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弯头水域通航安全思考
基于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的思考及建议

基于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的思考及建议
近年来,内河船舶通航事故频发,不仅严重损失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更重要的是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生态破坏等不可挽回的后果。
为此,我们需对内河船舶通航安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完善内河航道设施。
内河航道狭窄,水流湍急,船只通行面临严峻挑战。
我们应该增加投资,加速内河航道的改善和完善,加强对港口、船闸、码头等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提高通航效率,降低事故风险。
其次,加强内河船舶管理。
内河船舶通航管理有很多薄弱环节,尤其是对于非法违规船只的监管不足。
我们应完善管理机制,严格执法,落实船舶安全的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内河船舶的监管,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推动内河航运技术升级。
内河船舶通航技术存在一定的落后性,需要不断的技术革新和创新,使内河船舶通航更加高效、便捷、安全。
我们应该加速推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内河航运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事故率。
最后,增强内河船舶安全意识。
内河船舶通航安全责任往往被忽视,船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我们应该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营造全社会尊重安全的氛围,增强内河航运的安全意识和文化氛围,全面降低安全事故的风险。
总之,完善内河航道设施、加强内河船舶管理、推动内河航运技术升级、增强内河船舶安全意识,是提高内河船舶通航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推动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的全面发展,为保障内河船舶通航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浦江航道弯道水域通航措施研究

K e r s:w a e wa r n po t ton;rvm ha e ;be ng a e y wo d tr yta s rai i c nn l ndi r a;na i ton le ion e ;s p m o lt s s vga i a nv r m nt hi de e t ;m e s a
Pa sng Thr u h Be i g a e s o a g v r si o g nd n r a f Hu n pu Ri e ,S a g i h n ha
Jin ed n a gW iog
( Sha ngh iM SA , Sh ng i2 00 6,Chi a a a ha 0 8 n )
Ab ta t s r c :Ba e he a al i he c r n vga i s d on te ep es nt tve be di r a of u ngp r m ntofr r e a i n ng a e H a u
第3 4卷 第 2期
21 0 1年 6月
中 国 航
海
Vo. 4 NO 13 .2
NAVI GA T1 0N 0F CH I A N
J n 2 11 u . 0
文 章 编 号 : 0 0— 46 3( 01 ) 2— 0 0 10 5 2 10 1 5— 0 6
黄 浦 江 航 道 弯 道 水 域 通 航 措 施 研 究
I r e S 1
近年来 在黄 浦江 弯头 水域 发生 了多 起船 舶 间碰 撞 和船 舶触 碰码 头 事 故 。其 主要 原 因是 : 浦 江 航 黄 道弯 曲、 窄 、 深不 一 、 流 流 况变 化 较 大 。随 着 狭 水 水 在黄浦 江航 行 的船舶 呈 大 型化 趋 势 , 舶 在 弯 头 转 船
上海海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浦江水域通航安全管理的通告-

上海海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浦江水域通航安全管理的通告正文:----------------------------------------------------------------------------------------------------------------------------------------------------上海海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浦江水域通航安全管理的通告为进一步加强黄浦江水域通航秩序管理,优化黄浦江通航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监督规则》《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交海发〔2017〕204号)等法律法规,结合进出黄浦江船舶流特点,上海海事局将对黄浦江水域采取均衡高峰时段船舶流的交通管理并加强防治污染监管。
现将有关要求通告如下:一、所有进入黄浦江的船舶应通过电话或甚高频提前至少2小时向海事主管机关报告动态,并服从海事主管机关交通组织:(一)自长江段水域进入黄浦江的小型船舶向吴淞VTS报告预计抵达101浮的时间;(二)自黄浦江闵行发电厂上游水域下行的小型船舶向闵行海事局报告预计通过闵行发电厂的时间;(三)黄浦江始发或自支流进入黄浦江干流的船舶向所在辖区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开航时间或拟进入黄浦江干流的时间(在同一码头移泊的船舶除外)。
二、吴淞低潮时前1小时至后2小时为黄浦江101浮-107浮间水域上行小型船舶高峰时段,按照“保峰控流、错峰分流”原则实施控流分流措施:(一)吴淞高潮时前2小时至吴淞高潮时主要为大型船舶通过101浮上行时间;(二)吴淞低潮时前1小时至吴淞低潮后2小时主要为小型船舶通过101浮上行时间,大型船舶、危险品船通过101浮进口的应当避开此时段;(三)乘潮上行船舶航速不得低于4节,且前后船舶应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同向小型船舶航行不超过2排。
三、船舶在黄浦江水域航行、停泊,应当配备船舶防污染设备,加强日常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做好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工作,严禁违法排放各类船舶污染物。
基于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的思考及建议

