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软化点试验数据记录表

沥青软化点试验数据记录表

沥青软化点试验数据记录表

试验者:记录者: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讲解

1.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沥青路面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以及质量检查、验收等各个阶段。 2.引用标准 2.1 检测依据: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2.2 判定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送样规则 3.1 沥青试验送样 进行沥青常规检验的取样数量为:黏稠沥青或固体沥青不少于4.0kg;液体沥青不少于1L;沥青乳液不少于4L。 进行沥青性质非常规检验及沥青混合料性质试验所需的沥青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所有需加热的沥青试样必须存放在密封带盖的金属容器中,并在盛样器上(不得在盖上)标出识别标记,如来源、品种、取样日期、地点及取样人。 3.2 沥青混合料试验送样 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试样数量应根据试验目的决定,宜不少于试验用量的2倍。按现行规范规定进行沥青混合料试验的每一组代表性取样如下表。 常用沥青混合料试验项目的样品数量

平行试验应加倍取样。在现场取样直接装入试模成型时,也可等量取样。 取样材料用于仲裁试验时,取样数量除应满足本取样方法规定外,还应多取一份备用样,保留到仲裁结束。 取样后当场试验时,可将必要的项目一并记录在试验记录报告上。此时,试验报告必须包括取样时间、地点、混合料温度、取样数量、取样人等栏目。 取样后转送试验室试验或存放后用于其它项目试验时应附有样品标签,样品标签应记载下列事项: 1、工程名称、拌和厂名称及拌和机型号。 2、沥青混合料种类及摊铺层次、沥青品种、标号、矿料种类、取样时混合料温度及取样位置或用以摊铺的路段桩号等。 3、试样数量及试样单位。 4、取样人、取样日期。 5、取样目的或用途。 4.检测目的 为了确保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沥青及沥青混凝土性能指标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5.沥青试验 T001 沥青试样准备方法

沥青软化点实验(图文版-完整)

三. 沥青软化点试验 1.试验目的 测定沥青的软化点,可以评定粘稠沥青的热稳定性。 2.试验仪具 (1)环与球软化点仪(图7-7): (图7-7) 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 ①钢球:直径为9.53mm,质量为3.5g±0.05g。 ②试样环(图7-8):用黄铜或不锈钢等制成。 (图7-8) ③钢球定位环:用黄铜或不锈钢制成。 ④金属支架:由两个主杆和三层平行的金属板组成。上层为一圆盘,直径略大于烧杯直径,中间有一圆孔,用以插放温度计。中层板上有两个孔,以供放置试样环,中间有一小孔可支持温度计的测温端部。一侧立杆距环上

面51mm处刻有水高标记。环下面距下层板为25.4mm,而下底板距烧杯底不小于12.7mm,也不得大于19mm。三层金属板和两个主杆由两螺母固定在一起。 ⑤耐热玻璃烧杯:容积800mL~1000mL,直径不小于86mm,高度不小于120mm。 ⑥温度计:刻度0℃~80℃,分度为0.5℃。 (2)试样底板:金属板或玻璃板。 (3)环夹:由薄钢条制成,用以夹持金属环,以便刮平试样表面。 (4)平直刮刀。 (5)甘油滑石粉隔离剂。 (6)加热炉具:装有温度调节器的电炉或其它加热炉具。应采用带有振荡搅拌器的加热电炉,振荡子置于烧杯底部。 (7)恒温水槽:控温的准确度为0.5℃。 (8)新煮沸过的蒸馏水。 (9)其他:石棉网。 3.试验方法 图7-9 沥青软化点试验 (1)制备试样 ①将试样环置于涂有隔离剂的金属板上,按规定方法准备好沥青试样,然后缓缓注入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为止。如估计软化点高于120℃,则试

样环和金属底板均应预热至80℃~100℃。 ②试样在室温冷却30min后,用环夹夹着试样环,并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务使与环面齐平。 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试验步骤如下: (2)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金属板置于5℃±0.5℃水的恒温水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相同水槽中。 (3)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4)从恒温水槽中取出盛有试样的试样环放置在支架中层板的圆孔中,并套上定位环;然后将整个环架放入烧杯中,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5℃±0.5℃。环架上任何部分不得附有气泡。将温度计由上层板中心孔垂直插入,使端部测温头底部与试样环下面齐平。 (5)将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然后将钢球放在定位环中间的试样中央,立即开动振荡搅拌器,使水微微振荡,并开始加热,使杯中水温在3min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5℃±0.5℃。在加热过程中,应记录每分钟上升的温度值,如温度上升速度超出此范围时,则试验应重做。 (6)试样受热软化逐渐下坠,至与下层底板表面接触时,立即读取温度,准确至0.5℃。 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上者,试验步骤如下: (2)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金属底板置于装有32℃±1℃甘油的恒温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甘油中。 (3)在烧杯内注入预先加热至32℃的甘油,其液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4)从恒温槽中取出装有试样的试样环,按上述方法进行测定,准确至1℃。 4.报告 同一试样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测定值的差值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软化点试验结果,准确至0.5℃。 5.精密度或允许差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完整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2术语 2.1.1沥青的密度 沥青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以g/cm 3计。 2.1.2沥青的相对密度 在同一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的水质量之比值,无量纲。 2.1.3针人度 在规定鍵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的深度,以 0.1mm 计。 2.1.4针人度指数 沥青结合料的温度感应性指标,反映针入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由不同温度的针入度按规定方法计算得到,无量纲。 2.1.5延度 规定形态的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受拉伸至断开时的长度,以cm计。 2.1.6软化点(环球法) 沥青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规定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时的温度,以C 计。 2.1.7沥青的溶解度 沥青试样在规定溶剂中可溶物的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表示。 2.1.8蒸发损失 沥青试样在163C温度条件下加热并保持5h后质量的损失,以百分率表示。 2.1.9闪点

