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生物是因环境的变化而被动改变,但同时生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主动的改变。在高中考试中常会遇到生物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或鱼类生存造成影响。

②以植被为例,考查植被的生存环境、植被的生存环境的变化等。

③考查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区域生物量少的原因等。

1.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生存空间。

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

(2)气候。

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③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3)水文。

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度(海拔)高,盐度低、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

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④水质好。

(4)食物。

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

(5)天敌。

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

(6)人类活动。

①水质下降,污染加重;②过度捕捞。

2.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生存空间。

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宜生存空间大;②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空间小;③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2)气候。

①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②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③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环境。

①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②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

③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

(4)天敌。

①缺少×××,天敌少;②受到×××天敌威胁。

(5)人类活动。

①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②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

3.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①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②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③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

④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⑤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污染物的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对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4.生物入侵

概念: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主要原因:

(1)自然入侵: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2)无意引进: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

(3)有意引进: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世界各国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如20世纪初,新西兰从中国引种猕猴桃,美国从中国引种大豆等。

侵入后果:经济损失、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威胁健康

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依靠人力,捕捉外来害虫或拔除外来植物。

(2)化学防治:化学农药具有效果迅速、使用方便、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等特点

(3)生物防治:引入天敌、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4)加强出入境检疫工作:制订外未入侵物种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有害物种引进的管理。

(5)建立入侵物种数据库: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生态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

(6)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把未入侵物种纳入国家生物多样性政策、战略和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7)其他途径:如用火烧控制有害植物,黑光灯诱捕有害昆虫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