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2020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2020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2020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细胞的增值、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是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也为后面的细胞分化、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打下铺垫。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与前几章所学的细胞器功能的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掌握以往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命现象,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的核心问题如下:

1.细胞问什么不能无限长大呢?

2. 细胞通过什么方式增值?主要方式是什么?什么叫细胞周期?

3.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二、学生分析

因为高一年级的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很少,因此,要像对初学生物学的学生那样对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前五章学生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展开,通过适当的策略使新知识融入到原有的知识网络中。虽高一的学生已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综合思维能力,但

本节内容确实抽象,估计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的变化难理解,对于有丝分裂各个过程所出现的一系列现象,学生可能仍无法想象清楚,或无法将几个时期的事件串联成一条直链,因此,在教学中可用课件演示的方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连续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令教学中充分体现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改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细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5)通过有丝分裂动画的展示培养观察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6)养成质疑、严谨、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3.学生学习重点

(1)细胞为什么要进行分裂?

(2)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什么?

4. 学生学习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五、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

1.对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为了避免直接讲授学习,体现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目的在于让学生先探究,知道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明白了细胞分裂的必要性。

2.对于较抽象的有丝分裂过程,采取多媒体展示动画直观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观察归纳,难点的突破采取以分裂过程为主线,学生归纳的方式进行。

3.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堂巩固,使阶段性知识点得以巩固。

六、教学思路

SHAPE MERGEFORMAT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讲述、讨论)------------------整理问题

七、教学过程

程序要解决的

核心问题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目的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问题一: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展示象与鼠的图片,讨论:象与鼠的个体体积差距很大,象的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

胞是否比鼠的细胞大?二者个体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幼象到成象体积的变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学生思考并回答:象与鼠相应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相似,二者体积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细胞数量的不同。生物体的生长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但主要原因是细胞数目的增加。借助课件通过熟悉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生探求答案的欲望

恩,大家回答得很好,生物体的增大是由于组成的细胞增值,在生长,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细胞那么小,而不能再继续长大了呢? 积极思考,交流想法。让学生自主地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细胞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限制细胞体积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就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基本保持不变,如果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实验探究教师指导让学生明白细胞分裂的必要性反面思考既然细胞体积小,有利于物质运输,那么是不是细胞就能无限小?为什么?

因为细胞内完成各项生化反应需要很多酶,每一项酶促反应占有50nm的空间,而每一个核糖体直径10—20nm。不能,恩……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并提出问题(112--113页) 问题二:细胞通过什么方式增值?

分裂的三种方式?

细胞周期的定义? 讲解增值重要性——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快速浏览课本,结合问题,进行思考

分裂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3)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1)用概念图的方式告诉学生三种分裂的关系更加简单,便于掌握。

2)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比如根尖分生区细胞、茎的形成层、表皮生发层等。使学生对内容做一了解,为后续的讲解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细胞有丝分裂(植物为例)

问题三: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 提问:课件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动画过程。

提问:间期细胞内有哪些变化?

教师强调此期进行重要的物质准备: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提问前期有何变化?

口诀:膜仁消失现二体

学生观察。

学生会观察回答:细胞有一定的生长。

学生观察回答:染色质缩短变粗,

核膜解体,核仁消失,纺锤体开始形成分步骤展示各期的动态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加深学生对细胞分裂的理解。提问:分裂中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2020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二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细胞增殖”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的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核——代谢活动的调控中心,高尔基体的功能,中心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其中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和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通过模拟探究实验可使学生明白细胞分裂的必要性。其中有丝分裂是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还是学生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举例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2、能力目标

(1)尝试用模拟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运用数学分析、归纳和推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3)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4)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3、德育目标

(1)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3)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他们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他们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繁杂,所以课前我会指导学生预习和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

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认真思考和记笔记。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推理等方法分析问题。

关于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我安排了一个模拟探究实验,这个实验操作过程简单,但是,实验后的讨论题却有相当的思维力度,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好实验数据,能够让学生采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实细胞。通过模拟探究使学生了解了细胞增殖的必要性,明白了生物体的生长还要靠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量。

在讲有丝分裂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逐步演示与黑板板图相结合的方式分步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即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验证生物学知识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2、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和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

提问: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与鼠相比较,大象的个体很大,是不是组成大象的细胞体积特别大?

评价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

事实上,不同动植物的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并且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是很微小的。为什么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呢?

