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规律研究

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规律研究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规律研究引言:桂枝茯苓丸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桂枝、茯苓、生姜、甘草、桃仁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温通表里、祛湿化痰的功效。
在临床应用中,桂枝茯苓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关节疼痛、水肿等症状,且疗效显著。
本文旨在探讨桂枝茯苓丸的临床应用规律,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桂枝茯苓丸的适应症桂枝茯苓丸的适应症较为广泛,包括感冒、发热、关节疼痛、水肿、气滞、痰湿等症状。
其中,以感冒和痰湿症状最为常见。
感冒是由于风寒、风热等外邪入侵引起的,桂枝茯苓丸通过温通表里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痰湿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表现为胸闷、痰多、反复感冒等症状,桂枝茯苓丸通过祛湿化痰的作用,可以改善痰湿引起的不适。
二、桂枝茯苓丸的用药规律桂枝茯苓丸的用药特点是草药的搭配与组合,各药物起到互相配合、协同作用的效果。
桂枝茯苓丸中的桂枝有温阳散寒、发表散结的作用;茯苓则是一种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草药;生姜具有温散寒邪、解表发汗的作用;甘草有和中调和的功效;桃仁则有活血祛瘀的效果。
这些草药的综合应用,使得桂枝茯苓丸具有温通表里、祛湿化痰的综合疗效。
三、桂枝茯苓丸的临床应用案例1. 桂枝茯苓丸治疗感冒患者张某,男性,37岁,自述头痛、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已有3天。
辨证为感冒属于风寒外袭,方剂选用桂枝茯苓丸加减。
经3天治疗后,患者明显好转,头痛、发热等症状明显减轻,咳嗽、鼻塞也有所改善。
2. 桂枝茯苓丸治疗水肿患者李某,女性,45岁,双下肢水肿,胸闷胸痛已有1周。
经过仔细辨证,确定为痰湿互结所致,选择桂枝茯苓丸治疗。
经过连续服药1周,患者的水肿明显减轻,胸闷胸痛的症状明显减轻。
四、桂枝茯苓丸的注意事项1. 孕妇慎用:孕妇由于身体特殊,桂枝茯苓丸具有较为温热的特性,故孕妇在使用时需谨慎遵医嘱。
2. 幼儿慎用:幼儿的身体较为柔弱,对药物的耐受能力较低,故幼儿在使用桂枝茯苓丸时需遵医嘱,并严格控制剂量。
桂枝茯苓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桂枝茯苓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桂枝茯苓丸的功能桂枝茯苓丸是中医药方中的一种药物,它是由桂枝、茯苓、白朮、甘草等药材制成的。
桂枝茯苓丸的主要功能如下:1.祛风散寒:桂枝茯苓丸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体内寒冷症状,如寒痹、寒疼等。
2.活血化瘀:桂枝茯苓丸的成分中含有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材,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瘀血引起的疼痛。
3.解表发汗:桂枝茯苓丸具有解表发汗的功效,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外邪,减轻发热症状。
4.补脾养胃:桂枝茯苓丸中的白朮等药材具有补脾养胃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等胃肠道问题。
桂枝茯苓丸的主治桂枝茯苓丸的主治疾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冒发热:桂枝茯苓丸具有解表发汗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
2.风寒湿痹:桂枝茯苓丸具有祛风散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肢体酸痛等症状。
3.血瘀气滞:桂枝茯苓丸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血瘀气滞引起的痛经、腹痛等问题。
4.脾胃虚弱:桂枝茯苓丸中的白朮等成分可以补脾养胃,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桂枝茯苓丸的用量桂枝茯苓丸的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进行调整,一般可以参考以下用量:1.成人:每次口服9克至15克,一日2-3次。
2.儿童: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适量调整,一般每次口服剂量为成人的一半。
3.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注意事项:1.本品为中药复方制剂,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本品为口服药物,应遵医嘱规定用药。
3.用药期间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不得超量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5.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6.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慎用,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以上是对桂枝茯苓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详细用药指导,请您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桂枝茯苓丸合牵正散治疗脑梗后遗症临证经验

