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声学基础知识

(整理)声学基础知识
(整理)声学基础知识

一、声学基础:

1、名词解释

(1)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的行程。它在数值上等于声速(344米/秒)乘以周期,即λ=CT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以赫兹为单位

(3)周期——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4)声压——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通常以Pa为单位

(5)声压级——声功率或声强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以分贝为单位

(6)灵敏度——给音箱施加IW的噪声信号,在距声轴1米处测得的声压

(7)阻抗特性曲线——扬声器音圈的电阻抗值随频率而变化的曲线

(8)额定阻抗——在阻抗曲线上最大值后最初出现的极小值,单位欧姆

(9)额定功率——一个扬声器能保证长期连续工作而不产生异常声时的输入功

(10)音乐功率——以声音信号瞬间能达到的峰值电压来计算的输出功率(PMPO)

(11)音染——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即重放的信号中多了或少了某些成份

(12)频率响应——即频响,有效频响范围为频响曲线最高峰附近取一个倍频程频带内的平均声压级下降10分贝划一条直线,其相交两点间的范围

2、问答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答:世界上的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在媒质中振动而产生的。扬声器是通过振膜在空中振动,使前方和后方的空气形成疏密变化,这种波动的现象叫声波,声波使耳膜同样产生疏密变化,传级大脑,于是便听到了声音。

(2)什么叫共振?共振声对扬魂器音质有影响吗?

答:如果物体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它本身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称为共振

当物体产生共振时,不需要很大的外加振动能量就能是使用权物体产生大幅度的振动,甚至产生破坏性的振动。当扬声器振膜振动时,由于单元是固定在箱体上

的,振动通过盆架传递到箱体上。部分被吸收,转化成热能散发掉;部分惟波的形式再辐射,由于共振声不是声源所发出的声音,将会影响扬声器的重放,使音质变坏,尤其是低频部分

(3)什么是吸声系数与吸声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吸声性能拭目以待好坏通常用吸声系级“α”表示,即α=1-K;吸声量是用吸声系数与材料的面积大小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α=A/S(A是吸声量),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吸声系数,想要达到相同的吸声量,就是改变其吸声面积

(4)混响有何特点?混响时间与延迟时间有和不同?

答: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听到的声音都是由直达声与反射声混合而成。

混呼有如下特点:

A直达声与反射声之间存在时间差,反射声与反射声之间也存在时间差

B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强度,反射声和反射声的强度各不相同

C当声源消失时,直达声音先消失,反射声在室内继续来回传播,并不立即消失。

混响时间与延迟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混响时间是指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室内混响声能密度衰减到它最初数值的百万之一(60分贝)所需的时间,延迟时间是指声音信号的时间延迟量,声波在室内的反射延时形成混响声

(5)什么是声波的折射、绕射?

答:声波的折射是声波的传播途径为曲线,是声波经过不均匀媒质时,由于传播速度的变化引起的声波弯射现象。声波碰到墙壁或物体时,会沿着物体的边缘而弯曲地进行传播,这种现象称绕射(也称为衍射)。妆、当障碍物或孔隙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孔隙越小,波长越长,绕射现象越显著,所以低频(频率越低波长越长)较高频更易弯曲。如果前障板比较宽且边角未作任何处理,严重的绕射会使音质变坏。

(6)什么是驻波?声波在室内传播是如何引起驻波的?驻波振动是否有意义?

答:如果有两列频率相同且传播方向相反的简谐波爹叠加便形成驻波。

例如室内声波若干个波同时存在同时传播,既有入射波,又有反方向传播的反射波,当反射波以入射波的途径反射时,形成驻波,它使传播媒质原地振动(腹点——声波得到加强)或不动(节点——声波为零)。

驻波的听觉感觉是失真波形的感受,如同功率放大器产生严重的非线性失真一样,在室内听其音响效果极差,一旦有了难以消除,当听众在驻波严重的室内不同位置听音时,将在某些频率点形成不规则、不均匀的高声级和低声级,使频率性有“突峰”“突降”而使频率曲线不光滑。尤其是对低于500Hz的低频非常显著。因此无论是室内空间还是箱体设计都应考虑驻波的问题,以免它影响听音效果。

(7)什么是“声染色效应”?它的明显表现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克服?

答:一个单独的强反射叠加到直达声,特别是对于音乐,可以引起另一种不希望的效应,称为“染色效应”。即信号频谱有特殊的变化,“声染色效应”的两个条件:反射声的时延大小和强度。例如:只要一个单独的强反射相当于直达声的延时不超过25ms,即使超过直达声强的若干倍,我们的听觉是直达声的加强而不是声染色效应。

声染色效应的明显表现:在扩声系统中的声反馈现象。

可以利用房间声学均衡器均衡掉此峰是不效的克服方法。

(8)什么是声音的“三要素”?

答:音质主要由三个内容决定,音调、音量、音色,即声音的“三要素”。音调高低是按音阶来变化,也是听者的感觉,这种感觉用声波的频率高低来定量: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量是声音的大小和强弱。音色是声音所饮食的谐波频率(泛音)成分。

二、音箱基础:

1、名词解释

(1)双极式音箱——发声单元分别指向音前方和后方且同相馈送信号的音箱装置

(2)偶极式音箱——发声单元分别指向前方和后方且反相馈送信号的音箱装置,其声辐射图形呈倒“8”字

(3)越低音音箱——用于生放深沉的普通小音箱无法达到的超低频段的特制音箱

(4)有源音箱——在音箱内具有将音频信号放大的元件或电路

(5)双线分音——用两套音箱线分别传送音乐信号的高、低音部分的一种接线方式

2、问答

(1)音箱的组成?

答:音箱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箱体:包括空木箱,吸音棉,倒相孔,接线板

单元:高、中、低音

分频器:如果是有源音箱包括放大电路

(2)高、中、低音扬声器单元各越什么作用?

答:由于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KHz,只用一个扬声器单元无法重放整个频率段的信号,所以利用二个或更多的扬声器单元来完成这个任务。如果把整个可听频率段划分成高、中、低三个频率段;那么由高、中、低音扬声器单元分别来生放相应的频率段。

(3)什么是分频器,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分频器是内置于音箱的种电路安装置,由电容、电感、电阻组成,不同的元件组成不同的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它将输入的音乐信号分离成高音、中音、低音等不同部分,然后分别送到相应的高、中、低音单元中重放。

(4)何谓扬声器?

答:凡是能将电能转化成声能的通常称扬声器。扬声器不仅在民用、工程音箱中使用,而且如门铃、蜂鸣器等都称为扬声器。扬声器的分类很多,按照其换能原理可分为:静电式(电容式),气动式,电动式,压电式,电磁式,离子放电式扬声器。一般音箱用扬声器使用电动式及静电式为多。扬声器的形状有:锥形、球顶形、号筒、平板等。

(5)扬声器的构造?

答:一般音箱用扬声器以电动式居多。以电动式扬声器为例,分析其构造,由三个部分组成:磁路部分,振动部分,支撑部分。

磁路部分:上下夹板,磁钢,磁极心,(钢碗)

振动部分:振膜,定位支片,音圈,防尘罩

支撑部分:盆架

(6)扬声器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磁路部分:产生磁场,当音圈上有电流通过,在磁间隙内切割磁力线,磁纲具有强恒定磁场到相同的声压能级必须使振膜的振动幅度增大,即增加振膜的位移距离。防尘等杂物掉入磁间隙内,以免产生杂音。定位支片保证音圈在磁钢的空气隙内沿磁极心方向垂直振动并阻尼振膜的自由振动。

支撑部分:盆架主要连接和固定磁路部分及振动部分。

(7)音箱的分类:

答:常见的音箱按下同的结构及形式,可作如下分类:

封闭箱:气垫式,ASW式

倒相箱:倒相式,迷宫式,被动辐射式,RI式等

号筒式音箱:前、后负载式

控制指向性音箱:球形,声柱,多面式等

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是封闭箱及倒相箱

(8)书架箱是否能一比一还原录制前的音响效果?