学生回答: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

不是,主要是因为大象体内的细胞数量多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

引导学生分析课前布置的模拟探究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想象及结果,指导学生进行试验数据的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

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使学生学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

倾听学生的讨论结果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那么,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学生充分理解了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使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并且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通过对“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的讨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既然细胞体积不能无限长大,那么,生物体积的增大必然要靠细胞增殖来增加细胞数量。细胞是如何增殖呢?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①细胞增殖有什么重要意义?②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③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只有“连续分

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教师通过模拟动画逐步展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在黑板上进行有关板图。

在间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复制后可形成姐妹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呈细丝状,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楚。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本身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DNA数量加倍,每条染色单体各含有一个DNA。

在前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出现了什么、什么消失了”,并且要学生知道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在中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关于赤道板,要让学生明白是由于它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而得名,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结构。

在后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在末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什么消失了?什么重新

出现了?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了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2020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细胞物质交换方面模拟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3.细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4.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1.尝试通过模拟实验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运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4.养成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5.能够利用多种媒体获取生物信息。

情感目标

1.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思想。

2.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周期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DNA、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难点突破通过模拟实验和制作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加以随堂训练,攻克难点。

【教学方法】

探究、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新课

大家看一下教材110页图:象与鼠(投影展示),讨论:象与鼠的形体差距悬殊,象的体细胞是否比鼠的体细胞大?二者形体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评价学生的回答(出示幻灯片2、3,示细胞的大小。动植物细胞的直径大都在20——30微米之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细胞为什么不能一直生长形成大型的单细胞生物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象与鼠相应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相似,生物体的生长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但主要因素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由学生熟悉的现象导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限制细胞继续增大的因素有哪些呢?

活细胞进行着旺盛的新陈代谢,需要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那么细胞体积增大对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有什么影响呢?

模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看书4分钟)

提问:“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的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是如何设计的?其设计思路是什么?

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制定解决方案,设计探究物质扩散速率与细胞大小关系的模拟实验。

教师对各个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进行评价总结提示:①利用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②利用NaOH遇酚酞呈紫红色的原理,检测NaOH渗入琼脂块的速度和深度;

屏幕播放教材中该实验的设计方法及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出示幻灯片4)。

倾听、总结学生对结果的讨论,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提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能够影响细胞的体积?

提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所控制的范围是一定的,另外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进行着不同的生理活动,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细胞内的细胞质是不断流动的,细胞太大也不利于细胞内各种成分的交流。

请思考:(出示幻灯片5、6,展示思考题)。

教师点评总结。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参加讨论,提出

模拟实验的设计思路,并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

阅读教材内容,注意实验的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并仔细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学生充分理解到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即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主要取决于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经过思考,得出结论:细胞的新陈代谢并不只与物质交换速度有关,其内部还需要一些重要而复杂的结构。

经过思考回答:细胞的核质比以及细胞内物质的交流。

思考回答。使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

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并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

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1.体细胞的分裂有什么规律?(出示幻灯片8)。

2、什么是细胞周期?是否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3.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否相同?

4.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5、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是如何划分的,它们之间是否有明确

的分界?

演示幻灯片,点评学生的回答并补充、总结:①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要强调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②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是人为划分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

用课件模拟展示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引导学生分析间期的主要变化及变化的结果。

观察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注意每个时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提问:1、分裂前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提示:可以使DNA分子在分离的过程中不损坏,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确保染色体在子细胞中的平均分配。)

2、分裂中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什么是赤道板?(提示:赤道板是垂直与纺锤体的纵轴,并将其平分的一个平面,实际上并无板状结构存在。)

3、分裂后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4、分裂末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与分裂前期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有丝分裂的实质。

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增殖”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周期性:细胞周期是指从上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

分裂完成时为止,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不相同的;细胞周期包括

分裂间期(较长)和分裂期(较短);细胞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时期之间无明显的分界,被人为的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学生观察、思考并描述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裂前期所发生的最主要的变化出现染色体。

染色体的着丝点被纺锤丝牵引到赤道板上。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被牵向细胞两极。

最主要的是染色体又恢复成染色质的状态。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观察现象,引起思考,加深理解。

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分裂各个时期及特点的理解。

使学生了解中国科学研究的前沿工作,激发兴趣,发展相关情感。

提问:

1.DNA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在哪个时期?