桂枝茯苓丸合牵正散治疗脑梗后遗症临证经验脑梗后遗症是指脑梗塞后留下的一些功能障碍或症状,常见的有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
中医药在治疗脑梗后遗症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其中桂枝茯苓丸和牵正散是常用的配方。
桂枝茯苓丸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成分有桂枝、茯苓、白术、生姜、大枣等。
该方剂有温阳通络、祛湿化痰的作用,适用于患有脑梗后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肢体冷痛等症状的患者。
临床经验证明,桂枝茯苓丸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有显著疗效。
牵正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成分有天冬、玄参、茯苓、黄芪等。
该方剂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患有脑梗后认知障碍、高血压、心脏负荷过重等症状的患者。
临床实践表明,牵正散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和心脑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脑梗后遗症的临床实践中,结合桂枝茯苓丸和牵正散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治疗期间需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调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伍经验:1. 桂枝茯苓丸与牵正散的合用:适用于有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脑梗后遗症患者。
桂枝茯苓丸通过温阳通络、祛湿化痰的作用改善肢体功能,牵正散通过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作用改善认知能力和心脏负荷过重等症状。
2. 桂枝茯苓丸与益智生脑丸的合用:适用于认知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
益智生脑丸主要成分有鱼脑、鹿角胶、当归等,具有补益脑神经、改善记忆力的作用。
与桂枝茯苓丸合用可以增强脑功能的改善效果。
3. 桂枝茯苓丸与安神补脑丸的合用:适用于患有失眠、焦虑等情绪不稳定的患者。
安神补脑丸主要成分有夜交藤、黄连、远志等,具有镇静安神、调节情绪的作用。
与桂枝茯苓丸合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症状。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配伍经验,具体的用药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调配。
对于脑梗后遗症的治疗,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康复、语言康复、认知康复等,以期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经方51:桂枝茯苓丸|子宫肌瘤、月经不调、静脉曲张、三高症调

经方51:桂枝茯苓丸|子宫肌瘤、月经不调、静脉曲张、三高症调桂枝茯苓丸经典用量本方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经典的活血化瘀方,更是一张瘀血体质的调理方。
其用药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如下: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右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
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此方原方为丸剂,市面有售,并且各医院药房、药店及门诊基本上都有成药。
所以,使用很方便。
如果用汤剂,可按如下剂量使用:桂枝15,茯苓15,赤芍15,丹皮15,桃仁15。
桂枝茯苓丸汤剂常用量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1.此方经文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原文: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
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2.要想学习此方方证,要先知道什么文中提到的“癥病”。
对于中医的病症来说,一般都是并称“癥瘕”。
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统称为“癥瘕”。
如果要细分癥与瘕,则按其病变性质也是有所不同的。
癥,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揉转动,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但就其临床所见,每有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癥,因此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故前人每以癥瘕并称。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3.后世医家对于本方的下癥作用进行了临床发挥,活用于妇产科各类疾病。
如《济阴纲目》将本方改丸为汤,称为“催生汤”,用于下胎。
《妇人良方》将本方称为夺命丹,治妇人小产,下血过多,子死腹中等。
从下癥到催生,再到打胎,显示了桂枝茯苓丸在妇人病中的广泛用途。
4.其实,此方不仅用于妇人,只要有瘀血证的表现,并且腹证、病证、方证相符,同样适用于任何人。
桂枝茯苓丸的腹证特点5.本方使用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腹诊,在肚脐左右,特别是在左下腹部触及包块有抵抗或压痛。
桂枝茯苓丸的功能主治什么呢