答:不可能,只能是接近,不谈扬声器的失真、导线的传播所造成的信号损失,光就交响乐所轻易达到的100dB以上的声压级就非一般音箱所能达到的。更何况如果是一支管弦乐团,其定音鼓鼓皮震动所牵动的空据气量,就要比书架箱多。如果想产生接近真实的舞台效果,书架箱必须具备完美的频率响应及能量再现,加外还需足够大的听音环境。

(9)小音箱是否比大音箱声音更靓?

答:小音箱具有大音箱所没有的特性:

A、前面板面积小使其在比较小的听音环境内能轻易营造舞台效果

B、分频网络的简单易于调节

C、成本较低

但是设计出色的落地音箱具有更加均匀的频率特性及匀称的高、中、低音能量,使还原的音像更接近真实。因此,大音箱的物理特性明显好于小音箱。在设计、搭配、环境较理想的前提下,大音箱的表现更胜一筹。

(10)是否音箱越重声音越好?

答:不一定,音箱重能反映箱体所用的材料扎实,不易引起箱振,因此这是产生

好声音的条件之一。有很多音箱厂家利用加厚的中密度板(MDF)甚至高密度板,或在箱体内加支撑条、声室来加固音箱结构及减低不必要的驻波和声压。另有甚者使用金属、混泥土、天然花岗石来制作箱体。这些都能加重音箱的重量,以免扬声器单元在大动态振动时促使箱体谐振,产生音染,这种箱声将大大影响音质(低音浑浊,中音空洞)。

(11)什么是尊宝的ABR技术?

答:可调整式低音反射结构简称ABR(Adjustabe Bass Reflex),Jamo 的SR170,200,300,500上都运用了这种技术。

我们知道在例相箱中都有低音反射孔,其例相管的长度是固定的,但ABR则指例相管的的长度是可以调节,如果管的长度发生变化,音箱的低音音量也相应变化,管的长度越长(顺时针旋转),低音越强,调整的范围在100Hz时约为+/2.5Db。

(12)多路多单元是否忧于二路单元?

答:由于单一的振膜无法重放全音域(20Hz--20KHz),因此二路单元设计是较简单的分频推动方式。然而多路设计可以使每个扬声器工作于其最佳频响范围内,覆盖的范围广,整个音箱的频率响应极其均衡且承受力也将有所提升。但是每多一路单元,必定使分频器复杂化,相位难以调节。所以无论是多路或二路设计,都有其优缺点,应视环境及实际所需而定,否则顾此失彼,虽然是好的音箱却不适合自己。一般录音室所用的专业监听级音箱以二分频居多,主要是占地少,易搬动,且能提供相对准确的音色及分析力。

(13)双接线格柱是否必定单接线柱音响效果更佳?

答:双接线接驳音箱,是将高、中、低音之间的互相干扰降低。目前最彻底地做法是双功放/双线分音,但其效果却视具体环境而定。由于使用双功放,其输入功率有所提升菜可能影响整个音域的平衡。另外,如果在听音环境较小的地方使用双功放/双线分音,而原有的音箱就属丰满厚实类,声音能量太多,效果反而不好。

真正的双线分音是从接线柱到分音电路到单元都是独立的,从而使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干扰减到最低。然而有些厂家只是使用双线分音的接线柱,内部的分频网络却并非独立,这种假的双线分音对提高音质并不会有任何作用。

(14)音箱内是填吸音棉的作用是什么?

答:吸引材料是用来吸收音箱内的气流,减低驻波及共鸣。一般使用羊毛,玻璃棉,毛毡等,尊宝的吸音棉都呈劈尖状,类似于消声室内的劈尖,更有利于吸引消除驻波。

对于封闭箱而言,由于要彻底吸收扬声器背后的声波,所以吸音棉一般填满整个

箱体,相当于加大箱体的容积。

对于倒相箱而言,需要多少吸音棉根据不同的音箱的Q值而定。

(15)为何民用音箱多彩用球顶高音,而专业产品则用号角式?

答:由于球顶高音在近距离内的中、高音频段较光滑,音质比较出众,比较适合家庭内使用,所以多用于民用音箱。而号角式的高音频率呈上升曲线,适合于远距离聆听,否者容易使听觉产生疲劳。而且号角式高音的指向性较宽,比较适合远距离且要求指向性范围尽量宽的影院和歌舞厅。

(16)为什么jamo有些扬声器音箱中分频器多使用搭棚连接?

答:搭棚式连接即不使用线路板而直接把元件

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在一般的音箱中,由于分频器在功放之后,渡过分频器的电流很大,而敷铜板的连接能避免这些缺点,提高转换效率,相应提高灵敏度。

(17)音箱的摆位对声音是否有影响?

答:是。首先应参考厂家说明书上的所建议的方式进行摆位高度。

由于每个聆听环境的声学特性不同,所以音箱的摆位对音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A 两只音箱相距太远,中间结像较差,音场中空,声音散。

B 音箱离后墙太近,不易重现原有的声场。

C 音箱离侧墙较近,会产生过强的第一次反射声,降低结像的精确度。

因此由于环境使音箱与原有的指标相差较大,可以通过押位来加以调整。一般音箱的摆位与聆听者呈等边三角形。有备件的话,可以把音箱放在室内长度三分之一的地方,从而取的良好的舞台音响重放。

(18)两只6英寸的单元是否等于一只12英寸的单元所产生的低频能量?

答:不等于。产生2低频响应与声压输出是根据单元所推动的空气体积来计算的。如果使小单元推动空气的量与大单元相同,必须使其冲程(振膜的位移)大幅度加大,这样容易引起互调失真。而且大单元的冲程一般也比小单元长,所以真正计算推动空气的量,就算6只6英寸单元也无法与一只12英寸的单元相提并论。根据计算公式,两只6英寸的单元与一只8英寸的单元所产生的低频能量不致相若。

(19)扬声器单元的音圈是否越大越好?

答:扬声器单元的音圈直径是影响应及高音压值的一个因素,另外还有磁钢的磁

能积等。不同尺寸的扬声器单元对音圈有不同的要求,在规定要求的尺寸范围内可以取其上限,这样可以产生更佳的频率响应及灵敏度。但是如果所取得直径太大,而磁钢提供的磁力不够,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会影响扬声器的品质因数。

(20)音箱的窖与什么有关,是否可以随意增减?

答:音箱的窖与所用的低音单元有关,不可以随意增减。

扬声器的等效窖由低音单元的等效振动半径,其共振频率及扬声器的等效振动质量决定。因此在音箱设计时,测试扬声器单元的各个参数便能计算出音箱的体积。

(21)音箱的频率响应曲线越好,是否声音越好?

答:扬声器频率响应的好坏,从理论上是影响声音好坏的一个因素。当然还要根据其它的技术指标,如灵敏度、谐波失真等。最主要的是通过音标耳聆听才能辨别音箱的素质及档次。举一个例子:在一次音箱评比时,几个专家通过盲听来选拔最佳音箱,他们一致认为某个扬声器系统听感非常出众。可是经过在消声室内实际测试,其频率响应曲线却非常不平整。由此可见,并非频响曲线好,声音就一定好。

(22)如何辨别音箱上所标频率响应的好坏?

答:辨别频率响应的好坏,必须知道所标的频率响应范围是在多少声压级范围内变化。

假设甲音箱的频域为40Hz——20KHz,但是它没有注明这段域的均匀状况。而实际上,它在60Hz和17KHz处有比较大的响度衰减,即整个频域围内上下起伏较大。乙音箱的频域为50Hz——19Hz±3dB;很显然此音箱的频率响应优于甲音箱。所以必须看清楚音箱所标频率范围的误差值。

(23)为何有些音箱的高、中音单元不嵌在音箱内?