沥青试样在规定的盛样器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受热时所蒸发的气体以规定的方法与试焰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的火焰时的温度,以C计。盛样器对黏稠沥青是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COC),对液体沥青是泰格开口杯(简称TOC)。 2.1.10弗拉斯脆点 涂于金属片上的沥青薄膜在规定条件下,因冷却和弯曲而出现裂纹时的温度,以C计。 2.1.11沥青的组分分析 按规定方法将沥青试样分离成若干个组成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 2.1.12沥青的黏度 沥青试样在规定条件下流动时形成的抵抗力或内部阻力的度量,也称黏滞度。 2.1.13沥青、混合料的密度 压实沥青混合料常温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干燥质量,以g/cm 3计。 2.1.14枥青混合料的相对密度 同一温度条件下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15浙青混合料的理大密度 假设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全部为矿料(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孔隙)及沥青所占有、空隙率为零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密度,以g/cm 3计。 2.1.16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同一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17沥青混合料的表观密度 沥青混合料单位体积(含混合料实体体积与不吸收水分的内部闭口孔隙体积之和)的干质量,又称视密度,由水中重法测定(仅适用于吸水率小于0.5%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以g/cm 3计。 2.1.18沥青混合料的表观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表观密度与同温度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19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 压实沥青混合料单位体积(含混合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不吸收水分的闭口孔

市政桥梁工程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汇总表

市政桥梁工程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汇总表

市政桥梁工程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汇总表 序号类别检验项目采用标准检测频率取样方法 1 土工颗粒分析、界限含水量、 击实试验、室内CBR试 验 JTG 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F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版 每5000m3或土质发生变化时取具有代表性的扰动土 2 细集料(水 泥砼用) 筛分、含泥量、泥块含量 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版 JTJ04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以进场数量为一检验批,每检验批代表数 量不得超过400m3 取样前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 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 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抽取 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坚 固性 每一料源检验1次 含水量混凝土开盘前必做 3 细集料(沥 青砼用) 筛分、含泥量、泥块含量、 砂当量或亚甲兰值 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版 JTG E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以进场数量为一检验批,每检验批代表数 量不得超过400 m3 取样前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 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 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抽取 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坚固性、棱角性每一料源检验1次 4 粗集料(水 泥砼用) 筛分、含泥量、针片状含 量、压碎值 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04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每批次进场检验1次,每检验批代表数量 不得超过400m3 取样前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 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 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抽取 大致相等的15份组成一组试样。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坚 固性、碱活性 每一料源检验1次 含水量混凝土开盘前必做 5 粗集料(沥 青混合料 用) 筛分、含泥量、针片状含 量、压碎值、表观密度、 吸水率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每批次进场检验1次,每检验批代表数量 不得超过400 m3 取样前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 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 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抽取 大致相等的15份组成一组试样。 粘附性、磨耗损失、坚固 性、软石含量、磨光值(表 面层) 每一料源检验1次

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范流程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2 术语 2.1.1 沥青的密度 沥青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以g/cm3计。 2.1.2 沥青的相对密度 在同一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的水质量之比值,无量纲。 2.1.3 针人度 在规定鍵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的深度,以0.1mm计。 2.1.4 针人度指数 沥青结合料的温度感应性指标,反映针入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由不同温度的针入度按规定方法计算得到,无量纲。 2.1.5 延度 规定形态的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受拉伸至断开时的长度,以cm计。 2.1.6 软化点(环球法) 沥青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规定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时的温度,以℃计。 2.1.7 沥青的溶解度 沥青试样在规定溶剂中可溶物的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表示。 2.1.8 蒸发损失 沥青试样在163℃温度条件下加热并保持5h后质量的损失,以百分率表示。 2.1.9 闪点 沥青试样在规定的盛样器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受热时所蒸发的气体以规定的方法与试焰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的火焰时的温度,以℃计。盛样器对黏稠沥青是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COC),对液体沥青是泰格开口

杯(简称TOC)。 2.1.10 弗拉斯脆点 涂于金属片上的沥青薄膜在规定条件下,因冷却和弯曲而出现裂纹时的温度,以℃计。 2.1.11沥青的组分分析 按规定方法将沥青试样分离成若干个组成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 2.1.12 沥青的黏度 沥青试样在规定条件下流动时形成的抵抗力或内部阻力的度量,也称黏滞度。 2.1.13 沥青、混合料的密度 压实沥青混合料常温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干燥质量,以g/cm3计。 2.1.14枥青混合料的相对密度 同一温度条件下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15浙青混合料的理大密度 假设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全部为矿料(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孔隙)及沥青所占有、空隙率为零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密度,以g/cm3计。 2.1.16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同一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17沥青混合料的表观密度 沥青混合料单位体积(含混合料实体体积与不吸收水分的内部闭口孔隙体积之和)的干质量,又称视密度,由水中重法测定(仅适用于吸水率小于0.5%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以g/cm3计。 2.1.18沥青混合料的表观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表观密度与同温度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19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 压实沥青混合料单位体积(含混合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不吸收水分的闭口孔隙、能吸收水分的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的干质量,以g/cm3计。 2.1.20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哪些试验