2.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它们分别有哪些作用?

3、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有哪些?

4、根据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画出二者的变化图象。

讨论:

正常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40小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

胞的细胞周期为2-10天。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保存骨髓细胞。推断给药的时间间隔并简述理由。(提示:使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每一个细胞周期,同时对正常骨髓细胞的影响最小)

请思考:(出示幻灯片15、16、17、18,展示思考题)。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思考回答:

分别发生在间期和后期。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高尔基体(形成细胞壁)、线粒体(供能)等。

保证了亲子代细胞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略。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得出结论,给药时间间隔应控制在40~48小时之间。

思考回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以及灵活运用能力。

联系实际,将知识拓展、延伸。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板书设计】

一、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

1、不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2、不利于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

3、不利于细胞内物质的交流。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课堂练习】(课堂穿插进行)

1、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

A.细胞的体积

B.细胞的表面积

C.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D.细胞分裂的快慢

2、细胞不可能无限制的生长,其主要意义不包括( )

A.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B.有利于细胞内部的物质交流

C.有利于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

D.有利于细胞的分化

3、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是( )

A.有丝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增殖

D.细胞分化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在同一个视野中看到的数量最多的细胞处于( )

A.前期

B.中期

C.间期

D.后期

5、在测量琼脂块变色深度的方法中(如下图),正确的测量方法是(虚线表示测量位置)( )

6、根据球体的体积公式V=4/3πr3,表面积公式S=4πr2,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细胞直径(μm) 表面积(μm2) 体积(μm3) 比值(表面积/体积)

20 1 256 4 187 0.30 30 2 826 14 1300.20

7、下图为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对甲、乙、丙、丁进行排序________。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图。

(3)染色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________。

(4)赤道板和细胞板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5)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该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 巨鹿二中王耀华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增殖是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中,有丝分裂是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增多就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无论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他们各种形式的无性生殖也是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的。有丝分裂还是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而减数分裂知识又是学习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由此可见有丝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讲透,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有关知识。 二、学情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由于在初中基本上不学习生物学,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不甚了解,而且缺乏一定的空间感,故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比较困难。因此要借助多媒体或模型来帮助理解。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复杂,所以课前我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性通过上一节课的模拟探究使学生了解了细胞增殖的必要性,明白了生物体的生长还要靠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量。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和表格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通过实验观察、验证生物学知识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讲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时,我采用了FLASH动画逐步演示有丝分裂各时期,很好地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黑板粘贴模型克服了多媒体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较好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 四.教目学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和绘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2、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6.1《细胞的增殖》教案(新课标必修1)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实验法 四、课时安排 2 五、教学过程 〖章引言〗学生阅读P109。让他们知道生命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一样。 〖节引言〗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 2.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主),还要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次)。 〖板书〗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主),还要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次)。 〖问题〗以“本节聚焦”提问,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注意。 〖板书〗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实验1〗通过实验来说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学生完成实验的讨论。教师提示。 〖提示〗 1.当NaOH与含酚酞的琼脂块相遇时,其中的酚酞变成紫红色,这是常用的检测NaOH 的方法,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就知道NaOH扩散到多远;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 2.根据球体的体积公式V=4/3πr3,表面积公式S=4πr2,计算结果如下表。 3.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所以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而不是由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成的。细胞越大,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流的物质越多;但是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相对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小了,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 细胞的增殖教案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能力方面: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⑵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解决方法: ⑴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图。 ⑵运用多媒体再现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2、教学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 化。 解决方法: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既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又能克服电教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再通过表格、曲线图呈现变化。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启发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1、通过实验,启发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 第1课时 [问题探讨]出示教材P110图讨论: 1、推测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 2、生物体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让学生明确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导言:细胞为什么都那么微小呢?什么因素限制了细胞的长大?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探讨之。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先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的方案,然后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实验按教材P110——111提供的方案。 1、据测量结果计算后填入教材P111表中。 2、写出实验结论。 3、讨论回答教材P111的讨论题。 4、教师总结: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 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有丝分裂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引言: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学生阅读教材P112) 教师提问: 1、什么叫细胞周期? 2、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 3、什么是分裂间期,什么是分裂期?哪个时期长? 4、细胞分裂间期有什么特点? 5、新的细胞周期从什么开始? 6、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采用什么样的细胞比较好?分裂期细胞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 们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来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师可先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图。 1、前期:⑴染色质成为染色体(特点见教材P113)⑵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⑶纺缍体形成⑷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缍体的中央(两失两现一散乱)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一讲义:第4单元第1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 第一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学习目标1■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重点)2■简述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 特征。(重点)3■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重难点) 自主预习时新初 一、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1.实验原理 用内含酚酞试液的琼脂块模拟细胞,用NaOH溶液模拟被吸收的物质。因 NaOH溶液遇酚酞试剂变红色,我们可以观察琼脂块“细胞”变成红色的过程,测量NaOH扩散进入“细胞”的深度,比较不同体积的“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从而预测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2.实验流程 制备琼脂块|切取壬块放性分别为 3 cm-.2 cm L1 cni 的含 J 酚駄的正方休琼脂块 浸泡I质量浓度为0,001 g/mL的NaOH溶液浸泡10 min 切割捞取、吸干并均分琼脂块 3.限制细胞大小的主要原因 ⑴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影响着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2)细胞核对细胞活动进行控制。 二、细胞周期

