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设计说明

某学校设计说明
某学校设计说明

宁波国际文武学校奉化国际校区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宁波国际文武学校奉化国际校区

建设单位:易斯戴教育集团

用地性质:学校建筑

建筑层数:教学区地上2~5层,生活区3~11层

二、项目位置

该项目位于宁波奉化市萧王庙街道城南新区,北至三高连接线,东临西圃路,西南环山,用地面积约3.9公顷。拟建教学楼、图书阅览室、阶梯教室、行政办公楼、食堂、宿舍、专家楼等;同时建设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300m跑道等户外运动场所及设施。

三、总平面设计

设计理念:国际校区位于奉化市。项目规划设计的突破点在于:结合周边地理环境,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块,创造一片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主义校园街区,以建筑庭院为空间组合手法,建构既生动活泼又妙趣横生的校园空间体系,以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行为认知和奇趣探索的特征;通过对传统建筑元素的现代性理解,试图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在建筑中矛盾共生,探索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的创新路径。

功能区块:设计从地理环境和具体的功能需求出发。利用原始地理环境将整个校区分为南北两块,动静分区,北面为教学区和生活区,南面为体育活动区。从学校的各功能体对外开放服务强度,从建筑的使用强度把整个校区分成3个功能区块,分别是教学区、行政生活辅助区、体育活动区。

三个功能区块由南往北分别是体育活动区、教学区、行政生活辅助区。校园入口广场位于教学区和行政生活辅助区中间,入口广场、连廊和校门形成中心轴,有效区分和连接着2个功能区块。教学区布置在校区的中间部位,建筑的组合使得整个教学区形成一个围合的整体化建筑,但建筑高低不一,错落有致,形成庭院空间,给学生创造舒适的室外活动场地。西面教学楼底层沿河设置了阶梯教室和阅览空间,为学生提供幽美的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温馨安宁的庭院化模式给众多学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及亲切感,也提供了充裕的课余活动空间。

行政生活辅助区位于整个校区的北部。整体为2进式合院建筑形式组合而成,南低北高,沿河由一层连廊相连成半开放庭院空间,庭院绿化透过柱廊式连廊与沿河绿化相衔接,与河对岸的绿化长廊相呼应。南面低层宿舍楼与教学区建筑相呼应,食堂设置在宿舍中间部位便于交通,北面小高层宿舍有效的隔离了区块外马路噪音,给整个校区提供了相对安静的学区环境。行政楼的设置临近中心入口广场,以方便外来人员到访。

设计依靠原始地形中的河道将体育活动区与教学区相分隔,形成明显的动静南北区块。区内设置300M跑道操场,足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西面的山坡上设置植物园与专家楼。

我们将保留现状河道和山地,意在营造给师生们接近自然享受人文气息又能减少城市界面对校园空间的干扰,同时更是给城市创造了绿色又有文化底蕴的开放空间,改善了区域城市环境;建筑单体通过连廊形成整体组团,新颖别致,有强烈的园林感和归属感,而以此形成的灰空间供师生通行、展示及嬉戏,在实用性上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当整体完工时,这将是个洋溢着文化气息,移步换景,又不乏诗意的美丽校园。

四、建筑设计

本案建筑形体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同时营造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灰空间。整个校区采用现代新古典的建筑风格,整体采用暖咖啡的色调,将古典优雅的韵味以现代简练的风格进行演绎,无论是整体墙面的厚重还是窗套线脚的精炼别致,无不透出文化的积淀;各种细节的处理加强了建筑的灵动性。建筑立面采用经典的欧式学院风格结合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布局方式,力图体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创新。

竖向设计上建筑室内外高差为300,教学楼层高为3900,宿舍层高为3600,底层高度4500.层高设置使每个空间保证基础高度,底层4500高度的设计便于消防设计需要。教室的教室门洞内退1000MM外开,凹型设计,以确保人员进出教室安全。同时,靠走廊的墙体内设矮柜可设置储物格、洗手台、展示台等解决每个教室必配物品放置问题,

教室后部可设衣帽架、书包柜、书架等由学生个人使用。走廊采用2700宽度,每层配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办公室,便于教学活动。