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哪些试验 最佳答案 沥青材料试验有:必检:1、针入度试验;2、软化点试验;3、延度试验;按需要检测:4、闪燃点试验;5、含蜡量试验;6、溶解度试验、7、密度试验;8、沥青老化性能试验;9、沥青粘附性试验。 沥青混合料试验有:必检1、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包括密度、比重、饱和度等指标测定,2、沥青含量及混合料级配试验(沥青混合料抽提)按必要检测:);3、车辙试验;4、低温弯曲试验;5残留稳定度等 现场测试试验有:1、摆式摩擦试验(要取消);2、渗水性试验;3、取芯压实度试验;4、构造深度试验。5平整度试验 6弯沉试验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关键施工试验控制技术 RSS 打印复制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2011-03-08 10:05:13 0、前言 高速公路由于行车密度大、车速快,并且随着车辆轴载明显增加以及重车比例增大,给沥青路面带来了明显的早期损坏(如辙槽、泛油、推拥等)这也对沥青路面的级配情况、抗滑性、平整度、密实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上面层是影响路面质量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因素,要提高路面的工程质量,上面层的施工质量必须保证,笔者将从沥青砼上面层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谈谈保证高速公路路面上面层工程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 1、沥青砼上面层配合比设计 沥青砼路面上面层配合比的设计过程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和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原材料的选择 沥青 a.由于我省属于热区,所以沥青应选用稠度大且软化点高的沥青,以免夏季泛油。 b.修筑高速公路路面的沥青,在高温时要具有较低的感温性,低温时又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所以选择沥青时应尽量选择溶—凝胶型结构的环烷基稠油直馏沥青。其中沥青质的含量为15%~25%,针入度指数在-2~+2之间,PVN值宜在0~之间。 c.同时为了提高使用沥青的品质,特别是对重交通量沥青砼表层,更应该采用进口的沥青如壳牌、埃索、阿尔巴尔亚,标号宜为AH-50或AH-70. 集料 a.骨料最大粒径的确定:级配中的粗集料粒径大小与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强度和抗车辙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从国内外相关科研资料表明,当沥青混合料厚h与最大粒径D的比

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

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的软化点,也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沥青、煤沥青蒸馏残留物或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2.1软化点试验仪:由下列部件组成: 2.1.1 钢球:直径9.53mm,质量 3.5g±0.05g。 2.1.2试样环:黄铜或不锈钢等制成。 2.1.3钢球定位环:黄铜或不锈钢制成。 2.1.4 金属支架:由两个主杆和三层平行的金属板组成。上 层为一圆盘,直径略大于烧杯直径,中间有一圆孔,用以插放温度计。板上有两个孔,各放置金属环,中间有一小孔可支持温度计的测温端部。一侧立杆距环上面51mm处刻有而下底板距烧杯底,25.4mm水高标记。环下面距下层底板为 不小于12.7mm,也不得大于19mm。三层金属板和两个主杆由两螺母固定在一起。 2.1.5耐热玻璃烧杯:容量800~1000mL,直径不小于86mm,高不小于120mm。 2.1.6 温度计:量程0~100℃,分度值0.5℃。 2.2 装有温度调节器的电炉或其他加热炉具(液化石油气、天

然气等)。应采用带有振荡搅拌器的加热电炉,振荡子置于烧杯底部。 2.3 当采用自动软化点仪时,各项要求应与2.1及2.2相同,温度采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并能自动显示或记录,且应对自动装置的准确性经常校验。 2.4 试样底板:金属板(表面粗糙度应达Ra0.8μm)或玻璃板。 2.5 恒温水槽:控温的准确度为±0.5℃。 2.6 平直刮刀。 2.7 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甘油与滑石粉的质量比为2:1)。蒸馏水或纯净水:2.8 2.9其他:石棉网。 3 方法与步骤 3.1准备工作 3.1.1 将试样环置于涂有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的试样底板上。按本规程T 0602的规定方法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入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为止。 如估计试样软化点高于120℃,则试样环和试样底板(不用玻璃板)均应预热至80~100℃。 3.1.2 试样在室温冷却30min后,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应使其与环面齐平。 3.2试验步骤 3.2.1 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

