阶段和再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处于恢复阶段,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大中小城市纷纷进行了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城市公共空间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也步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接着到“大跃进”和大调整时期,公共空间的发展受到了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到“文革”时期,公共空间的发展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但是局部的一些新的公共空间的建设还在进行和发展中。进入21世纪,城市慢慢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城市公共空间也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示一个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窗口,其形态和构架代表不同城市的品位和特点,其设计给人带来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和美的享受,特色的空间景观为人们营造出一种富有神韵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同时增添了城市的魅力。第一,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市民的爱市意识往往因为城市公共空间而增强。可以说,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阅读城市、体验城市的一个重要场所。第二,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力保障。环境友好、生态优先的战略原则需要被贯彻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当中,建设者需要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生态和使用功能,保护建设地块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优化空间的生态,打造一个健康的城市。第三,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还可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提升周边地区的房产和土地资源的价值,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对整个城市来说,多创造一点公共开放空间就等于多增加一点投资,从而使城市建设具有更高的回报率。 从广义上,城市公共空间可被划分为城市街道空间、城市广场空间、建筑环境空间三种类型。其一,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满足交通需求,恢复街道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的景色。其二,城市广场空间设计:城市广场可以分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文化广场、商业广场、休憩广场、交通集散广场等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 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有观点认为: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过去需要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的一部分社会及市政功能已经转移到了私密领域(如娱乐、资讯获取以及消费过程可以依靠家庭中的电视和互联网来完成),曾经只能以集体和公共形式出现的活动也在逐步转化成为更加个人和私密的形式(例如城市中的各种缴费手续,过去必须到指定的公共场所完成,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甚至通讯手段就可以在私密领域完成),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趋减弱。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公共空间的使用仍然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只是由于设施陈旧、设计不当以及人们的意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对低下,服务 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从本质上看,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设计,丰富人们相互交往的场所,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以此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1.空间与尺度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 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展示设计要素

展示设计要素(四大要素:物、场地、人和时间) (展示空间、公共空间、功能空间与尺度也就是人机工程学) 1.展示空间:①大型10000平方米 ②中型5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 ③小型5000平方米 2.公共空间(结构空间、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动静态空间、悬浮空间、流动空 3. 间.....) ①咖啡厅、茶室等商业性空间 ②书店、博物馆等文化性空间 ③信息服务载体:电子型、网络型、文献型 领域:科技、文化、市场、娱乐等 渠道:官方网页宣传,新浪微博推送,微信推送,海报宣传,头 条文章 ④各种人工空间 ⑤衍生产品 4.功能空间(电梯、卫生间、管理服务、储存.....) 5.展示色彩 6.展示道具①展板、展柜、展台、展品等元素 ②艺术品(画、立体雕像)、仿真、蜡像等展品 ③实景、模型、影视等传达方式 7.设计风格罗马样式希腊样式(多立克、爱奥林、科林斯) 文艺复兴、巴洛克(运用直线同时也强调线型流动变化,过多的

装饰)、洛可可(运用曲线,装饰繁琐,矫揉造作,纤巧华丽)、 中国古典 8.工程技术照明(设施用途和目的比如商场、博物馆等、适当的照度 照明质量、光源、照明方式:①类型直接照明、半直接照明、 漫射照明②分布: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照明 灯具 控测监控、施工工程 9.设计材料(木材、金属、砖材、玻璃、塑料......) 10.导视设计

11.商业空间的功能:展示性、服务性、娱乐性、文化性 12. 当代设计更应该注意到环保以及节约成本的问题,展示空间一般都是流动性强持续时间短的设计,不像是室内设计一样是一个长时间使用的空间,所以我们更应该采用轻便可重复利用的材料,注重环保节省人力物力。

展示设计空间设计的重要意义知识交流

展示设计空间设计的重要意义 学院:机械工程 专业:工业设计 姓名:张雪瑞 学号:1008024213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它的主体为商品。展示空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阶段性发展逐渐形成的。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示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我们称之为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店面的布置是引导人群和提高自我品位的关键店面布置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商品特征,使顾客产生购买欲望,又便于他们挑选和购买。专卖商店的设计十分讲究,它需要线条简洁明快,不落俗套。在布置专卖商店店面时,要考虑多种相关因素,诸如空间的大小,种类的多少,商品的样式和功能,灯光的排列和亮度,通道的宽窄,收银台的位置和规模,电线的安装及政府有关建筑方面的规定等。 在展示设计中,空间的分割组合是展示设计的灵魂,它决定着一个展示设计的风格、形式、构造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它可以决定展示设计的结构是怎样的,展示设计的功能区怎样划分,展品怎样陈列等。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的德国馆是采用围中有透,透中有围,围透划分空间的处理手法,使人进入展览空间后,沿隔断布置所形成的参观路线不断前进,在行进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几个层次的空间。这种在运动中所看到的不断变化的视觉氛围会引起人们浓郁的兴趣,所以该馆在空间处理上,以变化和灵巧划分空间的手法,是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并且不断变化着的空间导向,让空间序列产生异常丰富和流畅的效果。 贵阳的企业馆对于空间的处理也很精彩,让观者对于前方的展示内容及空间产生强烈的欲望及好奇。此展厅有科幻的效果,整个展示的空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功能分区相对被弱化了。 展示设计是使参观者与展品交流的一种设计活动。空间的分割与组合使展示设计得到了不同的构成形式,分为了公众空间、信息空间、辅助空间等众多类型,而观众正是在这些空间中活动,从而获得对展品的认识、感受。因此,空间设计是展示设计的的重要环节,一个精美的展示设计离不开非一般的空间设计。