宿舍均配置独立卫生间及淋浴设施,设有阳台,每间为4~2人。

五、交通流线设计

从实用的便利性设计观点出发,本案设计了2个出入口,主人流通过出入口门禁设置在西圃路靠北部分,入口大型广场。

次入口设置在西圃路靠南部位,靠近体育活动区。同时也方便二期建设的施工和后期使用。

机动车停车设置在入口广场上靠近行政楼,使教职工及外来车辆使用更加方便。

六、景观设计

整个校区景观主要分为5种类型,体育场周边的绿化以灌木为主,创造浓郁的绿色屏障;普通教学楼中的组团绿化以四季常绿的花卉灌木为主创造绿色视觉空间;地块西侧沿河的大绿地设置为植物园,可供班级种植教学所用。各种不同的植物随着季节变化,花草芳香四起,颜色各异,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主入口广场缀以树池、雕塑、石座,营造怡人活动场所,树立校园整体形象;另有校园庭院空间,配以园路、树池,令人流连忘返。

七、建筑功能设计

1#楼:校区行政楼,主要为日常办公,会议等功能,建筑层数2层,建筑总高9.0米2#楼:学生宿舍,按公寓式设置,4人及2人间,共有282间,能容纳学生980人,建筑层数11层,建筑总高37米。

3#楼:学生宿舍,底层为一期工程餐厅,楼上为学生公寓,共59间,按4人间设置,共容纳236人,建筑层数5层,建筑总高18米。

4#楼:学生宿舍,共81间,4人间,共容纳324人,建筑层数5层,建筑总高18米。

5#楼:校区门厅,展示,疏散功能,建筑为1层,高8米

6#楼:校区阶梯教室,综合教室,共2间,建筑为1层,高8米7#楼:专业及第三课堂教室,共有教室30间,及配套功能,庭院式设计,建筑层数为4~5层,建筑总高为21米

8#楼:体艺楼,底层为二期工程配套餐厅,二楼至五楼为篮球馆及健身中心,局部配套老师公寓,庭院式设计,建筑层数为2~5层,建筑总高为21米

9#楼:教学楼,为普通标准教室及配套功能,共30间,庭院式设计,建筑层数为5层,建筑总高为21米

专家楼:为外国教师日常教学配套使用,主要功能为学术研究及日常生活,建筑层数为3层,建筑总高为11米

八、经济技术指标

某校园网站策划与设计说明

校园网站策划与设计 目录 第一章:诸论 1.1设计思想 1.2开发工具的选用及介绍 第二章:网站总体分析与设计 2.1网站系统分析 2.2主页设计 2.3数据库设计 第三章:详细设计 3.1家长学校联络簿 3.2网上图书馆 3.3网上评优投票系统 3.4达级考试在线查分系统与计数器的制作 第四部分:系统的使用说明与安装 第五部分:参考文献 附录:源文件代码 第一章诸论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nternet上发布信息主要是通过网站来实现的,获取信息也是要在Internet“海洋”中按照一定的检索方式将所需要的信息从网站上下载下来。因此网站建设在Internet应用上的地位显而易见,它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倍受人们的重视。为了更好的办学,提

高学校知名度,特构建长沙市工商职业中专学校网站。 1.1 设计思想 通过网站,全面宣传,展示学校风采、优点与特色,发布学校的重大活动安排与招生政策,增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在Internet上实现完成部分校务,提高办事效率。 1.2 开发工具的选用及介绍 ASP的优势: 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网页”,一般简称为“ASP”,ASP之所以能受到大家的重视与使用的原因,主要在于所产生的执行结果都是标准的HTML格式,而且这些程序是在网络服务端中执行,使用一般的浏览器(如IE 或Netscape)都可以正确地获得ASP 的“执行”结果,并且将这ASP执行的结果直接在浏览器中“浏览”,不像VBScript或JavaScript是在客户端(Client)的浏览器上执行,若使用VBScript来设计程序,客户端(Client)在IE浏览器中可以显示程序执行的结果,可是,客户端(Client)若使用Netscape浏览器就无法显示VBScript的执行结果。 ASP的特点: 任何开发工具皆可发展ASP 只要使用一般的文书编辑程序,如Windows记事本,就可以编辑。当然,其他网页发展工具,例如,FrontPage Express、FrontPage等也都可以;不过还是建议你用记事本来写,既省钱又方便,若是使用那些所见即所得的网页编辑来写ASP,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离奇状态。 通吃各家浏览由于ASP程序是在网络服务器端中执行,执行结果所产生的HTML文件适用于不同的浏览器。 语言相容性高 ASP与所有的ActiveX Script语言都相容,除了可结合HTML,VBScript、Java Script、Active X服务器组件来设计外,并可经由“plug-In(外挂组件模组)的方式,使用其他厂商(Third Party)所提供的语言。 隐密安全性高