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目录

(弯曲梁流变仪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方法用弯曲梁流变仪测定沥青的弯曲蠕变劲度和m值。测量的弯曲蠕变劲度范围为20~1OOOMPa。 1.2本方法适用干原样沥青、压力老化后的沥青和薄膜烘箱(或旋转薄膜烘箱)后的老化沥青。 1.3根据本方法进行试验时,若试件的形变大于4mm或小于0.08mm时,试验结果无效。 二、仪具与材料 2.1弯曲梁流变仪试验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2.2加载系统:能向试件施加35mN ±5mN 的接触荷载,试验过程中将试验荷载 2.2试验系统基本技术要求和参数 2.2.1加载框:由一套试件支架、加载轴、荷载传感器、荷载调零装置、加载装置及位移测量传感器等组成。示意图如图T0627-1所示。 保持在980mN ±50mN 以内。技术要求如下: 1)加载系统要求:试验荷载的升压时间应不少于5s 。开始试验时系统在0.5 ~5s 内将接触荷载从35mN ±5mN 增加到初始试验荷载980mN ±50mN ,此时试验荷载应稳定在平均试验荷载±50mN 之内,之后稳定在平均试验荷载±10mN 。 2)加载轴:带有半径为6.3mm ±1.3mm 球形接触点。 3)荷载传感器:用来测量初始接触荷载和试验荷载。最小量程应不小于2.00N ,分辨率不小于2.5mN 。 4)线性差动式位移传感器(LVDT ):量程不小于6mm ,分辨率不小于2.5μm 。 5)试件支架:接触半径为3.0mm 士0.3mm 由不锈钢或其他防腐蚀金属制成的支架。 2.2.3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36℃,精确至士O.1℃。 2.2.4恒温浴:在-36~0℃范围能将浴内各点温度保持在试验温度±0.1℃。 2.1 带有试件支架的加载框。 2.1 将试件保持在试验温度下并提供浮力以抵消试件重力的恒温2.1 计算机控制和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元件。 2.1 试样梁模具。 2.1检量和校正系统的梁。 图T0627-1弯曲梁流变仪示意图 1-温度传感器;2-沥青试件;3-控制与数据采集;4-位移传感器; 5-加载轴;6-空气轴承;7-荷载传感器;8-水槽;9-试件支架

乳化沥青实验的各项指标

乳化沥青实验的各项指标及其检测
江阴市鑫路建筑设备有限公司 唐炜
表征乳化沥青和乳化改性沥青主要技术性能的指标有两个: 一是表征乳状液物理力学性 能的指标;二是表征路用性能的蒸发残留物性质指标。 1、实验用乳化沥青的制作 ① 实验设备 小试可用 JM-5 乳化沥青实 中试可用 JM-30 乳化沥青实 专业实验室可用 JM-30A 乳 验机 验机 化沥青实验机
手工配比,循环过磨出料 调速配比,一次过磨出料 ② 实验数据(维实伟克实验室)
自动计量配比,一次过磨

2、筛上剩余量及其检测 剩余量包括粗颗粒、结皮和结块。粗颗粒、结皮和结块造成喷洒设备的堵塞,或与集料 拌合不均,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其来源是:机械分散的效果不好沥青颗粒粗大;乳化的效果 不好,形成结皮及沉淀。所以从筛上剩余量可以看出乳化剂或乳化机械性能的好坏、配方或 工艺是否合理。 试验要在乳液完全冷却或基本消泡后进行,把规定数量的乳液徐徐注入 1.18mm( 或 1.20mm)筛孔的筛中过滤,求出筛上残留物占乳液质量的百分比,以此来判定乳液的质量。 3、蒸发残留物含量及其试验 把乳化沥青中的水蒸发掉,留下的沥青(包含微量的助剂)叫蒸发残留物。沥青是乳液中 实际要有的成分,从节省运输费用、降低助剂(乳化剂、稳定剂等)的生产成本考虑,乳液中 的沥青含量应高些;但是乳液的浓度高,增加了沥青颗粒碰撞、凝聚的机会,所以从乳液的 贮存稳定性角度考虑,乳液中沥青的含量应低些;再一方面乳液的浓度影响乳液的粘度,而 从施工角度考虑,特定场合应用的乳液,粘度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粘度过大会影响渗透 性,年度过低会使乳液流失,因此乳液中的沥青含量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必须保持在规 定范围内。 一般的乳液蒸发残留物在 50%~62%之间, 根据具体使用场合, 参见有关的乳化沥青和改 性乳化沥青技术标准。 将一定量的乳液加热脱水后,残留物占乳液的百分比即蒸发残留物含量。 4、粘度及其试验 不同的施工方法、施工季节和路面结构,对沥青乳液粘度的要求不同,透层油要求粘度 低些,否则渗不下去,贯入式路面工程中要求粘度大些,否则一下子流下去了,上面的砂石 料没有足够的沥青裹覆层;高温下粘度太低容易快裂。低温下粘度太高容易慢凝等等,不恰 当的乳液粘度会给路面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我国乳液的粘度的表达方法与国外有所不同。我国公路界普遍采用道路标准粘度。以一 定量的乳液在规定的温度下通过规定直径的小孔所需要的时间(s)表达。道路标准粘度的代 号 CT.d(T 为试验温度,℃;d 为孔径,mm)如 C25.3 为 50mL 乳液在 25℃条件下,经 3mm 孔流出。 国外普遍采用恩氏粘度计测定乳液粘度,恩格拉粘度的测定方法是:50mL 乳液在 25℃条件 下,经 2.9mm 孔流出所需的秒数与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在相同条件下流出所需秒数的比值,用 EV 表示。美国多采用赛波特粘度计测定乳液粘度,在国内一些国际招标工程中,也有提出赛 比特粘度指标的。 上述三种粘度的换算关系分别为: C25.3=5.9+2.47EV EV=0.28VS 式中:C25.3—道路标准粘度; EV—恩格拉粘度; VS—赛波特粘度。 5、储存稳定性及其试验 沥青乳状液是一个不稳定体系,受乳化剂、助剂、沥青微粒尺寸、外界温度、湿度等因 素的影响,乳液在储存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絮凝、沉淀和分离,从而影响乳液的施工性 能和应用效果。 把乳液试样在特制的量筒中静置所需天数后,分别取出一定量的上下层乳液,求出所含 沥青的百分数之差,表示了乳液的储存稳定性。标准规定的要求是静置 5d 的蒸发残留物含 量小于 5%;美国 ASTM 标准的规定是静置 24h,上下层沥青含量之差小于 1%为合格。 6、破乳速度极其试验 破乳速度决定了乳液对于各种施工方法的适应性。乳液的破乳速度是否合适,对工程质 量的影响很大。但是乳液的破乳速度又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使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沥青软化点试验方法