建筑空间的基本要素

建筑空间的基本要素:尺寸、几何形状、围护材料、结构形式、光线、装饰。 1 尺寸 尺寸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宽、高,它是空间形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决定着空间的比例,更加影响空间功能及使用的重要因素。不同功能的建筑,所创造的空间尺寸是不一样的,反之,不同尺寸的空间也必定会带来各式各样功能的建筑。然而相同功能的空间,不一样的尺寸也会带来不一样的空间效果,给人不一样的尺度感。拿住宅单元来说吧,一个住宅单元无论是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四居室,除了卧室,还必须有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这几个空间随着功能的不同,尺寸也是不同的。在这些空间中客厅是最大的,这是因为除了要满足一家人的活动,还要招待客人,摆放各式各样的家具家电。如果空间小了显然是满足不了功能的要求,但是如果空间过大了,会增加造价,对于普通的家庭显然又是不必要的,一般在20m2 左右已经足够了。层高方面普遍做到 2.9~3.0m,对于一般的客厅及卧室而言,这个尺寸是合适的。对于复式住宅及别墅中客厅常做成两层高,这跟它的平面尺寸是相互协调,高度跟平面是成比例关系的。如果过低了,会让人感到压抑,过高了让人没有亲切感。厨房及卫生间能够满足必要的设备及使用要求就行了,在高度方面也可以适当降低,吊完顶之后有 2.2m 即可。我们在建筑设计实践中,无论是整体或是局部,都存在着大小是否适当?高低是否适当等等尺寸上的问题。如果说这些尺寸设置合适,具有应有的尺度感,那就是意味着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这样就能达到和谐并产生美的效果。所以尺寸是建筑空间最基本的要素,所有空间构成之前则应先根据空间的性质及使用情况来推敲它各个方面的尺寸。 2 几何形状 随着建筑的日益发展,空间的形状越来越丰富。不同形状的空间除了跟空间的使用有关系,还可以按照一定的艺术意图给人以某种精神上的感受。 空间的形状在平面上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梯形,各种形状相交、相切等等组成的形状。在立体空间上有穹隆形,中间高两边低的坡屋顶式、拱形等等。长形的空间因使用要求的不同导致长宽高之间的比例有差距。如电影院观众厅的平面形状一般呈较长的方形,考虑无遮挡视线,设成阶梯状或是设有楼座,高度要求高些;而会议室又比办公室稍长些,高度也相对而言要求较高些。这些不同功能的空间,虽然都是长形,但是由于使用上的不同,它的比例就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手术时不同角度的照明需要,手术室采用卵形的空间形状,可以充分利用布满在四面顶棚上不同角度的灯光组合,从而获得最好的照明效果。在酒店设计中为了让每位客人获得更宽阔的视野,常把客房设计成退台式,让每一位来旅游的贵宾都可以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和充裕的阳光,得到真正的放松。除了平面的几何形状给空间带来了不同的效果,立体的几何形状同样可以带来不一样的空间。窄而高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向上的感觉,富有神秘感。教堂就是采用这种手法来营造它神圣而神秘的空间氛围;细而长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向前的感觉,造成一种无限深远的气氛。在做一个依山临水的温泉酒店时,就大量采用了这种手法。利用山势的委婉延绵,用一条高高低低的走廊把客房串连起来,一直跨江连接到河中间的小岛上独立的豪华客房。通过这个细而长的长廊,即可以欣赏到庭院的景色,继而延伸到室外天然的风景,建筑与风景融为一体,已经分不清哪个是风景,哪个是建