学校设计说明

三、设计理念 1. 通过项目建设,提升钟山县教育办公形象及功能; 2. 创造简洁、大方的现代风格建筑群,丰富地区空间形象。 设计说明 一、设计概要 设计背景 建设用地位于柳州市。 2.设计概要 用地内预计将建设学校设计,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等建筑的设 计,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等。 二、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0650045-95,2005版) 3. 汽车、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4.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J114-2001) 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6. 日喀则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7. 建设方提供的方案投标文件以及其他设计要

3. 学校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配套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体育活动设施, 形成有效的互动。 四、总体设计说明 1 ?视线分析 建筑布局 教学楼、办公楼和行政楼等主要建筑位于校园的主干道两侧, 内形成了浓厚的教育、 学习氛围。各个设施的建筑布局的方式统一为一体 对道路景观加以规划,尤其考虑到人流车流的视觉效果 2 ?交通流线分析 用地的主要车辆出入口按照规划要求由南门和北门进入, 场。行人流线主要集中在南侧大门主入口。 行人流线和车辆流线分别依附 不同的道路,尽可能的减少交叉,形成圆滑通顺的道路交通系统。 使校园 在此设置了停车

3.绿化设计1、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 以浓厚的教学氛围为背景,打造舒适安静的环境景观 积极利用校园的非建筑用地,将景观搭配引入场地的设计中,努力营造舒适、宜人、自由、开放、完整、美观的景观空间,为提升地域的景观品质做出贡献。(1 )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068-2001) (GB 50009-2001) (GB 50223-95) 入口广场 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主要朝向和入口位置,将基地的南侧作为人行的主要入口, 与城市道路衔接,形成对外开放的学校广场,也提供面向市民的展示空间。开阔、敞 亮是学校广场的主要特点和要素。各种景观设施灵动性和情趣感,是艺术文化内涵的 体现。 (7 )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GB 50011-2001) (GB 50007-2002) (GB 50010-2002) (JGJ 94- 94) 内庭围合空间 利用建筑创造宁静的内庭围合空间,屏蔽外界的干扰,平静的水面、独立舒适的小空间,为在此工作学习的人们提供安静、祥和的室外空间。幽静、沉思、生活、安居成为内庭围合空间的主旋律。2 、 自然条件 (1)工程所在地区基本风压为Wo=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2)工程所在地区基本雪压为So=m2,雪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III 区。 (3)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取, 片区绿化 作为基地室外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活动类型,人们可以奔走嬉戏,可以静坐观赏,可以三五成群谈天说地,是室外活动放松之地。设计特征周期为,场地类别IV类。 3、主要设计参数 (1)本工程建筑结构以及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重要性系数均 结构设计说明 为 。 一、设计依据

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说明书

目录 一、设计院校 二、院校设计背景 三、规划建设依据 四、背景分析 五、规划设计思想 六、规划设计理念 七、功能分区 八、道路系统 九、景观绿化 十、重点地段分析 十一、技术经济指标(一)十二、技术经济指标(二)

一、设计院校: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二、院校背景分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因水而生,缘水而成,60年来,学校三次搬迁,四易校址,风雨兼程,刚毅坚卓,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使学校发展壮大,并走向辉煌。现已经发展为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工、管、经、文、理、农、法互相渗透的综合型大学。 在2009年,水利部与河南省签署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协议,成为河南省第三所省部共建院校。近期增加了博士硕士点,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华北水院现共有师生3万余人,规划建立图书馆、专业实验楼,专业教学楼、综合教学楼、学生活动中心。校园文化广场等等。这一系列构思源旨在把华北水院建造成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和舒适的学生教工居住环境,致力将学校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高层次大学。 三、规划建设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4.《郑州市总体规划》 5.《郑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四、背景分析: 大学的校园规划发展趋势 1、可持续发展 今天的校园规划要树立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为后人的发展保留必要条件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这其中的内涵既包括在空间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更包含对校园文脉的延续和发展,即精神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2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为人创造环境,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以及无障碍设计。校园规划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对校园功能性建筑之间进行某种组织,在此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户外活动,能够随时随意进行交流的生活方式才是现代大学生活的核心内容。因此设计工作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高度,重视具体空间对使用者的空间印象,细节设计应符合人性化尺度。 3、从严谨的学院空间到绿色校园环境 新时期的大学新校园在空间景观设计上,逐渐从片面地追求大广场、长轴线的形式主义转向以人为本、人车分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态可持续观念。校园景观设计以尊重自然生态为优先,同时也重视人工生态绿化,使人工与自然结合并相得益彰。大学校园是表达校园生态化、地域化、人文化特征的理想载体,着重于校园文化氛围和交往环境的塑造。强调校园生态中心区的设计,这是营造校园空间特色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大学校园学术气氛的重要部分。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 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初步设计 二○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1 设计说明书 (1) 1.1 概述 (1) 1.1.1 任务依据 (1) 1.1.2 设计标准 (1) 1.1.3 工程概况 (1) 1.1.4 项目研究过程 (2)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 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 1.2 功能定位 (2) 1.2.1 规划情况 (2) 1.2.2 交通量预测 (2) 1.2.3 工程建设意义 (2) 1.3 建设条件 (3) 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 1.3.2 工程地质条件 (5) 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 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 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 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 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 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 1.3.9 其他 (7) 1.4 工程设计 (7) 1.4.1 设计原则 (7) 1.4.2 设计依据 (8) 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 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 1.4.5 横断面设计 (10) 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 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 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 1.4.9 排水工程 (14) 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 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 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 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 2 工程概算 (21) 2.1 工程概况 (21) 2.2 编制依据 (21) 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