基于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的思考及建议
内河船舶通航安全是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动内河航运业发
展的同时,也应当高度重视航行安全问题。
为了保证内河船舶通航安全,应当从以下几个
方面提出建议:
一、加强船舶检查
内河水域航行条件比较特殊,需要特别注意船舶的安全问题。
针对内河船舶通航,国
家应当加强对船只的检查力度,排查船只隐患,对于各类船只的大修、检修、维保等情况
进行严格检查,以确保船只运行的安全可靠。
二、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船舶运营人员是内河船舶通航安全的主要保障,他们应当经过专业的技能和安全培训,了解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
国家应当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船舶运营人员的
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加强水上交通管理
针对内河航运行业的管理问题,国家需加强对内河水上交通管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内河航运公司的监管。
针对内河船舶通航安全方面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理船舶安全问题,确保内河船舶的通航安全。
四、使用先进安全设备
随着内河航运业的不断发展,现有设备的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升,为了保证内河船舶
通航安全,应当使用先进安全设备。
比如船舶避碰与通讯设备、定位装置、水文测量装置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帮助船舶避免遇到灾害性天气、减少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为保证内河船舶通航安全,需要在各个方面加强安全监管,提高船舶运营
人员的安全意识,配备适当的安全设备,以及完善统一规划和管理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
有效的保障内河船舶通航的安全稳定。
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2

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交通部2005年第17号公告)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上海黄浦江水上交通秩序,改善黄浦江水域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所称的黄浦江,是指从吴淞口灯塔至浦东界标的连线(即黄浦江界)与闵行发电厂上游边界至巨漕港上口连线(即港界)之间的水域。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在黄浦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其他影响航行安全的活动。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
第五条黄浦江实行大小船分流、各自靠右航行、分道通航的原则。
第六条黄浦江禁止捕捞作业。
第七条禁止挂浆机船在黄浦江航行、停泊和作业。
第八条游艇、游览船、广告船、体育运动船艇等除遵守本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主管机关发布的其他特别规定。
第二章航行第九条黄浦江主航道供拖轮船队和500总吨及以上或船长50米及以上的船舶双向航行。
黄浦江辅航道供500总吨以下或船长50米以下的船舶单向航行。
黄浦江特殊航道供船舶双向航行。
主管机关对在特殊航道航行有特殊要求的,船舶应予以遵守。
船舶在吴泾深水航道内航行时,应当遵守其特殊规定。
第十条船舶在规定的航道内航行时,应尽可能靠近其右舷的航道一侧行驶。
船舶在规定的航道内航行时,应与航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十一条大型船舶航行时应安排人员在船首了望并备锚。
第十二条船舶航行时,航速不得大于8节。
公务船舶在紧急执行公务时,其航速可以不受前款的限制。
本条第一、二款规定不免除船舶负有浪损附近正常航行、停泊或作业船舶、设施的责任。
第十三条船舶在航道内航行时应当尽可能避免追越前船。
确需追越时(除禁止追越水域外),只要安全可行,应当从被追越船的左舷追越。
船舶在航道内尾随航行时,尾随船舶应当与前船保持足够安全的距离。
第十四条黄浦江水域能见度小于1000米时,船舶应当缓速航行。
黄浦江水域能见度小于500米时,禁止大型船舶航行。
《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上海黄浦江水上交通秩序,改善黄浦江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所称的黄浦江,是指从吴淞口灯塔至浦东界标的连线(即黄浦江界)与闵行发电厂上游边界至巨潮港上口连线之间的水域。
第三条黄浦江实行上行、下行分道通航的原则。
第四条船舶、设施在黄浦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其他影响通航安全的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
第六条游艇、游览船和体育运动船艇等从事文体、休闲活动的船舶及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安装、悬挂户外广告设施不得影响本船号灯、号型的效能;(二)游艇应当持有船舶国籍证书和适航证书;(三)游览船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四)游艇俱乐部应当按规定备案。
游艇、游览船和体育运动船艇等从事文体、休闲活动的船舶还应当遵守主管机关发布的其他特别规定。
第七条禁止下列船舶在黄浦江航行、停泊和作业:(一)载运《内河禁运危险化学品目录》列明货物的船舶;(二)挂桨机船、无船名船号船舶、无船舶证书船舶、无船籍港船舶。
第八条除紧急情况外,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之间水域禁止船舶鸣放号笛。
第二章航行第九条黄浦江航道由上行航道和下行航道组成,供船舶双向航行。
航道分隔线为浦西侧基线与浦东侧基线的中心线(见附件1)。
上行航道为航道分隔线至浦西岸线之间的可航水域,下行航道为航道分隔线至浦东岸线之间的可航水域,不包括锚地和警戒区。
第十条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小型船舶应当尽可能沿本船右舷一侧航道航行。
正在进行搜寻救助的船舶、执行紧急公务的公务船舶,其航路可以不受本条前款限制。
第十一条拟在黄浦江航行的船舶应当适时进行车、舵、通讯和应急设备等的测试,确保上述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十二条拟进入黄浦江的船舶,应当核实本船水面以上最大高度、潮高、高压线和跨江大桥净空高度,保留足够的富余高度。
黄浦江安全航行浅见