答:由于高、中音单元具有较强的指向性,不会象低音单元那样,振膜前后产生相同声压,相反相位的声波,以致音压相互减弱或抵消。因此对高、低音而言,箱体只是对其产生固定作用。至于是否镶嵌在音箱内无关大局。

(24)扬声器单元的振膜有许多材料,究竟那种好?

答:球顶高音按材料分有硬球顶与软球顶。前者一般是金属铝、钛、铍或陶瓷等,其上限频率较高,但有一个明显的高频谐振峰,在峰前有一个反谐振的谷。后者一般用布、化纤等织物或丝类。其高频上限频率相对较低,但曲线平坦,音色柔和自然。

对于低频而言,振膜的要求是质量轻,刚性强,应该说这是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为了找到合适的振膜材料,音响工作者们作了很多尝试。如旷世的镁振膜,新7

系列的玻璃纤维编制振膜,优雅的PP振膜,意力的铝振膜,劲浪的三明治振膜,还有传统的纸振膜。

(25)为何20Hz——20KHz被认为是理想的扬声器再生音乐频率?

答:人类的听觉频率一般在20Hz——20KHz之间,如果扬声器械能重播这段频带,便已经足够。理论上,人声的使用频率在80Hz——1KHz之间。泛音在80Hz到8KHz;而音乐的基本频率由16Hz——4KHz。其中包括钢琴、管风琴到一些金属敲击乐,泛音在20Hz到20KHz,而一般的音箱的频率响应曲线在高频段16KHz便开始有大的滚降,人耳对乐器的泛音感觉不足。因此音箱的频率响应的高频段被设计到30KHz或以上,以便在20KHz附近有良好的频率响应,使人耳听到更多的泛音。

(26)有些振膜上有凹入或凸出的波纹,究竟有何作用?

答:这种设计主要是增强振膜的内部阻尼,使频向曲线变得较平直较线形,声音听起来平顺流畅。另外由于设计轻振膜(如线盆)有利于提升灵敏度,但往往刚性不够,因此在纸盆内部往往加入羊毛、炭纤维等,使振膜在振动时减少分割振动。这种凹入或凸出的波形有利增强刚性,减少由于剧烈振动产生纸盆扭曲从而失真。

三、有关音响的问题:

1、民用音响和专业音响有什么不同?

答:民用音响纯粹为家庭音响系统重放设计的;专业音响是供录音室或表演场地作为监听或扩声用。民用音响的特点:设计以重播美感声音为原则,重视音场、乐器的堂音、音乐厅的温暖音效等细节,产品风格体现设计者的个人爱好。专业音响的特点:以忠于声音本质为原则,追求声音的质感和准确性。专业产品易推动态大,可靠性能好,安装方便。

2、标准的高保真系统是基本构成是怎样的?

答:依此是信号源(如LD、CD、DVD),信号连接线,前级放大器,功率放大器,音箱连接线,音箱。

3、什么是杜比环绕声(Dolby Surround)?

答:一种将后方环绕声道编码至立体声信道的声音。重放时需要一台解码器将环绕信号从编码的声音中分离出来。

4、什么是杜比定向逻辑(Dolby pro-logic)?

答:在杜比环绕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前方中置声道,以便将影片中的对白锁定

到屏幕上。

5、什么是杜比数字(Dolby Digital)?

答:也称AC-3,其数字化的伴音中包含左前置、中置、右前置、左环绕、右环绕5个信道的信号,它们均是独立的全频带信号。此外还有一路单独的超低音效果声道。俗称0.1声道,合起来就是所谓的5.1声道。

6、什么是THX和THX5.1?

答:美国卢卡斯影业公司制定的一种环绕标准,它对杜比定向逻辑环绕系统进行了改进,使环绕声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增强。THX标准对重放器材例如影音源、放大器、音箱、房间甚至线材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要求,达到这一标准并经卢卡斯谁通过的产品,才授于THX标志。有两中不同的标准:“The Ultra”和“THX Select”,其中THX Ultra是最为严格的谁标准。

7、什么是DTS?

答:分离通道家庭数码环绕声系统的简称。也采用独立的5.1声道。与杜比数码相比,比特率更高,解析力更高,是杜比数码的强劲竞争对手。

8、什么是DSP技术?

答:DSP是“数码信号处理”的缩写。当专用的微处理器在数码领域处理音频仪器理,它能模仿出诸如音乐厅、教学、爵士乐夜总会等等环境中才会有的音响效果。DSP技术还被用来对各种环境音响信号形式进行解码。

9、什么是D/A转换器?

答:数码音响产品(如CD、DVD)中将数字音频信号(即DIGITAL)转换为模拟音频音频信号(ANALOGUE)的装置。D/A转换器可以做成独立的机器,配合CD 转盘使用,此时常称为解码器。

10、什么是比特(Bit)和比特流?

答:二进制数码信号的最小组成单位,它总是取0或1两种状态之一。而比特流是飞利浦公司的一种将CD数码信号转换成模拟音乐信号的技术。

11、什么是取样率和超取样?

答:取样率是指数字录音机或播放机对信号取样的快慢程度,像CD、DCC和MD 的取样率选定为44.1KHz,即每秒44100个取样,DAT为48KHz或44.1KHz,数字音频广播则采用32K的取样率。取样率决定了数字系统能记录的最高频率。DVD-Audio采用96KHz的高取样率。超取样是指取样频率数倍于CD制式的标准取样频率44.1KHz,目的是便于D/A转换之后数码噪声的滤除,改善CD机的记频相位失真,早期的CD机使用2倍频或4倍频取样,近期的机器已经达到8倍或更高。

12、世面上音源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音源可以分成两类:模拟类和数码类。模拟类有AM/FM收音头、LP唱机、磁带卡座、录像机等,数码类有CD唱机,LD唱机、DVD机、SACD、数码广播、VCD机等。

13、放大器中甲类、乙类和甲方类工作原理的区别?

答:按功率放大器中的功放管的导电方式,有甲类、乙方和甲乙类的区别。甲类又称A类,是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放大器的任何功率输出元件都有会出现电流截止的一类放大器,甲类放大器工作时会产生高热工作效率很低,但固有的优点是不存在交越失真,单端放大器都是甲类工作方式。乙类又称B类,是正弦信号的正负两个半周分别由推挽输出级的两组放大元件轮流放大输出的一类放大器,每一组放大元件的导电时间为信号的半个周期,乙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会产生交越失真。甲乙类又称AB类,界于甲类和乙类之间,推挽放大的每一组放大元件导通时间大于信号的半个周期而小于一个周期。甲乙类放大器有效解决了乙类放大器的交越失真问题,效率比甲类高,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14、电子管放大器与晶体管放大器有什么区别?