沥青软化点试验方法 沥青材料是一种非晶质高分子材料,它由液态凝结为固态,或由固态熔化为液态、没有敏说的固化点或液化点,通常采用条件的硬化点和滴落点来表示。沥青材料在硬化点至滴落点之间的温度阶段时,是一种沾滞流动状态。在工程实用中为保证沥青不致由于温度升高而产流动的状态,因此取液化点与固化点之间温度间隔的87.2%作为软化点。软化点的数值随采用仪器不同而异,我国现行规范试验法是采用环与球软化点法。软化点是沥青达到规定条件粘度时的温度,所以软化点既是反映沥青材料热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也是沥青粘性的一种量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沥青的软化点是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5±0.5)℃/min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25.4mm)时的温度,以℃表示。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和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等材料的软化点。 2.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软化点试验仪,由下列附件组成: ①钢球:直径9.53mm,质量(3.5土0.05)g。 ②试样环:黄铜或不锈钢等制成。 ③钢球定位环:黄铜或不锈钢制成。 ④金属支架:由两个主杆和三层平行的金属板组成。上层为一圆盘,直径略大于烧杯直径。中间有一圆孔,用以插放温度计:中层板板上有两个孔,准备放置金属环,中间有一小孔可支持温度计的测温端部。一侧立杆距环上面51mm处刻有水高标记。环下面距下层底板为25.4mm,而下底板距烧杯底不少于12.7mm,也不得大于19mm。三层金属板和两个主杆由两螺母固定在一起。 ⑤耐热玻璃烧杯:容量800-1000mL,直径不少于86mm,高不少于120mm。 ③温度计:0-80℃,分度0.5℃。 (2)环夹:由薄钢条制成,用以夹持金属环,以便刮平表面。 (3)装有温度调节器的电炉或其他加热炉具(液化石油气、天燃气等)。 (4)试样底板:金属板(表面粗糙度应达Ra0.8um)或玻璃板。 (5)恒温水槽) (6)平刮刀。 (7)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甘油与滑石粉的比例为质量比2:1)。 (8)新煮沸过的蒸馏水。 (9)其他:石棉网。 3.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将试样环置于涂有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的试样底板上,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入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为止。 如估计试样软化点高于120℃,则试样环和试样底板(不用玻璃板)均应预热至80-100℃。试样在室温冷却30min后,用环夹夹着试样杯,并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务使与环面齐平。 (2)试验步骤 ①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

沥青溶解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沥青溶解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溶解度。非经注明,溶剂为三氯乙烯。 2、仪具与材料 2.1 分析天平:称量100g ,感时不大于0.2mg。 2.2 锥形烧瓶:200ml 。 2.3 古氏坩埚:500ml 。 2.4玻璃纤维滤纸:直径2.6cm,最小过滤孔0.6m。 2.5 橡胶管或接关: 固定古氏坩埚在吸滤瓶上用。 2.7 洗瓶。 2.8量筒:100ml。 2.9干燥器。 2.10 烘箱:装有温度自动调节器。 2.11 水槽。 2.12 双连球、水流泵或真空泵。 2.13 三氯乙烯,化学纯。 3、方法与步骤 3.1 准备工作 3.1.1 按本规程T 0602 规定的方法准备沥青试样。 3.1.2将玻璃纤维滤纸置于洁净的古氏坩埚中的底部, 用溶剂冲洗滤纸和古氏坩埚,使溶剂挥发后,置温度为105 C ± 5 C的烘箱内干燥至恒重(一般为15min),然后移入干燥