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1.真核细胞的三种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 细胞分裂无丝分裂 I 减数分裂 2. 细胞周期 范围:连续分裂的细胞 :起点:一次分裂结束 时间:终 点:下一次分裂结束 三、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1. 分裂间期 、一 *①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 (1)主要 ( ‘木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变.②细胞适度生长 (2)意义: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 2. 分裂期(以高等动物细胞为例) 图示 时期 变化特征 (1) 染色质高度螺旋变为染色体 (2) 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 纺锤体 (3) 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1) 染色体聚集于细胞中央 (2) 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 赤道板上 _ ?(1)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 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后期 (2)子染色体在纺锤体的作用下 、 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概念 分裂何期 分裂期 扫耳疳*? 中期

细胞的增殖 教学设计

细胞的增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细胞物质交换方面模拟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3.细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4.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1.尝试通过模拟实验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运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4.养成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5.能够利用多种媒体获取生物信息。 情感目标 1.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思想。 2.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周期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DNA、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难点突破通过模拟实验和制作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加以随堂训练,攻克难点。 【教学方法】

探究、讲述和讨论的方法。【教学用具】 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引导学生分析间期的主要变化及变化的结果。 观察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注意每个时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提问:1、分裂前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提示:可以使DNA 分子在分离的过程中不损坏,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确保染色体在子细胞中的平均分配。 2、分裂中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什么是赤道板?(提示:赤道板是垂直与纺锤体的纵轴,并将其平分的一个平面,实际上并无板状结构存在。) 3、分裂后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4、分裂末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与分裂前期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有丝分裂的实质。 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增殖”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生物 3,总课时:2 教学课题:细胞增殖 教材分析: “细胞增殖” 是《分子与细胞》这一模块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其中有丝分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有丝分裂是学生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生物班的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中,有丝分裂是最主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增多就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无论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他们各种形式的无性生殖也是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的。有丝分裂还是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而减数分裂知识又是学习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由此可见有丝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讲透,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有关知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和表格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通过实验观察、验证生物学知识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复杂,所以课前我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性通过上一节课的模拟探究使学生了解了细胞增殖的必要性,明白了生物体的生长还要靠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量。 在讲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时,我采用了FLASH动画逐步演示有丝分裂各时期,很好地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黑板粘贴模型克服了多媒体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较好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优秀教案一等奖细胞的增殖

课时课题:第六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14年 1 月 1 日,星期四,第5、6 节课

【在学生模拟的过程中,教师指出图钉是模拟 着丝点,彩纸条是模拟染色体或染色单体。】 师生共同归纳出复制前后以及着丝点分裂后 染色体组成及形态的变化规律。 如果细胞中只有一条染色体,我们用铅笔把纺锤 体画出时,看到的中期与后期的应该是什么形态 的? 所以,从整个过程来看,下列各项的数目变化如何 呢? 染色体数目:_1___ ___1__ __2___ 着丝点数: _1___ ___1__ ___2__ 染色单体数:_0___ __2___ ___0__ DNA分子数:_1___ __2___ __ 2___ 计算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 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_染色单体数 __________; 没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体数。 那我们能否总结出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 关系呢? 【总结】 染色体数=着丝点数 染色体≤DNA数量 染色单体的数量要么等于0,要么等于DNA 数量。 师生共同分 析模拟的正确和 错误例子,指出2 条染色单体上的 遗传信息应该是 完全相同的,所以 应该用2条颜色和 长短相同的彩纸 条来表示2条姐妹 染色单体。 学生讨论回答: 左图: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 = 1:1:0 右图: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 =1:2:2 学生自己动 手模拟操 作,增加对 细胞分裂中 染色体数目 变化的认 识。