答:电子管放大器俗称“胆机”或“真空管机”,由电子管充当放大元件;晶体管放大器俗称“石机”,由晶体管充当放大元件。在相同的输出功率下,电子管

放大器的抗过载能力强,大信号情况下失真小: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采用输出变压器隔离,所以低频响应不如晶体管放大器。电子管的寿命方面不如晶体管。晶体管放大器能设计出大功率,而且驱动速度快过电子管放大器。

基础和声学试题库(6套答案)

. 《基础和声学》 试题答案 编写:徐州师范大学理论教研室 《基础和声学》教学团队 目录

试卷一答案 (2) 试卷二答案 (5) 试卷三答案 (8) 试卷四答案 (11) 试卷五答案 (15) 试卷六答案 (17) 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15 分) 1.中音部次中音部2.斜向平行3.II三4.属下属 5.四五根6.I I67.阻碍三(主)8.VI 二、选择(每空 2 分,共 10 分) DCAAC 三、判断(每空 2 分,共 10 分) ×√×√√ 四、和声写作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1.把下列和弦连接中所缺声部填充完整。 ( 每小节 2 分,共 10 分) C:V—IV6V6IVV7I II56I I6V46I 2.为高音部旋律配写四部和声。(15分) G I I6 II56 V V2 I6 V46 I VI IV K6V I 47 评分标准: 调性 2 分,和弦每个 1 分。 注:该题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对于同一个音可能有不同的和弦配置,所以这里做的答案仅仅是众多答案中可能的一种,绝不是唯一的,只要和弦的配置符合和声发展的逻辑、没有不良进行就视为正确。阅卷时请留意。 3、根据要求给指定旋律设计终止式(15分)

. II6V V2 K46 V7VI II6 K46 V7 I II56I 评分标准: 半终止、阻碍终止、变格补充终止各 2 分,结束终止为 3 分。 和弦每个0.5 分。 五、和声分析题(25 分) A:I IV64I V56 I K46V I III V6 V 4 VI7 V6 I II 6 V I V 4 I 6IV K 6 V7 I 3 6 K 4 34 评分标准:调性与和弦每个 1 分。

《基础和声学》试题库(10套试卷)(1)

试卷一 1.四声部和声是传统和声学习的主要形式,四个声部的名称由高到低依次是高音部、________、___________与低音部。 2.两个声部的同时进行有同向、反向与_______ 三种类型。如果在同向进行中两个声部的音程保持不变,称为______进行。 3.____级六和弦是所有副三和弦中应用最广的和弦,在四声部写作中主要重复_____音,以加强其下属功能。 4.终止四六和弦是一种具有复功能特点的和弦,主要以_____功能为主,常用______功能或主功能和弦引入。 5.完满终止的条件有:低音为原位的属或下属到主和弦,即低音为______度进行,主和弦必须是______音旋律位置,且处于小节强拍。 6.根据属七和弦解决时的声部进行规则,V56、V34解决到____,V2解决到____。 7.结束处的V7—VI构成______终止,这时VI应重复_____音。 8.大小调下属功能组和弦一个共同特点是包含有调式的_____级音。 1.下列和弦连接中无法用和声连接法做连接的是…………………() A II56—V2 B VI— IV C VII7 —V34 D I—II6 2.下列含有K46的和弦序进中,正确的是…………………………()A II6 K46︱V7 I B II6V︱K46 V7 C III56︱K46V7 D K46 IV︱V7 I 3.下列和弦连接中不能使用五音跳进的是…………………………() A V—I B V6—I C V6— I6 D I6— V6 4.下列哪一个七和弦可能为某小调导七和弦………………………() A B C D 5.下列关于和声模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模进的最初原型称为模进动机 B 是推动音乐展开与保持材料统一的重要手法 C 模进过程中模进音程绝对不能改变 D 模进次数一般以三四次为宜

声学基础知识

由气体振动而产生。气体的压力产生突变,会产生涡流扰动,从而引起噪声。如空气压缩机、电风扇的噪声。 机械噪声 由固体振动产生。金属板、齿轮、轴承等,在设备运行时受到撞击、摩擦及各种突变机械力的作用,会产生振动,再通过空气传播,形成噪声。 液体流动噪声 液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液体内部的摩擦、液体与管壁的摩擦、或者流体的冲击,会引起流体和管壁的振动,并引起噪声。电磁噪声 各种电器设备,由于交变电磁力的作用,引起铁芯和绕组线圈的振动,引起的噪声通常叫做交流声。 燃烧噪声 燃料燃烧时,向周围的空气介质传递了热量,使它的温度和压力产生变化,形成湍流和振动,产生噪声。

声波和声速 声波 质点或物体在弹性媒质中振动,产生机械波向四周传播,就形成声波(声波是纵波)。可听声波的频率为20~20000Hz,高于20KHz 的属超声波,低于20Hz 的属次声波。 点声源附近的声波为球面波,离声源足够远处的声波视为平面波,特殊情况(线声源)可形成柱面波。 声频( f )声速( c )和波长( λ ) λ= c / f 声速与媒质材料和环境有关: 空气中,c =+或t c +=27305.20 (m /s) 在水中声速约为1500 m /s t —摄氏温度 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的波长数,等于波长的倒数,即1/λ。有时也规定2π/λ为波数,用符号K 表示。 质点速度 质点因声音通过而引起的相对于整个媒质的振动速度。声波传播不是把质点传走而是把它的振动能量传走。

声场 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声场大致可以分为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半扩散场(半自由场)。 自由场 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边界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声场称为自由场。在自由场中任何一点,只有直达声,没有反射声。 消声室是人为的自由场,是由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做成的密闭空间,静谧无风的高空或旷野可近似为自由场。 扩散场 声能量均匀分布,并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则传播的声场,称为扩散场,或混响场。声波在扩散场内呈全反射。 人为设计的混响室是典型的扩散场。无论声源处于混响室内任何位置,室内各处声压接近相等,声能密度处处均匀。 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

和声学基本知识

和声学基本知识 1. 大小三和弦、大小调中的主、属、下属和弦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和声基础是三和弦,三和弦又以大小三和弦为最基本。三和弦是由三个音组成的,分别被称为根音、三音和五音。而和弦的性质,则是由根音、三音和五音之间的距离(及音程),来决定的: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大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小三度的,被称为“大三和弦”。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小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大三度的,被称为“小三和弦”。西方古典音乐(从16世纪以后),是以大小调为主的。大小调都各有三个最主要的三和弦: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分别是调内的I 级、V级和IV级。我们看到,大调的主、属、下属是大三和弦。小调的主、属、下属是小三和弦。作为小三和弦的小调属和弦,当进行到主和弦时,感觉缺乏力量。原因是小调的VII级,到I级是大二度,没有向I级的强烈倾向。而大调的VII级和I级之间是小二度关系,有强烈的倾向。因此,西方传统和声,常常把小调的VII级音升高半音。升高后的VII级音和I级和大调一样,是小二度关系,被称为“导音”,(大调的VII 级亦被称为“导音”) 这样,小调音阶中的VII 级就被升高了。这种小调音阶,VI级和VII级间是增二度,被称为“和声小调”。VII级没有升高的,被称为“自然小调” 。这两种小调,在现代流行音乐中,都被广泛运用,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和声小调占绝对优势。西方传统和声是建立在这样的进行:由主和弦开始,经过下属和弦,到属和弦,最后解决到主和弦上的。这个进行是西方传统和声的基础,所有的其它和声进行,都是这个进行的扩展和补充。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下属不能直接接在属之后,这被称为功能倒置。这是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建立在一种美学体系,及──力量不断增加,最后解决──的美学体系基础上的。属后直接接下属,被认为是解决到主和弦之前的力量衰减,因此不被接受。但现代流行音乐中,这种限制完全被打破。我们的第一个和声公式:I-V-IV-V,后面可以接I级,或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将在以后介绍。) 注1:“大小三和弦”是指和弦的性质,及这个和弦的特性是什么。而“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是指和弦的功能,及在大小调中起什么作用。“I级、V级和IV级”是和弦根音的音级,及和弦根音在音阶中所占的位置。 2. 增减三和弦和大调中的副三和弦西方传统和声体系中,除了大小三和弦外,增减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增三和弦是由两个大三度叠置而成。减三和弦是由两个小三度叠置而成。在大小调中,除了主、下属和属以外,其他音级上的副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大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ii级:小三和弦。iii级:小三和弦。vi级:小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 i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被归为下属和声组。 v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也被归为下属和声组。然而vi级三和弦,同时和I级三和弦也有两个共同音,因此也有主的倾向,因此有时在属到主的进行中,用来代替主和弦的位置,被称为“阻碍终止”(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终止,感觉上象被vi级和弦从中间阻住了一样。) iii 级三和弦是一个较少用的和弦,它具有I级和V级的双重功能(因为它和I级、V