校园文化设计说明

校园文化设计说明 为了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特制定校徽、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等等,使整个校园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教育影响学生如何做人、积极上进,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教师潜心教学,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一、校徽 (图案) 中间一个正阳的英文(ZY)缩写,组合成一个飞翔的海燕,外围是一轮喷薄而出的太阳,四周是太阳的光芒,下面太阳的光芒变换成一双手,意味着正阳小学就像一轮喷薄而出的太阳照耀在海面上,孩子们就像阳光照耀下的海燕在自由的翱翔,下面那双手象征着托起这轮太阳的正阳人,敢于拼搏,永远做孩子们的依托,努力的让孩子们能飞的更高飞得更远…… 二、走廊文化 1、一楼大厅右侧是我们学校的简介,向外来人介绍正阳的一 个窗口,左边是校徽,右边是我们的办学宗旨,时刻提醒 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要和谐相处,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 和谐的同行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家校关系,并 且在各种关系融洽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进取、壮大…… 2、一楼大厅左侧是我们的三风一训,放在显眼的位置,时刻 提醒正阳人秉承三风一训精神,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 不断的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3、一楼走廊是我们学校近几年发展的一个缩影(各种荣誉), 目的是向外来人展示正阳,激励正阳人建立自信、要不断 的发展自己,只有不断的发展,才可能走得更远、步伐才 能更坚实. 4、二楼整体展示的使我们的特色文化:科技教育 (1)通过科技知识的普及使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 (2)通过科技活动及作品的展示,使孩子们了解我校在科技教育上的发展,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自信:我也能行! (3)通过太空舱的建立,使孩子们增强探索科学的奥秘的信心,从而更加热爱科学…… (4)走廊里面的提示语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5)楼梯迎面墙是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使孩子们知道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小就要知道做人的道理。 (6)楼梯两侧有安全标语,时刻提醒孩子们安全第一 4、(1)三楼展示的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环境教育;校本特色:陶艺教育。我们是国家级绿色学校,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要有使命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过“小手拉大手”、“以纸换树”、“我与地球同行——熄灯一小时”等活动的开展,教育师生们平时生活要低碳环保,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热爱我们的家园。 陶艺特色使我们校本特色,旨在教育孩子们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某高等学校校园规划方案设计说明(优.选)

某高等学校校园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一.校园概况 该高等学校位于合肥市南部,西邻金寨路,北面是居住区,南面是工厂区,东邻公园。交通十分便利,环境较好。 校园总面积11万㎡,现有学生4000余人。整个校园的地形较规整,没有预先规划,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指导思想:把高等教育的功能要求以一种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相协调的空间形式表现出来,保证学校发展的系统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从而创造出功能齐备、经济合理、形式优美、便于实施、别具特色的新型教育园地,同时追求时代性、科学性、严密性和艺术性的效果。 规划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创造有特色的建筑及环境设计作品,突出以人为中心,力求创造适应现代教学发展要求的良好的物态环境。 2.合理布局,始终着重整体与局部,整体与外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的分析,创造出统 一、连续的校园环境。 3.建筑形式多样,既有平面的转折,又有高低的错落。建筑群体自由而有秩序,灵活而又有组织,没有呆板的,硕大的中心,但存在许多公 共活动中心即多中心。空间合乎人体尺度,形象感受活泼亲切,有利