图像又能来表示什么时期呢? 3、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同学们,人有46条染色体,那么人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 胞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怎样呢? 复制前复制后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D N A 分 子 染 色 单 体 染 色 体 以人为例, 分析人体细 胞在进行有 丝分裂过程 中,细胞中 DNA、染色 体、染色单 体的数量变 化情况。 我们如果把这个过程绘制成曲线,则其细胞中染色体、DNA的数量 变化。 下面我们把得到的结果在下列的坐标中用曲线表示出来。 提问:大家比较一下其中染色体和DNA这两条曲线,它们有何相同 点?

生物人教必修示范教案细胞的增殖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章节规划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 3.倡导探究性学习。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朝着新的课程理念进行课程设计。本章是《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最后一章,包含两个主题: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在课程开发和设计与旧教材上是有差异的,以系统论来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理解细胞的生命历程,领悟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普遍规律,形成科学的辩证观点。在内容上通过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了解,在方法上通过探究、实验、核心概念的学习和资料的收集等等,使学生认识世间万物都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规律,人们可以认识、应用这个规律,让世界更美好。培养学生爱护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价值观。 本章可分两部分: 1.“细胞的增殖”部分本部分内容的单元知识点有: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细胞分裂间期、无丝分裂、有丝分裂等,要求是:模拟探究物质扩散速率与细胞大小的关系,理解生物体大多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道理,以及细胞分裂是其发展的必然;举例说明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图解一个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和大体分期。概述分裂间期的细胞内进行的正常代谢活动,理解间期是细胞分裂期的准备阶段;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概述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分期的特征,简述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的异同,归纳细胞有

丝分裂的共同特征。 2.“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部分 本部分内容的单元知识点有: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凋亡、细胞癌变等,要求是:以合子发育为例,说明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主要过程;以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克隆为例,说明分化细胞仍然保持其全能性;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列举细胞衰老和凋亡是一种正常生理活动的事实,简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探讨防止细胞衰老和延长细胞寿命的可能性,综述有关细胞衰老的理论研究成果。描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对致癌因子进行分类,说出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关注恶性肿瘤的防治,搜集和交流防治恶性肿瘤方面的资料。 以上两部分可以用5个课时来完成,具体安排如下:《细胞的增殖》用2个课时,《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和《细胞的癌变》各用1个课时。这4节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细胞生命历程的发展顺序安排的,先讲细胞的增殖,再讲细胞的分化,然后讲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最后一节所讲述的细胞的癌变实际上是细胞的生命历程出现异常可能导致的一种严重后果。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本章的知识结构如下: 细胞的生命历程????? ????????????????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分化及其意义细胞的分化无丝分裂有丝分裂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细胞不能无限大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生命历程?????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致癌因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癌变选学细胞衰老的原因细胞衰老的特征 关系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1节细胞的增殖导学案

第六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姓名:学习目标: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学习重点: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时期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体数目 DNA 数目 分裂间期 前 期 中 期 后 期 末 期 疑 点辨析 1、 并非所有细胞都可以连续分裂!! 暂不分裂细胞、高度分化的细胞和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 2、有丝分裂图像的特点与辨别有丝分裂图像的特点与辨别 (1)抓住各时期特点,注意观察。 (2)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个子染色体一定大小、形态、颜色完全相同。 (3)末期染色体臂向中央,着丝点位于两极。 3、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细胞板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由高 尔基体分泌的小泡密集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细胞壁的前身。 合作探究 一、有丝分裂图像的特点与辨别有丝分裂图像的特点与辨别 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A .①④⑤③② B .②③①④⑤ C .①⑤④③② D .⑤④③②① 二、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有丝分裂染色体、DNA 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曲线 【课堂检测】 1、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周期可表示为下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2 n 4n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时期 间期