基础和声学试题库(6套答案)

《基础和声学》 试题答案 编写:徐州师范大学理论教研室 《基础和声学》教学团队 目录

试卷一答案 (3) 试卷二答案 (5) 试卷三答案 (8) 试卷四答案 (11) 试卷五答案 (15) 试卷六答案 (17) 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中音部次中音部 2.斜向平行 3.II 三 4.属下属 5.四五根 6.I I6 7.阻碍三(主)8.VI 二、选择(每空2分,共10分) D C A A C 三、判断(每空2分,共10分) × √ × √√ 四、和声写作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把下列和弦连接中所缺声部填充完整。(每小节2分,共10分) C:V —IV V6IV V7 I II56 I I6 V46 I 6 2.为高音部旋律配写四部和声。(15分) G I I6 II56 V V2 I6 V46 I VI IV K46 V7 I 评分标准: 调性2分,和弦每个1分。 注:该题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对于同一个音可能有不同的和弦配置,所以这里做的答案仅仅是众多答案中可能的一种,绝不是唯一的,只要和弦的配置符合和声发展的逻辑、没有不良进行就视为正确。阅卷时请留意。 3、根据要求给指定旋律设计终止式(15分)

II6 V V2 K46 V7 VI II6 K46 V7 I II56 I 评分标准: 半终止、阻碍终止、变格补充终止各2分,结束终止为3分。 和弦每个0.5分。 五、和声分析题(25分) A: I IV46 I V56 I K46 V I III V6 V34 VI7 V6 I II6 K46 V I V34 I6 IV K46 V7 I 评分标准:调性与和弦每个1分。

声学信号基础知识-倍频程

一、什么是倍频程倍频程来源于音乐理论,如下图所示 同一个音符的低音与中音以及中音与高音之间相差八个音符,也就是说一个倍频程对应一个八音符跨度,每个倍频程带都有一个中心频率f c 、上限频率f 1和下限频率f u 。 对于一倍频程来说: c f f 2/111)2(-=c u f f 2/11)2(=112f f u =对于1/3倍频程来说: c f f 2/13/11)2(-=c u f f 2/13/1)2(=13/12f f u =所谓倍频程就是将关注的频率带依照倍频关系进行分割成若干个频段,每个频段都有对应的中心频率、上下限频率。 二、如何计算倍频程中心频率 在声学中,频率1000Hz 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它被确定为响度级-phon 的基准频率,因而用频率1000Hz 为声学测量所用频率系列的基准频率,ISO 和ANSI 也已经对此进行了标准化。共有两种方法定义各频段的中心频率; 1、采用以2为基数的方法 相邻两个中心频率之比:N c i c f f /11,2/=+N=1,2,3,6,12,24等 倍频程的各个中心频率计算公式为:? ??±±=?=,2,1,0)2 (1000/1,i f i N i c 2、采用以10为基数的方法

相邻两个中心频率之比:N c i c f f 103 1,10/=+N=1,2,3,6,12,24等 倍频程的各个中心频率计算公式为:? ??±±=?=,2,1,0)10(100010/3,i f i N i c 按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1/3倍频程中心频率很接近,但不相等,其上下限频率必然有差异。由于标准中使用的是以10为基数的方法得到的,因此在LMS 软件中默认的方法也是以10为基数,如果需要修改可以通过Tools-Option-General 的Octave Filtering 进行 修改。 三、优先数在倍频程标准中心频率的运用 在工业设计行业,产品开发必须选择一些长度、距离、直径、体积和其他一些特征量,而所有这些选择的特征量都受功能、实用性、兼容性、安全或成本等因素的约束。这时选择的这些尺寸通常采用的数就是所谓的优先数。不同的设计人员在不同时期设计产品时,选择优先数能增大产品之间的兼容性,有助于减少制造不同尺寸的产品。 优先数由公比分别为10的5、10、20、40、80次方根,且项值中含有10的整数幂的理论等比数列导出的一组近似等比的数列。对应R5系数、R10系数、R20系数、R40系数和R80系数。 GB/T 321-2005罗列的不同数列对应的优先数值,对于1/3倍频对应的R10数列,其优先频率值有1.0、1.25、1.6、2.0、2.5、3.15、4.5、6.3、8.0、10等。 四、倍频程的计算 如何将噪声频谱信号转变为倍频程? 在进行倍频程计算是,根据相应的方法(基数10或基数2)来确定各个倍频程带的上、下限频率(倍频程带),因此相应倍频程带内的谱线数也就确定了。单个倍频带内的声压均方值是该频带内频谱谱线幅值的均方值之和: ∑==n i i p p 122单个倍频带内的声压级为: ??? ? ??=22lg 10ref band p p SPL 总倍频程内的总声压均方值为各个倍频带内的均方值之和 ∑==n i i p p 122

基础和声学试题(一)

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四声部和声是传统和声学习的主要形式,四个声部的名称由高到低依次是高音部、________、___________与低音部。 2.两个声部的同时进行有同向、反向与_______ 三种类型。如果在同向进行中两个声部的音程保持不变,称为______进行。 3.____级六和弦是所有副三和弦中应用最广的和弦,在四声部写作中主要重复_____音,以加强其下属功能。 4.终止四六和弦是一种具有复功能特点的和弦,主要以_____功能为主,常用______功能或主功能和弦引入。 5.完满终止的条件有:低音为原位的属或下属到主和弦,即低音为______度进行,主和弦必须是______音旋律位置,且处于小节强拍。 6.根据属七和弦解决时的声部进行规则,V56、V34解决到____,V2解决到____。7.结束处的V7—VI构成______终止,这时VI应重复_____音。 8.大小调下属功能组和弦一个共同特点是包含有调式的_____级音。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下列和弦连接中无法用和声连接法做连接的是…………………() A II56—V2 B VI—IV C VII7—V34 D I—II6 2.下列含有K46的和弦序进中,正确的是…………………………() A II6K46︱V7 I B II6V︱K46 V7 C I II56︱K46V7 D K46 IV︱V7 I 3.下列和弦连接中不能使用五音跳进的是…………………………() A V—I B V6—I C V6—I6 D I6—V6 4.下列哪一个七和弦可能为某小调导七和弦………………………() A B C D 5.下列关于和声模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声学基础知识(整理)

噪声产生原因空气动力噪声 由气体振动而产生。气体的压力产生突变,会产生涡流扰动,从而引起噪声。如空气压缩机、电风扇的噪声。机械噪声 由固体振动产生。金属板、齿轮、轴承等,在设备运行时受到撞击、摩擦及各种突变机械力的作用,会产生振动,再通过空气传播,形成噪声。 液体流动噪声 液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液体内部的摩擦、液体与管壁的摩擦、或者流体的冲击,会引起流体和管壁的振动,并引起噪声。 电磁噪声 各种电器设备,由于交变电磁力的作用,引起铁芯和绕组线圈的振动,引起的噪声通常叫做交流声。 燃烧噪声 燃料燃烧时,向周围的空气介质传递了热量,使它的温度和压力产生变化,形成湍流和振动,产生噪声。

声波和声速 声波 质点或物体在弹性媒质中振动,产生机械波向四周传播,就形成声波(声波是纵波)。可听声波的频率为20~20000Hz,高于20KHz 的属超声波,低于20Hz 的属次声波。 点声源附近的声波为球面波,离声源足够远处的声波视为平面波,特殊情况(线声源)可形成柱面波。 声频( f )声速( c )和波长( λ ) λ= c / f 声速与媒质材料和环境有关: 空气中, c =+或t c +=27305.20 (m /s) 在水中声速约为1500 m /s t —摄氏温度 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的波长数,等于波长的倒数,即1/λ。有时也规定2π/λ为波数,用符号K 表示。 质点速度 质点因声音通过而引起的相对于整个媒质的振动速度。声波传播不是把质点传走而是把它的振动能量传走。