师生接触,促进社会与学校联系,建筑群体连续变化发展,但却首尾 一致,统一协调,留出必要的绿化用地。 4.结合各功能区进行植物造景,同时运用园林小品(雕塑、亭、曲桥、廊)加以点缀,以形成优美宜人的校容校貌和健全的生态环境。三.校园功能分区 根据今后的发展需要,以教学区为中心,把校园分为四大部分:1.行政教学区:作为校园主要功能区,置于校园中部,包括行政大楼、教学楼Ⅰ、教学楼Ⅱ、实验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等建筑作为学校主要组 成部分。在该区内还设立了一个中心小游园。其内配以绿地、水池、花木,既丰富了本区的环境氛围,又提高了该区文化内涵,为学校的教与学提供 了良好的场所。 2.生活区:该区包括教工宿舍楼、男女生宿舍楼。区内植花木。其中教工宿舍区内有一花坛广场,使教工宿舍的居住环境安静、优雅。并且,教工宿 舍与学生宿舍之间有一定距离。保证了生活的空间,且尊重师生的个人生 活。 3.后勤服务区:该区包括商店、食堂、校医院、浴室等。分别位于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的附近。起到了方便使用的目的,使校园的后勤服务充分满足 师生的需求。 4.活动区:该区位于校园东部,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田径场(400m环行跑道),各类球场、室内篮球馆与训练馆等。该区占地面积较 大,地形平整,利于活动,为学生上体育课及平时体育锻炼提供了极好场

学校教材订购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资料

学校教材订购系统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V1.0) 文档编号:HATL-SDS-2004-001 文档名称: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编写:B120414班小组成员编写日期:2015年4月23日 审核:学校教材科审核日期:2015年4月24日 批准:批准日期:

北京华安通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4月23日

第一章引言 1.1编写目的 概要设计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对程序系统的设计考虑,包括程序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1.2预期读者 系统开发人员或合同约定人员。 1.3编写背景 1.3.1系统名称 学校教材订购系统 1.3.2任务提出者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叶水仙老师 1.3.3任务承接者及实施者 计算机软件学院B120414班小组 1.3.4 使用者 学校教材管理部门 1.3.5项目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本项目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原理,客户端的程序是建立在Windows NT 系统上以JAVA以及MySql数据库等为开发软件的应用程序。 1.4术语定义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描绘系统的逻辑模型,图中没有任何具体的物理元素,只是描绘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情况。 系统的流程图:系统流程图是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的形式描绘系统里的每个部件(程序,文件,数据库,表格,人工过程等)。 库存表:存放库中存在得书籍数据。 出库表:存放已销售的书籍的数据。 进库表:存放入库书籍的数据。 购书表:存放提交的购书信息。 缺书登记表:存放缺少的书籍的信息。 待购教材表:存放待购书籍信息。 1.5参考资料 《实用软件工程》郑人杰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软件工程》第二版李代平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软件工程》第六版 Roger S.Pressman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初步设计范文

工程初步设计

第四章结构 1.设计说明书 1.1工程概况: 1.1.1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位于吉林省辽源市白泉镇东交大街以北、规划路以东、溢洪道以西。 1.1.2总建筑面积:㎡。 1.1.3建筑物长58.3m,宽为16.64m,局部十三层:长为45.60m,宽为13.90m。 1.1.4本工程地主体十二层、局部十三层。 1.1.5建筑总高度为45.9m。 1.1.6建筑物各层层高:一层 3.6m,二、三层层高 4.5 m,四至十二层层高3.6 m,局部十三层层高3 m。 1.1.7主要柱网尺寸:7.2×5.7 m、7.2× 2.5m、7.2×8.1 m。。 1.1.8 本工程图纸中所标注标高均为相对标高,±0.000设在一层室内地面面层,假定其绝对标高为249.20m。 1.2设计依据 1.2.1使用年限:50年。 1.2.2自然条件: 1.2.2.1风、雪荷载见下表:

1.2.2.2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见下表: 1.2.3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 6月27日提交的《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4建设单位提出的结构设计要求: 各类建筑物应按建筑的规模、功能与用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确定基础形式与地上结构形式,结构形式的确定以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当地规划要求为原则,力求结构形式简单、节省投资。 1.2.5法律、法规、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TGT137- )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3建筑分类等级: 1.4主要荷载取值: 设计使用活荷载: 办公、会议室: 2KN/m2走廊、楼梯间、会客休息区: 2.5KN/m2行政服务大厅: 3KN/m2

学校电气方案设计说明

港中旅学校电气方案设计说明设计依据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 J16-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 B50034-201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 B50198-2011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 B50200-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标准》DBJ01-611 -200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 -2006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T50314-2006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BJ-1-615-2003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0-2013 二、设计范围 1. 强电设计包括如下系统: 10kV变配电系统 380V低压配电系统 动力配电系统 照明配电系统 防雷接地系统 2. 弱电设计包括如下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可视对讲系统 CCTV监控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广播系统 汽车库管理系统 信息化应用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 弱电系统可根据甲方要求增加或减少,本次设计只负责预埋管, 具体设计由甲方指定的弱电深化设计公司完成。