器中冷却,冷却时间不少于30min,称其质量(m),准确至 0.2mg。 3.1.3称取已烘干的锥形烧瓶和玻璃棒(mi)的质量,准确至0.2mg。 3.2 试验步骤 3.2.1用预先干燥的锥形烧瓶称取沥青试样2g(m3), 准 确至0.2mg。 3.2.2在不断摇动下,分次加入三氯乙烯100ml,直于试样溶解后盖上瓶塞,并在室温下放置 至少15min 。 3.2.3将已称质量的滤纸及古氏坩埚,安装在过滤烧瓶上,用少量的三氯乙烯润湿玻璃纤维滤纸。然后,将沥青溶解沿玻璃棒倒入玻璃纤维滤纸中,并以连续滴状速度进行过滤。必要时,使用水流泵或真空泵过滤。过滤时,应尽量将在锥形烧瓶中的不溶物移入坩埚,直至全部溶液滤完。用少量溶剂分次清洗锥形烧瓶,并将全部不溶物移至坩埚中。再用溶剂洗涤古氏坩埚的玻璃纤维滤纸,直至滤液无色透明为止。 3.2.4取出古氏坩埚,置通风处,直至无溶剂气味为止;然后,将古氏坩埚移入温度为105 C± 5 C的烘箱中至少20min ;同时,将原锥形瓶、玻璃棒等也置于烘箱中烘至恒重。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新旧对比分析新旧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相对原规程的主要变化: 1、取样数量:取样数量太少缺乏代表性,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新 规程将稠沥青或固体沥青的沥青样品数量有 1.5kg修改为 4.0kg。新规规定在验收地点取样方法:当沥青到达验收地点卸 货时,应尽快取样,且要求所取样品为两份,一份样品用于验 收试验,另一份样品留存备查。 2、沥青密度技术规范中要求为25℃的沥青相对密度,试验条件将 原来的15℃修改为25℃及15℃,取消了原来的规程中的温度 换算公式。 3、针入度试验方法中取消了手动针入度仪,取消了原规程中的保 温时间下限,规定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不少 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3h(特殊盛样皿)后 移入保持规定的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保温不少于 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 2.5h(特殊盛样皿)。4、沥青延度试验规定了延度仪的测量长度不大于150cm,仪器应 有自动控温、控速系统。原规程中“浇筑完试件后在室温冷却 30-40min,然后置于规定试验温度的±0.1℃的恒温水槽中,保 持30min后取出,再刮平”,修改为在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再刮平。(没有必要将试件放入水中保温,因为从水槽中取出来 有水,再用热刮刀刮平,会发生沥青乱溅,容易烫伤人) 5、软化点试验规定了温度计,鉴于目前市场上没有0-80℃的产品,

温度计根据软化点的温度调整为0-100℃,分度值为0.5℃ 6、沥青溶解度试验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删除了水 流泵过滤的方法,而采用古氏坩埚及玻璃纤维滤纸过滤 7、老化试验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结果处理有所改 变:质量变化数据准确度由原规程的保留至两位小数修改为准 确至三位小数。 8、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适用范围删除了煤沥青,增加了聚合物改 性沥青 9、沥青灰分含量试验增加了岩沥青、湖沥青天然沥青材料的灰分 含量试验,删除了煤沥青的灰分含量试验。高温炉温度要求由 原规程的950℃修改为900±10℃。重复煅烧,达到恒重的标准 由原规程中的连续称量差数不大于0.6mg修改为差数不大于 0.3mg。 10、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试验:本试验与原规程几无差别,但目前 山东高速公路及一级路为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大 多数采用在矿粉中加入生、熟石灰粉等措施提高抗水损害能力,因此可将50g熟石灰粉放在容器中,加洁净水搅拌,将碎石放 入溶液中浸泡5s,拿出晾干,然后再按规程所述进行粘附性试 验 11、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对试验所采用的盛样管本次修订去掉 了玻璃试管,统一为铝管。盛样管尺寸对试验结构存在影响, 当盛样管几何尺寸改变后,各种改性沥青的上下软化点差值会

沥青软化点试验 (2)

沥青软化点试验 1.试验目的 沥青的软化点是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重量的钢球,放于水(5℃)或甘油(32.5℃)中,以5±0.5℃/min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到规定距离(25.4cm)时的温度以℃表示,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沥青的温度稳定性。 2.实验仪器 (1)软化点试验仪:由耐热玻璃烧杯、金属支架、钢球、试样环、钢球定位环、温度计等部件组成。耐热玻璃烧杯容量800~1000mL,直径不少于86mm,高不少于120mm,金属支架由两个主杆和三层平行的金属板组成。上层为一圆盘,直径略大于烧杯直径,中间有一圆孔,用以插放温度计。中层板上有两个孔,各放置金属环,中间有一小孔可支持温度计的测温端部。一侧立杆距环上面51mm处刻有水高标记。环下面距下层底板为25.4mm ,而下底板距烧杯底不少于12.7mm , 也不得大于19mm。三层金属板和两个主杆由两螺母固定在一起;钢球直径9.53mm,质量±0.05g;试样杯由黄铜或不锈钢制成,高±0.1mm,下端有一个2mm的凹槽;钢球定位环由黄铜或不锈钢制成。 (2)温度计:0~80℃,分度为0.5℃。 (3)装有温度调节器的电炉或其它加热炉具(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应采用带有振荡搅拌器的加热电炉,振荡子置于烧杯底部。(4)试样底板:金属板(表面粗糙度应达μm )或玻璃板。 (5)恒温水槽:控温的准确度为0.5℃。

(6)平直刮刀. (7)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甘油与滑石粉的比例为质量比2:l)。(8)新煮沸过的蒸馏水。 (9)其它:石棉网。 3.预习要求 掌握沥青软化点的概念,熟悉测定沥青软化点的试验步骤。4.试验步骤 准备工作:将试样环置于涂有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的试样底板上,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人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为止。 如估计试样软化点高于120℃,则试样环和试样底板(不用玻璃板)均应预热至80℃~100℃。 试样在室温冷却3Omin后,用环夹夹着试样杯,并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务使与环面齐平。 1)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 (1)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5℃±0.5℃(水的恒温水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相同水槽中。 (2)烧杯内注人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3)从恒温水槽中取出盛有试样的试样环放置在支架中层板的圆孔中,套上定位环;然后将整个环架放人烧杯中,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5℃±0.5℃。环架上任何部分不得附有气泡。将O℃~