声场 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声场大致可以分为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半扩散场(半自由场)。 自由场 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边界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声场称为自由场。在自由场中任何一点,只有直达声,没有反射声。 消声室是人为的自由场,是由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做成的密闭空间,静谧无风的高空或旷野可近似为自由场。扩散场 声能量均匀分布,并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则传播的声场,称为扩散场,或混响场。声波在扩散场内呈全反射。人为设计的混响室是典型的扩散场。无论声源处于混响室内任何位置,室内各处声压接近相等,声能密度处处均匀。 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

声学基础知识扫盲点

声学基础知识扫盲帖(原创) 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KHZ 2、把声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是传声器 3、把电能转换成声能的设备是扬声器 4、声频系统出现声反馈啸叫,通常调节均衡器 5、房间混响时间过长,会出现声音混浊 6、房间混响时间过短,会出现声音发干147 7、唱歌感觉声音太干,当调节混响器 8、讲话时出现声音混浊,可能原因是加了混响效果 9、声音三要素是指音强、音高、音色 10、音强对应的客观评价尺度是振幅 11、音高对应的客观评价尺度是频率 12、音色对应的客观评价尺度是频谱 13、人耳感受到声剌激的响度与声振动的频率有关 14、人耳对高声压级声音感觉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不大 15、人耳对中频段的声音最为灵敏 16、人耳对高频和低频段的声音感觉较迟钝 17、人耳对低声压级声音感觉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很大 18、等响曲线中每条曲线显示不同频率的声压级不相同,但人耳感觉的响度相同 19、等响曲线中,每条曲线上标注的数字是表示响度级 20、用分贝表示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公式是20lg(输出电压/输入电压) 21、响度级的单位为phon 22、声级计测出的dB值,表示计权声压级 23、音色是由所发声音的波形所确定的 24、声音信号由稳态下降60dB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25、乐音的基本要素是指旋律、节奏、和声 26、声波的最大瞬时值称为振幅 27、一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28、如某一声音与已选定的1KHz纯音听起来同样响,这个1KHz纯音的声压级值就定义为待测声音的响度 29、人耳对1~3KHZ的声音最为灵敏 30、人耳对100Hz以下,8K以上的声音感觉较迟钝 31、舞台两侧的早期反射声对原发声起加重和加厚作用,属有益反射声作用 32、观众席后侧的反射声对原发声起回声作用,属有害反射作用 3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4、要使体育场距离主音箱约34m的观众听不出两个声音,应当对观众附近的补声音箱加0.1s延时 35、反射系数小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36、透射系数小的材料称为隔声材料 37、透射系数大的材料,称为透声材料

声学基础知识(整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噪声产生原因 空气动力噪声 由气体振动而产生。气体的压力产生突变,会产生涡流扰动,从而引起噪声。如空气压缩机、电风扇的噪声。 机械噪声 由固体振动产生。金属板、齿轮、轴承等,在设备运行时受到撞击、摩擦及各种突变机械力的作用,会产生振动,再通过空气传播,形成噪声。 液体流动噪声 液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液体内部的摩擦、液体与管壁的摩擦、或者流体的冲击,会引起流体和管壁的振动,并引起噪声。 电磁噪声 各种电器设备,由于交变电磁力的作用,引起铁芯和绕组线圈的振动,引起的噪声通常叫做交流声。 燃烧噪声 燃料燃烧时,向周围的空气介质传递了热量,使它的温度和压力产生变化,形成湍流和振动,产生噪声。

声波和声速 声波 质点或物体在弹性媒质中振动,产生机械波向四周传播,就形成声波(声波是纵波)。可听声波的频率为20~20000Hz,高于20KHz 的属超声波,低于20Hz 的属次声波。 点声源附近的声波为球面波,离声源足够远处的声波视为平面波,特殊情况(线声源)可形成柱面波。 声频( f )声速( c )和波长( λ ) λ= c / f 声速与媒质材料和环境有关: 空气中,c =331.6+0.6t 或t c +=27305.20 (m /s) 在水中声速约为1500 m /s t —摄氏温度 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的波长数,等于波长的倒数,即1/λ。有时也规定2π/λ为波数,用符号K 表示。 质点速度 质点因声音通过而引起的相对于整个媒质的振动速度。声波传播不是把质点传走而是把它的振动能量传走。

声场 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声场大致可以分为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半扩散场(半自由场)。 自由场 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边界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声场称为自由场。在自由场中任何一点,只有直达声,没有反射声。 消声室是人为的自由场,是由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做成的密闭空间,静谧无风的高空或旷野可近似为自由场。 扩散场 声能量均匀分布,并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则传播的声场,称为扩散场,或混响场。声波在扩散场内呈全反射。 人为设计的混响室是典型的扩散场。无论声源处于混响室内任何位置,室内各处声压接近相等,声能密度处处均匀。 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

和声学专著

1.《和声学》.姜之国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8 本书内容包括:自然音体系和弦、调性扩张的三种基本方式、和弦外音与持续音、调性转换等四篇。专业公共课教材音乐考研复习精要。 2.《多声部音乐写作与分析基础教程, 基础和声》.张建华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8 本书内容包括: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为低声部配和声、正三和弦的转位、属七和弦、和弦外音、调内模进、近关系转调等。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教材 3.《和声学教程》. (苏)伊·杜波夫斯基[等]合著 ; 陈敏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2版, 增订重译版 本版图书将原来的上下两册合为一册,从学术上说把传统和声归纳得科学、缜密、井然有序;阐述得合理透彻、丝丝入扣;从交教学上循序渐进。 4.《基础和声》.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丛书.刘锦宣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本书分为上编与下编两部分,上编为自然音体系,下编为半音体系。其中还有两章五声性旋律民族调式和声配置手法的介绍。附1光盘。 5.《和声的结构功能》.(Structural functions of harmony)(奥)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著 ; 茅于润译.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本书介绍了和声的结构功能、和声的原则、代替音与领域、小调的领域、变和弦、游移和弦等内容。据原书修订本译出。 6.《勋伯格和声学》(Arnold Schoenberg theory of harmony).奥)阿诺德·勋伯格著 ; 罗伯特·D. W. 阿达姆斯英译 ; 罗忠镕译.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本书内容包括:大调音阶的自然音和弦、小调调式、没有共同音的和弦的连接、转调、来自教会调式的副属和弦和其他非自然音和弦等。 7.《和声对位化写作与综合性分析》.徐平力著.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7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对位化和声写作”、“综合性和声分析”,内容包括:对位部分,外音部分,其他部分等。 8.《综合和声理论写作与应用》.李龙德编.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7 本书的学习对象以巴洛克开始到浪漫派西洋音乐和声为依据,写作部分和分析部分完全保持在这个框架里面,理论与学习的射程从中世纪、文艺复兴尝试扩展到近代、现代西欧多声音乐的全史。 9.《键盘和声与即兴伴奏》.周慕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本书主要内容有:和弦基础与初步伴奏;属七和弦、终止四六和弦及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伴奏、常用七和弦的连接及抒情性歌曲伴奏等。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幼儿教育专业教学用书。附1光盘。 10.《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Harmonik in der Musik des 20. Jahrhunderts ).(德)瓦尔特·基泽勒(Walter Gieseler)著 ; 杨立青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课题.上音译丛.丛书第一辑