A. a 和 b 为一个细胞周期 B. a 段的主要变化是 DNA 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 遗传物质平均分配一般发生在 d 段 D. b 和 c 为一个细胞周期 2、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其间期的特点是( )。 A. 细胞没有变化 B. 核膜解体 C. 染色体隐约可见 D. 细胞内进行着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3、在一个细胞周期内,染色体数目倍增,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最早显现,染色体形成和数目最为清晰的时期依次为( )。 ①分裂间期 ②分裂前期 ③分裂中期 ④分裂后期 ⑤分裂末期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②③①④ D. ⑤③②④ 4、下图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图中的ab 段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 。 (2)ef 段DNA 减半的原因是 。 (3)处于cd 段的细胞内的每一条染色体上有 ______ 个染色单体, 个DNA 分子。 (4)请在上图中的相应位置上画出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 【课后巩固】 1.人体小块擦伤的皮肤能重新长好,主要是由于细胞能进行( ) A .无丝分裂 B .减数分裂 C .有丝分裂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原理不包括( ) A .酚酞遇到NaOH 呈现紫红色反应 B .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 C .NaOH 的扩散深度表示吸收速度 D . NaOH 的扩散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 3.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示分裂间期 B .一个细胞周期指乙→乙的全过程 C .乙→甲示分裂期 D .一个细胞周期指甲→甲的全过程 4. A .间期和后期 B .前期和后期 C .前期和末期 D .间期和末期 5.细胞周期中,纺锥体的形成和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的时期分别是( ) A .间期和中期 B .中期和后期 C .前期和末期 D .前期和中期 6、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甲 乙

高中生物_《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增殖”是《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因此,本章的学习需要以前几章的内容作基础。另外,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概念与《遗传与进化》一书中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联系很密切,同时,有丝分裂作为细胞分裂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学生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定律的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曾学习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 2、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实验过程中已观察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图像,但仍不明确其变化特点,由此对本节课也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引导。 3、高一学生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我校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较高,我所带班级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三:课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②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 ③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图文信息的转化能力以及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②学习建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合作、表达、交流、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③通过问题串的设置,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客观的观察和描述生物图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细胞分裂这一动态变化过程,感叹生命的神奇,认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激发继续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重点: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完整版)细胞的增殖教案分析

细胞的增殖教案分析 细胞的增殖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细胞物质交换方面模拟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3.细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4.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1.尝试通过模拟实验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运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4.养成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5.能够利用多种媒体获取生物信息。 情感目标 1.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思想。 2.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周期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教学难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DNA、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难点突破通过模拟实验和制作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加以随堂训练,攻克难点。 【教学方法】 探究、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新课 大家看一下教材110页图:象与鼠(投影展示),讨论:象与鼠的形 体差距悬殊,象的体细胞是否比鼠的体细胞大?二者形体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评价学生的回答(出示幻灯片2、3,示细胞的大小。动植物细胞的 直径大都在20――30微米之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细胞为什么不能一直生长形成大型的 单细胞生物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象与鼠相应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相似,生物体的生长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但主要因素是细胞数目的增加。由学生熟悉的现象导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动 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限制细胞继续增大的因素有哪些呢? 活细胞进行着旺盛的新陈代谢,需要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那么细胞体积增大对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有什么影响呢? 模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看书4分钟) 提问:“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的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是如何设计的?其设计思路是什么? 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制定解决方案,设计探究物质扩散速率与细胞大小关系的模拟实验。 教师对各个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进行评价总结提示:①利用含有

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章《细胞的增殖》教案

《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生科院董卅姝 [指导思想] 本节课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念指导下,把“有丝分裂”这一细胞水平上的研究,通过多媒体将静转变成动,将肉眼看不到转变成直观的动画,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想象、空间空,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以训练,在全面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本节课以“植物的有丝分裂”为主,因此对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实验则作为视频展示之后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和地位:细胞都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础。在细胞的生命周期中,一个新形成的细胞要经历生长、分化以及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其中也有些细胞始终保持分裂增生能力,不发生细胞的分化过程。在细胞增殖这一部分中,有丝分裂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模块一中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学生理解细胞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学生后面学习减数分裂的理论基础。并且也便于学生理解在模块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4)细胞分裂的意义 3.教学难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看,已掌握了染色体的基本成分,以及对于细胞结构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这种动态过程,学生还是很难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也可以这么说,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还不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在头脑中无法建立起一个科学而完整的认知体系。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能力目标 1、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绘图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2、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2、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教法设计] 1.讲授法与讨论相结合 2.直观式教学为主,结合启发式教学 [学法指导] 在仔细观察、阅读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对比、综合、积极动手、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协作精神,共同进步。 [媒体选择] PPT幻灯片、探究实验视频、有丝分裂的flash动画 [教学过程设计]