学校设计说明

设计构思 学校环境作为学校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承载者,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环境建设是一种文化建设,是一种美学建树,是一个完整的、立体的艺术品,它反映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水准。 通过对不同功能区的不同的设计手法,诠释校园精神,反映校园文化的多元性、自由性、兼容并蓄,记载不同时期校园发展的历程。校园景观规划更加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让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同时感受到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感受到在设计中传承文化、地域特色和学校人文精神特色的校园环境。同时,校园设计中还结合了自然,并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了校园的生态系统,努力打造绿色校园,生态校园。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在设计中多采取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的设计方案,以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设计风格 设计风格:简约的现代主义风格 风格理解:现代主义风格作为艺术的提炼与归纳,表现在平面形式上的符号化,从而更加着重于空间功能的规划。设计现代风格的景观应该注重人文历史的符号提炼。文化对学校而言,是城校魅力的灵魂所在;正如现代主义是基于人文历史的提炼,丰富的人文基础才能提炼出精致的现代艺术符号。 特点:以简洁、艺术的手法,注重场地分析、开放平面取代线性序列,体现空间的自由开放性。 设计原则 ①与理念文化相统一 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是学校环境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环境文化建设必须依托学校理念展开,并丰富和彰显办学理念,因此,学校环境文化规划必须遵循与理念相统一的原则。 ②因地制宜原则 学校是传承文化、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必须根据地区特点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注重地域文化和学校实际的有机结合,注重实用、有效和持续性,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师生智慧,充分体现学校环境建设的多样性和特色性,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环境文化的品质。

某学校设计说明

路桥区新桥镇中心小学食堂及教学楼扩建工程 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建筑专业说明 一、设计依据 1. 《关于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中心小学食堂及教学楼扩建工程建设用地选址的通知》(台规选[2016]40014号) 2. 规划部门提供的用地红线图(电子文件) 3. 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筑管理)的通知》台建规[2012]187号 其它相关国家及地方现行规范、法规及标准。 二、项目概况 新桥小学位于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城区,椒新线和镇南路交叉口,本次工程位于新桥小学现有校园内,原教学楼和综合楼东侧,工程新建一幢食堂,并对原有教学楼进行扩建。其中食堂占地㎡,面积㎡,新教学楼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台州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型。全年平均气温为度,7、8月份最热,极端最高气温度,日最高气温≥37度的日数年平均有15天。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度。夏季常遭受台风影响。 三、方案设计构思及特点 1. 基地环境分析 本次工程位于原校园内,是整体校园东扩工程的一部分,是将原有食堂和教学楼向东的功能延伸。设计应做好流线、功能和建筑造型上的衔接。 2、建筑方案设计特点 基于以上对本项目的分析,本案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做好新教学楼和原有教学楼之间的衔接,因新教学楼布置综合教室,在设计中尽可能的利用原有教学楼的功能设施和交通疏散楼梯, 降低造价。 (2)建筑形态和色彩上在原有的基础上继承,并寻求新的创新,体现新的校园风貌。

暖通初步设计说明样本

第五章暖通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节设计依据 一、建设单位委托及要求 二、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 三、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高层民用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四、建筑专业等提供的设计资料 本工程南北栋均为综合性一类高层, 地下一层, 地上二十五层, 建筑高度: 南栋为: 82.1m, 北栋为: 80.5m 五、室外气象条件 1、夏季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8℃ 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7℃ 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5% 室外平均风速 2.6m/S 2、冬季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 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5℃ 最冷月室外计算相对湿度81% 室外平均风速 2.8m/S 第二节设计范围及主要技术指标 一、包括一层至四层的营业用房、办公用房、大小会议室、活动室等房间舒适性空调。 室内设计参数表:

二、防排烟 1、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设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2、地下一层汽车库设机械排烟、补风系统。 三、通风 1、地下一层汽车库分别设机械送排风系统。 2、地下一层电设备房和空调设备房分别设机械送排风系统, 空调设备房设事故排风系统。 3、南栋地下一层六级二等人员隐蔽所( 平时为车库) , 设机械送排风系统。 4、卫生间、电梯机房采用自然通风。 第三节空调冷热源及空调方式 一、冷、热负荷确定 本工程主要为舒适性空调, 两栋建筑物总冷负荷为400万大卡, 热负荷为315万大卡。 二、空调冷、热源及水循环系统 1、根据建设方要求, 南、北栋的主机均设在北栋建筑物里, 空调冷、热源采用直燃式( 燃气) 溴化锂机组型号BZ200 , 2台, 单台制冷量200万大卡( 2326KW) , 供热量: 1791KW, 冷水量: 300m3/h, 冷却水量500m3/h。 2、空调水循环系统 空调冷水温度7℃-12℃, 温水温度57℃-65℃, 选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 三台( 2用1备) , 型号IS200-150-315, 流量: 400 m3/h; 扬程: 35MH 2 O;电功率: 55KW。空调水循环过程为: 直燃机组→循环水泵→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电子水处理仪→直燃机组。 3、冷却水温度37℃-30℃, 空调冷却水循环泵三台( 2用1备) , 型号: IS250-200-315Z, 流量: 600m3/h; 扬程: 35MH 2 O;电功率: 110KW。 选冷却塔4台, 型号: LBC-M-250-300, 循环水量: 300 m3/h, 风扇功率: 5.5KW。冷却水循环过程为: 冷却塔→循环水泵→电子水处理仪→直燃机组→冷却塔。 4、直燃式溴化锂机组, 空调冷热水泵、冷却水泵安装在地下一层空调设备房内, 冷却塔安装裙楼四层屋面上。膨胀水箱安装在四层屋面上。 三、空调方式 空调系统根据房间功能、使用要求、面积等因素, 采用不同的形式。本工程主要空程方式有两种, 即低速全空气系统和风机盘管系统。 1、一、二层大面积营业厅、大堂、大厅、大办公室、大会议室等房间采用低速全空气系统, 吊顶式空调机组, 不占用使用面积, 机组和风管安装在吊顶内, 室内空气经空调器处理, 用风管和散流器( 大堂上空用喷口) 送出, 回风经集中回风口回至空调器, 采用自然进新风方式。 2、各小办公室采用风机盘管系统, 卧室暗装风机盘管暗装在各房间进门处吊顶内, 下送风、上回风采用自然送新风方式。 四、空调系统管道材料和保温材料 1、空调水立管和空调机房内空调水管道采用无缝钢管, 其余空调水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 冷却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 所有冷凝水管采用PPR管。 2、空调风管采用带保温层承插式酚醛风管。 3、空调水管保温材料采用橡塑复合材料。

学校 设计说明

桃源单元R22-04地块幼儿园工程设计 第一章.总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位于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桃源新区,项目位于北秀街以南,秀锦巷以西。基地范围内现状为空地,地势平坦,现有地面高度和周边市政道路基本持平。选址非常恰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二、场地现状 本项目地块大致呈正方形,东西南北侧为相等,约为68米左右。规划用地面积4700平方米,合7亩(以国土部门实测为准)。地上建筑面积4635平方米,地下室面积3785平方米,容积率0.98,绿地率为30%,建筑密度为33.9%,建筑高度15米。拟建规模按9班制标准配置9+3 班规模的幼儿园,按混合班30人规模设置。主要功能包括班级活动用房(活动室、寝室、衣帽间、卫生间、教师办公);公共活动用房(多功能活动室、专教活动室、);办公及辅助用房(园长室、办公室、会议接待室、晨检室、保健隔离室、传达室);生活用房(厨房、教职工餐厅、配电房);室外公共活动场地、大门、围墙及道路和绿化。 在设计中,建筑风格为现代书院式。中心花园按照园林式布置,为幼儿园的景观活动场地,整体建筑南侧也作为幼儿活动场地,保证活动场地日照的同时,也让儿童远离道路。三、设计依据 1、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建设发展中心立项批准文件(杭经开经[2014]321号) 2、《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DB33/1040-2007) 3、《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2016)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程》JGJ50—2012; 9、杭州市规划局选址意见书 10、《杭州市城市规划建筑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11、甲方提供幼托园用地规划范围图; 12、国家及当地有关的技术规范及规定。 13、《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 第二章. 建筑设计说明 一、总平面布局 (1)、总体构思 本工程设计以功能作为基础,以人为本,塑造一个现代化、艺术、自主、多元、