黄浦江安全航行浅见
于泰基
【期刊名称】《航海》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黄浦江航道复杂又狭窄,船舶密集,情况多变。
因此要搞好黄浦江的安全航行,就要从主观(船舶操纵本身)和客观(除自身条件外的航政管理)这两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黄浦江自101进口灯浮至闵行电厂西界,全长36.3海里,现分为深水航道和浅水航道,江面宽度在350~500米。
六米等深线水域,最宽处为450米,在39号【总页数】2页(P3-4)
【作者】于泰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75
【相关文献】
1.大型空载船舶寒潮大风中黄浦江安全航行措施 [J], 柳嘉
2.浅谈黄浦江安全航行 [J], 孙福珍
3.上海黄浦江消防船舶安全航行的探讨 [J], 张彦
4.超大型邮轮进出黄浦江安全航行的思考 [J], 陆元旦
5.安全航行长江太子矶水道之浅见 [J], 汪吉发;吴乃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黄浦江流域水域救援的几点思考

关于黄浦江流域水域救援的几点思考水域发生的灾害事故种类繁多。
其中,人员落水溺亡事故在我国乃至全球发生率都极高,造成的损失巨大。
根据中国卫计委统计,2020年,中国约有57000人死于溺水,平均每天有高达 150人溺亡。
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全灾种、大应急”的要求,对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提出了更高要求。
1.基本情况黄浦江全长约113公里,河宽300至770米。
平均流量约为每秒324立方米,平均高潮位3.25米,平均低潮位1.02米,平均潮差为2.20米,进潮最大流速可达每秒2米,退潮最大流速为每秒1.8米。
对于徐汇地区而言,滨江地区是黄浦江的中下游。
受船舶性能、潮水气象、以及航行操控的客观规律影响,消防船航行速度偏慢,岸边属地消防站往往是第一到场力量。
根据调研所得目前黄浦江在徐汇流域,辖区站级水域队,平均到场为14分钟。
二、救援力量(一)队伍布局根据徐汇区消防站点分布和黄浦江水系分布情况,支队构建了“1+3”的两级水域救援专业力量体系。
依托南站消防救援站队组建1支支队级水域救援专业队;关港站、东安站、漕河泾站为站级水域救援专业队;并按照“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独立救援”的要求配备指挥、通信和战勤保障人员,落实运输车辆、救援保障物资和通信器材,能整建制独立承担救援任务。
同时,依托区内航空资源,在金汇航空公司设置1处空勤救援联勤点,1架直升机和7名队员,进一步拓展救援功能,构建“突出重点、覆盖全区”的一体化水域救援网络。
(二)人员构成与分组定岗在人员配备上,按照“小组有专攻、岗位有专长”的原则,分组定岗配齐各救援人员。
其中,站级水域救援班组设立指挥员、安全员、救生员、舟艇驾驶员、通信员等5类岗位,形成团队化救援模式;支队级水域救援队设立指挥员、安全员、上游观察员、救生员、下游拦截员、舟艇驾驶员、通信员等7类岗位,构成分工明确、配合高效的救援体系。
(三)装备配备标准按照支队级、站级两级水域救援队的任务需求制定相应的装备配备标准,将个人防护装备作为配备重点,规定所有队员必须配齐水域救援头盔、湿式救援服、水域救援专用救生衣(含牛尾绳)、水域救援靴、水域救援手套、抛绳包等12项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一主一备”的标准配足;结合救援需要,将水面遥控救生机器人、水面救生平台、抛投式救生圈、远距离多功能救生杆组合、携行包和模块化储运箱等17种实战救援装备纳入配备清单,提升装备配备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确保弯头水域通航安全对策
( )改 善 弯 头 水 域 通 航 环 境 一
备 ,将全部航程置于有效控制之下 。针对现实情况 ,
应 重点 做好 以下 几方 面工 作 :
() 1 严格落实值班人员轮换班制度 ,防止疲劳
船 员对 相关规 则 的不理 解造成 的。在通 过黄 浦江 弯头
水域时,船舶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 《 黄浦江通航安全
管理规 定 》,培养 良好 的船 艺 ,主要做 好 以下几 方面 工作。 ( )保 持 正规 嘹 望 。正 规 嘹望 是 船舶 安全 航 行 1