城市空间要素及其结构_陈宇光

[摘要]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导致城市资 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面临前所未有的空间压力。城市空间的要素组合及其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理性地解析城市空间的边界及其要素组合以及城市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内涵,科学地勾勒出多元价值取向背景下的城市空间结构走势,有助于将城市建设和发展真正纳入健康发展轨道。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要素组合 [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72(2007)04-0080-05 城市空间要素及其结构 陈宇光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104) 政治与法律 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阶段性成就令人惊叹,世界瞩目。而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则同样应引起广泛关注和理性思索。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规模的不断膨胀,导致城市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面临前所未有的空间压力。在一些大中城市,由于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没有前瞻性地预测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影响和问题,城市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拥挤、绿地面积减少、交通阻塞、城市抗灾能力差等“城市病”已经开始显现。笔者拟从城市空间的边界、城市空间的要素组合、城市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予以分析,科学地勾勒出多元价值取向背景下的城市空间结构走势,有助于将城市建设和发展真正纳入健康发展轨道。 一 城市空间是人类社会活动、生产活动和家居生活的现代存在方式,它与乡村空间一起成为有别于其它生物种类生命样式的“人化的自然”[1](P79),即社会物质,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来的两种文明形式。用历史 的、辨证的观点来看,乡村空间具有时间上的凝固性和空间上的内敛性,而城市空间孕育并脱胎于乡村空间,它毋宁是从乡村空间生长出来的,因而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开放性。城市具有超强的空间扩展的能力及其自我重构能力,它通过其边界的运动实现其对现状的超越。城市空间的边界有外边界和内边界之分。城市空间的外边界是指城市发展中形成的自然边界,这种边界通常表现为与乡村接壤的交界点。城市空间的内边界通常是指城市内部空间之分割,历史地形成的城市空间布局,因时因地不断变化着的空间布局调整以及城市空间要素彼此消长导致城市空间的演化状态。 在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仅注重城市的外延扩张而不顾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等客观条件,超越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条件的许可范围。恩格斯在分析英国城市情况时作过这样描述:“1844年时我还能用几乎是田园诗的笔调来描写的地区,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已经整批整批地陷入了同样破落、荒凉和穷困的境地。只是猪和垃圾堆再也看不到了。资产阶级掩饰工人阶级灾难的手法又进了一步。但是,在工人住宅方面并没有任何重大的改 [收稿日期]2007-09-10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和谐社会视野中城市管理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06STD630065。 [作者简介]陈宇光(1957-),男,江苏常熟人,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校长,哲学博士,教授。

室内空间设计要素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需要新的生活内容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家庭居室装修也是人们实际生活的一部分,而室内设计对家庭居室装修有着总领和引导的作用。创造具有文化价值的生活环境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因此,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必须了解社会、了解时代,应对现代人类生活环境及其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认识。 任何时代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我们看待西方现代城市化社会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功能化、巨大化和情报化。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功能化:高速、高效率的现代城市生活以大量使用汽车为特征。汽车社会的出现,在城市中夺走了人们的步行空间,养活了人的活动机会,没有给人们提供有限的步行环境和悠闲的活动交流机会。 巨大化: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与发展,占据了城市中一个又一个巨大空间,也扩大了建筑与人的尺度差。高大的楼群使人们感到窒息、压抑。当前的弥补办法是在高层建筑群之间整修开设广场和休息区段,以及设置人际交流服务设施等等,以期减轻压抑感,窒息感,提供有限的人的活动空间。 情报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情报传递即时、快速,城市信息传递装置的发达,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到既紧张又必要。情报信息装置破坏环境,造成对人的视觉污染是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难题之一。在城市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的情况下,尽管不少大城市的管理部门对广告宣传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置有种种规定和限制,但仍挡不住危害日益严重的视觉污染的泛滥。 随着生活方式向着现代化、多样化的转变,我国也应该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走出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创造具有高文化价值的人类生活环境道路,这是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指导思想。 随着人们对室内的生活质量的关注,其实也是建立在我国住宅产业改革的基础之上,住宅产业的发展,对室内的构成和制作技术带来巨大的变革,与此同时,对室内的规划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居住的状况的变化与对居住多样化的要求,在目前为止,属于比较矛盾的供求关系。住宅产业本身所期望的是把高度工业化的技术引进住宅生产中,然而实际上住宅却不能象汽车生产那样进行高批量化。住宅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介于手工作业与工业化生产之间,取其两者的伏点而综合发展。 每个地方有其固有的文化,建造符合其环境和地区文化的高质量住宅,需要创造提供优质住宅配件集合体的系统,这也有利于发展与地方产业密切相关的中小企业。 基于这种思维方法的住宅配件随着性能逐渐改良,种类增多,包括完整的一户住宅所需的大型配件在内,形成完整的内部装修系统。近年来的“居住空间产业”经过了上述的历程,综合吸取了设计和制造方面的要求而发展起来。 住宅正逐渐由量变到质变转化,所谓提高质量就是提高居住空间的功能性。由于居住空间的功能性是由室内部分所左右的,因此室内的充实自然就成为当前面临的问题。 如何理解室内与建筑的关系,如果把建筑当作“外衣”,室内则是“内衣”既与人的肌肤直接接触,又在“外衣”与肌体之间充分发挥着服饰的功能,因此,内衣“ ”比起“外衣”来需要更加细微的设计。换而言之,室内设计乃是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及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使使用者心情愉快,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的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具体到现代室内设计,则尖从以下几个要点进行探究与思考: 第一、现代室内设计审美意识的重心应从建筑空间转向时空环境(三度空间+时间=四度空间),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参与与体验。 第二、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层次应从形式美感转向文化意识,从过去的为装饰而装饰或一般地创造气氛提高到对艺术风格、文化特色和美学价值的追求以及意境的创造。 第三、现代室内设计强调关系学与整体把握。室内环境设计是整合艺术。它的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协调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应是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 第四、现代室内设计的创造手法为“一切皆为我用”。室内设计师又是艺术家,应当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调动和使用各种艺术的、技术的手段,使设计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探索——以扬州市为例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探索——以扬州市为例 [摘要]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是应对文化趋同现象的需要。本文基于城市设计的视角,以扬州市为例,深入分析扬州市的空间特色资源要素,将扬州的城市特色凝练为“古、文、水、绿、秀”等五大方面,构建了“一区、一轴、一带”的城市特色空间结构框架,并对重点空间特色区域提出具体的控制与引导要求。 [关键词]城市特色;空间规划;扬州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onvergence phenomenon, Characteristic Planning of Urban Space becomes a desirable response to practical need nowadays. B ased on Yangzhou city, this study took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design and then conducted an in-depth analysis on spatial elements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Furthermore, Yangzhou’s city features were summarized as five main aspects including ancientry, culture, water, green, and elegance, and a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f “one district, one axis, and one stripe”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y. In the end, some specific constraints and codes were introduced and illustrated for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spatial regions, whi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sign references for future application. Keywords:Characteristic Planning; Urban Space; Yangzhou 1引言 时下,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文化趋同的现象,地方性的传统文化特质逐渐消失,作为文化物质载体的城市空间越发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价值共鸣和反思。挖掘城市特色要素,将空间形态塑造与城市文化内涵相结合的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在此背景下营运而生。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三角核心区域北翼,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开邗沟通江淮,并在蜀冈上修筑“邗城”,从此开始了扬州城的历史。漕运之便,惠泽运河两岸,扬州城便是运河城市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扬州历经汉代兴盛,唐代繁盛,清代鼎盛的三度辉煌,造就了扬州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精致秀美的城市空间气质。然而,经济全球化发展浪起云涌,对