细胞增殖教案

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第一节细胞增殖(第1课时)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教案 玉钰【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简述细胞增殖的周期性 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二、能力方面: 1.对细胞周期内染色体变化图像的观察,初步掌握识图、分析、判断能力。 2.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重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自学、讨论学会客观认识生命现象,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 2.通过图像的解读和描绘曲线图活动,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细胞增殖的周期性概念及特点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3.有丝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 数量的变化 【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比较、活动法以及讲解法。利用直观教学法突破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这一教学难点;采用图像、坐标图进行比较从而突破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向学生提出问题人是由什么发育成的? 答:受精卵。那么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含有1014个细胞的成人,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答:细胞增殖。学生再进行思考和讨论,发表观点。 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数量在增加。那么哺乳动物如何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拥有成千上万个细胞的呢?带个问题的思考进入我们今天的课堂-----细胞增殖。 一、细胞周期: 教师活动: 1.概念:细胞分裂活动具有周期性,什么是周期性?提出问题,细胞分裂后会造成细胞内物质,特别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减少吗?说明细胞周期分为

(完整版)第六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知识点)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细胞长大; 2、细胞核中DNA的控制代谢能力有限。 二、细胞通过分裂来进行增殖 1、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方式:分裂(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 3、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4、真核细胞的分列方式: 1)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 2)无丝分裂 3)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卵子) 三、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 2、起、止点: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3、阶段 1)分裂间期: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①变化: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②复制结果:每个染色体(呈染色质状)形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体:数着丝点 DNA:数条数 姐妹染色单体:复制后有 2)分裂期:约占细胞周期的5%--10% 根据染色体数目形态的变化,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高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 1、分裂间期(D复蛋合现单体) G1期:DNA合成前期 1)时期 S期:DNA合成期 G2期:DNA合成后期 2)时间: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3)特点:①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②形成染色单体,DNA数目加倍,染色质数目相同。 2、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特点:①“两出现”——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②“两消失”——核膜、核仁消失; ③“一散乱”——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人教版必修一 第6章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作业