黄浦 江航 行船舶 众 多 ,船舶 类 型复杂 ,水上 交通 事 故频 发 ,弯 头 水 域 更 是 水 上 交 通事 故 多 发 水 域 。 20年4 《 0 6 月 黄浦 江通 航 安 全管 理 规定 》的实 施 最大 限度 地减少 了航 路交叉 及 大船小 船共 争一道 、相 互影 响 的现象 ,使船舶 航行 有章 可循 ,安 全形势 得 到了较
(二 )提 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船 员 素 质
() 4 谨慎驾驶 ,利用号声 、V F H 等手段加强过 弯头水域时的动态通报。
Na i a i n s f t hi i fc v d v g to a e y t nk ng o ur e
wa e so ua g ve t r fH n pu Ri r
良 的通航环境是保障船舶正常航行的前提 , 好 黄 浦江弯头水域淤浅影 响了船舶的正常通航 。近年来 ,
由于黄浦 江沿 线码头 功 能改变 、沿 江河势 变化 、违章
舶尤其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特别是掌握弯头等重点
水域 的特 点 。
2 培养 良好 船 艺 .
乱抛泥浆渣土等因素 ,导致黄浦江水域局部水深发生
3 6
上 、下行驶 的船舶在过弯头之前不能互见 ,一旦发生
紧迫局 面 ,能采 取应 急措施 的 时间很短 ,同时 闸港浦
进行有效监控 ,采取预见与防范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1 树 立安全 观 念 .
东侧又有大治河 、闸港 、金汇港3 条支流 ,船舶交汇
概 率极 大 。
选择安全的航线 ,谨慎驾驶 ,综合考虑人、机 、
YAO i g, GUIBi g o M n n ga
黄浦江航行船舶种类复杂 ,多以国内航行船舶为 主 ,船员素质普遍偏低 ,因责任心不强 、技术水平差 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因此 ,必须对船舶 驾 引人员进行管理与培训 ,提高驾引人员 的安全意
识 ,增 强其对 遵循 船舶定 线 制 的认 识 ,并对航 行过 程
淤 浅 ,5m 深 线 向主航 道 中延 伸 ,特别 是弯 头 水域 等 淤浅 格外严 重 ,船舶 搁浅 、因淤浅或 斜坡效 应 导致船
良好 的船 艺不仅 与船 员 的知 识有关 ,还与经 验 、 工作 岗位 和语 言 能力有 关 。如对 航路不 熟悉 、错 误使
舶失控而发生碰撞或触碰的事故和险情频发 。航道主 管部门应加强对黄浦江水深变化的监测 , 定期进行疏
章 追越 、未 按规定 航道 航行 ,往 往造成 紧迫 局 面甚至
人员的眼睛观察、耳朵聆听等措施。 () 2 严格遵守 “ 大船小船分道 ,各 自靠右”的 原则 ,杜绝 “ 有水就行船” “ 上水贪缓流 ,下水抢主
流 ” 的不 良习惯 。
事故发生。海事部 门应进一步加强通航管理 ,特别是
驾驶 。
航道条件差 、通航秩序混乱一直是港内和狭窄水
道 事故 频发 的 主要原 因 ,应积 极 改善通 航 环境 。 1加 强 弯 头清淤疏 浚 .
( )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制度 ,预防操纵失控 , 2
老 旧船舶 更要 提前 做好 过 弯头水 域 时 的应急 准备 。 ( 3)加强 通 航 环境 了解 ,初 次进 入 黄浦 江 的 船
重 点 时段 、重点水 域 的通航 管理 ,除 继续落 实好 巡逻
( )弯头 水 域禁 止追 越 ,应 认 真 观察 ,及 早 控 3 速 。无 特殊 情 况 ,船舶 应 自觉遵 守 黄浦 江8k 限 速规 n
定。
艇现场监管以外更要充分发挥V S T 、集成船舶 自动识 别系统 ( I ) AS 、全球定位系统 ( P )、黄浦江视频 GS 监控系统 ( C V) C T 等平台的信息化监管优势 。
的生命线 , 船舶在定线制区域内航行要利用一切可能
的设 备 和手 段 保 持 对 航 道周 围情 况 不 间断 的正 规 嘹 望 ,包 括采用 AS I系统 、雷达 、 H V F、望远镜 以及 驾引
大改善 , 但水上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就弯头水域而 言,许多船舶特别是小型船舶为抢占潮水有利位置违
浚 ;增加对 弯 头水域 和其 他水 深变化 明显水 域 的水深 测 量频 度 ,及 时准确 掌握航 道水 深资 料 ;尽 快安 排力 量 对 黄浦江 水域 内淤 浅严重 、影 响船 舶正 常通航 的 区
域进 行应 急 疏浚 。
2 加 强通航 秩序 治理 .
用仪器等 , 都容易给航行带来潜在危险。随着船舶本 身导航仪器 以及通信方式 、 通信工具的不断复杂化 , 航运业对航海人员知识要求越来越高。此外 ,船员需 要理解避碰规则等法规 ,很多事故 的发生往往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