音响的基础知识之声学基础

音响的基础知识之声学基础 音响的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的行程。它在数值上等于声速(344米/秒)乘以周期,即λ=CT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以赫兹为单位 (3)周期——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4)声压——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通常以Pa为单位 (5)声压级——声功率或声强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以分贝为单位 (6)灵敏度——给音箱施加IW的噪声信号,在距声轴1米处测得的声压 (7)阻抗特性曲线——扬声器音圈的电阻抗值随频率而变化的曲线 (8)额定阻抗——在阻抗曲线上最大值后最初出现的极小值,单位欧姆 (9)额定功率——一个扬声器能保证长期连续工作而不产生异常声时的输入功 (10)音乐功率——以声音信号瞬间能达到的峰值电压来计算的输出功率(PMPO) (11)音染——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即重放的信号中多了或少了某些成份 (12)频率响应——即频响,有效频响范围为频响曲线最高峰附近取一个倍频程频带内的平均声压级下降10分贝划一条直线,其相交两点间的范围

音响的基础知识:问答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答:世界上的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在媒质中振动而产生的。扬声器是通过振膜在空中振动,使前方和后方的空气形成疏密变化,这 种波动的现象叫声波,声波使耳膜同样产生疏密变化,传级大脑, 于是便听到了声音。 (2)什么叫共振?共振声对扬魂器音质有影响吗? 答:如果物体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它本身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称为共振当物体产生共振时,不需要很大的外加振动能量就能是使 用权物体产生大幅度的振动,甚至产生破坏性的振动。当扬声器振 膜振动时,由于单元是固定在箱体上的,振动通过盆架传递到箱体上。部分被吸收,转化成热能散发掉;部分惟波的形式再辐射,由于 共振声不是声源所发出的声音,将会影响扬声器的重放,使音质变坏,尤其是低频部分 (3)什么是吸声系数与吸声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吸声性能拭目以待好坏通常用吸声系级“α”表示,即 α=1-K;吸声量是用吸声系数与材料的面积大小来表示。两者之间的 关系α=A/S(A是吸声量),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吸声系数,想要达 到相同的吸声量,就是改变其吸声面积 (4)混响有何特点?混响时间与延迟时间有和不同? 答: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听到的声音都是由直达声与反射声混合而成。混呼有如下特点:A直达声与反射声之间存在时间差,反射声 与反射声之间也存在时间差B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强度,反射声和反 射声的强度各不相同C当声源消失时,直达声音先消失,反射声在 室内继续来回传播,并不立即消失。混响时间与延迟时间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混响时间是指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室内混响声能密度衰 减到它最初数值的百万之一(60分贝)所需的时间,延迟时间是指声 音信号的时间延迟量,声波在室内的反射延时形成混响声

《基础和声学》试题库(10套试卷)

试卷一 1.四声部与声就是传统与声学习得主要形式,四个声部得名称由高到低依次就是高音部、________、___________与低音部。 2.两个声部得同时进行有同向、反向与_______ 三种类型。如果在同向进行中两个声部得音程保持不变,称为______进行。 3.____级六与弦就是所有副三与弦中应用最广得与弦,在四声部写作中主要重复_____音,以加强其下属功能。 4.终止四六与弦就是一种具有复功能特点得与弦,主要以_____功能为主,常用______功能或主功能与弦引入。 5.完满终止得条件有:低音为原位得属或下属到主与弦,即低音为______度进行,主与弦必须就是______音旋律位置,且处于小节强拍。 6.根据属七与弦解决时得声部进行规则,V56、V34解决到____,V2解决到____。7.结束处得V7—VI构成______终止,这时VI应重复_____音。 8.大小调下属功能组与弦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包含有调式得_____级音。 1.下列与弦连接中无法用与声连接法做连接得就是…………………() A II56—V2 B VI—IV C VII7—V34 D I—II6 2.下列含有K46得与弦序进中,正确得就是…………………………() A II6K46︱V7 I B II6V︱K46 V7 C I II56︱K46V7 D K46 IV︱V7 I 3.下列与弦连接中不能使用五音跳进得就是…………………………() A V—I B V6—I C V6—I6 D I6—V6 4.下列哪一个七与弦可能为某小调导七与弦………………………() A B C D 5.下列关于与声模进得说法中错误得就是……………………………() A 模进得最初原型称为模进动机 B 就是推动音乐展开与保持材料统一得重要手法 C 模进过程中模进音程绝对不能改变 D 模进次数一般以三四次为宜 三、判断题(每空2分,共10分) 1.四部与声中任何两个相邻声部间得音程都不能超过八度,否则会形成声部过

基础和声学试题库套答案

《基础和声学》试题答案 编写:徐州师范大学理论教研室 《基础和声学》教学团队

目录试卷一答案3 试卷二答案5 试卷三答案8 试卷四答案11 试卷五答案15 试卷六答案16

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中音部次中音部2.斜向平行3.II 三4.属下属 5.四五根6.II67.阻碍三(主)8.VI 二、选择(每空2分,共10分) D C A A C 三、判断(每空2分,共10分) ×√×√√ 四、和声写作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把下列和弦连接中所缺声部填充完整。(每小节2分,共10分) C:V—IV6V6IVV7I II56I I6V46I 2.为高音部旋律配写四部和声。(15分) G II6 II56 VV2 I6 V46 IVIIV K46 V7I 评分标准: 调性2分,和弦每个1分。 注:该题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对于同一个音可能有不同的和弦配置,所以这里做的答案仅仅是众多答案中可能的一种,绝不是唯一的,只要和弦的配置符合和声发展的逻辑、没有不

良进行就视为正确。阅卷时请留意。 3、根据要求给指定旋律设计终止式(15分) II6 VV2 K46 V7 VI II6 K46 V7 III56 I 评分标准: 半终止、阻碍终止、变格补充终止各2分,结束终止为3分。 和弦每个0.5分。 五、和声分析题(25分) A:IIV46IV56 IK46VIIII V6V34VI7V6III6K46 VIV34I6IVK46 V7I 评分标准:调性与和弦每个1分。

试卷二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根音五音三音2.密集开放3.变格正格4.四五次中音部5.复功能阻碍6.II三7.II68.级进上行级进下行9.二二10.模进 二、简答题(共20分) 1.连线题(每题2分,共10分) 2.给指定和弦填充内声部(每小节2分,共10分) C: IV46I6V7 IVII34I6II6K46V2IIV46I 三、标出下列和弦连接中的错误,并在横线上写出其错误名称。(每 小节2分,共10分)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音乐学专业 课程类别:基础理论课 授课学时: 学分: 总纲 课程的性质: 《基础和声学》是音乐学专业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弦结构方式、声部进行规律、和声序进规律以及四部和声写作技术与应用的课程,它起着提高学生和声写作与分析能力的作用,并且,为以后学习《即兴伴奏》、《复调基础》、《配器法常识》、《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电脑音乐》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基本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多声音乐中的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为音乐表演、编写歌曲伴奏与小型合唱曲、学习有关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概要: 本课程以冯鄂生、贾方爵、薛世民编著的《和声实用基础教程》教材为主,适当参考其他教材,如桑同主编的《和声学教程》、金铁宏主编的《基础和声学》,本课程主要讲授了四部和声的写作原则、和弦的连接方法、和声进行的一般规律、副属和弦的构成及使用方法、转调的方法和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等内容。 课程教学形式: 教学中采用四部和声写作和作品谱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具备写作和分析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培养和声听觉及和声思维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授课,加强学生的四部和声写作练习,并一对一修改,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考核方式: 理论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 采用总分百分制或五级制计分方式。 平时成绩(考勤、作业、态度等)占30%,考试成绩占60%,其它(课程实验、专业技能性考核等)占10%。 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桑桐主编的《和声学教程》 杨通八主编的《和声分析教程》 金铁宏主编的《基础和声学》 课程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和声的起源和发展概况 2、掌握和声这门学科的性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掌握有关多声部音乐的几个概念 2、什么是主调音乐 3、什么是复调音乐 4、什么是多声部音乐以及以上几种音乐形式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和声学是怎么样一门学问 2、和声在多声部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 3、和声对形成作品的曲式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和弦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和弦的基本概念 2、熟悉和弦的种类以及性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掌握什么是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 2、掌握大、小调体系中各级和弦的名称以及各级和弦的结构 3、熟悉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调式和弦名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什么是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 2、掌握第一、第二转位和弦的名称 3、第一、第二转位和弦的性质 4、熟悉各级和弦在大小调体系中的结构和色彩 第三章四部和声 (一)基本要求 1、学习四部和声的基本记谱形式及各声部的名称 2、了解关于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问题 3、学会四部和声的排列法