学校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一、设计概要 1.设计背景 建设用地位于柳州市。 2.设计概要 用地内预计将建设学校设计,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等建筑的设计,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等。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3.汽车、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6.日喀则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7.建设方提供的方案投标文件以及其他设计要 三、设计理念 1. 通过项目建设,提升钟山县教育办公形象及功能; 2. 创造简洁、大方的现代风格建筑群,丰富地区空间形象。 3. 学校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配套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体育活动设施, 形成有效的互动。 四、总体设计说明 1.视线分析 1.建筑布局 教学楼、办公楼和行政楼等主要建筑位于校园的主干道两侧,使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各个设施的建筑布局的方式统一为一体,对道路景观加以规划,尤其考虑到人流车流的视觉效果. 2.交通流线分析 用地的主要车辆出入口按照规划要求由南门和北门进入,在此设置了停车场。行人流线主要集中在南侧大门主入口。行人流线和车辆流线分别依附不同的道路,尽可能的减少交叉,形成圆滑通顺的道路交通系统。 3.绿化设计 以浓厚的教学氛围为背景,打造舒适安静的环境景观 积极利用校园的非建筑用地,将景观搭配引入场地的设计中,努力营造舒适、宜人、自由、开放、完整、美观的景观空间,为提升地域的景观品质做出贡献。 入口广场 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主要朝向和入口位置,将基地的南侧作为人行的主要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形成对外开放的学校广场,也提供面向市民的

学校电气方案设计说明

港中旅学校电气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标准》DBJ01-611-200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6《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T50314-2006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BJ-1-615-2003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0-2013 二、设计范围 1.强电设计包括如下系统: 10kV变配电系统 380V低压配电系统 动力配电系统 照明配电系统 防雷接地系统 2.弱电设计包括如下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可视对讲系统 CCTV监控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广播系统 汽车库管理系统 信息化应用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 弱电系统可根据甲方要求增加或减少,本次设计只负责预埋管,具体设计由甲方指定的弱电深化设计公司完成。 三、10/0.4KV配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和配电能源监测管理系统 1.负荷等级 本工程校园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32万平方米,单体建筑高度不超24米。根据本工程的功能及规模,消防负荷等级按二级考虑,其他负荷等级按三级考虑。 消防用电设备,如消防泵、喷淋泵、排烟风机、消防电梯、消防控制室、保安监控室电源等;应急照明(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备用照明),电信机房电源,主要通道照明,排污泵、客梯、生 活水泵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2.供电电源 采用单位指标法每平米按60va估算,在地下设1个变电所,内设2台1000KVA变压器,由 10kV市政电网为本工程提供两路独立10kV电源,10kV电缆埋地进入本工程红线之后由设计院统一规划路由。电源分界点为本工程10kV配变电所10kV电源进线柜的进线开关。正常工作时,两路电源同时供电,互为备用,各负担50%负荷,一路电源故障时,另一路电源供全部二级负荷。 3、功率因数补偿

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范本

(重庆城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城海?松藻中心项目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 (公共部分) 初步设计 编制单位:XXXXXX 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

(XXXXXXXX) XXXXXXX 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 (公共部分) 法定代表人:签名: 技术总负责人:签名: 项目总负责人:签名: 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

一、项目概况 XXX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区万寿路,设计地块基地东侧为万寿路,南面紧邻钻石年代项目用地,西面为南湖社区。地块东西长约84米,南北宽约63 米,呈近似长方形状。总用地面积为5205.00m2,设计为高层公共建筑。项目由24层塔楼、4层裙房,地下3层车库组成。总停车数为283辆,总建筑面积41676.45m2,为甲类公共建筑。 本项目按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进行设计,达到绿色建筑一星(银)级标准。建筑绿色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均为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材。 二、建筑专业 2.1 设计依据 1、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规范、规定 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J50-052-2016 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144-2008 3)《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13J02 DJBT-069 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1993 5)《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8 6)《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 2、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文件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建发﹝2013﹞98号) 3、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报告 1)重庆市规划局下发的《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函 2)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XXX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勘察结果显示本项目用地适宜工程建设。 3)南岸区环保局通过审核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渝(南岸)环备[2016]003号。 2.2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概况表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内容 本次项目内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3、交通工程设计 4、电力、电信工程设计

学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设计构想 构想一: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轴线。 ⒈总平面布局: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各有一个次入口。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相贯通,组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山就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2功能、结构形式: 结构分析 一轴两中心——以东南向城市干道为轴;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 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将住宅区与城市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展 服务共存的原则。 一带一片——西向为南朗河沿河绿化带;东向为规划绿地片区。 做为两个生态区域,它丰富了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缺少 的生态资源,在本规划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 自然"和谐的主题。 两界——以纵向两条道路为界。 规划区南侧为公共设施用地,则在南侧考虑了对外商业价值, 将住宅与商业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该地段的商业价值,也体现了服务小区的规划设计的宗旨。 3.交通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