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

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沥青的软化点是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5±0.5)℃/min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25.4mm)时的温度,以℃表示。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和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等材料的软化点。 2.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软化点试验仪,由下列附件组成: ①钢球:直径9.53mm,质量(3.5土0.05)g。 ②试样环:黄铜或不锈钢等制成。 ③钢球定位环:黄铜或不锈钢制成。 ④金属支架:由两个主杆和三层平行的金属板组成。上层为一圆盘,直径略大于烧杯直径。中间有一圆孔,用以插放温度计:中层板板上有两个孔,准备放置金属环,中间有一小孔可支持温度计的测温端部。一侧立杆距环上面51mm处刻有水高标记。环下面距下层底板为25.4mm,而下底板距烧杯底不少于12.7mm,也不得大于19mm。三层金属板和两个主杆由两螺母固定在一起。 ⑤耐热玻璃烧杯:容量800-1000mL,直径不少于86mm,高不少于120mm。 ⑥温度计:30-180℃,分度0.5℃的全浸式温度计。

(2)环夹:由薄钢条制成,用以夹持金属环,以便刮平表面。 (3)装有温度调节器的电炉或其他加热炉具(液化石油气、天燃气等)。 (4)试样底板:金属板(表面粗糙度应达Ra0.8μm)或玻璃板。 (5)恒温水槽。 (6)平刮刀。 (7)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甘油与滑石粉的比例为质量比2:1)。 (8)新煮沸过的蒸馏水。 (9)其他:石棉网。 3.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将试样环置于涂有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的试样底板上,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入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为止。 如估计试样软化点高于120℃,则试样环和试样底板(不用玻璃板)均应预热至80-100℃。试样在室温冷却30min后,用环夹夹着试样杯,并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应使其与环面齐平。 (2)试验步骤 ①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 a.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装有(5土0.5)℃的恒温水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相同水槽中。 b.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或纯净水,水面略

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溶解度试验操作及计算

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溶解度试验操作及计算 (1)将玻璃纤维滤纸置于洁净的古氏坩埚中的底部,用溶剂冲洗滤纸和古氏坩埚,使溶剂挥发后,置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干燥至恒温(一般为15min ),然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冷却时间不少于30min ,称其质量(m 1),准确至0.1mg 。 (2)称取已烘干的锥形烧瓶和玻璃棒(m 2)的质量,准确至0.1mg 。 (3)用预先干燥的锥形烧瓶称取沥青试样2g (m 3),准确至0.1mg 。 (4)在不断摇动下,分次加入三氯乙烯100mL ,直至试样溶解后盖上瓶塞,在室温下放置至少15min 。 (5)将已称质量的滤纸及古氏坩埚,安装在过滤烧瓶上,用少量的三氯乙烯润湿玻璃纤维滤纸。然后将沥青溶液沿玻璃棒倒入玻璃纤维滤纸中,并以连续滴状速度进行过滤,直至全部溶液滤完。用少量溶剂分次清洗锥形烧瓶,并将全部不溶物移至坩埚中;再用溶剂洗涤古氏坩埚的玻璃纤维滤纸,直至滤液无色透明为止。 (6)取出古氏坩埚,置通风处,直至无溶剂气味为止;然后,将古氏坩埚移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至少20min ;同时,将原锥形瓶、玻璃棒等也置于烘箱中烘至恒重。 (7)取出古氏坩埚及锥形瓶等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 ±5min 后,分别称其质量(m 4、m 5),直至连续称量 的差不大于0.3mg 为止。 (8)沥青试样的可溶物含量按下式计算: 100)()(1232514b ??? ????--+--=m m m m m m S 式中:S b —沥青试样的溶解度,%; m 1—古氏坩埚与玻璃纤维滤纸合计质量,g ; m 2—锥形瓶与玻璃棒合计质量,g ; m 3—锥形瓶、玻璃棒与沥青试样合计质量,g ; m 4—古氏坩埚、玻璃纤维滤纸与不溶物合计质量,g ; m 5—锥形瓶、玻璃棒与粘附不溶物合计质量,g 。

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作业指导书

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的软化点,也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沥青经蒸馏或乳化沥青破乳蒸发后残留物的软化点。 2、仪具与材料 2.1软化点试验仪:如图1,由下列部件组成: 2.1.1钢球:直径9.53mm,质量 3.5g±0.05g。 2.1.2试样环:黄铜或不锈钢等制成,形状尺寸如图2。 2.1.3钢球定位环:黄铜或不锈钢制成,形状尺寸如图3。 2.1.4金属支架:由两个主杆和三层平行的金属板组成。上层为一圆盘,直径略大于烧杯直径,中间有一圆孔,用以插放温度计。中层板形状尺寸如图3,板上有两个孔,各放置金属环,中间有一小孔可支持温度计的测温端部。一侧立杆距环上面51mm处刻有水高标记。环下面距下层底板为25.4mm,而下底板距烧杯底不少于12.7mm,也不得大于19mm。三层金属板和两个主杆由两螺母固定在一起。 2.1.5耐热玻璃烧杯:容量800ml—1000ml,直径不小于86mm,高不小于120mm。 2.1.6温度计:0℃—80℃,分度为0.5℃。 2.2环夹:由薄钢条制成,用以夹持金属环,以便刮平表面,形状、尺寸如图5。 2.3装有温度调节器的电炉或其它加热炉具(液化石油气、天然