展示空间设计理念

对展示设计中空间问题的初探 对展示设计中空间问题的初探——展示设计是一项强调空间环境和道具形式的独立设计职业,它是一种空间形态的构成。展示环境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室内空间是以展品本位为出发点,在展示道具形式作用下的空间形态。本文就针对展示环境中的室内空间设计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做相关的探讨。 1.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概念 展示艺术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展示艺术就是对空间的组织利用的艺术。无论从展示空间设计的概念,展示设计的本质与特征,展示设计的范畴以及展示设计的程序,我们都可以发现,“空间”这个概念是贯穿始终的。展示设计是一种人为环境的创造,空间规划就成为展示艺术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在对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之前首先明确空间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每一个设计师需要把它当做“理念的基石”铭记在心的。 1.1 空间的两重性 空间这个概念有着相对和绝对的两重性,这个空间的大小、形状被其围护物和其自身应具有的功能形式所决定,同时该空间也决定着围护物的形式。“有形”的围物使“无形”的空间成为有形,离开了围护物,空间就成为概念中的“空间”,不可被感知;“无形”的空间赋予“有形”的围护物以实际的意义,没有空间的存在,那围护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对于空间及其围护物之间这种辩证关系,中国两千年前的老子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 空间的时间性 在展示设计中我们所说的空间是四维的,在此给通常意义上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这一概念。时间意味着运动,抛开时间研究空间将是乏味的,没有意义的。自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以后,人们对空间的认识有了深化,知道了空间和时间是一个东西的不同表达方式。空间是可见实体要素限定下所形成的不可见的虚体与感觉它的人之间所产生的视觉的“场”,是源于生命的主观感觉。而这种感受是和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展示环境中对展品的观赏,必然是一种动态的观赏,时间就是动态的诠释方式。人在展示空间中,就必然体验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从而构成完整的感观体验。空间的时间性在展示设计中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因素,充分运用时间这“第四维”是创造动态空间形式的根本,也是创造“流动之美”的必经之路。1.3 空间的流动性 在展示环境中,空间具有流动性是必然的,是由展示空间的功能特点决定的。展示空间是一门空间与场地规划的艺术,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用一定的表现手段向观众传达信息,它使观众犹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艺术雕刻中,用陈列手法的动态表现,规划上有意识的引导,使观众在三维空间中体验时空产生的第四维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