桂枝茯苓丸的功能主治什么是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复方制剂,由桂枝、茯苓、白芍、甘草等草药炮制而成。
其功效独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桂枝茯苓丸具有清热利湿、温里解表、调和气机等功效,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桂枝茯苓丸的主要功能桂枝茯苓丸主要有以下功能主治:1.温里解表:桂枝茯苓丸能够温暖体内,解除寒邪侵袭导致的寒症状,如寒热交替、手脚冰冷等。
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腰酸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2.利湿除烦:桂枝茯苓丸可以有效排除体内湿气,减轻湿热引起的身体不适感。
对于湿热所致的胸闷、口苦、喜欢喝凉水、舌苔厚腻等情况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3.调和气机:桂枝茯苓丸能够调和气机,平复气滞。
对于气滞引起的胸闷、胁痛、呕吐、腹胀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桂枝茯苓丸适用病症桂枝茯苓丸适用于以下病症:1.感冒发热:桂枝茯苓丸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寒战、畏寒等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采用适量的桂枝茯苓丸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控制体温,缓解全身不适感。
2.湿热病症:桂枝茯苓丸对于湿热所致的胸闷、口苦、湿疹、尿黄等症状有明显的调理作用。
它能够温里化湿,清除体内湿气,使身体恢复健康状态。
3.气滞病症:桂枝茯苓丸适用于气滞引起的胸闷、呕吐、腹胀、嗳气等症状。
它能够调和气机,舒缓气滞,使身体恢复顺畅。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使用桂枝茯苓丸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用量:一般成人口服,每次3-6克,一日2-3次。
儿童用量可适当减少,具体用量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2.使用方法:桂枝茯苓丸可直接嚼服或煮汤后饮用。
可以用温水冲服,或者用热水冲泡后放凉后服用。
3.注意事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桂枝茯苓丸。
同时,长期服用桂枝茯苓丸也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桂枝茯苓丸与其他药物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桂枝茯苓丸的同时,需要注意以下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1.与利尿剂的相互作用:与利尿剂同时使用,可能加强其利尿作用,导致多尿。
桂枝茯苓丸合牵正散治疗脑梗后遗症临证经验

桂枝茯苓丸合牵正散治疗脑梗后遗症临证经验脑梗病后遗症是指脑梗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如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肢体无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采用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已经在脑梗病后遗症的治疗中发挥出了良好的疗效。
其中以桂枝茯苓丸合牵正散处方为代表,其具有疏肝解郁、疏通经络、益气养血之功效。
下面我将结合临床经验,对桂枝茯苓丸合牵正散治疗脑梗后遗症进行一些介绍。
一、临床表现脑梗病后遗症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行走不稳、记忆力减退等。
中医认为,脑梗病后遗症是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所致,治疗时需疏通肝气、化瘀调血,方可达到良好的疗效。
而桂枝茯苓丸合牵正散正是这一方面的经典处方,能够缓解肝郁气滞、活血化瘀,从而达到治疗脑梗后遗症的目的。
二、治疗原则治疗脑梗病后遗症,首先要坚持“患者为中心,辨证施治”。
要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象、病史和临床表现等进行全面分析,辨明证候,再针对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要坚持“扶正祛邪”,在调整患者生活作息和饮食的基础上,运用药物治疗,以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
三、临证经验桂枝茯苓丸合牵正散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脑梗后遗症的处方,其药物组成和作用机制具有独特的优势。
该方是在桂枝、茯苓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药物,具有疏肝解郁、疏通经络、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通过中药的临床应用,总结出了一些临证经验:1. 根据病情辨证施治治疗脑梗病后遗症时,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出正确的辨证。
有些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等症状,说明肝脉受阻,宜疏肝解郁;有些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说明气滞血瘀,宜化瘀活血。
在使用桂枝茯苓丸合牵正散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配,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注重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治疗脑梗病后遗症时,需要重视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要劝导患者均衡饮食,少食辛辣油腻之物,多食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物;要指导患者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和疗效的发挥。
桂枝茯苓丸(郑惠芳经验集)