气等)。应采用带有振荡搅拌器的加热电炉,振荡子置于烧杯底部。 2.4试样底板:金属板(表面粗糙度应达Ra0.8 m)或玻璃板。 2.5恒温水槽:控温的准确度为0.5 ℃。 2.6平直刮刀。 2.7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甘油与滑石粉的比例为质量比2:1)。 2.8新煮沸过的蒸馏水。 2.9其它:石棉网。 3、方法与步骤 3.1准备工作 3.1.1将试样环置于涂有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的试样底板上。按本规程T 0602的规定方法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入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为止。 如估计试样软化点高于120℃,则试样环和试样底板(不用玻璃板)均应预热至80℃—100℃。 3.1.2试样在室温冷却30min后,用环夹夹着试样杯,并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务使与环面齐平。 3.2试验步骤 3.2.1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 1)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5℃±0.5℃水的恒温水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相同水槽中。 2)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

沥青溶解度试验

沥青溶解度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溶解度。非经注明,溶剂为三氯乙烯。 二、仪具与材料 1、分析天平:称量100g,感量不大于0.2mg。 2、锥形烧瓶:200ml。 3、古氏坩埚:50ml。 4、玻璃纤维滤纸:直径2.6cm,最小过滤孔0.6μm。 5、过滤瓶:250 ml。 6、橡胶管或接关:固定古氏坩埚在吸滤瓶上用。 7、洗瓶 8、量筒:100ml。 9、干燥器。 10、烘箱:装有温度自动调节器。 11、水槽 12、双连球、水流泵或真空泵。 13、三氯乙烯,化学纯。 三、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1)按本规程T0602规定的方法准备沥青试样。 (2)将玻璃纤维滤纸置于洁净的古氏坩埚中的底部,用溶剂冲洗滤纸和古氏坩埚,使溶剂挥发后,置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干燥至恒温(一般为15min),然后移入 干燥器中冷却,冷却时间不少于30 min,称其质量(m1),准确至0.2 mg。 (3)称取已烘干的锥形烧瓶和玻璃棒(m2)。准确至0.2 mg。 2、试验步骤 (1)用预先干燥的锥形烧瓶称取沥青试样2g(m3),准确至0.2 m。 (2)在不断摇动下,分次加入100g,直至试样溶解后盖上瓶盖,并在室温下放置至少 15 min。 (3)将已称质量的滤纸及古氏坩埚,安装在过滤烧瓶上,用少量的三氯乙烯润湿玻璃纤维滤纸。然后,将沥青溶液沿玻璃棒倒入玻璃纤维滤纸中,并以连续滴状速度 进行过滤。必要时,使用水流泵或真空泵过滤。过滤时,应尽量将在锥形烧瓶中 的不溶物移入坩埚,直至全部溶液滤完。用少量溶剂分次清洗锥形烧瓶,并将全 部不溶物移至坩埚中。再用溶剂洗涤古氏坩埚的玻璃纤维滤纸,直至滤液无色透 明为止。 (4)取出古氏坩埚及锥形烧瓶等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 min±5 min后,分别称其质量(m4、m5),直至连续称量的差不大于0.3 mg为止。 四、计算 沥青试样的可溶物含量计算。 S b={1-[(m4-m1)+(m5-m2)]/(m3-m2)}*100 式中:S b——沥青试样的溶解度,% m1——古氏坩埚与玻璃纤维滤纸合计质量,g m2——锥形瓶与玻璃棒合计质量,g m3——锥形瓶、玻璃棒与沥青试样合计质量,g

沥青软化点试验

沥青软化点试验1.试验目的 沥青的软化点是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重量的钢球,放于水(5℃)或甘油(32.5℃)中,以5±0.5℃/min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到规定距离(25.4cm)时的温度以℃表示,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沥青的温度稳定性。2.实验仪器 (1 120mm, 。三层 ;试样 (2 (3 (4)试样底板:金属板(表面粗糙度应达Ra0.8μm )或玻璃板。 (5)恒温水槽:控温的准确度为0.5℃。 (6)平直刮刀. (7)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甘油与滑石粉的比例为质量比2:l)。 (8)新煮沸过的蒸馏水。

(9)其它:石棉网。 3.预习要求 掌握沥青软化点的概念,熟悉测定沥青软化点的试验步骤。 4.试验步骤 准备工作:将试样环置于涂有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的试样底板上,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人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为止。 80 1 (1 15min (2 (3) ℃。环 使端 (4)将盛有水和环架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然后将钢球放在定位环中间的试样中央,立即开动振荡搅拌器,使水微微振荡,并开始加热,使杯中水温在3min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5℃±0.5℃。在加热过程中,应记录每分钟上升的温度值,如温度上升速度超出此范围时,则试验应重作。

(5)试样受热软化逐渐下坠,至与下层底板表面接触时,立即读取温度,准确至0.5℃。 2)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上者: (1)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装有32℃±1℃甘油的恒温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甘油中。 (2)在烧杯内注入预先加热至32℃的甘油,其液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3 5 为4 6 试验者记录者校核者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