6.1 细胞的增殖 1下图所示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是( ) 【解析】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所以显微镜下看到最多的是处于间期的细胞。B项图中细胞具有核膜、核仁,且染色体以细丝状的染色质状态存在,为分裂间期细胞。 【答案】B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及消失依次发生在( ) A.间期、后期、间期、后期B.间期、后期、中期、后期 C.间期、后期、末期、后期D.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解析】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直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即染色单体消失。 【答案】A 3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 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解析】高等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都有在细胞的中央生成的薄膜结构,称为细胞板,此题背景为动物细胞,故A错;有丝分裂不出现同源染色体配对,所以B错;C描述的是典型的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的现象,正确;两个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是细胞分裂前期的特征,故D 错。故选C。 【答案】C 4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 ) A.间期为染色体,分裂中期为染色质 B.间期为染色体,分裂后期为染色质 C.间期为染色质,分裂中期为染色体 D.分裂中期为染色体,后期为染色质 【解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以染色质状态存在,随着间期复制完成,在分裂前期螺旋、浓缩成染色体,以染色体的状态存在,便于细胞在分裂中、后期实现对遗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3.概述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的染色体形态、数目、位置和运动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而又微观的过程。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从细胞水平来看,一个蛙的受精卵需要怎样的途径才能成为一只成蛙呢?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需要不断进行细胞体积的扩大与细胞分裂,还要细胞的分化等。 [师]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也证明了以上观点,生物体的体积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事实上,不同生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二)、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师]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什么因素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生]细胞体积越大,需要的营养物质越多,需要排出的代谢废物也越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也会遇到困难。 [师]随着细胞的长大,细胞膜的面积不是也在扩大吗?下面通过模拟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实验:①将实验桌上准备好的琼脂块(内含酚酞)切成边长分别为25px、2 cm、3 cm的立方体;②将以上三种琼脂块样品,同时置于盛有适量0.1%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处理10 min;③取出琼脂块样品,吸干浮液后,分别将每一样品切成两半,观察切面,测量每一切面上NaOH扩散的深度并记录数据。 学生活动:各小组对实验采集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小组代表陈述观点。 分析: (1)琼脂块的边长越长,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效率越差。 (2)边长为3 cm、2 cm、1 cm的琼脂块分别看作三个植物细胞的话,那么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是依次增大的。 (3)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生物的异常旺盛的代谢与其细胞的S/V相对直接有关。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师]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可见,生物体的长大主要靠细胞的数量增多,即细胞的增殖来实现。 (三)、细胞周期 [师]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师]像草履虫、变形虫这些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有什么作用呢? [生]通过细胞分裂可以产生后代,起到生殖和繁衍种族的作用。 [师]对多细胞生物来讲,细胞分裂又有什么作用呢? [生]细胞分裂可以增加体细胞的数目,是细胞分化、组织与器官形成的基础。 [师]细胞的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讨细胞增殖的问题。我们先以动物细胞为例,看看细胞是如何增殖的。 呈示多媒体信息:播放一段草履虫有丝分裂的视频。 [师]大家看到了一个动物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最后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子细胞,也就是说它完成了一次细胞增殖。并且这样的增殖具有周期性。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2P标记蚕豆根尖细胞并观察它的有丝分裂过程,揭示了细胞周期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细胞增殖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细胞的增值》的教学设计 孝义三中高一生物组孟春香 一、教材分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细胞的增值、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是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也为后面的细胞分化、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打下铺垫。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与前几章所学的细胞器功能的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掌握以往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命现象,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的核心问题如下: 1.细胞问什么不能无限长大呢? 2.细胞通过什么方式增值?主要方式是什么?什么叫细胞周期? 3.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二、学生分析 因为高一年级的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很少,因此,要像对初学生物学的学生那样对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前五章学生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展开,通过适当的策略使新知识融入到原有的知识网络中。虽高一的学生已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综合思维能力,但本节内容确实抽象,估计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的变化难理解,对于有丝分裂各个过程所出现的一系列现象,学生可能仍无法想象清楚,或无法将几个时期的事件串联成一条直链,因此,在教学中可用课件演示的方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连续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令教学中充分体现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改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2)细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3)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4)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5)通过有丝分裂动画的展示培养观察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6)养成质疑、严谨、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3.学生学习重点 (1)细胞为什么要进行分裂? (2)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什么? 4. 学生学习难点

第1节细胞的增殖教案

第1节细胞的增殖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表面积/体积→物质运输效率 体积增大→细胞生长细胞核/细胞质→控制与必需 生长减数分裂 数目增加→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核延长缢裂为二,整个细胞缢裂成两个 无丝分裂特点:分裂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例子:蛙的红细胞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②受细胞核控制能力的制约。 2、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探究实验 (1)实验过程 制备琼脂块:3块边长分别为3cm、2 cm、1 cm的正方体 浸泡;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10min 切割:捞取、干燥,平分两半 测量→记录→计算 (2)注意事项: ①实验步骤2中应防止勺子破坏琼脂块的表面 ②分割琼脂快之前,应用纸巾吸干NaOH溶液 ③每次切割之前必须把刀擦干 (3)现象 (4)结果讨论 ①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可知NaOH扩散距离 ②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 相等的。 ③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5)实验结论 ①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所以多细胞生物都是由许多细胞组成而不是由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 成。 ②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相对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越小,所以物质运输的效 率越低。 ③限制细胞生长的因素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3、细胞的增殖通过分裂而完成 Ⅰ、如何理解细胞增殖是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①多细胞生物能够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不断地产生新的细胞,使身体里衰老的、死亡的细胞及时得到补充。 ——生长过程

细胞增殖教案

细胞增殖教案 【教材分析】 “细胞的增殖”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 (必修)──分子与细胞》(人 教版)第六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细胞增殖作为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与绪论中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有丝分裂的内容还是学习减数分裂、配子生成和融合、合子发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DNA 复制 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的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同时,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内容,但是对此了解得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 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学目标】 1. 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 举例说明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 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图解一个细胞周期的大体分期。 4. 概述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 5. 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6. 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教学准备】 3 cm × 3 cm × 6 cm 的含酚酞的琼脂块、质量分数为0.1% 的NaOH 溶液、塑料 餐刀、胶皮手套、毫米直尺、塑料勺、吸水纸、烧杯。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联系、思考, 明确 学习 目标 提问: 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评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问题 导学, 主动 探究, 获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