和声学基础与和声学习的方法推荐

与声就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就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就作曲理论的一般观念而论,与声就是与对位(即通常所说的“复调”)相对应的技术范畴。在十九世纪末以前一百多年的音乐实践中,与声一直被瞧成就是对位的基础。 与声具有色彩功能与结构功能两种基本属性。 色彩功能即与声的音响作用。在音乐中,与声凭借这种功能,或独立地或同其她因素协同地参与音乐表现。 结构功能就是指与声对音乐形式构成方面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1)音高纵向结合的组织作用;(2)确立或瓦解调性、调式的作用;(3)发展或终止某一结构的作用。两种功能的对立统一,就是与声内部矛盾的集中表现,它决定着与声风格的历史演变以至每一与声现象的面貌特征。 大小调与声 大小调与声,就是建立在自然大调与与声小调基础之上的一种与声体系。大小调音阶各音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这个体系基本语汇的构成以及应用的逻辑。大小调与声使用的与弦,就是按三度叠置的原则结合起来的。这个原则已被音乐物理学证明与泛音列棗反映发声物体振动规律的音高系列有直接联系。 作为一种历史风格,大小调与声曾盛行于欧洲巴罗克至浪漫主义阶段的音乐实践,就是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等音乐家共同运用并为之不断创新发展的与声体系。到了十九世纪与声又分自然音体系与半音体系。这既就是同一体系不同历史阶段风格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与声学由浅入深两个阶段的标志。瓦格纳之后,大小调与声在音乐中的统治地位,虽然因为德彪西为代表的与声革新浪潮的冲击而让位于其她的写作风格;但作为一种高度成熟的体系、一种客观存在于大部分已有音乐文献之中的创作原则,它仍然在相当广泛的领域中继续发挥作用。一般的音乐教育都把它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对于作曲家、指挥家与音乐学家的培养,这更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为数不少的一批作曲家,仍然部分地、甚至全部地采用大小调与声技法进行创作。 三、四部与声写作 一般的与声教学,都愿意以四部合唱作为写作训练的基本形式。这样做,不仅就是因为这种形式简单、明晰、易于掌握,而且也就是由于它恰好与大小调与声早期实践的常见形式一脉相承。通过这种形式的写作训练,有助于达到对整个体系本质上的理解。此外,四部与声的结构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音响结合的普遍规律,把它作为与声写作基础训练的中心课题来做,亦有得于向室内乐、交响曲等更复杂的创作形式过渡。声部名称、音域、记谱法四部与声的写作中,各声部的名称分别为高音声部(一般也称“旋律”声部)、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四个声部的音域限定,与一般混声合唱队相同。声部交叉棗相邻声部在音高位置上的颠倒,会破坏音响的自然平衡,应当避免。与弦音的重复与省略各类与弦的音数就是不尽相等的。在三度叠置的与弦系列中,三与弦只有三个音,七与弦有四个音,九与弦有五个音,还有六个、七个、以至音数更多的与弦。这些音数不等的与弦在四部与声中,必然会遇到与弦音的重复与省略的问题。除了考虑与弦的音数差别,音的重复与省略还有更重要的出发点,那就就

声学基础知识

噪声产生原因 空气动力噪声 由气体振动而产生。气体的压力产生突变,会产生涡流扰动,从而引起噪声。如空气压缩机、电风扇的噪声。 机械噪声 由固体振动产生。金属板、齿轮、轴承等,在设备运行时受到撞击、摩擦及各种突变机械力的作用,会产生振动,再通过空气传播,形成噪声。液体流动噪声 液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液体内部的摩擦、液体与管壁的摩擦、或者流体的冲击,会引起流体和管壁的振动,并引起噪声。 电磁噪声 各种电器设备,由于交变电磁力的作用,引起铁芯和绕组线圈的振动,引起的噪声通常叫做交流声。 燃烧噪声 燃料燃烧时,向周围的空气介质传递了热量,使它的温度和压力产生变化,形成湍流和振动,产生噪声。

声波和声速 声波 质点或物体在弹性媒质中振动,产生机械波向四周传播,就形成声波(声波是纵波)。可听声波的频率为20~20000Hz,高于20KHz 的属超声波,低于20Hz 的属次声波。 点声源附近的声波为球面波,离声源足够远处的声波视为平面波,特殊情况(线声源)可形成柱面波。 声频( f )声速( c )和波长( λ ) λ= c / f 声速与媒质材料和环境有关: 空气中,c =331.6+0.6t 或t c +=27305.20 (m /s) 在水中声速约为1500 m /s t —摄氏温度 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的波长数,等于波长的倒数,即1/λ。有时也规定2π/λ为波数,用符号K 表示。 质点速度 质点因声音通过而引起的相对于整个媒质的振动速度。声波传播不是把质点传走而是把它的振动能量传走。

声场 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声场大致可以分为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半扩散场(半自由场)。 自由场 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边界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声场称为自由场。在自由场中任何一点,只有直达声,没有反射声。 消声室是人为的自由场,是由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做成的密闭空间,静谧无风的高空或旷野可近似为自由场。 扩散场 声能量均匀分布,并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则传播的声场,称为扩散场,或混响场。声波在扩散场内呈全反射。 人为设计的混响室是典型的扩散场。无论声源处于混响室内任何位置,室内各处声压接近相等,声能密度处处均匀。 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和声学基础 总学时数96 讲课学时56 实验 学时 上机 学时 习题 课学 时 40 周学 时 3 学分 6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音乐学 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群选用教材《初级和声教程》杨通八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4月第二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1.《和声学基础教程》(上、下册)谢功成等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年4月 2.《和声的理论与应用》(上、下册)桑桐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年11月 3.《和声分析》刘春荣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4.《和声学教程》伊 .斯波索宾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年3月 本课程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传统和声学的基础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奏、演唱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绎力及鉴赏力,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和声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力,以便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本专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和声学基础1 第一章绪言 一、和声 二、大小调和声 三、四部和声 四、和声分析 基本要求: 了解学习和声写作的目的; 了解学习和声分析的目的; 掌握四部和声的书写方法。 第二章四部和声 一、三和弦的类别与构成,调式中的三和弦 二、四部和声的记谱方法 三、和弦音的重复 四、和弦音的排列法 基本要求: 能很好的识别三和弦的类型; 掌握书写各种旋律位置及低音位置的四部和声; 能识别各调中三和弦的级数。 第三章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一) 一、不同三和弦之间的关系 二、和声连接法运用中的声部进行 三、和弦的连接法 四、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和声连接法) 基本要求: 了解一级、四级、五级三和弦的性质; 掌握和弦连接的两种方法; 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第三章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二) 一、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二、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旋律连接法) 三、根音为二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和声谱例分析 五、书面习作示范 基本要求: 分别掌握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 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掌握一级、四级、五三和弦连接的方法。 第四章为旋律配和声 一、和弦的选择 二、低音的设计 三、排列法的选择 四、和声习作示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