桂枝茯苓丸(郑惠芳经验方)关键字:桂枝茯苓丸郑惠芳温通经脉祛瘀生新散结消肿血瘀证崩漏产后恶露不尽痛经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桂枝9克、桃仁9克、丹皮9克、赤芍9克、茯苓9克。
温通经脉、祛瘀生新、散结消肿。
本方原治妇人素有瘕块,致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证。
证由瘀阻胞宫所致。
方中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为君药。
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助君药以化瘀消瘕,用之为臣;丹皮、赤芍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茯苓甘淡平,渗湿祛痰,以助消症之功,健脾益胃,扶助正气,均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奏温通经脉、祛瘀生新、散结消肿之功,使瘀化癥消,诸症皆愈。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既用桂枝以温通血脉,又佐丹皮、赤芍以凉血散瘀,寒温并用,则无耗伤阴血之弊。
二为出血之症,采用行血之法,体现通因通用之法,俾瘕块得消,血行常道,则出血得止。
(1)瘀血所致的崩漏、产后恶露不尽(包括自然流产及人工流产后的阴道流血)、经期淋雨、感寒、涉水而致的经水不断、痛经等症。
(2)慢性附件炎、盆腔慢性炎块、输卵管积水、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属于血瘀而又兼月经后期者。
临床观察本方用于青壮年妇女瘀血寒凝所致的腹痛、癥块、崩漏下血诸患,有温通经脉、祛瘀生新、散结消肿之效。
有些患者虽流血较多,甚至出现严重的贫血现象,但只要腹痛拒按,块下痛减有瘀血征象即可应用。
有些流血时间较长的患者,经用补药、涩药、炭类药止血仍血不止或血量反多者,而用此方活血止血,往往收到药到血止之效。
育龄期崩漏者,服此方血止后继之调补冲任,则易受孕。
(1)崩漏血瘀型证见月经按时,或闭经二、三个月后阴道流血淋漓不止,时多、时少,或血块下后腹痛减,或久漏不止,脉涩或弦滑者。
如年轻体壮者可将本方药物(桂枝除外)各加3克,再加酒大黄9克;体弱者加益母草15~30克;贫血重者加黄芪、党参以固气摄血;肾阳虚者加覆盆子18~30克,炒川断12~15克;若药后大便稀日行数次者,加白术9~12克;药后下血块甚多,或下烂肉样皮膜状物后流血不减者,此为瘀祛正虚,可更服补益固涩之剂,药后血未减,亦未下血块者,原方去桂枝、赤芍,加白芍、益母草炭;如药后血少色变淡,可将原方各药量减半,服至血止。
桂枝茯苓丸的标准配方

桂枝茯苓丸的标准配方
一、桂枝茯苓丸的标准配方。
1. 桂枝,具有温阳解表,宣通阳明经络的作用,能够温中散寒,解表发汗,通阳化气。
2.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益气安神的功效,能够祛
湿利水,健脾和胃,益气安神。
3. 生姜,具有温中散寒,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温中散寒,解
表发汗。
4.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能够补中益气,养
血安神。
5. 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的作用,能够调和诸药,缓
急止痛。
以上五味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伍,经过炮制加工后,即可制
成桂枝茯苓丸。
二、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作用。
1. 温中祛湿,桂枝茯苓丸能够温中散寒,祛湿化痰,对于脾胃
虚弱、湿浊内盛所致的胃脘胀满、纳呆、腹胀、泄泻等症状有良好
的疗效。
2. 理气化痰,桂枝茯苓丸能够宣通阳明经络,通阳化气,对于
胸膈痞闷、咳嗽痰多、气滞化痰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健脾和胃,桂枝茯苓丸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对于脾胃
虚弱、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等症状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综上所述,桂枝茯苓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温中祛湿、理气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湿浊内盛所致的胃脘胀满、纳呆、腹胀、泄泻等症状。
其标准配方包括桂枝、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等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即可制成桂枝茯苓丸。
在临床应用中,桂枝茯苓丸有良好的疗效,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希望本文
对于桂枝茯苓丸的标准配方及其功效作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